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批是什麼意思
農批是指農產品批發市場。
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農批市場是農業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主要功能是集中各類農產品,進行大規模的批發交易。這些市場通常集聚了大量的農產品供應商、采購商和中間商,他們在此進行農產品的采購、銷售、儲存和物流等商業活動。農批市場為農產品提供了一個集中的交易平台,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和交易效率。
具體來說,農批市場所交易的農產品種類非常豐富,包括但不限於蔬菜、水果、糧食、禽畜、水產品等。這些市場的存在,不僅方便了農產品的流通和銷售,也幫助農民和市場參與者獲取更多的市場信息,從而做出更為明智的決策。此外,農批市場還承擔著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責任,通過設立檢測站點等方式,確保進入市場的農產品符合質量標准。
在農批市場內,交易方式多種多樣,既有傳統的面對面洽談交易,也有現代化的電子交易系統。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批市場開始引入電子商務和物聯網技術,通過在線平台進行交易,提高市場的效率和透明度。同時,為了更好地服務農戶和市場參與者,一些農批市場還提供信息發布、金融服務、物流配套等服務。
總之,農批市場在農業產業鏈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其不僅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和銷售,也提供了豐富的市場信息和服務支持。
㈡ 農貿市場為什麼要升級改造
農改超:思維方式的反思
農改超初期,政府把主要困難和資金補貼放在了原有農貿市場的善後清退上,忽略了生鮮超市的市場生存和環境適應能力,對農改超的困難和後續問題估計不足,當諸多現實問題撲面而來時,令各方始料不及,應接不暇;當這一輪熱潮的泡沫逐漸散去,又有些手足無措。把農改超放在現代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的背景之下,我們不難發現農改超思維上的局限性,而這些誤區深刻地影響著農改超的走向和結果:
1、核心目的反思——為什麼要農改超?
筆者曾考察過一些農改超的生鮮超市,有些還是政府扶持的試點項目,生鮮超市賣場無論是商品保鮮、陳列方式、設備配置和管理水平遠遠達不到提供高質量農產品終端銷售的要求,面對這樣農改超,不免令人心存疑慮,什麼是農改超?如何評價農改超的實際效果呢?
「所謂『農改超』,是指通過政府政策的鼓勵支持,引導大型流通企業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不適應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居民消費要求的原城市農貿市場,按照超市的經營業態、經營理念對城市農貿市場進行生鮮超市化改造,使其成為經營主體組織化、經營產品標准化、經營方式超市化及服務規范化,以經營生鮮農副產品為主的超市。」(《福建省「農改超」的實踐總結與理論思考》作者陳清)關於農改超的目的,從初期農改超的有關規劃文件可以看到相關描述:一是商貿流通現代化;二是提高菜籃子產品質量為生安全水平,或者是杜絕餐桌污染。
一段時間以來,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政府、業界和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問題,而農改超作為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的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越來越清晰地定位於:通過優化、改造農產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建立可追溯的農產品質量信息管理體系,最終解決食物安全問題。而對於農貿市場超市化改造,只是達到這個核心目的的方式之一。
無可否認,通過農改超推進了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的質量提高,但是在農改超三年的熱潮中,也確有相當部分投資者為了爭取政策扶持,抱著明顯的投機心理;借農改超之名,變相炒賣商業鋪位有之;本末倒置,形似神不似的農改超更不在少數;政府未能制定出有效地農改超准入制度和評價標准,以及後續問題應對措施,對農改超過程中問題未能及時糾正;如果商家的投入和經營成本增加,盈利無望,商家難以為繼;而農改超的農產品質量和衛生水平提升有限,加價不增值,農改超的目的難以體現,消費者很難為這樣的農改超買單。
「本」之迷失,「標」將焉附,失去市場落腳點的農改超就這樣步入了尷尬的窘境。
2、模式反思——什麼是農改超?
就當前農產品的流通形式而言,農改超似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農改超是基於對原有的城市農貿市場進行超市化改造,它是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中的一種形式;而廣義的農改超則是基於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全方位改造,它是農產品超市化經營的集合,既包括農改超,農加超,也包括各種果蔬、肉類等農產品專賣店,以及原有連鎖超市生鮮區經營,同時也不排斥通過升級改造,能夠達到農產品安全標準的農貿市場,廣義的農改超是多種模式並存,建立於多元化之上的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所以應把廣義的農改超進一步理解為現代農產品超市化經營。
從現代農產品營銷渠道的角度來看,多種銷售渠道會同時並存,並由於消費群體的變化,不同的渠道此消彼長,卻很難以一個銷售方式取代另一個銷售方式,即便是在發達國家中,農貿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象廣州黃花肉菜市場和東川路市場,經過改造升級之後的傳統街市(農貿市場),也擁有著可觀的顧客群;而香港傳統街市的質量信息快速反應機制也十分有效,更何況農改超的生鮮超市本身也因時因地存在自我完善的過程,一些城市「農改超」試點大起大伏可清楚說明這一點。
當農改超興起之時,妄言以生鮮超市取代農貿市場,而農改超發展不順利時,又對農產品進入超市經營之路疑問多多,以狹義農改超的嘗試來評判現代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的成敗,視野未免狹隘,觀點也有失偏頗。
從農產品流通的終端模式來看,無論是農改超,還是現代農產品超市化經營都存在著多種橫向經營模式,形式和模式不同,但對農產品經營的衡量標准則是統一的,它包括:
——食品安全管理與控制應該覆蓋食品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鏈的所有方面,並在儲運、加工、銷售過程中確保農產品和食品安全衛生,因此應具備必要的冷鏈和其它軟硬體條件;
——所有產品和原料在流通中保有它們的溯源,在需要情況下,可為有資格的機構提供溯源相關信息。當食品發現存在危害時,可以及時從市場召回,避免流入市場;
——參與農產品流通企業的市場定位和目標消費群體清晰並有利可圖。
3、思維反思——單點思維還是系統思維?
三年農改超實踐,現實令我們逐漸認識到:食品安全問題要從源頭抓起,要從整個農產品和食品供應鏈的多環節入手,齊抓共管;而農改超的成功也需要強大的上游供應鏈的支持。農改超作為整個農產品產業鏈後段零售終端的一部分,如果僅僅寄希望於農改超來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這種單一思維不免顯得有些幼稚。這種思維方式忽視了來自農產品供應鏈上游環節的影響,也正是導致農改超受挫的主因之一。
由於農產品銷售渠道改造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所以我們必須強調思維方式的更新,以系統思維代替過去的單點思維,從農產品大流通系統的角度看待農改超:
首先,農改超需要來自農產品供應鏈上游生產、加工和物流配送等多環節的協調支持;需要農戶、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和零售網點的產業規劃與綜合改造;需要政府農業、交通、商業和衛生監督的等部門協調運作;更需要新渠道建設和舊有渠道清理整頓提升並重;
其次,由於農產品經營的質量和保鮮要求的特殊性,農產品經營對冷鏈的依存度較大,缺乏冷鏈為核心的硬體環境,這是目前國內除及時有效的農產品監督監測手段之外欠賬較多的環節,而冷鏈系統建設則絕對不是一般企業能夠獨立承擔的;
第三,作為復雜系統改造的一部分,農改超應是一個漸進的渠道優化過程,如果忽視其復雜性,不考慮其中的綜合配套措施,甚至採用革命式推進手段,則勢必事倍功半。
三、農改超——未來的出路何在?
三年多之後,農改超的泡沫逐漸消散,農改超的話題已成雞肋,但是在中國農產品和食品質量問題日益受到公眾矚目的時候,作為農產品供應鏈的環節之一,農產品流通渠道改造仍然是一個無法迴避的長期課題。
現代農產品流通渠道的發展方向:不是農改超,我們在零售終端環節還有其它選擇嗎?
回顧農改超走過的路,無論是從提高農產品和食品安全保障,或是建立可追溯的農產品信息體系,還是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改超或是農產品超市化經營的發展方向無疑是正確的。就目前中國的農產品流通渠道而言,改造提升原有農貿市場和農改超是同等重要的兩條道路。問題在於戰略上認識不夠充分,戰術上規劃漏洞百出,所以有必要在反思反省農改超的基礎上,拓寬思路,提高市場認識和運作水平,重新規劃,重振旗鼓。
2004年11月,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司副司長徐加愛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04年超市食品安全論壇上說:「要加快「農改超」和「超改連」步伐,提高生鮮食品在便民超市等現代營銷方式中的銷售比重;推行「場廠掛鉤」、「場地掛鉤」,鼓勵質量優、信譽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食品在超市銷售,大力發展安全放心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專櫃。我們將以連鎖食品超市為切入點,力爭用五年左右時間培育出500家綠色市場。」
重新定位參與者的角色:農改超參與者應有更明確的角色分擔
政府
工作原則:應充分認識和把握好政府行政手段和市場運作規律的關系,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切忌越俎代庖,過多的以行政推動代替市場運作,避免捨本逐末。
工作目標: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強農改超重點環節的投入;強化政府監管職能和力度,建立農產品和食品安全保障體系。
工作重點:加強政府在農產品流通渠道以及零售行業發展的系統研究規劃;
農改超後續發展要有流通環境配套,特別城市農批市場的規范管理,農改超企業的農產品直采直配,要關注農產品流通渠道上下游之間的產業協調,鼓勵發展農產品和食品半成品加工產業;
充分考慮農產品流通渠道的多元化結構,建立農改超企業的登記審核制度,鼓勵有規模有實力的連鎖企業參與,減少投機性以確保實效;
注意農改超的試點和扶持,做好布局規劃引導,避免農改超企業之間過度競爭導致的低成活率;
在農產品加工配送等重點環節,加強政府在難點攻堅上的政策協調和投入。
企業
慎重決策:零售業的門檻低但是經營難度很大,需要較高的行業認識和專業化,因此對於每個農改超的投資者,特別是新跨入零售行業的投資者,應當注意行業風險,慎重決策,切忌盲目跟風;
准確定位:達到衛生安全標準的農產品及其經營方式,其成本會有所提高,目標消費群應以中高端顧客為主,所以農改超企業在消費群定位,超市選址和業態選型等方面要思路清晰;
管理體系:農產品經營由於行情變化快,容易出現損耗,所以在國外超市被形象地比喻為「成本部門」,農產品經營的盈利狀況有賴於嚴謹高效運作的管理體系,建立管理體系是對每個農產品經營企業的挑戰。
消費者
提高消費者健康消費的質量意識,消費者有權獲得清晰的食品質量、構成成份、營養物質含量、營養物質功用以及如何合理均衡膳食等方面的信息。法律法規、標準的修訂與執行應在公開、透明、互動的方式下進行。
未來食品市場的關注焦點:社區建設與農改超發展策略
隨著城市新建社區住宅持續性大量投放市場,農村城鎮化發展方向的確立,龐大的社區消費市場正在逐漸顯現出來,五花八門的社區消費將會不斷層次細分和具體化。而其中白領和中產階級作為消費群體越來越受到關注,他們將是食品安全體系建立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消費者,在生鮮消費價格上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農改超應從這個消費階層及其社區尋找市場落腳點,當生鮮超市脫離以低價競爭為手段的市場定位,具有品質保證的食品和農產品才會擁有能夠生存的市場空間。
http://www.ad-ren.com/forum/archive/index.php?t-22748.html
http://www.fstjj.gov.cn/fsnyjout/Web/Article/2005/04/13/0804001637C88922.aspx
請參考!
㈢ 智慧農貿是未來農貿市場的發展趨勢嗎
是的。可以從三個方面清楚知曉。
1、消費升級需要。消費升級是當前的大熱趨勢,現代人開始普遍追求更美好、更新穎、更高質量的生活消費享受。而對於傳統農貿市場來說,想要緊緊趕上、貼牢這一紅利趨勢,就要在基礎硬體和功能服務方式上做出改變,要有新的變化,而顯然智慧農貿恰好能改變這些。
2、城市發展需要。作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農貿市場的影響和作用不言而喻,尤其是現在的「智慧城市規劃建設」的提出,更加凸顯了要「美化」農貿市場的重要性,而智慧農貿的發展理念以及推進方式跟智慧城市建設理念不謀而合。正所謂順勢而為,自然智慧農貿就是當前的大勢。
3、國家民生工程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需要。眾所周知,作為國家民生工程的重要反饋窗口,農貿市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民生菜籃子工程這塊。既保障了民生日常生活需要,而且也是各級政府機關政績考核的一項重要標准。此外,近年來的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倒逼國家要不斷深入推進食品安全保障制度。而農貿市場又是民生物質基建市場,自然首當其沖成為被改造或者模範試驗的對象。而築美科技智慧農貿里的智能監管系統以及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又能深入打通溯源的最後一公里,真正實現了「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溯源。顯然,這樣的功能建設,必然會帶來積極的社會效應,國家也會大力支持。
因此,對於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成智慧農貿,不僅是百姓消費需要,是城市發展需要,更是國家食品安全監管保障體系建設需要。築美科技專業提供集成化的智慧農貿市場整體改造解決方案,造就放心農貿市場,星級農貿市場,打造百姓心中的「智慧農貿」市場。
㈣ 什麼是智慧農批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智能化方案有哪些
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智能化,即智慧農批,是現代農批市場發展的重要方向。這個概念涵蓋了一系列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旨在提升市場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
智慧農批的核心在於構建一個數智化管理體系,通過科技手段如互聯網和大數據,連接市場、商戶、采購商和批發商,形成一個無縫對接的運營服務平台。它旨在解決傳統農批市場中常見的問題,如信息追溯困難、管理成本高、效率低下等。
具體實施上,智慧農批首先要求市場建立一套全面的智慧管理系統,包括智慧管理、預約、收費、供應鏈管理、數據檢測和一體化平台等,實現業務板塊的無縫對接,提升各方溝通效率,增強市場運營數據的透明與共享。
其次,引入電子交易結算系統是智慧農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提高了交易速度,保障了商戶資金安全,還通過公開的交易信息,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豐富了市場的交易功能,增強了消費者對市場的信任。
總的來說,智慧農批旨在通過科技力量,打造一個高效、透明、便捷的農產品流通平台,優化市場運營,提高服務質量和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