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資本市場改革成為金融委的重要關注點,要怎麼改革
1、出台《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監管評價辦法》,完善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激勵約束機制,從信貸投放、內部專業化體制機制建設、監管政策落實、產品及服務創新等方面進行評價,設置差別化評價指標,對商業銀行落實盡職免責要求,給予小微企業貸款差別定價,加強評價結果運用。
6、出台《標准化票據管理辦法》,規范標准化票據融資機制,支持將票據作為基礎資產打包後在債券市場流通,支持資產管理產品投資標准化票據,發揮債券市場投資定價能力,減少監管套利,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和供應鏈融資。
7、發布《標准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落實資管新規要求,明確標准化債權類資產的認定范圍和認定條件,建立非標轉標的認定機制,並對存量「非非標」資產給予過渡期安排,穩步推進資管業務轉型發展,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8、發布《外國政府類機構和國際開發機構債券業務指引》,進一步完善熊貓債信息披露要求,細化熊貓債發行規則,鼓勵有真實人民幣資金需求的發行人發債,穩步推動熊貓債市場發展。
㈡ 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2015年5月18日 經李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批轉發展改革委《關於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了8個方面39項年度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一是持續簡政放權,加快推進政府自身改革。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和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投融資、價格、統一市場等改革,逐步形成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管理新模式。二是深化企業改革,進一步增強市場主體活力。推進國企國資改革,深化電力等重點行業改革,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進一步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三是落實財稅改革總體方案,推動財稅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實行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管理制度,力爭全面完成營改增,研究推進資源稅、個人所得稅、環境保護稅等改革。四是推進金融改革,健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五是加快推進城鎮化、農業農村和科技體制等改革,推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六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健全促進外貿轉型升級的體制和政策,改革完善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加快完善互利共贏的國際產能合作體制機制,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加快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和沿邊開發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七是深化民生保障相關改革,健全保基本、兜底線的體制機制。深化教育、醫葯衛生、文化以及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住房等社會事業和民生保障領域改革。八是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促進節能減排和保護生態環境。加強頂層設計並開展相關試點,扎實推進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改革,落實國有林場林區改革,用制度保障生態文明。
參考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519/c1001-27020370.html
㈢ 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證監會定下12項重點任務
9月9日至10日,證監會在京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會議分析了當前資本市場面臨的形勢,深刻闡述了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戰略意義、全局意義和現實意義。提出了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包括狠抓中介機構能力建設、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一次資本市場重大改革可追溯到2004年提出的股權分置改革,那次上證指數從998點起步,一直上攻至6124點。十餘年後證監會再提資本市場重大改革,A股是否將迎來新一輪牛市起點?
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
根據證監會官方發布的資料,本次會議規格很高。證監會班子成員,駐證監會紀檢監察組負責人,公安部、國家審計署等有關部門代表,證監會機關各部門、系統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議分析了當前資本市場面臨的形勢,深刻闡述了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戰略意義、全局意義和現實意義。最引人關注的,是會議提出了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
一是充分發揮科創板的試驗田作用。總結推廣科創板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穩步實施注冊制,完善市場基礎制度。二是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制定實施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切實把好入口和出口兩道關,努力優化增量、調整存量。嚴把IPO審核質量關,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並購重組主渠道作用,暢通多元化退市渠道,促進上市公司優勝劣汰。優化重組上市、再融資等制度,支持分拆上市試點。加強上市公司持續監管、分類監管、精準監管。三是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短板。推進創業板改革,加快新三板改革,選擇若干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允許優質券商拓展櫃台業務。大力發展私募股權投資。推進交易所市場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品種創新。豐富期貨期權產品。
四是狠抓中介機構能力建設。五是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六是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強化證券基金經營機構長期業績導向,推進公募基金管理人分類監管。推動放寬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和范圍。推動公募基金納入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金投資范圍。七是切實化解股票質押、債券違約、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風險。八是進一步加大法治供給。加快推動《證券法》《刑法》修改,大幅提高欺詐發行、上市公司虛假信息披露和中介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等違法行為的違法成本。九是加強投資者保護。推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探索建立行政罰沒款優先用於投資者救濟的制度機制。推動修改或制定虛假陳述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相關民事賠償司法解釋。十是提升稽查執法效能。十一是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大幅精簡審批備案事項,優化審批備案流程,提高監管透明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十二是加快提升科技監管能力。
切中資本市場痛點難點
上述十二項任務,可謂切中了目前資本市場的痛點、難點。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稍早前指出,資本市場目前仍然存在的諸多亂象,究其根源在於以發行定價機制為核心的一系列基礎制度的失靈和扭曲一直沒有根本扭轉。對照成熟市場的相關經驗,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包括交易機制在內的配套制度建設距離運行良好的市場機制體系還有較大差距。利用設立科創板並試點注冊制的契機,可以考慮對一系列市場基礎制度進行大膽改革創新,以適應現代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
而對於此次會議提出的「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短板」,業內人士亦早有呼籲。
比如加快新三板改革一事。全國股轉公司總經理徐明在9月6日出席第二屆中小投資者服務論壇時提出,應當降低新三板投資者適當性門檻。目前新三板市場投資者的適當性門檻為500萬元人民幣金融資產。設立之初,考慮主要服務對象是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民營中小微企業,風險相對較高,設置了較高的投資准入要求。
不可否認,這一要求在新三板市場發展初期,對於增加市場韌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等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這一極高的投資者門檻很難適應目前新三板市場發展的需要,已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再說新三板市場也具備了降低投資者門檻的現實基礎。
一方面,和滬深證券市場一億多投資者相比,新三板市場的高門檻將絕大多數投資者拒之門外,合格投資者只有區區幾十萬人,面對近萬家掛牌公司,平均每家掛牌公司僅有數十名投資者。過少的投資者使掛牌公司的融資極其困難、市場的流動性嚴重枯竭、交易的連續性無法保證,資本市場的基本功能受到了極大的制約,新三板市場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經過近七年的發展,新三板的公司質量、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公司的規范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自律規則不斷健全和完善,投資者的專業知識、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得到提高,監管能力、水平和力度也在不斷地加強。新三板投資者門檻的降低具備了現實的條件。因此,應盡快地將500萬元的投資者准入門檻降低。
市場期待長期牛市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次資本市場大改革可追溯到2004年提出的股權分置改革。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
2005年6月2日,第一個股改試點三一重工就進行股改徵集投票,6月6日滬指創下998點階段低點,之後開始了長達兩年多的大牛市,一直到2007年10月滬指上攻至6124點才結束。
如今,在滬指重返3000點整數關口之際,證監會提出十二項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點任務,覆蓋從A股到中介機構,再到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等多個方面,體現出了建立一個真正現代、高效、透明的資本市場的決心,也受到了市場人士歡迎。
深圳厚石天成投資總經理侯延軍指出,這是一套在市場關鍵時刻關鍵點位打出的組合拳。第一,充分發揮科創板的試驗田作用,這裡面體現了市場對注冊制這種股市根本制度的期待。第二,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能夠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提高市場配置效率降低市場成本。第三,加快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持續的對外開放,與國際市場接軌,是倒推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催化劑。第四,中國資本市場一直以來因為各種原因,缺乏長期資金,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可促進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第五,切實化解重點領域風險。這一點也是管理層在這個關鍵點位推出組合拳的初衷。證監會布局十二項重點任務,意在全方位化解市場風險,激勵優質資金長期入市,通過改革促改革,促進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走出真正的長期牛市。
深圳時代方舟資產投資總監魏海洪指出,從證監會此次表態來看,推動各類資金入市、呵護資本市場的態度很明顯,效果也必將越來越顯著。另外,市場化、法制化是監管的必由之路,制度建設明顯在加快。而對科創板的強調,指引了未來牛市的方向,即結構牛、科創牛。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有利於夯實3000點附近的行情基礎,推動個股行情向縱深發展。
㈣ 如何實現國有資本市場化改革
「國有企業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必須適應市場化、國際化新形勢,以規范經營決策、資產保值增值、公平參與競爭、提高企業效率、增強企業活力、承擔社會責任為重點,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就要進一步破除妨礙國有企業實現市場化經營的體制機制性障礙。
㈤ 政府工作報告解讀:怎樣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我國金融改革盡管已經取得了較大進展,但與現代金融制度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還難以有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要下更大的決心,用更大的氣力推進金融改革,從根本上破除金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增強金融業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形成有利於金融穩健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經濟增長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作用。
一是繼續深化國有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改革。繼續完善已上市銀行的公司治理,明確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職責邊界,提高董事、監事和高管人員的履職能力,真正建成決策科學、執行有力、監督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切實推進業務發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轉變。強化內部控制,建立風險管理長效機制。加大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建立市場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制,探索商業銀行薪酬體系和激勵機制改革。加大上市銀行信息披露力度。大力加強基層分支機構改革。繼續推進中國農業銀行的改革和上市准備工作,著力推進「三農」事業部制建設。繼續深化國家開發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的改革,不斷推進進出口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改革。通過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一批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優質、效益良好、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強的現代化銀行。
二是大力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近年來,雖然我國農村金融不斷發展,但是由於多方面原因,農村金融仍然是整個金融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為此,要加快培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有序發展小額貸款組織,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設立適應「三農」需要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加大政策性金融對農村改革發展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拓展農業發展銀行支農領域。全面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全面提高農村金融運行質量和效率,顯著改善「三農」金融服務,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三是大力推進小企業金融服務改革。通過改革增加小企業金融服務供給。進一步鼓勵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不同形式的小企業信貸專營服務機構或小企業服務中心。增加網點數量,擴大小企業金融服務覆蓋面。加強信貸機制創新,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採取動產、應收賬款、倉單、股權和知識產權質押等方式,緩解中小企業貸款抵質押不足的矛盾。落實對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貼息等扶持政策,設立多層次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和擔保機構。提高金融機構中小企業貸款比重,確保全年小企業信貸投放的增速高於全部貸款增速,信貸投放的增量高於上年。對商業銀行開展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實行差異化的監管政策。
四是繼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妥推進融資融券業務試點,根據試點情況及時完善業務規則,逐步有序擴大試點范圍。抓緊做好股指期貨推出前的各項准備工作,適時推出股指期貨。推動部分改制上市公司整體上市,消除改制上市遺留的關聯交易和同業競爭問題。穩步推進創業板建設、新股發行制度等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的改革步伐,有序推出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證券期貨新品種,不斷提高市場運行的活力和效率。大力推進我國債券市場發展,積極發展公司債、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規范發展信用評級機構,促使我國債券市場逐步向健康、成熟、完善和開放的方向邁進。
五是繼續深化保險業改革,促進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鞏固發展保險公司改制上市成果,推動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整體改制、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在香港上市、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改革。穩步推進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股權試點。完善保險公司治理監管。積極穩妥地推進保險營銷體制改革試點,鼓勵保險公司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完善營銷模式,維護營銷隊伍穩定,提高營銷隊伍素質。提升服務能力,不斷擴大保險覆蓋面。鼓勵各地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保險試點,探索創新「三農」保險經營組織形式,推動農村相互保險和村鎮保險試點。逐步擴大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的試點區域。推動養老保險業務創新。引導專業健康保險公司的發展和業務轉型。在試點的基礎上,擴大責任保險的覆蓋范圍。建立並完善巨災保險制度。促進內控制度建設,以內控監管為抓手,堵塞保險公司管理漏洞,提升管理水平。通過培育市場,完善行業自主發展的內生機制;通過公司改革,理順行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通過完善制度,營造行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六是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推動進出口收付匯核銷制度改革,簡化貿易信貸登記管理。允許企業出口收匯存放境外,進一步便利企業靈活運用外匯資金。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繼續以拓寬資本流出渠道為重點,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擴大中資企業外債試點,統一中外資企業外債管理政策。完善全面的外匯債權債務制度。
七是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積極參與國際金融規則制定。加強中國人民銀行與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機構間的協調合作,提高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監測與管控能力。加強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監管,探索逆周期監管,不斷完善具有前瞻性的監管機制。強化資本監管和流動性風險監管。推進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促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積極推動基金組織份額和治理結構改革。積極參與國際金融監管標準的討論制訂。加強對國際金融形勢的跟蹤和評估,預防跨境金融風險傳染。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努力防範各種金融風險,確保金融體系穩健和安全。
㈥ 如何推動資本市場改革
一、充分認識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重要意義
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任務
三、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
四、健全資本市場體系,豐富證券投資品種
五、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進上市公司規范運作
六、促進資本市場中介服務機構規范發展,提高執業水平
七、加強法制和誠信建設,提高資本市場監管水平
八、加強協調配合,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
九、認真總結經驗,積極穩妥地推進對外開放
參考資料: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2/02/content_1293905.htm
㈦ 在我們國家經濟發展中資本市場起到怎樣的作用和意義
回顧我國資本市場短短十幾年的歷程不難發現,正是中國經濟改革和轉軌的內在要求催生了資本市場,資本市場在不斷的探索求進中,始終立足於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篳路藍縷,開拓創新,為推動經濟體制改革,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當前經濟發展困難時期,資本市場歷史地必須發揮好在價格發現、資源配置和整合、投融資、財富效應等方面的功能,在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上有更大作為。 穩定發展的資本市場,是政府一攬子刺激經濟計劃效果實現最大化的重要平台,能夠很好地發揮助推器的作用。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的效果要最大化,就離不開穩定發展的資本市場這個平台來帶動民間資本的跟進。有關研究表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可以帶動3-6倍的間接融資。我們必須在穩定市場運行的基礎上,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使資本市場成為我國集聚民間投資力量、增加社會投資、擴大內需的重要平台。 大范圍實施調整振興產業規劃要事半功倍,就需要穩定發展的資本市場渠道,實現資源的快速、高效整合和企業的兼並重組。十大產業的振興,可以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這條市場化的資源配置渠道,以定向增發、換股吸收合並等資本手段,低成本地促進企業的資產整合與並購重組,為促進產業調整和振興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大力推進自主創新要獲得突破性進展,就需要多層次資本市場助推,以加強科技支撐,增強國民經濟的發展後勁。資本市場可以把資本和科技兩大生產要素對接,為此應該盡快推出創業板,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拓展資本市場廣度和深度,完善以資本市場為核心和紐帶的投融資服務鏈,為成長型創業企業搭建直接融資平台,引導風險投資等產業基金進入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有效緩解創業企業融資難問題。 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擴大城鄉就業,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同樣需要具有財富效應的資本市場這個平台。證券投資已成為我國居民投資理財的重要工具,目前滬深股市股票賬戶總數達1.25億戶。穩定發展的證券市場是國民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重要途徑,穩定資本市場的信心,等於穩定了投資者的行為預期,必將間接促進投資和消費。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和蔓延,使人們重新審視金融創新、市場監管。人們認識到,一方面金融創新必須適度,必須與市場的接受程度和投資者的承受能力相協調,與監管能力相適應;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面對改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必須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才能逐步加以解決。 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仍處於「新興+轉軌」時期,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仍是需長期堅持的中心任務,面對新形勢,必須充分認識資本市場肩負的歷史使命,堅持改革發展不動搖,切實發揮好資本市場在保增長中的中堅作用。
㈧ 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九條意見
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國發〔1992〕68號)下發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資本市場初具規模,市場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健全,市場規范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有企業、金融市場改革和發展,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積極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重要意義
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對我國實現本世紀頭20年國民經濟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利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大程度地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將社會資金有效轉化為長期投資。二是有利於國有經濟的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改組,加快非國有經濟發展。三是有利於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完善金融市場結構,提高金融市場效率,維護金融安全。
我國資本市場是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逐步發展起來的。由於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設計上的局限,資本市場還存在一些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矛盾,制約了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這些問題是資本市場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也只有在發展中逐步加以解決。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對資本市場發展作出了部署,為我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指明了方向。要認清形勢,抓住機遇,轉變觀念,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創造和培育良好的投資環境,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促進資本形成、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面的作用,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新的貢獻。
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任務
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和「法制、監管、自律、規范」的方針,堅持服務於國民經濟全局,實現與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堅持依法治市,保護投資者特別是社會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堅持資本市場改革的市場化取向,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堅持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市場可承受程度的統一,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處理好加快資本市場發展與防範市場風險的關系;堅持循序漸進,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任務是:以擴大直接融資、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為目標,建設透明高效、結構合理、機制健全、功能完善、運行安全的資本市場。要圍繞這一目標,建立有利於各類企業籌集資金、滿足多種投資需求和富有效率的資本市場體系;完善以市場為主導的產品創新機制,形成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並舉、股票融資與債券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產品結構;培育誠實守信、運作規范、治理機制健全的上市公司和市場中介群體,強化市場主體約束和優勝劣汰機制;健全職責定位明確、風險控制有效、協調配合到位的市場監管體制,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三、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促進資本市場穩定發展
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需要相應的政策引導和支持。各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為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完善證券發行上市核准制度。健全有利於各類優質企業平等利用資本市場的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重視資本市場的投資回報。要採取切實措施,改變部分上市公司重上市、輕轉制、重籌資、輕回報的狀況,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為投資者提供分享經濟增長成果、增加財富的機會。
鼓勵合規資金入市。繼續大力發展證券投資基金。支持保險資金以多種方式直接投資資本市場,逐步提高社會保障基金、企業補充養老基金、商業保險資金等投入資本市場的資金比例。要培養一批誠信、守法、專業的機構投資者,使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為主的機構投資者成為資本市場的主導力量。
拓寬證券公司融資渠道。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或發行債券籌集長期資金。完善證券公司質押貸款及進入銀行間同業市場管理辦法,制定證券公司收購兼並和證券承銷業務貸款的審核標准,在健全風險控制機制的前提下,為證券公司使用貸款融通資金創造有利條件。穩步開展基金管理公司融資試點。
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規范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的轉讓行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穩步解決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問題。在解決這一問題時要尊重市場規律,有利於市場的穩定和發展,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完善資本市場稅收政策。研究制定鼓勵社會公眾投資的稅收政策,完善證券、期貨公司的流轉稅和所得稅徵收管理辦法,對具備條件的證券、期貨公司實行所得稅集中征管。
四、健全資本市場體系,豐富證券投資品種
建立多層次股票市場體系。在統籌考慮資本市場合理布局和功能定位的基礎上,逐步建立滿足不同類型企業融資需求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研究提出相應的證券發行上市條件並建立配套的公司選擇機制。繼續規范和發展主板市場,逐步改善主板市場上市公司結構。分步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完善風險投資機制,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積極探索和完善統一監管下的股份轉讓制度。
積極穩妥發展債券市場。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基礎上,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發行公司債券籌集資金,改變債券融資發展相對滯後的狀況,豐富債券市場品種,促進資本市場協調發展。制定和完善公司債券發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評級等規章制度,建立健全資產抵押、信用擔保等償債保障機制。逐步建立集中監管、統一互聯的債券市場。
穩步發展期貨市場。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逐步推出為大宗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發現價格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商品期貨品種。
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品種創新機制。研究開發與股票和債券相關的新品種及其衍生產品。加大風險較低的固定收益類證券產品的開發力度,為投資者提供儲蓄替代型證券投資品種。積極探索並開發資產證券化品種。
五、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進上市公司規范運作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上市公司的質量是證券市場投資價值的源泉。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要把股東利益最大化和不斷提高盈利水平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進一步完善股票發行管理體制,推行證券發行上市保薦制度,支持競爭力強、運作規范、效益良好的公司發行上市,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鼓勵已上市公司進行以市場為主導的、有利於公司持續發展的並購重組。進一步完善再融資政策,支持優質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加快發展,做優做強。規范上市公司運作。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真正形成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和經營管理者之間的制衡機制。強化董事和高管人員的誠信責任,進一步完善獨立董事制度。規范控股股東行為,對損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東利益的控股股東進行責任追究。強化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的責任,切實保證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建立健全上市公司高管人員的激勵約束機制。
完善市場退出機制。要採取有效措施,結合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在實現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的同時,建立對退市公司高管人員失職的責任追究機制,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六、促進資本市場中介服務機構規范發展,提高執業水平把證券、期貨公司建設成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金融企業。根據審慎監管原則,健全證券、期貨公司的市場准入制度。督促證券、期貨公司完善治理結構,規范其股東行為,強化董事會和經理人員的誠信責任。改革證券、期貨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管理制度,研究健全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存管機制。嚴禁挪用客戶資產,切實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證券、期貨公司要完善內控機制,加強對分支機構的集中統一管理。完善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險監控指標體系,督促證券、期貨公司實施穩健的財務政策。鼓勵證券、期貨公司通過兼並重組、優化整合做優做強。建立健全證券、期貨公司市場退出機制。
加強對其他中介服務機構的管理。規范發展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機構、證券資信評級機構,加強對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機構的管理,提高中介機構的專業化服務水平。
七、加強法制和誠信建設,提高資本市場監管水平
健全資本市場法規體系,加強誠信建設。按照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總體部署,健全有利於資本市場穩定發展和投資者權益保護的法規體系。要清理阻礙市場發展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以及政策性文件,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創建良好的法制環境。要按照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信用體系的要求,制定資本市場誠信准則,維護誠信秩序,對嚴重違法違規、嚴重失信的機構和個人堅決實施市場禁入措施。
推進依法行政,加強資本市場監管。按照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的要求,提高執法人員的自身素質和執法水平。樹立與時俱進的監管理念,建立健全與資本市場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監管方式,完善監管手段,提高監管效率。進一步充實監管力量,整合監管資源,培養一支政治素質和專業素質過硬的監管隊伍。通過實施有效的市場監管,努力提高市場的公正性、透明度和效率,降低市場系統風險,保障市場參與者的合法權益。
發揮行業自律和輿論監督作用。要發揮證券期貨交易所、登記結算公司、證券期貨業協會、律師、會計師、資產評估等行業協會的自律管理作用。要引導和加強新聞媒體對證券期貨市場的宣傳和監督。
八、加強協調配合,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
營造良好的資本市場發展環境。資本市場的風險防範關繫到國家的金融安全和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各地區、各部門都要關心和支持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在出台涉及資本市場的政策措施時,要充分考慮資本市場的敏感性、復雜性和特殊性,並建立信息共享、溝通便捷、職責明確的協調配合機制,為市場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
共同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履行《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及時糾正發起人虛假出資、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侵佔上市公司資產的行為;各地區和有關主管部門要依法加強對退市公司的管理,確保退市工作平穩順利。對有重大經營風險必須退出資本市場或採取其他行政處置措施的證券、期貨公司,地方人民政府、金融監管部門以及公安、司法等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按照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做好風險處置工作。各地區、各部門必須建立應對資本市場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和防範化解風險的長效機制。
嚴厲打擊證券期貨市場違法活動。各地區要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有關精神,嚴格禁止本地區非法發行證券、非法設立證券期貨經營機構、非法代理證券期貨買賣、非法或變相設立證券期貨交易場所及其他證券期貨違法活動。財政、公安、審計、工商等政府部門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要加強協調配合,加大打擊力度,維護資本市場秩序。
九、認真總結經驗,積極穩妥地推進對外開放
嚴格履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關於證券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承諾。鼓勵具備條件的境外證券機構參股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繼續試行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制度。
積極利用境外資本市場。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慣例,支持符合條件的內地企業到境外發行證券並上市。支持符合條件的內地機構和人員到境外從事與資本市場投資相關的服務業務和期貨套期保值業務。認真研究合格的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
加強交流與合作。落實與香港、澳門更緊密經貿合作安排。進一步加強與相關國際組織及境外證券監管機構的聯系與合作。
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和戰略出發作出的重要決策,各地區、各部門務必高度重視,樹立全局觀念,充分認識發展資本市場的重要性,堅定信心、抓住機遇、開拓創新,共同為資本市場發展創造條件,積極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作出貢獻。
以上是國務院的九條意見 簡稱「國九條
㈨ 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
對資本市場而言,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關注五大方面:
第一,以新股「三高」問題為例,從長期來看,只有投資主體基於自身利益,認真判斷企業投資價值,「炒新」、「炒小」的投資習慣得到改變,才能真正打破新股「三高」魔咒。
所以應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充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由此可見,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是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應進一步理清和理順新股發行過程中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強化市場約束,促進市場參與各方歸位盡責。
第二,以退市制度為例,2012年證監會分別在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實施新的退市制度。反映了資本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但對於這項制度,監管層要嚴格執行好,實現退市的市場化、法制化和常態化。
但是我國股市之所以充斥了垃圾股,退市制度不完善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應進一步深化改革,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符合資本市場實際需要和投資者保護的退市制度體系。
由此可見,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制度,對於優勝劣汰,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優化市場資源配置,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第三,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日前發表的《保護中小投資者就是保護資本市場》指出,真正捍衛市場公平和平等的原則,就必須旗幟鮮明地保護中小投資者。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不僅是資本市場健康運行的內在要求,也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有效途徑。
所以在投資者保護方面,同樣需要進行進一步完善和改革。全面構築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制度體系,要保障中小投資者知情權、健全上市公司股東投票和表決機制、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完善中小投資者賠償制度。
第四,我們看到不管是《證券法》的修改,還是《期貨法》的制定都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所以在未來的資本市場改革中,法制建設也是一個的重要層面,這既包括《證券法》、《公司法》等市場基本法律的修訂,《期貨法》等基礎性法律的建立,也包括既有制度規則的完善、修改。
最後,法制化也同樣要求監管制度進一步改革,使監管部門更好回歸監管本位,嚴厲打擊內幕交易、操縱市場、「老鼠倉」等違法違規、損害投資者權益的行為,維護市場運行秩序。
只有加大對資本市場的改革力度,推進全面改革,使股市的運行與經濟基本面形成良性互動,才能讓投資者分享資本市場發展帶來的成果。
㈩ 你認為當前改革存在什麼問題應如何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任務
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看到 《決定》的全文我感到非常高興。過去10年來,一個廣泛的爭論是,在資源配置過程中,到底應該由市場還是政府來發揮主導作用。而《決定》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答案,這就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但要讓市場真正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還需要進行一系列改革。《決定》中有近300條改革措施,要落到實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不僅存在意識形態上的障礙,還存在利益上的障礙和一些現實的困難。但是我相信,在兩個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未來我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一定會使改革得到全面推進。一方面,從思想和理念上,目前包括經濟學界、社會學界、法學界、產業界,以及對於絕大多數黨政領導幹部,在繼續推進市場化的經濟體制改革和法治化民主化的政治體制改革方面,已經達成了廣泛的社會共識。
另一方面,從實際情況看,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也迫使我們必須進行改革來化解發展中的難題,我們叫做「形勢比人強」。
推進改革要考慮步驟和順序
談到改革的順序,我們首先應該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即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我國目前的市場體系存在幾個突出問題:一是條塊分割形成碎片化的市場格局;二是部分市場還沒有對所有主體平等開放;三是由於部分行業的壟斷導致競爭性缺失;四是市場尚未建立在公平透明規則的基礎上;五是商品市場發展比較快,但要素市場,特別是資本市場非常落後。在下一步推進改革的過程中,每個部門首先應將現有的法律法規和改革的目標相對照,確定和選擇妨礙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市場體系建設目標的最大障礙進行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求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在內的各個機構、組織和部門來做這項工作。例如,《決定》要建立土地市場,應該允許用集體用地參與城市建設,但是目前規定城市土地全部為國有的。諸如此類問題需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進行統一協調。
在改革過程中要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目前的社會輿論過多關注於經濟增長的速度。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在於速度,而在於效率。只要效率提高對GDP的貢獻在提升,經濟增長慢一點沒有問題。當然,我們不能忽視改革投入成本與效果顯現存在的時間差,因此我們在推進改革過程要謹慎,要特別注重那些成本小而效果比較明顯的改革。例如負面清單的改革,目前我們要盡快縮短負面清單的長度以便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但這么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利益格局的調整。但我相信在現行的國有企業管理制度和人事制度的基礎上,這些利益調整還是可以進行的。
相比增速放緩,目前經濟存在的更大問題是我們之前積累的一些問題。例如我國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資產負債表中存在的杠桿率過高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政府和企業的負債過高。利率市場化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改革措施,將會極大影響以土地財政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地方政府的收支。《決定》中所提到的擴大地方政府收入的幾項改革短時間內似乎難以見效。因此,建議地方政府可採取措施,例如通過對國有資產進行重組、出售等方式,將債務上漏洞能補的先補起來,降低改革推進過程中的風險。實際上,上海等地方已經進行了此種嘗試。上海市政府出售上海家化39%的股份用以補充養老金基金。
目前還有一個顧慮,就是利率市場化實施後是否會導致儲蓄率降低而抑制需求。我認為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中國目前與19世紀的歐洲類似,即儲蓄率與投資率雙高,依賴通過投資和擴大凈出口來彌補需求不足。如果說歐洲目前的問題是過度消費導致的過度負債,中國目前則是過度投資導致的過度負債。儲蓄率過高引起投資率過高,進而導致投資邊際收益遞減和產能過剩等問題。歐洲通過提高經濟整體效率解決了此類問題,而中國目前最需要的也是提高投資效率。
重視上海自貿區在全面推進改革中的作用
目前世界的貿易與投資格局將會有一個很大的變革,由美國主導的多邊談判會產生深遠影響。中國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這種格局的變化是中國發展的機會,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樣的機會。上海自貿區的成立正是順應了這種格局的變化。中國改革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以開放促改革。上海自貿區與之前的深圳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不同的是,上海自貿區的成立不僅僅是為了吸引外國投資,而是為全面推進改革進行的一種制度上的試驗。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各種成熟的改革措施可以全國推廣,形成更大的改革推動力,而不是建立更多試驗內容類似的實驗區,依靠尋求政策落差來發展地方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