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冠疫苗要帶幾針總共
我國新冠疫苗已經進入全民免費接種的時期,不少人都已經免費接種了新冠疫苗,可是還有很多人沒有接種,對於新冠疫苗也不太了解,新冠疫苗總共需要打兩針,第一針和第二針的接種時間是不一樣的,可是大家都不知道需要間隔多久,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新冠疫苗要打幾針間隔多久,新冠疫苗兩針間隔多久最好,新冠疫苗兩針相隔時間。
新冠疫苗要打幾針間隔多久
目前接種的是新冠滅活疫苗,共接種2劑,兩劑間隔14-28天。
新冠疫苗推薦免疫程序為2針,其間至少間隔14天,接種部位為上臂三角肌,另外由於新冠疫苗是新疫苗,尚無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的安全性、免疫原性數據,因此暫不建議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但如有疑似狂犬病暴露者需接種狂犬疫苗、其他外傷需接種破傷風疫苗者,應優先接種狂犬疫苗、破傷風疫苗,新冠疫苗與其他疫苗接種間隔不少於2周。
新冠疫苗總共需要打幾針?
新冠疫苗免疫程序為2劑次,2劑之間間隔14-28天。原則上2劑次新冠疫苗應使用同一廠家的疫苗完成接種,且2劑在同一個接種點接種。
臨床研究表明,接種新冠滅活疫苗第一劑後7天普遍開始產生抗體,14-28天抗體陽性率約60%-90%;接種第二劑28天後抗體陽性率均達90%以上,並形成持續保護。
接種新冠疫苗後,核酸檢測會呈陽性嗎?
不會。核酸檢測的是新冠病毒抗原,本疫苗為滅活疫苗,是一種「被殺死」的病原微生物,已完全失去感染性和復制力,故接種後不會導致患新冠肺炎,也不會因接種疫苗使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接種新冠疫苗後還需做核酸檢測嗎?
需要。接種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風險,但任何疫苗的保護效果都不能達到百分之百。
接種新冠疫苗後是否需要檢查抗體水平?
不建議檢測。由於檢測方法學和相關試劑靈敏度不同,結果可能無法顯示真實信息,結合疫苗研發機構的實驗室檢測結果,可推測中和抗體陽轉率超過90%,因此除有特殊需求群體外無需專門進行抗體檢測。
每針間隔多長時間?
推薦免疫程序為2針,期間至少間隔14天,隨意調整免疫程序可能影響安全性、免疫應答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是否需要像流感疫苗一樣每年一打?
流感疫苗需要隨時調整,是因為病毒變異,每年流行的亞型不同。新冠疫苗按目前的情況估計,半年或者一年要重新再接種一次的可能性不大。
㈡ 國家接種新冠疫苗規定
法律分析:《新冠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第一版》中規定了新冠疫苗的詳情。其中,對於推薦免疫程序有所規定。
法律依據:《新冠疫苗接種技術指南第一版》 三:推薦免疫程序(一)適用對象。18周歲及以上人群。 (二)接種劑次和間隔。1.新冠病毒滅活疫苗(Vero細胞)接種2劑;2劑之間的接種間隔建議≥3周,第2劑在8周內盡早完成。2.重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接種1劑。3.重組新冠病毒疫苗(CHO細胞)接種3劑;相鄰2劑之間的接種間隔建議≥4周。第2劑盡量在接種第1劑次後8周內完成,第3劑盡量在接種第1劑次後6個月內完成。
㈢ 什麼是免疫程序,為什麼要制定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是為使疫(菌)苗充分發揮其應有的防疫效果,而合理計劃安排與規定的免疫步驟和方法。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須根據疫病流行的情況和規律,動物的用途(如種用、肉用和蛋用)。年齡和飼養條件,疫(菌)苗的種類以及免疫途徑等方面來決定。
制定免疫程序應著重考慮下列因素:
(1)本地或本場雞病的發生歷史、現狀以及周圍地區的疫情。對本地尚未發生的疾病(如傳染性喉氣管炎)必須在證明確實受到嚴重威脅時才能計劃接種,對強毒型的疫苗更應非常慎重,非不得已不引進使用。
(2)所養雞群的用途、年齡、飼養期。例如,種雞在開產前要接種傳染性法氏囊病油乳劑滅活苗,而商品雞則不必要。
(3)母源抗體的影響。這對雞新城疫、雞馬立克氏病和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選擇時應認真考慮。
(4)不同品種的雞對某些疾病抗病力有差異。
(5)不同疫苗之間的相互干擾和接種時間的科學安排。
(6)疫苗生產廠家和疫苗劑型的選擇。如活苗與滅活苗、濕苗與凍干苗、細胞結合型與非細胞結合型疫苗。
(7)疫苗劑量與不同接種途徑的選擇。
(8)同一種疫苗應根據毒力先弱後強來安排(如雞新城疫疫苗先Ⅱ系後Ⅰ系)。
(9)根據季節變化、免疫監測結果及突發疾病對現有的免疫計劃進行必要調整。
㈣ 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多久產生抗體
作為屬於應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重點人群,我今天剛剛接種完疫苗,我對接種後多久能產生抗體非常關心。由於在接種前,有關人員為我們普及了一下關於疫苗的知識,今天分享給大家。
首先是接種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沒有接種疫苗,我們國內幾乎全部人都很容易感染上新冠肺炎,特別是我們這些在交通卡口上值勤的人員。
有些人覺得接種了疫苗,有了抗體,是否可以除去繁瑣的防護措施了,可以痛快地呼吸了呢?當然不是。在人群免疫屏障沒有建立起來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種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識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鬆。因此,接種疫苗後還是應該繼續佩戴口罩,並且其他防護措施也同樣需要保持,如注意手衛生、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