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未來幾年哪些行業比較有前景
這幾年電子商務風靡全球,尤其是國內電商平台玩家可謂是轉的盆滿缽滿。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體驗到足不出戶也能大江南北的做生意,大到汽車房產,小到鉛筆 螺絲帽。有太多人在這個行業嘗到了甜頭,這個行業也涌進了越來越多的人,國內電子商務也處於嚴重飽和期。那麼未來幾年裡電子商務還能玩的轉么?個人感覺是走的通的。互聯網時代是一個能夠創造奇跡的時代,電商行業一直在不斷推陳出新,雖然國內電子商務已經走到了瓶頸,但是跨境電子商務卻迎來了紅利期,把握機遇,這個布局全球的電商巨頭終將迎來爆發!這款蛋糕你還能趕的上!!
文章可能會比較長,前半篇可能會比較枯燥乏味,但是相信我,看完你會有收獲。
熬了半宿寫了這么多,說到底現在的跨境電商是一塊香餑餑!誰啃誰知道。還在觀望的朋友們,如果合適可以試試看哦!我入這行也是比較早,關於跨境電商那些事確實有點經驗。我們一起交流學習,在跨境的路上,多一個人交流不孤單。
② 什麼叫」國際市場」,與國內市場的差異有哪些
1)市場的主客體范圍不一樣,國際市場是瞄準全球市場,而國內市場主要就是本國的生產者和消費者.
2)受監管程度不一樣,國際市場要受到產地國和消費國雙重的法律監督,國內市場主要受本國的法律監管.
3)國際市場,通過世界貨幣結算,一般是美元,而國內市場只能是本國貨幣結算.
其實這兩個概念主要就是范圍不一樣.
③ 在中國未來十年發展最迅速的城市以及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有哪些
(一)一線城市
北京:今朝首善之地,明日世界城市。全球格局變化,中國迅速崛起。北京以首都地位對內匯聚全國資源,對外有廣泛的國際聯系。目前北京城鄉差距較大,環渤海城市群尚未形成整體聚焦效用,未來發展空間大。另外,政府立足現實,戰略高遠。
上海:借重中國崛起,建設世界中心。開放的國際市場拓寬了上海獲取資源的途徑與潛在的發展空間,其全球戰略地位日益突出。長三角城市群實力強勁,上海作為長三角中心城市將崛起成為世界級大都市。此外,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將進一步提升上海的國際影響力,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
天津:機遇優勢集於一身,北方中心指日可待。京津都市圈的形成和京津同城化的趨勢緊密了天津與京城的通力合作。加之天津舊有的工業基礎雄厚,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發展勢頭強勁,為天津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重慶:老樹逢春發新花,邁向國際大都會。國家將重慶定位為西部的重要增長極,使重慶獲得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沿海工業梯度轉移及重工業加速的雙重機遇下,重慶將依託雄厚的基礎進行產業升級。此外,城鄉統籌發展,拉動了強勁的內需。
(二)二線城市
台中:把握產業轉移機遇,營造優質文化新都。地理區域位置居中,台灣本土出現產業空洞化現象,產業轉型出現端倪。優美和諧的生態環境和璀璨奪目的多樣性文化,為台中高科技和文化產業的發展積累了人力資本。政府對台中進行行政區劃的戰略性調整,將台中提升為台灣第三大縣級市,為台中的經濟轉型和發展創造了機遇。
成都:昔日「中華天府之城」,明日「世界田園之都」。成都提出了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全球定位和長遠目標,並繼續貫徹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成都的歷史文化濃郁,生態環境優越。信息技術發展,贏得了與沿海地區城市相近的發展機會。
沈陽:借振興東北機遇,展「東方魯爾」雄風。沈陽的基礎條件良好,城市環境優美。國有企業改革率先完成,民營企業與國際接軌。國際投資和國內產業轉移,為騰飛提供硬體支持。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為沈陽的崛起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南京:科教發達奠基礎,制度優勢促活力。南京基礎堅實,現代化交通體系完善。市場化改革空間巨大,城市活力即將激發。地處上海都市區輻射邊緣,聯動長江中下游城市群整體發展。
合肥:承接轉移高歌猛進,全面創新破浪前行。合肥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在沿海向內陸產業轉移的框架下,將成為承接轉移的戰略要地。合肥引領自主創新,產業不斷升級。同時,推動體制創新,實現了政府效能革命。
武漢:乘國家多重戰略之勢,展黃鶴青雲直上之翼。武漢交通網路快捷發達,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工業基礎實力雄厚,城市集群效應顯著。引領中部整體崛起,「兩型社會」和諧發展。打造科教文化中心,人力資本無限增值。
長沙:集約發展助升級,兩型都市佔先機。長珠潭一體化趨勢明顯,社會形態轉型獲得國家支持。區位優勢明顯,是兩個三角洲至西北、西南的必經之路。工業基礎雄厚,具有較為成熟的裝備製造業。
南昌:產業轉移促增長,綠色生態謀崛起。隨著低碳經濟時代的臨近,南昌的自然生態環境對低碳產業和高端人才產生了較大吸引力。此外,南昌地理位置卓越,產業梯度轉移。政府著眼發展戰略,目標定位較高。
寧波:港通天下添虎翼,書藏古今奠基石。寧波民營企業在做大做強的基礎上,創新投資與創新實踐走在全國前列。寧波港是天然的良港,杭州灣大橋進一步凸顯了其交通腹地優勢。政府力推寧波經濟增長方式、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的戰略轉型,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投資力度加大。
蘇州:官民齊心促發展,古韻今風新姑蘇。蘇州人文底蘊深厚,創新意識強烈。外資和民企發展創新、充滿活力,內生增長動力強勁。蘇州的五個縣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縣前十名。此外,政府管理不斷完善,力求中心與周邊均衡發展。
(三)三線城市
三亞:瞄準國際旅遊市場,爭創國際旅遊城市。三亞濱海風光優美獨特,旅遊資源得天獨厚。隨著亞太中國經濟起飛,休閑旅遊市場擴大。中央「海南國際旅遊島戰略規劃」的高定位,為三亞經濟發展搭建了廣闊的平台。
東營:而立之年黑金城,高效生態增長極。東營油區產業聚集效應與地方開放引資效應,持續提升了東營的經濟實力。《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賦予東營新的發展機遇。此外,資源雄厚,加工製造業成本比較優勢突出。
唐山:「北方深圳」助飛躍,環渤中心展新顏。唐山市具備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地理優勢,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豐富的焦煤產業,為唐山實現區域工業化、城市化的跨越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平台。
吉林:內部基因借殼發展,工業基地重振雄風。長吉一體化規劃為吉林更好地融入東北產業分工和區域協作體系。雄厚的產業基礎使其具備較強的生產製造能力和綜合配套能力。此外,吉林省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豐富,人均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專業技術人才多。
柳州:天然盆景市,宜居工業城。柳州人文、自然環境獨特,發展現代服務業空間巨大。工業發展基因優良,產業發展集聚凸顯。良好的政府機制,保障了多元化的發展。
東莞:以轉型再促發展,以升級再塑輝煌。東莞受益《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同時,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明顯。經濟基礎雄厚,製鞋、塑膠等30多個行業集群,有助於區域內行業穩定和企業的轉型升級。
開封:乘天時地利之勢,再現古都之繁華。開封地處城市群中心區,產業布局優化,成本窪地優勢明顯,一體化進程加速。此外,全省工業化提速,開封乘勢而起。
嘉興:昔日璀璨富庶地,明朝美麗創新城。嘉興市區位優勢卓越,良好的環境成為高端企業、人才、財富等要素的重要積聚磁力。濱海新區的高速完善建設將推動城市跨越發展,同時,創新推動嘉興在金融危機中逆勢上行,城鄉統籌和諧發展。
佛山:激發民企創新精神,盡顯空間發展優勢。佛山區域地理位置優越,經濟發展空間廣闊。民營企業實力強勁,企業創新能力突出。在政府堅持發展實業理念的指導下,產業轉型成功在望。
咸陽:千年古城逢新機,敢比誇父試逐日。咸陽區位優勢明顯,是關中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也是多條公路和鐵路干線的匯合處。工業體系完善,紡織、電子、煤炭、石油化工機械等產業強強組合。雖然咸陽經濟發展起步晚,但地方政府以國際化標准謀發展,打開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良好局面。
這份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藍皮書是中國城市競爭力課題組的第八次年度報告,報告主題前瞻、評述客觀、內容豐富、數據翔實,報告對各級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部門、國內外企業、有關研究機構、社會公眾具有重要的決策參考意義和研究借鑒價值。
保險業 人才急缺 目前,我國境內有54家保險,保險中介機構170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7萬多家。巨大的市場仍然為保險行業提供了無限的發展機會,而外資保險公司的介入使中國的保險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同時市場對保險的專業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專業背景的理賠、核保人員供不應求,而具有專業資質的保險精算師、保險經紀人、保險公估人更是奇貨可居,如保險精算師,我國獲得國際認證的僅有43多個,而需求卻在5000以上,使之成為高居各職業排行榜的金領人才,對人才的競爭呈現白熱化趨勢,保險公司之間互挖牆角的事情也不斷見諸報端。而作為朝陽行業的保險業,人才的匱乏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電信業 發展最快收入最高電信是中國發展最快的行業,據信息產業部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02年底,我國電話普及率達到33.74%,行動電話普及率達到16.19%。2002年,電信行業的薪資水平依然雄居各行業榜首,行業年薪均值達到了52677元,而在管理層,電信、通信業的經理人的薪酬增幅也最大,薪酬增幅在30%以上的佔35.7%。隨著國家在電信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電信業發展依然後勁無窮。 IT業 人才價格堅挺IT業屬於高投入、高產出、高回報的高新技術行業,雖然受網路泡沫的影響,近兩年人才價格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滑落,但行業優勢及國家經濟大環境的發展必然會使IT業的發展走勢強勁,人才價格堅挺。目前IT行業的中高級人才年薪跨度也較大,可以從20萬元左右到幾百萬元不等,新經濟中專業人才「錢」景看好。業內專家普遍認為,IT類(計算機、通信、電子等)專業人才需求雖不如從前火爆,但IT業人才價格會依然位居行業榜首。銀行業 高校應界生最好之選擇隨著銀行數量和業務的增多,對人才的需求持續看漲,2002年,中國工商銀行總行招聘2003屆高校畢業生達到135人,而經濟效益相當不錯的工行北京分行招聘2003年應屆畢業生規模則達到400餘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金融將逐漸對外資開放,金融人才的短缺將更為明顯,對投資銀行、資產證券化、計算機軟體開發與應用、咨詢評估、國外商業信貸分析、風險管理的人才產生迫切的新需求。 教育業 缺口116萬我國目前仍處於教育欠發達國家行列,未來50年教育的發展任重道遠。與龐大的教育市場相比,師資力量卻明顯單薄。據教育部近日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全國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的師資缺口達 120多萬人,按照「十五」計劃的發展要求,高中階段教育要達到 60%的毛入學率,按照學生老師比18:1測算,2005年教師隊伍的缺口仍將達到116萬,而大量的民辦、私立學校的出現,使教師更是供不應求。從數量上不敷所求的同時,對現階段教師的水平也急待提高,大量的高學歷人才將成為教育行業最急需的人才。 管理咨詢業 目前僅有專業人才1000人在我國,咨詢業屬於新興行業,但發展勢頭不可低估。而在未來的10年中,中國管理咨詢行業需求將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我國管理咨詢行業的有效需求總額將達到100億美元。市場的龐大需求使咨詢業成為創業板最青睞的六大產業之一,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強勁的發展勢頭相比,我國現階段管理咨詢行業的人才卻明顯不足,目前國內管理咨詢人才僅有1000人,遠遠不能滿足龐大的市場的需求,而有國外大企業工作背景的成熟的咨詢人員更是鳳毛麟角,因此人才的不足和市場的需求之間存在著矛盾。 旅遊業 急需旅遊產品營銷人員2002年,中國旅遊業收入超過200億美元。中國旅遊人數達1375萬人次,比2001年增長了22%,中國旅遊業收入增長了14.6%。由此可見旅遊業的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旅遊業發展的步子將會更大。預計未來10年內中國旅遊業實際收入年均增長率將達到8.5%,成為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據統計,目前全國旅遊業從業人員600萬人,隨著中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實際需要專業旅遊人才800萬以上,旅遊業人才缺口至少在200萬以上。旅遊高峰時,各大賓館酒店爆滿,旅行社應接不暇,盈利背後卻潛伏巨大的人才危機。建築業 今年人才需求是去年的5倍 隨著各地經濟的發展和對基礎建設的投入,建築業的發展有目共睹,與此同時,對建築業人才需求喊「渴」喊「缺」之聲音不絕於耳。最需引進人才的專業有:工民建、給排水、暖通、強電、工業電氣自動化、通訊工程、工程監理等。而在上海,對建築業人才的需求也同樣旺盛,通曉國際慣例、具有國際認證資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將更緊俏,海外優秀建築設計人才和監理人才將更多地進入申城建築行業人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