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計算機中運行程序,必須先將程序調入計算機的什麼
內存。其實計算機的核心只有控制器,存儲器,計算器,輸入和輸出五大部分,計算器和控制器指的是CPU,存儲器指的是內存和CPU的緩存,輸入和輸出一般指鍵盤和顯示器,只要有這些計算機就能工作,程序運行必須由用戶輸入端通過SHELL發出指令,由CPU控制器來控制將程序寫入內存。
Ⅱ 計算機的CPU並不直接調取硬碟文件,為何卻要先載入到內存中
原因就是硬碟和內存在傳輸之間是有不同的地方的。計算機所有設備各部件之間的延時排列由高到低,依次為機械硬碟、固態硬碟、存儲器和CPU;從數據響應速度來看,存儲器明顯優於硬碟。數據的讀寫速度與固態磁碟的讀寫速度相差甚遠。
使用大的內存還有其他的好處,硬碟作為內存用,不是一個很好的建議,但內存可以用作硬碟,從而體驗更快的傳輸速度。這里我們需要用ramdisk軟體來實現,大內存用戶可以下載試用。
Ⅲ 計算機中的軟體在運行時,系統會將其先載入到哪裡
計算機正在運行的程序存放在RAM(內存)里。
RAM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CPU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後CPU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
它的組成是:內存是由內存晶元、電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組成的。
計算機運行程序:整個過程可以總結為編譯、鏈接、裝載、執行。
1、編譯:編譯過程又可以被分為兩個階段:編譯、匯編。編譯是指編譯器讀取字元流的源程序,對其進行詞法與語法的分析,將高級語言指令轉換為功能等效的匯編代碼。匯編器是將匯編代碼轉變成機器可以執行的命令,每一個匯編語句幾乎都對應一條機器指令。
2、鏈接:鏈接的主要內容是將各個模塊之間相互引用的部分處理好,使得各個模塊之間能夠正確地銜接。
3、裝載:程序在經過鏈接後,得到了可執行文件,下一步就需要將可執行程序載入到內存中。由於現代操作系統均採用分頁的方式來管理內存,所以操作系統只需要讀取可執行文件的文件頭,之後建立起可執行文件到虛擬內存的映射關系,而不需要真正的將程序載入內存。
4、運行:載入器將可執行目標文件中的代碼和數據從磁碟復制到內存中,然後通過跳轉到程序的第一條指令或入口點來運行程序。
Ⅳ 一個程序被載入到內存,系統就創建了一個進程。請問這句話什麼意思為什麼要先載入到內存
程序運行需要空間啊,內存就是空間,所以要先載入到內存,本來內存沒東西的,載入一個程序後,這個程序就是系統創建的進程
Ⅳ 程序在計算機上的執行過程是怎樣的
操作系統載入程序,把可執行程序讀入內存,再由CPU逐條讀取和執行程序包含的指令。想知道更詳細的就看計算機組成原理和操作系統的書
Ⅵ 任何程序必須載入到哪裡才能被cpu執行
程序必須載入到內存才能被cpu執行。內存與CPU高速交換數據。
Ⅶ 計算機正在運行的程序存放在
計算機正在運行的程序一般都會存放在RAM(內存中)里,但是如果運用虛擬存儲器技術可能會有一部分程序駐留在磁碟中。
RAM是與CPU進行數據交換等一些列操作的重要部件。計算機中程序的運行都離不開內存,因此內存的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計算機的好壞。
它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
(7)電腦程序需要先載入到哪裡擴展閱讀:
內存的技術指標一般包括奇偶校驗、引腳數、容量、速度等。引腳數可以歸為內存的介面類型。
程序在計算機中運行經過的步驟:
1、編譯:
編譯程序把一個源程序翻譯成目標程序的工作過程分為五個階段: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義檢查和中間代碼生成、代碼優化、目標代碼生成。
2、鏈接:
把所有編譯後得到的目標模塊連接裝配起來,再與函數庫相連接成一個整體。
3、裝載:
把程序裝入內存的操作系統程序
4、運行:
將可執行目標文件中的代碼和數據從磁碟復制到內存中,然後通過跳轉到程序的第一條指令或入口點來運行程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計算機
Ⅷ 電腦開機各個硬體啟動的順序及各程序的載入
復制過來的。將就看。 1. 預引導(Pre-Boot)階段; 2. 引導階段; 3. 載入內核階段; 4. 初始化內核階段; 5. 登陸。 每個啟動階段的詳細介紹 a) 預引導階段 在按下計算機電源使計算機啟動,並且在Windows XP專業版操作系統啟動之前這段時間,我們稱之為預引導(Pre-Boot)階段,在這個階段里,計算機首先運行Power On Self Test(POST),POST檢測系統的總內存以及其他硬體設備的現狀。如果計算機系統的BIOS(基礎輸入/輸出系統)是即插即用的,那麼計算機硬體設備將經過檢驗以及完成配置。計算機的基礎輸入/輸出系統(BIOS)定位計算機的引導設備,然後MBR(Master Boot Record)被載入並運行。在預引導階段,計算機要載入Windows XP的NTLDR文件。 b) 引導階段 Windows XP Professional引導階段包含4個小的階段。 首先,計算機要經過初始引導載入器階段(Initial Boot Loader),在這個階段里,NTLDR將計算機微處理器從實模式轉換為32位平面內存模式。在實模式中,系統為MS-DOS保留640kb內存,其餘內存視為擴展內存,而在32位平面內存模式中,系統(Windows XP Professional)視所有內存為可用內存。接著,NTLDR啟動內建的mini-file system drivers,通過這個步驟,使NTLDR可以識別每一個用NTFS或者FAT文件系統格式化的分區,以便發現以及載入Windows XP Professional,到這里,初始引導載入器階段就結束了。 接著系統來到了操作系統選擇階段,如果計算機安裝了不止一個操作系統(也就是多系統),而且正確設置了boot.ini使系統提供操作系統選擇的條件下,計算機顯示器會顯示一個操作系統選單,這是NTLDR讀取boot.ini的結果。(至於操作系統選單,由於暫時條件不夠,沒辦法截圖,但是筆者模擬了一個) 在boot.ini中,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boot loader] timeout=30 default=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 [operating systems]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DOWS="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fastdetect 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2)\WINNT="Windows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其中,multi(0)表示磁碟控制器,disk(0)rdisk(0)表示磁碟,partition(x)表示分區。NTLDR就是從這里查找Windows XP Professional的系統文件的位置的。(*本文不會更詳細地講解boot.ini的組成結構,因為其與本主題關系不大,如果想了解,可以到一些專門的網站處查詢相關信息。)如果在boot.ini中只有一個操作系統選項,或者把timeout值設為0,則系統不出現操作系統選擇菜單,直接引導到那個唯一的系統或者默認的系統。在選擇啟動Windows XP Professional後,操作系統選擇階段結束,硬體檢測階段開始。 在硬體檢測階段中,ntdetect.com將收集計算機硬體信息列表並將列表返回到NTLDR,這樣做的目的是便於以後將這些硬體信息加入到注冊表HKEY_LOCAL_MACHINE下的hardware中。 硬體檢測完成後,進入配置選擇階段。如果計算機含有多個硬體配置文件列表,可以通過按上下按鈕來選擇。如果只有一個硬體配置文件,計算機不顯示此屏幕而直接使用默認的配置文件載入Windows XP專業版。 引導階段結束。在引導階段,系統要用到的文件一共有:NTLDR,Boot.ini,ntdetect.com,ntokrnl.exe,Ntbootdd.sys,bootsect.dos(可選的)。 c) 載入內核階段 在載入內核階段,ntldr載入稱為Windows XP內核的ntokrnl.exe。系統載入了Windows XP內核但是沒有將它初始化。接著ntldr載入硬體抽象層(HAL,hal.dll),然後,系統繼續載入HKEY_LOCAL_MACHINE\system鍵,NTLDR讀取select鍵來決定哪一個Control Set將被載入。控制集中包含設備的驅動程序以及需要載入的服務。NTLDR載入HKEY_LOCAL_MACHINE\system\service\...下start鍵值為0的最底層設備驅動。當作為Control Set的鏡像的Current Control Set被載入時,ntldr傳遞控制給內核,初始化內核階段就開始了。 d) 初始化內核階段 在初始化內核階段開始的時候,彩色的Windows XP的logo以及進度條顯示在屏幕中央,在這個階段,系統完成了啟動的4項任務: 內核使用在硬體檢測時收集到的數據來創建了HKEY_LOCAL_MACHINE\HARDWARE鍵。 內核通過引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的默認值復制Control Set來創建了Clone Control Set。Clone Control Set配置是計算機數據的備份,不包括啟動中的改變,也不會被修改。 系統完成初始化以及載入設備驅動程序,內核初始化那些在載入內核階段被載入的底層驅動程序,然後內核掃描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下start鍵值為1的設備驅動程序。這些設備驅動程序在載入的時候便完成初始化,如果有錯誤發生,內核使用ErrorControl鍵值來決定如何處理,值為3時,錯誤標志為危機/關鍵,系統初次遇到錯誤會以LastKnownGood Control Set重新啟動,如果使用LastKnownGood Control Set啟動仍然產生錯誤,系統報告啟動失敗,錯誤信息將被顯示,系統停止啟動;值為2時錯誤情況為嚴重,系統啟動失敗並且以LastKnownGood Control Set重新啟動,如果系統啟動已經在使用LastKnownGood值,它會忽略錯誤並且繼續啟動;當值是1的時候錯誤為普通,系統會產生一個錯誤信息,但是仍然會忽略這個錯誤並且繼續啟動;當值是0的時候忽略,系統不會顯示任何錯誤信息而繼續運行 Session Manager啟動了Windows XP高級子系統以及服務,Session Manager啟動控制所有輸入、輸出設備以及訪問顯示器屏幕的Win32子系統以及Winlogon進程,初始化內核完畢。
Ⅸ 電腦開機各個硬體啟動的順序及各程序的載入
主板是最先檢測到的,其次是硬碟,再次是顯卡,而後才是其它附件。這里要說的是主板在檢測過程中連帶啟動CPU和內存,這種啟動順序主要是便於識別硬體的是否正常運行,在啟動過程中就可以識別報警聲來判斷硬體運行是否正常。當按下開機建,電源正常接通後,如果機子沒有反映,多半是主板有問題,如果開機自檢過程中聽到2短1長警報聲是顯卡有問題,如果開機自檢時黑頻1聲警報聲是硬碟問題。至於警報是主板自帶,不必為沒有音響而擔心。至於各程序的載入是機子根據需要進行,BIOS程序為主板自帶,也是第一個必須載入的程序,其他是機子自動運行載入,所以熟悉電腦的人可以在機子運行成功後關閉一些不必要的程序用以提高機子運行速度,但必須注意:不熟悉人員不可操作。
Ⅹ 電腦開機載入先後順序
對於電腦用戶來說,打開電源啟動電腦幾乎是每天必做的事情,但計算機在顯示這些啟動畫面的時候在做什麼呢?大多數用戶都未必清楚了。下面就向大家介紹一下從打開電源到出現Windows 9X的藍天白雲,計算機到底幹了些什麼工作。
電腦的啟動過程中有一個非常完善的硬體自檢機制。對於採用Award BIOS的電腦來說,它在上電自檢那短暫的幾秒鍾里,就可以完成100多個檢測步驟。首先讓我們了解兩個基本概念:第一個是BIOS(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實際上就是被"固化"在計算機硬體中、直接與硬體打交道的一組程序,它為計算機提供最低級、最直接的硬體控制。
計算機的很多硬體中都有BIOS,最常見的如:主板(也稱為系統BIOS)、顯示卡以及其它一些設備(例如IDE控制器、SCSI卡或網卡等)中都存在BIOS,其中系統BIOS是我們要介紹的主角,因為計算機的啟動過程是在它的控制下進行的。BIOS程序一般被存放在主板ROM(只讀存儲晶元)之中,即使在關機或掉電以後,程序也不會丟失。第二個基本概念是內存的地址,通常計算機中安裝有32MB、64MB或128MB的內存,為了便於CPU訪問,這些內存的每一個位元組都被賦予了一個地址。32MB的地址范圍用十六進制數表示就是0~1FFFFFFH,其中0~FFFFFH的低端1MB內存非常特殊,因為我們使用的32位處理器能夠直接訪問的內存最大隻有1MB,因此這1MB的低端640KB被稱為基本內存,而A0000H~BFFFFH要保留給顯示卡的顯存使用的,C0000H~FFFFFH則被保留給BIOS使用,其中系統BIOS一般佔用最後的64KB或更多一點的空間,顯示卡BIOS一般在C0000H~C7FFFH處,IDE控制器的BIOS在C8000H~CBFFFH處。
好了,了解了這些基本概念之後,下面我們就來仔細看看計算機的啟動過程。
第一步:當我們按下電源開關時,電源就開始向主板和其它設備供電,此時電壓還不穩定,主板控制晶元組會向CPU發出並保持一個RESET(重置)信號,讓CPU初始化。當電源開始穩定供電後(當然從不穩定到穩定的過程也只是短暫的瞬間),晶元組便撤去RESET信號(如果是手動按下計算機面板上的Reset按鈕來重啟機器,那麼松開該按鈕時晶元組就會撤去RESET信號),CPU馬上就從地址FFFF0H處開始執行指令,這個地址在系統BIOS的地址范圍內,無論是Award BIOS還是AMI BIOS,放在這里的只是一條跳轉指令,跳到系統BIOS中真正的啟動代碼處。
第二步:系統BIOS的啟動代碼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進行POST(Power On Self Test,加電自檢),POST的主要任務是檢測系統中的一些關鍵設備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如內存和顯卡等。由於POST的檢測過程在顯示卡初始化之前,因此如果在POST自檢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致命錯誤,如沒有找到內存或者內存有問題時(POST過程只檢查640K常規內存),是無法在屏幕上顯示出來的,這時系統PIOS可通過喇叭發聲來報告錯誤情況,聲音的長短和次數代表了錯誤的類型。在正常情況下,POST過程進行得非常快,我們幾乎無法感覺到這個過程。
第三步:接下來系統BISO將查找顯示卡的BIOS,存放顯示卡BIOS的ROM晶元的起始地址通常在C0000H處,系統BIOS找到顯卡BIOS之後調用它的初始化代碼,由顯卡BIOS來完成顯示卡的初始化。大多數顯示卡在這個過程通常會在屏幕上顯示出一些顯示卡的信息,如生產廠商、圖形晶元類型、顯存容量等內容,這就是我們開機看到的第一個畫面,不過這個畫面幾乎是一閃而過的,也有的顯卡BIOS使用了延時功能,以便用戶可以看清顯示的信息。接著系統BIOS會查找其它設備的BIOS程序,找到之後同樣要調用這些BIOS內部的初始化代碼來初始化這些設備。
第四步:查找完所有其它設備的BIOS之後,系統BIOS將顯示它自己的啟動畫面,其中包括有系統BIOS的類型、序列號和版本號等內容。同時屏幕底端左下角會出現主板信息代碼,包含BIOS的日期、主板晶元組型號、主板的識別編碼及廠商代碼等。
第五步:接著系統BIOS將檢測CPU的類型和工作頻率,並將檢測結果顯示在屏幕上,這就是我們開機看到的CPU類型和主頻。接下來系統BIOS開始測試主機所有的內存容量,並同時在屏幕上顯示內存測試的數值,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屏幕上半部份那個飛速翻滾的內存計數器。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在BIOS設置中選擇耗時少的"快速檢測"或者耗時多的"全面檢測"方式。
第六步:內存測試通過之後,系統BIOS將開始檢測系統中安裝的一些標准硬體設備,這些設備包括:硬碟、CD-ROM、軟碟機、串列介面和並行介面等連接的設備,另外絕大多數新版本的系統BIOS在這一過程中還要自動檢測和設置內存的定時參數、硬碟參數和訪問模式等。
第七步:標准設備檢測完畢後,系統BIOS內部的支持即插即用的代碼將開始檢測和配置系統中安裝的即插即用設備,每找到一個設備之後,系統BIOS都會在屏幕上顯示出設備的名稱和型號等信息,同時為該設備分配中斷、DMA通道和I/O埠等資源。\
第八步:到這一步為止,所有硬體都已經檢測配置完畢了,系統BIOS會重新清屏並在屏幕上方顯示出一個系統配置列表,其中概略地列出了系統中安裝的各種標准硬體設備,以及它們使用的資源和一些相關工作參數。
第九步:按下來系統BIOS將更新ESCD(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擴展系統配置數據)。ESCD是系統BIOS用來與操作系統交換硬體配置信息的數據,這些數據被存放在CMOS(一小塊特殊的RAM,由主板上的電池來供電)之中。通常ESCD數據只在系統硬體配置發生改變後才會進行更新,所以不是每次啟動機器時我們都能夠看到"Update ESCD... Success"這樣的信息,不過,某些主板的系統BIOS在保存ESCD數據時使用了與Windows 9x不相同的數據格式,於是Windows 9x在它自己的啟動過程中會把ESCD數據轉換成自己的格式,但在下一次啟動機器時,即使硬體配置沒有發生改變,系統BIOS又會把ESCD的數據格式改回來,如此循環,將會導致在每次啟動機器時,系統BIOS都要更新一遍ESCD,這就是為什麼有的計算機在每次啟動時都會顯示"Update ESCD... Success"信息的原因。
第十步:ESCD數據更新完畢後,系統BIOS的啟動代碼將進行它的最後一項工作,即根據用戶指定的啟動順序從軟盤、硬碟或光碟機啟動。以從C盤啟動為例,系統BIOS將讀取並執行硬碟上的主引導記錄,主引導記錄接著從分區表中找到第一個活動分區,然後讀取並執行這個活動分區的分區引導記錄,而分區引導記錄將負責讀取並執行IO.SYS,這是DOS和Windows 9x最基本的系統文件。Windows 9x的IO.SYS首先要初始化一些重要的系統數據,然後就顯示出我們熟悉的藍天白雲,在這幅畫面之下,Windows將繼續進行DOS部分和GUI(圖形用戶界面)部分的引導和初始化工作。如果系統這中安裝有引導多種操件系統的工具軟體,通常主引導記錄將被替換成該軟體的引導代碼,這些代碼將允許用戶選擇一種操作系統,然後讀取並執行該操作系統的基本引導代碼(DOS和Windows的基本引導代碼就是分區引導記錄)。
上面介紹的便是計算機在打開電源開關(或按Reset鍵)進行冷啟動時所要完成的各種初始化工作,如果我們在DOS下按Ctrl+Alt+Del組合鍵(或從Windows中選擇重新計算機)來進行熱啟動,那麼POST過程將被跳過去,直接從第三步開始,另外第五步的檢測CPU和內存測試也不會再進行。無論是冷啟動還是熱啟動,系統BIOS都會重復上面的硬體檢測和引導過程,正是這個不起眼的過程保證了我們可以正常的啟動和使用計算機 .
http://www.pt80.com/thread-54072-1-1.html
什麼是計算機的啟動順序!
打開電腦並使其操作系統被載入的過程叫引導。當PC引導後,BIOS做一些測試保證一切正常,然後開始真正的引導。
啟動過程中電腦首先載入了一小段叫 bootstrap loader 的程序,它依次載入和啟動操作系統。bootstrap loader 通常存儲在硬碟或軟盤的固定位置。這兩步過程的理由是操作系統大而復
雜,而電腦載入的第一段代碼很小(幾百位元組),以免使固件不必要地復雜化。
不同電腦的bootstrap也不同,對於PC電腦(它的BIOS)讀軟盤或硬碟的第一個扇區(叫引導扇區),bootstrap loader包含在這個扇區中,它載入位於(和其他磁碟)其他地方的操作系統。
它選擇一個磁碟(通常是第一個軟碟機,如果無軟盤的話,就是第一個硬碟,順序是可設置的)。然後讀第一個扇區,這叫引導扇區;對於硬碟,也叫主引導記錄,因為硬碟可以包含多個分區,每個分區都有自己的引導扇區。
引導扇區包含一個小程序(小到可以存入一個扇區),它的責任是從磁碟讀入真正的操作系統並啟動它。
http://www.xtzj.com/read-htm-tid-194601.html
windows系統啟動順序
由 bluelinux 於 周三, 2007-06-13 13:15 提交。 資源共享
第一步:硬體讀取引導扇區
第二步:載入NTLDR並讀取BOOT.ini文件(類似與lilo.conf或者grub.conf)
第三步:NTDETECT運行並決策硬體設備
第四步:NTLDR載入NTOSKRNL.EXE,NT內核和HAL.DLL,硬體基本驅動層
第五步:NT准備好C盤
第六步:服務管理器SMSS.EXE載入,它讀入注冊表registry並決定需要載入哪些服務
第七步:載入WIN32系統
第八步:啟動提供登錄服務的winlogon
第九步:SCREG,注冊表掃描工具和LSASS,本地安全授權工具隨winlogon一起啟動,開始載入驅動
程序,系統就緒。
http://tqwm.cn/?q=node/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