❶ 乳化劑主要有哪些類型
以天然乳化劑為例:
1、硬脂醯乳酸鈉/鈣(ssl/csl)
具有強筋的保鮮的作用。一方面與蛋白質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形成麵筋蛋白復合物,使麵筋網路更加細致而有彈性,改善酵母發酵面團持氣性,使烘烤出來的麵包體積增大;
另一方面,與直鏈澱粉相互作用,形成不溶性復合物,從而抑直鏈澱粉的老化,保持烘烤麵包的新鮮度。ssl/csl在增大麵包體積的同時,能提高麵包的柔軟度,但與其他乳化劑復配使用,其優良作用效果會減弱。
2、雙乙醯酒石酸單甘油酯(datem)
能與蛋白質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改進發酵面團的持氣性,從而增大麵包的體積和彈性,這種作用在調制軟質麵粉時更為明顯。如果單從增大麵包體積的角度考慮,datem在眾多的乳化劑當中的效果是最好的,也是溴酸鉀替代物一種理想途徑。
3、蔗糖脂肪酸酯(se)
在麵包品質改良劑中使用最多的是蔗糖單脂肪酸酯,它能提高麵包的酥脆性,改善澱粉糊黏度以及麵包體積和蜂窩結構,並有防止老化的作用。採用冷藏面團製作麵包時,添加蔗糖酯可以有效防止面團冷藏變性。
4、蒸餾單甘酯(dmg)
主要功能是作為麵包組織軟化劑,對麵包起抗老化保鮮的作用,並且常與其他乳化劑復配使用,起協同增效的作用。
乳化劑在行業的應用:
在軍事工業中乳化劑常被添加到炸葯中製作乳化炸彈。通常由不溶於水的碳氫燃料作為連續相,以過飽和硝酸銨鹽水溶液作為分散相,通過乳化劑的乳化作用,硝酸銨鹽水溶液以極小的液滴分散在碳氫燃料中形成一種油包水特殊乳膠體系。
由於乳化炸葯是熱力學高度不穩定體系和不可逆體系,乳化劑的作用在於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張力,在界面形成界面膜使內相的硝酸銨液滴難以聚結,從而提高乳化炸葯的穩定性。
在礦石浮選中乳化劑用於煤泥、金屬礦、非金屬礦的浮選中對浮選劑進行改進。由於在浮選過程中,浮選劑的乳化分散程度對其使用效率及浮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乳化劑的加入有助於提高浮選機的捕集性能,大大降低浮選劑的消耗量。
將乳化劑添加到水、甲醇和柴油的混合體系中製得的微乳化柴油和普通柴油相比,具有更好的燃燒性能、更低的能耗、更少的污染。將具有一定乳化能力的生物柴油添加到石化柴油中不僅可以促進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發展、降低排放、提高燃油的環保性能,還有利於燃油的乳化,提高燃燒率,降低能耗。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天然乳化劑;網路-乳化劑
❷ 什麼是乳化劑常用乳化劑有哪些
乳化劑是能夠改善乳濁液中各種構成相之間的表面張力,使之形成均勻穩定的分散體系或乳濁液的物質。
乳化劑是表面活性物質,分子中同時具有親水基和親油基,它聚集在油/水界面上,可以降低界面張力和減少形成乳狀液所需要的能量,從而提高乳狀液的能量。
常用乳化劑有以下幾種:
食品乳化劑
天然乳化劑
聚丙烯醯胺乳化劑
❸ 常見的乳化劑有哪些
乳化劑是乳濁液的穩定劑,是一類表面活性劑。乳化劑的作用是:當它分散在分散質的表面時,形成薄膜或雙電層,可使分散相帶有電荷,這樣就能阻止分散相的小液滴互相凝結,使形成的乳濁液比較穩定。例如,在農葯的原葯(固態)或原油(液態)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劑,再把它們溶解在有機溶劑里,混合均勻後可製成透明液體,叫乳油。常用的乳化劑有肥皂、阿拉伯膠、烷基苯磺酸鈉等。
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開始重視表面活性劑使用的安全性,加強了對無毒、生物降解性好的非離子乳化劑的研究。在食品、化妝品、醫葯等行業限制某些乳化劑的使用,開發出山梨酸醇脂肪酸酯類、磷脂類、糖脂類乳化劑等新型乳化劑。
乳化劑從來源上可分為天然物和人工合成品兩大類。而按其在兩相中所形成乳化體系性質又可分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兩類。
衡量乳化性能最常用的指標是親水親油平衡值(HLB值)。HLB值低表示乳化劑的親油性強,易形成油包水(W/O)型體系;HLB值高則表示親水性強,易形成水包油(O/W)型體系。因此HLB值有一定的加和性,利用這一特性,可制備出不同HLB值系列的乳液。
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對乳化劑提出多功能、高純度、低刺激、高效率的更高要求,開發出更多的新型乳化劑。
目前乳濁液的種類已從傳統的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擴大到多重乳濁液、非水乳濁液、液晶乳濁液、發色乳濁液、凝膠乳濁液、磷脂乳濁液和脂質體乳濁液等多種形式。。
❹ 您好老師,常見的乳化劑有哪些
根據被乳化的物質不同,乳化劑也不同。常見的乳化劑有:陽離子石蠟微乳化劑CMP 、陰離子石蠟微乳化劑AMP、非離子石蠟微乳化劑NMP、廢機油乳化劑OE-100,柴油乳化劑OE-99、十八十六醇乳化劑AE-97、油酸乳化劑EOA、油包水型植物油乳化劑EAP,油包水型柴油乳化劑EDO、硬脂酸乳化劑AE-96等等
❺ 常用農葯乳化劑有哪些,化學式是什麼
烷基苯磺酸鈣 (簡稱鈣鹽、農乳500#)。
烷基苯磺酸鈣的分子結構根據其中烷基苯原料不同,分為直鏈和支鏈兩種。支鏈烷基以四聚丙烯為原料,直鏈烷基以正構烷烴為原料。支鏈鈣鹽用於調配農葯用混合型乳化劑,不僅有良好的乳化性能,而且因其與非離子型乳化劑有很好的互溶性,使混合型產品外觀透明,農葯乳油的熱穩定性也非常好,是目前我國用於農葯乳化劑調配的主要類型。直鏈鈣鹽也有著良好的乳化性能,因其復雜的組成,使之與非離子型乳化劑的互溶性較差,混合型產品比較渾濁,一般要加極性溶劑來使其透明,但它的生物降解性比支鏈鈣鹽好。直鏈鈣鹽不是一個單純的物質,雖然烷基平均為12 個碳原子,但實際上10 個至14 個碳原子的烷基都有。通過對不同餾份烷基苯切割後分別製得鈣鹽,再配製乳油,發現具有良好乳化性能的是十一烷基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鈣,十三烷基苯磺酸鈣性能很差,而十烷基及十四烷基苯磺酸鈣幾乎無乳化性能。直鏈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鈣因其苯環與烷基中碳原子連接的位置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異構物,2-與3-苯基十二烷是外異構物,4-、5-、6-苯基十二烷是內異構物。試驗證明,2-苯基十二烷製得的鈣鹽在醇溶劑中也難溶,是造成直鏈鈣鹽配成混合型時渾濁的主要原因;內異構物製得的鈣鹽與非離子型的互溶性較好。鑒於直鏈鈣鹽的復雜結構,應將原料烷基苯進行切割,盡可能地除去10 個碳以下和13個碳以上餾份及外異構物烷基苯,從而有利於確保直鏈鈣鹽質量。
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基醚 (農乳600#)。
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農乳600#是目前我國農葯乳化劑中使用量最多的系列產品,品種按聚合度不同有601#、602#、603#、604#等。
烷基酚或苯乙基苯酚甲醛樹酯聚氧乙烯醚 (農乳700#及400#)
❻ 生活中常用的外用脫敏葯有哪些
治療皮膚過敏的外用葯可以分為軟膏、霜劑幾種,不同劑型的葯物,作用特點也有所不同。我們要結合自身的症狀實用葯物,今天我就與大家分享常用的外用脫敏葯,僅供大家參考!
常用外用脫敏葯
1、軟膏,典型葯品:地塞米松軟膏、硫磺軟膏、魚石脂軟膏等。成分:軟膏常用凡士林或動物脂肪等做基質,混入不同作用的葯物,配合不同濃度而製成一種細膩、均勻的半固體劑型。特點:軟膏封閉作用強,滲透性好,易於發揮所含葯物的性能,能夠軟化皮膚、保護創面、滋潤及潤滑皮膚,以及為皮膚保溫等。
2、霜劑,也稱乳劑,典型葯品:達克寧霜、皮康霜、膚輕松霜等。成分:油與水經過乳化而形成的一種半固體劑型。特點:對皮膚的滲透性比較好,適用面也比較廣,通透性好,用上去有清涼的感覺;含油質低,比較清潔,容易洗去,不沾污衣服;塗葯後不需要包紮,在身體各部位均可使用。
使用外用脫敏葯 方法
在選擇抗過敏葯物時,首先應對症用葯,如寒冷性蕁麻疹,首選賽庚啶,偏熱性蕁麻疹選用羥喹;急性過敏反應,選用起效快的抗過敏葯物;慢性過敏反應,選用安全性高的抗過敏葯物。用葯時需注意,白天宜選用無鎮靜作用的抗過敏葯物,晚上睡前選用具有鎮靜作用的抗過敏葯物。因病情需要而聯合用葯時,在症狀控制後,不宜立即停用所有葯物,而應逐個逐漸撤葯。
連續服用同一種抗過敏葯物不宜超過一個月,否則會因長期用葯導致葯效下降,產生耐葯。
在服用抗過敏葯物後,症狀未改善或症狀加重時,不宜加大劑量用葯。由於抗過敏葯物本身可能有一定的致敏性,如苯海拉明可致葯疹、強的松可致濕疹型皮炎等,故在服用一種抗過敏葯物無效時,應當換用其他作用機理不同的抗過敏葯物。
根據發病原因選擇外用脫敏葯
1、急性期:炎症表現有紅、腫、丘疹、皮疹、水泡而無外溢者,用粉劑或洗劑為宜,因這類劑型有安撫、冷卻、止癢及蒸發作用,可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消除患處的腫脹與炎症,使患者感覺較舒適。急性時不能用糊劑及軟膏劑,因能阻滯水分蒸發,增加局部的溫度,可使皮疹加劇。
2、亞急性期:炎症表現為小片的糜爛,伴有少量滲出,也有為分散的丘疹或出現鱗片和痂皮,一般用糊劑,如無糜爛滲液,可用洗劑、霜劑等,有痂皮時先塗以軟膏,軟化後拭去,再用外用葯物,使葯物易吸收。
3、慢性期:表現為乾燥、增厚、粗糙、苔蘚樣變或角化過度,此期應選用軟膏或霜劑、硬膏等。
根據發病的部位選擇外用脫敏葯
一般有塗擦和貼敷兩種方法,不同的個體和皮膚的部位,對各種外用葯的適應性常有一定的差異,用葯的原則應根據葯物的濃度由低→高,面積由小→大,應視病情病損程度而定,如無3副作用,再逐漸普及全身用葯,不同部位的皮膚滲透速度也有一定的差異。吸收葯物的量,隨葯物在賦形劑中的濃度增加而增加,如甾體類均因濃度增加而滲透作用增強。小兒、婦女、成人面部,口腔附近,股內側等部位,皮膚較柔嫩,都不宜採用刺激性強的葯物,濃度也應低些,如有過敏或刺激現象,應立即停葯或改用葯物治療,一種外用葯久用後,作用往往會減弱,應經常輪換性質相似的葯物,以提高療效。
外用脫敏葯的注意事項
1、用葯期間應禁忌辛辣或腥膻食物,避免搔抓皮膚或熱水洗燙,並暫停用肥皂。
2、服葯期間不得同時飲酒,或服用鎮靜催眠葯及抗抑鬱葯。
3、注意對特殊人群的應用:對過敏症狀以清晨為重者可選用長效的拮抗劑於睡前服用,既可解除症狀,又避免產生其他不良反應。
4、注意給葯時間:如阿司咪唑與食物同服可降低本品的生物利用度,為保證吸收,宜於餐前1~2小時服用。
生活中常用的抗過敏葯物
第一類:抗組胺葯。
抗組胺葯發展到現在主要有兩代。
第一代抗組胺葯如撲爾敏、苯海拉明、異丙嗪,有明顯的鎮靜作用和中樞神經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是嗜睡和乏力,反應時間延長等,服用這類葯物後應避免從事開車、操作精密儀器等工作。另外,此類葯物還具有抗膽鹼能作用,可引起口乾、眼乾、視力模糊、便秘、尿瀦留等症狀,還可能誘發青光眼。因此,前列腺肥大、青光眼、肝腎功能低下者和老年患者應慎用。
第二代抗組胺葯對h1受體選擇性高,副作用很少,幾乎無明顯的中樞鎮靜作用,常用的葯物有阿司咪唑、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等。這里重點提一下息斯敏這個葯物。息斯敏1988年在中國上市,由於其嚴重的心臟毒性,會引起致命性心律失常和過敏性休克,尤其是 當與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紅黴素合用時還會加重上述不良反應,所以在1999年息斯敏在美國、日本及歐洲多個國家相繼停用。但是在中國呢,是於2004年廠家修改了 說明書 ,將息斯敏的適應症由原來的7種改為1種就只有季節性過敏性鼻炎,且每日只服用1片,同時規定12歲以下 兒童 禁止使用,有嚴重肝功能損害或潛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應慎用。
第二類:過敏反應介質阻釋劑
此類葯物能穩定致敏細胞膜,阻止組胺等多種過敏反應介質,如5-羥色胺、緩激肽等的釋放。常用葯物是色甘酸鈉、酮替芬等 ,主要用於預防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等。主要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 第三類:其他類葯物
激素類葯物,如氫化可的松、曲安奈德等皮質類固醇類葯物,是強效的抗變態反應和抗炎葯物。僅供外用,主要適用於過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以及瘙癢症等。但這類葯物不可長期應用。
還有一些調節免疫類 的比如維他命 C 、葡萄糖酸鈣、輔酶 Q10等都都能一定程度的緩解過敏反應的症狀。
以上幾類抗過敏葯連續服用一種時,最好都不要超過一個月。長期服用,會引起抗過敏葯物的耐葯現象,其次,抗過敏葯物都有毒性作用,這些毒性作用發生“積累”,對人體危害較大。所以,服用抗過敏葯物,超過一個月就需要換用其他類型的抗過敏葯物,或者採用必要時用葯的方法,來代替常規的定時服葯。
❼ 常用農葯乳化劑有哪些,化學式是什麼
烷基苯磺酸鈣
(簡稱鈣鹽、農乳500#)。
烷基苯磺酸鈣的分子結構根據其中烷基苯原料不同,分為直鏈和支鏈兩種。支鏈烷基以四聚丙烯為原料,直鏈烷基以正構烷烴為原料。支鏈鈣鹽用於調配農葯用混合型乳化劑,不僅有良好的乳化性能,而且因其與非離子型乳化劑有很好的互溶性,使混合型產品外觀透明,農葯乳油的熱穩定性也非常好,是目前我國用於農葯乳化劑調配的主要類型。直鏈鈣鹽也有著良好的乳化性能,因其復雜的組成,使之與非離子型乳化劑的互溶性較差,混合型產品比較渾濁,一般要加極性溶劑來使其透明,但它的生物降解性比支鏈鈣鹽好。直鏈鈣鹽不是一個單純的物質,雖然烷基平均為12
個碳原子,但實際上10
個至14
個碳原子的烷基都有。通過對不同餾份烷基苯切割後分別製得鈣鹽,再配製乳油,發現具有良好乳化性能的是十一烷基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鈣,十三烷基苯磺酸鈣性能很差,而十烷基及十四烷基苯磺酸鈣幾乎無乳化性能。直鏈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鈣因其苯環與烷基中碳原子連接的位置不同,也有著不同的異構物,2-與3-苯基十二烷是外異構物,4-、5-、6-苯基十二烷是內異構物。試驗證明,2-苯基十二烷製得的鈣鹽在醇溶劑中也難溶,是造成直鏈鈣鹽配成混合型時渾濁的主要原因;內異構物製得的鈣鹽與非離子型的互溶性較好。鑒於直鏈鈣鹽的復雜結構,應將原料烷基苯進行切割,盡可能地除去10
個碳以下和13個碳以上餾份及外異構物烷基苯,從而有利於確保直鏈鈣鹽質量。
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基醚
(農乳600#)。
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農乳600#是目前我國農葯乳化劑中使用量最多的系列產品,品種按聚合度不同有601#、602#、603#、604#等。
烷基酚或苯乙基苯酚甲醛樹酯聚氧乙烯醚
(農乳700#及400#)
❽ 乳劑的葯物
乳劑(乳狀液、乳狀物)是一種液體制劑,系指一相液體以液滴狀態分散於另一相液體中形成的非均相液體分散體系。根據連續相和分散相不同分成油包水型乳劑和水包油型乳劑,前者連續相為油脂分散相為水溶液,後者連續相為水溶液,分散相為油脂;除了上述這兩類乳劑之外還有復合乳劑。
油相、水相和乳化劑是乳劑的主要組成成分,葯物根據自身的物理性質分散在水相或者油相;乳化劑應具有顯著的表面活性;能在液滴周圍形成界面膜;能在液滴表面形成電屏障;能增加介質粘度;並且還要具有良好的對酸、鹼、鹽的穩定,無刺激性。常用的乳化劑有:表面活性劑,油水平衡系數(HLB)較高者適合配製水包油型乳劑,油水平衡系數較低者適合配製油包水型乳劑;天然乳化劑,多為親水性膠,可以提高連續相粘度,增加乳劑穩定性,適合配製水包油型乳劑;固體微粒乳化劑;以及輔助乳化劑。
乳劑的配置有水中乳化劑法(濕膠法)、油中乳化劑法(干膠法)、新生皂法、兩相交替加入法、機械法(乳勻機、膠體磨、超聲乳化法)等。
乳劑屬於熱力學不穩定體系,經常發生如下變化:分層,絮凝,轉相,破乳,酸敗等。對乳劑的質量通常用以下指標評定:乳滴的大小、分層現象、乳滴合並速度、穩定常數。
配製乳劑時乳化劑的油水平衡系數值必須與油水兩相相協調,因此混合乳化劑一般比單一乳化劑要合適使用,混合乳化劑的油水平衡系數為兩種乳化劑油水平衡系數的重量加權平均。
❾ 護膚品中常用的天然乳化劑有哪些
常見的天然乳化劑有卵磷脂、羊毛脂、羊毛醇、羊毛酸、蜂蠟等,另外在此基礎上制備的一些衍生物也具有良好的乳化作用,如聚氧乙烯羊毛脂、聚氧乙烯羊毛醇等。
1、卵磷脂
卵磷脂,又稱為蛋黃素,被譽為與蛋白質、維生素並列的「第三營養素」。蛋黃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牛奶、動物的腦、骨髓、心臟、肺臟、肝臟、腎臟以及大豆和酵母中都含有卵磷脂。卵磷脂可以為皮膚提供充分的水和氧氣等營養,使皮膚變得光滑柔潤。
2、羊毛脂
羊毛脂是附著在羊毛上的一種分泌油脂,為淡黃色或棕黃色的軟膏狀物;有黏性而滑膩。羊毛脂可以讓皮膚光滑柔嫩。
3、羊毛醇
羊毛醇是甾體醇和三萜烯醇的混合物,用於外用制劑和化妝品,為具有柔膚潤滑作用的疏水性基質,可用於乾性皮膚和干澀眼鏡用制劑。也用於油包水乳膏和軟膏基質,濃度可低至2%。
4、羊毛酸
羊毛酸是由羊毛脂水解製得。用不同分子量的羊毛酸製成的各種衍生物可作化妝水的乳化劑、分散劑、柔潤劑、增煙劑等。賦予化妝品以低刺激性和使用舒適感。
5、蜂蠟
蜂蠟是由蜂群內適齡工蜂腹部的4對蠟腺分泌出來的一種脂肪性物質。在化妝品製造業,許多美容用品中都含有蜂蠟,如洗浴液、口紅、胭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