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生產 > 有機農產品如何進行專業化

有機農產品如何進行專業化

發布時間:2022-10-05 20:01:09

① 綠色有機農產品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如何讓自家農產品成為綠色有機農產品呢

主觀意識需有物超所值、高質量的農業產品。好產品在一定的消費人群內會得到應該有的肯定。現階段還有很多商品盡管有非常好的銷售市場,但往往存有商品質量參差不齊,有時因為某些產品品質出問題,導致全部方面的銷售問題,一旦不可以妥善處理,就會致使總體市場塌陷,特別是關乎健康飲食!調整我國農業發展現行政策,發展戰略規劃,更改以美國大農業為標準的發展方式,探尋並實施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從政府機構,科研院所中消除與美國轉基因食品利益集體密切聯系的人員,清除她們參人管理決策。

農業產品檢驗合格後。要通過政府機構或者新媒體傳播組織。把一個人的農業產品宣傳策劃出來。在各個大中型商場開設專門的農業產品專賣店。運用品味視頻觀看資料等方法推廣自己的農業產品。總而言之要想讓顧客相信自己的農業產品。必須做到物超所值,做良知商品。目前只有運用新科技,例如監控安裝,監控攝像頭,隨後連接網路,讓大家都隨時都可以查詢你耕地,收獲到市場銷售學習的過程,是否有違反規定,是否有出軌。當然也可以對外開放參觀考察,但這個局限非常大,僅有能到達現場的才可以。

② 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的發展前景怎麼樣怎樣才能達到綠色有機的標准

有機農產品,主要指在農業產品生產中不能使用任何的有機肥、化肥、萘乙酸等化合物,更重要的是遵照農作物生長自然法則和生態學原理,採用一定的農業科技,配合栽種均衡,保持小范圍內的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有機農產品的種植過程時要留意的問題就是,堅決不能應用農葯化肥、萘乙酸等化合物。通常是運用傳統農牧業方式進行生產栽種。在農業產品管理的過程中,對土壤開展增加有機肥,鋤草選用農牧業方法鋤草(既用人力用農機具如鐵鍬等進行鋤草)或者是一些其它的小機械農機具鋤草,自然農機具也要進行嚴格消毒殺菌,避免攜帶各種各樣病原菌,果斷不能使用任何的滅草劑等化肥。

產品定位整體規劃,綠色有機食品在一線城市會被更多人接納,或者有品質的消費群體,在農村規模性栽種,再拉到大城市,最好是搞個綠色有機食品門店或供應給有關門店,上年項目投資幾十萬全打水漂了,沒銷售市場,畢竟在3,4線城市,綠色有機食品不被人看中!要建立以生態環保為出發點的農牧業補 貼體制,該退的果斷退下來、超重的堅決減下來、該治理的進一步 整治及時。國家財政部等部門上年已頒布文檔,規定增量資金關鍵向 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農牧業歪斜,推動農業結構調整。

③ 如何促進農業產業化和專業化,解決農村資源外流和農村哀敗問題

農業產業化可多種多樣,但必須(特徵):1、面向國內外大市場;2、立足於當地優勢;3、實行專業化分工;4、形成一定經濟規模;5、組織貿工農、產供銷一體化;6、實行企業化經營。只有這幾方面的有機結合,才能把農業改造成能夠與國內外大市場相銜接的產業。核心是如何把"千家萬戶"和"廣闊市場"兩者結合起來。

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農村經濟工作的主要目標:一是保證農產品有效結合;二是增加農民收入。只有靠農業化這只大船,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農民才能順利進入市場。所以,農業產業化是農民進入市場的好方式。

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扭轉農業弱質低效局面的根本出路。農業產業化有利於解決農業社會效益高與經濟效益低之間的矛盾,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第二,有利於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它有利於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市場化。

第三,有利於解決農戶經營規模狹小與現代農業要求之間的矛盾,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第四,有利於提高農業的生產力水平,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它有利於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建立高效農業體系。

第五,有利於縮小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實現城鄉一體化。它有利於促進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

實現農業產業化的背景,是因為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一直未能徹底地解決,如何解決好一家一戶分散的小生產與逐漸擴大的市場之間的矛盾,使農戶的分散經營與社會化大市場銜接好,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必須進行組織制度的創新。而農業產業化的本質是經營方式的貿工農一體化。通過發展農產品貿易和農產品加工業,使市場形成對農業生產的帶動,使農民提高直接參與市場活動的積極性,有利於農民進入市場,開拓市場。另外,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與非農產業的利益分配的矛盾也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而且農業的比較利益較低,國家對農業的投資又難以真正落實到農業上來。這些矛盾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進一步提高。而農業產業化把產加銷融為一體,通過規模經營和多層次加工,既提高了流通效率,又實現了產品增值,從而改變了原始產品供應狀況,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的經濟效益。

主要內容包括:
(-)農業專業化和集中化。這是發達國家農業產業化的主要特徵。農業專業化包括農業企業專業化、農藝過程專業化和農業地區專業化三個方面。所謂農業企業專業化是指農業企業之間實行明顯的社會分工,各企業逐步擺脫"小而全"的生產結構,生產項目由多到少,由分散到集中,由自給自足轉變到專門為市場生產某種農產品,其它生產項目或者降為次要的地位,或者成為從屬的、輔助的生產部門,甚至完全消失。農藝過程專業化又叫農業作業過程專業化,即把生產某一種農產品的全部作業過程分解為若干個階段,分別由不同的專業化的企業來完成。如美國畜牧業生產,從育雛、飼養、蛋奶生產等工作都由專門的企業來完成。農業地區專業化又稱農業生產區域化,是指農業生產在較大的地區之間實行日益明顯的分工,各地區逐步由"千篇一律"、"萬物僅全"、"自給自足"的生產結構轉變為比較集中地為市場生產某些農產品的專業化地區。如美國因地制宜地進行某種作物的生產,通過長期演進,已形成玉米帶、棉花帶、畜牧帶等10個各具特色的農業帶。生產集中化一般是指伴隨農場數目的減少而出現的農場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如美國農場總數由1974年的231.4萬下降到1992年的190多萬,小規模的家庭農場逐漸減少,代之而起的是大規模經營的農場。雖然大農場在1992年只佔全國農場總數不到18%,但是他們擁有的土地佔農業用地的54%,產量占農業總產量的83%。
(二)農工商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這是農業產業化最突出的表現形式。它是指農業企業集團內部、農業企業之間以及農業企業與非農業企業之間,通過某種經濟約束或協議,把農業的生產過程各個環節納入同一個經營體內,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如芬蘭最大的乳製品聯合生產企業瓦利奧公司,它是一個具有大規模生產能力的專業化、社會化和集團化公司。公司從奶牛的飼養、原奶的收購、運輸,到乳製品的精加工、產品的銷售和出口進行一體化經營,不僅效率高、周期短、生產成本低,而且隨時可以根據市場的動態需求變化調整產品的品種和數量。該公司在全國各地擁有33個乳製品加工廠,加工能力佔全國牛奶加工總量的77%左右,產品種類多達1400種,年營業額達到81億芬蘭馬克(約合18億美元)。
(三)服務社會化。這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其基本內容包括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上"一條龍"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如墨西哥的錫那羅亞西紅柿生產協會就是為生產西紅柿的農戶設立的系列化服務機構,而且它還對西紅柿的產銷形勢、政府政策、市場動向、生產技術等問題及時准確地向農戶提出意見和建議。
(四)利益分配機制合理化。這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本質所在。由於農戶處於出賣原料的地位,作為價格的消極接受者,一般難以得到正常的利潤,而農業產業化則可以打破這種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通過農工商一體化經營,使農戶也分享到農產品在加工、流通過程中增值的平均利潤。同時,發達國家還十分重視對利益分配機制的調控,除給農民提供長期低息貸款外,還突出表現在農產品價格措施方面。如歐共體通過制定干預價格(最低價格)與門檻價格(最低進口價格)等措施,保護農民利益,以防谷賤傷民。從國外農業產業化成功的經驗中看出,企業與農民互惠互利是產業聯結的基礎,妥善調節企業與農民的利益關系則是農業產業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④ 有機農業如何發展

有機農業的發展前景
1、有機農業生產逐步規范有序,發展速度加快
隨著有機農業生產標准、認證標准和管理措施的不斷在完善和發展,政府和社會的監管、監督力度不斷增強,有機農業生產企業行業自律意識在增強,我中國有機農業生產進人規范發展時期。在國內外市場巨大需求的推動下,我國有機農業正在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預計未來十年,中國有機農業面積將可能達到600萬-1000萬hm2,保持著有機農業面積世界第二的地位。

2、有機農業產品將向多元化發展,滿足消費者多層次需求
中國將逐步改變種植業獨大有機農業格局,特別是有機畜牧業和有機水產業將得到快速發展。目前,通過認證的有機畜禽包括雞、羊、豬、牛、馬、駱駝、驢、鴨和兔等。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未來十年,將是中國有機畜牧業快速發展的時期。2006年,我國有機水產總產量接近11000t,佔全國水產品總產量的0.22%,預計未來十年,這一比重將超過2%。除此之外,有機農業產業鏈條更加完善,產業前端的生物農葯、生物肥料等行業會隨意有機農業的發展而取得規模和質量上的突破。有機農業的咨詢服務行業也將逐步啟動,並向前發展,為推動有機農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3、國內市場走向規范,消費群體不斷壯大
市場規范化是未來有機農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有機農產品國內市場正在進入快速成長期,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和接受有機農產品,預計未來十年,預計在今後10年,我國的有機食品占國內食品市場的比例有望達到0.3%-0.5%,將成為美國、歐盟和日本之後的第四大有機農產品消費市場。未來10年,我國有機農產品出口有望達到10億-37億美元,出口的有機食品佔全球有機食品國際貿易的份額則有望達到3%。
總結:我國有機農業發展雖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中國地域遼闊,傳統農業基礎好,勞動力資源豐富,又有生態農業、生態建設的基礎,發展有機農業具有較低的成本優勢和品種豐富的優勢,面臨快速增長的國際市場和已經開始啟動、有巨大潛力的國內市場,中國有機農業發展前景光明。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關注度的持續提升,對有機食品需求偏好的增強,有機食品市場將迅速發展。毫無疑問,投資有機農業,開發有機食品是實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社會資金的重點投入領域。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機農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那麼有機農業有哪裡特點呢?

(一)可向社會提供無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環保食品,有利於人民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發生。

化肥農葯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產量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對農產品造成污染,給人類生存和生活留下隱患。目前人類疾病的大幅度增加,尤以各類癌症的大幅度上升,無不與化肥農葯的污染密切相關。以往有些地方出現「談食色變」的現象。有機農業不使用化肥、化學農葯,以及其他可能會造成污染的工業廢棄物、城市垃圾等肥料全部選用健康環保的有機肥料進行施肥,因此其產品食用就非常安全,且品質好,有利保障人體健康。

(二)可以減輕環境污染,有利恢復生態平衡。

目前化肥農葯的利用率很低,一般氮肥只有20-40%,農葯在作物上附著率不超過10-30%,其餘大量流入環境造成污染。如化肥大量進入江湖中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影響魚類生存。農葯在殺病菌害蟲的同時,也增加了病蟲的抗性,殺死了有益生物及一些中性生物,結果引起病蟲再猖獗,使農葯用量愈來愈大,施用的次數愈來愈多,進入惡性循環。改用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可以減輕污染,有利於恢復生態平衡。

(三)有利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農產品進行國際貿易受關稅調控的作用愈來愈小,但對農產品的生產環境、種植方式和內在質量控制愈來愈大(即所謂非關稅貿易壁壘),只有高質量的產品才可能打破壁壘。有機農業產品是一種國際公認的高品質、無污染環保產品,因此發展有機農業,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

(四)有利於增加農村就業、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有機農業是種勞動知識密集型產業,是項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識技術投入,不然尤其是病蟲問題難以解決,還需要有全新的觀念。有機農業食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通常比普遍產品高出20-50%,有的高出一倍以上。因此發展有機農業可以增加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

⑤ 國內有機農業如何發展

國內有機農業發展的方法:

1、跟隨市場發展有機農業。

人們對食品安全十分重視,有機食品已經走向高端消費者餐桌,成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企業都開始涉足農業,在這些農產品中,「有機」成為一大賣點。雖然有機食品價格比普通的貴20~50%,提高了食品的健康,受到全世界消費者青睞,目前國際市場的份額增長迅速,中國有機市場也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

2、有機農業樹立良好的形象。

現在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要求已經不限於質量和價格,而是對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很多有眼光的企業家都開始重視品牌形象這個問題,一方面重視產品質量,從源頭上預防可能出現的文圖,另一方面重視產品的外觀設計,加大宣傳力度,以此樹立品牌形象。很多小而美、小而強的農產品都非常有特色。當前的農產品市場已由單純的產品價格或質量的競爭,轉化為知名度、美譽度等以品牌為主導的綜合實力的競爭。

3、發展農產品產業鏈。

很多企業開始整合資源布局產業鏈,比如芝麻,從芝麻種植到深加工產品,從種植檸檬到各種食品、化妝品、香料等,將市場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以有機農業為依託的大食品產業,有著長足的發展。

4、渠道布局從大而全到小而精。

很多渠道費用讓種植戶不堪重負,所以很多人都在自己找尋渠道,很多人都與網店或者售賣平台直接合作,繞過二批商環節,直接供貨,大大降低了渠道費用,而取得的效果一點都不小。

5、利用新興媒體宣傳。

現在大多數群體接觸新興媒體的時間較長,企業在新興媒體上的運營也更加普及,傳統營銷手法效果已經日益削弱,新思維、新方法已經開始顯現,熬過經濟寒冬。

⑥ 有機農業到底應該怎麼做

這位朋友自信誓旦旦地稱,「准備種植6畝真正意義上的有機獼猴桃,一畝投入多少牛糞、雞糞、羊糞和油餅,每年一畝地都投入這么多。」

有機農業對投入品、土壤、水源甚至空氣環境都具有嚴格的標准要求,不是隨便一個地方的一塊地就能做有機農業,更不是自己想當然地做,就能宣稱是有機農產品。

事實上,大家對有機農業的誤解不在少數。有人認為「不打農葯、不施化肥等於做有機農業」,有人認為「施有機肥」等於做有機農業,還有人認為「傳統小農耕作就等於有機農業」……然而這些都是過於片面且不夠科學的理解。

究竟什麼是真正的有機農業?要怎麼做才能達到真正的有機農業呢?

循環農業簡圖

當然,目前的有機農業標準是允許使用符合有機生產外來的投入品。比如,一個地方的牧場生產的有機肥,可以被送到另一個地方的有機農場使用,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有機生產體系形成的難度。反過來說,要實現狹義上的有機體系循環,必須要同時進行有機養殖和種植才行。

⑦ 什麼是農業產業化生產其特徵是什麼如何更好地進行農村產業化生產改革

農業產業化,是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對當地農業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把產供銷、貿工農、經科教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條龍的經營體制。就是,改造傳統的自給半自給的農業和農村經濟,使之和市場接軌,在家庭經營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

農業產業化可多種多樣,但必須(特徵):1、面向國內外大市場;2、立足於當地優勢;3、實行專業化分工;4、形成一定經濟規模;5、組織貿工農、產供銷一體化;6、實行企業化經營。只有這幾方面的有機結合,才能把農業改造成能夠與國內外大市場相銜接的產業。核心是如何把"千家萬戶"和"廣闊市場"兩者結合起來。

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農村經濟工作的主要目標:一是保證農產品有效結合;二是增加農民收入。只有靠農業化這只大船,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的農民才能順利進入市場。所以,農業產業化是農民進入市場的好方式。

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扭轉農業弱質低效局面的根本出路。農業產業化有利於解決農業社會效益高與經濟效益低之間的矛盾,提高農業比較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第二,有利於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它有利於逐步實現農業生產的市場化。

第三,有利於解決農戶經營規模狹小與現代農業要求之間的矛盾,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第四,有利於提高農業的生產力水平,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它有利於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建立高效農業體系。

第五,有利於縮小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實現城鄉一體化。它有利於促進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

實現農業產業化的背景,是因為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大流通的矛盾,一直未能徹底地解決,如何解決好一家一戶分散的小生產與逐漸擴大的市場之間的矛盾,使農戶的分散經營與社會化大市場銜接好,滿足經濟發展的要求,必須進行組織制度的創新。而農業產業化的本質是經營方式的貿工農一體化。通過發展農產品貿易和農產品加工業,使市場形成對農業生產的帶動,使農民提高直接參與市場活動的積極性,有利於農民進入市場,開拓市場。另外,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與非農產業的利益分配的矛盾也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而且農業的比較利益較低,國家對農業的投資又難以真正落實到農業上來。這些矛盾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進一步提高。而農業產業化把產加銷融為一體,通過規模經營和多層次加工,既提高了流通效率,又實現了產品增值,從而改變了原始產品供應狀況,有效地提高了農業的經濟效益。

主要內容包括:
(-)農業專業化和集中化。這是發達國家農業產業化的主要特徵。農業專業化包括農業企業專業化、農藝過程專業化和農業地區專業化三個方面。所謂農業企業專業化是指農業企業之間實行明顯的社會分工,各企業逐步擺脫"小而全"的生產結構,生產項目由多到少,由分散到集中,由自給自足轉變到專門為市場生產某種農產品,其它生產項目或者降為次要的地位,或者成為從屬的、輔助的生產部門,甚至完全消失。農藝過程專業化又叫農業作業過程專業化,即把生產某一種農產品的全部作業過程分解為若干個階段,分別由不同的專業化的企業來完成。如美國畜牧業生產,從育雛、飼養、蛋奶生產等工作都由專門的企業來完成。農業地區專業化又稱農業生產區域化,是指農業生產在較大的地區之間實行日益明顯的分工,各地區逐步由"千篇一律"、"萬物僅全"、"自給自足"的生產結構轉變為比較集中地為市場生產某些農產品的專業化地區。如美國因地制宜地進行某種作物的生產,通過長期演進,已形成玉米帶、棉花帶、畜牧帶等10個各具特色的農業帶。生產集中化一般是指伴隨農場數目的減少而出現的農場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如美國農場總數由1974年的231.4萬下降到1992年的190多萬,小規模的家庭農場逐漸減少,代之而起的是大規模經營的農場。雖然大農場在1992年只佔全國農場總數不到18%,但是他們擁有的土地佔農業用地的54%,產量占農業總產量的83%。
(二)農工商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這是農業產業化最突出的表現形式。它是指農業企業集團內部、農業企業之間以及農業企業與非農業企業之間,通過某種經濟約束或協議,把農業的生產過程各個環節納入同一個經營體內,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經濟利益共同體。如芬蘭最大的乳製品聯合生產企業瓦利奧公司,它是一個具有大規模生產能力的專業化、社會化和集團化公司。公司從奶牛的飼養、原奶的收購、運輸,到乳製品的精加工、產品的銷售和出口進行一體化經營,不僅效率高、周期短、生產成本低,而且隨時可以根據市場的動態需求變化調整產品的品種和數量。該公司在全國各地擁有33個乳製品加工廠,加工能力佔全國牛奶加工總量的77%左右,產品種類多達1400種,年營業額達到81億芬蘭馬克(約合18億美元)。
(三)服務社會化。這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其基本內容包括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上"一條龍"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如墨西哥的錫那羅亞西紅柿生產協會就是為生產西紅柿的農戶設立的系列化服務機構,而且它還對西紅柿的產銷形勢、政府政策、市場動向、生產技術等問題及時准確地向農戶提出意見和建議。
(四)利益分配機制合理化。這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本質所在。由於農戶處於出賣原料的地位,作為價格的消極接受者,一般難以得到正常的利潤,而農業產業化則可以打破這種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通過農工商一體化經營,使農戶也分享到農產品在加工、流通過程中增值的平均利潤。同時,發達國家還十分重視對利益分配機制的調控,除給農民提供長期低息貸款外,還突出表現在農產品價格措施方面。如歐共體通過制定干預價格(最低價格)與門檻價格(最低進口價格)等措施,保護農民利益,以防谷賤傷民。從國外農業產業化成功的經驗中看出,企業與農民互惠互利是產業聯結的基礎,妥善調節企業與農民的利益關系則是農業產業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閱讀全文

與有機農產品如何進行專業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奶粉dha含量看哪個數據 瀏覽:335
練吃雞技術在哪裡練 瀏覽:325
存在的科學技術問題是什麼意思 瀏覽:414
怎麼測量產品孔的角度 瀏覽:643
昆明的菜市場為什麼都關了 瀏覽:198
白天菜市場有什麼好吃的 瀏覽:38
什麼是攝影信息特性 瀏覽:428
遠洋市場帝王蟹多少錢 瀏覽:468
督促程序的范圍是什麼 瀏覽:699
康寶萊代理人一般多少錢 瀏覽:448
殖民地模擬器怎麼和商人交易 瀏覽:692
外匯交易平台哪裡學 瀏覽:850
如何把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 瀏覽:618
易代理怎麼開通供應商 瀏覽:473
杭州二手裝載機交易市場在哪裡 瀏覽:971
helloworld程序什麼意思 瀏覽:680
手指評殘程序如何走 瀏覽:834
代理台灣金門高粱酒怎麼樣 瀏覽:828
教育技術如何推動新時代創新 瀏覽:232
技術倉儲包括哪些 瀏覽: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