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生產 > 如何在用戶場景做產品

如何在用戶場景做產品

發布時間:2022-10-04 03:27:40

① 對交互設計的看法,怎樣把用戶需求轉化為實際產品

1、分析階段
需求分析、用戶場景模擬、競品分析(聆聽用戶心聲)。
需求分析:對於一個產品來說,必然有對用戶需求的分析內容,更多的是從MRD與PRD獲得,或者從產品需求評審會議上得到需求分析的內容,當然可以直接與產品經理交流獲得相關產品需求。如果說設計原則是所有設計的出發點的話,那麼用戶需求就是本次設計的出發點。
用戶場景模擬:好的設計建立在對用戶深刻了解之上。因此用戶使用場景分析就很重要,了解產品的現有交互以及用戶使用產品習慣等,但是設計人員在分析的時候一定要站在用戶角度思考:如果我是用戶,這里我會需要什麼。
競品分析(聆聽用戶心聲):競爭產品能夠上市並且被UI設計者知道,必然有其長處。這就是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意思。每個設計者的思維都有局限性,看到別人的設計會有觸類旁通的好處。當市場上存在競品時,去聽聽用戶的評論,哪怕是罵聲都好,別沉迷於自己的設計中,讓真正的用戶說話。
輸入物:MRD、PRD、市場調查報告、競品分析文檔(或其一或全部)
輸出物:設計初稿(或許只是幾個簡單的界面)
2、設計階段
設計方法採用面向場景、面向事件驅動和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面向場景是針對該產品使用場所等模擬,模擬用戶在多種情況下產品使用的模擬。面向事件驅動則是對產品響應與觸發事件的設計,一個提示框,一個提交按鈕……這類都是對事件驅動的設計。面向對象,產品面向的用戶不同對於產品的設計要求不同,不同年齡層的用戶對於產品的要求不同,產品的用戶定位將對UI設計師影響因素。
輸入物:交互文檔(高保真原型)
輸出物:設計終稿(所有的設計稿)
3、配合
UI設計師交出產品設計圖時,更多的配合開發人員、測試人員進行截圖配合。配合開發人員對於PSD格式的圖片切圖操作,對於不同的開發人員的要求,切圖方式也有不同,UI設計師需配合相關的開發人員進行最適合的切圖配合。
輸入物:設計終稿
輸出物:設計修改稿(設計稿切片)
4、驗證
產品出來後,UI設計師需對產品的效果進行驗證,與當初設計產品時的想法是否一致,是否可用,用戶是否接受,以及與需求是否一致。都需要UI設計師驗證,UI設計師是將產品需求用圖片展現給用戶最直接的經手人,對於產品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輸入物:產品
輸出物:產品(面向用戶最終版本)
產品UI設計中夾雜著許多設計原則要求,統一公司UI設計流程,使UI設計師參與到產品設計整個環節中來,對產品的易用性進行全流程負責,使UI設計的流程規范化,保證UI設計流程的可操作性。UI設計師應該分析公司產品的特點,制定符合產品生命周期的UI設計流程。每個產品的生命周期中,UI設計師應該嚴格按照流程,完成每個環節的職責,確保流程准確有效的得到執行,從而提高產品的可用性,提升產品質量

② 怎樣才能有效的將用戶需求轉化為產品需求

下面以「網路地圖的公交導航沒有公交車的實時進度提示」,來說明如何將用戶需求轉換為產品需求,分為還原、價值和設計這三個步驟。

用戶需求

一、需求還原:需求是什麼

這個需求在現實情況下,應該是這么被提出來的「哇靠,網路地圖不行啊,公交車到哪了都不知道」、或者 「等了這么久,還說是最佳方案,結果公交車到現在都沒來,方案不準吧」,然後用戶可能把問題或者需求反饋給客服。一般產品經理接到手的需求可能是轉過幾手的,不一定是初始需求了,所以一定要做需求還原的工作,盡可能把用戶的真實需求還原出來。

1、誰有需求

在還原用戶需求的時候需要明確需求的主語是誰,比如是老闆、運營、客服還是市場等,並且盡可能詳細的描述出來。這里不能直接寫成是網路地圖的用戶,這樣就無法區別是駕車導航的用戶還是公交導航的用戶,而駕車導航的用戶根本就沒有這個需求。很多時候,產品經理一頭扎入需求的細節當中去,到最後卻忘了給誰做的,所以做出來的產品也就有很多問題。

2、什麼場景下發生

還原需求發生的場景,需要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並且盡可能全面的描述出來有哪些場景。描述場景一般主要從時間、地點、人物、行為、心理這5個方面去描述(描述心理狀況是最能看清楚是否真實的),目的是還原需求發生的場景,證明其存在的真實性,後面亦可用於指導需求的方案設計。

3、解決什麼問題

需求場景雖然真實存在,說明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此時再問一遍自己,這個需求到底解決什麼問題。因為人們真正的需求,往往隱藏在表面問題之下,即問題是有層次的。比如開頭的「等了這么久,還說是最佳方案,結果公交車到現在都沒來,方案不準吧」這個問題,乍一看是說推薦方案不準確,其實仔細分析一下用戶在抱怨「等了好久,公交車還沒來」,問題也就是不知道公交車到哪了,但如果一開始就知道公交車還有好多站要等,是不是就不會抱怨了。

二、需求價值:要不要做,什麼時候做?

1、企業價值

可以從品牌增值與收入增值兩個點分析,塑造品牌是企業長期價值所在,收入是更看得見的價值。對2C來說提升用戶體驗就相當於品牌增值,因為體驗好就會黏性強,也就會吸引更多人使用,而流量就是收入。

2、可行性與成本

產品經理可以不了解技術實現的細節,但必須要了解實現需求的可行性及其投入成本。這個需求其實網路的產品經理絕對是想到過的,並且也深入分析了,畢竟高德地圖都做出來有一段時間了。為什麼沒做?因為要實現這個需求,必然需要知道每一輛公交車的實時到站數據。

根據價值、可行性與成本的分析,對需求進行優先順序的排序,比如優先順序P幾,跟著哪個版本研發。這個需求還是需要提案出來,進行商定的,需要做的前期准備較多。 以上,需要確定需求的價值,即要不要做,什麼時候做。

三、需求設計:怎麼實現?

關於需求設計這塊,主要是講如何把需求落地到可研發的產品需求,即業務流程、功能清單、原型設計等方面的詳細描述。這個階段切記不要覺得自己腦海里有方案了,然後馬上打開sketch或axure開始畫原型了,結果畫著畫著發現某個流程沒考慮清楚,又開始推到重來浪費工時。一開始要做的事情先把大的框架搭好,如需求背景、用戶場景、業務流程、功能規劃等分析好,然後在這個框架梳理清楚之後,再去設計原型,這時會覺得順很多。原型更多的是考驗體驗設計、邏輯閉環等細節層面的功力,需要仔細琢磨、推敲。

所以,深入的去分析一個用戶需求,並將它轉化為靠譜的產品需求,是一件可以做的很復雜的事情。

③ 企業場景營銷怎麼做

產品的場景營銷,即打造符號。產品要成為消費對象,必先成為符號

在當代消費社會,日常生活用品與消費者的關系、產品對於其使用者的功能與意義已經發生了令人矚目的變化。從產品的功能或內涵的角度看,產品實用功能的普遍滿足,產品中符號象徵內涵即社會文化內涵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種變化常常被表述為當代產品的符號化。

那如何尋找適合產品本身的符號呢?

一條規則很重要,就是不斷降低品牌被發現的成本和被記住的成本,可以從用戶中挖掘對這個產品的認知,從他們的習慣和期待中出發,尋找最容易被認知的符號。

舉個例子,湖南衛視的logo是金黃色,形狀採用流線型,讓人想起芒果的形狀。後來網友私下把湖南衛視稱為芒果台,顯得親切且口語化,認知成本極低。官方沒有拒絕這個稱謂,反而積極迎合,主持人在節目中也多次提及,芒果台漸漸從少數人的話語,變成大眾的認知。甚至在移動端時代,開發線上app,取名時沒有與湖南衛視官方名稱沾邊,而是取名「芒果TV」,極大降低用戶的認知成本,易熟知,易傳播。


微信公眾號:文學有毒

做全網最幽默的文學解讀頻道,關注領取蔣勛《細說紅樓夢》全套音頻。

④ 產品經理,告訴你到底該怎麼做產品

還在畫原型嗎,知道你們公司到底是做什麼的嗎?

我們先看下下面的兩個例子,用一句話描述你們公司是做什麼的

公司A (教育 公司):智慧教育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商

公司B (企業顧問公司):上市公司業績利潤倍增

分析這兩句話前,我想先引出「 目標 」這個詞彙,這里的目標指的是 希望對方有哪些行為。

所以文章開始的問題實質應該是: 你們公司的目標是什麼 。

接下來我們藉助 ABCD目標法 來做下簡單分析,

| 我們以「上市公司業績利潤倍增」這句話為例來剖析

受眾:上市公司,即你的服務對象、客戶群

行為:業績利潤增長

程度:倍

條件:從字面分析應該是「通過我們的方案」,或「通過我們公司的服務」等類似話語,條件在ABCD目標法中屬於非關鍵性要素,一般可以隱藏掉。

所以,這句話的完整表述是,通過我們的方案,使上市公司實現業績利潤倍增。

| 我們再分析「智慧教育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商」這句話

受眾:從「智慧教育」幾個字分析,受眾群體應該是教育領域相關人員

行為: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和服務方案,但該行為的主語是公司本事,即公司是做什麼的,而不是站在公司的服務客戶角度描述客戶通過你的服務產生了哪些行為。

程度:從文字中並沒有看到與程度相關的字眼

條件:無

說到這里,相信大家應該有所體會了,「上市公司業績利潤倍增」這句話有明確的客戶群和實現了客戶的哪些利益價值,實現的程度怎麼樣;而「智慧教育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商」這句話只是很籠統的說出了公司能做什麼,並沒有切身實地的站在用戶的角度來闡述。

在此,我們不能判斷兩句宣傳公司品牌的話語誰好誰壞,更何況微信現在的官網宣傳語是「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也並沒有完全按照ABCD目標法輸出這句話。但我相信微信之所以成為微信,一定有它背後的道理。

所以,產品經理,你不是畫圖經理或功能經理,你的產品是否有價值,取決於你對人性的認識和了解程度,即 用戶心理模型 ,繼而影響你對行業趨勢、市場變化和用戶需求的判斷和把控。任何方法論的背後都離不開 人事物 的本質規律。回歸到人本身

1 、你面對的是哪一類人

首先,需要先了解你的受眾群體或者說是用戶群體是誰。

先說兩個概念: 自然人和社會人

人生到社會中,基本上就已經屬於社會人了,拿我自己舉例,上學時,我是學生,工作後,我成了上班族;在公司,我是職員,在家裡,我可能是子女、父母等其他角色。所以人的角色是由環境(空間)和時間決定的。在不同的環境和時間下,你扮演不同的角色,產生不同的行為。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下行為。

2 、人的行為由什麼支配?

這個問題有很多答案,但答案背後的本質是一樣的,以下有一種說法:

人的行為受物質支配,物質決定意識,意識的內在表現是意志,而意識的外在表現是行為。

我個人總結支配人的行為有兩點: 環境和自身

從環境來說

先來說上文提到的物質,物質宏觀理解即大千世界,大到宇宙、自然,小到分子、原子,無一不由物質組成。回到人所處的環境來說,公司、學校、地鐵、上班路上等這些大大小小的環境無時無刻不決定著我們的行為。從產品角度詮釋,即 用戶場景。 所以,需求分析一直在強調的將用戶的行為放在場景中分析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不同場景下,人的行為是不同的,產生的問題也不同,問題的解決方案也就不同。

從自身來說

另一影響行為的因素就是人本身,這就又引出一個概念: 心理模型

心理模型:指人們遵循生活中某些習慣或經驗,而建立的最有效的方法。心理模型經常是根據零碎的事實構建而成的,對事實的來龍去脈只有一種膚淺的理解,並依據心理學,形成對事物的起因、機制和相互關系等角度的看法。

所以, 人的心理模型在時間和空間上是不斷被打破和被重建的 。

從產品角度詮釋,不同人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所處的不同環境,建立的心理模型都是不一的。產品經理要做的就是 在眾多用戶自建的心理模型中找到共性,成為產品本身用戶群體的心理模型,而不是單單滿足幾個用戶而已 。當然,隨時外界大環境的變化,用戶的認知改變,心裡模型也會隨之改變,產品的戰略也就隨之而變,戰術的打法也會變。

3 、人們都遇到了哪些問題?

了解了人和人的行為後,那麼是什麼問題引起了用戶的這些行為,又或是用戶的什麼行為導致出現了什麼問題,縷清其中的關系,這就需要需求調研了,如工作觀察、情境訪談、用戶模型、場景劇本等各種方法,具體可參考我之前寫的文章 《如何將需求分析做到極致》 。

4、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

如何解決問題可從 市場、行業、用戶 三方面分析

市場

PEST:政治、經濟、社會、科技

市場規模:分類、格局、容量、分布、份額、資本市場、融資並購事件等

市場問題

市場需求

市場趨勢

競品情況

......

行業

行業概況

歷史變化

發展規律

......

用戶

根據上文提到的需求調研,接下來,就是需求分析階段了,根據你的調研情況,深度分析: 用戶畫像、用戶需求和使用場景分析

用戶畫像:多以專業數據來輔助支撐,如:省份城市搜索分布、年齡分布、性別分布等,來對用戶需求和使用場景進行分析。

用戶需求:細分群體需求——整體需求

使用場景:學校、家裡、公司、上班路上等

此部分同樣可參考《如何將需求分析做到極致》

舉例

經過以上人們都遇到了哪些問題及從市場、行業、用戶的角度分析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後,我們以教育行業為例,基本上可得出教育當前面臨的兩大問題和解決方案

問題              解決方案

方法不高效——工具開發

資源不均衡——內容建設

而回到互聯網行業,當下各大流派的互聯網公司做的也無非是這兩部分: 工具(平台搭建)和內容填充

5、我們該解決哪些問題

問題分析清楚後,面對眾多問題,接下來就該思考下:我們該解決哪些問題。

產品經理雖然是沒有權利的小CEO,但同樣需要擺正心態,放好位置,有大局觀。知道我們該解決什麼前,需要考慮兩點:即 市場引力與企業實力 。注意:這的確是產品經理該考慮的。

通過以上兩個因素相互作用,會出現四種不同性質的產品類型,形成不同的產品發展前景:

即 波士頓矩陣(BCG Matrix) ,又稱市場增長率,如下

通過對現有資源和市場情況的分析,我們才知道當下的市場,哪些是昨日黃花,哪些正如日中天,哪些可能成為明日之星。從而知道不該做什麼,現在該做什麼,未來該做什麼,而不能一味的求大求全,沒有規劃。因為今天的市場太大了,蛋糕需平分,哪一塊是我們的強項(最擅長的),我們就快速進入,精準定位。這樣聚焦後,我們會清晰的知道對手是誰,而明確了對手之後,原來的對手也會成為我們的合作夥伴。

6、怎麼規劃(戰略)

知道了我們不該做什麼、現在該做什麼、未來該做什麼後,就是制定戰略的時候啦。先看看互聯網大牛產品 微信 的戰略布局。

工具開發階段

微信最開始的定位就是一款聊天工具,以文字、圖片為主,後期出的語音功能,開辟了手機聊天的新場景,迎來了第一波的用戶增長;

並通過「漂流瓶」、「附近的人」、「匹配通訊錄」等功能的介入進行拉新和促活;

流量上來後,推出「朋友圈」功能,開啟社交之路,並在原有聊天功能的基礎上增加了視頻通話、實時對講等豐富的形式,進行用戶留存。

以上迭代都是微信作為一款聊天工具或者說社交工具所進行的戰略部署。接下來,就是微信的商業化進程之路。

內容建設階段

在微信的5.0之後,陸續推出了公眾號、游戲中心、表情商店等內容類功能

並基於微信獨有的場景迎來了移動社交電商時代——微商

並隨著微信春節搶紅包這一重大舉措,迎來了幾何級數增長的微信支付新用戶

進而進入微信的商業化進程之路。

生態整合,連接一切

如今,微信正在從一個人與人交流的工具,逐漸進化成一個連接人、硬體和服務的「森林」,通過「連接一切」帶來人體的延伸、生產效率的提高和日常生活的便捷,正如微信官網宣傳語,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

可以看到,微信經歷了MVP市場反復驗證,迭代升級,到一定量級用戶形成後的內容建設,最後走向生態整合的商業化進程之路。但微信還在成長,未來拭目以待。

由微信的戰略布局發展來看,我們是不是可以引以為鑒,摸索前人之思路。

舉例

還是繼續拿上文提到教育領域面臨的兩大問題入手分析

資源不均衡——內容建設

方法不高效——工具開發

首先,中國的教育終屬於體制內,有很多限制,單單滿足主流用戶的需求還是不夠的,更大的目標應該是to B這塊市場,不過,這只是從市場營銷角度分析。當然,這也是傳統行業藉助「互聯網+」的思想轉型的困難所在。但最終誰能吃掉這塊大蛋糕,從產品本身分析,個人考慮可以借鑒上述純做C端用戶起家的各大成熟互聯網公司的打發,無非先做工具,再內容填充,或先內容填充,再做工具,最後實現生態整合。

就目前來看,教育市場上工具做的好的有很多,也死了很多,而將內容做好的屈指可數。所以,想要涅槃的做教育的公司,完全可以先做一個最小化工具類產品(MVP),投放市場,驗證假說、收集反饋、快速迭代,做到極致,引流並積累達到一定的用戶量級,到時候自然會有做內容的大牛公司主動前來合作,這塊蛋糕,還得平分;

而目前以內容為賣點的公司想的應該就是和其他第三方內容公司合作,並且和BAT搞好關系,直接獲取BAT已經積累的用戶資源,取得更多機會;

而作為BAT,目前做的就是藉助已有人氣將業務拓寬到互聯網+傳統行業和to B這一類帶有特殊組織關系的用戶群體。

以上只是個人的揣測分析,具體怎麼玩,還是讓時間說話吧!

7、怎麼打發(戰術)

通過以上對

1)確立受眾用戶群

2)挖掘行為背後的問題

3)從市場、行業、用戶三方面深度分析問題解決方案

4)從環境情況和自身現有資源分析我們該解決哪些問題

的分析,最後得出戰略規劃,接下來就是具體怎麼個打法的問題,即具體各階段的戰術。至於具體的戰術,在此就不做詳細分析啦。

8、總結

所以,其實我們大部分產品經理做的工作微小的還不足以看到全貌,當然,本人也在不斷地拓寬認知和學習中。

以上關於戰略層的一系列分析,不僅適用於產品初創時期,同樣適用於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因為投入市場後,產品就是從0到1至從1到N的一大進階。

而進入從1到N的進程中,你必須重新看待你的產品,重新認識她,因為更殘酷的戰爭才剛剛開始,市場、行業、用戶、自身的發展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產品發展。所以,產品經理,你的挑戰會逐漸升級,趕緊給自己補血換裝備吧,可能的話,最好定期更換下自身的操作系統。

好,現在我們回到最初的例子,你們公司到底是做什麼的,其實,不同戰略階段是不一樣的,但每一階段都必須需要你能用一句話高度概括。

⑤ 如何做好場景營銷:產品為始,終端為終

場景營銷戰略是一個系統化的工作,不僅僅是從客戶的生活場景出發,而且這個場景要有一個很明確指向性的聯想功能,要回歸到一種精神的訴求上。為你的目標客戶模擬出最為真實的生活場景,從而獲得目標客戶的信任感。

場景化戰略,當我們的消費者從吃飽向吃好過渡的時候,社會的分化正在逐步的形成,城鄉的差距開始不斷拉大,消費觀念開始出現差異,品牌間的競爭開始不斷惡化。為了更好的促進行業的競爭,各行業之間開始了品類品牌的競爭。品類競爭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這個品類成為品牌的代名詞。

而場景化戰略則是快速建立品類領導者地位的重要方法。如涼茶中的王老吉,當不斷訴求「怕上火」的場景是,消費者開始認為這個場景和自己有關系,並且進入到「火鍋店」消費的時候,自然會想到要喝王老吉。場景化戰略必定是未來企業的發展方向,無論是哪個行業都不可避免。

場景營銷戰略要從產品上入手,通過銷售渠道的場景化建設,推廣活動的場景化實施,讓產品和消費者產生關聯,最終完成銷售。具體怎麼實施,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完成。

首先,是產品場景化。內容包括:1、包裝場景化,你必須有一個讓人一眼就「愛」上你的顏值的包裝。包裝的新穎可以將死板的終端陳列做活,使其不單單成為能夠吸引消費者眼球的生動化,而且還能夠清楚的傳遞出產品本身想要表達出來的訴求。2、命名場景化,你還得有一個讓人看一遍就刻入腦海的名字。要簡單好記,容易理解,直接說產品的用途是一種方法,比如:面條鮮、夾饃醬等。簡單粗暴,朗朗上口。

其次,就是銷售場景化。內容包括:1、在銷售現場模擬出最為真實的使用場景,這個場景要有一個功能,就是指向性很明確的聯想功能。這個是相當不容易的,需要對產品十分的了解,了解它的功能,能否滿足客戶的真實需求;了解客戶是否真正的需要這個產品;了解客戶是否很急切的需要這個產品等等。2、讓產品的價格營造場景。讓消費者看到產品和價格時,能夠感受到這個產品和自身的價值相符合,簡單的說,就是產品價格要符合消費者的心理價位或者社會地位的需求。當然產品的價格的提示要明顯,讓消費者很容易就識別出。

第三,就是傳播場景化。一款好的產品與它的宣傳效果是分不開的,比如涼茶類的飲料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出現了,但是為什麼直到最近幾年才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答案就是之前的宣傳根本沒有深入人心。王老吉的宣傳是這樣的「怕上火,喝王老吉」,直接穿透表明直達人心,表達訴求直接有效。再比如說含乳飲料那麼多,為什麼只有娃哈哈營養快線能夠做到年銷售超過200億?因為他們的宣傳恰當的運用場景,讓消費者身臨其中,能夠和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娃哈哈營養快線的宣傳口號是「早上來一瓶,精神一上午」;再如六個核桃的宣傳口號是「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場景的明確界定決定了消費者的認可度。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前半句使用場景化提示,後半句直接切入產品或者好處。

第四、渠道場景化。讓銷售渠道成為傳遞公司產品信息的重要場所。在完成各個層級銷售渠道的鋪貨後,要營造出產品在渠道各環節的表現。從產品的宣傳海報到產品單頁,從工作場所布置到終端的表現等等。總之,一個產品要想獲得成功,渠道的場景化營造必不可少。

渠道場景化的范疇,就是要讓渠道商知道我們的產品是在什麼樣的場景下被銷售到什麼樣的場景中,然後有會在什麼樣的場景中被消費者使用。

場景戰略是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以市場消費趨勢為根基,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目的而產生的一系列企業動作。場景營銷戰略最為重要的是系統化的實施,並不是單一某個板塊。產品場景化是根基,傳播場景化是樹葉,而渠道場景則是樹的枝幹。只有這些板塊相輔相成緊密連接,場景營銷戰略這棵大樹才會茁壯成長。

⑥ 打造消費場景的四種方法

打造消費場景的四種方法是:場景嫁接、場景參與、場景製造、場景疊加。

1、場景嫁接:場景嫁接是一種跨界思維,注重的是新鮮感、差異化、參與感。如江小白包裝表達瓶,可口可樂昵稱瓶、六神花露水也可以成為場景嫁接。

app是虛擬產品的場景嫁接。場景嫁接的目的是將產品做成超級鏈接器,獲得更多的流量入口紅人客戶黏性。

2、場景參與:是指藉助場景道具,設計好玩有價值的營銷活動,邀請用戶參與,將選擇權交給用戶,與用戶一起創造新產品、新玩法、新文案,吸引用戶為品牌做貢獻。

3、場景復制:就是講生活化、專有化、儀式化的原生場景復制到特定的產品、渠道或者空間中去。

4、場景疊加:是指對場景的追蹤與設置。主要圍繞用戶的生活、消費、社交從線上到線下設置場景,從場景點、到場景流、給予用戶最飽滿的場景體驗。

打造消費場景營銷的方法是:

1、融入產品: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式營銷與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能促發消費者切身體驗。廣告內容裡面可以呈現消費者的這種日常生活場景。

2、准確性:廣告要准確地呈現場景。准確的場景來源於時代背景下對消費者人性生活方式的審視。場景化廣告要呈現消費者需求,比如癢點和痛點。

3、生動化:廣告可以生動化消費場景,這樣可以使產品與消費者特定的時間、地點、行為等內容相關聯,有效提升消費者使用產品的意願,形成良好的品牌感受。

⑦ 怎麼樣才能做好場景化內容營銷

1、什麼是場景營銷

拆分來看,此處的「場景」,簡單地理解,就是什麼人在什麼時間地點,想做什麼事。生活中的場景隨處可見,任何一個特定場景,在這個行為事件下,消費者一定會產生特定的需求或問題,這些都有可能促使消費者產生消費行為。利用不同場景去實現商業目的,就是我們所說的場景營銷。

2、場景營銷的核心

產品的本質,其實就是為消費者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案。而場景營銷,正是將商品和消費者需求進行合理匹配,從而促進銷售達成。那具體要選擇什麼產品——當下場景有什麼樣的獨特需求,才是決定因素。

需求的產生,是基於特定場景下的必然結果。無論人群畫像如何,人的特定行為,是可以通過特定場景進行激發的。比如路遇堵車,無論是大老闆還是小職員,基本上都會出現著急的情緒,只不過因情緒控制能力不同,行為表現有所不同。這種場景下,如果有一款產品可以讓車直接隱形(假設),可以自由穿過擁擠路段,並且產品的價格還能承受,大部分人會選擇購買這款產品。這就是場景刺激下需求的產生,而這款產品,剛好滿足了這個需求。

綜上,我們說場景營銷的核心是洞察具體場景中消費者的心理狀態和需求,就不難理解了!

3、如何運用場景營銷

場景營銷,其營銷所針對的是消費者的心理狀態,而非具體場景。場景只不過是一種刺激消費的手段,它不光可以是一個現實場景,也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個圖片、一個視頻、一段音樂、一個事件……

在選擇場景時,我們要從兩個維度入手:購買場景和使用場景。

①購買場景:

如果正處於產品構思階段,可以考慮:消費者在哪些場景下有哪些需求未被解決?需求在哪,商機就在哪。

如果已有產品,那要考慮:消費者會在什麼場景下購買我的產品,他的需求/動機/理由是什麼?

②使用場景

你的產品,會在什麼場景下被消費者使用?

能考慮好這個問題,產品的使用體驗會得到質的提升,同時復購率和口碑都會得到提升。

用戶的需求和品牌的產品、服務精準匹配,場景營銷不僅能協助品牌提升轉化作用,完成精準觸達,更能為用戶帶來傑出的體驗。

⑧ 如何根據用戶場景設計產品

最好做目標用戶訪談,分析目標用戶使用產品的場景,並進行相應的流程設計和功能設計

⑨ 什麼是場景化營銷軟裝店內該如何實現場景化營銷呢

場景化營銷,簡單來說是:判斷消費者當下情境的需求,然後給用戶推送相應的品牌內容。、
怎麼實現場景化營銷:
一、制定正確的品牌策略
定位產品的目標群體,根據產品的檔次、收益、附加值等,找到相對應的投放人群。利用多媒體平台,有效投放信息。好的場景化營銷,就是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將合適的產品以合適的方式提供給合適的人。
二、設計場景化話題
1、善於運用多元化場景營銷
場景化營銷看似簡單,實則緊密的將金融產品與各種生活場景聯系起來,給用戶以使用提示,從而達成成交。
2、利用大數據,找准不同圈層用戶的場景共鳴
移動APP、網點機器人與智慧櫃員機的使用,讓銀行與客戶的聯系更為緊密,交流也更為便捷。圍繞客戶的輸入信息、搜索信息、獲得信息,構建了以"興趣引導+海量曝光+入口營銷"為線索的網路營銷新模式。
三、場景化營銷「四步走」
第一步:心理洞察。明確自己的金融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是什麼,他們為何會產生這樣的需求,分析他們的心理動機和心理狀態。心理洞察就是對客戶的初探,是場景化營銷過程的起點也是重點。
第二步:場景設置。在客戶心理洞察之後,進行場景的設置或選擇,通過場景來將消費者帶入到營銷所需要的心理狀態。而場景設置的核心是過程中的交流環節,通過溝通交流才能讓客戶慢慢的融入到該場景當中,並給予客戶及時的心理反饋,才能更有效的對客戶的心理進行刺激。
第三步:心理強度。要客戶進入某種心理狀態並激發出對我們產品的強烈的需求動機。而這種強度可以通過互動交流的設置來完成。
第四步:行為引導。在成功將消費者引導形成到某種心理狀態後,即可觸發客戶的行為裝置。而此時我們需要進行消費者行為的引導,來實現我們的營銷目標。
當然,場景化營銷只是營銷環節中的一個小點,要想做好營銷,還得多措並舉。

閱讀全文

與如何在用戶場景做產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團外賣怎麼加盟和代理 瀏覽:93
儀器數據如何在led上顯示 瀏覽:40
代理cpu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729
微信小程序課程不更新怎麼回事 瀏覽:416
綁定手機銀行怎麼刪除交易明細 瀏覽:290
為什麼安裝程序已在運行中 瀏覽:163
大數據二維碼是什麼 瀏覽:565
手機拍照有哪些技術 瀏覽:880
山西清香型酒有哪些代理品牌 瀏覽:171
希捷是做什麼產品的 瀏覽:496
上海做老房子交易的中介有哪些 瀏覽:673
數據線車載藍牙鄭州哪裡有賣的 瀏覽:214
演算法中代理模型是什麼 瀏覽:717
excel數據怎麼導入外部 瀏覽:436
如何入住微信小程序 瀏覽:976
哪個微信小程序可以看戶型圖 瀏覽:587
奶粉dha含量看哪個數據 瀏覽:335
練吃雞技術在哪裡練 瀏覽:326
存在的科學技術問題是什麼意思 瀏覽:414
怎麼測量產品孔的角度 瀏覽: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