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程序員的悲哀是什麼
「碼農」這個詞,不管是不是從事IT工作的人,都略有耳聞。這個詞的誕生無從考究,不知是程序員的自嘲,還是外行帶有顏色的嘲諷。總之,對於這個詞,我是既無奈又無力反駁。確實,工作中,我們大多數底層程序員每日做的工作相當於流水線的作業。
大部分程序員是悲哀的,不是情商、衣著、自黑之類,悲哀的是沒有決策權。項目做成什麼樣,那是領導和產品經理的事;用什麼技術框架,那是架構師的事;資料庫的設計,業務那是項目經理和產品的事;而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底層碼農,我們只需要拿到需求,然後等設計給圖子,流水化的寫出實現代碼。我們只是一個執行者,別人叫你幹啥就幹啥。最後項目做壞了,裁員的是誰?程序員。
這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碼農」。讀書那會,我的老師跟我說,「如果從業十年,你依舊在寫最基礎的代碼,做一個碼農,那麼就不要做程序員了,轉行吧」。現實中,每個公司存在最多的就是這些「碼農」,那種掌握核心技術,產於項目設計,技術架構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程序員都處於被動接受,按需求完成代碼的任務。
做程序員越久,越是感到:我們就是新時代的手工藝者。只有少數的人,從手工藝者,變成了發明手工藝製作機器的人,少部分人變成了設計手工藝品的人,少部分人變成了車間主任罷了。
「碼農」這個詞有著深深地悲哀。
見過太多剛入行的菜鳥,像極了曾經那個滿懷激情,夢想的自己。當第一次接觸Java的面向對象思想時,那種興奮,彷彿能用Java描述整個世界,彷彿自己就是上帝一般,在現實世界,創造出另一個虛擬世界。而現實中,一兩年的流水化作業,沖淡了一切。
對於產品,彷彿是自己的孩子,從無到有,一點一滴,看著一個網站,產品,在自己的手下,滿滿長大,那種滿足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但是最後你希望它變得更優秀時,卻發現它不受你控制,彷彿養了好幾年的兒子,被人教唆去做壞事,你不能說任何話,因為撫養費不是你出的。
決定你有沒有決策權的是你的縱向位置,也就是在本行業金字塔的位置,出類拔萃者說話就響。過慣了咸魚生活,但誰又甘心做一個「碼農」,我們希望發出自己的聲音,成為那個有權利選擇的人,這一切需要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作為支持。在國外,程序員被稱為程序設計師,而國內「碼農」,區別可想而知。
B. 程序員35歲左右被淘汰是普遍現象嗎,大齡程序員該「何去何從」
程序員是可以自己成立一家新公司,因為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做的也是相當不錯。
C. 越來越多高學歷人才加入製造業,為何程序員開始逃離大廠了
因為很多互聯網大廠都非常的殘酷,業績不好的要被淘汰,導致很多員工的工作壓力非常大。很多在互聯網大廠工作的程序員都拿自己的命在掙錢。程序員的職業壽命非常短,一般到35歲,就會被淘汰了。根據調查顯示,現在有很多的程序員都選擇逃離大廠,前往製造業。關於程序員為何會紛紛逃離大廠?以下是我的看法:
三、程序員的職業壽命很短,35歲就會被淘汰
一般在互聯網大廠工作的程序員,職業生涯都是非常短的,到35歲就會被公司給淘汰掉。程序員如果在35歲被公司給淘汰掉了,如果想要再找一個差不多的工作,就是非常困難的。正是因為程序員的職業壽命很短,在35歲就會被淘汰,所以很多的程序員才會紛紛離開大廠,前往製造業。
那麼你覺得為什麼現在的程序員都紛紛逃離了大廠呢?歡迎評論區下方留言。
D. 為什麼程序員越老越容易失業
在人們的印象中,程序員這份工作吃的就是「青春飯」……年輕時意氣風發,人到中年就無人問津了。
事實上,上述情況確實是存在的……在程序員這個行業當中,年紀大的程序員確實更容易失業。
之所以程序員越老越容易失業,是因為以下幾方面原因:
1,程序員這份工作需要最新的知識結構。
程序員,就是從事電腦軟體編程,以及與計算機相關的系統開發、維護相關工作的人。
因為與計算機這個技術進步非常快的專業相關聯,因此程序員需要具備最新的知識結構才能勝任本職工作。
這樣一來,年輕人因為剛剛畢業,從而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而年紀大的程序員則會因為知識結構相對老化而處於劣勢。
2,做程序員需要充沛精力。
程序員這份工作非常辛苦,對體力和精力的要求非常高。
年輕人精力充沛,能夠適應更辛苦的工作,因此在程序員這個領域更具優勢。
而年紀大的程序員體力下降,精力也相對不足,在這個行業工作就力不從心了。
3,程序員需要創新意識。
程序員工作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就是開發新系統。
這就需要程序員具備更強的創新能力。
年輕人思維活躍,更具創新意識,因此在程序員這個領域更具優勢。
而年紀大的程序員因為思維相對固化,創新能力下降,因此在程序員這個領域就處於解劣勢了。
以上幾方面原因,就是程序員越老越容易失業的根本原因。
E. 程序員為什麼35歲左右就要淘汰呢
第一:軟體開發崗位的工作壓力較大。程序員的工作壓力普遍偏大,尤其是互聯網公司更是如此,項目的開發周期短,加班更是家常便飯。
第二:程序員的知識結構更新速度快。程序員不僅要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同時還面臨知識結構更新的問題,這就導致程序員在忙碌的工作中還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這是對程序員工作能力和學習能力的雙重考驗。
第三:職位提升。由於我國在互聯網領域發展速度非常快,導致人才培養速度明顯跟不上行業的發展速度,所以不少程序員在35歲以後普遍走到了管理崗位上,以便於培養更多的專業開發人才,這也是一個比較常見的情況。
崗位職責
1、對項目經理負責,負責軟體項目的詳細設計、編碼和內部測試的組織實施,對小型軟體項目兼任系統分析工作,完成分配項目的實施和技術支持工作。
2、協助項目經理和相關人員同客戶進行溝通,保持良好的客戶關系。
3、參與需求調研、項目可行性分析、技術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
4、熟悉並熟練掌握交付軟體部開發的軟體項目的相關軟體技術。
5、負責向項目經理及時反饋軟體開發中的情況,並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改進建議。
6、參與軟體開發和維護過程中重大技術問題的解決,參與軟體首次安裝調試、數據割接、用戶培訓和項目推廣。
F. 為什麼程序員會有35歲左右就要被淘汰的說法呢
之所以程序員會有35歲左右就要被淘汰的說法,首先,有很多程序員並沒有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所以最終跟不隱弊上時代的步伐,就會被淘汰。 其次,隨著年齡的增長,程序員沒有太多時間精力去進行技術開發。其次,隨著年齡的增長,程序員沒有太多時間精力去進行技術開發。我們說年輕人可以加班,因為他們沒有老婆孩子需要照顧,他們可以通宵加班,因為他們的精力允許他們這么做。可是35歲的中年人有家人,身體也不如年輕人,所以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和年輕人相比。如果你要他們去加班通宵進行技術開灶春族發,對他們來說是不可能的。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局限性,所以很多35歲左右的人沒有新的技術,沒有工作成果,公司自然就會淘汰。
以上就是程序員35歲就要被淘汰的說法的來源。
G. 程序員幾天不學習難道就要面臨技術淘汰嗎
很多程序員都認為計算機發展的太快,進入這個領域的人,得天天學習,否則就要面臨著淘汰。是的。計算機發展的確實快。自從美國人馮諾依曼在1946年發明了計算機後,到今天為止計算機行業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連馮鼻祖本人都想不到他的發明會有今天的這種光景。 圈內還有一個摩根定律。大意是指IC(半導體元件產品)上的晶體管數量會約每隔18個月就會翻一番,性能就提高一倍。意思是說計算機的性能每18個月就提高一倍。硬體的性能提高了,同樣軟體發展也是很迅速。 針對程序員使用的軟體開發工具來說,從第一代語言的機器碼,到第二代語言的匯編語言,在到第三代C、Basic等語言,直到現在的第四代的開發語言。 哪怕是第四代開發語言也是經過了快速的發展。從早期的C/S開發模式的PB、dephi,到C/S和B/S開發混合模式的LOTUS NOTES/DOMINO,再到現在的純B/S開發模式的.NET和JAVA。開發工具的這種發展,開發語言的這種變化,使得程序開發變得越來越簡單,越來越容易上手。 問題來了,性能提高也好,開發簡單也罷,我們得學習啊,因為舊東西淘汰了,新東西誕生了。我們要掌握新東西啊。我們總是綳著神經這樣的學習,我們太累了。我們要是不學習,我們就要面臨著淘汰嗎?真是這樣嗎? 先說計算機這個行業。從哲學的角度來說,新事物都面臨著產生、發展、頂峰、衰落、滅亡這幾個過程。計算機從它誕生到現在也就60多年,還很年輕。計算機這個行業正處在發展的階段。哪一天到頂峰天知道。哪怕是預測,那也僅僅是預測。只有頂峰到了,我們才清楚。但是按照其它行業的周期規律在結合計算機本身,我認為離頂峰時間也已經不遠了。為什麼呢?我們討論一下計算機硬體的摩根定律。 計算機的摩根定律我們已經介紹過了,IC上的晶體管的數量會隋時間翻番。也就是單位體積的晶體管數量越來越多。總有個限度吧。單位體積有多小,分子、原子還是誇克?總要有個盡頭。這個定律估計在過10年也就到了盡頭。也就是說單位體積的晶體管數量不會無限制的增多。 在說軟體,無論開發工具如何變化,軟體工程的思想變了嗎?沒有。軟體工程還是那一套:需求、設計、編碼和測試;資料庫原理變了嗎?沒有。資料庫原理還是遵循著第三範式、事務處理和SQL語句。程序設計變了嗎?變了。為什麼呢?因為程序設計的方法從面向過程轉到了面向對象。確實是這樣,但是設計的裡面還是採用函數、復用等等這些方式。說白了,還是沒有本質的變化。 因此程序員們,要有堅定的信念,無論如何發展,計算機的基礎理論、原理沒有變,還是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