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 編程。。不知道 第一步怎麼走。。。 就好像 跳舞時 應該從什麼基礎動作開始練習。。
編程不能一開始就編出眼花繚亂的程序,這是一個時間很長的事情
第一正名:編程行業不是武林江湖,這里沒師傅,沒徒弟,每個編程語言也不是武功秘籍,實際上一個程序員往往要求要懂得很多門編程語言,和很多計算機知識的
不如你先學一門比較簡單和系統的語言吧,例如.net/java,找本你看得懂的書,編寫小程序員,了解編程到底要幹嘛,再學其他的東西。
編程的知識太多了,不算程序語言還有軟體工程/系統原理/操作系統/編譯原理/網路設計/資料庫等等分門別類的學問的
『貳』 程序員被劃為「新生代農民工」,這對程序員有何影響
原先是學習成績不好的人被稱為差等生;結果到了今天,班裡的三好學生也被稱為差等生了,真不知道是學習成績不好的人的福分,還是三好學生的福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至少可以抬高差等生的平均水平,看起來也算是功德一件。但問題是,如果程序員等於農民工的話,那農民工等於什麼?
相比較程序員而言,農民工這一群體涉及的行業廣、人數多,自然平均薪資難以和程序員的上萬月均薪資相比,其差距同樣也是巨大。
更重要的一點是,大多數農民工從事著勞動密集型工作,沒有社保等老年保障,這意味著等到農民工群體步入老年,對後代的依賴性也就更大。而程序員不同,互聯網大廠的福利好、工資待遇高,社保五險一金也齊全,相比較一般農民工,幾乎是一個天,一個地,不可同日而語。按照固有的標准來看,程序員應當屬於中產階級,而農民工則屬於貧困和一般家庭收入線。這兩個群體的巨大差異,不是一個新生代就可以區分開來的。
或許也正是因為程序員如今龐大的人群,也慢慢趨於同質化、人數越來越多,就業面越來越廣,在這樣的情況下,程序員被歸為新生代農民工,倒也情有可原。可問題的關鍵是,職業應該被如此分類嗎?這會變相加劇職業歧視嗎?這與職業不分高低貴賤的原則相悖嗎?
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去深思。戲謔可以,但要有度;歸類可以,但要合理。差等生和優等生,都是一個班裡的學生,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好的必然是少的,但少的,卻不一定就是好的。
『叄』 1024程序員節的由來
2002年,俄羅斯程序員Valentin Balt收集簽名,向俄羅斯聯邦政府請願將9月13日設定為程序員節。
2009年9月11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節日安排方案上簽了名,「程序員節」從此成為了俄羅斯的一個正式節日。除了俄羅斯之外,其他國家的一些程序員社區也會慶祝這個節日。因為它是每年的第256天(閏年就是9月12日)。256這個數字對程序員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1個位元組(等於8位元)最多能表示256個數值,而且在整年中,256是2的最大冪中小於365的值。
在中國,有人提議把10月24日定為中國的程序員節,因為1024不僅同樣是程序員的一個常用數字,而且10月24日這個日期非常直觀,也不會在平年和閏年有所變化。
(3)為程序員正名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般將程序員分為程序設計人員和程序編碼人員,但兩者的界限並不非常清楚,特別是在中國。軟體從業人員分為初級程序員、中級程序員、高級程序員、系統架構師、運維測試工程師等。
在1834年,人稱「數字女王」的阿達·洛芙萊斯(Ada Lovelace)的朋友英國數學家、發明家兼機械工程師查爾斯·巴貝其(Charles Babbage)發明了一台分析機;阿達則致力於為該分析機編寫演算法,並於1842年,編寫了歷史上首款電腦程序。
1843 年公布了世界上第一套演算法。巴貝其分析機後來被認為是最早期的計算機雛形,而阿達的演算法則被認為是最早的計算機程序和軟體。運行程序的硬體進制是以1024為基礎的。例:1G=1024M ;1M=102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