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做好產品經理
一個好的產品經理要能規劃設計一個產品從出生到成長到成年的整個過程,了解客戶需求和使用習慣。簡單地說,銷售是賣東西,市場是怎麼賣,而產品經理的職責是告訴他們賣什麼。
⑵ 產品經理怎樣更好的和開發人員溝通
誠然,這些挑戰可能是由於參與人員的能力問題,這無可避免。但我更願意相信,溝通不暢、習慣不佳、缺乏換位思考等因素才是最常見的。知乎上的幾個問題的討論,可能會對各不同角色的人之間進行換位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無疑,這是一件對各方都有積極意義的事情。 產品經理作為貫通各環節的中心節點,避免一些讓人討厭的臭毛病顯得尤為重要。從知乎的回答中,我將這些可能成為臭毛病的行為歸納為以下幾種情況: 短時間內可以完全避免的:需求不清晰 ,當開發人員問PM需求的時候,發現PM也弄不清楚,這樣的問題是一定要杜絕也完全可以杜絕的,如果PM自己都不清楚需求,的考慮這樣的工作是否適合自己了。 干預純技術問題 ,例如:這個code應該這么寫。避免之道:對於純技術的問題不要干預,如果他的技術實現真的有問題,自有相關的人去負責,產品只需關注他最終是否實現了預期的功能。 交付的方案不確定 ,開發人員討厭其實這樣也可以,要不就這樣吧的言論,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明確的方案。在多種方案猶豫不決需要思考的時候,PM最好只是將這樣的猶豫不決體現在自己的思考中。除非工程師無力實現你的第一種方案時,再將備選方說出來。 沒有必要的預留時間 ,這個我們修改一下,明天提交新的版本,一看,列了一大堆增加的功能,並不是僅僅是修改。coder真的不是神,增加的功能是需要測試的。pm給自己留時間同時,可憐可憐攻城濕,留點時間思考吧。這是一位工程師的原話。Pm要對進度負責,壓力很大,但是預留時間是一定要的。 不能完全避免但短期內可以改善的:需求變更 ,這是回答中出現平率最高的一個詞彙。但是,要讓開發人員失望的是,因為種種原因,這個問題並不能完全避免,PM能做的就是盡量在交付開發之前將盡可能多的問題都考慮到,使可能發生改變的需求講到最少;另外一個就是要杜絕需求的往復性變更,不要讓從方案A改為方案B之後覺得不行,又改回方案B。 口交次數太多 :要避免口頭交代,顯然不現實,再完美的文檔也無法代替口頭上的直接交流。但頻繁的口(頭)交(流)可能會打斷工程師的思路,延緩進度。PM可以做一是盡量完善你的文檔,第二個就是盡量在一次口頭交流中集中講完盡可能能多的事情,從而減少次數。 需要長期積累或鍛煉才能改善的: 缺乏個人魅力 :是的,缺乏個人魅力也成為工程師討厭PM的一個原因了。但是個人魅力這個東西,確實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改善。甚至,對於個人魅力的判斷,不同的工程師會有不同的標准。 經驗不足:或者說資歷不深,要改變這樣的現狀,恐怕也非可立竿見影的。 以上 ,以自勉。
⑶ 產品經理該如何跟程序員溝通
產品經理面試的過程中面試官特別喜歡會問一個問題,如果開發人員以無時間為理由拒絕你的需求怎麼辦?工作中產品經理和技術人員打交道的次數太多了,行業內也流行著一些圖片來調侃產品和技術之間的關系,兩者的關系可以用相愛相殺來形容。
之所以這么說有兩個理由,相愛是因為兩者要互利合作,把老闆交給的任務完成,而且只有彼此合作才能讓工作進展的更順利。相殺是因為這兩個職業又存在著很大的矛盾,產品經理的需求間接決定了技術人員的工作量,有些技術人員確實對產品經理比較反感。
我也看過一些關於產品與技術如何溝通的文章。這篇文章我想結合我自己的親身經驗,分享一些小技巧,可以當做是保持良好關系的潤滑劑。
1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技術與產品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在分析之前,先設一個前提,每個公司在招人的時候都有其標准,尋找價值觀相同的人,所以我一直都相信開發人員並不會無故找理由拖延項目周期。反過來,如果開發人員因為品性而偷懶或者說是耍心眼不幹活的話,那就沒辦法了,個人主觀因素太大。
第一種情況是產品經理的需求與開發人員手頭的項目撞期了,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根據需求的優先順序來調整開發排期。碰到這種事,有些領導也總是期望產品經理靠著自己的方法解決。但是除了跟上級領導申請調整優先順序,沒有別的好辦法。一個客觀事實,公司在多個項目中確實有優先順序之分,雖然你自己的孩子自己最看重但是在別人眼裡並不是這樣。第二個原因是開發人員是按照公司意願辦事,說嚴重點你總不希望別人因為你的事情跟領導鬧僵,搞砸自己的飯碗吧。
第二種情況技術人員並不認同產品經理的觀點,雖然產品經理和技術人員各司其職,但是在工作中會碰到有些技術對產品特別關心,如果產品經理的做法自己不認同的話會提出質疑。如果質疑的人是技術老大,產品經理往往會更被動。遇到這種情況我覺得很正常,想辦法說服技術人員。
除了搬出之前做的產品分析和用戶調研外,我在工作中總結了一點經驗,平時可以多跟技術聊聊天,增進彼此了解,觀察他們經常上使用的產品,在溝通說服他們的過程中,可以拿他們經常用的產品舉例,這樣的話他們本身對那個產品更熟悉,自然也更好理解。另外,在跟技術講解產品的時候也要適當的畫餅,描繪一下產品上線成功後的美好未來,這會帶動起他們的積極性。
2
產品經理要做好自己的基礎工作,這利於給開發人員留個好印象。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有兩點,一是想好產品規劃的原由,避免被技術的同學問住。技術人員也特別討厭產品經理說「某某產品就是這么做的,我們按照他們的做就行了」這樣的話;二是寫好產品文檔,在產品文檔中避免有遺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比較復雜的功能,一定要解釋清楚,因為技術人員會遵照著產品文檔進行開發,所以說如果有疏漏的地方會增加溝通成本,如果文檔寫錯了,造成開發出來的產品功能不符合預期就是產品經理的責任了。
為了提高文檔的可讀性,我們也可以多使用圖文、流程圖的表現形式,如果只是乾巴巴的一個word文檔,幾千個文字,看起來確實很枯燥。
對於產品經理和開發人員來說信任尤為重要,如果開發對產品經理缺乏了信任,結果就是你的話開發人員不會再聽了,每個需求他們需要經過你的領導確認後才會去做。獲取對方信任的一個很重要前提就是說話算數,當技術人員詢問你某一個問題時如果自己沒想清楚,可以先暫時別回答,考慮清楚後再說。要是隨口一說,過後又讓開發人員修改,不僅會造成開發人員返工,這種行為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即便文檔寫的再完善,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也難免需要當面溝通。項目跟進,需要產品經理極大的責任心和積極性。一個項目立項後,公司通常會把參與人員列為一個小組,產品人員需要根據開發排期跟進開發進展,避免開發出來的產品與預期不符,驗收產品功能是否與產品期望一致。這個過程產品人員的工作往往會比較繁瑣,也會比較忙,當然也會鍛煉產品經理的溝通能力。
3
說一下行業內一直討論的一個問題,產品經理該不該懂技術?我覺得這個問題並沒有什麼好討論的,無論是從個人知識量還是從是否有利工作的角度講肯定是懂技術要更好,而之所以能吸引那麼大的熱議,可能是由於很多產品經理不懂技術,但是又沒有興趣學習,所以心底一直會糾結這個問題。
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特別是你做項目比較多的時候,會發現懂點技術跟技術人員溝通起來會順暢很多,一個重要的體現是技術人員也很願意跟你交流技術實現的一些想法,而不會說「算了,跟你說了也沒用」這樣的話。
產品經理懂技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益處是當業務部門提出需求時,自己就能評估出技術實現的可行性,對於實現起來比較困難的需求自己就可以跟業務部門商量優化方案。而不必每個功能都去詢問技術,無形中也減少了技術的麻煩。
不過我跟很多人的觀點也一樣,產品經理對技術的了解不需要太精通,說到這我還得慶幸自己大學時候學的是計算機專業,雖然學的不好,但對於現在的工作還是非常有益處的。不過我在工作中也會碰到技術人員偶爾說了一個名詞自己不理解的,這時候兩種辦法,要麼主動問一下,要麼自己去網上查,明白其中的邏輯關系,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就好。
畢竟術業有專攻,雖然我們希望知識越多越好,但也別給自己太大壓力。況且技術知識也在更新迭代,他們使用的框架也會變化,技術的語言也有很多,如HTML、Java、PHP等,你不可能全都精通。
4
最後說點工作中會遇到的個人主觀因素。
當產品經理跟其他部門提需求或是溝通確認的時候也不排除其他同事有未及時回復的情況,為了確保項目上線也為了爭取資源,這個時候就需要產品人員更加主動一些,所以產品經理有時候還需要臉皮厚一點。
當提交一個需求給開發部門制定排期,你會發現他們都會把時間定的很充足。也許你會因此對其他同事有看法,但其實在工作中都是這樣子,大家都不會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太緊張,而且還要考慮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風險因素,例如請假的情況。當然也不能把時間定的太長,那樣老闆該不開心了,所以最好是產品經理根據上線時間與開發人員定一個時間結點,讓開發人員在這個時間點前完成即可。
⑷ 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如何避免矛盾
產品汪和程序猿
一、產品經理和程序員最討厭的三句話
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就像一對情人,若即若離,有時還會撕逼,和諧的時候一切都好,撕逼的時候兩敗俱傷。
你知道程序員最討厭的三句話是什麼嗎?
1、這個需求很簡單,改一下就好了
2、你先大概弄一個,我看看再說
3、我先下班了,加油啊
我想任何一個程序員聽到這樣的話都會氣炸了,不撕逼才怪,你作為程序員會如何回答這三句話?
1、這個需求很簡單?你行你來啊!
2、大概先弄一個?請問先生(女士),什麼叫大概?
3、你大爺的
你知道產品經理最討厭的三句話是什麼嗎?
1、這個需求做不了
2、這個需求工作量太大了,估計要搞3個月
3、這個變更沒時間做,往後排吧
產品經理在前端,有用戶、有老闆、有銷售,版本發布的壓力很大,聽到這樣的話估計心情也好不了哪去?
1、這個需求做不了?又不是我提的,還不是那個2B用戶提的
2、要做這么長時間?養你們有什麼用,還不如我自己來
3、變更沒時間搞?隨便,等老闆來拍你吧。
二、產品經理和程序員本質上的差異是什麼
奶爸干過程序員,也干過項產品經理,深知這兩類工作的差異,各有各的不易。
總體上來看,做產品更側重於創造和方案能力,不需要精密的邏輯,所以試錯成本相對比較低,大不了改改原型,改改方案,這個成本是可承受的。
程序員的工作是非常精密的邏輯,一個看似很小的變更有可能對代碼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試錯成本非常高,弄不好可能會因為需求的變化導致系統的重構,這時候程序員的挫敗感是可想而知的。
三、產品經理和程序員友好相處的清單
1、產品經理收集需求後,在需求分析階段,需要把一些不合理的需求盡量和用戶溝通去掉,避免不合理需求造成產品發布時間延遲和沒有必要的成本浪費,當然這需要產品經理去說服用戶,不能只做用戶的傳聲筒。
2、需求分析時,產品經理應該根據經驗,敏銳的發現一些在技術層面實現有困難的需求,及時讓研發介入,評估技術可行性,避免後續出現需求定下來,研發說做不了的情況。
當然這需要我們的產品經理對軟體技術架構有一定了解和預判能力,你不能所有的需求都要在需求分析階段讓研發介入,這個成本也是極高的,所以要把握好這個度也是一項能力。
3、原型還是需求溝通的最好方式,這樣是避免產品和研發在需求理解上有差異的最好手段,只靠寫一些文字的需求說明書很難達到好的效果。
但這裡面要注意一點,產品經理繪制出來的原型一般是非高保真原型,是為了更好的溝通需要,所以不能完全按照原型做,需要基於我們自己的前台架構進行定製。
4、需求評審的時候,研發可能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意見,他們做了很多年的開發,會有很多好的經驗,好的經驗要虛心接受,不能覺得自己是產品就是老大,就是要按我說的做,這樣很容易造成矛盾,求同存異,目標一致,這個是最好的結果。
5、研發說這個需求做不了的時候,有兩種情況,一個是覺得這個需求實現起來比較麻煩,故意騙你;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他的知識盲區,他可能確實不知道這個事能做。
產品經理需要有能力和研發進行談判,比如採用類比法(類似的需求在其它項目上咱們就做過),比如去找架構師探討技術可行性。
6、研發有時候評估的工作量會比較大,整個上線計劃拉的比較長,產品經理可以要求研發出詳細的資源配置清單,這樣能清楚的看到一個需求被分解成了多少個研發任務,每個任務的起止時間,由誰負責完成。這樣產品經理大概能看出任務的前後置關系是否合理?工作量是否合理等。
產品經理絕不能說,這么簡單怎麼要搞這么長時間,類似的話一出,絕對會激怒對方,還是要有理有據進行談判。
如果實在無法壓縮工作量,如果增加人力能解決問題的話,可以考慮找領導申請資源。如果還是不行就要砍需求或者改方案了。
7、在版本計劃定好的情況,盡量不加需求,這樣很容易打亂開發的節奏,如果一定要加進來,一定要和研發說清楚,這個是用戶領導或者老闆的強制要求,轉移矛盾。如果可以的話,增加了需求盡量推遲上線計劃。
8、開發過程中如果需求有改動,需要及時更新需求文檔,同時發給我們的研發同學,否則只是靠嘴說一下,很可能研發的同事就不做了,所以一定要落到紙面上。
9、上線的時候要堅持和研發同事一起加班,這樣大家才是一個團隊,贏了一起狂,輸了一起扛。
10、最後一點,就是要多交流,沒有什麼問題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大家關系好了,很多事情溝通起來自然容易,而且也會更信任對方,這樣就萬事OK了。
⑸ 項目負責人如何和程序員溝通
做一名程序員,雖然好的口才不是必要條件, 但不善於表達自己想法以及與上司同事溝通,吃虧的是自己;
最近做一個項目,與項目的負責人出現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出現這種情況雖然與其它雜七雜八的事情有點關聯, 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工作上缺乏溝通; 例如, 上周他給我們C#組的人員分配工作, 每人負責一個小模塊, 資料庫和需求文檔已經提供有,但資料庫的表欄位有可能根據實現開發情況做少許改動,而且也給我們一個例子看, 可能參考該例子來做; 在統一講需求時雖然聽起來明白了,但做起來會發現很多關節的細節沒考慮進去,而這些細節往往會影響到開發的速度, 甚至看駢符合了文檔的需求,但卻不符合負責人或者說是客戶的實際需求;因為文字類型的需求是比較抽象,特別是要做用戶界面, 雖然有例子,但也只能參考,不能照搬也做,這樣做出來的程序很多情況下只符合程序員自己的需求; 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去做一個可能不需要的功能,如我當時做一個日歷控制項來顯示排班信息,且也接近交貨日期了,到時交到負責人手裡時才發現,這個日歷控制項不是必要的,選擇的時間范圍是在彈出窗口裡,且不保存到數據..., 這時發現做了很多無用功,又要加班加點去趕進度了。雖然這只是一個小例子,但相似的例子在前幾個月里已經發生過幾次,為什麼呢,因為表達能力差,也不善於與人溝通。可以利用日事清管理工具來溝通,把想法寫出來。然後@給項目負責人。不用直接面對,效果不錯。
⑹ 在職場上,產品如何與其他同事順利溝通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職場也是個小社會,如何與其他同事相處,也是一門藝術。尤其是產品人,相處融洽,則事半功倍,還會加速你的成長,相反,則會處處碰壁,事倍功半。
1.多溝通,多主動;
新人要多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出擊,不能坐以待斃。老同志不一定都那麼熱心腸或者八卦,每人都有自己的一某三分地需要耕耘,所以主動和老同志交流溝通,多主動幫助他人,跨出第一步,你會發現,越來越自然,關系自然變得融洽了。
4. 想他人所想,急他所急,同理心;
做事情,多從他人的立場點考慮,更能贏得他人傾心,久而久之,你的個人風格會讓大家喜歡並互傳,口碑也就形成了了,這樣大家會更樂意和你處事。
總得來說,用心做事,用情做人,好好工作,好好學習。
我是生涯規劃師Cally,歡迎關注,一起聊聊生涯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