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市場分析 > 市場主體怎麼建

市場主體怎麼建

發布時間:2022-04-20 06:05:07

『壹』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培育市場主體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關鍵在於重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主體。什麼是市場經濟的最根本主體呢?那就是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場活動的主體,是市場機制運行的微觀基礎。在市場經濟中的企業,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直接從事生產、流通和服務性的經營活動,追求利益最大化,並依法納稅。
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的特徵是什麼呢?
1.企業提供產品或服務,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潤。
2.企業必須進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3.企業擁有自主權。
4.企業是納稅單位。
這即是市場經濟中企業的特徵,也是市場經濟對其主體的要求。因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培育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市場主體,使其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科技進步的主導力量,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柱和骨幹力量,煥發生機和活力,使他們的經濟實力和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更好地發揮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經濟功能和社會職能。其經濟功能,就是使企業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不斷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推動社會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提高生產效率,推動社會生產力進步,提高企業的職工素質,培養專門科技人才,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所謂社會職能,是講企業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創造就業機會,為國家提供財富,推動其他社會和公共事業的發展,能夠在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上發揮重大作用。 企業制度是指以產權制度為基礎和核心的企業組織和管理制度。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現代企業制度是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依法規范的企業制度,一般採用公司制。公司制比其他企業組織形式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公司制的現代企業制度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環節。

『貳』 什麼叫統一的市場體系如何建立

統一的市場體系是相互聯系的各類市場的有機統一體。市場體系如果按照市場流通商品屬性劃分可分為一般商品市場、生產要素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等。

市場體系具體包括:

⑴ 買賣貨物的市場,這種市場可以是有形的,即有固定的交易場所,買者和賣者聚集在一個場所中,進行交易,交易所為買、賣雙方提供各種方便措施,有生產資料交易市場和消費品交易市場。另外,這種市場也可以是無形的,依靠買賣雙方的個別接觸,中介人的郵政通信、電話電報或計算機網路來完成交易。

⑵各種服務市場,是指不通過實物形態的產品而為消費者提供的服務。服務市場可以分為廣義服務市場和狹義服務市場兩類。廣義服務業是指除物質生產部門之外的所有其他部門,包括金融業、保險業、政府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等第三產業提供的服務。狹義服務業一般包括公用事業、個人服務、企業服務、各種修理、教育和社會慈善事業、法律、會計等專業性服務。⑶生產要素市場,土地、勞動和資本是三種最基本的生產要素,要素市場主要有房地產市場、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科技市場、金融和證券市場、外匯調劑市場等。

現代市場體系

現代市場體系處於不斷豐富和發展過程之中,它不僅包括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等商品市場,而且包括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等生產要素市場。其中,商品市場、資本市場和勞動力市場是現代市場體系的核心,現代市場經濟只有藉助於完整的市場體系,才能有效地配置資源。

現代市場體系的特徵:

第一,現代市場體系是統一的,它是由各種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在一起的子市場的有機的結合體。

第二,現代市場體系是開放的,市場主體能夠自由地進入市場參與競爭,商品和要素能夠在不同行業、部門、地區、國內外自由流動,現代市場體系對外開放是漸進的、全方位的。

第三,現代市場體系是競爭性的,在各類市場競爭中,壟斷競爭對當代市場體系的開放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它要求並且促進了國際分工,擴大了產品的市場空間,促進了市場一體化。

第四,現代市場體系是有序的,有序的市場體系才有效率。

第五,現代市場體系是脆弱的,經濟全球化存在一系列矛盾,易於形成對市場體系的沖擊,各種外部沖擊導致市場體系的脆弱性,這些沖擊可能來自商品市場,也可能來自資本市場,還可能是來自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投機性沖擊。

『叄』 如何建設現代市場體系

一是要以規范政府行為為核心,進一步打破行政性壟斷和地區封鎖。行政性壟斷和地區封鎖造成了對市場的人為分割,影響了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效率。要在明確界定政府在市場准入方面許可權的基礎上,推進市場准入監管體系改革,提高市場准入程序的公開化和准入透明度。

加快制定反壟斷法等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的法律制度,廢止妨礙公平競爭、設置行政壁壘、排斥外地產品和服務的各種分割市場的規定;進一步放寬對行政性壟斷行業的准入限制,保障各類經濟主體獲得平等的市場准入機會。

二是要推行現代流通方式,促進商品和服務的高效流轉。要進一步加快我國流通產業的現代化進程,加大對社會化、現代型的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通過產業政策和制度創新,促進流通企業信息化改造,加快現代流通專業人才的培養,為流通方式的變革與創新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交易平台及制度、技術和人才保障。

繼續發展和規范土地市場,改進和完善政府管理土地市場的方式,進一步發揮市場在土地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要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規,改革征地制度;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使政府管理土地市場的職能切實轉變到強化建設用地總量和結構調控上來;通過完善土地稅制和土地二級市場的管理,建立資源佔用的約束機制;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手段,切實保護農民土地財產權。

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要逐步消除各種阻礙勞動力合理流動的不合理制度,建立健全失業、養老、工傷、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多樣化的勞動就業和專業技能培訓等社會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勞動保護法規和爭議調解機制等。

三是積極發展技術市場。要加強技術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規范技術交易行為,加快我國技術市場的統一開放和國際化。另外,還要積極發展資本市場,規范發展產權交易市場和各類市場中介組織等。 要嚴格執法,堅決打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偷逃騙稅行為,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打擊商業欺詐的法律法規體系和執法體系,強化協同監管,逐步形成反商業欺詐長效機制。

(3)市場主體怎麼建擴展閱讀

市場體系特徵

第一,現代市場體系是統一的,它是由各種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在一起的子市場的有機的結合體。

第二,現代市場體系是開放的,市場主體能夠自由地進入市場參與競爭,商品和要素能夠在不同行業、部門、地區、國內外自由流動,現代市場體系對外開放是漸進的、全方位的。

第三,現代市場體系是競爭性的,競爭是商品經濟的實現機制和必然產物。沒有競爭,價值規律將失去其活動舞台。"只有通過競爭的波動從而通過商品價格的波動,商品生產的價值規律才能得到貫徹,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這一點才能成為現實」。

只有通過競爭機制和價格杠桿的功能,才能把資源配置到效益好的環節中去,並給企業以壓力和動力,實現優勝劣汰。而競爭要求開放,在開放的市場體系中,才能有市場主體的公平競爭,分割,封鎖和壟斷必然阻礙競爭。

第四,現代市場體系是有序的,有序的市場體系才有效率。

第五,現代市場體系是脆弱的,經濟全球化存在一系列矛盾,易於形成對市場體系的沖擊,各種外部沖擊導致市場體系的脆弱性,這些沖擊可能來自商品市場,也可能來自資本市場,還可能是來自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投機性沖擊。

『肆』 關於推進礦業市場主體建設的建議

礦業市場主體是礦業發展的基礎,是礦業生產力的集中體現。

在國內需求和全球礦業市場雙重拉動下,我國礦業正處於快速發展和結構調整之中。礦業市場主體礦業企業也在發展壯大。

目前礦業市場主體建設與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適應,與市場化和全球化競爭形勢不相適應。一礦一企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礦業企業兼並重組做大做強的市場機制還沒有到位;市場經濟條件下最佳礦業企業形式之一的股份制礦業集團沒有形成規模;國有礦業企業在體制、機制、效率、投資等方面還存在問題;民營礦業企業在准入、礦業權取得、各類公共資源享用等方面問題不少;國有地勘單位沒有從傳統體制中走出來,還未成為市場主體。

礦業市場主體建設要以十七大會議精神為指導,堅持改革開放,完善有利於礦業發展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體制和機制,以《物權法》為准則,平等對待不同所有制礦業企業。礦業市場主體建設要有利於礦業生產力發展,有利於礦產資源的合理利用,有利於礦產勘查和開發有機結合,有利於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

1.實施礦業大集團發展戰略

按照十七大精神,「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施礦業大集團發展戰略。以國家對礦產資源集中統一管理為前提,鼓勵、引導不同所有制礦業企業,在政府礦業發展戰略、產業規劃、產業政策的指導下,通過礦產資源開發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延伸產業鏈,通過聯合、兼並、參股、購買、退出等辦法,把礦業企業做大做強,構建成功能齊全、競爭力強、能走出國門的大型、超大型礦業集團。

2.國有礦山企業改制,構建股份制公司體制

按照十七大精神,「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國有礦山企業,在通過還社會職能於社會、主輔分離改革後,要繼續深化改革,進行改制,構建股份制公司體制。國有礦山企業只有通過改制,構建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我國礦業產業的實際相吻合的股份制公司體制,才能充分發揮國有礦業企業的生產力,也才會產生中國品牌大礦業。單一國有礦業企業改製成股份制公司體制,一可建立較為完善的、科學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可有效地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二因國有控股或參股,企業擁有經營權,從制度上解決政企分開的問題;三能有效處理礦產資源國家所有(公權)和礦業權企業所有(私權)的經濟關系。可將礦產資源國家所有的權益,轉換作為股份制礦業企業中的國家股權投入,與礦業企業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在不同礦區、不同開發階段、不同價位級差收益的礦產資源所有權權益,通過股權實現,有效的、公平合理的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益和礦業權人的利益。

3.積極扶持民營礦業企業

按照十七大精神,「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積極扶持民營礦業企業。

隨著我國礦業發展,民營礦業企業方興未艾,成為重要的礦業市場主體之一。民營礦業公司無論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市場取向上,還是在組織結構和人才管理上,都與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走勢吻合。但是,民營公司在社會認同、市場准入、政策環境及公共資源享用等方面存在障礙,要以「物權法」為准則平等對待,公平競爭;在技術、人才方面基礎薄弱,需要扶持;民營礦業企業自身行為也有不規范之處,需要教育提高。

著重扶持、支持那些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管理較規范、能夠合理利用礦產資源、注意保護生態環境的民營礦業公司。走股份制礦業集團路子,也是民營礦業企業主要的發展途徑。

4.引導、支持國有地勘單位成為礦業市場主體

國有地勘單位在我國地質事業發展中曾經做出過重大貢獻,在人才、技術、信息(資料)、裝備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目前的狀況是受傳統體制的束縛,新的機制運行受阻,這些優勢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國有地勘單位也因此還沒有成為礦業市場的主體。在當前市場需求旺盛,礦產品高價位運行的形勢下,國有地勘單位這種狀態不利於我國礦產資源勘查和礦業發展,也不利於國有地勘單位自身發展。只要擺脫舊體制,並給以必要的政策扶持,按市場經濟規律運行,國有地勘單位的人才、技術、信息(資料)、裝備優勢就可以充分發揮,就可以成為礦業市場主體。

政府要宏觀指導,政策支持,幫助解決國有地勘單位歷史積累的遺留問題。國有地勘單位要不失時機,深化改革,堅決邁出事企分離的關鍵一步。保留的事業單位按事業機制運行,企業單位嚴格按企業機制運行,發揮優勢,發展壯大,成為市場主體,創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輝煌。

國有地勘企業成為礦業市場主體,可以有多種途徑:①組建小型勘探公司,經營礦業權、經營勘探成果;②進入大型礦業集團;③組建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民營資本、跨國資本等);④組建技術勞務工程公司、礦山服務公司等。

(原載《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專家建議》2008年1月3日)

『伍』 什麼是建築市場的主體和客體

建築市場的三大主體是建設單位(項目法人)、施工單位(承包商)和監理單位(監理)。市場客體是指一定量的可供交換的商品和服務,它包括有形的物質產品和無形的服務,以及各種商品化的資源要素,如資金、技術、信息和勞動力等。

建築市場是建設工程市場的簡稱,是進行建築商品和相關要素交換的市場。建築市場是固定資產投資轉化為建築產品的交易場所。

建築市場有有形建築市場和無形建築兩部分構成,如建設工程交易中心——收集與發布工程建設信息,辦理工程報建手續、承發包、工程合同及委託質量安全監督和建設監理等手續,提供政策法規及技術經濟等咨詢服務。無形市場是在建設工程交易之外的各種交易活動及處理各種關系的場所。



建築市場體系包括:

1、由業主、承包商和為工程建設服務的中介服務組織機構組成的市場主體。

2、不同形式的建築產品組成的市場客體。

3、與工程建設相關的市場要素。

4、保證市場秩序、保護主體合法權益的市場規則和法律制度。

『陸』 礦產勘查市場主體建設的目標和思路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前面已經論述,市場主體是指參與市場活動的、具有特殊經濟利益目標、並能自主採取行動實現這一目標的個人和組織。通過國內外礦產勘查的情況得出,礦產勘查的市場主體應該是企業,主要包括礦業權的供給與需求、礦業資本的供給與需求、礦產勘查技術勞務的供給與需求的主體。國家事業單位改革總體要求是,堅持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原則。因此,應當積極適應國家事業單位改革的步伐與要求,深化國有地勘單位改革。要培育壯大礦產勘查投資公司、礦產資源勘查公司和地質技術服務公司。只有這三類公司實現互動,才能有效地提高找礦效果,降低找礦成本。

一、指導思想

堅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著力圍繞緩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資源瓶頸問題,堅持推進礦產勘查和礦業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重組和優化配置勘查生產要素中的基礎性作用,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健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解放和發展礦產勘查生產力。加強對重要礦產資源的地質勘查,增加資源地質儲量,努力實現礦產勘查生產的良性循環和找礦上的重大突破。

二、總體原則

(1)堅持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礦產勘查要素中的基礎性作用。

(2)統籌國家資源戰略利益與企業經濟利益,加強和擴大勘查。

(3)充分借鑒國際上成功的礦業管理模式和經驗,同時兼顧中國的國情和礦情。

(4)促進政企、事企分開,明確企業在礦產勘查中的主體地位,政府要逐步從商業性礦產勘查領域退出。

(5)以發展促改革,以發展引導改革,依靠發展解決我國的資源保障問題。

三、政策目標

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努力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礦產勘查新體制、新機制。促進礦業資本市場、礦產品市場、礦產勘查勞務市場等要素市場的發育,建立市場起基礎作用的礦產勘查市場體系。完善市場主體,建立市場起主導作用的地勘運行機制和礦業運行機制。建立促進商業性礦產勘查的法規體系,完善信息服務體系,建立金融、財政、稅收等調控體系,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礦產勘查行業管理體系。

(一)建立以礦業權流轉為核心、運轉順暢的市場體系

通過完善以保障礦業權人合法權益為核心的政策法規體系,規范市場准入機制,形成合理的退出機制,完善市場規則,促進礦業權規范有序流轉,實現勘查要素的優化配置。通過礦產勘查的資本化和證券化,為礦產勘查提供投融資支持。建立健全各類勘查要素市場,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我國勘查市場與國際接軌,充分利用國際礦業資本等要素,參與全球礦業合作與競爭。

(二)形成公平競爭、充滿活力的多元化的市場主體

確立企業在勘查市場上的主體地位,形成各種規模、各種所有制結構並存的礦業公司、礦產勘查公司、個體探礦人以及各種技術、勞務和中介公司在內的勘查市場主體。

(三)建立以依法行政為核心的調控適度、服務規范的礦產勘查政府管理體系

全面修改完善礦產資源法及相關政策法規,在產權、投資、市場、稅費等方面的政策全面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通過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發揮政府對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的宏觀調控作用,通過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引導和發揮市場在資源優化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依法行政,確保礦業權人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強化服務職能,地質資料實現全面社會化服務。礦產勘查開發投資環境得到全面改善,我國礦產勘查業融入國際礦業市場。

(四)逐步形成有活力的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主體

一部分有條件的國有地勘隊伍要在深化改革的基礎上形成若干結構合理、規模適當、分工明確、有市場競爭力的地勘企業,發揮市場主體的示範作用。落實礦產勘查法人實體出資制度,大力培育以初級礦業(勘查)公司和找礦人為基礎的市場主體,鼓勵和引導民營資本和外商投資進入礦產勘查領域;支持和鼓勵組建少量獨立的、示範性的礦產勘查公司與技術服務公司,形成勘查公司與大型礦業公司之間、非礦公司與勘查公司之間相互參股、股權多元化的法人治理結構。設置身份門檻,明確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只對企業主體開放,取消雙軌制,建立市場平等競爭機制。積極發展各種勘查技術、勞務服務公司和市場中介組織等。

(五)促進礦產勘查市場主體企業化

明確商業性礦產勘查的主體是企業,引導和推進現有的礦產勘查主體完成企業化改革,在政策設計上要明確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只對合格的市場主體(企業)開放,同時要為礦產勘查市場主體企業化改革創造外部環境和條件。在推進礦產勘查的機制設計上,一要「斷奶」,即國家不再給任何企業無償提供已探明的礦產地。新建礦山或生產礦山接替資源基地,一律通過市場購買礦業權或自行投資勘查礦產資源;二要建立對礦產勘查基礎產業的「反哺」機制,即建立勘查補償新機制,允許礦業企業在企業成本中據實列支礦產勘查支出或購買礦業權的費用。礦業權有償出讓收益主要用於礦產勘查。

加快礦產勘查供求市場主體的改革。首先,要改造國有礦山企業,這是礦產勘查需求大戶。由於歷史的原因,國有礦山企業仍然是我國礦業生產的主要部分,而礦產勘查正是礦業企業整個生產流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國有礦山企業不形成出資勘查的投資主體,礦產勘查的法人出資制度就難以形成。其次,要改造地勘單位,這是礦產勘查成果的供給大戶。由於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絕大部分地質工作是由國家出資、專業地勘單位完成的,在改革中要通過市場機制盤活國有地勘單位的勘查生產力,包括沉澱下來的地質找礦信息。當務之急是把地勘單位的改革真正向前推進一步,地勘主業必須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進行產權制度改革。集中礦產勘查業的優質資源,實行股權多元化改革,組成有限責任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公司改造成為股份有限公司,並進而實現上市:第一,地勘主業的出資者必須到位,執行保護股東權益的職能,把礦產勘查投入作為風險投資,追求保值和增值。第二,明確礦產勘查的最終產出成果是探礦權和采礦權,其價值形態是礦業權價款,以此為目標,追求經濟效益。再次,要大力支持民營規模經營的礦山企業,以及股份制礦業公司進入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民營礦業企業是近年來我國礦業的一支異軍突起的重要力量,民營礦業企業正在成為礦產勘查開發市場上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許多民營礦業企業按照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運作,十分重視企業後備資源的勘查和儲備。因此,民營礦業企業的參與,有助於激發礦產勘查市場的活力,將為真正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的形成發揮積極促進作用。

『柒』 市場主體增量最有效的辦法

方法:1、優化准入服務促增量。2、推進創業促增量。3、招商引資促增量。4、推進改制促增量。5、抓重點項目建設促增量。6、推進新農村建設促增量。7、實施「雙千雙百工程」促增量。8、完善資本市場建設促增量。9、積極實施商標發展戰略促增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第十四條對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所急需的標准項目,制定標準的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優先立項並及時完成。
第十五條制定強制性標准、推薦性標准,應當在立項時對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企業、社會團體、消費者和教育、科研機構等方面的實際需求進行調查,對制定標準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論證評估;在制定過程中,應當按照便捷有效的原則採取多種方式徵求意見,組織對標准相關事項進行調查分析、實驗、論證,並做到有關標准之間的協調配套。

『捌』 怎麼規范建築市場主體、市場價格和市場交易

建立完善的建築市場體系和有形的建築市場,是一項經濟法制建設工程。它要求在法律上對建築市場主體、市場價格和市場交易等方面的經濟關系加以調整。

(1)建築市場主體。建築市場主體進入建築市場進行交易,其目的就是開展和實現工程項目承發包活動,即建立工程建設項目合同法律關系。欲達到此目的,有關各方主體必須具備和符合法定主體資格,也即具有訂立建設工程合同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方可訂立建設工程承包合同。

(2)建築市場價格。建築產品價格是市場經濟中的一種特殊商品價格。在我國,正在逐步建立「政府宏觀指導,企業自主報價,競爭形成價格,加強動態管理」的建築市場價格機制。因此,建築市場主體必須依據有關規定,通過招標投標競爭,運用合同形式,調整彼此之間的建築產品合同價格管理關系。

(3)建築市場交易。建築市場交易,是指建築產品的交易通過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的市場競爭活動,最後採用訂立建設工程合同的法定形式確定,在此過程中,建築市場主體應當依據《招標投標法》和《合同法》的規定行事,方能形成有效的建設工程合同法律關系。

『玖』 建築市場主體包括哪些方面

說法一:建設市場的三大主體是監理單位,項目法人和設計、施工單位。
說法二:業主、承包商和中介機構
1、業主

業主是指既有進行某種工程的需求,又具有工程建設資金和各種准建手續,是在建築市場中發包建設任務,並最終得到建築產品達到其投資目的的法人、其他組織和個人。他們可以是學校、醫院、工廠、房地產開發公司,或是政府及政府委託的資產管理部門,也可以是個人。在我國工程建設中常將業主稱為建設單位或甲方、發包人。
市場主體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包括各類自然人和法人。在市場生活中,不論哪類自然人和法人,總是要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同時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其中,企業是最重要的一類市場主體。因為企業既是各種生產資料和消費品的銷售者,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提供者,又是各種生產要素的購買者。
2、承包商
承包商是指有一定生產能力、技術裝備、流動資金,具有承包工程建設任務的營業資格,在建築市場中能夠按照業主的要求,提供不同形態的建築產品,並獲得工程價款的建築業企業。按照他們進行生產的主要形式的不同,分為勘察、設計單位,建築安裝企業,混凝土預制構件、非標准件製作等生產廠家,商品混凝土供應站,建築機械租賃單位,以及專門提供勞務的企業等;按照他們的承包方式不同分為施工總承包企業、專業承包企業、勞務分包企業。在我國工程建設中承包商又稱為乙方。
3、中介機構
中介機構是指具有一定注冊資金和相應的專業服務能力,持有從事相關業務執照,能對工程建設提供估算測量、管理咨詢、建設監理等智力型服務或代理,並取得服務費用的咨詢服務機構和其他為工程建設服務的專業中介組織。中介機構作為政府、市場、企業之間聯系的紐帶,具有政府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種情況下誕生的造價通等建材詢價網站,此類網站的誕生也大大地方便了造價信息的查詢。發達市場的中介機構是市場體系成熟哥市場經濟發達的重要表現。

『拾』 明晰產權 建設礦業市場主體

摘要 礦業企業市場主體的產權界定有其特殊性。國有礦業企業的產權界定可通過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國有資產的資本化改革、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等措施實現;通過推進探采一體,建設完整的市場主體。民營礦業企業也需要界定產權,實現體制轉型升級,解決民營礦業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改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給民營礦業企業發展提供機遇。對於國有地勘單位要事企分開,明晰產權、使地勘企業成為商業性地勘市場主體;地勘行業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做好頂層設計,明確分類改革組建原則和操作方式,建議國家公益性地質工作隊伍由中央統一組建,生產經營類地勘單位以省為單元重組。

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企業,礦業企業是礦業市場主體。勘查開發礦產資源,要使市場在礦產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要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要建立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礦業市場,培育和建設產權明晰的礦業市場主體。

一、界定產權,建設完整的礦業市場主體

政府要通過健全法規、規范制度、制定政策、改善環境等工作培育和建設市場主體。建設礦業市場主體的一個核心問題是通過產權界定,明晰產權。沒有明晰的產權,就不能形成真正的市場主體,就談不上市場經濟。我國目前經濟非均衡發展,除了市場不完善外,還缺乏真正的市場主體。沒有真正的市場主體,市場經濟很難發展成有效的市場經濟。《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明晰產權是健全現代產權制度的核心內容,是市場主體建設的前提條件,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

礦業企業市場主體的產權界定有其特殊性。礦產資源作為礦業企業重要生產要素其產權歸國家所有,國家行使礦產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明確「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系,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礦產資源產權是通過在礦產資源所有權上設定的他物權——「礦業權」的方式來實現的。「礦業權」是礦業權人的財產權(用益物權)。我國目前的產業目錄中沒有「礦業」,而是將「礦業」分割為二:「采礦」劃歸採掘業,劃為B門類,劃入第二產業,產業組織實行企業體制;「礦產勘查」和各種「地質技術服務業」一並劃入M門類(廣義服務業),劃入第三產業,產業組織實行事業體制。法規沒有「礦業權」規定,只有「探礦權」和「采礦權」規定。這種分類同國際標准不符,在全球獨一無二(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礦業」覆蓋探采全過程,歸屬第一產業)。我國這種探采分離的產業分類造成管理體制上探礦、采礦分離,造成礦產資源產權制度不銜接。礦業覆蓋探采全程的市場經濟國家,探礦權制度和采礦權制度是通過市場機制自然銜接,我國兩權制度人為斷開,中間插一道采礦權行政審批;阻斷了探礦權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事業體制勘查單位沒有動力,沒有活力,使其經濟活動在國家統計分類中,沒有生產增加值。沒有產權界定,形不成市場主體。國有礦業企業探采分離,不是完整的市場主體。礦產勘查的事業體制導致地質勘查市場主體缺失,是國有地勘單位轉變為企業體制的產業羈絆。

按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地質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應將「勘查」與「采礦」合並為「礦業」,根據中國礦業大國和礦產品消費大國國情,劃為第一產業較為合理。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礦業市場主體,有利於地質找礦,有利於礦業發展。

二、國有礦業企業的產權界定和市場主體建設

探采一體,建設完整的市場主體。國有礦業企業的產權界定改革的第一步是從計劃經濟體制下探采分離(國家投資找礦,企業采礦)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下探采(機制上)一體化(自己找礦或買礦,探礦投入進入采礦企業成本),建設完整的礦業市場主體。現在的情況是一些老國有礦業企業還在吃計劃經濟條件下國家投資勘查形成資源儲量的老本(一些礦業企業交了價款),相當多的礦業企業自己找礦或買礦。

油氣資源稟賦特徵以及礦業企業在機制上主動與國際慣例靠攏,在同樣的礦業體制下較早走上了探采一體化的路子,收到積極效果。大慶油田的發展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實行探采結合、技術經濟結合,突出效益;生產科研結合,突出應用;當前長遠結合,突出戰略目標,因而取得50年穩產的光輝業績,又制定了大慶100年發展目標。大慶的發展除了資源稟賦條件外,在計劃經濟體制條件下實行探采一體,產權制度進行局部改革,促進了發展,也為今後產權界定改革奠定了基礎。

國有礦業企業股份制公司制改革。推進股份制公司制改革,界定產權,形成獨立的市場主體,是國有礦業企業市場主體建設的重要舉措。要解決政府主導經濟增長「半市場經濟」特徵。國有礦業企業作為政府調控經濟的工具、配置資源和推動經濟增長的抓手,始終處於「半政府工具、半市場主體」狀態,政企分不開,也不能分,政府對不同所有制企業有親有疏,實行差異化政策。這種體制曾經適應了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發展階段,使我國在很短時間走過了經濟發展的追趕期。但在超越一定時限後,這種體制弊端日益顯現。國家擁有的國有資產的實物形態是「國有礦業企業」。而政府作為市場的監管者,同時擁有、管理和控制著龐大的國有礦業企業,並與其保持著復雜的關系,對國有企業行政干擾太多,國有礦業企業很難自主經營。政府無法正確處理與市場的關系。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健全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構建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我國產業實際相吻合的股份制公司體制,建立科學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實現所有權經營權分離,解決政企不分問題。國有控股或參股,企業經營,解決「國有資產實現形式」。這種股份制企業是獨立的市場主體,保障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發揮,保障企業的健康發展。

白銀有色公司改革歷程是我國礦業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市場主體建設的一個縮影。白銀公司是1954年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個大型銅硫聯合企業,銅硫產品連續18年全國第一。20世紀90年代中期,探明資源枯竭,體制機制制約,公司陷入困境十多年,在經歷了國家政策性關閉和債轉股支持,引進中信集團戰略投資30億元,改製成「白銀有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國有控股,企業經營,政企分開;探采一體,一方面走出去到國內外尋找接替資源,同時開展白銀周邊深部找礦成效顯著,成果豐碩。目前控制銅鉛鋅鉬資源量1500萬噸,黃金1140噸等,2011年公司總資產達277.44億元,在國內有色及貴金屬生產企業均排第二。

國有礦業企業國有資產的資本化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確定的國有資產資本化改革實質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從體制上實現政資分開。對於礦產資源資產資本化改革有其特殊形式和特殊意義。礦產資源資產資本化包括兩部分:一部分以資源性資產(實物資產)的價值為基礎的礦產資源資產資本化,通過礦業權人勘查開發礦產資源資產增值過程實現的;一部分是勘查開發礦產資源投入的產業資本。政資分開,可將礦產資源國家所有的權益轉換作為股份制礦業企業中的國家股權,與礦業企業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目前國家權益是通過收取礦產資源補償費體現的),有效地處理礦產資源國家所有(公權)和礦業權企業所有(私權)的經濟關系,公平合理地維護了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益和市場主體礦業企業的權益。這種管資本不管企業的制度安排,政府可站到企業之外,正確處理與市場關系,解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國有經濟與市場經濟結合的問題。

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確定「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明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為非公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與其他資本平等競爭進一步指明了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在新階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從產權開放和產業開放兩方面著手。

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一種產權結構,是相對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和私有制經濟而言的,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以來就有所發展。截止2012年底,中央企業及其子企業引入非公資本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已經佔到總企業戶數的52%。中央企業及其子企業控股的上市公司總數378家,非公有股權比例已經超過53%。

礦業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對於產權界定,形成獨立的市場主體,對於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維護礦業權產權企業所有,對於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結合,對於國有資本放大,非公資本效益發揮有著特殊意義。礦業企業混合所有制經濟早有發展,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典型。該公司由起步於1992年的福建紫金集團改製成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堅持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互取所長,2013年股權結構中非國有股約佔71.2%,形成獨立的市場主體;堅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這條主線,堅持國際化、項目大型化、資本證券化方向,增強公司的發展競爭力。2013年集團總資產為668.98億元,在當年中國黃金及有色金屬企業中,紫金礦業佔全國礦產金產量的8.9%,利潤總額佔全國規模以上黃金企業利潤總額的10.66%;佔全國礦產銅產量的7.05%。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有礦業企業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有了新的發展,比如今年2月19日中石化宣布,公司啟動油氣銷售業務重組,引入民資實行混合所有制經濟,社會資本和民營資本持股不超過30%。

面對新形勢,國有礦業企業要做好思想准備和工作準備,在國家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方案確定之後,按照中央分類改革,「一企一策」原則,提出自己企業股權結構,推進改革。對地勘企業是一個新的機遇,在規范整裝勘查的管理和界定整裝勘查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基礎上進行試點,推進混合所有制經濟改革,將促進整裝勘查的發展。

三、民營礦業企業的產權界定和市場主體建設

民營礦業企業要界定產權,實現體制轉型升級。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深化和礦業發展,我國民營礦業企業有了長足發展。民營礦業企業突破傳統的以計劃體制為背景下的發展模式,對推動我國礦業發展,對我國礦業體制改革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2012年全國非油氣礦山企業103795個,民營礦業85663個,佔82.53%;全國各類礦山企業從業人員671.11萬人,民營礦業327.2萬人,佔48.75%;全國各類礦山開采礦石總量(原礦量)98.10億噸,民營礦業45.69億噸,佔46.57%;全國各類礦山礦產品銷售收入1.61萬億元,民營礦業6441.94億元,佔40.03%;全國各類礦山利稅總額3083.81萬億元,民營礦業1260.94億元,佔40.88%。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所以,發展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既不是「國進民退」,也不是「國退民進」,它們的目標是雙贏。目前,雙贏目標還不能做到,因為它們還不完全是獨立的市場主體。因此,在礦業市場主體建設中,在國有礦業企業體制改革的同時,民營礦業企業要界定產權,實現體制轉型升級。

民營礦業企業成立初期產權不清,家長制管理。民營礦業企業做大了,沒有適時界定產權,也沒有走法人治理結構道路,接班人選擇,或者選賢,或者選親,不適應現代企業管理要求。民營礦業企業產權必須界定清晰,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走法人治理結構道路,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這是民營礦業企業形成獨立的市場主體的必由之路。

解決民營礦業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改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目前民營礦業企業發展仍遇到很多障礙。在市場准入、政策待遇、資源配置、資金融通和法律保護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制約因素,同時,由於行政干預過多,辦證程序復雜,礦山企業稅負太重等問題,嚴重打擊了民營資本辦礦的積極性。

建議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修改完善《礦產資源法》,刪除對民營礦業及小礦山的歧視性規定,刪除「集體礦山企業和個體采礦」一章。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完善市場,提供信息,改善市場環境,使民營礦業企業在市場配置礦業權中和國營礦業企業一樣,自由交易、上市、並購、重組等。政府做好監管和服務,改善民營礦業企業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給民營礦業企業發展提供了機遇。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不是對立,而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國有礦業企業多數規模大,實力雄厚,擁有較強的技術優勢和國際競爭力,民營礦業則具有機制靈活,創新意識強的優勢。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有利於完善法人治理機構,將在更大范圍內、更廣闊領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局面,二者在融合中取長補短,發揮更大優勢,實現「國民共進」、「公平競爭」。《決定》提出:「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是一個「民企發展式」的新命題,對民營礦業發展提供的新發展機遇。

四、國有地勘單位的產權界定和市場主體建設

事企分開,界定產權,建設市場主體。新中國成立後,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國家成立了地質部管理下屬地質勘查單位,在事業體制下開展地質找礦工作。幾十年來,在為地質找礦做出重大貢獻的同時,國有地勘單位本身也在發展壯大。截至2012年,全國從事非油氣地質勘查工作的隊伍59.79萬人,全國地質單位總資產5762.09億元,全國國有地勘單位實現總收入2184.89億元。

進入改革開放時期,隨著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建立,地質工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999年我國實施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省級地勘隊伍屬地化管理,企業化經營,中央成立了中國地質調查局,承擔公益性地質工作。在推進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體運行,推進地質勘查工作的市場化改革,保障我國地質工作的持續發展等改革與發展方面,取得重要成績,是中國地質工作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由於屬地化改革沒有頂層設計,政策不到位,缺乏行業指導,屬地化管理的國有地勘單位不能完全落實國辦37號文「將原地質礦產部所屬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質勘查單位同意劃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並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冶金、有色、輕工、化工、建材等部門所屬的地質勘查單位,可以從各自部門的實際情況出發改組為企業或進入企業集團。」和國辦4號文「按照企事分開的原則,推進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精神。多數單位在事企混合體制下開展工作,「戴事業帽子,走企業路子」。不少省(區、市)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實施主體不清,多數國有地勘單位是事企不分,公商一體。在這種混合體制下,公商不分,事企不分,產權不清,國有地勘單位難以成為市場主體,發展沒有壓力,創新沒有動力,既影響公益性地質工作,又導致地勘市場主體缺失,影響地勘工作的市場化進程;既影響地質找礦,又影響礦業發展,最終使地勘隊伍不能健康發展。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為國有地勘單位改革指明了方向。深刻領會中央關於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堅定貫徹國務院關於地質勘查主體改革決定,落實中央5號文件精神,實現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體運行,地勘單位事、企分開的改革目標。建實建強公益類地質隊伍,以優異的公益性地質成果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明晰產權,使地勘企業成為商業性地勘市場主體,為找礦突破、礦業發展做出新貢獻。

地勘行業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做好頂層設計。頂層設計的核心內容是事企分類的劃分。事企分類的基礎是在釐清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界限的基礎上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公益性地質工作是為政府提供社會所需公共產品,商業性地質工作是地勘市場主體的投資行為,產品歸市場投資主體。

在事企分類劃分中,首先確定公益類事業隊伍規模。公益性地質事業隊伍規模,由經濟社會發展對公益性地質工作需求決定。根據我國進入生態文明時代,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經濟、社會、生態、民生發展和科技創新對「大地質」各工作部類的需求,確定國家公益性地質工作隊伍的規模,並根據不同地區特點,相應確定各省(區、市)公益類地質工作隊伍規模。

確定公益類地質事業隊伍規模,劃分地勘單位事企分類。分別承擔公益性地質工作、商業性地勘工作和生產經營。

明確地勘行業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組建原則和操作方式是頂層設計的重要內容。

建議國家公益性地質工作隊伍中央統一組建。中央公益性地質工作隊伍以中國地質調查局為基礎建實建強,各省(區、市)組建的公益性地質工作隊伍隸屬中國地質調查局。中國地質調查局統一組織實施全國公益性地質工作,這樣的體制適應公益性地質工作特點,符合我國國情。

生產經營類地勘單位以省為單元重組。根據市場需求及本身優勢,明晰產權,組建各類市場主體。一是以知識、技術、信息、人才等生產要素為資本,組建組織機構精幹,能多方籌資,可靈活運作,具備承擔找礦風險素質的小型找礦公司,形成勘查市場主體。充分發揮找礦人員豐富的知識、技術及信息資源。按照物質資本投入與人才資本投入共同創造財富,知識創新是帶動經濟增長的力量的原理,運用產權激勵,員工持股,激發活力;二是條件具備的建立探采一體的礦業公司,這已在全國各地地勘單位中有成功的典型;三是與國有礦業公司通過並購重組,發揮國有礦業公司的資本優勢和地勘單位的技術、信息和人才優勢,明晰產權,優勢互補,逐漸發展組建大型跨國礦業企業,建設我國重要的礦業市場主體;四是以地礦部門多年積累並不斷創新的專業技術為資本,組建專業技術服務公司。專業化分工是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標志,也是生產要素資源充分利用,專業技術資本化,提高效率的必然要求;五是建立混合所有制地勘企業。地勘單位與民營企業合作,地勘單位發揮知識、技術、信息、人才優勢和目前地勘單位擁有的礦業權優勢,民營礦業企業發揮機制靈活、資金充裕優勢,明晰產權,股份合作,組建混合所有制地勘企業,實現地勘單位體制機制改革和地質找礦突破雙重目標。

國有地勘單位事企分開、產權界定改革的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導,是頂層設計的重要內容。作為從事艱苦工作的特殊行業,頂層設計中要有特殊政策。其中以下幾條建議列入頂層設計之中。

一是鑒於國有地勘單位事企分開、產權界定改革范圍之廣,力度之大,建議國家設立《地勘行業創新和產權改革引導基金》,用作支持地勘單位科技創新和產權改革的專項投入,引導社會大型企業、民營企業以合作資本形式向地勘單位投入。

二是在這次地勘行業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對於國有地勘單位龐大的離退休職工,在國家事業單位離退休社會統籌政策規定還未出台前,建議作為試點,實行社會化管理,並制定過渡期政策,在過渡期內離退休人員同等對待。

三是全面落實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已出台的支持地勘單位改革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助推地勘單位改革發展。

市場的存在依賴於市場主體的活動,市場是市場主體競爭、合作、交易、交流的平台。健全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礦業市場,把由市場承擔的功能完全交給礦業市場,使不同類型的礦業企業平等競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開放投資領域,實行「非禁即入,平等對待」,除了法律和「負面清單」明令禁止的領域,每個企業都可以自由進入,吸引多元投資主體、營運主體,發揮投資帶動發展的關鍵作用,激發礦業市場主體生機活力,保障礦業健康發展。

(原載《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4年10期)

閱讀全文

與市場主體怎麼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預防數據傾斜 瀏覽:844
某廠產品市場上最多的是什麼 瀏覽:927
如何增強信息推送 瀏覽:922
怎麼讓交易貓快速介入仲裁 瀏覽:225
成都最大的小市場在哪裡 瀏覽:665
代理業務員是什麼意思 瀏覽:953
天津國際招標代理公司是什麼級別 瀏覽:992
解封qq號要發多少信息 瀏覽:615
如何投注理財產品 瀏覽:742
如何推廣自己的品牌產品 瀏覽:552
蘇州遠程指導技術咨詢包括什麼 瀏覽:625
用戶數據怎麼統計 瀏覽:840
如何寫機電產品競賽報名表 瀏覽:365
統一機油代理公司怎麼樣 瀏覽:503
塑料配色技術在哪裡學 瀏覽:832
大行程數據是什麼 瀏覽:642
綿陽職業技術學院籃球校隊如何 瀏覽:117
注冊股東信息寫哪個人 瀏覽:510
餐廳點餐程序如何設計 瀏覽:252
長樂啤酒哪裡批發市場 瀏覽: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