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深度解析!中國石化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思路
石化產業和市場隨全球經濟發展重心東移,亞太地區經濟總量快速上升。近40年來,世界經濟格局的重要變化是中國經濟的崛起,帶動亞太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形成世界經濟重心東移的趨勢。據IMF統計數據,2019年亞太地區經濟總量達到31.7萬億美元,佔全球的36%。
2019年以來,全球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包括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貿易摩擦加劇以及地緣局勢緊張,全球經濟復甦步伐變得沉重。IMF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而中國經濟將增長1.9%,正逐步進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作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對全球經濟復甦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化工市場消費規模佔比持續增長,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石化產品的消費逐年上升。到2019年,石化產品消費總量已佔全球的三分之一。以乙烯為例,全球2019年的消費量為1.6×108噸,中國乙烯當量消費量(乙烯下游產品消費量折算)達到5271萬噸,約佔全球的33%,部分產品如ABS塑料、對二甲苯(PX)等的消費量佔比甚至超過50%。
預計到2025年,除了合成橡膠等少數產品外,主要化工產品消費佔比將進一步擴大,整體將佔全球的40%左右。中國石化產業發展正步入成長後期,消費峰值即將到來。根據全球發達國家經濟體石化產業生命周期的特點,中國石化工業正處於成長後期階段,可能很快迎來石化工業峰值。預計中國將在2030年後進入成熟期,到2040年左右達到消費峰值。屆時,乙烯當量消費量將達7207萬噸,人均乙烯當量消費量約為49.7公斤,略高於日本的峰值消費水平,略低於西歐,相當於峰值期美國人均消費水平的57%。
中國石化產業正進入激烈的競爭和優化重組階段。部分石化產品已嚴重過剩,國內新增產能規模顯著增加,引起供需平衡變化。主要原料處於平衡或短缺狀態,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ABS塑料存在較大缺口,而合成纖維、橡膠持續過剩,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和聚酯等產品已嚴重過剩。在油價處於低谷的情況下,國內傳統油氣石化產業的新建和規劃項目顯著增多,甚至出現了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烴項目。未來煉油產能隨煉化一體化項目建設將繼續增加,預計2020-2025年全國新增煉油能力約1.6×108噸/年,2025年總煉油能力將達到10×108噸/年,煉油產能過剩矛盾愈發突出。
國內煉油產業在降低加工負荷的同時,不斷加大向化工和其他煉油小產品轉化的力度,如增產丙烯等,對化工市場帶來了影響。在全球貿易格局下,中國將繼續進口部分石化產品,市場的競爭壓力主要集中在亞洲及周邊國家和地區,尤其是東北亞和東南亞。中國石化產業將保持原料多元化的趨勢,推動烯烴產業快速發展。
傳統企業市場佔比下降,產業格局發生深刻變化。國內烯烴產業形成了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石化)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石油)為主導的生產競爭格局。其他國企、地方資本、民營及外資紛紛進入乙烯生產領域,導致中石化和中石油的乙烯產能佔比從2011年的87%下降至2019年的62%,丙烯產能佔比從2011年的75%下降至2019年的43%。聚烯烴市場格局變動顯著,聚丙烯市場已是群雄逐鹿,中石化和中石油產能份額下降,其他來自地方企業和煤化工企業的增長較快。
聚酯產業由下往上發展態勢顯著,產業鏈集中度逐漸提高。國內PX總產能為2219萬噸/年,大部分具有配套上下游的企業,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到2025年,恆力、榮盛、恆逸、桐昆及新鳳鳴等聚酯龍頭企業正向PX及乙二醇(MEG)發展,旨在繼續做大做強化纖產業鏈,深入產業鏈上下游,加強產業集中度。
中國石化市場競爭全面鋪開,破產企業數量明顯上升。國內行業整合趨勢明顯,龍頭石化企業積極實施並購,如中化收購魯西化工、金發科技收購海越等。
未來十年,中國的石化市場還將保持增長,並進入消費峰值階段。原料多元化推動石化產能高速增長,過剩將進一步加劇。全球石化產業成本競爭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產業競爭將更加激烈,高成本產能面臨淘汰。中國石化產業內部優化重組趨勢明顯,將處於發展與再平衡的階段,充分的市場競爭將奠定此後中國石化產業格局。
對中國石化產業發展的思考,國內石化企業應注重行業發展趨勢研判,明確發展定位和目標。加強煉化一體化技術路線,注重「油化兩條腿」走路的同時,加強區塊化能源合作。縱向加強產業鏈垂直化發展,橫向注重跨領域應用研究。保持國際視野,注重合資合作,抓住並購時機,突破本土戰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