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產品生產 > 農副產品有哪些危害

農副產品有哪些危害

發布時間:2022-10-03 08:55:48

① 農葯殘留對食品安全的影響有哪些

科學使用農葯對食品安全沒有影響。

② 農葯殘留的危害都有哪些

農葯殘留危害極大。水果、蔬菜農葯殘留已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據專家介紹,農葯造成的中毒可分為急慢性兩種,急性中毒在24小時內就可表現出中毒症狀,主要表現為肌肉痙攣、惡心、嘔吐、腹瀉、視力減退以及呼吸困難等。據了解,全國每年有數萬人因農葯中毒,死亡達數千人,其中大部分中毒者是由蔬菜中的過量殘留農葯引出的。慢性農葯中毒一般不易被發覺,因為農葯在體內有一個積蓄的過程,即使表現出中毒症狀,由於某些症狀與一般頭疼、疲倦相似,常被人們忽視,一旦發現為時已晚。不僅如此,實驗證實,農葯對人體有致畸、致癌作用,有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通年上升,與蔬菜中的農葯殘留不無關系,農葯殘留作為毒性物質有足以改變遺傳基因的力量,導致胎兒的畸形,這種力量遠比煙酒的危害大的多,目前我國胎兒的畸形率仍在3%至5%左右。

③ 農村都是吃自己家榨的油,現在好多人說不健康是真的嗎為什麼

鮮榨油有缺點也有優點。

我們這里一直吃的也是自己去油坊榨的油。

1/優點,醇正,不經過精煉,不摻假,不含添加劑。味道也好。我每次回城都會帶上一壺。並且很多同學也會讓我給他們帶。

2/缺點:可能會有黃麴黴素超標情況,一般鮮榨油以花生油為主,如果提供的花生有霉變的花生,就可能會有黃麴黴素,黃麴黴素會致癌。所以去榨油的時候盡量將種子挑選下。鮮榨油一般是將花生炒熟以後再榨,這樣出油率搞高,油也香,但是熟榨的油沸點低,油煙比較大,並且容易起沫。

建議:如果自己不差錢,想吃更好的,就選擇好花生,然後選擇冷榨,就是花生不炒熟直接榨,這樣出來的有清亮而香醇,沸點高,無油煙,油更 健康 ,就是出油率比較低。

在農村人平日的生活中,有很多吃的東西都是自己種植或養殖的,本來自家就種植油料的原料,所以農村人吃的當然是自家榨的油。但有人說吃自榨油不 健康 ,當然這要看這種自榨油的原料是否是真材實料。

農村人自家吃的自榨油的原料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上好材料,所以這種自榨油質量肯定沒問題



就拿我們膠東農村來說,平日里農村人吃的是花生油,而加工花生油的原料就是自己家種植的花生。我們這邊的花生基本上是五一節前後種植,秋天收獲,而收獲後的花生要曬干之後經過剝皮、挑選,將那些發芽、發霉的花生米剔除之後,才能夠榨油,這樣出來的花生油才是安全衛生的,畢竟是自家吃,在質量上還是馬虎不得的。



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們都知道,在過去的時候,農村人如果辦事總愛用花生油當做禮品贈送,因為在農村人的眼中,這花生油算得上是能拿得出手的「貴氣」土特產了。從這一點上來看,這花生油在農村人眼中的地位也應該排在首選的。而且,很多城裡人也喜歡這樣的禮品。因為但凡是農村人用來打人情的東西,都是自己捨不得吃的一些稀缺物。不過,這幾年這自榨油雖說農村人家中不再像以前那樣緊巴,已經不算是稀缺物,但由精挑細選出來的花生米壓榨的花生油,還是地地道道的正宗土特產,用來送人還是蠻受歡迎的。



那些專門收購花生米,在農村作坊里壓榨的自榨油,如果原料挑選不嚴格,存在質量問題,就會影響到身體 健康

有些人說農村的自榨油吃了不 健康 ,是因為這些自榨油出自農村那些小作坊,而且是那些不良的作坊主專門壓榨之後出售為主的「自榨油」。由於自榨油受到人們喜愛,所以同時也催生了自榨油銷售產業鏈。之所以有人說這種自榨油吃了不 健康 ,是因為以出售油品為目的的有些商家,在挑選花生米的時候不嚴格,一旦有發霉的花生米混在裡面,這花生油中會含有黃麴黴,影響到人們的 健康 。



但多數的油坊主,都是常年以此為業,他們講究的是誠信,所以在榨花生油的時候,也是按照自己家吃的標准去挑選原料的。只有那些不良商家才會以次充好,賺取昧良心的錢。

所以,農村人吃的自榨油絕對是 健康 油,自己種植的原料,自己加工,自己食用,誰也不會拿著自己的 健康 開玩笑的,你說呢?

我們農村人的生活方式就是自給自足,吃的都是自家地里種出來的原汁原味的東西,無任何添加劑和防腐劑等不利於身體 健康 的東西,朋友們羨慕不?

言歸正傳,題主問農村都是吃自己家榨的油,現在好多人說不 健康 ,題主問這是不是真的?其實,像題主所說的這個問題,近幾年一直都被傳的沸沸揚揚的,只要你從網上看,就不光是關於農村自榨油不 健康 的問題,現在是只要關乎於農村裡的東西,就會有些自認權威的人對此提出質疑,就會在網路里發聲:像什麼農村裡種植的蔬菜吃了也不 健康 ,緣由是農村人種植的蔬菜是喂人糞尿的,農村裡的水喝了也會讓人不 健康 ,緣由農村井裡的水被污染了,更有甚者質疑我們農村土灶里做的飯也是不能吃,緣由是農村人「臟」、不衛生,吃了讓人不 健康 。 那麼,農村裡的這些百姓們生活里自給自足的東西到底是不是讓人吃了會不 健康 呢?

今天在這里,咱們先拋開我們農人們種的蔬菜和水蔬菜等哪些能不能吃,吃了會不會讓人不 健康 的問題不談,咱們就先聊一聊本題所問的這個農村自榨油健不 健康 的問題。

說實話,在現今這個網路發達的年代,網路對人們的影響力真的是太大了,無影無形的事情總會被人們通過網路給擴大,傳乎其神了。就如被網路上有些人所質疑我們農村自榨油品不 健康 那樣,讓很多人對農村裡所產的農副產品起了質疑,真的認為了我們農村裡的東西是「臟」的,是不 健康 的。然而,就這被質疑為不 健康 的農村自榨油,我們農村人不知道吃了多少代,而且吃農村自榨油的農村人,個個體格超棒,對於那些上了歲數大老人來講到現在也算是吃了一輩子了,也沒發現吃出了什麼問題,對身體 健康 有什麼影響。

特別是像我們膠東農村這里,村民們吃的油基本上都是用自己家種植的花生壓榨出來的花生油。在花生收獲以後,民戶們就會將曬乾的花生用機器剝去外殼,然後家中的婦女會在閑散時間里,用簸箕將花生米扇干凈,一粒粒的扒拉,撿出花生米里的雜質,將出芽的、變質的、發霉的、破損的花生全都挑撿出來,真可謂是精挑細選。清理工作完備以後,家家戶戶便會去周邊或是自村的油坊加工處提前預定好榨油的時間,等到輪到自家榨油的時候,用車將精挑細選的花生米拉到油坊等待壓榨。 壓榨整個工序要經過粉碎、高溫炒胚工序,最後才是將經過高溫炒胚的碎花生米運送到機器里壓榨,經過壓榨後花生油便會由油管流出來,整個過程花生根本不沾地,大家說說這樣的自榨油怎麼就會不 健康 了呢?

當然了,或許有些人認為農村裡的自榨油不 健康 ,並不是出在油的品質上,可能說的是油加工的條件不符合衛生標准。這點確實,如果從正規角度去看待我們農村裡的油加工條件的確和現在那些大型的榨油廠是無法相比的。不管從設備上還是技術和衛生條件的確無法相比,但是,在這里農嫂想問那些說農村自榨油不 健康 有的人,雖然,農村中的油加工點與大型油加工廠無法比較,衛生條件存在差異,但是,油做為我們人們日常生活里的輔助品,哪家在吃油時不都是經過高溫加熱了才吃的,沒有人在做菜吃或是包著吃的時候吃的是生油吧?就算在不衛生,我想所有的細菌在幾網路的高熱中也不會生存了吧?

所以說,對於那些很多質疑農村自榨油不 健康 的持疑者,農嫂認為,那是你們不了解農村的生活,習慣於按照自己的思維邏輯去判斷事物。在這里農嫂敢說,農村自榨油,只要是農戶家用的自己種植的作物去壓榨的,油裡面絕對沒有摻假成份在裡面,自榨油是完全可以放心的吃的,並不存在什麼不 健康 的說辭。換句話又說回來了,人的命都是一樣的,我們百姓也不比你們不惜命,誰都想活百歲。

這是瞎說。自家榨油的原料都用好的,怎麼不 健康 了?是不是花生米也不能吃了呢?

在農村的都知道,平時吃油都是自家的花生或者油菜到油坊裡面榨的。

自家榨的油,無論是純度還是質量上面來說,我覺得比市面上面出售的油更放心,為啥有人說不 健康 呢,我覺得肯定是嫉妒吧。既然這么較真,我就說說農村的自家吃的油,有很多好處。

1、自家產的油料,不摻假

在農村,每家每戶,每年都會種一些油料作物,我們這里種的最多的是花生,也有種油菜的。不管是油菜還是花生,都是自己親自種的,種出來的油料作物多餘的賣掉,剩下一部分榨油。榨油都是到附近的油坊去榨,花生自己帶,只付加工費,如果你不要花生餅的話,還倒找給你錢。

油料是自己的,加工的時候就在旁邊看著,榨出來的有絕對放心,不會摻一點點假。市面上面出售的油,我們只能看到成品油,原來及加工過程一概不知。



2、農村榨的油,純度高

就拿香油來說,我在外地也吃過超市裡面的香油,吃不來一點也不香,根本就不是香油的味道。我們這里自家去油坊榨的香油,純度很高,聞起來有濃烈的香味,拌冷盤的時候只需滴上一點點,就非常香。

還有花生油,什麼5S壓榨花生油,調和油,你看看成分,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純度和自家榨的有,完全沒辦法比。



3、 健康 方面,並沒有差別

現在城市裡面都流行調和油,所謂的調和油就是多種油進行混合,據說這樣的油含有較多的營養成分,更有益 健康 ,只吃一種油對身體不好等等。

這個說法,只是商家的宣傳手段,身體 健康 的影響因素有很多,農村人經常吃自家榨的油, 健康 的很,也沒什麼問題。



大家覺得農村自家榨的油,怎麼樣?

健康 不 健康 先不說,衛生標准達不到倒是真的

筆者從小生活在農村,榨油的條件歷歷在目。幾乎每個村鎮都有榨油的設備機器,小時候跟著父母背著一袋子菜籽、花生,就去榨油了,而榨油之前,這些榨油材料也不會清洗,直接就送進榨油機進行榨油。而那些老式的榨油機器,常年也都沒有清洗過。榨油老闆臟兮兮的工作衣、隨手用的東西、發霉變質的油渣,到處都是,這樣的條件是筆者從小的記憶,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健康 的標準是啥?

從醫學的角度上來說,所謂的這東西 健康 不 健康 ,不是看有沒有添加啥東西,而是看整個製作過程有沒有變質污染。

就拿這種老式的榨油方式來說,原材料大家可能覺得天然無公害,反正都是自己家種的,可是榨油廠常年作業留下的油垢,發霉的用具,會帶有大量的黃麴黴素,而這種物質是導致肝癌的罪魁禍首。它們存在於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中,特別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等糧油產品,是黴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對人類 健康 危害極為突出的一類黴菌毒素。

添加劑就真的有害?

我國的添加劑都是按照國家相關標准進行添加的,至少在食用劑量上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大家也不用糾結於添加劑,除非有些不良商販隨意添加國家禁止的添加劑,為了使商品品相更好,更好賣。只要大家不買過於鮮艷的食品、不獵奇,常規食用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至少在安全上有保證,且不說干凈與否,至少得對人體無害,比如農村鄉鎮這種作坊榨出來的油黃麴黴素是否超標,沒有人檢測,等真正致癌了,一切也都無濟於事了。

純天然不等於無公害

現在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好像純天然就是無公害,蛇毒也是純天然的,你能說無公害?嗎啡來自罌粟這種植物,你能說天然無公害?

我們要正確看待所謂的純天然、無公害、天然營養等這樣的定義和概念。在醫學上所謂的營養,就是滿足人體最基本的需要,七大營養要素: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維生素、水、膳食纖維。只要滿足我們人體所需要的這些東西,就是 健康 的,就能獲得 健康 ,沒必要追求什麼純天然。

總結:農村自己榨油,只要衛生條件可以,自己家備的榨油原料干凈、沒有變質,自己家榨的油確實是安全放心的,因為全程自己可以把控,自己知道。但就怕你不知道原料污染了,那加工出來的油可就不是天然無公害了。

有的黃麴黴素超標,致癌,除了這一點其他沒有什麼不好的。

農村榨油有二種方法,一種古法絲杠壓軋法,蒸後上榨出油,(很少用了),現第二種炒後現代機軋擠壓出油。還有生榨出油。這種油原生態,無用化工法浸出,但水雜色少存,保存期稍短,時間一長容易酸價高,油底子炒菜時有沫多或滋滋聲(水分)。

現在工廠榨油已不用老法蒸軋法,現都用化工溶積油浸油法,利用其特性將食用油從原料中浸出,在高溫下溶積油回收,後將食用油凈化,去除色臭水分雜質磷脂等,油清,酸價低,保存期長,目前市場上都是此種榨法。

夲人在油廠干過,也考察過幾十家油廠情況,不管用那種方法,只要不用霉變原料,符合國家標准都很好。

農村都是吃自己家榨的油,現在好多人說不健康是真的嗎?為什麼?

但不帶偏見地說,有些農家自榨油確實「不 健康 」,主要表現在榨油工藝和原材料上。

農殘和重金屬。

咱們農民生產的芝麻、花生和油菜,屬於初級農產品,在生產的時候難免會有用到化肥、農葯和除草劑,這些東西多少都會通過植物吸附而進入果實,再個就是如果土壤中的有害元素物質比如礦物質和重金屬等污染,也會通過土壤而進入植物果實裡面。

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是生態種植的話,很難保證在芝麻、花生和菜籽裡面沒有殘留和儲存。那麼,在加工植物油的時候,就會隨之而進入油脂裡面。

小作坊工藝。

在農村的榨油設備,一般都是小型的設備,不是榨油機組,作為小作坊是敞開接待農戶來料加工的,所以諸多因素決定小作坊榨油真的是「不 健康 」的。大家可以想像的如下:

不要說「不幹不凈,吃了沒病」,要記得老祖宗又說過「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進口的東西要不能因為是農村的榨油方式而熟視無睹,片面地一味說好。

購買農村油坊的食用油不見得都 健康 。

沒榨油原料。

有人說自家去農村鄉鎮小作坊加工油料,現場榨油看得見,安全放心。可是對於沒有種植芝麻、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的農民咋辦?不還是要去小作坊購買食用油?這種吃油模式不見得放心。

誠信問題。

小作坊榨油老闆真的都能做到誠信經營嗎?不見得,不過還是大多數講誠信的,對農民來說回頭客才是更重要的,因為鄉鎮就這么大,口碑不好的油坊老闆很難立足生存。但害群之馬還是有的,偷工減料不說,食用油摻假是有的,比方說在油里兌劣質油,一般看不出來。

農村榨油不符合食用油標准。

農村小作坊榨油設備榨油,是不符合國家食用油 健康 標準的,這個怎麼說?從超市賣的商品食用油和自家榨油來比較,就很清楚的了。就像麵粉一樣,以前小作坊磨面就一種麵粉,現在按照標准有很多種麵粉。

不過話又說回來,作為農村孩子,對自家在小作坊榨油吃還是很依賴的,因為自家的油料作物一是吃油劃算省錢啊,二是心裡有譜安全放心,三是自家種的油料確實香醇!如果,有更優質的榨油設備就更完美了!

因為那些垃圾食用油太貴,農民吃不起

④ 農葯殘留的危害有哪些

農葯進入糧食、蔬菜、水果、魚、蝦、肉、蛋、奶中,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的健康。一般有機氯農葯在人體內代謝速度很慢,累積時間長。有機氯在人體內殘留主要集中在脂肪中。如 DDT在人的血液、大腦、肝和脂肪組織中含量比例為1:4:30:300;狄氏劑為1:5:30:150。由於農葯殘留對人和生物危害很大,各國對農葯的施用都進行嚴格的管理,並對食品中農葯殘留容許量作了規定。如日本對農葯實行登記制度,一旦確認某種農葯對人畜有害,政府便限制或禁止銷售和使用。
長期食用農葯殘留超標的農副產品,雖然不會導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動物的慢性中毒,導致疾病的發生,甚至影響到下一代。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⑤ 過量使用農葯會造成哪些危害

1、容易造成肥胖。當肝臟無法對有毒物質進行解毒時,就用脂肪包裹起來,形成脂肪團,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在減肥後還會生病的感覺的原因,因為減肥之後,裡面的農葯重新進入人體的緣故。

2、容易致癌。容易誘導有機體突變,增加細胞突變的可能,從而使細胞產生畸形而誘發癌症。

3、干擾內分泌。有些農葯的分子與人體的雌性激素十分相似,從而使人體的激素平衡發生紊亂,這些東西能影響我們的行為,大腦及生殖器官的發育,並會導致癌症。

4、會使人體消化功能紊亂。長期食用有農葯殘留的食物,會干擾我們的消化系統功能,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及大便乾燥。所以,在食用食物時一定謹慎食用。

5、影響免疫系統和造血系統。長期食用有農葯殘留的食物,容易引發癌腫,血淋病和免疫系統紊亂,還會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和造血系統。

(5)農副產品有哪些危害擴展閱讀:

農葯使用注意事項

1、農葯的選擇。市場上的農葯品種繁多,農葯質量參差不齊,防治對象也有很大差異,因此,一定要根據所要防治的對象選擇農葯,做到對症用葯,避免盲目用葯。

2、農葯的配製。農葯的配製雖然不難,卻經常由於粗心或操作不當出現一些問題,應引起重視。

3、農葯使用適期。任何一種病蟲草害,都有它的防治適期,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不能盲目用葯,用葯過早或過晚都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只有正確選擇防治適期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⑥ 農葯污染有哪些危害

農葯污染主要指農葯及其在自然環境中的降解產物污染大氣、水體和土壤,並破壞生態系統,引起人和動植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的一種有機污染。造成污染的農葯主要是有機氯農葯,含鉛、砷、汞等物質的金屬制劑,以及某些特異性除草劑。

清除蔬菜瓜果上殘留農葯的方法有:浸泡水洗法、小蘇打溶液浸泡法、去皮法、儲存法、加熱法。

⑦ 日本驗出台灣香蕉農葯超標6倍,對人體有何危害

如果我們長時間使用農葯超標的食物,會導致農葯毒素在體內不斷積累,從而導致慢性中毒,引發包括生殖系統,可能還要神經系統的疾病或者多種慢性疾病,還有降低免疫力等症狀。由於慢性中毒在人體內無明顯症狀,所以是我們最難發現的。

農葯殘留超標就是,植物在結果實後,為了驅蟲而噴灑的葯水,噴灑的農葯使用一段時間沒有和空氣完全分解,都殘留在果實、中的微量農葯原體、有毒代謝物、分解物和雜質的總稱。當我們食用含有大量農葯殘留的食物會引起人、急或者慢性中毒。長期食用農葯殘留超標的農副產品,不會引起急性中毒,但可能會引起慢性中毒,殘留的農葯直接通過植物果實和水、大氣到達人、畜體內,或通過環境、食物鏈傳遞給人啊、或者牲畜,乃至甚至影響下一代。

農葯殘留物超標對兒童的影響?

對新生兒和兒童的大腦發育和智商發育有嚴重影響。只要3克殘留農葯,7歲前的兒童就會出現腦發育障礙。由於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期,生長快的細胞比成人靜止細胞更容易受到致癌農葯的影響。

引起性早熟。殘余殺蟲劑會危害16歲以前兒童的生長發育環境激素,是世界公認的導致人類異常生長發育的主要殺手。引起嚴重疾病。科學研究表明,當學齡前兒童接觸農葯殘留物超標過多時,可能會致癌。長時間接觸有機磷農葯會損害兒童的視力,表現為近視和水腫。醫學研究證實,幾乎所有的農葯殘留物都會損害兒童的免疫系統,降低他們對疾病的抵抗力。

⑧ 農葯污染有哪些危害

農葯污染也是沿海污染的重要來源,含汞、銅等重金屬的農葯和有機磷農葯、有機氯農葯等,毒性都很強。它們經雨水的沖刷、河流及大氣的搬運最終進入海洋,能抑制海藻的光合作用,使魚、貝類的繁殖力衰退,降低海洋生產力,導致海洋生態失調,還能通過魚、貝類等海產品進入人體,危害人類健康。
農葯及其降解產物(如DDT的降解產物DDD、DDE)在海洋環境中造成的污染。其危害程度按其數量、毒性及化學穩定性有很大的差異。
污染海洋的農葯可分為無機和有機兩類,前者包括無機汞、無機砷、無機鉛等重金屬農葯,其污染性質相似於重金屬;後者包括有機氯、有機磷和有機氮等農葯。有機磷和有機氮農葯因其化學性質不穩定,易在海洋環境中分解,僅在河口等局部水域造成短期污染。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使用的有機氯農葯(主要是DDT和六六六),是污染海洋的主要農葯。據美國科學院1971年的估計,每年進入海洋環境的DDT達2.4萬噸,該值為當時世界DDT年產量的1/4。
工業上廣泛應用於絕緣油、熱載體、潤滑油以及多種工業產品添加劑的多氯聯苯(PCB)和有機氯農葯一樣,都是人工合成的長效有機氯化合物(按其化學結構可統稱為鹵代烴或氯化烴),由於它們在化學結構、化學性質方面有許多近似處,所以它們對海洋環境的污染通常放在一起研究。20世紀60年代末,各國認識到PCB對環境的危害,紛紛停止或降低PCB的生產和應用。
有機氯農葯和PCB主要通過大氣轉移、雨雪沉降和江河徑流等攜帶進入海洋環境,其中大氣輸送是主要途徑,因此即使在遠離使用地區的雨水中,也有有機氯農葯和PCB的蹤跡。如南極的冰雪、土壤、湖泊和企鵝體內都檢出過殘留有機氯農葯和PCB。進入海洋環境的有機氯農葯,特別容易聚積在海洋表面的微表層內。據蘇聯國立海洋研究所1976年在北大西洋東北部的觀測,DDT及其降解物DDD在微表層的含量為90納克/升,而水下的含量為5納克/升。據美國對大西洋東部的測定,在表層水中PCB的含量比DDT含量高20~30倍。海洋微表層中的DDT受到光化學作用發生降解,其速度受陽光、濕度、溫度等環境條件的制約。在熱帶氣候條件下,降解速率一般較高。沉積於海洋沉積物中的PCB和DDT在微生物作用下會發生降解作用,但速率相當緩慢。人們認為,PCB的穩定性比DDT高。DDT的降解中間產物DDE比DDT揮發性高,持久性也更長,對環境的危害更大。沉降到沉積物中的DDT和PCB會緩慢地釋放入水體,造成水體的持續污染。
DDT和PCB進入生物體內主要是通過生物對它們的吸附和吸收,以及攝食含有DDT的餌料生物或碎屑物質。動物體中DDT的殘留量反映了吸收與代謝間的動態平衡。不同種生物對DDT積累和代謝各不相同,牡蠣和蛤仔等軟體動物對DDT的富集因子可達2000(富集因子是生物體中的濃度除以環境介質中的濃度值),而甲殼類和魚類的富集因子則為10微克/升。
海水中DDT濃度一般低於1微克/升,近岸水體高於大洋水體。近岸海域魚體中的DDT濃度高於外海同類魚類,達0.01~10毫克/千克(濕重)。魚類不同器官中DDT殘留量的濃度各不相同,其中以脂肪中的含量最高。攝食魚類的海鳥DDT殘留量最高,攝食淡水及河口區魚類的鳥類,DDT殘留量高於攝食大洋魚類的鳥類。
PCB對生物的毒害作用與其異構體的氯原子數有關。氯原子越少,毒性越大,在食物鏈中的蓄積程度越高。PCB對虹鱒的10天致死濃度是38~326微克/升,20天的半致死濃度為6.4~49微克/升。無脊椎動物對於PCB要比魚類敏感,幼體比成體敏感。PCB對生物的危害作用包括致死、阻礙生長、損害生殖能力和導致魚類甲狀腺功能亢進和對外界環境變化及疾病抵抗力的下降等。PCB會導致哺乳動物性功能紊亂,波羅的海和瓦登海海豹的繁殖失敗同其體內高濃度PCB直接相關。
PCB在生物體中的積累與其脂溶性和對酶降解的抗力成正比,而與其水溶性成反比。生物體對PCB的主要代謝過程是羥基化,即將PCB轉化為水溶狀的酚類化合物後排出體外。羥基化速率取決於酶(肝微粒體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活性。魚體中這種酶的數量大大低於哺乳動物,並隨PCB的氯化作用的提高而降低。
DDT及其代謝產物對海洋生物有明顯的影響。比如,干擾海鳥的鈣代謝使蛋殼變薄,降低孵化率;0.1ppb濃度的DDT就會抑制某些海洋單細胞藻類的光合作用;0.2ppb濃度的DDT即能殺死某些種類的浮游動物或幼魚。

⑨ 農(獸)葯、化肥污染是指什麼,都有哪些

有關農葯、獸葯、化肥污染食物的問題近幾年也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人們的食品安全,成為食品安全問題談之色變的「元兇」。

1.農葯污染

農葯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農葯不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蟲害,消滅雜草、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而且可以減輕勞動強度,降低人工費用。但化學農葯是有毒有害物質,如不合理使用會產生殘留問題,污染環境和農產品,危害人體健康。

自20世紀40年代滴滴涕問世以來,化學農葯進入極盛時期。20世紀60年代發現有機氯農葯高殘留和污染環境問題,而後發展的有機磷農葯和氨基甲酸酯農葯的高毒產品在生產和使用上均不安全。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出現了超高效農葯,擬除蟲菊酯類農葯成為其中一種,這類農葯葯效比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葯高5~20倍甚至百倍;殺菌劑、除草劑中同時出現了一些超高效的產品。雖然施用量小,毒性、殘留和污染問題減輕了,但由於這類農葯對病菌、害蟲、雜草等有更高的殺傷作用,因而對哺乳動物會有不同程度的傷害。

已有報道表明,癌症發病率的逐年提高與農葯使用量成正比,農村兒童白血病40%~50%的誘因之一是農葯。另外,婦女的自然流產率與畸形胎兒出生率的增高都與使用農葯有關。某些除草劑可致使胎兒畸形,如小頭畸形、多趾等。目前我國農葯使用量大約為20噸,由於農葯的不合理使用,真正利用率僅10%~20%,其餘進入環境。許多農民由於缺乏環保知識,施用農葯的技術不過關,因此農葯事故屢有發生。由農葯引發的事故在美國每年高達3~4萬人受害,我國每年也有上萬人甚至10萬人以上受害。農葯對人體的危害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①急性毒性:

急性中毒主要由於誤食、誤服農葯,或者食用了噴灑高毒農葯不久的蔬菜和瓜果,或者食用了因農葯中毒而死亡的畜禽肉和水產品而引起。中毒後常出現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和胃腸道症狀,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引起急性中毒的農葯主要是高毒類殺蟲劑、殺鼠劑和殺線蟲劑,尤其是高毒的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農葯毒性很強。目前我國高毒農葯品種多、產量高、用量大,因農產品農葯殘留量超標引發的食物中毒時有發生。

②慢性毒性:

目前使用的絕大多數有機合成農葯都是脂溶性的,易殘留於食品原料。若長期食用農葯殘留量較高的食品,農葯則會在人體內逐漸蓄積,最終導致機體生理功能發生變化,引起慢性中毒。許多農葯可損害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肝臟和腎臟,降低機體免疫功能,引起各種疾病。這種中毒過程較為緩慢,症狀短時間內不是很明顯,但潛在的危害性很大。

③特殊毒性:

目前通過動物實驗表明,有些農葯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變作用,或者具有潛在「三致」作用。

為了實施農葯管理的法制化和規范化,加強農葯生產和經營管理,許多國家設有專門的農葯、食品和葯物管理機構,制定嚴格的登記制度和法規。美國農葯歸屬環保局(EPA)、食品和葯物管理局(FDA)和農業部(USDA)管理。我國也很重視農葯管理,頒布了《農葯登記規定》,要求農葯在投產之前或國外農葯進口之前必須進行登記,凡需登記的農葯必須提供農葯的毒理學評價資料和產品的性質、葯效、殘留、對環境影響等資料。1997年頒布了《農葯管理條例》,規定農葯的登記和監督管理工作主要歸屬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並實行農葯登記制度、農葯生產許可制度、產品檢驗合格制度和農葯經營許可制度。未經登記的農葯不準用於生產、進口、銷售和使用。《農葯登記毒理學試驗方法》和《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規定了農葯和食品中農葯殘留的毒理學試驗方法。

為了合理安全使用農葯,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後相繼禁止或限制使用一些高毒、高殘留、有「三致」作用的農葯。我國《農葯管理條例》(1997年頒布,2001年修改執行)第二十七條規定:使用農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農葯安全、合理使用的規定,按照規定的用葯量、用葯次數、用葯方法和安全間隔期施葯,防止污染農副產品;同時規定:劇毒、高毒農葯不得用於防止衛生害蟲,不得用於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葯材。為了安全使用農葯,早在1982年,我國就頒布了《農葯安全使用規定》,將農葯分為高、中、低毒三類,規定了各種農葯的使用范圍。《農葯安全使用標准》(GB 4285)和《農葯合理使用准則》(GB 8321.1~GB 8321.6)規定了常用農葯所適用的作物、防治對象、施葯時間、最高使用劑量、稀釋倍數、施葯方法、最多使用次數、安全間隔期(即最後一次使用農葯後距農作物收獲的天數)和最大殘留量等,以保證農產品中農葯殘留量不超過食品衛生標准中規定的最大殘留限量標准。

食品在消費前受到一系列處理如洗滌、去皮、裝罐或烹調等。在這些處理過程中,常使食品中殘留農葯有不同程度消除。根據某種農葯的物理、化學性質可預測在上述過程中殘留量的變化程度。各個過程的作用如下:

①洗滌。若為表面殘留,經簡單的洗滌操作就可除去,對存在組織內的殘留農葯,洗滌幾乎沒有什麼作用。與農葯的水溶解度有關,強極性水溶性的農葯比極性的更容易除去。這是因為不僅在洗滌中農葯的高溶解性,而且進入蠟質層的可能性小。熱洗和燙漂處理比冷洗更有效,加入洗滌劑後效果可能更佳。

②去殼、剝皮。大多數直接施用於作物的殺蟲劑和殺菌劑,在表皮上遷移或滲透作用不大,其殘留農葯基本上在外表皮上。經去殼、剝皮可除去部分農葯殘留物。梨和蘋果剝皮後,滴滴涕可全部除去,六六六有部分尚存於果肉中。

③粉碎。在切碎、混合操作中,食品組織攪拌可引起酶和酸的釋放,提高了在表皮上的農葯殘留的水解和降解速度。但大多數農葯在酸性條件下較為穩定。

④烹調。烹調方法多種多樣。在煎、炒、蒸、煮、炸、腌等操作過程中,可能使殘留農葯有不同程度的消減。但對穩定性強的農葯,一般烹調過程對其影響不大。

⑤谷類加工。大部分殘留物在穀物外殼部分。原糧加工成稻米、小麥粉、高粱米、玉米粉,六六六殘留率分別為17.2%、51.6%、30.9%、100%。在糧食加工過程中,農葯大部分流失於糠麩中。

為了逐步消除和從根本上解決農葯對環境和食品的污染問題,減少農葯殘留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危害,除了採取上述措施外,還應積極研製和推廣使用低毒、低殘留、高效的農葯新品種,尤其是開發和利用生物農葯,逐步取代高毒、高殘留的化學農葯。在農業生產中,應採用病蟲害草綜合防治措施,大力提倡生物防治。進一步加強環境中農葯殘留監測工作,健全農田環境監控體系,防止農葯經環境或食物鏈污染食品和飲水。此外,還需加強農葯在儲藏和運輸中的管理工作,防止農葯污染食品,或者被人畜誤食而中毒。不得將農葯與食品混合裝運、或者與食品同庫儲藏,被農葯污染的運輸工具和包裝材料應及時處理干凈。要規范食品安全生產的法規和政策,完善管理制度,實施食品生產、加工、儲藏、運輸和銷售全過程中農葯殘留監控。加強食品中農葯殘留的監測,嚴禁受污染或農葯殘留量超標的食品進入市場。大力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

2.獸葯污染

獸葯在養殖業生產中過量使用,特別是濫用和不遵守休葯期的有關規定是造成食品獸葯殘留超標的主要原因。如今大量的抗生素被應用於畜禽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抗生素的大量應用,導致其在食品中大量殘留,直接影響著食品的安全,特別是為了防治動物疾病使用抗生素從而導致的耐葯菌株傳遞給人類的問題近來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例如,將抗生素作為助長劑在禽畜生長期間持續使用,導致了對環丙類抗生素耐葯的空腸彎曲桿菌和鼠傷寒DT104血清型腸沙門桿菌等多種耐葯性致病菌株的出現。激素的超標濫用是科技發展帶來的影響食品安全的新型因素。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和英國就分別在牛等畜禽的養殖中採用雌性激素己烯雌酚和乙烷雌酚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畜禽的日增體重提高10%以上,飼料轉化率和瘦肉率也相應提高。由於生產每單位質量的肉所需要的飼料蛋白質大為減少,所以促進動物生長的激素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隨著我國動物源性食品市場的不斷擴大,由於經濟利益的驅使,大量濫用動物促生長激素變得相當普遍,而且一些養殖戶非法使用違禁激素。長期食用這些殘留有少量激素的食品對人體內激素平衡可能會造成潛在的威脅,進而影響人體健康,如導致兒童性早熟、內分泌相關的腫瘤、生長發育障礙、出生缺陷、生育缺陷等。

我國上海市葯監局2006年11月17日公布,該局從批發市場、超市及部分飯店現場採集30件冰鮮或鮮活的多寶魚樣品送檢。結果顯示,除重金屬指標檢測結果均合格外,30件樣品中全部檢出了硝基呋喃類代謝物。同時,部分樣品還分別檢出恩諾沙星、環丙沙星、氯黴素、孔雀石綠、紅黴素等葯物殘留,部分樣品土黴素超過國家標准限量要求。上述這些葯品均屬人用葯物,在國內外均屬於禁用漁葯。硝基呋喃類化合物葯物盡管不會產生急性、亞急性危害,但人體長期大量攝入存在致癌的可能性。同時,魚體內大量的抗生素葯物殘留,會使食用者產生耐葯性,降低此類葯物的臨床治療效果。因此,對人體的潛在危害不容忽視。

另外引起廣泛關注的還有「瘦肉精」中毒事件。1998年5月,17名香港居民因食用內地供應的豬內臟而出現手指震顫、心悸等症狀。接著內地也陸續出現了瘦肉精中毒的惡性事件。2001年3月22日廣東信宜北界發生中毒人數最多的瘦肉精中毒事件,致使530人到醫院就診。同年11月廣東河源有484人中毒,此事件震驚了國務院。2005年11月,江西應用技術學院75名學生因吃含瘦肉精的牛肝而集體中毒。自2006年9月13日起,上海市連續發生多起因食用豬內臟、豬肉導致的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

瘦肉精的學名叫鹽酸克倫特羅,又稱氨哮素、克喘素,是一種白色或類白色的結晶性粉末,是一種治療人支氣管哮喘、肺心病的葯品。20世紀80年代美國Cyanamid公司意外發現給動物飼喂高於治療劑量5~10倍的鹽酸克倫特羅,能改變其肉與脂肪的比例,加速脂肪的轉化和分解,促進骨骼肌(瘦肉)生長,改善生產性能的作用,即具有所謂的營養再分配效應,因此得名「瘦肉精」。瘦肉精常被不法分子添加在飼料中,用於增加家畜、家禽的體重和提高瘦肉含量。用了葯的豬毛色光亮,臀部肌肉飽滿發達,生豬賣相非常搶眼,而屠宰後的豬肉由於瘦肉精的蓄積,色澤鮮紅誘人。但事實上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個國家通過β-激動劑類葯物用於養殖業的規定,我國農業部也早在1997年下發文件,嚴禁「瘦肉精」在飼料中和畜牧生產中應用。但瘦肉精還是經常被非法使用,使我國各地瘦肉精中毒事件頻繁高發,嚴重影響了食品安全形勢。

瘦肉精對人體有很強的毒副作用,其不良反應主要有:①急性中毒有心悸、面頸、四肢肌肉顫動,甚至不能站立、頭暈、頭痛、乏力、惡心和嘔吐等症狀。②原有交感神經功能亢進的患者,如有高血壓、冠心病、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甲狀腺功能亢進者上述症狀更易發,危險性也更大,可能會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而導致意外。③與糖皮質激素合用會使心臟猝死發生的機會大大增加。④白細胞計數降低。⑤反復使用還會產生葯物耐受性,對支氣管擴張作用減弱,持續時間也將縮短。⑥長期食用會導致人體代謝紊亂,產生低血鉀、高血糖及酮症酸中毒。⑦有研究表明,長期食用的話還有致染色體畸變的可能,從而誘發惡性腫瘤。

對動物性食品中的獸葯殘留問題,各國和地區都有很多相關的法規來嚴格控制獸葯在動物養殖和生產中的合理使用,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規定。

①禁止使用的獸葯、在飼料中添加的治療葯物。歐盟制定了禁止使用的獸葯名單,我國農業部也於2003年4月27日頒布了193號公告《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葯及其他化合物清單》,以此為准則來監控禁止使用的獸葯。

目前歐盟允許在飼料中繼續使用的抗生素僅有莫能黴素、鹽黴素、黃黴素和卑黴素。我國農業部於2001年7月發布了《飼料葯物添加劑使用規范》([2001]20號),規定了飼料預混劑中准許使用的獸葯、使用范圍和最大使用量。

②允許使用的獸葯和飼料添加劑必須遵守安全休葯期。多數抗生素在動物體內殘留消除的安全期為3~6天。對治療動物,用葯需憑獸醫處方購買,遵守相關規定的用法、用量和休葯期。

③制定動物性食品中獸葯的最高殘留限量,加強殘留監測工作。我國以及歐盟、美國等國家都對批准使用但要控制殘留限量的獸葯規定了其在動物組織或產品中的最高殘留限量,以此為動物食品檢測結果和安全性的判斷依據。

3.飼料污染

飼料是畜禽的食物,飼料質量優劣不僅與畜禽生產能力有關,而且與畜產品的質量密切相關。現代人們對於畜產品的品質要求,除體脂硬度、胴體瘦肉率、肉品色澤和口感風味外,更主要的是對畜產品衛生質量的控制,特別是那些肉眼看不見、鼻子嗅不著、難以鑒別的內在衛生質量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因此,要讓畜禽生產出讓人類放心食用的衛生、安全且符合質量標準的優質肉、蛋、奶等畜產品,飼料的品質和安全性是最基本的先決條件。

①飼料的品質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不同的畜禽其體脂構成不同,反芻動物的體脂硬度受飼料的影響較小,但豬飼料中脂肪的性質直接影響著豬體脂的硬度,如育肥後期的豬過量飼喂不飽和脂肪酸豐富的飼料,會導致豬肉內體脂變軟,易發生腐敗,不耐貯藏,降低了豬肉的品質,且不宜用作中式火腿和西式火腿生產之用。

畜禽胴體瘦肉率的高低,除因畜禽的品種和經濟類型不同而異外,一般認為,同一品種和同一經濟類型的畜禽,在飼料能值相同的情況下,飼料中含蛋白質相對較高的,胴體瘦肉率就高,脂肪相對較少。

畜禽肉品色澤也是決定畜禽肉質的重要因素。飼喂黃色玉米的雞,雞體就呈黃色,其品質高於白色雞。

禽蛋的品質包括其營養成分、蛋黃色澤、蛋重等。除蛋白質外,飼料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種類以及含量的多少,將直接影響禽蛋的營養成分。飼料中鐵、錳、碘、銅的含量高,則蛋內這些元素的含量就高;家禽補飼青綠多汁飼料或維生素A,可提高蛋中維生素A的含量;飼料中添加維生素B2、維生素B6,可相應增加蛋中維生素B2、維生素B6的含量,從而提高禽蛋品質。

奶類的品質一般指乳蛋白、乳脂、維生素和無機元素的含量,以及奶類的風味。飼料對奶類的品質(特別是乳脂)的影響較大。

②飼料安全直接影響食品的安全。飼料是人類的間接食品,飼料中有毒有害物質在畜產品中的殘留,不僅給養殖業帶來經濟損失,還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如抗生素等葯物在飼料的大量使用,會使人體對化學葯物發生鈍化乃至出現耐葯性,給人的疾病治療帶來困難。飼料中有毒有害物質鉛、砷、氟等的大量殘留,以及高銅、高鋅、有機砷的大量使用,必將通過飼養畜禽的排泄物,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對人類的生活環境構成威脅。

我國現階段飼料安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飼料中添加違禁葯品;超范圍使用飼料添加劑;不按規定使用葯物飼料添加劑;在反芻動物飼料中添加和使用動物性飼料;污染及霉變造成的飼料衛生指標超標;飼料標簽標識行為問題較多;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屢禁不止。

4.化肥污染

化肥的使用作為現代農業增產的主要途徑,在使農產品的產量大幅提高的同時,又因使用不當而產生污染,影響了作物的食用安全性。我國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達2500萬噸,單位面積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過量地施用氮肥,會造成蔬菜中硝酸鹽積累較多,而硝酸鹽會進一步形成強致癌物質亞硝胺,對人體造成潛在的危害。此外,化肥在生產過程中難免帶有一些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如砷、鎘、鉻、汞、鉛等,隨化肥的長期使用進入土壤,並在土壤中累積,使作物中重金屬含量較高。知識點

⑩ 什麼叫做農葯殘留和農葯殘留量農葯殘留有什麼危害控制農葯殘留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農葯殘留是指農葯使用後殘存於生物體、農副產品和環境中的微量農葯原體、有毒代謝物、降解物和雜質的總稱;殘存的數量叫做殘留量,以每千克樣本中有多少毫克(或微克、納克等)表示。農葯殘留是使用農葯後的必然現象,只是殘留的時間有長有短,殘留的數量有大有小,但殘留是不可避免的。
農葯使用後,殘存的農葯主要在農副產品和環境中,其危害也就在這兩方面。
(1)對農副產品的危害
大多數農葯按照推薦的劑量、施用方法和時間、次數,農副產品中農葯殘留量不會超過國家規定的標准,即不會產生危害性。但是事實上農葯殘留量超過標准(即允許的量)仍時有發生,其原因:①未按規定施葯,造成農葯過量殘留;②農葯殘留量為農葯原體及其有毒代謝物和雜質的總殘留量,如普通六六六中含雜質乙體六六六、滴滴涕代謝物滴滴依、殺蟲脒代謝物4-氯鄰甲苯胺等,所以殘留的時間很長;③殘留農葯可以通過食物鏈富集到農副產品中,例如滴滴涕、六六六我國早在1983年就停止生產和使用,而過去殘留在環境中極微量的滴滴涕和六六六,至今通過食物鏈富集到畜禽體內,如部分畜禽產品(兔、肉、蛋)中。
(2)對環境的危害
噴灑的農葯部分落到作物或雜草上,大部分是落入田土中或漂移落至施葯區以外的土壤或水域中;土壤殺蟲劑、殺菌劑或除草劑直接施於土壤中。這些殘留在土壤中的農葯,雖不會直接引起人畜中毒,但它是農葯的貯存庫和污染源,可以被作物根系吸收,可逸失大氣中,可被雨水或灌溉水帶入河流或滲入地下水。涕滅威、克百威、甲草胺、樂果等在水中溶解度較大的農葯,更易被雨水淋溶而污染地下水。有的地區地下水溫低、微生物活動弱,被滲進來的農葯分解緩慢,如涕滅威需2~3年才降解一半,許多國家是以地下水為主要飲用水源,對地下水中農葯殘留的規定很嚴格,如歐洲一些國家規定:單個農葯不得超過0.0001毫克/千克,幾種農葯同時殘留在地下水中的總濃度不得超過0.0005毫克/千克。
殘存在土壤中的農葯,還可能對後茬作物產生葯害。西瑪津具有三氮苯類除草劑在玉米地如使用不當,對後茬小麥有葯害;磺醯脲和咪唑啉酮類除草劑在土壤中殘留時間很長,有的品種可達2~3年,若連年施用會在土壤中累積,極易對後茬敏感作物產生葯害。
控制農葯殘留的主要措施有三條:
(1)我國已制訂了五批農葯安全使用標准和農葯合理使用准則,應嚴格遵守准則施葯,防治和減少農葯在農、畜產品和環境中的殘留。
(2)禁止或限制使用劇毒和高殘留農葯,嚴防不按規定范圍使用農葯。我國已禁止使用的農葯品種有汞制劑、氟乙醯胺、六六六、滴滴涕、二溴乙烷、二溴氯丙烷、敵枯雙、三環錫、殺蟲脒和毒鼠強。
(3)對主要農副產品中的農葯殘留進行監測,以保證食品衛生和保護人體健康。

閱讀全文

與農副產品有哪些危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今年5月上海有什麼交易會 瀏覽:687
恆生電子數據運營怎麼樣 瀏覽:818
中西信息時代的差異有哪些 瀏覽:771
張掖市哪裡招聘信息 瀏覽:149
keil如何編寫程序 瀏覽:260
做烤瓷牙有什麼程序 瀏覽:580
銳捷網路出去的程序員技術如何 瀏覽:549
抖音小店怎麼選極致產品 瀏覽:21
抖音新手賣農產品怎麼樣 瀏覽:97
信息技術類哪個適合女生 瀏覽:505
美團外賣怎麼加盟和代理 瀏覽:93
儀器數據如何在led上顯示 瀏覽:40
代理cpu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729
微信小程序課程不更新怎麼回事 瀏覽:416
綁定手機銀行怎麼刪除交易明細 瀏覽:290
為什麼安裝程序已在運行中 瀏覽:165
大數據二維碼是什麼 瀏覽:567
手機拍照有哪些技術 瀏覽:881
山西清香型酒有哪些代理品牌 瀏覽:172
希捷是做什麼產品的 瀏覽: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