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鑒別甲醛泡過的水產品
鑒別用甲醛浸泡的海鮮方法:
1、望——魷魚浸泡過甲醛溶液後,顏色更加鮮亮,表面的黏液減少。
海蠣在浸泡過甲醛溶液後,皺褶清晰可見,身上附著的黏液減少,湯水不混濁。
其他魚類若用甲醛保鮮,魚體表面看起來比較清潔,但魚目渾濁,眼膜比較模糊。
2、聞——新鮮正常的海鮮都帶有一些海腥味,但被福爾馬林浸泡過的海產就算清洗過後仍會有輕微的刺激性氣味,只要仔細一聞,便會發現那股在醫院也能聞到的葯水味。
3、問——就是比價格。福爾馬林浸泡過的海鮮價格一般比正常水發海鮮要便宜,所以消費者不要貪圖便宜,遇到廉價的海鮮要多留一個心眼。
4、切——就是捏。經過福爾馬林浸泡的海鮮捏起來會比較硬實,摁壓魚體時,感覺不到海鮮應有的彈性。
魷魚、生蚝表面會變得光滑且無粘感,蝦類則會變得又硬又脆,容易斷碎。
【辨別帶魚是否泡過甲醛】
1、正常的帶魚彈性較差,用手按壓會有指印,並能把魚鱗搓掉。
(1)如何判斷有毒的水產品擴展閱讀:
食品中的甲醛
甲醛為國家明文規定的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劑,在食品中不得檢出,但不少食品中都不同程度檢出了甲醛的存在。
⑴存在於水發食品中。由於甲醛可以保持水發食品表面色澤光亮,可以增加韌性和脆感,改善口感,還可以防腐,如果用它來浸泡海產品,可以固定海鮮形態,保持魚類色澤。
因此,甲醛已經被不法商販廣泛用於泡發各種水產品中。市場上已經檢出甲醛的水發食品主要有:鴨掌、牛百葉、蝦仁、海參、魚肚、鯧魚、章魚、墨魚、帶魚、魷魚頭、蹄筋、海蟄、田螺肉、墨魚仔等,其中蝦仁、海參和魷魚中的甲醛含量較高。
⑵存在於麵食、蘑菇或豆製品中。甲醛可以增白,改變色澤,故甲醛常被不法商販用來熏蒸或直接加入到麵食、蘑菇或豆製品中,不法商販用「吊白塊」熏蒸有關食品增白時,也可以在食品中殘留甲醛。已經檢出甲醛的有關食品有:香菇、花菇、米粉、粉絲、腐竹等。
② 怎樣辨別那些食物有毒那些沒有毒
消費者要學會善用看、聞和嘗去辨別有毒食物。新鮮的東西顏色天然,有其特有的、清爽的味道,這是與『問題食物』最大的區別。面對造假手段特別高,幾乎難以辨別的食品,選購時應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選擇大公司、大品牌的商品,避免買到假冒商品。
★大米
看、摸:選購大米時,要特別注意那些很光亮的、摸起來滑滑的米,那很有可能是經過拋光打亮的陳米。拋光會導致營養流失,新鮮的大米是不需要拋光打亮這樣的加工的。
★枸杞
看:正常枸杞的自然色多為赤紅或偏暗紅,而毒枸杞則多為鮮紅色。有些人挑選枸杞時認為顏色越紅越是好枸杞,其實不然。傳統晾曬枸杞,是通過風和太陽光的作用使其乾燥,晾曬過程中有機物被氧化,顏色自然會比新鮮枸杞暗一些。另外,正常枸杞尖端蒂處多為黃色或白色,而用色素浸染過的枸杞蒂處則呈紅色,用硫磺烘烤過的則呈深褐色。
值得注意的是,凍干工藝因其技術本身的獨特性,能解決傳統晾曬工藝中枸杞發黑變色等問題,從營養、衛生、口味等多方面實現工藝創新。如市面上比較知名的雪山紅凍干枸杞,將鮮果洗凈後直接低溫冷凍加工,只取出果肉中的水分而不破壞其他營養物質,而且解決了傳統晾曬容易混入泥沙、蟲卵等雜質的問題。
摸:毒枸杞偏濕潤,手感粘膩,正常枸杞則皮干而肉滿。
嘗:天然枸杞酸中帶甜,毒枸杞則有很重的酸苦味。
★豆芽
看:一看大小。正常的豆芽一般不會太長,長短也不會很均勻;毒豆芽一般都很長,而且長短基本相同。
二看品相。正常豆芽芽身微彎,較細,十分水嫩;毒豆芽的芽身粗短且容易折斷。
三看須根。豆芽有多長,須根就有多長;而毒豆芽一般都沒有須根,即使有,也是又短又粗。
聞:正常的豆芽有一股清新的豆子味,而毒豆芽有一種尿騷味或化學劑的味道。
嘗:一般情況下,正常豆芽水分含量較高,嚼起來十分爽口;而毒豆芽水分含量較低,嚼起來比較苦澀,還有一種特殊的酸味。
★豬肉
看:一看肥肉與瘦肉的比例。一般來說,正常的豬肉其肥肉和瘦肉的比例應為6︰4或5︰5;而用瘦肉精飼喂的豬,肥肉與瘦肉比例多為3︰7甚至2︰8。
二看顏色。正常的豬肉呈淡紅色,而含有瘦肉精的豬肉呈鮮紅色。
三看肉的韌性。正常的豬肉韌性很好,取一塊二、三指寬的豬肉,將其立於案上,如果無法立住,就說明韌性很差,很可能是含有瘦肉精的豬肉。
此外,在切豬肉時,如果流出淡黃色液體,那就有含瘦肉精的可能。
★水產品
看:如果泡發水產品非常白,體積肥大,應避免購買和食用。
摸:用甲醛泡發的食品手一握就容易碎。
聞:甲醛泡發的食品會留有一些刺激性異味。
★蘑菇
看:好的蘑菇生長在草灰里,難免會沾上草灰。若蘑菇雪白透亮、粒土未沾,很可能用漂白粉泡過,中看不中吃。
摸:正常蘑菇摸上去,有點黏糊糊的,漂白過的蘑菇摸上去只是光滑,不會有膩膩的手感。
★銀耳
看:銀耳的色澤並非越潔白品質越好,銀耳經硫磺熏制可去掉黃色,外觀飽滿充實、色澤特別潔白,但存放時間稍長,約10-20天又會因與空氣接觸而氧化還原為原來的黃色進而發紅。
聞:硫磺加工過的銀耳多半會留有刺激性氣味。
嘗:買銀耳時可取少許試嘗,如舌頭感到刺激或有辣味,則可能是用硫磺熏制的。
③ 如何辨別甲醛溶液泡發的水產品
(1)看。浸泡過甲醛的水產品一般表面會比較堅硬、較有光澤、黏液較少,眼睛一般比較渾濁,體表色澤比較鮮艷,整體看來比較新鮮。
(2)聞。使用較高濃度的甲醛溶液浸泡的水產品,會帶有福爾馬林的刺激性氣味。
(3)摸。使用甲醛溶液泡發過的水產品,尤其是海參,觸之手感較硬,而且質地較脆,手捏易碎。
(4)嘗。使用甲醛溶液泡發過的水產品,吃在嘴裡,會感到生澀,缺少鮮味。
此外,還有一種簡單的化學鑒別法,即將品紅亞硫酸溶液滴入水發產品的溶液中,如果溶液呈現藍紫色,即可確認浸泡液中含有甲醛。
④ 如何辯別用福爾馬林浸泡過的如凍蝦等水產品
識別凍蝦等水產品是否浸泡於福爾馬林的簡單方法:
1、看
如魷魚浸泡後表面的顏色更加明亮,粘液,和非浸泡後,折疊清晰可見,附著在粘液,湯不是多雲,如果保護使新鮮與甲醛和其他魚,魚表面看起來干凈,但多雲,應用模糊。
⑤ 如何鑒別和選購海鮮產品
購買蟹種時,要詳細了解蟹種的來源渠道、培育方法、是否用葯等情況。首先看蟹種的殼色,如殼色為墨綠色,說明性腺已發育成熟,開春後不能正常蛻殼生長,清明節前後會出現大量死亡而失去飼養價值。其次是看蟹種的形態特徵,雌蟹看其腹臍是否圓滿,如腹臍圓滿且周圍長滿剛毛的不能選用;雄蟹要先看腹臍,如果腹臍基節隆起,顏色發黃,則不能選用;再看螯足周圍的剛毛,如果剛毛已經長滿的也不能選用;最後可打開蟹種的頭胸甲,如在肝區上看到2條紫色條狀物,且有卵粒,或有2條白色塊狀物即精巢,則表明性腺已成熟,若只看到橘黃色的肝臟,則表明性腺未成熟。同時要掌握以下三點:
(1)蟹種要求體質健壯,規格均勻,甲殼附肢完整,無病無傷無附著物,倒地後能迅速翻爬開。
(2)在附近育苗場就地購買蟹種,避免長途運輸、減少中間環節。
(3)宜選擇燈光誘捕、流水誘捕的蟹種。注意防止誤購葯物誘捕的苗種。
⑥ 如何鑒別含有甲醛帶魚
泡過甲醛的帶魚會開花?
近日,網上流傳一段「油炸帶魚會「開花」的視頻。視頻指出,這是因為帶魚浸泡了甲醛的關系。甲醛是致癌物,這可嚇壞了一些愛吃帶魚的網友。
那麼,浸泡過甲醛後的帶魚,經過油炸會爆裂「開花」是真的嗎?記者對此進行調查實驗。
實驗用到的材料有從正規渠道購買來的正常帶魚、一瓶福爾馬林(也就是甲醛溶液)、食用油以及廚具。
簡單4步實驗
第一步,將買來的帶魚段隨機分成兩份;
第二步,在其中一份帶魚中,倒入少量福爾馬林,並浸泡5分鍾左右;
第三步,分別將正常帶魚和浸泡了福爾馬林的帶魚進行油炸。
實驗結果顯示,未浸泡福爾馬林的帶魚,經過高溫油炸一切正常,並未產生任何爆裂「開花」的情況。然而,浸泡了福爾馬林的帶魚,在下鍋後不久,就爆裂「開花」。
實驗對比圖
實驗顯示,帶魚油炸爆裂「開花」,確實與浸泡甲醛有關。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記者就此咨詢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系主任陳舜勝。
陳舜勝告訴記者,甲醛是一種無色,有強烈刺激型氣味的氣體。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爾馬林。它有強烈的殺菌防腐的功能,故可用來浸制生物標本。
之所以浸了甲醛的帶魚會產生爆裂「開花」的情況,是因為甲醛能使帶魚蛋白質變性,魚肉會因此失去彈性與張力,變脆。
甲醛處理的時候,魚體內部與表面接觸的甲醛濃度不一樣,變性程度也不同,突然遇到高溫時收縮應力也不同,就會產生扭曲、爆裂,狀如「開花」。
市場上有沒有這種浸泡過甲醛的帶魚?陳舜勝認為,水產商一般是採用低溫的方法對帶魚進行保鮮,很有效、很方便,建議市民去正規菜場和超市購買帶魚。
有什麼辦法可以直接辨別?
專家指出正常的帶魚彈性較差,而浸泡過的帶魚彈性非常好;正常的帶魚用手按壓會有指印,而浸泡過的帶魚肉質很瓷實;當然也可以通過聞一聞看是否有刺激性氣味來辨別。
⑦ 如何辨別用甲醛泡過的水果
所以,千萬別為了便宜或外觀艷麗而吃到有毒水果噢,以免傷身哦!希望本人對您有幫助,歡迎轉發留言或分享,謝謝。
⑧ 無公害水產品的檢測技術
1.加強無公害水產品質量安全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的宣傳教育
政府工作對食品安全極為重視,農業部漁業局楊堅局長在年初全國農業工作會議漁業專業會議上明確指出:要高度重視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不斷增強水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各省﹑農業部和國家也就無公害水產品制定了若乾地方標准﹑行業標准和國家標准有關省市的水產品質量檢測中心也相應成立並開始運行。消耗者對食品安全也極為關注,關鍵問題是生產者在某種程度上對食品安全還重視不足,這就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加強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的宣傳教育。 2.加快建立水產品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加大葯殘監控力度
目前我國水產品質量檢測機構還剛剛建立,設備人員還正在籌劃之中。而水產品安全的各類技術標准還尚未完善出台。而更重要的是廣大水產工作者對水產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在環境﹑養殖工藝﹑加工﹑營銷等方面採取的措施還很不得力。目前我國出台的無公害水產品標准基本上是由兩個方面組成,即養殖技術規范和產品檢測,而生產過程中的監控環節還有待完善。再是在產後的水產品保鮮﹑加工﹑運輸﹑銷售操作過程中不安全因素由於技術﹑設備等方面的原因,使水產品捕撈後不能及時冷凍保鮮,造成部分水產品在體內外細菌的作用下,腐爛變質;在包裝﹑加工﹑儲存和運輸過程中,不嚴格按照技術操作規程辦事,不適當地使用消毒劑﹑包裝材料,導致原本合格的水產品被二次污染,影響水產品的食用安全。
關於HACCP質量管理體系,目前人們還普遍對HACCP管理體系感到生疏。HACCP質量管理體系是早在60年代末美國為確保太空人膳食安全,保證其執行太空任務,在宇航食品製造過程中設計了一套新的品質管理體系。HACCP 是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縮寫,意為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是指從原料﹑生產工藝﹑成品直至銷售市場等一系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確定潛在的危害,並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指定關鍵的臨界值,進行及時的控制和糾偏,這就是HACCP體系。目前大部分的先進國家已開始推動水產品及畜產品的HACCP制度,並陸續將之法制化。聯合國食品標准委員會也推行HACCP制度為食品有關的世界性指導綱要,我國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組織實施HACCP管理方案。 3.無公害水產品的質量檢測
無公害水產品的質量檢測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即產品中漁葯殘留限量和有毒有害物質限量。農業部於2001年9月3日發布了NY5070-2001《無公害食品水產品中漁葯殘留限量》和NY5073-2001《無公害食品水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限量》。在NY5070-2001標准中規定了27種漁葯在水產品中的最高限量﹑方法檢出限量﹑各種葯殘的檢測方法﹑抽樣方法﹑組批規則﹑試樣的制備和判定規則。在NY5073-2001標准中規定了水產品中17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各種有毒有害物質的具體檢測方法﹑抽樣方法﹑組批規則﹑試樣的制備﹑所需試劑與儀器和判定規則,我們在實踐中可依照執行。 4.共性與個性問題
必須指出的是,上述的無公害水產品的生產與安全管理是無公害水產品的共性問題。具體到某一產品有其獨特的個性。農業部也先後發布了若干具體無公害水產品的標准,如NY5064-2001《無公害食品中華絨螯蟹》標准中就規范了無公害中華絨螯蟹的各項指標和檢測方法。NY/T5065-2001《無公害食品中華絨螯蟹養殖技術規范》標准中規定了生產無公害中華絨螯蟹的養殖技術規范。因此,我們在實踐既要了解共性,也要把握個性。
⑨ 如何分辨哪些是泡過甲醛的水果
1、看:浸泡過甲醛的水產品一般表面會比較堅硬、較有光澤、粘液較少,眼睛一般比較渾濁,體表色澤比較鮮艷,整體看來比較新鮮;
2、聞:使用較高濃度的甲醛溶液浸泡的水產品,會帶有福爾馬林的刺激性氣味;
3、摸:使用甲醛溶液泡發過的水產品,特別是海參,觸之,手感較硬,而且,質地較脆,手捏易碎;
4、品嘗:使用甲醛溶液溶泡發過的水產品,吃在嘴裡,會感到生澀,缺少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