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談談我國應如何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
就是將要素識別清楚,並分類,一部分還給市場去管理
② 什麼是要素市場化
生產要素是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利用的各種經濟資源的統稱,一般包括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信息等。
市場經濟要求生產要素商品化,以商品的形式在市場上通過市場交易實現流動和配置,從而形成各種生產要素市場。
要素市場化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市場經濟是通過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經濟形式。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前提是要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2)如何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擴展閱讀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前提是要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但面臨的嚴峻形勢是,我國在實行了近40年的改革開放、形成了較為健全的商品市場後,生產要素市場發展滯後。
一是普遍存在的二元結構雙軌運行現象。資本市場,既有經過政府批準的規范的證券市場,又有不規范的地下融資市場。土地市場中既有城鄉二元的市場分割,又有城市中通過招拍掛等市場手段和通過協議出讓或其他渠道獲得的土地並存。
二是價格扭曲。突出的是要素價格不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定價規則透明性不夠,政府不當干預依然存在。
三是市場壁壘。沒有要素市場化配置,就不可能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進而也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經濟網-[一日一課]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
③ 工程造價如何落實深化市場化改革
3、取消預算定額對於相關主體的影響
取消預算定額對於工程造價管理有著多方面的影響,從相關活動主體方面來看,主要對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與工程咨詢單位有著較大影響。
建設單位
從價格掌控方面來看,建設單位在各類市場主體當中是處於弱勢的。一方面,建設單位的人才流動性較強,只有決策層相對穩定;另一方面,行業長期形成的依賴於工程定額的惡性習慣,令其缺乏對相關工程案例數據、參數的積累與匯編。取消預算定額後,將直接影響建設單位投資估算、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等項目投資控制工作。
之於建設單位,未來一方面可以加強企業自身的定額積累與匯編,即擺脫依賴國家製作定額的惡性習慣,重視基礎研發,為相關投資控制工作形成有效依據;另一方面可以將相關企業定額編制工作進行外包,通過專業的工程咨詢單位實現投資控制目標。
施工單位
同建設單位一樣,施工單位也長期依賴於國家編制的預算定額,投標報價直接套用定額。取消預算定額後,施工單位也面臨著缺乏有效編制依據的尷尬境地。但目前而言,一部分清單項目仍然可以直接套用市價,如抹灰單價;但另一部分則需要自身進行數據收集、分析和編制,如地勘後旋挖樁中風化岩、花崗岩等價格。
未來在招投標活動中,施工單位需進行謹慎的前期市場調研,依據人材機等費用的真實市場參數,結合自身企業實力進行報價。畢竟,建設單位在掌握客觀建築市場數據情況下,為避免後期質量、安全與工期風險,會主動設置規避不合理低價中標的相應門檻。在這樣的情況下,施工企業只能將精力集中在優化自身技術實力、人才儲備與施工管理方面,通過綜合企業實力降低建設成本。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施工單位預算人員而言,取消預算定額將對其工作內容、工作量、工作能力標准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戰。預算編制工作將不可避免的涉及現場工時分析、材料用量分析、機械折舊計算、通貨膨脹額補正等等,以目前施工企業預算人員的能力水準與工資水平來看,通過現有預算人員編制施工預算將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工程咨詢單位
如果說對於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而言,取消預算定額後挑戰大於機遇,那麼對於工程咨詢單位而言,取消預算定額則是機遇大於挑戰。如上文所述,無論建設單位還是施工單位在取消預算定額後,都無法依靠自身力量完成相關預算編制工作,亟需藉助專業機構組織力量完成投資控制與盈利控制工作,這即是工程咨詢單位的市場機遇。
當然,取消預算定額對於工程咨詢單位同樣有著一定影響,但考慮到工程咨詢單位由於業務經營,匯集、積累了大量的價格數據以及結算報告,同時,工程咨詢單位也是預算人才較為密集的企業,這為其在造價管理改革浪潮中形成了重要的優勢。
④ 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是什麼意思
走市場化的配置改革是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來搞活市場。
⑤ 如何深化市場化改革呢
保障。十九屆四中全會形成了所有制、分配製度和資源配置方式三位一體、有機統一的基本經濟制度框架形式。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所有制結構、分配製度和資源配置方式都要以完善要素市場化位置為支撐。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求必須打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的市場基礎;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更是要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重點任務是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⑥ 在新起點上如何推進市場化改革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解決經濟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的根本途徑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等等。這些特徵,是在市場化改革進程中逐步顯現的,其中的問題不是因改革的市場化方向而產生,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所導致。
市場的微觀基礎還不健全,各市場主體之間的地位和權益還不平等,調節市場運行的客觀機制還未建立,新舊體制尚未徹底轉換,直接導致了經濟社會形成一些突出的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比如,經濟結構不合理和粗放型增長方式以及企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等問題,很大程度上還是計劃經濟體制的產物。又如,官員腐敗、國有資產流失、收入分配差距不合理,成為大家關注的社會問題,根源在於市場主體的權益尚未確立和市場配置資源、分配利益的機制不健全,很大程度上還是行政權力決定利益和資源的分配。再如,就業矛盾突出、「三農」問題嚴重、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經濟整體競爭力不強、城鄉和地區發展不平衡、民生問題突出等問題,根源在於市場經濟不發展和各地區市場經濟發展不平衡,市場的作用不充分,經濟社會缺乏客觀規律的調節和制約,政府行為不規范。所以,繼續解放思想,推進和深化市場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解決經濟社會存在的各種問題的根本途徑。
確立市場主體地位,健全市場運行機制
推進市場化改革,要求我們繼續解放思想,從理論上深刻認識從計劃經濟體制改革為市場經濟體制的原因和實質。表面看來,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在於經濟計劃的僵硬性和主觀性;而從其本質來看,則是由於行政權力成為決定經濟活動的絕對權威,從事經濟活動的個人和組織受制於行政權力,致使經濟活動失去自身發展的自主性、自發性和客觀性。從計劃經濟變革為市場經濟,絕不只是從形式上將產品變為商品,也不僅僅是生產資源由市場來配置,而是經濟主體由行政機構向直接經濟當事人的換位,是經濟權益由行政機構掌管轉變為經濟當事人通過獨立自主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活動直接去獲取,是經濟運行機制從由行政命令到由客觀規律自發調節的根本轉變。這是社會的經濟關系、權益關系的根本性變革,由此必然要求其他社會關系包括政治、文化、思想觀念等上層建築的相應改革。
在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中,不同個體和群體都是獨立自主、平等競爭的市場主體,通過商品等價交換所形成的市場價格實現各自經濟利益的初次公平分配和調節生產資源的有效配置。這就是發揮市場調節即價值規律調節的基礎性作用。但在我國當前,計劃經濟體制和市場經濟體制處於膠著狀態,從事生產的個人和組織的市場主體地位和權益還未真正確立,行政權力缺乏制約和制衡,仍然對經濟活動進行不必要的直接甚至武斷的干預。勞動者個體和集體特別是農民工相對於資方,廣大消費者相對於行政壟斷和資源壟斷部門,一些地方的群眾相對於某些政府部門,事實上處於弱勢地位;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缺乏公平、充分的競爭,商品交換中平等和對等的市場談判機制尚未建立,致使某些商品價格特別是勞動者的工資以及諸如拆遷、征地等,完全由處於強勢的壟斷企業、資方、開發商和政府部門單方面決定,嚴重損害了相關群眾的切身利益,由此引發了不同利益群體之間、勞資之間、黨群干群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在經濟轉型最早的廣東省表現也很明顯。
化解這些矛盾,最為根本的在於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著力確立市場主體地位和健全市場運行機制。首先,必須切實賦予個人和經濟組織作為獨立自主的市場主體所應有的平等的經濟地位、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尊重和維護人民群眾採用多種組織形式從事經濟活動以謀求經濟利益的自主性、積極性、主動性和首創精神,從起點上構建人們進入市場經濟活動從而參與市場分配的均等機會。其次,建立健全產權制度,切實明晰和保障各類財產、物品的所有者權益,從經濟關系和法律方面切實維護公有財產權和各類私有產權不受侵犯。建立健全並強化和依法保護通過勞動、生產和經營所獲得的產品、財產、知識等的所有者權益。再次,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各類市場體系,特別是完善和規范勞動力市場,形成各類商品、各種要素在自由流通、流動和充分競爭中形成市場價格的機制。必須打破對資源佔有和產品生產的行政壟斷、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生產資源、要素和各類產品都作為商品通過市場來配置和進入消費。健全所有者權益明晰、強化的自主和充分競爭的商品交換,由買賣雙方平等議定市場價格,促進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切實通過等價交換實行公平分配和有效配置。
轉換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是改革行政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以商品關系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由於改革行政集權是建立完善商品關系的先決條件和前提,所以轉換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成為確立市場主體地位和健全市場運行機制的關鍵和攻堅戰,因而也就成為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繼續解放思想的關鍵和攻堅戰。
我國的改革就是要建立人民群眾自主平等的商品經濟關系並自下而上決定政府行為的新體制。各級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應當打破過去的「權力至上」和「官本位」的觀念及行為方式,樹立「民本位」和客觀經濟活動是社會關系以及社會內在結構的決定性力量的思想及行為方式。各級政府部門特別是領導幹部,應當明確政府的經濟職能主要是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自覺放權還利於民,實現從「父母官」到「公務員」的角色轉換。這是政府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同時,政府具有運用超經濟手段進行宏觀調控和民生再分配的職能,這主要是通過稅收對初次分配進行再調節,行使公共財政職能針對不能平等進入市場競爭的個別人、個別事和個別地區以及市場不能解決的有關全社會的公共福利進行再分配,確保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並運用行政和法律手段維護各市場主體及全體人民的權益。
⑦ 如何推進生產要素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建設
個人的見解:各類要素價格形成存在制度分割、發展不平衡。多數勞動和部分技術要素配置由市場主導,而土地資源、資金要素配置主導權和定價權仍由國家掌握,這種背景下,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必然出現扭曲,無法保證資源配置效率。只有先經過市場競爭,才會形成市場價格,生產要素(尤其是資源、資金)的定價機制要充分市場化,而且要打破存在於資源行業的壟斷壁壘,一方面要用稅收杠桿來調整企業和居民的收支平衡,減輕將要承受的改革成本,另一方面保值儲蓄業務,長期存款利息不低於或稍高於物價的漲幅度。另外地價怎樣充分市場化,依然不太明晰。雖然國土資源部出台土地定價政策,禁止非法壓低地價招商引資,但這種只限於層面改革,很難從根本上解決,所以要調價更要動機制。而政府應當有所「為」有所不「為」一方面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明確價格由市場調節,政府的分寸舉足輕重。所以推進生產要素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的建設還將處於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