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微信表情包有什麼用
微信表情增加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其中隱藏的潛台詞是,在線社交的話語體系,已經完全偏向了「Z世代」們。他們所偏好的聊天表情以及表情包,已經成為所有網民在社交溝通時的必備品,以及新的文化載體。
微博上有一個話題,叫做「聊天時千萬別只發文字」。點擊進去,裡面全是網友的「社死」現場。當不帶表情的文字出現在手機社交APP的聊天框里時,幾乎等同於宣讀一個人在社交上的死亡通知書。這樣的對話基本意味著,聊天的雙方之間感情等同於無,對話也通常堅持不了幾個回合。
比對話時沒有表情更可怕的,則是雙方對表情的「理解」各不相同。大多數年輕人,相信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被上司發來的「微笑」驚到毛骨悚然,以及面對父母長輩的「再見」表情無言以對。當然,更尷尬的是,你敲完一大串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發過去「狗頭」,結果收到了對方更加嚴肅認真的回答。
表情和表情包,無形中形成了新的社交「潛規則」。它既是在線社交的門檻,也是劃分出不同社交群體的天然界線。當一個人上網聊天時,只有認可了對某些表情含義的詮釋之後,才能跨過這道隱形的鴻溝,獲得某一群體的身份認同。
⑵ 微信表情包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嗎
表情包可以看作是線上文字交流的重要補充。相較於面對面的溝通,人們在線上文字對話時較難感知對方的狀態或情緒,而發送表情包剛好可以彌補這一缺憾。當人們想表達負面情緒或者想懟人時,發送恰當的表情包既能表達自己的不滿,也可以緩解對方在接收信息時的尷尬。表情包還能以省力的方式豐富文字的細節,比如,微信表情中能代表笑的狀態有「憨笑」「呲牙」「可愛」「偷笑」和「微笑」等,當用戶想傳遞開心的感受時,不必思考使用何種文字更為精準,只需要發送一個表情便可解決
除此之外,表情包能夠充當同一圈層或代際群體的「接頭暗號」。新媒體學者彭蘭教授曾寫道:表情包可以作為代際區隔和群體區分的標簽。交談越親密或越志同道合的人之間,使用的表情包也會更加具體和生動,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下級對上級或者晚輩對長輩較少使用表情包。這就好比老年人不理解年輕人蹦迪,而年輕人不理解老年人跳廣場舞一樣,不同群體內部都擁有專屬的溝通暗號和文化符碼。
表情包作為一種網路亞文化,還代表了年輕人追求新潮的生活方式。表情包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和時下社會熱點或網路流行語息息相關。比如,最近流行的「內卷」「躺平」「emo」和「yyds」都已被製作成詼諧風趣的表情包,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年輕人當下的生活態度。網路技術為青年群體賦權,每一位網民都可以參與到表情包的生產與分享之中,這種帶有亞文化屬性的圖文符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嚴肅的話語方式。比如,不少大學生都曾有拍攝老師講課神態,並將其製作成表情包的經歷。在課程微信群里傳送老師的表情包,不僅能活躍虛擬社群的氛圍,還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