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機農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中國有機農業發展前景
中國的有機食品具有巨大的國際市場和潛在的國內市場。首先,國際上對中國有機食品的需求逐年增加。據統計,美國、德國、日本、法國等10個發達國家1997年有機食品銷售總額在100億美元以上,在過去五年裡,歐盟、美國及日本有機食品銷售年均增長25%~30%,預計到2006年歐盟有機食品市場營銷額將增至580億美元,美國將增至470億美元。而發達國家銷售的有機食品大部分來自進口。德國、荷蘭、英國每年進口的有機食品分別佔有機食品消費總量的60%、60%和70%。其次,中國國內有機食品的消費已呈迅速上升趨勢,特別是向嬰兒提供的有機食品。因此我們要抓住機遇,轉變觀念,發揮自身優勢,切實解決有機食品生產技術的難題,開拓國際國內市場。
中國有機食品的開發與生產符合國家方針政策。國家從總體上要求農業優化結構突出質量效益,向多樣化、高品質的方向發展,今後中國農業將向效益農業發展,發展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符合國家基本要求。中國政府已開始重視與有機食品相類似的從級綠色食品的開發工作,國內貿易部、環保總局、農業部等七部委聯合通知要建「三綠」工程,即開辟綠色通道,培育綠色市場,提高綠色消費。
❷ 中國有機農業的發展現狀及前景
(一)、探索階段:特點:國外認證機構進入中國,啟動了中國有機食品的發展。
1989年,我國最早從事生態農業研究、實踐和推廣工作的國家環境保護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農村生態研究室加入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成為中國第一個IFOAM成員。目前,中國的IFOAM成員已經發展到30多個。
1990年,根據浙江省茶葉進出口公司和荷蘭阿姆斯特丹茶葉貿易公司的申請,加拿大的國際有機認證檢查員Joe Smillie先生受荷蘭有機認證機構SKAL的委託,在國家環境保護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農村生態室科研人員的配合下,對位於浙江省和安徽省的 2個茶園和2個茶葉加工廠實施了有機認證檢查。此後,浙江省臨安縣的裴後茶園和臨安茶廠獲得了荷蘭SKAL的有機頒證。這是在中國大陸開展的第一次有中國專業人員參加的有機認證檢查活動,也是中國大陸的農場和加工廠第一次獲得有機認證。
(二)起步階段
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是:中國相繼成立了自己的認證機構,並開展了相應的認證工作,同時根據IFOAM的基本標准制定了機構或部門的推薦性行業標准。
1992年,中國農業部批准組建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CGFDC)」。負責開展中國國內的綠色食品認證和開發管理工作,1995年起,創造性地提出了綠色食品的分級理論,即綠色食品分為A級和AA級(等同於有機食品), CGFDC與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的多家認證機構建立了聯系和合作,並參照IFOAM以及歐美日等有機食品標准和法規,制定了《AA級綠色食品生產技術准則》,並開展AA級綠色食品的認證工作。
1994年,經國家環境保護局批准,國家環境保護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的農村生態研究室改組成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簡稱OFDC),2003年改稱為「南京國環有機產品認證中心」。
1999年3月,位於杭州的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茶葉研究所在原OFDC茶葉分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有機茶研究與發展中心(OTRDC),專門從事有機茶園、有機茶葉加工以及有機茶專用肥的檢查和認證。
(三)規范快速發展階段
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可工作最初由設在國家環保總局的「國家有機食品認證認可委員會」負責。根據2002年1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的精神,國家環保總局正在將有機認證機構的認可工作轉交國家認監委。到目前為止,經國家認監委認可的專職或兼職有機認證機構總共有8家。國家認監委於2003年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有機食品國家標準的制定以及「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的起草工作。
目前在中國開展有機認證業務的還有幾家外國有機認證機構。最早的是1995年進入中國的美國有機認證機構「國際有機作物改良協會」(OCIA),該機構與OFDC合作在南京成立了OCIA中國分會。此後,法國的ECOCERT、德國的BCS、瑞士的IMO和日本的JONA和OCIA-JAPAN都相繼在北京、長沙、南京和上海建立了各自的辦事處,在中國境內開展了數量可觀的有機認證檢查和認證工作。
❸ 有機農業有發展前景嗎
目前,世界有機農產品主要種類及其比例為:蔬菜水果為18.2%、牛奶和蛋類16.1%、糧食14.3%、嬰兒食品與用品11.1%、加工食品7.1%、肉類6.1%、其他(飲料、食油等)27.1%。
盡管目前有機食品零售額在整個食品行業中的份額很小,只有2%~3%,但增長潛力巨大。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判斷,未來一段時間將出現顯著增長:
(1)消費者對健康和環境問題的認識提高,對健康和環境保護的意識增強,促進有機食品生產消費迅速增長;
(2)一批大的食品商如麥當勞、雀巢等已進入有機食品行業,正雄心勃勃地進行有機產品的營銷開發,試圖搶占國際有機產品市場;
(3)食品加工部門調整結構進行有機產品開發,改進包裝,促進有機食品國際貿易;
(4)許多國家政府採取積極的扶持政策。
❹ 有機蔬菜的前景如何
一、有機蔬菜定義: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的生產技術規范生產進去的經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允許使用有機食品標志的蔬菜。有機蔬菜在整個的生產過程中都必需依照有機農業的生產方式進行,有機蔬菜是指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也就是整個生產過程中必需嚴格遵循有機食品的生產技術規范,即生產過程中完全不使用農葯、化肥、生長調節劑等化學物質,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同時還必需經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和審查。所以有機蔬菜的生產必需依照有機食品的生產環境質量要求和生產技術規范來生產,以保證它無污染、富營養和高質量的特點。
3、農業措施:
(1)科學管理:雨水較多的地區,地下水位高。推行深溝高畦,利於排灌,堅持適當的土壤和空氣濕度。一般病害孢子萌首先取決於水分條件,設施栽培是結合適時的通風換氣,控制設施內的濕溫度,營造有利於病蟲害發生的濕溫度環境,對防止和減輕病害具有較好的作用。此外,及時清除落蕾、落花、落果、殘株及雜草,清潔田園,消除病蟲害的中間寄主和侵染源等,也是重要方面。
(2)合理輪作:蔬菜地連作多會產生障礙,加劇病蟲害發生。有機蔬菜生產中可推行水旱輪作,這樣會在生態環境上改變和打亂病蟲發生小氣候規律,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
(3)選擇適合的蔬菜種類和品種:在眾多蔬菜中,具有特殊氣味的蔬菜,害蟲發生少。如韭菜、大蒜、洋蔥、萵筍、芹菜、胡蘿卜等;毛豆在有機蔬菜是選擇較多。在蔬菜種類確定後,選抗病蟲的品種十分重要。
❺ 怎麼看待有機蔬菜的市場前景
科學家認為,類黃酮是新發現的人體必需的天然營養素,因其分子量小,易被人體吸收,對人體健康具有廣泛的作用。但由於代謝快,在體內不蓄積,需要經常補充。
而人體自身不能合成類黃酮,必須從食物中獲取,食物來源是穀物、蔬菜、水果、果汁、茶葉等。
美國化學協會(ACS)主辦的《農業和食品化學》期刊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在有機田地里種植的蔬菜的類黃酮水平會成倍增加。
經過十多年的研究,阿里森·米切爾和同事在相同的種植條件下,比較了兩塊試驗田中西紅柿的主要類黃酮水平。
結果是有機試驗田西紅柿樣本類黃酮的水平明顯增高,而在傳統耕作條件下的試驗田裡樣本的類黃酮水平幾乎沒有顯著變化。
而且,數據表明,類黃酮的水平與土壤中有機物質的積累量成正比,而與化肥使用水平的多少成反比。
因此,富含多量類黃酮的有機西紅柿更有理由成為人們的消費選擇。
隨著現代人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無污染、無化肥農葯殘留的有機蔬菜受到更多市民喜愛。
有機蔬菜的特點在於沒有經過任何農葯的噴灑,根據自然規律的生態原理由專業人員進行種植,對人體的健康非常有益。
所以人們為了更好的身體健康都會選擇有機蔬菜,很多明星瘦身的方法是每天的飲食作息一天三頓都是有機蔬菜,不能吃其他的食物,喝美容養顏的果汁,比如胡蘿卜汁、檸檬汁、番茄汁。
有機食品被譽為「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
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發表的一份報告分析表明,在過去的10年間,在一些國家的市場上,有機農產品的銷售額年遞增率超過20%。這與一些常規食品市場的停滯不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有機蔬菜的種植講究的是安全、自然的生產方式,可以很好地促進和維持生態平衡。有機蔬菜無化學殘留,口感佳,而且已被證明比普通蔬菜更具營養。
人們對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強烈,國內市場前景非常樂觀。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機蔬菜價格平均比普遍蔬菜高出4-5倍,還不能普遍地走上大眾餐桌,因此應密切關注市場、謹慎對待。
感知農場的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有機蔬菜是大勢所趨,中國有機菜的市場很大,有機蔬菜帶來的不僅僅是賣出去的價格,更加是為了能讓更多的農業戶共同建造一個蔬菜、錦鯉養殖、農業觀光的一個大型的農業養殖基地,帶動更多的農業戶致富。
❻ 有機農業如何發展
有機農業的發展前景
1、有機農業生產逐步規范有序,發展速度加快
隨著有機農業生產標准、認證標准和管理措施的不斷在完善和發展,政府和社會的監管、監督力度不斷增強,有機農業生產企業行業自律意識在增強,我中國有機農業生產進人規范發展時期。在國內外市場巨大需求的推動下,我國有機農業正在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預計未來十年,中國有機農業面積將可能達到600萬-1000萬hm2,保持著有機農業面積世界第二的地位。
2、有機農業產品將向多元化發展,滿足消費者多層次需求
中國將逐步改變種植業獨大有機農業格局,特別是有機畜牧業和有機水產業將得到快速發展。目前,通過認證的有機畜禽包括雞、羊、豬、牛、馬、駱駝、驢、鴨和兔等。在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未來十年,將是中國有機畜牧業快速發展的時期。2006年,我國有機水產總產量接近11000t,佔全國水產品總產量的0.22%,預計未來十年,這一比重將超過2%。除此之外,有機農業產業鏈條更加完善,產業前端的生物農葯、生物肥料等行業會隨意有機農業的發展而取得規模和質量上的突破。有機農業的咨詢服務行業也將逐步啟動,並向前發展,為推動有機農業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3、國內市場走向規范,消費群體不斷壯大
市場規范化是未來有機農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有機農產品國內市場正在進入快速成長期,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和接受有機農產品,預計未來十年,預計在今後10年,我國的有機食品占國內食品市場的比例有望達到0.3%-0.5%,將成為美國、歐盟和日本之後的第四大有機農產品消費市場。未來10年,我國有機農產品出口有望達到10億-37億美元,出口的有機食品佔全球有機食品國際貿易的份額則有望達到3%。
總結:我國有機農業發展雖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中國地域遼闊,傳統農業基礎好,勞動力資源豐富,又有生態農業、生態建設的基礎,發展有機農業具有較低的成本優勢和品種豐富的優勢,面臨快速增長的國際市場和已經開始啟動、有巨大潛力的國內市場,中國有機農業發展前景光明。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關注度的持續提升,對有機食品需求偏好的增強,有機食品市場將迅速發展。毫無疑問,投資有機農業,開發有機食品是實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也是社會資金的重點投入領域。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機農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那麼有機農業有哪裡特點呢?
(一)可向社會提供無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環保食品,有利於人民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發生。
化肥農葯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產量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對農產品造成污染,給人類生存和生活留下隱患。目前人類疾病的大幅度增加,尤以各類癌症的大幅度上升,無不與化肥農葯的污染密切相關。以往有些地方出現「談食色變」的現象。有機農業不使用化肥、化學農葯,以及其他可能會造成污染的工業廢棄物、城市垃圾等肥料全部選用健康環保的有機肥料進行施肥,因此其產品食用就非常安全,且品質好,有利保障人體健康。
(二)可以減輕環境污染,有利恢復生態平衡。
目前化肥農葯的利用率很低,一般氮肥只有20-40%,農葯在作物上附著率不超過10-30%,其餘大量流入環境造成污染。如化肥大量進入江湖中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影響魚類生存。農葯在殺病菌害蟲的同時,也增加了病蟲的抗性,殺死了有益生物及一些中性生物,結果引起病蟲再猖獗,使農葯用量愈來愈大,施用的次數愈來愈多,進入惡性循環。改用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可以減輕污染,有利於恢復生態平衡。
(三)有利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農產品進行國際貿易受關稅調控的作用愈來愈小,但對農產品的生產環境、種植方式和內在質量控制愈來愈大(即所謂非關稅貿易壁壘),只有高質量的產品才可能打破壁壘。有機農業產品是一種國際公認的高品質、無污染環保產品,因此發展有機農業,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
(四)有利於增加農村就業、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有機農業是種勞動知識密集型產業,是項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識技術投入,不然尤其是病蟲問題難以解決,還需要有全新的觀念。有機農業食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通常比普遍產品高出20-50%,有的高出一倍以上。因此發展有機農業可以增加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
❼ 如何加快發展有機農業,建設生態綠色有機農產品之鄉
個人覺得發展有機農產品之鄉的基礎就是做好有機農產品,只要有機農產品,滿足了市場需求,口碑出去,銷量上來,那麼生態綠色有機農產品之鄉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❽ 有機蔬菜的市場前景
隨著現代人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無污染、無化肥農葯殘留的有機蔬菜受到更多市民喜愛。有機食品被譽為「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發表的一份報告分析表明,在過去的10年間,在一些國家的市場上,有機農產品的銷售額年遞增率超過20%。這與一些常規食品市場的停滯不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有機蔬菜的種植講究的是安全、自然的生產方式,可以很好地促進和維持生態平衡。有機蔬菜無化學殘留,口感佳,而且已被證明比普通蔬菜更具營養。人們對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強烈,國內市場前景非常樂觀。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機蔬菜價格平均比普遍蔬菜高出4-5倍,還不能普遍地走上大眾餐桌,因此應密切關注市場、謹慎對待。
感知農場的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有機蔬菜是大勢所趨,但尚需時日。
有機蔬菜帶來的不僅僅是賣出去的價格,更加是為了能讓更多的農業戶共同建造一個蔬菜、錦鯉養殖、農業觀光的一個大型的農業養殖基地,帶動更多的農業戶致富。
有機蔬菜在國外早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日本的有機蔬菜高達80%的普及率,而在美國的普及率更高,而在中國有機蔬菜普及率是少的可憐,究其因卻是多方面的因素,隨著中國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機蔬菜在中國也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就在有機菜在大為盛行的時侯,市場也將魚龍混雜,有些沒有良心的投機者也將滲透其中 ,同時也給一些造假者者提供了可乘之機。中國的有機菜道路漫長,還有很多的困難需要克服,還有很多的障礙要清除,中國菜園網首席運營官杜永春先生指出:中國有機菜的市場很大,中國人也在慢慢的對有機產品產生好感,現在吃的東西也真的是國民最頭疼的事了,什麼亂七八糟的都有,有害有毒的,有些利慾熏心的商家想方設法在吃的東西里摻入不該摻入的東西。
❾ 有機農產品的發展歷史
有機農產品國際上有機食品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以1972年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的成立為標志。1994年,國家環保總局在南京成立有機食品中心,標志著有機農產品在我國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
發達國家農產品過剩與生態環境惡化的矛盾以及環保主義運動是有機農產品產生的背景。 綠色農產品1990年農業部發起,1992年,農業部成立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1993年農業部發布了「綠色食品標志管理辦法」。
產生的背景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基本解決了農產品的供需矛盾,農產品農殘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食物中毒事件頻頻發生,「 綠色」成為社會的強烈期盼。
無公害農產品20世紀80年代後期,部分省、市開始推出無公害農產品,2001年農業部提出「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並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4個城市進行試點,2002年,「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在全國范圍內展開。
無公害農產品產生的背景與綠色食品產生的背景大致相同,側重於解決農產品中農殘、有毒有害物質等已成為 「公害」的問題。 一、要加強有機農業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媒體如報紙、電視等方式的宣傳提高人們食品安全和環境意識。
二、國家要進行合理的政策引導和調控,針對有機農業在國內的發展勢頭,制定一系列發展規劃並對其發展進行調控,在常規農業向有機農業轉化期給予農民一定的經濟支持。
三、加強生產關鍵技術的研究示範與推廣。由於有機食品在生產過程中禁用化學合成物質,因而勢必要求較高的生產技術與之配套,只有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來解決好這些技術問題,才能使有機農業更快更好地發展下去。
四、大力推廣、應用雲南省生態農業研究所所長那中元利用中醫原理發明的GPIT技術,這項技術以抗冷耐凍、高抗光氧化、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凈光合作用強度可提高50-400%)為中心,以信息系統激活敏感迅速反饋的強生理代謝為基礎,綜合抗逆並能雙向自調控為特徵的作物潛能優良性狀連鎖表達。是集「抗逆、早熟、高產、優質、高效、無污染」為一體的世界首創的無轉基因污染高科技生物基因工程新途徑技術。
中國有機農業的種植面積已經是世界第二位,但為何國人談及有機食品和有機認證都眉頭緊鎖,在誠信環境比較惡劣的情況下,要單單依靠第三方認證機構的標簽很難取得消費者的信任,現實是有機食品行業處在一個劣幣驅逐良幣的檸檬市場。如何建立一個透明的更利於激勵和監管的品控體系,已經成為中糧和鄉土鄉親等國內品牌最大的挑戰和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