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生素,氨基酸,酶制擠等產品為什麼用微生物來發酵生產,這與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有什麼關系
微生物生長快,代謝速率高,代謝相對簡單且環境適應性好,易於大規模生產和培養
『貳』 為什麼目前工業上應用的酶絕大多數都是由微生物而非動植物發酵生產得到的
成本低、產量多、操作簡單、周期短、
你要知道微生物之類的原核生物它們的身體構造很單一簡單、
產物也非常迅速、成本非常低、好培養、
所以一般都是由微生物身上提取的、
植物或者動物等真核生物細胞分泌蛋白質提取麻煩、成本又高、效益小、周期長、所以不是來自它們、
『叄』 什麼是微生物酶制劑
以微生物酶為主體的酶制劑工業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其中工業用酶50~60種,治療和診斷用酶120多種,酶試劑300多種,已涉及食品、醫葯、發酵、日用化工、輕紡、製革、水產、木材、造紙、能源、農業、環保等經濟部門。因此,人們把酶制劑工業稱為工業領域中的「醫學金礦」。國際上酶制劑的年產量已超過10萬噸,其來源有動物、植物與微生物。微生物酶制劑是工業酶制劑的主體。由於酶制劑主要作為催化劑與添加劑使用,它帶動了許多產業的發展。在實際使用中,酶的消費很少,而由它輻射出的實際經濟收益卻很大。固定化酶,就是用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將酶固定到某種大分子上面。這種大分子通常是一些不溶性的固體物質。酶和大分子之間可以通過吸附而固定,也可以通過化學反應使酶分子之間或者酶分子跟載體(大分子物質)之間相互聯結起來。 此外,可用半透膜或有網眼的凝膠將酶分子包裹起來。由於酶的固定化,不僅增加了穩定性,而且還可將酶裝成管式或柱式,有利於酶的催化作用連續化、管道化和自動化。20世紀60年代後,固定化酶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1969年,日本的千火田博士首先將固定化酶應用於工業生產,開創了固定化酶工業應用的新紀元。 酶存在於動物的臟器和植物的莖、葉、果中,但從這些原料中去提取人們所需要的酶,所得微乎其微。生物學家們在微生物中發現了存在於動、植物細胞中的酶,微生物繁殖非常迅速,細菌每隔20分鍾即能1個變成2個,24小時內能繁殖72代,要是一個也不死,重量可達4722噸。利用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可以實施酶生產的工廠化。微生物培養易於控制,微生物本身也容易改造。基因工程的崛起,不僅能使微生物產生酶的產量大幅度提高,而且還能使經過基因改造的微生物生產出動、植物的酶。 例如有一種α澱粉酶,本是地衣芽孢桿菌生產的,而通過基因工程的辦法卻可使枯草桿菌生產α澱粉酶,這使澱粉酶的產量提高了2500倍。又如有一種人尿激酶,本來只存在於人的腎臟中,無法提取,但從人的腎臟中分離出人尿激酶基因,將這種基因與質粒PBR322進行重組後,就能使大腸桿菌生產人的尿激酶。
『肆』 食品酶學食品工業中應用的酶制劑主要為什麼,大多來源於
酶制劑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作為一種食品添加劑,與傳統的化學法,如酸法、鹼法加工食品相比,酶技術具有顯著的優越性。首先,酶的催化反應具有高度專一性和高效性,酶制劑用量小,經濟上合算;再次,酶反應條件溫和,營養成分損失少,易操作,能耗低。因此,酶工程技術在食品的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如製糖業、釀造業、肉類工業、焙烤業以及乳品工業和果蔬加工業等。
酶主要來源於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最早人們多是從動物或植物組織中提取的,例如從動物的胰臟及胃、木瓜、菠蘿等中提取各種酶。但動物和植物生長周期長,成本高,又受地理、氣候、季節等因素的影響而不適宜於大規模生產酶制劑。目前,工業上應用的酶大多採用微生物發酵法生產。近年來,隨著基因工程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提高酶產量和新品種的開發開辟了新途徑。以上供參考。
『伍』 微生物中的酶有哪些作用
微生物產生的酶已經製成多種產品,廣來泛用於人們的生活和生產中。例如用於製造葡萄糖的糖化酶,加在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目前市場上自開始嶄露頭角的雙歧桿菌增殖百因子或其他低熱值的甜味劑,就是用酶分解澱粉或其他糖類原料生產的。由於微生物容易培度養,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細胞,所以人們一直把微生物作問為酶的主要來源,尤其是現在可以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把其他生物中答的酶轉移到微生物中,這就更提高了微生物在酶的應用上的價值。
『陸』 利用微生物作為酶生產的來源有什麼優勢
(1)微生物種類多,品種齊全;
(2)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生長周期短,產量高;
(3)培養方法簡單,原料來源豐富,價格低廉,經濟效益高,並可以通過控制培養條件來提高酶的產量;
(4)微生物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應變能力.
『柒』 利用微生物生產酶制劑具有什麼優點
微生物繁殖速度快,繁殖數量大,因此效率高,成本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