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貧困戶認定程序5個步驟
法律分析:一、提出申請
符合申請條件的學生如實填寫報所在班級審核。
二、提供證明
申請人在提出申請的同時,按資助管理辦法的要求提供真實合法有效的相關證明材料。
三、信譽承諾
申請人或其監護人必須對其所陳述的家庭經濟情況、所提供相關證明材料的真實性做出書面承諾(《河南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承諾書》)。
四、資格認定
1.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格認定工作由學校負責實施。
2.認定內容
A.申請人所陳述的家庭經濟狀況是否符合申請條件;
B.申請人日常生活消費的實際情況;
C.申請人所提供的證明材料原件是否真實、合法、有效(如肯定則留存復印件)。
3.認定方式
A.審閱申請表及相關證明材料;
B.以個別談話、相關人員調查等方式了解申請人日常生活消費情況;
C.根據需要聯系申請人家庭所在地的有關機構和單位,對申請人所提供的證明材料進行核實或對申請人進行家庭訪問。
五、動態管理
學校對認定結果進行動態管理,對於學生家庭經濟狀況發生明顯變化或所提供的證明材料不真實等情況,學校要及時審核,對該學生最近一次確認的類型進行再確認,並對學生認定結果作相應變更處理。
法律依據:《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依據包括家庭經濟因素、特殊群體因素、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因素、突發狀況因素、學生消費因素等。學生消費因素主要指學生消費的金額、結構等是否合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原則上每學年進行一次。
『貳』 貧困戶的識別標准和識別程序有哪些
識別標准:以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相當於2010年2300元不變價)的國家農村扶貧標准為農村扶貧對象戶的識別標准。
貧困戶識別程序:
公開貧困戶標准到村到組到戶;
公示貧困戶名單到村到組到戶;
公開評議。對有爭議的可上可下、可甲可乙的戶,村「兩委」要成立由老黨員、老幹部、老軍人、老教師和群眾代表參加的評議小組,進行評議;
村兩委研究決定;
公開公示結果;
(2)如何評選貧困戶程序擴展閱讀:
《關於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提出,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國家制定統一的扶貧對象識別辦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堅持扶貧開發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對每個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建設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
參考資料:扶貧對象識別辦法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