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做龍眼醬
龍眼醬是龍眼肉加糖濃縮成的產品,加工工藝流程:原料選擇→洗果→去殼去核→預煮→破碎→加糖濃縮→裝罐→密封→冷卻。
制醬原料要求使用新鮮龍眼,或者利用不適合制罐的原料或破損的龍眼肉,但必須新鮮無異味。利用手工進行去皮去核,將果肉連汁倒入雙蒸鍋中,加水(約等於果肉重的10%),用100~200千帕的蒸汽壓預煮30~40分鍾,預煮時不斷攪動,直到果肉軟爛為止。然後將預煮好的果肉送入絞肉機內破碎,再將其送入真空濃縮鍋內濃縮。濃縮後立即裝罐,裝罐時罐中心溫度不低於80℃,立即密封。密封後,必須在20分鍾內進行滅菌,在100℃的沸水中進行,持續殺菌22~23分鍾,然後立即用冷水冷卻至37℃以下。如果是玻璃罐,須分段冷卻,溫度變化可從80℃到60℃,再到40℃,最後用冷水冷卻。冷卻後擦乾或風干罐身,貼上標簽,即為成品。
② 龍眼肉發酵能做什麼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風貌、代表盛唐詩歌高度藝術成就的,是偉大詩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嚮往建功立業的詩人。他的詩充分表現了盛唐社會士人的自信與抱負,神采飛揚,充滿理想色彩。他的詩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極大地豐富了古體詩的表現技巧,把樂府詩的寫作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絕句和王昌齡的七言絕句一起被後世推為唐人七絕的代表作。他的詩有著鮮明的藝術個性:爆發式的抒情、變幻莫測的想像和明麗的意象。他把樂府和歌行寫得有如行雲流水,感情噴涌而出時,便如黃河之水,奔騰千里,一瀉而下。他生於盛唐,感受著盛唐昂揚的時代精神,晚年又親眼看到唐代社會的衰敗,理想和現實之間產生巨大反差。他的詩里既有建立不世功業在指顧之間的信心,又常常有憤慨不平和對於朝廷黑暗的抨擊。他曾經奉詔入京,供奉翰林,得到唐玄宗的賞識,他以為建功立業的時候到了,得意揚揚。不久被權臣毀謗,被逐出朝廷,他才明白朝政其實已經腐敗不堪。他說自己是「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有才華而不得重用;而痛斥那些庸才卻春風得意,「驊騮拳不能食,蹇驢得意鳴春風」,直罵那些奸佞之徒「董龍更是何雞狗!」即使處在失意的境況中,他也不忘報國。安史亂起之後,他前後兩次從軍就是證明。他的詩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處。前人評他的詩,說是「發想無端」,《蜀道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帶著誇張的成分,寫愁生白發,說是「白發三千丈」;寫廬山的五老峰,說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寫黃河,說是「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他是一位富於想像的詩人,他的詩常常帶著強烈的主觀色彩。又由於他性格開朗豪放,他的詩意象明麗清新、色彩鮮艷。他純然是一位天才的詩人。當時另一位偉大詩人,是被後人稱為「詩聖」的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歲,兩人的深厚友情成為千古傳頌的文壇佳話。杜甫的青年時代,和許多盛唐詩人一樣,都有過「裘馬輕狂」的漫遊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動是在安史之亂以後。他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有「致君堯舜」的抱負,而一生卻窮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體驗到民眾的疾苦。安史之亂給唐代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半個中國淪為丘墟。杜甫在戰火中流離轉徙,寫下了《北征》民生疾苦的詩作。戰爭中許多重大事件、戰爭帶來的破壞、戰火中百姓的心態,在杜詩中都有極為生動的反映。唐代沒有任何一位詩人,像他那樣深廣地反映安史之亂的歷史,因此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由於自身的坎坷遭遇,對百姓的苦難深有感觸,發為歌吟,家國之痛與個人的悲哀也就融為一體。《春望》《登樓》《登岳陽樓》都是這樣的詩。「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國之悲,已經很難分開了。唐詩到杜甫是一大轉變,題材轉向寫時事、寫底層百姓的生活;寫法
③ 桂圓都有哪些做法
桂圓還可加工成罐頭、龍眼肉、龍眼膏、龍眼乾等。還可做八寶飯,或加蓮子、大棗等做成粥,亦可做為菜點的原料。以下是桂圓的常見吃法:
1.每晚睡前吃10個桂圓,可養心安神,治療心悸失眠。
2.桂圓30個取肉,紅棗10枚撕破,用粳米100克,煮粥2碗,加適量紅糖,早晚各吃1碗。可補脾生血,養心增智,老年人尤宜。
3.每晨用桂圓10枚取肉,煮荷包蛋2個,加適量白糖,空腹吃。補脾養心,生血益氣。
4.桂圓肉200克,加高梁白灑500毫升,泡1個月。每晚臨睡時飲15毫升。可恢復疲勞安神定志。
5. 桂圓肉20克,放進300毫升的沸水浸泡約5分鍾。為經常熬夜,快節奏生活人士提神的首選。
6. 桂圓肉30克,放進500毫升水中煮沸約10分鍾,加雞蛋2個,稍煮片刻即可食用。經常食用可 護膚養顏、抗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調節功能。
7. 桂圓肉30克,將桂圓加入燉好的湯中煮沸片刻即可煮出一煲靚湯。
8.悠閑之時,無需任何烹調,直接當作消遣零食食用,別具風味!
桂圓干是很好的養生補品,尤其對腎臟很好,大家可善加利用
④ 龍眼能做什麼
學名 Dimocarpus longgana Lour.
別名 桂圓、益智
科屬 無患子科(Sapindaceae)龍眼屬(Dimocarpus)
品種 大烏圓、石峽、福眼、儲良、廣眼
龍眼俗稱「桂圓」,是我國南亞熱帶名貴特產,歷史上南方「桂圓」北「人參」之稱。龍眼果實富含營養,自古受人們喜愛,更視為珍貴補品,其滋補功能顯而易見。
明李時珍曾有「資益以龍眼為良」的評價。據分析,果肉含全糖12.38--22.55%,還原糖3.85--10.16%,全酸0.096--0.109%,維生素C 43.12--163.7毫克/100克果肉,VK196.5毫克/100克果肉。龍眼除鮮食外,還可加工制干、制罐、煎膏等。龍眼有壯陽益氣、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可治療貧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經衰弱及病後、產後身體虛弱等症。現代醫學實踐證明 ,它還有美容、延年益壽之功效。
龍眼對生產環境比較挑剔,世界上能種植龍眼的地方有限,一般在亞熱帶、偏溫和氣候無嚴重霜凍地區為合適。
因此,龍眼歷來被人們稱為嶺南佳果,因其既可鮮吃又可作葯用,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編輯本段【特性與特徵】
常高大喬木,樹體高大。多為偶數羽狀復葉,小葉對生或互生;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果球形,種子黑色,有光澤。花期3~4月,果期7~8月。喜溫忌凍,年均溫20~22℃較適宜,對低溫敏感;通常年均溫<17.5~18℃,最冷月均溫<10℃,絕對低溫<-5℃,龍眼難作經濟栽培。較耐旱,最適年降水總量為1000~1600mm;對土壤適應性強。
野生龍眼是海南西南部低山丘陵台地半常綠季雨林常見的樹種。分布區年平均溫24--26℃,年降水量900--1700毫米。喜乾熱生境,在全年生長發育過程中,冬春(11--4月)要求18--25℃的氣溫和適當的乾旱,夏秋間(5--11月)生長期需要26--29℃的高溫和充沛的雨量。為喜光樹種,幼苗不耐過度蔭蔽,壯齡樹更需充分陽光。天然更新良好,屬深根性樹種,能在乾旱、瘦瘠土壤上紮根生長。萌芽力強,採伐跡地或火燒跡地的樹樁,能迅速萌芽更新。自然生長較慢,83年生樹的高僅20.2米,胸徑27厘米。3--4月開花,7--8月果熟。
編輯本段【分布狀況】
龍眼原產於我國南部及西南部,現我國龍眼主要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和台灣等省(區) ,此外, 海南、四川、雲南和貴州省也有小規模栽培。世界上栽培龍眼的國家和地區還有泰國、越南、寮國、緬甸、斯里蘭卡、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美國的夏威夷州和佛羅里達州等。
編輯本段【作用】
龍眼營養豐富,是珍貴的滋養強化劑。果實除鮮食外,還可製成罐頭、酒、膏、醬等,亦可加工成桂園干肉等。此外龍眼的葉、花、根、核均可入葯。龍眼樹木質堅硬,紋理細致優美,是製作高級傢具的原料,又可以雕刻成各種精巧工藝品。龍眼花是一種重要的蜜源植物,龍眼蜜是蜜蜂中的上等蜜.
編輯本段【繁殖】
7--8月果實成熟呈黃褐色時採摘。種子壽命短,剝去果殼後除去假種皮,用清水洗凈後即行播種。待苗高8--10厘米時,分床栽植或移入營養袋內,用半年或1年生苗於春雨或秋雨天造林。林地選海拔500米以下低山丘陵台地。栽培品種須採用嫁接繁殖法。
編輯本段【保護】
在龍眼育種上,野生龍眼是很有價值的種質資源。木材結構細致,堅重,極耐腐、不受蟲蛀,為工業強材,適作車、船、橋梁、水工、傢具等用材。果實可食。
建議將未遭破壞和分布較多的半常綠季雨林劃為野生龍眼自然保護區,同時在附近國營林場建立種子園,為栽培育種提供種質資源。
編輯本段【盛譽】
龍眼為中國南方水果,多產於兩廣地區。與荔枝、香蕉、菠蘿同為華南四大珍果。其樹高一二丈,葉長而略小,開白花,成實於初秋。其實累累而墜,外形圓滾,如彈丸卻略小於荔枝,皮青褐色。去皮則剔透晶瑩偏漿白,隱約可見肉里紅黑色果核,極似眼珠,故以「龍眼」名之。
泉州是全國龍眼主要產區之一,自古盛產龍眼。泉州人通稱桂圓鮮果為龍眼,龍眼焙乾後為桂圓。商戶常把兩者統稱為「桂圓」。
如今:最佳的龍眼,興化桂元: 莆田市位於東海之濱、台灣海峽西岸,因其獨特的地理、氣候資源,極宜種植龍眼等亞熱帶珍貴果樹,其中龍眼、枇 杷、荔枝、蜜柚是莆田市傳統的四大名果,歷來馳名海內外, 尤以龍眼為佳,素有「興化桂元甲天下」之美譽。
莆田龍眼因其栽培地域獨特,孕育了眾多品種和優良品質。全市現有品種80多個,為全國最多。由於莆田地處我國龍眼栽培適宜區的北緣,日照充足,雨量適中,日夜溫差大,有利於可溶性固形物(糖分為主)的積累,所以興化桂元風
味較其他產地香甜,並培育了許多優良品種。 莆田龍眼以果大、可良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即 含糖高)為特點,「水南1號」、「友誼 106」這兩個品種, 已達國家一級龍眼標准,為國內領先;「松風本」、「立冬本」以其晚熟而倍受青睞。主栽品種 「烏龍嶺」、「油潭本」、「水南1號」、「松風本」、「 立冬本」等品種成熟期在8月中旬至
10月中旬,平均單果重13-19克,可良率65-7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3-5%,維生素C含量豐富,
每百克果肉中含有43.12-167.7毫克,這些指標都明顯優於其他產區。
編輯本段【歷史】
龍眼原產我國南方,栽培歷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漢代。北魏(386—534年)·賈思勰《齊民要術》雲:「龍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因其成熟於桂樹飄香時節,俗稱桂元。古時列為重要貢品。北朝西魏魏文帝元寶炬(535—551年)曾詔群臣:「南方果之珍異者,有龍眼、荔枝,令歲貢焉。」
宋代,龍眼已在泉州普遍種植。
北宋·泉州府同安縣人蘇頌《圖經本草》(1061年)載:「龍眼生南海山谷中,今閩、廣、 蜀道出荔枝之處皆有之。
南宋,泉州郡守王十朋贊頌龍眼:「絕品輕紅掃地無,紛紛萬木以龍呼,實如益智本非葯, 味比荔枝真是奴。」
明·黃仲昭《八閩通志》記述:「龍眼樹似荔支,而葉微小, 皮黃褐色。荔支才過,龍眼即熟,故南人曰為荔枝奴。泉州府諸縣皆有,郡中(今鯉城區、豐澤區)尤盛。 」
明·泉州人何喬遠《閩書》記述泉州一帶「園有荔枝,龍眼之利,焙而干之行天下。」
泉州龍眼用嫁接技術繁殖方法的歷史已很久遠。明·徐勃《荔枝譜》(1597年)和鄧道協《荔枝譜》(1628年)都有關於龍眼用嫁接繁殖的記載。清初·周亮工《閩小記》(1666—1668年)和郭柏蒼《閩產錄異》都記載用嵌接法換種,沿用至今。舊法用掛缽填土。 泉州龍眼品種很多,風味不一。著名品種有普明庵本、紅孩兒本等50多種。最受贊譽的首推「東璧」龍眼,1993年榮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東璧」龍眼原產自泉州市區開元寺內東塔旁的原東璧寺一隅,因而得名。其母本是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開元寺僧人種植的,歷300多年至抗日戰爭期間才枯死。泉州承天寺內有一株已200多年的古龍眼樹,是現存的「東璧」龍眼中樹齡最長的。而今「東璧」龍眼,在泉州及本省其他龍眼產區均有廣泛繁殖。傳說早年仙游有個僧人從泉州開元寺取去「東璧」龍眼苗,在仙游境內栽植,現已繁衍2萬株成年樹,取名「泉州本」,但其品質遜於原產的「東璧」龍眼。
「東璧」龍眼品質優良。其果皮有淡黃色的虎斑紋,泉人稱為「花殼」,是外觀有別於其它龍眼品種的最顯著區別。「東璧」龍眼又稱「糖瓜蜜」,果肉呈淡白色,透明如凝脂,厚而嫩脆,甘甜清香,具有「放在紙上不沾濕,撣落地下不沾沙」的特點,堪稱果中珍品。
另有「福眼」,原稱「虎眼」。《泉州府志》有「大者名虎眼」的記載。泉語「虎」、「福」的音近,以「福眼」代替「虎眼」,取其吉祥美好之意。福眼是泉州的主栽品種,有8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曾榮獲國際巴黎旅遊美食金質獎和中國農業博覽會優質獎。 近年全省各龍眼產區均有大量種植,是我省栽培面積最大的品種。據說台灣種植的大型龍眼,當地同胞也稱「福眼」。
【龍眼的由來】
據說,很早以前,在福建一帶,有條惡龍,每逢八月海水大潮,就興風作浪,毀壞莊稼,糟蹋房屋,人畜被害不計其數。周圍的百姓只好逃離家園,在石洞里躲起來。
當地有一個武藝高強的少年,名叫桂圓。他看到惡龍興風作浪,決心為民除害,與惡龍搏鬥一番。到了八月,大潮來了,他就准備好酒、豬羊肉,把它們合在一起。惡龍上岸以後,一看到豬羊肉饞得口水直往下淌,幾口就把豬羊肉吃光了。因為豬羊肉是用大量的酒泡過的,所以沒等惡龍走多遠,就躺在地上不動了。這時桂圓舉起鋼刀,朝龍的左眼刺去,龍眼被刺了出來,惡龍痛得來回翻滾,正要逃跑時,桂圓揪住龍角,騎在龍身上,當惡龍極力想擺脫桂圓時,桂圓用鋼刀刺向惡龍的右眼,惡龍的雙眼失去,痛得嗷嗷大叫。經過一陣搏鬥,惡龍流血過多死去。桂圓由於在搏鬥中負傷過重,也死了。
於是,在這個地方長出了一種果品,人們稱之為「龍眼」,也叫「桂圓」。
另有一說,古代人把桂圓的圓溜溜的球狀果實比喻成各種各樣的眼睛.大個兒的桂圓叫龍眼,中等大的叫虎眼,最小的叫鬼眼,但現代人都把它們統一叫做龍眼或桂圓.
編輯本段【龍眼葯用】
龍眼即桂圓(桂元、元肉)。和荔枝性屬濕熱不同,龍眼能夠入葯,有壯陽益氣、補益心脾、養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可治療貧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經衰弱及病後、產後身體虛弱等症。
編輯本段【染料作用】
《原色台灣葯用植物圖鑒2》在龍眼葉的成分中記有「槲皮素,槲皮?」,我們據以判斷這植物很可能可以染色,所以就動手嘗試,結果不出所料,順利地發現其黃褐色系的呈色。
龍眼葉與龍眼果皆密生於枝末,當龍眼採摘下來,小枝上還帶有不少綠葉,綠葉清除之後,堆滿果園樹下。近幾年,當我們著手研究植物染色之後,自然會想起龍眼枝葉是否具有染色效用的問題。經試染之後,發現染色效果不錯,值得推廣。
染料使用部位:枝葉、乾材
編輯本段【生活常識】
1。挑選龍眼要注意剝開時果肉應透明無薄膜,無汁液溢出,留意蒂部不應沾水,否則易變壞。
2。理論上桂圓有安胎的功效,但婦女懷孕後,大都陰血偏虛,陰虛則生內熱。中醫主張胎前宜涼,而桂圓性熱,因此,為了避免流產,孕婦應慎食。
3。鑒別瘋人果,其又叫龍荔,有毒,沒有龍眼的鱗斑狀外殼,果肉粘手,不易剝離,帶有苦澀的舔味。
龍眼的出處
石峽
福眼
儲良
廣眼
⑤ 龍眼肉的功效與作用及做法
龍眼肉的功效與作用及做法
龍眼肉的功效與作用及做法,這種食物有很高的葯用價值,不同的使用方法對人體產生的作用也不一樣,長期食用它會對人體產生比較好的作用,不按量食用可能會引發危險,龍眼肉的功效與作用及做法,養生必備。
龍眼肉的功效與作用
每100克龍眼中,水分佔83%,含蛋白質1.3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15克和纖維0.4克。龍眼含有極其豐富的維生素C和鉀,此外還含有大量的鎂和銅,有補氣益血之功效,對於治療虛勞羸弱、失眠、健忘效果顯著。
另龍眼的葉子微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還能預防感冒;龍眼酒風味獨特、怡人醇香,還具有補心益氣的功效。
龍眼肉的做法
龍眼生吃味道鮮甜可口,也可以用於製作水果沙拉、粥、蔬菜以及醬汁等,煮食或者用油旺火翻炒都是不錯的烹飪方法。龍眼可以果漿的形式裝罐,也可以曬干後經過加工再做成罐頭。龍眼還可干制,從外觀上看,龍眼乾與葡萄乾非常相似,也稱桂圓干,是可以長久保存的.滋補品。
煮龍眼的時間不可以過長,否則影響其味道。在剝殼的時候,可以先由梗的部分開始將龍眼的殼剖開。
最後溫馨提示:在選購龍眼的時候,最好是挑選外殼完整無裂痕而且色澤明亮的。儲存時先用紙巾將龍眼包起來,吸去多餘的水分,然後將其放入一個帶孔的塑料袋,包好後放入冰箱保存,這樣可保存2~3個星期。
1、龍眼肉的功效與作用
龍眼肉是一種功效出色的滋補品,它可以補益氣血,也能益智安神,還能緩解疲勞,補充營養,對女性產生體虛和人類高發的失眠健忘與貧血都有很好的治療功效。另外龍眼肉還能延緩衰老,提高心臟功能,降低血壓和血脂。
2、龍眼肉治貧血的吃法
龍眼肉可以治療人類貧血,在治療貧血時可以把龍眼肉和蓮子與芡實等中葯材一起食用,具體食用方法是把十五克龍眼肉加入二十克蓮子與二十克芡實,再加入清水一起煎制,煎好以後直接食用,每天兩次。
3、龍眼肉能治妊娠水腫
龍眼肉對女性的妊娠水腫也有很好的治療功效,在治療時可把龍眼肉三十克,加入生薑五片,大棗十五個,再加入清水煎制,然後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即可。
4、龍眼肉治貧血的吃法
龍眼肉對人類的貧血也有很好的治療功效,治療時可以單獨食用龍眼肉,也可以把它與大棗等食材一起煮粥喝,還能把龍眼肉十五克和桑椹子三十克,一起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後加蜂蜜調服。
⑥ 龍眼是熱性還是涼性的可以做哪些美食
龍眼是熱性還是涼性的?可以做哪些美食?
3.龍眼可作為紅棗桂圓湯、桂圓麵包等。桂圓具有補氣血、安神定志的功效。紅棗可以補血養顏。加入蓮子也有養心安神的功效。吃碗對你的健康有好處。桂圓紅棗湯是用桂圓紅棗做成的葯膳。桂圓棗湯是廣東的一種小吃,屬於粵菜。紅棗和桂圓一起燉的湯有利於血液循環。大棗很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暢通乳腺,它和桂圓也有很好的補血益氣的作用。
⑦ 龍眼有什麼用途
龍眼是我國南方名貴的特產水果,屬無患子科。果實甜香可口,營養價值高,自古深受人們喜愛,更視為滋補珍品,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則龍眼為良。蓋荔枝性熱,而龍眼性和平也。」龍眼還是重要的葯材,焙制的圓肉有補心、益脾、養血、安神之功效,可治療虛勞羸弱、失眠以及脾虛泄瀉、產後浮腫等症。龍眼殼、花和根均可入葯。果實除鮮食外,可加工成圓肉、龍眼乾、糖水罐頭、龍眼果醬、飲料等多種食品,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其商品性好,經濟價值高。龍眼樹花繁蜜多,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材質堅硬,紋理細致,色澤優美,為雕刻工藝品、制高級傢具等用材。2009年廣東省龍眼面積12.75萬公頃,產量57.13萬噸,其中粵西是我國早熟龍眼優勢產區,龍眼面積約佔全省的65%,產量佔60%。廣東龍眼7月中旬開始成熟,果較大,品質好,市場競爭力強,售價高,產品銷路廣,鮮果在省內、北運及出口量都較大。
⑧ 龍眼可以泡水喝嗎該怎樣做
龍眼可以加工成龍眼乾。選擇果實大、果肉厚的品種,採摘完全成熟的果實,去除病、蟲、傷果。放入95℃的水中焯水2-3分鍾,撈出後瀝干水分,曬干或烘烤。或不焯水直接曬或烘烤。注意經常翻動果實,使各部分均勻地乾燥。當八成干時,切掉莖,趁熱將果實堆在一起。H果,即背軟,使果核中的水分轉移到果肉、果皮中,達到內外均勻乾燥。
烘烤時應使用無煙的優質木炭,否則會使果實有煙味而導致品質下降。另外,烘烤時應使用文火,果實的溫度以60℃為宜。溫度過高會使果肉表面失水過快,迅速干硬,影響內部水分逸出。更有甚者,會使果殼和果肉表面焦黑,嚴重影響產品的風味質量。
⑨ 吃不完的少肉龍眼可以製成什麼食物
可以把它做成龍眼乾的呢
①選料:選用充分成熟、果粒完整的果實。
②剪粒:把果粒從果穗上剪下,留梗長度為1.5毫米,剔除破果。
③浸水:將果實放入竹籮,連竹籮放到清水中浸5—10分鍾,並洗凈灰塵。
④過搖:將浸濕的果倒入特製搖籠,每籠約裝35公斤,在搖籠內撒入250克干凈的細沙,將搖籠掛在特製的木架上或齊腰高的樹枝上,由兩人兩相對握緊籠端手柄,急速搖盪6—8分鍾,使果實在籠中不斷翻滾摩擦,待果殼轉棕色乾燥時即可。沙搖能使果殼薄變光滑,便於烘乾,但不能把果殼磨得太薄,否則在焙乾時,果殼易凹陷。
⑤初焙:將果實均勻地鋪在焙灶上,一般灶前沿鋪放厚度為17厘米,後沿為11厘米。每次可焙龍眼300—500公斤,燃料可用木炭或干樹枝,鋪放後8小時翻動一次。分上、中、下三層起焙,即將上、中、下層龍眼分別裝入竹籮中,然後先把原來在上層的龍眼倒入焙席粑平,再倒入中層的,最後倒入下層的。8小時後,進行第二次翻動,方法同第一次。再經3—5小時烘焙後可起焙,散熱後裝籮存放。
⑥再焙:經初焙處理的龍眼乾經2—3天後,果核與果肉水分逐漸向外擴散,果肉表面含水量比剛出焙時增多,需再次烘焙。再烘焙時須用文火,時間約為12小時,中間翻動數次,當用手指壓果無果汁流出、剖開後果核呈栗褐色時即可出焙,出焙後需散熱24小時。
⑩ 龍眼乾有什麼功效
龍眼還可加工成罐頭、龍眼肉、龍眼膏、龍眼乾等。還可做八寶飯,或加蓮子、大棗等做成粥,亦可做為菜點的原料。以下是龍眼的常見吃法:
1、每晚睡前吃10個桂圓,可養心安神,治療心悸失眠。
2、龍眼30個取肉,紅棗10枚撕破,用粳米100克,煮粥2碗,加適量紅糖,早晚各吃1碗。可補脾生血,養心增智,老年人尤宜。
3、每晨用龍眼10枚取肉,煮荷包蛋2個,加適量白糖,空腹吃。補脾養心,生血益氣。
4、龍眼肉200克,加高梁白酒500毫升,泡1個月。每晚臨睡時飲15毫升。可恢復疲勞安神定志。
5、桂圓肉20克,放進300毫升的沸水浸泡約5分鍾。為經常熬夜,快節奏生活人士提神的首選。
6、桂圓肉30克,放進500毫升水中煮沸約10分鍾,加雞蛋2個,稍煮片刻即可食用。經常食用可護膚養顏、抗衰老、增強人體免疫力調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