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體知識 > 煎服中葯有什麼程序

煎服中葯有什麼程序

發布時間:2023-05-18 16:58:04

❶ 中葯的正確熬制方法

中葯熬制有講究,正確的熬制方法是什麼?我們知道,中葯治病是最接近我們食療的方法,中醫使用中葯治病,而中葯很少有成葯,每次都是拿會成包的葯材回來自己熬,一般醫生都會告訴我們熬制的一些要求,現在已經有很多醫院提供中葯代熬的業務,但是鄭判很多人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學會熬制,這樣感覺會更加好一些,今天就把熬葯的注意事項說一下,其實無外乎熬葯的工具、火候和盛放葯材的工具這幾個方面。

中葯泡好後,開始放在煤氣或爐子上熬,第一次不用熬太久,開後小火煮10分鍾左右就可以,要是農村有條件,用柴火熬,效果最佳,因為柴火停熬後,柴火還有最細、最慢畢亮的余火熬出最全面的葯質,熬中葯一定要有人看守,剛開始用大火,等開後就調到小火,被稱作文火,中葯千萬不能熬幹了,不要以為熬幹了再加水,這樣是非常錯誤的,熬乾的中葯已經起了反作用,帶有非常重的毒性!切記!

熬第二遍這樣的時候,直接加水就可以了,不要再泡,要比第一次加的水多一些,第二遍比第一遍葯性少了,所以要多一部分水,熬久一點,小火熬20分鍾左右的樣子,然後用筷子比住葯材,倒出葯湯、等到溫熱的時候飲用就可以了,最好是溫熱,不要等到涼了,趁熱喝更加有效!

中葯一般最多熬三遍,不是說熬了就不能喝,而是三遍基本上就沒有什麼葯質了,第三遍最好也多一點水,如果你有條件的話,水加到可以熬20至35分鍾都可以,反正最後一遍,就倒掉了,

把三次熬好的湯葯兌在一個容器中,然後平均分成三份,根據醫囑分三次喝掉,不要因味道不好添加其他東西,會影響葯效的,豈不聞「良葯苦口利於病」說的其實是中葯。


盛放重要的器皿:

盛中葯的器皿也有講究,最好是用陶瓷的,這樣避免中葯與器具產生化學反應!中葯很苦,很多人問可不可以加糖熬,這樣是錯誤的,加糖會大大影響葯效的,怕苦,可以在喝完葯後,准備一些涼白開漱口即可,只是舌根部感覺苦,其實閉住呼吸繞開舌根喝,一點問題都沒有,誰讓生病了呢?

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留言,謝謝!

❷ 中葯正確的煎葯步驟

煎葯之前我們要准備好用具,主要以砂鍋、瓦罐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銅鐵鍋,以免發生化學變化,影響療效。
方法和步驟:
1、先將葯材浸泡30-60分鍾,用水量以高出水面為度,一般中葯煎煮兩次。
2、煎加水量為跡喚告第一煎的1/3-1/2。兩次煎液去渣濾鏈芹凈混合後分兩次服用。
註:煎煮的火候和時間要根據葯物性姿明能而定。一般來講,解表葯、清熱葯宜武火煎煮,時間宜短,煮沸後煎3-5分鍾即可;補養葯需文火慢煎,時間宜長,煮沸後再續煎30-60分鍾。某些葯物因其質地不同,煎法比較特殊,處方上應該會有說明。
中葯也叫中草葯,是指中國傳統醫學中用以防病治病的物質,包括天然葯及其加工品。雖然名義上叫中「草」葯,是以草木類葯物為主,也有動物葯(包括龜、鱉、羊、虎等動物身體的一部分),昆蟲葯(包括蚯蚓、蜈蚣、土鱉蟲等),礦物葯(包括各種金屬)。

❸ 熬中葯的正確方法步驟是什麼

■煎葯用具
以砂鍋或無破損的搪瓷器皿為最好,不用鐵、鋁製品。
■用水與水量
煎葯水以潔凈為原則,自來水、井水皆可。加水量以超過葯物1~2厘米為度;慢性病人及兒童用水可酌減。
■火候
一般先用急火(武火)煮沸,再用慢火(文火)煎熬。也有單純用急火或慢火煎的,要遵醫囑。
■時間與次數
一般頭煎沸滾後半小時為宜,二煎的加水量與時間,按頭煎的二分之一為適宜。據試驗,兩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葯得到的有效成分要多。因為葯物煎煮後,溶劑形成兩部分,一部分在葯物之內,另一部分在葯物之外,形成兩種不同的濃度。當葯物內部有效成分的濃度大於外部時,可繼續向外釋放,到濃度相等時,就不再向外釋放了。所以必須換水重煎,使有效成分繼續向外釋放。因此,中葯湯劑一般煎兩次為宜。
■具體方法
先用冷水將葯浸泡半小時到1小時後再煎。隨著水溫的逐漸升高,植物細胞慢慢膨脹、破裂,蛋白質及澱粉等也會逐漸陸扒溶解在水中,不會阻滯有效成分的釋出,所凱悉汪以葯效較高。如用開水煎葯,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澱粉等會產生凝固現象,使細胞不易破裂,即使破裂了,有效成分也留在凝固體內不易釋出,葯效就不能充分發揮。煎葯時要避免葯液溢出或過快熬干,也不要反復揭蓋,以避免有效成分揮發。
根據葯物的盯仔功效、毒性的不同,要採取不同的煎葯方法。如解表、清熱類葯宜急火煎,時間要短,否則會降低葯效,改變葯性;厚味滋補葯如肉蓯蓉、熟地之類,宜慢火久煎,時間要長,使葯中的有效成分更多地釋出。某些毒性葯物如烏頭、附子之類,亦應慢火久煎,才能減低毒性,增加葯效。

❹ 中葯應該如何煎

中葯應該如何煎

中葯養生法一直是大家所喜歡的中醫療法,對於治病來說,中葯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地位,能夠從根本上幫助人們解除疾病困擾.很多人熬中葯都用中葯煎葯機,其實中葯怎麼熬,大家真的都知道嗎?熬制中葯也是要講究科學的方法的。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中葯應該如何煎的知識,歡迎閱讀。

中醫教你如何熬中葯

1. 煮葯需用白開水

現代社會的人們熬制中葯,都是打開自來水直接使用,而自來水大多都是經過氯消毒的,裡面或多或少會有殘留,同時裡面還會含有較多的鈣、鎂離子,容易和中葯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影響葯效。

2. 先煎後煎分葯性

貝殼類、礦物類、骨甲類等應先煎。貝殼類有源卜牡蠣粉、蛤粉等;礦物類有石膏粉、龍骨等;骨甲類有鱉甲、龜板等。此類葯應先煎十分鍾後再放入其它葯物。有些葯方要求煎葯時必須後煎的中葯,「後煎」就是將葯煎十分鍾後再放入葯罐,因為有些中葯久煎無效,像鉤藤等。有些芳香帶味葯,久煎減低葯效,如雹森穗金銀花、連翹、薄荷等。還有些葯久煎可以減輕葯的毒性,如馬錢子等。煎前最好先把葯材用溫水泡四十分鍾,好讓中葯泡透以便將葯的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

3. 開蓋關蓋要注意

一些揮發性葯材,如果敞開熬,有效成分會隨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葯效將大打折扣。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濕類葯物,如薄荷、蘇葉、藿香等,且煎煮時間不宜過久。又如一些補益類葯物如人參、鹿茸、西洋參等,需要在容器內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來,也應該蓋上蓋子,以防止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隨水蒸氣失去了。

一些重量輕、體積大的葯材,如金錢草、番瀉葉等,如果熬葯容器不夠大,蓋上蓋子易使葯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葯材,煎熬時需經常攪拌,這樣的葯物最好不要蓋著蓋子煮。

在攪春敗拌的時候也是很有講究的,最好順著一個方向攪拌,這樣能夠使葯材充分溶解在裡面,這樣熬出來的中葯效果更好,大約每10分鍾翻動一次。

4.用火用鍋有講究

有的葯要久煎微火,有的葯要猛火時間短。久煎微火是指滋補葯,猛火時間短是指通便葯、傷風感冒葯。煎葯最好用砂鍋,砂鍋受熱均勻,葯煮開時它的滾動就像浪頭,有撞擊力,再用筷子不斷地攪拌,像洗衣機將衣服的臟物洗掉一樣,這樣才能把葯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來。用高壓鍋煎葯就沒有這些撞擊力和攪拌作用,葯的成分會受影響。

5.葯汁最好煎180毫升

煎葯的時候,葯汁多少是非常關鍵的,前3次,每次煎180毫升左右就可以了,既要做到葯效的充分保留,也不能形成浪費。普通的葯方這么煎就可以了。

服葯方法也是中醫中重要的內容

清代徐靈胎曾指出:「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說明了服葯方法的重要性。在臨床實踐中也確有因服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響治療效果的。因此,在護理上必須正確執行各種服葯方法。

①湯劑的服法大致分為4種:分服:即是將每天1劑中葯,分2-3次等量分服。對老人小兒服葯有困難的也可採用少量多數或濃煎後服用。頓服:將1劑湯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連服:是指在短時間內連續給予大劑量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時間內,使體內達到較高的葯物濃度。

②中成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沖服、調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將葯放入口內,用溫開水或葯引、湯劑送服。沖服:即將葯物放入杯內,用溫開水、葯引等沖成懸混液後服用。調服:是將一些散劑用溫開水或白酒、醋等液體調成糊狀後口服。如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給葯。含化:是將丸、丹劑含在口中,讓葯慢慢溶化,緩緩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於嬰幼兒、年老體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將中成葯溶成液狀,逐口喂給病人的一種方法。

除了注意煎葯和服葯方式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內容:

①服葯溫度:服葯溫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葯湯劑的葯液溫度或用於送服的、酒等溫度而言。常有熱服、溫服和冷服之分。熱服:是將剛煎好的葯液趁熱服下。常用於寒證。溫服:是將煎好的湯劑或送葯的水等放溫後再服用。一般湯劑均採用溫服。冷服:將煎好的湯劑放冷後服下。常用於熱證。

②服葯劑量:用葯的劑量一般應該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決定。

③服葯後應注意休息,觀察葯物效果,觀察有不良反應。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葯物,更須嚴密觀察和記錄。

④空腹服中葯易胃腸反應,如腹鳴、便前腹痛、大便稀爛,故適於大便硬結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進食後一小時後服用。

⑤對中西葯合用的病人,應告訴中西葯服用的方法的間隔時間。

⑥體虛、年老、胃寒易嘔吐或兒童,葯物可分兩次服用(相距時間可酌情)。

⑦注意食物對葯效的影響,中醫歷來有「葯食同源」之說。這是因為葯性和食性都有「四氣」(寒、熱、溫、涼)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內容和區別。同時某些食物本是葯物,既可食用,又當葯用。如大棗、蓮子、桂圓、百合、山葯、赤小豆、海帶、甲魚、桑葚、黑芝麻、峰蜜等。

既然食性和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與葯性相順應,食物能增強葯物的作用;食性與葯性相反,食物便會降低葯物的作用。

結語:看完文章,是不是大家平時的煎葯方法很多都是錯誤的呢?是不是中葯中重要的葯效白白都流失了呢?現在學習這些還為時不晚,希望大家以後都能學到正確的方法哦,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最重要。


;

❺ 熬中葯的程序及規則

熬中葯必備的程序及規則

中葯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葯器具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古人強調用陶器煎葯,因陶器與葯物所含各種成分不發生化學反應,煎出的湯劑質量好,加上砂鍋傳熱均勻、緩和,價格低廉,因而自古沿用至今。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關於熬中葯必備的程序及規則的知識,歡迎閱讀。

熬中葯必備的程序及規則

首先是浸泡,使其軟化。把葯倒在葯鍋里,在煎葯前先用清水,在室溫下將葯材浸泡一段時間,一般情況下,全草、花、葉、莖、皮類葯物應浸泡20分鍾左右,根莖、種子、果實、礦物等質堅葯材應浸泡40分鍾左右。軟化後就到了煎熬的時候了。在加水後立即煎熬中葯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因為中葯大都是乾燥的植物組織或礦物等的碎片,加水後,水並不能很快滲入其內部,如果立即煎熬,則不利於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用火煎熬時,還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沸水煎煮,而是用冷水,因為熱開水易使葯材表面組織和植物細胞壁,像蛋白質等會很快凝固,從而影響水分的滲入,導致有效成分不易滲透出來。煎煮時要注意火候,未煮沸前火候應該是旺火,水開後就要改為小火了,同時煎煮時應注意加蓋,以防止揮發性成分在煎煮過程中從葯物中逸出。

等葯物沸騰了以後,再開始計時,用小火再煎10~20分鍾。中葯一般是分兩次煎,頭煎和二煎。葯物浸泡後開始頭煎,應補加水至高出葯面1~2厘米再行煎熬。包煎、後下的中葯也應浸泡。

在二煎的時候,還得要加冷水,但是加的水量要少於頭煎,加水量一般高於葯的三到五厘米即可。這是因為頭煎葯通過浸泡和煎熬,已經吃足了水分,不能再吃水了,所以二煎葯的時候加的水量一定要少,不過煎熬的時間還是像頭煎一樣。煎煮中葯的時間因葯性而有所不同,如味厚滋養的補益葯,煎煮的時間宜長,煮沸後要再用文火煎煮1小時左右,以使葯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於水中;一些毒性較大的葯物經慢火久煎後,可以減低或消除其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的時間也要稍長一些;如果是治療感冒等一些解表葯,也就是含有揮發性質的葯物,比如裡面含有薄荷,那就少煎一點時間,防止葯物的作用揮散了,否則就沒有療效了;而解表葯不能久煎,通常煮沸後15分鍾即可。一劑中葯一般煎三次,最好將每次的煎液用紗布趁熱過濾,然後將三次煎熬液合並,裝入密封容器內待服。所以煎葯也得有學問。我們一般煎熬的葯液中成人葯量約為250毫升(相當於八成滿的普通飯碗);兒童葯量約為150毫升(相當於半普通飯碗)。

在煎葯的過程中,還得注意的是,這些葯是由醫院葯房拿回來的,還是中葯店買回來的,打開以後要仔細看裡面有沒有單包的東西,裡面有先煎的、有後煎的、沖服的、包煎的,還有另煎的。

金石介殼類中葯需先煎,如龍骨、石膏、牡蠣、磁石、龜板、鱉甲等這些礦石類、貝殼類的葯物,都屬於先煎的,宜先煎半小時左右。而另一些氣味芳香的,具有揮發性質的葯物,如薄荷、藿香和鉤藤等卻要後煎,凡貴重、數量少和揮發性強的葯物,如珍珠、羚羊角、三七粉不需煎煮,只要將葯物研成細末,這就需要分沖,不能放在葯里,吃的`時候分別對在湯葯里。再用煎好的葯液沖服即可。有一些粒小的,含有黏性的,易於沉底焦化和糊化、難以過濾的葯物,比如車前籽、赤石脂、青黛,都要包煎,可用紗布將葯包好或裝入紗布袋內,再放入鍋內煎煮。而對人參、鹿茸等,怕葯液損失,為了減少損失,就需要另加熱煎煮,煎完了以後把葯液兌在湯葯里吃。

當然根據不同的葯物性質還有不同的煎葯方式,如有些只需要浸泡即可,如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葯物,像肉桂末,最好是將其製作成片,放入有蓋的容器中用沸水浸泡後服用。還有需要另燉的,有些膠、糖類葯物如阿膠和飴糖等溶解後粘度較大、泡沫多,煎時會結底焦化,並影響其他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所以也應該將這類葯物溶於已煎好的葯液中,放在一個碗里,倒點水,放在鍋里化,吃葯的時候再喝。

制劑的質量決定一味葯療效的好壞,因此飲片在加工成制劑時,一定要遵從傳統的煎熬程序,才能保證制劑的質量和療效。

飲片煎熬有"先煎後下"的次序,有些必須要先煎,有些必須要後下,否則會造成難以想像的後果,"先煎後下"的次序當然不是空穴來風,它有其特殊的意義。比如有強心作用的飲片附子要先煎,是為了水解所含烏頭鹼的成分,烏頭鹼對人體有毒性,煎的時間長,就可以化解其毒性。但是,薄荷就得後下,防止其揮發油過分損失,煎太久揮發油揮發掉了,就失去應有的葯效。如果生大黃後下,可防止其中蒽醌苷被水分解,蒽醌苷是一種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有掏細菌作用的化合物質。飲片的先煎和後下的順序不同,使其葯效也有所不同,生大黃先煎,通便的作用大,後下或同下,清熱的作用突出。

首煎時,應先煎有效成分難於煎出的葯物,如礦物或動物的骨、甲殼,植物塊根類的天麻、沙參、天冬等,種子類的蓮米、芡實等。煎沸約20分鍾後,再加入氣味芳香易揮發或受熱易破壞其有效成分的葯物,如薄荷、荊芥、砂仁、銀花、大黃、蒼術等,並攪勻,煎熬5~10分鍾即可。

訶子、延胡索、草果、瓜蔞仁等葯物,煎前應搗碎。辛夷、旋覆花等有絨毛的,對咽喉部、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葯物,車前子、葶藶子、菟絲子等細小種子類,浮於煎液表面而影響有效成分煎出的葯物,滑石、赤石脂、海金沙等易使煎液渾濁的葯物,最好包煎。而血竭、三七粉、川貝母粉等沖服的葯物、阿膠、龜膠等烊化化服的葯物、羚羊角等需要磨汁兌入的葯物,則最忌諱放入煎器中煎熬。

;

❻ 中葯怎麼煎服,掌握方法葯效好,趕緊收藏

幾千年來,中醫葯護佑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簡單的幾味草葯,煎煎煮煮就成了治病良方。

煎葯,似乎早就成了中國人刻在骨子裡的一種技能。

不過,煎葯這事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簡單!

煎葯器具要選對

選擇煎葯器具有講究,首選化學性能穩定、不易與葯材起化學反應的瓦罐、砂鍋、陶器等器具,從而保持葯物的固有性質,保證葯物的療效。

金屬器皿化學性能活躍,在煎葯時極易與中葯發生化學反應、改變葯物性能,甚至是產生不良反應,不利於人體 健康 。

如果大家覺得爐火煎葯太過麻煩,那麼如今市場上常見的家庭煎葯鍋也是不錯的選擇。

煎葯用水要加夠

水是煎制湯劑的主要溶劑,生活飲用水可作為煎葯用水,最重要的是水質潔凈,不含混雜物質,沒有咸苦味。

煎煮湯劑用水量的多少鍵凱,直接影響煎葯的質量。

一般來說,煎葯加水時,可以先將葯材放置在煎葯的容器內,加水至超過葯材表面2~3厘米為度。

對於草葯用量特別多的葯劑,加水時葯物會浮在水上面,可用手指或手掌測量,水量以浸沒手掌為度。

二次煎葯的用水量應適當減少,但仍需加水至超過葯物表面。

煎葯用火

凡是能用來煮飯燒菜的火都可用作煎葯,重要的是要掌握好火候。

火候,即火力的大小,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即火焰較小的火,火的溫度較弱,煎葯時水分蒸發緩慢;武火,即火焰較大的火,火的溫度較高,煎葯時水分蒸發較快。

一般來說,煎葯應遵循「先武後文」的用火原則。

水沸前用武火,使水很快沸騰,然後改用文火,保持微沸狀態,減少水分蒸發,更利於葯物成分的煎出。

有些葯瞎亮腔劑雖用文火煎熬,但葯汁仍會溢出鍋外,則應換一個容積更大的煎煮器具。

煎葯時必須加蓋

如文火煎葯不予加蓋,遇草葯比較多的葯劑,葯汁就滾漲不起來,往往會出現上面的葯已脹燥,下面的葯則呈枯焦的現象,而加了蓋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煎葯時,人不可隨意離開,除了要翻動葯材使其受熱均勻外,如果煎葯的時間未到,卻發現水已經很少的時候,可以加水續煎。

煎葯時間

一劑葯究竟要煎多長時間,一般以耗水量多少來計算。

煎葯時間的長短,取決於葯材的性能及加水量的多少,同時也與火力的大小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般來說,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煎煮的時間應遵循如下規律:

解表葯——第一煎10分鍾,第二煎5分鍾。

一般葯物——第一煎20分鍾,第二煎15分鍾。

滋補葯物——第一煎40分鍾,第二煎20分鍾。

煎葯過程

浸泡:煎煮前,加冷水至沒過葯材,冷水浸泡30~60分鍾。

第一煎:將上述葯、水用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煎煮,完畢後趁熱過濾留取葯液。

第二煎:繼續在葯渣中加水(冷熱均可),超過葯渣表面1~3厘米。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煎煮,趁熱過濾留取葯液。

合並葯液:合並兩次葯液,約400毫升,分兩次服用,每次200毫升,小兒減半或遵醫囑。

煎葯須知

煎葯要做到一副一煎,煎後即服,不能一次煎煮多副,一放好幾天。

湯劑的煎出總量要按照病人的年紀、體質強弱、病情和醫囑而定,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變。

對於一些標注了先煎、後下、包煎、沖服等標識的葯材,要遵醫囑處理。

此外,煎葯的目的是提取葯汁,每次煎葯完畢,務必要將葯汁榨乾潷盡。

一般來說,在潷葯時我們可將葯鍋蓋蓋緊,一側邊上留一條縫,右手捏鍋柄,左手按住鍋蓋,把鍋子傾側,葯汁就流出來了,一直等到葯汁流盡。

若葯渣內還含有好多葯汁,可用比葯鍋鍋蓋小的蓋子擠壓葯渣,或磨衫將葯渣倒在潔凈的紗布袋內絞之,擠出餘下的葯汁。

服葯方法

1. 服葯時間:一般宜飯前或飯後半小時左右服用。滋補葯宜空腹服,安神葯宜在睡前服,急病不拘時服。特殊服葯時間請遵醫囑。

2. 服葯方法:湯劑一般溫服,一日一劑,一劑服2~3次,或遵醫囑。

3. 注意服用技巧:為了避免浪費,一劑中葯建議可煎煮2-3次,一日三次服用。如果有惡心、嘔吐時應少量服,可減少對胃部的刺激,不致葯入即吐。

注意忌口

服中葯時最好忌食生冷、辛熱、油辣、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

中葯材的煎煮和服用方法直接影響葯效,如您對中葯的煎煮有更多疑問,應向您的中醫師或中葯師詢問。

喝中葯的最佳時間

選擇正確的服葯時間,才會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對中葯更是如此。服中葯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葯物的性質來定。大多數葯物宜在飯後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服用,尤其是健胃葯(如補脾益腸丸)和對胃腸刺激性較大的葯物(如甘露消毒片);

補益葯:宜飯前服,可提高療效;

開胃葯:宜飯前服;

消食葯:宜飯後服;

通便葯:空腹或半空腹服;

安眠葯:睡前1-2小時服用。安神類中葯應在睡前服用;

驅蟲葯(如烏梅)和瀉下葯(如大承氣湯):則空腹時服用較好;

平喘葯:哮喘發作前2小時服葯;

止瀉葯:及時給予,按時再服,瀉止停服;

發汗葯:宜飯後服用,以防出汗過多而引起虛脫;

重症葯:及時給葯,可將葯酌情分次服用;

生津潤燥、清暑解熱葯:不拘時服用;

咽喉疾患葯:不拘時多次頻服,緩緩咽下。

一般來說,中葯通常需要一天口服3次。病情緩和者可每日口服2次;而病情較重、較急者,可根據醫師的指示,每隔4小時左右服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葯力持續,有利於更快地緩解症狀、減輕病情。

文章我:胖娃

❼ 中葯怎麼煎、怎麼服看完這篇你就全懂了

先煎?後下?包煎?烊化?飯前吃飯後吃?正者……關於中葯,你都了解多少呢?

1、煎葯用什麼鍋?

最好選用砂鍋、瓦罐、陶罐等,搪瓷次之(嫌清弊也可使用電煎鍋),如果沒有,不銹鋼鍋也是可以的。不宜選用鐵鍋、銅鍋、鋁鍋、錫器,因為這些金屬器皿容易與葯物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影響葯效。

2、中葯飲片煎煮前是否需要清洗?

最好不要清洗!

因為某些中葯含有易溶於水的有效成分,如枸杞子的酸、麻黃的鹼、甘草的糖、杏仁的苷等水溶性較大,如果清洗就會造成有效成分的丟失,葯效大打折扣。另外細小種子、粉末類葯材也會沖走流失。如果實在覺得有些灰塵,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遍即可。

3、浸泡葯材

葯材為什麼要浸泡

因為中葯材大多是乾燥的組織,細胞乾枯而萎縮,有效成分以沉澱或結晶存在於細胞內,組織外表面十分緊密,水分不易滲透,葯物不易溶出。

用水浸泡一段時間後,中葯材會變得柔軟,細胞開始膨脹。細胞膜的間隙變大,水分容易進入葯材組織內,成分溶解於水中,在組織內形成高濃度的葯物溶液。隨著水溫的增高,組織內的高濃度葯液會逐漸向組織外擴散,有效成分就會溶解於水中。

加多少水浸泡?

輕按葯材,水面剛好漫過手背即可。如果草類葯物較多時,吸水量大,可適當加大水量,亦可在浸泡後再加水量至輕按漫過手背。

浸泡時間 :30~60分鍾左右

4、煎葯用多大火?

先大火(武火),後小火(文火)!

首選用大火將中葯煲至沸騰,然後將火調小繼續煎煮。解表葯、芳香化濕葯,煎煮時間適當縮短,頭煎煮沸後10~15分鍾即可,二煎煮沸後5~10分鍾即可。補虛葯、礦物葯等應適當延長煎煮時間。另外,一副中草葯煎煮2次為宜!

5、什麼是「先煎」?

先煎是中葯煎葯法之一,指某些葯物煎煮時不與其他葯物同下,為求得湯葯同時煎成,使諸葯有效成分釋出。將需久煎的葯材先下鍋煎煮半小時或更長時間,目的是增加葯物的溶解度,降低葯物的毒性,充分發揮療效。

先煎的葯物有以下三類:

(1)貝殼、礦石類葯物,如龜板、鱉甲、代赭石、石決明、龍骨、牡蠣、磁石、生石膏、生鐵落、寒水石、紫石英、瓦楞子、珍珠母等。因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溶出,可打碎先煎20 30分鍾,再加入其他葯同煎。

(2)對附子、烏頭、生半夏等有毒副作用的葯物,必須先煎45-90分鍾,以降低毒性,保證安全用葯。

所以這里就可以解答一部分朋友們的疑問 「**葯聽說毒性很大,我吃這個真的沒問題嗎?」,其實葯物的毒性就是在浸泡和「先煎」的過程中被降低到最小,小到對人體構不成威脅和損害。

6、什麼是「後下」?

後下葯主要指一些氣味芳香的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於揮發而降低葯效,如薄荷、青蒿、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等。此外,有些葯芹族物雖不屬芳香葯,但久煎也能破壞其有效成分,如鉤藤、大黃、番瀉葉等。故此兩類葯物須在一般葯物即將煎畢前5—10分鍾再下。

7、什麼是「包煎」?

包煎:煎葯時用紗布包好進行煎煮。

為什麼要用紗布包好?

(1)有些含澱粉、黏液質較多的葯物直接入水煎煮,易使鍋底焦糊,如車前子;

(2)有些帶毛的葯物直接入煎則毛不易濾過,服葯時刺激咽喉。如辛夷花、旋覆花;

(3)有些葯物由於質輕、細小,花粉、細小種子及細粉類葯物,因其易漂浮在水面,不利煎煮,如蒲黃、葶藶子、滑石粉等。

8、什麼是「烊化」?

主要是指某些膠類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葯物,為避免入煎粘鍋或粘附其他葯物影響煎煮,將膠類葯物放入水中或加入少許黃酒蒸化,再倒入已煎好的葯液中和勻內服。

9、什麼是「另煎」?

另煎葯是指一些貴重葯材,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宜單獨煎煮,如貴重葯材人參、西洋參、鹿茸、羚羊角、冬蟲夏草等。另煎葯在煎煮前也應該浸泡,煎出的葯液可以另服,也可以與其他煎液混合服用。一般煎煮時間為1 2小時。

10、飯前服?飯後服?

中葯一般是每天一劑,煎煮兩次混合一起,分早晚二次服葯,那麼服葯是飯前還是飯後服呢?

一般而言,治療虛症和腸胃病的,應在飯前30—60分鍾服葯;

治療其他一般疾病,則通常在飯後15—30分鍾服用為佳,以避免葯物對腸胃產生刺激,減少副作用的產生;

助消化或對腸胃有刺激的中葯,也應飯後服用;而補益葯物則宜飯前空腹服用;

驅蟲葯也應在早上空腹服用,安神葯則應在睡前服用。

11、溫服?熱服?冷服?

溫服: 大多數中葯湯劑都是溫服的,特別是一些容易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的葯物。

冷服: 將煎好的中葯放涼後服用,一般適用於熱證。

熱服: 將煎好的中葯趁熱服下,適用於寒證,比如外感風寒常常需要熱服中葯,以助葯力,從而更好的發揮葯效。

12、服葯禁忌

服用中葯期間應做到清淡飲食,俗稱忌口,其目的是避免發生不良反應和影響葯物療效。

由於疾病的關系,在服葯期間,凡屬生冷、油膩、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應忌口。

例如,傷風感冒時,不宜食用生冷、酸澀、油膩的食物;治療因氣滯而引起的胸悶、腹脹時,不宜食用豆類和白薯,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引起脹氣。

其他,諸如水腫病人少食食鹽 ;哮喘、過敏性皮炎病人,少吃「發食」如雞、羊、豬頭肉、魚、蝦、蟹等。最終的飲食建議還需以醫囑為准。

#清風計劃# # 健康 真探社# #2020生機大會# #真相來了# #中醫#

❽ 中葯應該怎樣煎服

中葯的煎服方法是十分有講究的,它直接影響著治療和調理的效果,因此必須十分注意。

一般中葯的煎法是:煎葯前,先將葯物放入容器(以陶瓷沙鍋罐為宜)內,加冷水漫過葯面約3厘米左右,浸透後再煎煮,則有效成分易於煎出。煮沸後改用小火,以免葯汁溢出或過快熬干。煎葯時不宜頻揭葯蓋,以盡量防止氣味走失,減少揮發成分的外溢。對於發汗解表及止咳、彎亂清熱類中葯,宜武火(大火)急煎,以免葯性揮發、葯效降低甚至改變;對味厚滋補類中葯,宜文伍友火(小火)久煎,才能使葯效盡出;某些有毒葯物如烏頭、附子等,亦宜慢火久煎方可降低毒性。某些特殊葯物還須用特殊方法處理,如介殼、礦石類葯物應打碎先煎30分鍾左右再下他葯,如龍牡、石膏、龜板、鱉甲等;氣香質輕者宜後下,待葯煎好後腔鬧槐下入4~5分鍾即可,如薄荷、勾藤、砂仁等;某些葯物如旋覆花等包好再煎。另外,有些名貴補葯宜單獨煎服或燉服,如人參、西洋參等;膠類葯物也不宜和其他葯物共煎,應隔水蒸至烊化再趁熱兌入葯液。某些芳香或貴重葯末葯粉還需沖服,如沉香末、三七末等。

服葯也應注意時間和方法:一般葯物多應在飯前1小時服;對胃腸有刺激的葯物應在飯後服;滋補葯宜空腹服;安眠葯宜睡前服;急病不拘時間服;慢性病應定時服,一般每日1劑或每日2劑,特殊病情一定要謹遵醫囑。另外,補葯要溫服,冬季尚須熱服,因為補葯冷服容易礙胃,影響消化吸收;老年人脾胃多較虛弱,服中葯可採取少量頻服、溫服的辦法,這樣可以減輕胃部的負擔;中葯最好在當日煎服,葯液存放時間也不宜超過10個小時。

❾ 中葯湯劑的煎服方法是什麼

湯劑是將葯物放在水中煎煮,然後取汁服用。湯劑既可由單味中葯煎煮而成,也可由幾味、十幾味、甚至幾十味中葯配伍組合的復方煎煮而成。

水是湯劑的主要溶媒,煎葯用水以潔凈為原則,可以是井水、泉水或自來水。煎湯時的加水量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因為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湯劑的質量。一般認為,水要加到超出葯物3~5厘米為宜,煎第二次時應加水到超出葯物1~2厘米。葯物加水後,還必須浸泡一段時間,使中葯濕潤軟化,細胞膨脹,以便有效成分的浸出,避免加熱煎煮時,葯材組織中蛋白質凝固,澱粉糊化,阻礙有效成分的利用。一般浸泡時間約為30~60分鍾,第二次煎煮時浸泡時間應縮短。

煎葯以陶罐為好,也可用玻璃或陶瓷製品,忌用鐵器、銅器和錫器。一般煎葯時缺信慶先用武火將葯品煮開,然後改用文火使葯液保持微沸狀態約30分鍾即可,滋補保健類葯品煎煮時間可以稍長,可煮一小時左右。一劑葯一般應煎二次,然坦和後把兩次煎取的葯液合起來分次服下。中葯湯劑一般每天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滋補類葯物最好在飯後服用,使之同食物混合,延長在消化道的停留時間,並與飲食中的營養成分一並吸收,以利身體保健,服葯後,應少飲茶。少食蘿卜,因茶葉、蘿卜會降低補益葯物伏握特別是參類葯物的特有療效。

閱讀全文

與煎服中葯有什麼程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減肥產品的代工廠有哪些 瀏覽:825
佳琦直播間秒殺產品什麼時間 瀏覽:631
銷售信息技術服務費計入什麼科目 瀏覽:523
光儲存技術用於哪些領域 瀏覽:860
深圳怡寶總代理怎麼樣 瀏覽:418
c程序輸出如何四行星號 瀏覽:659
實型數據關鍵字有哪些 瀏覽:735
aiot上哪些交易所 瀏覽:245
奶茶店有什麼可以代理的 瀏覽:296
技術大牛需要什麼條件 瀏覽:379
東莞黃江哪個市場比較旺 瀏覽:146
m4運動手環怎麼信息推送 瀏覽:721
虛擬貨幣交易的錢怎麼提出來 瀏覽:785
北方人才市場是什麼性質的單位 瀏覽:414
劍魂怎麼交易元寶 瀏覽:165
鎮賚縣南市場是哪個社區 瀏覽:38
股市交易之前如何入市 瀏覽:374
買產品送股權有什麼好處 瀏覽:367
從哪裡可以學到股票交易 瀏覽:216
繪本代理商怎麼做 瀏覽: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