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內容是什麼
第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內容是:
①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不是社會主義或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徵。計劃和市場、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都是用來調節和發展經濟的手段和方法,它們與社會制度的結合不會影響社會制度的本質。
②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之間不存在根本矛盾,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③計劃和市場都要,兩者相結合能更有力地發展生產力和加速經濟的發展。
第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重要意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創立,從根本上否定了把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把人們從姓「資」姓「社」的爭論中解放出來,沖破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最頑固的理論堡壘,最終回答了社會主義可以與市場經濟結合的歷史命題。
(1)市場經濟體制屬於什麼指導思想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特徵:
1、市場經濟作為經濟機制,它的基本特點或內在要求,就在於通過運行的自主性、平等性、競爭性和有效性來配置資源,本身不具有制度屬性,可以和不同的社會制度結合,從而表現出不同的性質。
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即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經濟,它強調的是在社會主義經濟下發展市場經濟,而不是說市場經濟本身具有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性質的區分。
2、市場經濟是由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不同利益關系決定的一種經濟形式,它有自身的規定性,這種規定性是不同社會經濟制度下市場經濟的共性或一般性;而不同的社會制度條件,使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同的特點,表現為市場經濟在不同社會條件下的特殊性。
3、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必然受到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制約和影響,從而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呈現獨特的基本特徵。
⑵ 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978年中國開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創舉,是億萬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經驗的總結,也是思想不斷解放取得的理論成果。它突破了把市場經濟視為資本主義特有的東西,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經濟基本特徵的傳統觀念和社會主義的傳統模式。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鮮明地指出應當堅決按照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由此,中國人民開始了以市場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的偉大征程。
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我國實行的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指出新的經濟運行機制,總體上來說應當是「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機制。
從1984年到1988年,我國經濟經歷了一個加速發展的飛躍時期,展現了農業和工業、農村和城市、改革和發展相互促進的局面。
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明確宣布: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重大突破。這標志著黨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有了一個新的突破和飛躍,標志著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制訂了繼續深化改革的總體藍圖。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從此進入了全局性整體推進的新階段。
至此,歷經15年,我國市場取向改革的目標及其框架在理論上、認識上已基本完成。這以後的10年間,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經濟增長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連續邁上新台階。
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過渡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場深刻的變革在古老的東方大國激盪。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部署。十六屆三中全會承前啟後,明確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任務、指導思想和原則,把新世紀新階段的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又進一步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