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龍芯的市場前景如何
盡管今天的「龍芯」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與目前主流CPU相比性能上還有不少差距,還不能與Intel和AMD的CPU在PC市場上競爭,但坦率講,今天「龍芯」的境遇已經比當年的「聯想漢卡」好多了。回想當年的「聯想漢卡」是由做大型機出身的毫無產業經驗的科研人員一塊一塊的手工焊接而成、又一塊一塊的人工檢測。據說1986年,聯想第一線銷售人員每天接到的投訴電話和定貨電話幾乎一樣多----每賣出100塊「漢卡」,就有30塊出問題;而今天的「龍芯」不僅獲得了中科院重大知識創新工程項目和國家863計劃的支持,通過了嚴格的成果鑒定、基準程序測試和產品測試,可進入商品化生產;還得到了各地政府和企業的大力支持,已在北京、重慶、江蘇、廣東等地建立了產業化基地。
「龍芯」 也要對Intel說「不」了
眾所周知,CPU是決定電腦性能的核心部件,也是整個系統的核心。其負責整個系統指令的執行、數學與邏輯的運算;數據的存儲與傳送;以及對內對外輸入/輸出的控制。而在這個電腦核心部件市場領域里,人們最為熟悉的兩個品牌無疑是Intel和AMD,他們在處理器市場的強勢地位似乎無人能撼動。在CPU技術上,我們跟國外廠商有著較大的差距,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PU晶元,是我國計算機產業的一大「芯」病,也是我們這些電子工作者、網路人胸口永遠的痛。
過去,代表著國際IT頂尖技術的CPU晶元一直被英特爾等國外巨頭所壟斷,中國企業及消費者為之付出了巨額版權費。好在神州龍芯公司先後推出了「龍芯1號」、「龍芯2號」,打破了中國無「芯」的歷史。「龍芯」的誕生被業內人士譽為民族科技產業化道路上的一個里程碑。商品化的「龍芯」1號CPU的研製成功標志著我國已打破國外壟斷,
初步掌握了當代CPU設計的關鍵技術,為改變我國信息產業「無芯」的局面邁出了重要的步伐,對我國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計算機產業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中國的CPU核心技術、國家安全、經濟發展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有信心:「龍芯」 對Intel說「不」
「龍芯」的產品
龍芯1號(英文名稱Godson-1)於2002年研發完成,是一顆32位元的處理器,內頻(也稱:主頻)是 266 MHz。
龍芯2號(英文名稱Godson-2)於2003年正式完成並發布。
龍芯2號是64位元處理器,內頻為300MHz至500MHz,500MHz版約與1GHz版的Intel [[Pentium III]]、Pentium 4擁有相近的效能水平。
最初版本
龍芯2號最初的版本是用0.13微米的製程技術,往後也會使用更精細的製程技術。事實上龍芯2號當稱為一個系列,過程中經過數次步階進化,已知的有2、2A、2B、2C、2E、2F等型號,目前龍芯2號處理器已用於黃羊河公司(YellowSheepRiver,簡稱:YSR)的低價型Linux桌上型電腦(也稱:台式機):Municator中,最初的售價約為1200元人民幣。其電腦皆有在 2006 年3月德國漢諾威CeBIT及6月的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中展出。
龍芯2E
2006年6月,龍芯2E繼成功在法國流片成功後,全世界排名第五位的集成電路生產商--意法半導體公司與中科院計算所簽訂技術許可協議,購買龍芯2E的生產和全球銷售權。意法半導體計劃每年銷售龍芯晶元1000萬片以上。
2006年9月13日,中國科學家宣布研製成功通用中央處理器晶元龍芯2E。它是一款採用64位元MIPSⅢ指令集的RISC處理器,採用90納米的CMOS工藝,晶體管數目是4700萬個,晶元面積是6.8mm×5.2mm。最高主頻達到1.0GHz,一般頻率是800MHz,功耗大約是5-7瓦。實際運行頻率定於660MHz。規格方面,龍芯2E處理器有128KB一級緩存、512KB二級緩存。性能方面,它的單精度浮點運算速度是每秒80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速度是每秒40億次。龍芯2E在1.0GHz主頻下,SPEC CPU2000的得分為500分,綜合性能達到Pentium III和Pentium 4的水平。
可以說 中國的前景很好 可是 得需要很長的路去走
2. 「龍芯」的市場怎麼樣
龍芯2號」的問世,讓人們再次看到了「中國芯」的希望,但在市場推廣方面,龍芯要走的路才剛開始
「龍芯就是要打破境外晶元巨頭在中國的壟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所長李國傑斬釘截鐵地說。在李說這番話之際,「龍芯2號」終於在經歷了3年多的持續開發後,於日前呱呱墜地。 盡管有無數的處理器應用廠商屈服於英特爾堅不可摧的壟斷,國產「龍芯」還是義無反顧地將打破外國巨頭的壟斷視為己任,中科院計算所(以下簡稱計算所)甚至把「龍芯」的戰略高度提升為中國信息產業領域的「兩彈一星」。而隨著「龍芯2號」的成功發布,以及計算所和綜藝股份合作成立將龍芯納入產業化發展的神州龍芯公司,這更增強了國人抗衡英特爾的信心。
信心無疑對推廣國產處理器增添了有力的砝碼,但「龍芯」在技術上表現出來的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不得不讓人質疑其市場接受程度。同時,在帶有政府幹預市場的背景下,這顆小名為「狗剩」(Godson)的國產處理器的市場化就更值得探究。
市場的轉向
「龍芯2號」是我國自主研製的可用於桌面和筆記本電腦的通用處理器,它的性能相當於英特爾的「奔騰3」處理器,能夠運行完整的64位中文Linux操作系統和OpenOffice辦公套件,具備了桌面PC的基本功能。
在立項之初,「龍芯」瞄準的市場目標是政府采購,希望憑政府訂單迅速站穩腳跟。不少人認為擁有政府采購支持的網路電腦(NC,network computer)將成為它最大的市場方向。事後證明,這樣的既定方針完全錯誤。在「龍芯1號」問世之後,將其產品進行產業化的成果屈指可數,在規模和銷量上也未成氣候。
在北京市政府2003年招標采購NC的行動中,由於要求主頻必須在400MHz以上, 主頻僅達到266MHz的「龍芯1號」只能與訂單失之交臂。
同樣,在其他市場上龍芯也是「出師不利」。計算所的兄弟單位——曙光天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推出的「龍騰」伺服器就採用了「龍芯1號」。這款伺服器本意是應用在對信息安全有較高要求的電子政務以及電子商務等領域,「但由於性能不滿足應用,『龍騰』伺服器僅售出幾台後就難以繼續推廣。」 神州龍芯公司市場推廣部部長步健告訴《IT時代周刊》。
遭受幾度挫折後,計算所和神州龍芯公司終於認識到不能把產業化的希望寄託在用戶的愛國熱情中。李國傑院士坦承,CPU雖是涉及國家安全的特殊產品,但賣產品就是賣產品,不能加上過多政治色彩,必須靠產品本身的可靠性、高性價比和出色的服務取得用戶的信任。
基於「龍芯1號」市場推廣的不利,神州龍芯公司把「龍芯2號」的主要應用集中到了數字機頂盒、NC、稅控機和伺服器等領域。而在晶元真正出來後,公司方面再度把目標伸向了更廣闊的普通用戶。
和英特爾、AMD公司的同類產品相比,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龍芯」系列處理器具有成本低的優勢。「所以我們在保持性能的基礎上,生產出百元左右CPU、千元以內的電腦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相信『十一五』計劃期間能夠實現。」 李國傑院士說,「借用配置有該款處理器的電腦,我們的目標是要讓7、8億農民都能使用上廉價PC,都能上網。」
根據李國傑院士的規劃,「龍芯」系列晶元的後續計劃將緊盯英特爾性能5倍於「龍芯2號」中的2C系列和相當於「奔騰4」的2D則將於今年5月交付流片工序。
從嵌入式入手
僅就「龍芯」而言,市場推廣工作比研發工作更為艱苦。
據悉,主導「龍芯」設計的計算所研究員胡偉武博士曾向李國傑抱怨,「為什麼英特爾的事情、聯想的事情、微軟的事情都要我們來做?」李院士的解釋是,「因為我們的產業不成熟。」因此,除了市場目標、產品策略上的調整變化,在商業模式上,「龍芯」也一直在探索新的道路。
李國傑認為,中國企業做PC晶元,不僅要面對強大的英特爾,還要面對巨大的知識產權壁壘。他告訴《IT時代周刊》:「更何況,PC市場已經開始飽和,是正在走下坡路的產業市場。」神州龍芯公司總裁曾明也向《IT時代周刊》介紹道:「2年來,我們一直在探索產業化的道路。我們的IT產業已經進入了後PC時代,這是一種共識。PC是一個很成熟的市場。『龍芯』要產業化,就不能沿著英特爾的老路走,必須開辟自己的產業化道路。」
IC發展歷史已表明,通用CPU是IC技術發展的源頭。最先進的IC製造工藝往往首先在通用CPU上使用。如果不做通用CPU,就只能永遠跟著別人,處於技術的下游。研製通用CPU是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CPU核的重要途徑。因為一個好的CPU核必須經過多種應用的考驗,單獨為應用做一個較專用的CPU難以擴充成較通用的CPU核。
從網路信息安全的角度出發,國家政治、經濟、信息安全的核心技術要掌握在自己手裡,也需研製自己的通用伺服器CPU。
從計算所和神州龍芯公司的規劃來看,「龍芯」暫時主攻嵌入式市場,但最終仍然是以發展通用CPU為最終目標。不過,神州龍芯公司承認當前的國產CPU並不具備與跨國巨頭一比高低的實力,在未來的發展中,研發「龍芯」的觀念必須走出「通用CPU=P4」的思維模式。因此,盡管「龍芯」沒有明言針對的競爭對手是誰,但是在產品路線的選擇上,還是避開了與英特爾和AMD的正面競爭,將目光投向門檻相對較低卻潛力巨大的嵌入式市場。
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嵌入式系統分會的秘書長郭淳學告訴《IT時代周刊》,嵌入式的定義是為具體應用設計製造的專用計算機系統。「嵌入式強調應用多樣性,因此這嵌入式CPU市場不可能被壟斷。」郭淳學說。
長期以來,業界傾向於認定一切非安裝在PC機、筆記本、工作站、伺服器內的CPU都被視為嵌入式CPU,而嵌入式CPU市場的巨大也非通用CPU市場所能比。據統計,通用CPU市場只佔全部微處理器市場的1%左右。有專家指出,嵌入式晶元的應用非常廣泛,一輛汽車需要用三、四十枚嵌入式晶元;一架飛機則可能用到上千枚嵌入式晶元。在手機、機頂盒、掌上電腦等多種產品里,都有嵌入式晶元。此外,一個比較現實的市場還包括,目前中國有超過20萬所學校需要進行校園網建設,急需低價電腦和各種網路設備,這其中包含著巨大的商機。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認為,為各種信息設備(IA,Information Appliance),如手機、掌上電腦、信息家電、NC等提供晶元是國內晶元企業切實可行的做法。「開發嵌入式的CPU,不必有很高的技術性能。嵌入式CPU對半導體生產工藝的要求較低 ,一旦開發出嵌入式CPU和它的配套軟體,可以迅速產業化。」倪院士說。
一方面是市場前景廣闊,另一方面是當前在該市場上還未出現佔有絕對優勢的企業,「龍芯」此時的介入可謂恰逢其時。
IP服務同樣讓人憂
2005年1月,神州龍芯公司正式啟動「龍芯」IP業務,這一業務模式為業界首創。主要做法就是把「龍芯」2年來經市場驗證了的成熟的龍芯CPU裁減成多款可配置、適用的CPU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核(指處理器核心功能模塊),藉此,龍芯公司新的業務模式就是提供IP服務,即在提供軟硬IP時收取授權費用。此前,「龍芯1號」已經IP化,並成功應用於海爾、AVS的音視頻解碼晶元。據步健介紹,「CPU仍然是神州龍芯的主業,但提供CPU IP服務將是神州公司未來的新方向。」
傳統上,IC設計是我國晶元產業最薄弱的環節,這主要反映在高級設計人才和IP核的缺乏,而IP核的作用是把一組具有知識產權的電路設計集合在一起,構成晶元的基本單位。這種業務模式可靈活配置具有完整知識產權的功能模塊,可以根據用戶不同需求提供性能功耗不同的IP核。但是,國際IP核聯盟迄今沒有任何中國內地企業的身影。據了解,外國的設計是基於系統級晶元,而國內不少企業停留在晶元仿製、系統組裝階段。
因此,在龍芯成為國內首家提供CPU IP服務的廠商後,業界同行不免擔憂龍芯會在知識產權方面步威盛的後塵。此前,這家台灣晶元公司在專利方面跟英特爾打了很多官司,雖然沒有輸一宗,但也在財政、市場和其他方面付出了巨大代價。
但據神州龍芯公司的看法,「龍芯」在知識產權上和英特爾處理器不會產生沖突,兩者採用了不同的結構並完全不兼容。據神州龍芯公司一負責人介紹,龍芯採用的是20年前由美國斯坦福大學開發的指令系統,最近幾年才開始在國外推向市場並在各國申請專利,到中國開設分支機構也僅是去年的事情。「『龍芯』採用該指令系統時,他們還沒有來得及發展到中國。因此我們有這樣的機會。再說,國家已為『龍芯』的研發投入了1億多元人民幣的資金,政府方面也會和美方交涉這個問題。」該負責人說。
然而,對龍芯的擔心還不止於此。有人擔心當龍芯CPU成大氣候時,外國公司可能趁機訛詐,或者借指令系統不斷升級,以向中方不斷討要新的許可費。龍芯公司對此的態度是,「在晶元正式上市銷售前,我們一定會按市場慣例與所有有關公司簽訂合理合法的商務協議,簽訂永久使用某一版本指令系統也是市場上允許的一種做法。」
對於知識產權,胡偉武的話非常乾脆。他告訴《IT時代周刊》:「我拿不出什麼來證明我們在知識產權上沒有問題,但是別人也不能證明我們在知識產權上有問題。」
盡管「龍芯2號」在技術性能上有了很大提升,但是市場化的問題依然非常艱巨。而年輕的龍芯課題組的研發人員對挑戰英特爾卻充滿了信心。胡偉武就表示:「我就不服氣英特爾,在結構上,『龍芯』就比英特爾有優勢。」
另據《IT時代周刊》最新消息,神州龍芯公司加快了市場化的進程,並開始了「龍芯3號」的研發布局,相當於多處理器的「龍芯3號」將在「十一五」期間完成。(《IT時代周刊》 馬曉寧 )
http://www.cnexp.net/hangye_xinxi/dianzi/shichangdongtai/97280.html
更多觀點http://yingkouit.hezuo.yesky.com/column/itksz/399/26813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