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為什麼要實施對外開放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政府就把恢復和發展對外經濟關系作為一項重要政策,並以「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平等互利」、「洋為中用」等方針、原則作為指導,在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總的來看,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由於各種原因,我國經濟發展未能從根本上擺脫閉關自守、自給自足的束縛,對外經濟關系范圍很窄。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制定了對外開放的政策,明確地向全黨提出了大力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問題。1984年12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又提出了「一定要充分利用國內和國外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學會組織國內建設和發展對外關系兩套本領」。這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總結國內外的經驗,為加速我國現代化建設提出的一項很有遠見的戰略決策。
我國人口多,底子薄,人均佔用耕地面積少,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人民生活還不富裕,實行對外開放,才能極大地提高生產力水平,國家才能昌盛。實行對外開放,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社會主義中國不是孤島,它屹立於世界經濟體系之中,實行對外開放,把我國經濟同世界經濟聯系起來,利用世界市場和國際分工的有利條件,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是符合社會化大生產和商品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毛澤東曾經指出,我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做生意,但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由於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對我國實行了經濟封鎖,企圖從經濟上扼殺新中國。那時,我國只好同蘇聯和東歐等社會主義國發生經濟往來,從蘇聯引進156項成套設備,打下了工業發展的基礎,後來由於蘇聯單方面撕毀合同,使我國不得不完全依靠自己力量,自力更生地進行經濟建設。同時,我國在指導思想上犯「左」傾錯誤,加上十年文化大革命,執行自力更生政策,自我封閉起來,實行鎖國政策。
正是上述國際和國內原因,在經濟技術方面拉開了我國同發達國家的差距,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一些原來在經濟技術上不如我國的國家也超了過去。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中國長期處於停止和落後狀態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因此,我們說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對外開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糾正了「左」傾指導思想錯誤,正確分析了國內國際的形勢,確定了對外開放為國家的基本國策,對外開放同自力更生不矛盾,我國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通過對外開放增強自力更生的能力,對外開放,既適應經濟交往的潮流,又符合國內經濟發展的要求,加快中國經濟發展,實行對外開放是不可缺少的條件。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總方針這兩個基本點,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指出: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必須毫不動搖,始終一貫加以堅持,改革開放總方針,是強國之路,必須堅定不移,一如既往地貫徹執行,絕不回到閉關鎖國的老路上去。兩個基本點,一個是基本原則,一個是方針,兩者缺一不可,哪一個方面都不都有所削弱。
國內外卻有人認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就缺少改革開放的氛圍,不利於改革開放總方針的執行;要堅持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就不能維護四項基本原則,不能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這種把兩個基本點完全對立起來,是一種極大的誤解。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總方針,是相互貫通、相互依存的,兩者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改革開放這個總方針,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和解決新時期的實際提出來的,其目的是為了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使我國的生產力迅速發展,以使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增強社會主義對人們的吸引力。
根據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的精神,我們要更大膽地對外開放,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的公報明確指出:「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必須堅定不移、一如既往地貫徹執行,絕不回到閉關鎖國的老路上去」。對外開放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在開放過程中,我們應當學習和借鑒資本主義若干適合於我國的經濟管理方法,但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全盤西化,我們在學習外國的經驗時,必須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把當代世界各國首先是發達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先進管理經驗和其他一切有益的文化學到手,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個立國之本,繼續沿著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扎扎實實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事業推向前進,真正建設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各族人民敬愛的鄧小平同志在《大浪潮》中曾說:「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不要改革開放,那隻有死路一條。」這是多麼鏗鏘有力的話語,它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經濟發展速度更遠遠超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從1979年到1989年,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美國為2.6%,日本為4.3%,聯幫德國為2.1%,中國則為9.1%。1989年與1949年相比,鋼產量從第26位上升到第4位,原煤從第9位上升到第1位。原油從第27位上升到第6位,發電量從第25位上升到第4位;糧食從1957年第3位上升到1987年第1位;棉花、豬牛羊肉從1949年第4位、第3位上升到1987年第1位。
十多年來的改革開放,給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蓬勃生機,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業增長值居世界第一位,工業生產取得很大進展,對外貿易、對外交流、對外合作,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迅速擴大,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鄧小平同志說,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幹試驗。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同志和黨中央,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經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現代化建設上來,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實行改革開放,找到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十多年來改革開放,給我國社會主義注入了強大生機,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在中國大地紮根,並初步顯示出優越性,但是由於它是一個新生的制度,還不成熟,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中還有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方面和環節,妨礙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只有堅持自身改革進程中,才能逐步走向健全、走向完善、走向成熟,這是社會發展的辯證法,我們已經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各項基本要求,都需要通過改革來實現,我們在實現現代化的戰略目標過程中面臨大量新問題,都需要用改革精神來解決,實行對外開放是改革的重要方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吸收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和優秀文化成果,能夠盡快地發展自己,增強我國自力更生的能力,使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加充分地顯示出來。
㈡ 為什麼要大幅放寬市場准入
放寬准入是雙贏之舉。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任何國家都難以在一切領域做到絕對領先。過去4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改革和開放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成功的兩大法寶,開放也是一種改革。追溯改革開放歷程,外資的進入充分發揮著「鯰魚效應」,推動中國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市場機制和競爭機制的形成及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放寬市場准入、積極利用外資促進了中國的市場化進程,有利於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
改革開放40年來,外資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放開市場准入、利用外資既可以有效彌補國內相關領域投資的不足,又可以帶動國內就業和增加稅收。在進出口方面,外資企業進出口接近全國進出口總額的50%;在工業產值方面接近全國的25%左右;在稅收方面提供20%左右的全國稅收;在就業方面提供了約10%的就業。外資企業還充分利用其國際職業培訓經驗,通過投入大量職工培訓等人力開發資本,提高了中國人力資源素質。而且,現階段我國資金相對充沛,外匯儲備十分豐裕,進一步開放市場,需要看重的是外資質量,需要依靠的是經商環境,需要鼓勵的是外資內銷。
同時也要看到,放寬市場准入、積極利用外資,也為國際資本提供了巨大的投資機會和市場空間,優化了全球產業鏈布局。一大批跨國企業通過進入中國市場、紮根中國市場、深耕中國市場,獲得了超預期回報。
㈢ 為什麼要開拓國際市場對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①(有利於)調動積極性,解放生產力,提 高經濟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 的基礎性作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 進結構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等),帶 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就業. ③(有利於)落實科學的發展觀;走新型 工業化道路. ④(有利於)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縮小差 距,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提 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⑤(有利於)統籌區域發展;促進經濟合 作交流,實現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經濟互補 ;增強競爭力 ⑥(有利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鞏 固基礎地位;產業化經營,促進結構調整, 增產增收,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描述對外經濟意義: ①(有利於)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對 外貿易,增強國際競爭力;充分利用國際 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吸收引進資金,技 術,管理經驗;實施走出去戰略,為我國的 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周邊)環境 . ②(有利於)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等
㈣ 為什麼要實行對外開放
實行對外開放是總結國內外歷史經驗的必然結果,是社會化大生產和經濟生活國際化的客觀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條件。
1、實行對外開放是總結國內外歷史經驗的必然結果。
2、實行對外開放是社會化大生產和經濟生活國際化的客觀要求。
3、實行對外開放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4、實行對外開放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條件。
5、無論什麼國家,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世界發展的大潮中去,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後。
6、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徵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大力發展和不斷加強對外經濟技術交流,積極參與國際交換和國際競爭,以生產和交換的國際化取代閉關自守和自給自足,促進經濟的變革,使我國經濟結構由封閉型經濟轉變為開放型經濟,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
基本經驗:
1、堅持市場取向改革,不斷增強經濟活力。市場化改革主要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但市場失靈領域要由政府依法監管或者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條最重要的基本經驗,屬改革方向問題。
2、堅持既積極又穩步地推進改革,不斷克服經濟社會發展中突出的體制障礙。
3、改革開放互相促進,以開放促改革。
4、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發展是改革的直接動因。
5、改革發展穩定良性互動,以改革促進發展和促進穩定,在穩定中推進改革和發展。要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這是中國改革成功非常重要的經驗。
6、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要強化黨對改革的領導統籌和協調。中國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利益矛盾凸顯,怎麼加強改革的統一領導,加強改革統籌協調,非常重要。
㈤ 為什麼說中國必須要開放外匯市場
因為中國要走向世界。
擁抱世界,在世界上占據更重要的地位,貨幣自由流通是必然的產物。所以,外匯市場要逐步開放。
㈥ 我國為什麼要開放金融市場
因為現階段中國的金融市場不符合改革開放的具體要求。
㈦ 為什麼大家都堅持開放市場和自由貿易原則
第一,限制房產利潤最高不超過15%,
個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商業的最高目標就是銀子。/政府可以想辦法抑制房地產商的利潤,但是絕不可能嚴格限制。那樣那些資本家們誰還來投資建設呢。沒有那麼高的利潤誰給政府人士飯吃。官商本一家。
第二,政府放棄一些樓主認為本應該對市場進行的干預行為這一現象想不通。
窮富本來就是對立的。滿足了窮人就不可能滿足富人。它只能盡量找個平衡點。然而現在的政府往往連這個都做不到。不要對政府期望過高了。
還是那句話。官商本來就是一家。
最後,為什麼大家都堅持開放市場和自由貿易原則?
我認為堅持開放市場和自由貿易原則當然是滿足市場的需求。清政府後期為什麼會被列強那樣宰割呢?我想這個道理樓主應該明白的。
㈧ 要不要全面開放市場經濟為什麼
要正確全面地看待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配置資源是有效的,但市場經濟不是萬能的。
市場經濟配置資源,有其盲區,無法調節,比如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也應該有其禁區,不能讓其調節,比如葯品、武器等。
同時,市場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有市場失靈的情況。
所以,全面開放市場經濟的觀點是不準確的。需要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要設置負面清單,科學宏觀調控。
㈨ 明知道美國要全球薅羊毛為什麼我們還要全面開放經融市場
我們國家開放金融市場,市隊參加 WTO組織的承諾。雖然知道美國在全球有薅羊毛的行為,開放金融市場也是和美國鬥智斗勇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