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技更新速度如此之快,你認為程序員可以工作多少年
許多不懂技術的人羨慕那些精通技術的人,尤其是IT行業的技術人員,這些人非常受歡迎。例如,程序員的職位一直是許多人的嚮往。
互聯網技術職位的薪水通常比其他行業高,但是實際程序員的職位並不像每個人想像的那樣光彩照人。這里有一些老程序員來解釋Internet技術行業的真實狀況。
首先,在軟體開發行業中,許多是小型公司。公司中通常只有2-3位程序員,因此要找到程序員工作並不容易。通常,程序員會被解僱,短期內很難找到對應的工作。與銷售不同,需求很高。許多銷售公司在一個部門中有數百名員工,而且他們招聘的時間很長。軟體公司只需要少量的程序員職位,並且基本上不會長時間招聘人才,也就是說,人才流失了,他們通常是通過熟悉的關系渠道招聘的。因此從事軟體開發的程序員經常發現很難找到工作。
因此,程序員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所以很多程序員是單身,程序員的生活與白領工人一樣。因此,許多人稱呼寫代碼的程序員。
第三,程序員要求有相當強的學習能力,因為軟體行業更新換代太快了,這就要求程序員要不斷學習新知識,如果不學習新知識將什麼事也做不成,自然會被淘汰。就比如游戲開發引擎 unity3D,每隔幾個月就更新,而游戲開發者就得不斷學習unity3D的新技術,否則將無法使用,如果你一年不學習unity3D新技術,你可能會像一個新手一樣面對unity3D根本就不認識。
與傳統行業技術相比,變化不是那麼快,經常學習一次並終身使用。例如,駕駛員只需要學習駕駛技能就可以終身使用,因為汽車駕駛技能將在數十年內保持不變。但是軟體行業正好相反。變化太快了,您在軟體開發方面擁有數十年的經驗。您不像剛入門的新手那樣好,因為新手經常學習最新技術,而舊程序員卻在使用過去。舊技術,就像馬和馬車無法行駛。新技術的優勢太明顯了。
因此,許多公司採用不超過35歲的程序員的方法。這是有原因的。 35歲以上的人們通常不再對新事物感興趣,也不願學習新技術。這樣的人基本上是已經被擠出的枯木,不再具有使用價值。
有傳言稱華為解僱了35歲以上的技術人員。可以想像,如果您是35歲的程序員並且無法調任管理職位,那麼您正在等待被解僱!
第四,程序員辭職創業成功率極低。很多人看到馬化騰,李彥宏,雷軍,等人都是做程序出生的,他們最終都辭職創業成功,但是往往很多人沒有去統計概率,這些光鮮的IT創業明星,往往都是低概率事件!比中彩票的概率還要低。
我們曾經說過,銷售人員最接近老闆,這意味著出生於商業的企業家的成功率要高得多,今天仍然如此。有一個原因,認為作為企業家,您需要全面的功能,而不是特定的技術。後來,像馬化騰,李彥宏和雷軍一樣,當他們成為老闆後,他們不再繼續擔任技術職務,而我轉向了管理層。
技術人員通常缺乏管理和營銷能力,就像馬雲的營銷能力遠比馬化騰和李彥宏的能力強。開展業務的綜合能力遠勝於技術。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我在這里談論的是大多數情況。
因此,許多老程序員在擔任了10年以上的程序員之後,就顯得鮮為人知。因此,許多老程序員警告所有人,如果還有其他方法,最好不要使用終身技術,尤其是軟體開發技術。
2. 什麼是藍領階層
藍領﹙Blue-collar worker﹚ 是一個西方傳來的生活型態定義,這個概念是在美國五十年代提出的,即美國進入信息化時提出的。「藍領職工」一詞出現較晚,始見於40年代,被稱為白領的相對一族,指的是一切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資收入者,如一般工礦工人、農業工人、建築工人、碼頭工人、倉庫管理員、IT程序員等。藍領屬於中等收入群體。
藍領內又分為:銳藍、普藍、深藍。
普藍和深藍就是從事體力勞動的,銳藍就是中間轉換的階層,有可能向白領轉變,深藍就是指有一定技術的人。從收入來講,藍領並不一定比白領低,銳藍的收入其實比普通的白領高。
藍領的調查顯示:男性略多於女性,男女比例接近六比四,呈現年輕化的趨勢,21至25歲的人群是絕對的主力軍,佔到50.3%,26-30歲的人佔21.3%;40歲以上的不足4%。近50%的藍領具有高中、中專或技校學歷。藍領收入為中等,42%的藍領個人月均收入在1000元到2000元。
NBA藍領球員:在NBA中指那些工資較低500萬左右,但是數據很高效,每一場都很拚命的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