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介紹理財產品
我們已經進入了理財的時代。理財時代的標志之一就是理財渠道和理財方式越來越多、理財的產品更是層出不窮、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於是,專業理財人員大行其道。面對日益復雜的金融環境和投資市場,普通百姓確實需要專業化的理財服務。 我有一客戶,算是有錢人,是銀行的貴賓客戶。最近十分不解地跟我講到一個現象:據統計,一些世界級的銀行最近幾年推出的理財產品竟然八成以上是虧損的。按道理說他們的水平不應該這么差啊。 其實,這一點不奇怪,很好理解。這不說明他們水平差,恰恰說明他們水平高。產品出現虧損不能簡單地怪銀行,客戶自身也有責任。應該說,問題出在銀行和客戶兩個方面,出現上述現象是銀行和客戶相互配合的結果。 我們知道,對銀行經營的考核以及銀行員工的收入並不與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掛鉤,而是和銀行產品的銷售額掛鉤的。所以,聰明的銀行和銀行的客戶經理一定是只賣好銷售的理財產品而不是賣最終收益好的理財產品。如果好銷售的理財產品和最終收益好的理財產品是一致的話,也不會有問題。但遺憾的是,客戶喜歡買的產品——當然也就是好銷售的產品——恰恰是最終收益差的產品。於是,不可思議的事情——世界級的銀行八成理財產品虧損——就發生了,而且頻繁地發生了。 不理性的是客戶。他們為什麼要買最終收益率差的產品呢?因為,他們喜歡買預期收益率高的產品,或者是看到了「賺錢效應」的產品,問題是這樣的產品常常是最終收益率低的產品。打個比方,假設黃金在過去一年都氣勢如虹,走出了一波波瀾壯闊的牛市行情。於是,某銀行就推出一款和黃金掛鉤的產品,按照過往數據的分析(注意這是有高深的數學模型加上真實的市場數據作支撐的)該產品的預期收益達到百分之多少多少,而老百姓也的確看到了黃金市場的賺錢效應,於是大家紛紛購買該產品,這款產品就是一個典型的好賣的產品,但最終的收益會如何呢?統計來看,最終成為虧損的產品概率很高。因為,市場已經到了高點。 我有一朋友做陽光私募。他的投資理念和人品我非常認同,但他做得非常痛苦。因為當他看到市場變得很便宜,是好的投資時機的時候,常常融不到資金。而很容易融到資的時候,拿到錢卻不敢投了,因為市場已經太貴。 我在給銀行的客戶經理講課的時候,教過他們一種簡單的投資方法。客戶經理的工作就是賣各種投資理財產品,而且有指標,這些產品有時候好賣,有時候不好賣。我教他們的方法是如果一個產品很好賣就都賣出去,甚至如果你自己也有該類產品的話,也把它賣掉。如果碰到產品賣不出去的情況,那麼,就自己掏錢來買。一來可以完成指標,二來,這些賣不出去的產品常常會賺大錢。有人照此實踐,效果甚佳。 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幾乎是屢試不爽。 寫到這兒,標題所提出問題的答案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是投資至理。這不僅可用在股市裡,在更大視野的投資市場和產品的選擇上同樣適用。 你知道,現在哪個市場受到大家追捧嗎?是考慮離開的時候了。 你知道,現在哪個市場一片恐慌嗎?是考慮逐步建倉的時候了。 重點說明該理財產品有無風險,風險系數有多大,它能給客戶帶來最大的利益,還有,你得考慮這個產品適合的人群,建議最好是向那種剛工作不久,沒啥積蓄,但又渴望能有所收益的人群推銷!這樣,成功的機率很大!
② 如何評估一個投資理財產品的好壞
您可以根據理財產品的期限,收益,風險等級等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目前,我行的個人理財產品在主頁上有公布,您可以進入主頁,點擊「理財產品」-「個人理財產品」-「搜索」,分類您需要的產品信息。如需建議,請聯系客戶經理了解。(溫馨提示:購買前請詳細閱讀產品說明書)
③ 如何了解、分析理財產品的情況、走勢
了解這個沒有用。理財和投資都是少部分的專業人士根據經驗和一些信息來操作的。
普通人沒有這些經驗和信息來源,所以只有通過購買一些理財或投資產品來進行理財投資。
一般情況下收益越高,風險越大。選擇理財和投資產品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
理財≠投資
理財是保住你現有的資產不貶值,不流失,不受損失。
投資則是去創造你想要的財富。
一般來說,都是先保障你現有的,再去創造你想要的。
不是所有的錢都可以拿去投資。即便是損失了,對自己影響也不大的錢,才可以拿去投資。
理財則相反,損失了就會對自己生活會產生影響的錢,要做低風險最好是無風險的理財。
我是中國平安的金融產品代理人,有問題可以問我,很樂意幫你解答。可以給你推薦一些不錯的理財產品。現在我給客戶推薦的產品有長期的和短期的。長期的收益不確定,但無任何風險。短期的風險很低,一年內產品年化收益率在7%左右,1~3年產品年化收益率8.6%左右。由中國平安擔保,基本無風險。
中國平安綜合金融集團現在總資產超過3.8萬億,排名第一。包含保險、銀行、投資三大塊。13年保險業總利潤460億,中國平安就佔了200.5億,佔了快一半。
④ 分析理財產品要從哪幾個方面啊
你是想個人投資還是商業投資?想分析哪種理財產品?不同的理財產品所要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金融類理財產品,收藏類理財產品(比如郵票,古董等),產業類理財產品(房產,土地,公司等)等
據我所知的金融類理財產品有銀行活期存款、銀行定期存款、債券(地方債、國債、商業債)、保險、基金、股票、期貨、外匯等............
按風險和收益排列來說,是按上面我說的順序由小到大。如果是金融類的,我可以簡單說幾句...........
其它方面了解的不太多。
詳細說明下,你個人情況,想以哪種方式理財?每個月可控資金大概是多少?每天可用於理財的時間是多長時間?想做主動投資還是做間接投資?想省心的還是喜歡把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裡的?
⑤ 要想解析一個銀行的個人理財產品,應該從哪些角度進行分析~~求解答~~
解析銀行理財產品應注意以下幾大問題:
1.理財產品的期限長短如何。與去年相比,2011年銀行理財產品短期化趨勢凸顯,越來越多的三天、七天理財產品推出市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30日,2011年上半年商行共發行短期理財產品發行7732款,佔2011年上半年發行總數的84%,較去年同期上漲了7個百分點。究其原因,部分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有變相高息攬儲之嫌。這一點從各商業銀行「每逢月末、季末存貸比考核之時,即普遍增發短期高預期收益產品」中可見一斑。
2.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率是否能夠達到預期?2011年銀行理財產品的另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短期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高企。銀行為吸收存款達標存貸比,在推介理財產品時,誇大收益率、誤導銷售、錯誤銷售的現象普遍增加。例如有的理財產品清算期過長且不計利息,導致收益率被誇大;還有部分理財經理為提高業績,口頭承諾收益,但不在合同中寫明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值得投資者關注。
3.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問題。部分銀行在推介理財產品時,風險提示嚴重不充分,語言不通俗易懂,一旦其收益率無法達到預期或本金出現虧損,投資者會就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中的不規范行為與銀行發生直接沖突,從而導致銀行面臨嚴重的聲譽風險。因此,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投資者應慎重考慮自己可承受的風險有多大,而銀行理財產品背後隱藏的風險又有多大。
4.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投向。很多銀行之所以能夠持續發行高收益的短期理財產品,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其背後「資產池」的運作模式。所謂「資產池」的運作模式,是指發行短期理財產品所募集的資金先進入一個資產池,銀行通過不斷滾動發行理財產品保證資產池的規模維持穩定;與此同時,銀行有一個同等規模的資產池匹配,以動態管理模式選擇多項資產配置,保證資金的募集與投放達到均衡。這樣,短期負債和長期投資中間的差額就形成了收益,銀行即通過該期限錯配獲得利差。但是,多數銀行資產池中資產項目的資金流向、風險大小並不透明,多種理財產品同時與銀行投放的多筆資產相對應,直接導致了投資者的風險與收益不對等,引發「有大收益歸銀行,出現大風險客戶自負」的局面。此外,「短融長投,期限不匹配」的資產池運作模式完全觸犯了風險管理的大忌。一旦市場生變,銀行所投項目出現問題或者募集不到資金來應對資產池的投資,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流動性風險,投資者的本金可能無法贖回。因此,為考慮投資本金安全性,投資者應深入考察銀行理財產品資金流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