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軟體知識 > 兵馬俑制陶多少道程序

兵馬俑制陶多少道程序

發布時間:2023-03-28 08:55:21

⑴ 兵馬俑的製作工藝是什麼做它的材料是什麼

第一步先用泥塑成俑的大型(粗胎或初胎);其次是在俑大型的根基上,完成再次復泥並轎乎進行裝飾和細節刻畫;第三步是將獨自製作的頭、手和軀體拼裝套結合在一起,完成陶俑的大型。

彩繪工藝

兵馬俑坑出土的陶俑原先全是五顏六色的,出土時五顏六色大多數早已剝落,陶俑的身上僅剩斑駁殘跡,殘留顏色較多的少數俑顏色如新。根據對陶俑的身上顏色的解析,可以大致清楚秦俑各類服裝顏色的特徵,為探討秦代的服色及軍服裝備狀況供應了珍貴的實物事例。

⑵ 兵馬俑的製作

兵馬俑大部分是採用陶冶燒制的方法製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畫加彩,有的先燒後接,有的先接再燒。火候均勻、色澤單純、硬度很高。每一道工序中,都有不同的分工,都有一套嚴格的工作系統。[26]
陶盔甲武士俑
當初的兵馬俑都有鮮艷和諧的彩繪,發掘過程中發現有的陶俑剛出土時局部還保留著鮮艷的顏色,但是出土後由於被氧氣氧化,顏色不到十秒鍾瞬間消盡,化作白灰。現在能看到的只是殘留的彩繪痕跡。[27]
陶俑工藝
陶俑的製作分三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先用泥塑成俑的大型(粗胎或初胎);第二步是在俑大型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次復泥並加以修飾和細部刻劃;第三步是將單獨製作的頭、手和軀干組裝套合在一起,完成陶俑的大型。[28]
製成的陶俑大型一般是在陰干後放進窯內焙燒的,焙燒的溫度約為1000℃。俑燒成出窯後,再一件件繪彩,最終完成陶俑的製作。就陶俑的整體而言,製造方法是塑模結合、以塑為主。俑是在兵馬俑坑的附近就地燒造的,所用的泥土就是當地的黃土,再加石英砂調和而成的。
依據破碎的陶俑為我們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測,陶俑的頭和手是用模子製成粗胎後再進行細部雕刻的。俑頭的製作多用合模法製成,就是將俑頭分為大致相等的前後兩半,分別用單片模製作,然後將兩片單模組合粘接在一起成為頭的大型。合模線多數位於耳後,一般比較整齊,沒有交錯結構的痕跡。與俑頭相連接的脖頸都是空心的。俑頭製成初胎後,再堆泥貼接耳朵、發髻、發辮、冠幘,並進行面部五官的細部刻劃。頭部雕飾的重點是五官、胡須和發絲。五官是在模製的基礎上再經過精心的雕刻、修飾來完成的,以表現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徵。陶俑胡須和發型也是表現人物特徵的重要方面,其刻劃手法也變化多樣,俑頭雖是模塑結合,但經過細部的雕飾後,模製的意味已經淡薄,很難找到兩個完全相同的面容。加上製作俑頭的模子有許多種不同的臉型,因而使陶俑的形象更加豐富多彩。也有學者根據對殘損陶俑做的實地考察提出,「千人千面」的俑頭並非用模具製造而成的,而是工匠直接對俑頭的捏塑,從而提出俑頭的造型並非標准化生產的觀點。
陶俑的軀干為純手塑製作。是先用泥做成粗胎後,再進行服飾衣紋、鎧甲、腰帶、帶鉤等細部的刻劃。陶俑軀乾的粗胎是由下而上逐段疊塑而成的,其工藝過程大致可分為六個步驟:
第一步先製作陶俑站立的足踏板;第二步塑造俑的雙腳;第三步接塑雙腿及短褲;第四步塑造陶俑的軀干;第五步陰干陶俑軀乾的大型後,粘接俑的雙臂;第六步插接俑的雙手。
上述六個步驟完成俑的大型後,再進一步細致雕飾。陶俑衣服的紋樣是在俑軀乾的粗胎上覆一層細泥後進行雕飾的;鎧甲、腰帶、帶鉤等則是在俑的粗胎上直接雕刻的。陶俑的軀干及四肢經過精心而細致的雕刻後,再把單獨製作的俑頭安裝上,就完成了陶俑的整個造型。
彩繪工藝
兵馬俑坑出土的陶俑原來都是彩色的,出土時彩色大部分已經脫落,陶俑身上僅存斑駁殘跡,殘存顏色較多的個別俑色澤如新。通過對陶俑身上色彩的分析,可以大體了解秦俑各種服裝色彩的特點,為研究秦代的服色及軍服裝備情況提供了寶貴的實物例證。[28]
通過對已出土的陶俑身上服飾彩繪顏色的初步統計和分析得知,秦俑的服色種類很多,上衣的顏色有粉綠、朱紅、棗紅、粉紅、粉紫、天藍、白色、赭石色等,領、袖、襟邊等處還鑲著彩色邊緣。大鋒液褲子的顏色一般為粉綠色,還有紅色、天藍、粉紫、白色等。總之,秦俑的服色色彩艷麗,但沒有統一顏色。在眾多的顏色中,粉綠、朱紅、粉紫、天藍四種顏色使用的最多,因此這四種顏色應該是秦俑服飾的主要色彩。化驗表明這些顏色均為礦物質。紅色由辰砂、鉛丹、赭石製成。綠色為孔雀石,藍色為藍銅礦,紫色為鉛丹與藍銅礦合成,褐色為褐鐵礦,白色為鉛白和高嶺土,黑色為無定形炭。這些礦物質都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顏料。秦俑運用了如此豐富的礦物顏料,表明2000多年前中國勞動人民已能大量生產和廣泛使用這基困些顏料。這不僅在彩繪藝術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著重要意義。
從俑坑出土陶俑的服色看,官吏與一般戰士的服色無明顯區別,不同滾物兵種之間的服色也沒有區別。因此,可以說秦代各兵種都沒有專有的服色,而且每一兵種中的眾多成員的服色也是多種多樣而沒有統一的顏色規定。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西漢初年。這是因為,雖然舊的制度摧毀了,但新的封建制的服飾等級制度尚未完全確立起來,因而從戰國經秦王朝直到西漢初年,在衣服的顏色和質地等方面都表現出了多樣性的特點,各等級人們之間在服色和衣服質地上並無嚴格的等級限制,這一歷史時期的特點也反應在了兵馬俑身上。
秦俑彩繪技術也有許多獨到之處。一般在彩繪之前對陶俑表面先進行處理。由於陶俑是沒有釉的素陶,具有較多的毛細孔,表面不能滑潤。而彩繪則要求毛細孔不易太多,也不能太少,表面不易太滑,也不能太澀。為了達到這一要求,陶俑在燒造之前表面似用極細的泥均勻塗抹,並加以壓光,減少了毛孔,又提高了光潔度,同時在陶俑燒造之後,似進行了化學物理處理。從陶俑陶片斷面觀察,也證明了陶俑燒造之前表面曾用細泥塗抹,有的部位不只塗抹一次,陶俑表面還塗有一層薄薄的類似以膠質的物質,表面塗膠減少了陶俑兩者緊密地粘接起來,使之彩繪不易脫落。彩繪技法則是根據不同部位採取不同的方法。一般陶俑的顏面、手、腳面部分先用一層赭石打底,再繪一層白色,再繪一層粉紅色,盡量使色調與人體膚色接近。而袍、短褲、鞋等處的彩繪則是採取平塗一種顏色,只是在衣袖與袖口、甲片與連甲帶之間運用不同的色調作對比,更顯示出甲衣的質感。有些胡須、眼眉的處理,則是用黑色繪成一道道細細的毛發。[29]
總之,彩繪工序復雜,手法多樣,著色講究,充分顯示了彩繪的層次和質感,使雕塑與彩繪達到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其中有些彩繪技法為漢代所繼承。陶俑、陶馬彩繪嚴格模擬實物,但在色調的掌握上以暖色為主,很少使用冷色。紅、藍、綠等色調的使用,巧妙地表現出秦軍威武。
在沒有化學顏料的秦代,兵馬俑身上的「中國紫」是怎麼調出來的?
說文解物
贊201
閱讀3.2萬
陶馬工藝
一、二、三號坑出土的陶馬,有戰車用的車馬和騎兵用的鞍馬兩種,這些馬的製作工藝過程是先把馬的頭、頸、軀干、四肢及尾、耳等分別製作後拼裝粘合成為粗胎,再經過二次覆泥修飾、雕刻成型,陰干後入窯焙燒,最後彩繪,完成陶馬的製作。
陶馬出土時,馬頭已從合縫處破裂,合縫面上殘存著粘泥的遺跡,證明馬頭是用模具製成的。馬頭有寬、窄兩種,各自作法不同。窄狹型的馬頭,合縫線位於馬頭的正中,左右兩片大小相同。每片的內側都有按壓、錘打的凹窩,說明它們是用模具製作的,然後將兩片粘接合在一起製成馬頭。所有的馬均張口作嘶鳴狀,馬口的下頷是單獨捏塑,並經舌和牙齒的刻劃後,再粘接在馬頭下部的。寬博型的馬頭,是由五塊泥片拼合粘接而成的,即左、右兩側的面頰各一片,馬頭的三片均系手塑。將上述五片拼合粘接在一起後,在內側合縫線上一般都要覆泥進行加固。[28]
馬頭上的附件如馬耳、飛鬃的大小、長短和厚薄都不一樣,且上面留有用刀削刮、刻劃的痕跡,說明這些附件都是單獨捏制後再與馬頭連接的。陶馬的頸部中空,體腔中空,從破裂的合縫看,這些都是由不同形狀的泥片拼合而成的,而所有的泥片合縫處,都在內側覆有一層硬泥,經過錘打使接茬牢固。陶馬體腔內部遺留有成片的麻布紋和細繩紋,以及直徑約5厘米的圓形錘窩,說明錘打時襯著麻布或麻繩的編織物。
馬腿和馬尾也是單獨用手工製成的。陶馬的各個部件分別做好後,即進行拼裝組合。其順序是由腿到體腔,再接上頸、頭、尾,從而組成馬體的大型。每匹陶馬重達245公斤,在拼裝組合的過程中需要藉助支架的支撐才能防止馬體變形。
組合後的陶馬還要對其外表進行一些細部修飾。軀乾的外部塗一層細泥,經過打磨使表面光滑平整,顯得馬體肌肉豐滿:在馬胸部堆貼泥塊,雕刻出凸塊狀胸肌;雙肩處覆泥較厚,以顯示肩胛的高大寬博;馬的立鬃為高浮雕,上面用篦狀工具劃出細細的鬃毛。
騎兵的鞍馬比車馬的雕飾略為復雜,在馬背上要堆泥雕出高浮雕的鞍橋、淺浮雕的鞍韉,鞍上的流蘇及肚帶、鍬等細部裝飾,這些都是用減地法或貼泥條法雕成的。鞍上一排排鞍釘及細部的紋飾用陰線顯示。由於運用了不同的雕刻技法,使鞍韉造型十分逼真。陶馬的四肢經過細致地刻削打磨,圓的地方溜圓有光澤,扁的地方稜角分明,皮肉、骨節的關系都表現得十分清楚。[28]
秦俑特點
兵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手法細膩、明快。每個陶俑的裝束、神態都不一樣。人物的發式就有許多種,手勢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異。從他們的裝束、神情和手勢就可以判斷出是官還是兵,是步兵還是騎兵。總體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獨有的威嚴與從容,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時代特徵。
秦始皇兵馬俑
兵馬俑雕塑採用繪塑結合的方式,雖然年代久遠,但在剛剛發掘出來的時候還依稀可見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繪飾的色彩。在手法上注重傳神,構圖巧妙,技法靈活,既有真實性也富裝飾性。正因為如此,秦兵馬俑在中國的雕塑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從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個陶俑、陶馬來看,幾乎無一雷同。[18]
秦朝統一六國之後秦國實行全國徵兵制,兵源來自全國各地,這恐怕是他們在臉型、表情、年齡上有差別的主要原因。工匠們用寫實的藝術手法把它們表現得十分逼真,在這個龐大的秦俑群體中包容著許多顯然不同的個體,使整個群體更顯得活躍、真實、富有生氣。[30]
數以千計的陶俑、陶馬都經過精心彩繪。陶俑的顏面及手、腳面顏色均為粉紅色,表現出肌肉的質感。特別是面部的彩繪尤為精彩。白眼角,黑眼珠,甚至連眼睛的瞳孔也彩繪的活靈活現。陶俑的發髻、胡須和眉毛均為黑色。整體色彩顯得絢麗而和諧。同時陶俑的彩繪還注重色調的對比,個體整體間均有差異,不同色彩的服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增強了藝術感染力。陶馬也同樣有鮮艷而和諧的彩繪,使靜態中的陶馬形象更為生動。

⑶ 陝西西安的秦兵馬俑是如何製作的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在中國歷史上也有非常多的歷史文明遺留下來,供人們探索以後的文明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不得不說的是兵馬俑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而且兵馬俑是製作非常精美的,讓人看了就嘆為觀止,也是非常的令人感到意想不到的一個歷史文化了,通過兵馬俑,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秦朝是多麼的繁榮昌盛。

3,窯洞製作

關鍵那時候的人們就非常的聰明了,不得不說的是所有的8000個兵馬俑模型都是用一個手工製作的,而且這種技術對他們的時代來說是革命性的,也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歷史缺凳存在,不過不得不說的是。窯洞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東西,窯洞冬暖夏涼,是製作兵馬俑的理想之地,很可能兵馬俑就是在窯姿賣洞裡面製作完成的。

⑷ 兵馬俑的製作過程是什麼,最簡單的概括下

第缺帆穗一步,以陶土為材料,把它印在石板上做出四肢;第二步,製作身體,身服依照等級而做出不同的樣樣式;第三步,將四肢的身體接上,制出不同的姿勢、形態;第四步,製作頭和五官,並按等級製作發形;第五步,先往俑上開一個洞,然後放入窯內伏卜焙燒。第六步,為兵馬俑著色;第九步,把頭和身體接上,搬入坑內。兵馬俑制轎喊成。

⑸ 秦朝時期的兵馬俑是如何燒制的

兵馬俑的燒制工藝,簡單來說就是先將泥土捏出陶俑模型,接著放入窯中燒制,燒制完成之後再對它們進行彩繪。兵馬俑作為秦始皇陵的一部分,發現於1974年。之後隨著發掘工作的深入,兵馬俑成功驚艷世人,更因此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令世人驚嘆的兵馬俑由秦朝時期的陶工製作而成,這些陶工既有來自官署作坊的,也有來自民間作坊的。

總的來說,兵馬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彩繪工藝是非常復雜且講究的,從中可以看出秦朝時期的彩繪技法已然十分先進。不過在地下埋了兩千餘年,兵馬俑出土時大部分彩繪已經脫落,部分殘留的彩色也因接觸到空氣而迅速氧化。這也是我啟洞們現在所看到的兵馬俑都是土色的緣故。

閱讀全文

與兵馬俑制陶多少道程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做數據路徑 瀏覽:893
檢查肚子的程序是什麼 瀏覽:645
2010小件滯銷產品都有哪些 瀏覽:630
ebay怎麼批量上傳產品 瀏覽:638
博士倫產品批號怎麼理解 瀏覽:309
如何開機時減少後台程序 瀏覽:484
分子實驗技術英語怎麼說 瀏覽:23
簡易程序變為普通程序多久能結案 瀏覽:136
適合高中生的代理創業門路干什麼 瀏覽:28
淘寶產品如何產生聚焦 瀏覽:128
專業的股票信息律師在哪裡找 瀏覽:798
做網站用什麼程序好 瀏覽:149
天安門的基本信息有哪些 瀏覽:159
東北總部基地到北市場怎麼走 瀏覽:253
大數據的內容包括哪些 瀏覽:721
愛游戲業務信息服務費是什麼意思 瀏覽:482
潛水進膠產品如何解決縮水問題 瀏覽:982
揚州專業技術開發有哪些 瀏覽:108
雲南哪個技校技術硬 瀏覽:761
機票代理為什麼說15天給票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