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市場監管辦案數量少的整改措施怎麼寫
(一)市場監管執法力量需進一步加強。
一是執法人員數量與監管職能不匹配。機構改革前,原質監局、鹽務局、價監、知識產權等部門在基層沒有派出機構,目前大部分市場監管所是將原工商、食葯監監管所整合後成立,承擔的職能包括辦證辦照等行政許可事項、以及原工商、質監、食葯、物價等全口徑監管,還包括各類市場巡查、專項整頓、消費投訴、執法檢查、統計報表等工作。工商監管原本就具有監管對象量大面廣的特點,「三合一」體制調整後,隨著質監和食葯監職能的並入,大市場監管的對象在體量、覆蓋面和復雜性方面都大幅度擴展,但職能擴展的同時,執法人員並未得到相應補充。全市共有6個市場監管局,87個監管所,行政執法人員997人,且很多監管所只有2至4人,工作應接不暇。如港南區東津市場監管所在崗人員僅2人,執法人員外出執法,導致被群眾投訴無人在崗辦照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基層部門要實現全面有效的監管,還面臨著相當大的困難。
二是執法人員專業與監管領域不匹配。各級監管部門普遍缺乏食品葯品、醫療器械、特種設備、標准計量等領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人員。如港南區目前共有醫療器械經營企業211家,醫療器械、葯品使用單位約627家,分布在城區和9個鄉鎮,但港南區市場監管局在葯品、醫療器械監管一線中只有5人屬於葯學專業人員。執法人員無相應專業的學歷背景,業務知識體系單一,在日益專業化、規范化的監管工作中捉襟見肘,嚴重製約和影響執法辦案效果。
三是執法人員年齡與監管手段不匹配。執法人員特別是基層監管人員年齡普遍老化,難以勝任當前執法全過程記錄的音像記錄、電腦操作記錄等基礎工作需要,難以適應「大市場」背景下新型監管模式的需要。
四是執法人員重心與監管任務不匹配。市場監管所劃歸鄉鎮(街道辦)管理後,年輕和專業的市場監管執法骨幹被抽調或挪用去完成政府工作,工作重心發生偏移,重點監管任務無法落實,本就已嚴重短缺的市場監管執法力量被進一步削弱,基層監管能力下滑,市場監管「最後一公里」疏於職守。基層市場監管部門除承擔正常的市場監管工作外,還要承擔更多的綜合性工作,包括包村、拆遷、創衛創建、協助處理信訪、秸稈禁燒、防汛、環保等,嚴重影響法定職責的履行,加大職能越位、錯位、缺位發生的可能,甚至出現 「兜底」現象。
五是執法人員保障與監管需求不匹配。很多市場監管所,尤其是劃歸鄉、鎮(街道)管理告此的市場監管所標准化建設推進緩慢,行政單位的標准配置人員編制、車輛編制、執法經費等落實不到位,執法工作保障與工作需要差距極大,執法隊伍建設嚴重滯後。執法經費、執法車輛、執法記錄儀、快速檢驗檢測設備等執法裝備缺口較大,無法滿足監管執法需要,嚴重製約監管效能的提升。
(二)市場監管法律法規制約問題需進一步解決。
「三局合一」後,新的市場監管部門行政執法權與現行法律法規沒有有機銜接,執法主體法定依據不足,存在行政復議或訴訟風險。機構改革後,仍各自沿用之前的執法依據,原工商、食葯、質監職責交叉,一個案件涉及多部法律法規規章,法律適用沖突,難以定性處罰。部分市場監管法規和規章的出台進度緩慢。
(三)市場監管政務服務效能需進一步提升。
目前各部門使用業務系統大都是國垂或區垂系統,系統間沒有數據對接或對接不流暢,存在「數據壁壘」,制約了「一網通辦」。正陪各系統對案件信息錄入、公示,內容大同小異,但又各自獨立。平台之間獨立運行,建設重復率高、兼容性差,出現行政執法信息「孤島」的現象。比如一個行政處罰決定需要重復錄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信用系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互聯網+監管」系統、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等多個系統。另外「一窗受理」服務模式實施後,業務從「單科」到「全科」轉變,窗口人員缺乏系統培訓,能力素質待進一步提升。
(四)市場監管執法監督形式需進一步多樣化。
以前行政執法監督形式主要舉友蠢是對行政處罰案件進行監督,即通過案件評查等方式對行政處罰案件從主體、證據、定性、適用法律、處罰適當性及程序等方面進行監督審查。但對「三合一」後市場監管部門的行政許可、不作為、亂作為等行政行為還沒有找到可靠的監督手段。一些基層市場監管所偏重經濟處罰,對行政法律規定的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不領會,不會運用警告、通報批評、限期改正、責令停業整改等措施,致使一些違法違規現象屢屢存在。如當前農資市場頻發的銷售假肥料、農葯、假種子等現象,由於都是游商散銷,散布在廣大農村,缺乏有力監管,事後處置困難,使得消費者與守法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市場監管執法監督形式過於單一,難於形成監督合力。
(五)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的建立還不夠完善。
市場監管部門在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的實施上還不夠深入、具體、全面。行政執法公示方面,行政執法決定公示的范圍、內容、方式、時限有待完善;執法全過程記錄方面,文字記錄和音像記錄資料的記錄、保管、製作入卷方面還不夠規范,特別是音像記錄資料入卷的很少;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方面,開展法制審核人員業務能力、法律專業知識不強,缺乏專業培訓,照書本靠經驗審核的多,需要提高法律素養和業務能力;涉及法制審核的范圍、內容和程序有待進一步細化、明確。
二、關於進一步強化市場監管行政執法的建議
(一)運用信息化和現代化力量,提高執法隊伍素質,夯實依法行政基礎。市場監管行政執法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要提高監管能力和執法水平就必須提高這支隊伍的素質。一是加強行政執法人員法律知識、業務知識的培訓,提高嚴格執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定期對行政執法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執法紀律教育。通過教育培養執法人員嚴格履行法定職責的自覺性,樹立廉潔奉公、嚴格執法的品質和作風。三是嚴格把好行政執法隊伍進入關,針對不同的執法崗位,對行政執法人員的文化知識、法律知識、專業知識層次提出不同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執法辦案人才庫,強化專業化執法人員的發現、儲備、培養和使用,努力改善和提高行政執法隊伍的知識結構,提高執法人員辦案技巧和實戰水平,加強市場監管執法能力。
(二)嚴把抽(借)調及派駐關,同時積極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謀求理解和支持。一是減少市場市場監管部門抽(借)調及派駐到其他單位的人員數量,確保不應超過在編在職人員的10%,保障市場監管部門各項工作得以正常運轉。二是尋求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市場監管執法工作與地方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有些執法工作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工作與領導的考慮存在偏差。開展執法活動前後,應本著有理、有利、有節的態度,積極與當地政府進行交流、溝通,做到既依法辦事、又合情合理,從而取得支持和理解。同時,多與當地政府溝通,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積極參與政府的綜合性工作。
(三)創新行政執法監督的形式,著力形成統一的行政執法監督合力。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等行政執法案卷評查是實踐中使用頻次較高、范圍較大、效果較好、比較成熟的制度。同時運用警告、通報批評、限期改正、責令停業整改等措施,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多舉措進行行政執法監督,做到執法為民、依法行政。行政執法監督是全局性的工作,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從全局的高度考慮問題,形成各個監督職能部門相互配合、運轉協調、監督有力的統一的執法監督工作機制。要將監督事與監督人緊密結合,提高行政執法監督的實效性,形成行政執法監督的合力。
(四)建立聯合執法機制。任何管理都不應該是只唱「獨角戲」,「包打天下」的做法會給我們的執法監管工作造成疲於應付的被動局面,市場監管工作具有專業性強、涉及面廣、任務量大的特點,更需要各部門的廣泛支持和參與。實踐證明,充分發動多職能部門的力量參與市場監管執法工作,是當前解決執法任務重、要求高與執法人員少、力量不足矛盾的有效手段。一是運用以「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形成合力」的方式,加強與公安、消防、衛健委、農業農村等各職能部門的橫向協調配合,整合執法力量,推進綜合執法和聯合執法。二是發揮黨委政府的引導作用,在重要的時期、關鍵環節,請黨委政府對市場監管工作進行指導、檢查,以帶動市場主體進行自我檢查,並主動爭取地方黨委、政府和人大、政協等領導和監督機關,對市場監管執法給予調度的重視和強有力的支持。三是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的作用,通過廣泛的宣傳,營造良好的市場監管執法工作的氛圍。通過建立綜合執法的工作機制,完善上下銜接、內外結合的執法監督措施和辦法,在發揮「主力軍」作用的同時,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協助市場監管行政執法工作,真正把市場監管部門唱「獨角戲」變為各級黨委政府大力支持、各有關部門能力協作、各界群眾支持的「大合唱」。
(五)進一步健全完善法律體系。法律是行政執法機關活動的准繩,也是對行政行為進行監督和評價的依據,要嚴格依法行政就必須及時制定和完善各種法律、法規,建立起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市場監管立法應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要求,發揮法治引領和推動作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增強法律法規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為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奠定法制基礎。市場監管有法可依,才能賦予監管部門應有的權力,才能保證監管執法的有效性。
(六)進一步提升「線下辦」政務服務能力。大力推行網上辦、掌上辦,實現「不見面」審批,提升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一是要希望通過頂層設計,完善政務服務系統,整合和歸集原來分散在各個部門的數據,促進政府部門的數據和信息堅持「以共享為原則,以不共享為例外」,實現政府部門數據聯通和共享,為高效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管理提供技術支持,真正構建「一網通辦」格局。二是全面推廣「網上辦」。通過媒體、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大力推廣網上辦事流程的宣傳工作,積極落實網辦工作,提高群眾網辦意識,引導和幫助群眾懂網上辦流程、會網上辦操作,願網上辦。同時加強窗口人員的業務學習和培訓力度,實現業務水平從「單科」到「全科」轉變,進一步提升能力素質。
(七)加大經費的投入力度。在保證行政執法監督正常運轉的情況下,通過制訂統一的基層執法裝備標准,推動改善執法裝備差現狀,增強辦案一線的辦案能力。比如按標准給執法人員配備執法記錄儀、開發現場執法軟體支持系統、配備食品快速檢測設備等。
(八)進一步加大力度,全面深入推行三項制度,切實提升市場監管部門行政執法規范化水平。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建立健全行政執法的事前、事中、事後公開機制,讓行政執法在陽光下運行,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建立健全執法全過程記錄信息收集、保存、管理、使用等工作制度,充分發揮全過程記錄信息在執法監督、輿情應對、行政決策和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等工作中的作用,對涉及人身自由、生命健康、重大財產權益的現場執法活動和執法場所實現全過程音像記錄,推動重點監管領域的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落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保證合法行政。督促各級執法機關進一步落實審核主體、確定審核范圍、明確審核內容、細化審核程序,確保每項重大執法決定必須經過合法性審查,守住法律底線。
⑵ 如何加強對資本市場的監管
1. 證券發行上市的監管。 證券發行審批制度。證券發行上市監管的核心是發行決策權的歸屬。目前,我國對證券發行實行審批制。審批制是指發行人申請發行證券時,不僅應當公開披露與發行證券有關的信息並符合《公司法》和《證券法》規定的條件,還應當要求發行人提交本次發行的證券發行申請。申請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決定。 信息公開制度。制定證券發行信息披露制度,旨在通過完全公開、公平的制度,保護公眾投資者免受欺詐和非法操縱。
2. 所有國家都要求以強制性方式公開信息。 ①信息披露的意義在於:有利於價值判斷,防止信息濫用,監督經營管理,防止不正當競爭,提高證券市場效率。 ②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全面性、真實性和及時性。 ③證券發行上市信息披露制度。證券發行信息和證券上市信息的披露。 ④ 持續信息公開制度。 證券發行上市推薦制度。除了對保薦機構和保薦代表人的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和追究法律責任外,證券監管部門還將推出持續信用監管和「冷處理」監管措施。
3. 對交易市場的監管。 證券交易所信息披露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證券交易所應當為組織公平集中交易提供保障,公布證券交易實時行情,並根據交易情況編制證券行情清單。未經證券交易所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發布證券交易實時行情。」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證券交易所應當按照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要求,實時監測證券交易情況,報告異常交易情況。證券交易所應當對上市公司和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人的信息披露情況進行監督,並督促其依法及時、准確披露信息。證券交易所可以根據需要報告重大異常交易情況。作為記錄。 」
⑶ 偏遠區域如何加強市場監管
從專賣執法的監管行為來看,只有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給卷煙工業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給卷煙零售戶提供有序的經營環境,才能更好更有效的促進專賣體系向「服務型」專賣的邁進。廣大農村區域是市場監管的薄弱環節,由於零售戶分布分散,低檔煙供應緊張給假煙以可乘之機,消費者觀念滯後等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市場監管的難度很大,而偏遠區域更是如此。促進監管信息的溝通反饋,杜絕監管的盲區 只要市場存在監管的盲區,不法分子就會趁虛而入,隨著制假售假向偏遠區域不斷滲透,市場監管的過程中,由於部門之間的許可權劃分或者由於區域的偏遠等等,可能存在著監管的某些「真空」地帶,給自律不強的零售戶或者制售假冒卷煙的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機,因此,促進市場監管的無縫對接,首先要切實清楚的劃分專賣執法各個部門之間的監管范圍、監管許可權,監管事項、做到監管的無縫隙,特別是在區域交界的地帶、城鄉結合部等等區域做好監管;其次就是做好各個監管區域、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加強聯合市場檢查、執法信息、市場狀況的及時溝通;再次,還要加強內部監管,加大專賣執法部門的監管責任,明確崗位責任制,建立相應的問責制度,防止瀆職、濫用職權等等情況出現,是強化監管行為的有效方法。理順監管的各個環節,做好事前防範、事中控制、事後整頓 作為卷煙市場監管主體的專賣執法部門應該全面承擔三類監管活動:一是市場經營者,即零售戶的市場准入,二是零售戶的經營活動,三是卷煙產品在市場上的流通。控制好零售戶的市場進入門檻,是促進零售戶之間有序競爭,保障客戶經營利潤,給卷煙品牌培育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的重要方面;而隨著零售環節經營業態的日益復雜,特別是連鎖經營、酒店內部的零售經營等等所佔的銷售比重逐步擴大,做好卷煙零售戶的經營監管十分重要;而對卷煙產品的流通監管不僅是促進產品投放合理化、效率化的的重要條件,還是防止假冒卷煙、非渠道卷煙流入市場,擾亂市場秩序的關鍵。換句話說,完善事前、事中、事後監管的銜接,對市場監管的各個環節理順關系是十分重要的。支持零售戶協會,積極引導行業自律 必須看到,要促進卷煙市場秩序的優化,只有專賣部門的監管體系是不夠的。隨著卷煙市場的統一、網建的深化、配套功能的發展,以及零售業態的多樣化,特殊零售業態占據市場銷售份額的迅速擴張,市場主體的經營行為紛繁復雜,單靠專賣執法部門來監管,無論是從人員配備上,還是從財政負擔上都存在極大的壓力,因此,就必須發展行業自律,引導零售戶協會健康發展。在市場經濟發達的行業,行業協會在發揮行業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作用方面,極富成效,他們甚至還有政府監管所不具備的優點,因為這些協會更貼近市場、貼近行業,了解市場狀況,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制定行規,約束會員,凈化市場,提高市場主體的自律意識。煙草行業也一樣需要引導零售戶協會的作用,促進他們配合專賣部門的監管。優化市場監管信息系統,做到實時監控 通過優化信息系統,促進市場監管的水平提高是當前的一個重要要求,推動全面實現「工作平台信息化」,加強對市場供求狀況、零售戶、卷煙流動情況的監控,及時對數據更新,對相關市場信息數據科學分析,是給卷煙市場的科學調控,優化市場秩序的重要手段,是完善煙草行業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方面,進而促進市場監管的無縫化。結合偏遠區域特徵,不斷探索市場監管新模式 首先,偏遠區域與城市、經濟發展較快,交通通訊便利的農村區域主客觀條件差距很大,監管舉措應該因情況而採取相應的策略;其次,即便同樣是偏遠區域,市場特徵也有差異,因此,做好市場監管,應該結合區域特徵,不斷探索新的市場監管模式。
⑷ 規范市場秩序的措施
法律分析:認真貫徹全國加強食品葯品整治和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加大食品安全專項執法力度,嚴格規范食品經營行為。在種植養殖環節,全面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加大農產品污染源頭治理力度,深入開展產地環境安全評價和監控。建立健全農產品生產記錄制度、農產品包裝和標識制度,開展多種形式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試點,強化溯源管理。查處違法生產、銷售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葯、獸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行為,嚴防葯物殘留超標的農產品流入市場。在生產加工環節,堅決打擊"黑窩點"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為,集中整治小企業、小作坊,堅決取締無衛生許可證、無營業執照、無生產許可證的"三無"生產加工企業。同時,進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關產品市場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在流通環節,加大對各類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小食雜店、小攤點的監管力度,下大力氣解決無證無照、超范圍經營食品,經銷過期霉變、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問題。在消費環節,必須對餐飲企業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在餐飲企業和集體食堂推行原料進貨溯源制度,改進對學校、社區、建築工地等的衛生監管,防控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發生。完善農村食品安全監管網路。在集中開展專項整治的同時,積極推進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建設。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第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逐步增加政府信息公開的內容。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的規范化、標准化、信息化管理,加強互聯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建設,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平台與政務服務平台融合,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在線辦理水平。
第九條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權對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監督,並提出批評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