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體知識 > 程序員大腦在哪裡

程序員大腦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4-10-01 14:51:00

❶ 探索大腦8大奧秘:每天都在用腦,你了解大腦嗎

文/諸神的恩寵

請先猜一個謎語:每天,我們都要用一樣東西,這樣東西就在我們身上,但它既看不見也摸不著。如果缺了它,我們就什麼事情都幹不成。那麼請問,這是什麼東西?

可能你已經猜到了,沒錯,它就是我們的大腦!  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用大腦,然而有關大腦的知識,我們卻知之甚少。 針對這種情況,上海東方廣播中心獨家策劃了一檔有趣的科普節目,叫「創新之問」。該節目內容為普及大腦常識,形式以兩方對話為主。最大的亮點是,對話的雙方極具反差萌效果。怎麼反差萌呢?原來,對話的一方是中國院士、著名神經生物學家 楊雄里 ,而對話的另一方則是 小學生們。

想想看,科學家認真嚴謹、學識淵博,而小學生們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當這兩方相遇時,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正如節目組所預料的那樣,科學家和小學生們精彩的一問一答,為很多人普及了腦科學常識,受到了人們的高度贊譽。後來,節目組將這期節目的內容進行了重新梳理和編輯,於是,便有了我們今天要分享的這本書 《與中國院士對話·大腦奧秘知多少:大腦奧秘初探》。 這本書曾榮獲 「2018年度桂冠童書」獎。

好了,話不多說,現在就讓我們來聽一聽,在腦科學方面,楊院士和小朋友們都聊了些什麼吧。

01 大腦由哪些部分組成?

在科學界,許多人都覺得宇宙奧秘最高深莫測。但其實, 人腦的奧秘完全可以與宇宙奧秘相提並論 。世界上任何一台先進的機器,都沒有人腦結構復雜。既然人腦這么厲害,那我們就有必要好好認識一下它。

腦位於我們的顱骨腔內, 腦由大腦、小腦和腦干三部分組成 。其中,大腦占腦總重量的85%左右。大腦由左右兩個半球組成,兩個半球的外層是大腦皮層。 大腦皮層是思維的器官,主導人體內部的一切活動過程。 小腦位於大腦的後下方, 小腦負責控制和平衡人的各種行為 ,比如我們走路、跑步、彈跳等,都是小腦在發揮作用。腦干位於大腦下方, 腦乾的主要功能是維持個體生命 ,包括心跳、呼吸、消化等重要功能。

一般情況下,我們說人腦主要指大腦。相較於其他人體器官,大腦的發育過程要復雜得多。 神經元是大腦的基本單位 ,大腦里存在著上千億個神經元。 神經元之間的連接點,叫做突觸 。在胎兒期,腦神經元的數量不斷增加。當嬰兒出生時,腦的雛形已經基本形成。

很多家長都有這種體會,孩子在兩三歲時,學說話學得特別快。為什麼呢?原因在於,人在兩三歲時腦部發育特別快,大腦能很輕松地接收和模仿信息。正是由於這個特點,兩三歲的孩子才會學說話學得快。

02 腦科學界都有哪些巨人?

從歷史角度看,腦科學研究之路雖然不長,卻充滿艱辛。從17世紀開始,科學家們就開始利用解剖學手段研究大腦。到了19世紀,神經元理論破土而出,由此,形成了腦科學的雛形。

在腦科學研究領域,有兩位巨人不得不提。 一位是義大利神經解剖學家高爾基。 1873年,高爾基首創新的染色法——高爾基染色法。高爾基染色法能將動物神經細胞的形態清晰地展現出來。這使得人類第一次清楚地看到復雜而精巧的神經元結構。

腦科學的另一位巨人,是西班牙神經科學家卡哈爾,他被譽為 「神經科學之父」。 卡哈爾改進了高爾基染色法,並開創性地提出神經元學說。神經元學說認為,大腦由腦細胞構成,神經元是神經活動的基本單位,神經元之間雖然不直接接觸,但它們之間會傳遞信號。卡哈爾還親自手繪了神經元的圖像。通過這些繪圖,人們能看到神經元細胞的模樣。

由於在腦科學方面的巨大貢獻,高爾基和卡哈爾同時獲得1906年諾貝爾生理學獎項。

03 目前都有哪些大腦研究技術?

隨著科技的進步,研究大腦的技術也越來越多。說到這里,楊院士分別 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給我們介紹幾項大腦探測技術。

先說微觀方面的兩項技術。第一項是電子顯微鏡技術。這種技術能看清楚神經細胞和突觸的精細結構。第二項是電生理技術。這種技術能檢測神經細胞活動。哪怕是活動范圍小於0.1微米的細微變化,也會被它精準地記錄下來。

說完微觀方面,再來看探測大腦功能的宏觀技術。第一項是腦電圖。腦電圖技術也是目前應用最廣的大腦分析技術。19世紀末,英國醫生在動物身上發現了腦電波。此後他們又發現,人在思考和睡眠時,也會產生不同的腦電波。於是,腦電波這一概念第一次進入大眾視野。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腦電圖分析技術已成為診斷腦部疾病的重要工具。

除了腦電圖之外,核磁共振技術是一項重要的腦部檢測技術。據統計,截至目前為止,已有十幾位科學家因在核磁共振技術領域的突出貢獻,而獲得了諾貝爾獎、由此可見,核磁共振技術有多厲害。核磁共振技術分為兩類,一類是應用核磁共振技術,另一類是功能核磁共振技術。

應用核磁共振技術能在不開刀的情況下,獲取人體各種器官的大量信息。用這種探測大腦,可以清晰看到大腦結構和大腦活動。目前,這項技術已被應用於診斷腦梗塞、腦腫瘤、腦外傷等。而功能核磁共振技術則更為簡單,它只要通過測量血液的氧含量,就能精確地監測大腦活動。

04 大腦圖譜是什麼?

然而,當我們在探索大腦奧秘時,光有大腦檢測技術還不夠,我們還需要一張「大腦地圖」。這張大腦地圖的專業術語叫「大腦圖譜」。 一直以來,繪制大腦圖譜都是腦科學研究領域的熱點。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麼要繪制大腦圖譜呢?這是因為大腦圖譜能詳細描繪出大腦活動,並標注出負責語言、記憶、情感的各個功能區域。要想對人腦有更深入的認識,就必須要有一張大腦圖譜。

繪制大腦圖譜的傳統技術是,把大腦組織切成薄片,並用特殊的熒光進行染色,之後將這些切片放到電子顯微鏡下進行研究,並拍攝成照片。但是,用這種方式繪制大腦圖譜,不僅費時費力,還特別費錢。於是,科學家們又開始積極尋找新方法。

2016年,美國一個科研團隊發明了 神經元條形碼技術 。這種技術給每個神經元都配了一個條形碼。如果想得到一個神經元的DNA,只需要將這個神經元的所有條形碼拼接起來就可以。應該說,這種技術比傳統的繪制大腦圖譜的技術要高明得多。

05大腦與記憶是什麼關系?

大腦素有「 人類記憶倉庫 」的美稱,那麼,大腦為什麼能記住信息呢?這背後的原理是什麼?想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還得先從一部老電影說起。

在美國電影《雨人》里,主人公雷蒙是個記憶天才,他能做到對任何事都過目不忘。雷蒙的原型是美國人皮克。雖然皮克患有自閉症,但他擁有超強的記憶力,凡是他看過的東西,98%都能記住。皮克的驚人記憶力激發起科學家研究記憶的熱情。

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 記憶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 。瞬時記憶能持續兩秒左右,短時記憶在一分鍾以內,長時記憶會在一分鍾以上。

對於正常人而言,年紀越大記憶力越差。然而,病人莫萊森年紀輕輕卻常常忘事。後來醫生發現,莫萊森的記憶只能持續20秒。莫萊森為什麼如此健忘呢?這事還得從他小時候說起。

小時候,一場車禍讓莫萊森患上了癲癇。為治療癲癇,外科醫生摘除了他大腦里的一部分海馬回組織。手術後,莫萊森的癲癇的確減輕了,但同時,他患上了嚴重的失憶症,就連剛剛說過的事情都記不住。

莫萊森的失憶現象,引發了神經科學家們的強烈好奇,於是科學家們紛紛開始研究他。而莫萊森呢,由於只有20秒的記憶,於是他總能很耐心地配合科學家們的各種要求,從不厭煩。最終,好脾氣讓莫萊森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病人之一。從莫萊森的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 大腦里的海馬組織和記憶的形成有密切關系。

說完莫萊森,再說回正常人。對於正常人來說,記憶力的好壞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先天遺傳,二是後天訓練。 記憶的全過程可以分為四個步驟,依次是存取、編碼、存儲、取回。 人在記憶過程中,會涉會及到很多復雜的機制,只有大腦各部分通力合作,才會記住信息。

盡管記憶力對人至關重要,但我們也應該明白,純粹的記憶並不構成價值。大腦真正的價值在於,它能幫助我們掌握知識,認識客觀事物和解決現實問題。

06「大腦潛能被開發了20%」,這種說法靠譜嗎?

現在,社會上各種智力培訓課程層出不窮。這些培訓抓住了家長們的一個心理需求,那就是,要培養高智商的孩子。

那什麼是智商呢? 智商指,一個人的認知程度與其年齡相符的程度。 人的智商會改變嗎?答案是肯定的。人腦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大腦的結構和功能會隨著外界環境的刺激而發生改變。一個人只要能不斷學習,他的智商就能不斷提高。

說到智商,總能讓人聯想到潛能。今天,世界上很流行一種觀點,認為人腦具有無限潛能,目前人腦潛能只被開發了20%左右。楊院士認為,這種說法很值得商榷。為什麼?因為我們誰也不知道,人腦開發到100%是怎樣的情況。既然是這樣,那又憑什麼說,目前人腦只開發了20%呢?所以楊院士認為,「人腦能開發到百分之幾」這種觀點並不科學。

07 換頭術存在哪些風險?

雖然人類對大腦的認識還很有限,但科學家對腦科學的探索從未止步。近幾年,腦科學界涌現出了不少奇聞異事。比如2017年,一則換頭術新聞就引發了全球網友熱議。怎麼回事呢?原來,義大利神經外科醫生卡納韋羅希望能做世界上第一例人類換頭手術。這個想法聽上去很驚悚吧?可真就有人願意當試驗品。這個人是俄羅斯的一位程序員,他因為先天患有脊髓肌肉萎縮疾病,所以只能長期坐輪椅。這位程序員相信,通過實施換頭術,自己就能重新站起來。於是醫生和病人一拍即合,准備進行換頭術。但後來,換頭手術並沒有實施。

為什麼呢?因為 換頭術面臨著兩大問題,第一是倫理問題 ,假設給張三換上李四的頭,那麼問題來了:現在這個人到底是張三還是李四? 第二是生理排異問題 ,換頭術之後,病人體內會發生強烈的排異反應。如果處理不當,病人將有生命危險。由此可知,換頭術能否在人身上實施,還有待時間來給出答案。

08 未來腦科學研究的趨勢是什麼?

進入21世紀後, 人工智慧已成為腦科學研究的新趨勢 。人工智慧,簡稱AI,它是研究、開發和模擬人類智能的新理論和新技術。近幾年,人工智慧一直是科技界的熱門話題,圍繞人工智慧的大討論也從未中斷過。

2017年,我國圍棋頂尖高手柯潔挑戰人工智慧AlphaGo,結果卻連輸三局。這個結果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其實這也難怪,因為從表面看,AlphaGo是一台機器,但實際上,它背後站著一群世界頂尖的科學家。說到底, 與柯潔對陣的並非是一台機器,而是一大群智力超群的科學家 。這么看來,柯潔的失敗也在情理之中。然而有趣的是,在戰勝柯潔後不久,AlphaGo也跌下了冠軍寶座。打敗它的不是人類,而是新一代人工智慧AlphaZero。

面對柯潔慘敗AlphaGo這一事實,人們開始對人工智慧產生強烈恐懼。於是,越來越多人們開始擔心,未來人工智慧會不會搶走我們的飯碗?目前,各國科學家都在積極研究如何應對這種挑戰。

總的來說,今天的腦科學研究還主要聚焦在細胞和分子層面。對於腦的高級功能,比如思維、情感、意識等,我們的認識還非常膚淺。 人腦是精神活動的器官,而精神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變幻莫測 。思維每時每刻都在變化這一特性,給研究大腦帶來很大難度。然而,對於我們人類而言,越是未知的領域,越是能激發我們的探索欲。

21世紀是腦科學的世紀,研究大腦已成為當前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正如現代腦科學奠基人卡哈爾所說,「 只要大腦的奧秘尚未大白於天下,宇宙就仍將是一個謎 。」 在未來,腦科學又會帶來哪些研究成果呢?我們將拭目以待。

❷ 程序員的大腦有什麼不同

其實攜空春,在最初的時候,並沒有什麼不同。不同的產生,通常是由於長期工作的「影響」或「強化」。

我們有時候會說,很多做程序的,虧世不擅長溝通表達,比較內向,做程序辯耐的很老實本分,技術思維嚴重。

其實,大部分情況下,並非是因為做了程序,所以變得內向。更多的是因為內向,所以選擇了程序。而程序的工作,會讓人的相應特性得到再次「強化」。

很多人選擇程序的理由有兩點,一點是:掙錢多。另一點則是:不需要跟人打交道,安心本分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夠了。(當然,並非所有人均如此,這里談的是大多數人群特點)

程序員的工作,通常是面對著電腦,解決著網頁的功能需求,一天8小時(甚至更久),絕大多數的時間是面對電腦,除了要和自己的上級,同級(相應工種和相關工種)溝通工作之外,不需要溝通任何東西,也不需要打理太多的人際關系。這樣的工作特點,會讓人越來越「真實」(比較少的勾心鬥角,任勞任怨,身上的物品以易用性實用性為標准)。這種狀態環境中,也會讓一個人越來越內向。

整體來說,程序員的大腦,經過「強化」,會具備一些特點,也會在某些能力會比其他行業的人更強:

1 技術性思維模式(直線的思維方式,一個輸出就需要一個結果,如此往復)

2 老實本分

3 內向,不喜歡跟外界溝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對自己要求是活得真實就好

4 邏輯性思維很強(接觸強邏輯代碼的程序員)

當然,這些特點只是大部分人的共性,畢竟現在程序也有各種各樣的人群,不能夠一言以蔽之。

❸ 程序員為什麼都喜歡帶耳機,特別是工作的時候

因為程序員他們是用大腦思考來工作的,在用大腦的時候,如果外界有聲音干擾到他的話,他的效率可能就會下降。

所以很多的程序員都有一個習慣,就是戴耳機。其實很多時候,他們的耳機裡面是沒有放有任何的音樂的,因為放音樂的話也是干擾到他們的。其實戴耳機就相當於一種耳塞的作用,當人戴上耳機之後,他能聽到外界的聲音就會小很多,那他的大腦就能夠更好的思考和運轉。

很多程序員在以前學習和工作的時候都是戴耳機的,慢慢的他們在生活之中也是隨時的戴著耳機,不僅僅是一種習慣,更加是因為他們可能隨時會投入到工作之中。而且能在電視上有很多的程序員,都是經常的戴著耳機的,有很多程序員之前沒有這個戴耳機的習慣,看了那些電視劇以後,他們也戴上耳機了。

❹ 什麼是碼農

從本質上來說,碼農就是你讓他寫什麼他就寫什麼的「機器人才」。所謂的碼農大多都通曉幾門編程語言,但是在商業方面卻並不熟悉。當然也有不感興趣的因素在內,畢竟通常來說扒伍,碼農兆此改做的只是寫代碼。

碼農Coding Peasant(s):一般指從事軟體開發職位的職員,學不到新技術,同時也是部分族判從事軟體開發工作人員的一個自嘲的稱號。

(4)程序員大腦在哪裡擴展閱讀:

碼農顧名思義為編碼的農民,尤其是在工業化迅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對計算機應用的依賴不斷增強,隨之而來的社會需求大量的IT民工投入到基礎的編碼工作當中來,他們有著聰慧的大腦,對於編程,設計,開發,有著熟練的技巧,但隨著企業僱主的對利潤的不斷追求。

他們的生活時間是相當的緊,加班對於他們來說很正常,於是對應建築行業的農民工,他們的地位相比與農民工相比是優越了許多,人類已經開始逐漸從體力勞動向抽象勞動轉變,但高強度的勞動與他們投入勞動所獲得的回報在有些場合卻不相稱,業內人士習慣把專注於程序設計工作的人稱為碼農。

職業要求

一般的程序員都有四年的在專業領域的學習,需要一個在程序領域的學士學位獲得者,不論是數學方面的還是工程方面的都是可以的。

大約有20%的人在這一領域的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學擁有更高的學位。還有很小一部分程序員是自學的,盡管一些專業性的學校或者綜合大學可以提供,但是也需要一些別的途徑來提供相關的人才。盡管學歷是比較重要的,但是公司經常把重點放在應聘者的工作經驗上,很多剛從大學畢業的大學生雖然有引人注目的學位證書,但是他們找不到工作是因為他們缺乏經驗。

一個程序員雖然沒有正規的學歷,但是如果一個人擁有程序設計的深厚知識背景或者豐富的工作經驗的話,那麼他的機會要比有學歷的應屆畢業生大得多。所以要盡量抓住有用的工作和實習機會,這樣的話在畢業後你就會發現,多實習讓你有更多的經驗,在找工作的時候就有更多的機會。

參考資料:網路-碼農

❺ 碼農是做什麼的

是從事軟體開發的。

碼農顧名思義為編碼的農民,碼農的生活時間是相當的緊,加班非常正常。和建築行業的農民工相比,業內人士習慣把專注於程序設計工作的人稱為碼農。

很多人已經在企業中擔任高級別的構架師和資深工程師,但由於熱愛編程和堅持寫code的習慣,所以稱之為「碼」。加之互聯網大企業的總部都坐落在城市邊緣的開發區,例如北京上地和深圳的科技園,所以自嘲為「農」。

(5)程序員大腦在哪裡擴展閱讀:

碼農的職業要求:

1、一般的程序員都要有四年的在專業領域的學習,需要一個在程序領域的學士學位獲得者,不論是數學方面的還是工程方面的都可以。

2、有20%的人在這一領域的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學擁有更高的學位。還有很小一部分程序員是自學的。盡管一些專業性的學校或者綜合大學可以提供,但也需要一些別的途徑來提供相關的人才。

3、對於職業程序員,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程序員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技術,其技術必須一直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並且要不斷發展,程序員也要尋找貿易的機會,要參加研討會,在周刊上發表文章和接受職業教育,這些使程序員在自己的領域中分級或者不斷並排前進。

❻ 程序員為什麼會被稱為最累的工作

因為寫程序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耗費時間的工作,同時也需要佔用程序員的大量時間。

在互聯網時代,雖然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程序員的工資很高,基本上剛剛畢業的程序員都可以拿到月薪上萬的工資。在有些一線城市的大型互聯網公司,程序員的月薪甚至可以達到10萬以上。但是,程序員的工作壓力也非常大,工作的時間也非常長,程序員是一項非常累人的工作。

一、程序員的工作需要佔用大量時間。

我們都知道互聯網公司的加班情況比較嚴重,這個加班情況主要是集中在程序員身上。每當團隊需要改一個新項目時,有些程序員甚至會整天住在公司,每天的工作時間可以達到15小時以上。即便在平時不忙的時候,程序員也幾乎是全公司最晚下班的一群人。

綜上所述,程序員確實是一個比較累的工作,很多程序員的身體在30歲後就垮了,足以看出他們有多勞累。

閱讀全文

與程序員大腦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團隊活動怎麼植入產品 瀏覽:773
被強迫交易的人是什麼心理 瀏覽:355
小程序葵花知識達人怎麼進不去 瀏覽:123
如何做好數據孤島 瀏覽:502
產品試用活動怎麼促銷 瀏覽:193
汽車過戶多久更新成新車主的信息 瀏覽:880
海產品有哪些怎麼做 瀏覽:935
青島個體戶代理記賬需要什麼 瀏覽:545
嘴角周圍黑用什麼產品 瀏覽:891
華泰證券非交易日怎麼不能開戶 瀏覽:224
如何獲取商場數據 瀏覽:852
華為手機如何快速撤回錯誤信息 瀏覽:306
怎麼發出更多的微信信息 瀏覽:249
如何代理首飾 瀏覽:910
excel數據高級技巧有哪些 瀏覽:376
農民工報了工傷後程序怎麼走 瀏覽:540
農村工程與信息技術要學哪些專業 瀏覽:134
市場補貨怎麼掃碼 瀏覽:290
新手司機怎麼加強駕駛技術 瀏覽:917
網卡安裝程序哪個盤 瀏覽: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