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利率市場化如何理解
商業銀行可以根據市場變化自行提高利率或者降低利率,是把利率還給市場的一種表現,中國利率市場化差不多15年了,但是一直還是有監控,以目前來說中國做不到完全的利率市場化,但可以美其名曰有中國特色的利率市場化
㈡ 中國如何實現利率市場化,具體步驟
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激發民營經濟的發展,使資本市場更加成熟。
㈢ 中國的利率為什麼沒有市場化,為什麼利率市場化急不得
利率市場化的前提條件是有個穩定的金融體系,使市場化的利率能夠體現市場對貨幣的需求程度,由於中國的金融體系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中國的利率還沒有完全市場化。不過人民銀行也在積極推動利率市場化。比如SHIBOR利率被稱為中國的LIBOR,有希望成為市場化的中國基準利率。
在一個金融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推行利率市場化會加重商業銀行的風險,導致商業銀行間利率的混亂和盲目擴張,容易造成商業銀行大量發放貸款。從而增加貨幣供應,導致通貨膨脹。在商業銀行風險意識和約束機制都不夠完全的情況下,推行利率市場化必然會導致利率市場的混亂。因此利率市場化的過程就是金融體系和商業銀行逐步完善自身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一年兩年能夠完成的。
㈣ 利率如何市場化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日前表示,對於中國金融改革的重點之一———利率市場化改革,要穩步推進,要進一步提高外幣、同業拆借、證券回購利率市場化水平,擴大本幣貸款利率浮動幅度,先在農村進行存款利率浮動試點。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利率市場化的關鍵步驟———人民幣存貸款利率還不能馬上放開。
近期中國無法實現這個步驟的重要原因在於,我們不具備如此操作的基本條件。毋庸諱言,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實際上是以美國的利率調控機制為參照的,也就是努力培育一個成熟的公開市場,用它來替代現在的利率控制,進行利率調節。然而,中國沒有美國發展公開市場的優勢。
譬如,我們沒有美國公眾與生俱來的投機意識,沒有商業銀行輕易不向中央銀行借款的傳統,沒有規范健全的金融制度和市場運作方式,以致中國目前國債的日均交易量甚至不到美國人的十分之一。
這就是說,我們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將中國的公開市場培育成像美國的一樣,能夠充分發揮調節利率的作用。這顯然不利於中國金融和經濟改革的深化,因為歷史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我們需要盡快地實現利率的市場化。
參照美國模式的問題還在於,電子貨幣的發展已經表現出取代中央銀行基礎貨幣的勢頭,它正在削弱公開市場操作吞吐基礎貨幣調控利率的效果。這就意味著等到我們作出巨大的努力、將公開市場操作培育到可以發揮調節利率作用的時候,我們電子貨幣的發展卻很可能將它的這個調節作用吞噬殆盡。這就從另一個側面表明,我們再也不能以美國模式為參照,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原來利率調控模式都與美國相近的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從1998年初開始先後放棄法定存款准備金制度,並實行無貨幣供給量變動的利率調控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央行根據經濟形勢設定存貸款利率。
在這樣的利率決定機制中,所有的商業銀行都盡可能參加同業市場的交易,而不輕易向央行告貸,或者存款於央行。央行就可以在基本不向該市場注入基礎貨幣的基礎上,將利率調控在期望的范圍內。與美國的利率調控方式相比,這樣的利率調控方式更簡單、透明,更易為各經濟主體所理解,也給政策制定者很大的迴旋餘地。更主要的是,它還順應了電子貨幣發展對利率調控的要求。
對中國來說,選擇加拿大等國的利率調控模式比美國的要方便得多,甚至可以化劣勢為優勢。譬如,中國央行一直對准備金存款支付利息,這是我們按照美國模式試圖改掉,而又很困難的問題。按照加拿大的模式我們就可以繼續保持這種做法,直接鎖定同業拆借波動的范圍,這是美國人至今還沒法做到的。我們現在所要做的只是精確地計算保持央行不向同業市場注入基礎貨幣所需的均衡拆借利率,然後確定央行存貸款利率水平。
㈤ 如何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
1、人民幣貸款利率下限管制被變相突破
近年來,由於債券市場快速發展,債券融資成為企業外部融資的重要渠道。由於債券發行利率一般低於同期限貸款利率,優質企業融資一般首選發行企業債券。然而,我國債券市場的主要參與者仍然是商業銀行,企業通過發行債券方式融資,實際上是變相突破貸款利率下限管制,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以銀行間市場信用等級AAA級中短期票據為例,同期限中短期票據平均到期收益率均較低,遠遠低於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經過測算,這些企業中短期票據利率僅相當於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50%-70%。
2、人民幣存款利率上限管制被突破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協定存款是適度放開大額存款利率管制的有力嘗試。1999年10月,人民銀行對存款利率放開上限進行了初步嘗試,允許中資商業銀行對中資保險公司試辦五年期以上(不含五年期)、3000萬元以上的長期大額協定存款業務,利率水平由雙方協商確定。2002年至2003年,協定存款試點的存款人范圍逐步擴大到社保基金、養老基金和郵政儲匯局等機構;二是高收益率理財產品大規模發行變相提高了存款利率。近年來,低收益率的存款越來越難以吸引客戶需求,商業銀行吸收存款壓力日益加大。通過發行高收益率理財產品已經成為商業銀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方式。
二、人民幣利率市場化繼續推進
按照利率市場化整體安排,將採取「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存款先大額長期、後小額短期」的步驟。根據我國宏觀調控和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預計快速推出實質性利率市場化措施的可能性較小,但在理財和債券市場快速發展的沖擊下,變相突破人民幣貸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愈發明顯,對商業銀行的實質性沖擊將逐步顯現。下階段利率市場化推出的步驟方案可能為:
1、率先將人民幣貸款利率下浮幅度從10%擴大至30%
將人民幣貸款利率下浮幅度擴大到30%條件基本成熟:一是我國住房按揭貸款下限曾執行過基準利率下浮30%;二是當前我國貸款利率執行最低水平的比重不太高,貸款利率下限下調的影響程度相對有限,根據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利率執行下浮、基準和上浮的佔比分別約為30%、30%和40%,因此人民幣貸款利率下限的放開主要對大約30%的人民幣貸款產生較大影響。
2、推動定期存款利率上浮,最後放開活期存款利率管制
由於我國商業銀行人民幣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超過50%,1年期以下定期存款比重約43%,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比重約7%。因而,在人民幣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中,放開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對商業銀行財務影響相對較小,而放開活期存款和1年期以下定期存款利率的影響相對較大
㈥ 麻煩解釋一下名詞,利率市場化,市場化利率,什麼意思 有什麼區別
利率市場化,主要就是打破現在的央行基準利率政策,好處顯而易見。存款利率不是現在的類似行政命令式的央行主導,主要靠市場的資金供求來調節。哪家銀行利率高,老百姓資金流向就會趨向哪家。這也就是為什麼民間的信貸利率高於官方銀行利率,其實某種程度上說(除去非法高利貸)基本上反應了我們現在真實的資金時間價值。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存銀行3厘,銀行放給人家1分2,暴利的緣來。
㈦ 什麼是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是指通過市場和價值規律機制,在某一時點上由供求關系決定的利率運行機制,它是價值規律作用的結果。它強調在利率決定中市場因素的主導作用,真實地反映資金成本與供求關系,靈活有效地發揮其經濟杠桿作用,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利率決定機制。
㈧ 實現利率市場化需要哪些條件
事實上,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已近20年。改革的總體思路為:先放開貨幣市場利率和債券市場利率,再逐步推進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
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的金融市場競爭必將日趨激烈,利率市場化的杠桿作用也日益明顯.本文對我國現行利率體系的主要表現及負面影響進行了分析,指出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改革的必然趨勢,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如何椎進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措施.
㈨ 中國利率市場化
2019年,是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的重要一年。
當年8月17日,央行公告稱,自2019年8月20日起,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於每月20日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LPR按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加點的方式形成。其目的在於發揮好LPR對貸款利率的引導作用,促進貸款利率「兩軌合一軌」,提高利率傳導效率。
改革以來,LPR已進行了五次報價。12月20日,第五次LPR報價出爐:1年期品種報4.15%,相比改革前的舊LPR下降16BP;5年期以上品種報4.80%,相比8月份的報價下降5BP。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多家銀行了解到,在LPR報價下行後,商業銀行新增對公貸款利率也有所下行,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趨降。受調控因素影響,個人按揭貸款整體利率仍持平於改革前。
2019年11月,央行還通過下調MLF利率引導LPR下行。這是央行首次通過調控政策利率實現對貸款利率的調整,是央行貨幣政策傳導的重要一步。一些市場人士建議,應擴大MLF的使用規模和交易對手,以進一步增加政策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
12月28日,央行發布公告稱,將推動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原則上應於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市場人士預計,在存量貸款換錨完成後,貸款基準利率或將在2020年取消。
改革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
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肇始於1996年,當時人民銀行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此舉被視為利率市場化的突破口。此後,利率市場化改革相繼在債券市場、信貸市場漸次推開。
多年來利率市場化改革持續推進,中國的貸款利率上、下限已經放開,但仍保留存貸款基準利率,存在貸款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並存的「利率雙軌」問題。銀行發放貸款時大多仍參照貸款基準利率定價,特別是個別銀行還設定隱性下限,對市場利率向實體經濟傳導形成了阻礙。
因此,2019年8月央行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改革後LPR參考MLF,貸款利率則錨定LPR。截至年底,LPR已進行五次報價,1年期LPR相比改革前的舊LPR下降16BP,其主要驅動因素為MLF利率下降、降准帶動銀行資金成本下降。
㈩ 怎樣進行利率市場化的次序性改革
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遵循經濟市場化有序論、金融約束"過渡論。
國家採取的模式是長期的措施:漸進性原則、相關的制度條件特別是現代企業制度建設。
知網有一篇文獻主要講解了利率市場化改革:
首先從調整利率水平開始,存貸款利率水平在1978年—1999年間共調整了22次,實際利率水平由原來的負利率轉變為正利率。
同時,改進了利率種類和檔次,包括增設半年、3年、5年期的儲蓄品種,增收逾期貸款利率、擠占挪用貸款實行罰息,統一單位和個人存款利率,取消8年期儲蓄存款利率檔次及部分優惠利率,規定了定活兩便利率,並規范了存款利率的計息規則,1998年合並法定存款准備金賬戶和備付金存款賬戶,由此初步形成以期限和用途為主要依據的多檔次的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