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結合實際論述如何完善我國的市場體系
市場體系的完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市場體系的完善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和向不同方面推進的。在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放開了商品市場,然後是要素市場。商品市場的完善比較順利,而在要素市場完善的過程中,受漸進式改革進程的影響,採取的是有所選擇的道路。作為要素市場中最為重要的勞動力市場和金融市場來說,它們的完善程度是不一樣的。
相對來說,勞動力市場的發育還是相當完善的。勞動力市場完善的途徑主要是在改革之初勞動力市場就具備了較為成熟的供給方與需求方。供給方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這一塊,雖然在改革開放之初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流動得並不大,但還是有一部分先進的勞動力開始流動,這構成了勞動力市場建設初期勞動力市場供給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類是農民工進城,大量廉價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也構成了勞動力市場重要的供給方。需求方主要是當時進入國內的外資企業和蓬勃發展的民營企業。這樣通過勞動力市場上供給方與需求方的相互作用,勞動力市場就具備了較為完善發展的條件。
勞動力市場具有價格發現的作用,勞動力市場作為發現相對價格的機制,具有相當的效率,使得勞動力市場年上的價格體系相當地完善,具有不同人力資本的勞動力在市場上獲取的收入基本可以反映人力資本的水平,從這點來講勞動力市場還是具有相當的效率。
目前勞動力市場存在的亟待解決以及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之一在於高級人才勞動力市場完善的問題。比如說中國目前就幾乎不存在教授市場和高級人才市場,受目前中國高校和科研院所人事制度的影響,這部分高級人才缺乏合理的價位和自由流動的機制,沒有高級人才合理的價格體系,使得這部分人的效率是低的,需要進一步改革。
此外,目前區域間勞動力市場的分割也是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受目前不同區域政府的干預,以及地方政府本位主義保護城市居民既得利益出發,在全國范圍內勞動力市場的充分競爭與流動還沒有開始。從經濟的長遠發展考慮,勞動力需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流動,尤其是中西部的勞動力要流入東部。在勞動力流動的過程中不應該有阻礙,要大量引進外地勞動力,努力降低商務成本。否則商務成本會較高,而較高的商務成本將削弱一個地區的綜合競爭力,使經濟發展面臨一系列的問題。
相對勞動力市場來說,金融市場存在的問題就比較多。這也與我國的漸進性的改革進程有關,從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來看,非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在發展之初就有一個相對健康的環境,他們能物色到最具有競爭力的勞動力,而且也沒有離退休人員和富餘人員,不必承擔那些國有企業必須承擔的社會成本,這些企業在稅收方面也能從國家獲得一些優惠。
而國有企業則不然,國有企業背負著較為沉重的社會保障負擔,承擔著經濟體制改革轉型過程中大量的社會包袱,在很大程度上國有企業擔負了改革的成本。這就使國家需要有一種途徑來支持國有企業的發展,體現到金融市場上,就是通過金融資源來扶持國有企業的。改革開放以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基本都集中在國有經濟這一塊。而後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股票市場的發展發揮了國有企業直接融資的功能,導致了股票市場的發展中又存在一些問題。股票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把股票市場作為融資的一種手段,上市公司中國有企業比例過高導致股票市場融資效率降低。其實股票市場的發展並不是要發揮籌資的功能,而是發揮對於稀缺的金融資源的配置功能。總的來講,金融市場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四:第一,金融要素配置的市場化程度還需要提高。第二,金融產品的結構不盡合理。第三,投資和融資沒有很好地結合。第四,投資人的利益沒有很好的得到保護。
目前在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政府不僅僅是一個裁判員,而且是進入到賽場參與比賽的運動員,政府的雙重身份導致統一的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難以完善。目前國家的行政區劃非常厲害,這為市場體系的完善設置了各種障礙。我國雖說是統一的國家,但商品的流動,以及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流動都是以行政區域為界。如目前討論較多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如何進一步融合的問題。其實地方政府相當程度在經濟生活中的退出,讓市場的力量充分發揮作用,融合就可以快速推進。一般政府幹預較少的地區發展就比較快,而一旦政府幹預較多的地區則發展的比較慢。地方政府對本地GDP指標和財政稅收的過度追求,導致了各個地方政府都大上投資項目,片面扶植優勢產業,無論是長三角還是珠三角,導致產業結構出現同化現象。在產業結構出現同化現象的過程中就是沒有市場力量在其中發揮作用,如果市場力量發揮作用的好就不會出現產業結構同化現象。
因此,在市場體系完善的過程中,政府需要做得最基本的一點是需要從市場退出,而這樣地方政府的GDP情結一定要打破,政府要關注本地長期發展的事情,GDP增長是短期目標,不應該作為對政府考核的指標,如果政府過於追求GDP會導致較多的問題。政府不能追求短期的目標,這些短期的目標應該交由市場來做。對於市場失靈的地方,以及長期經濟增長的潛力的事情,應該由政府來做。
http://www.econ.fudan.e.cn/teach.do?opr=article_detail&type=122&code=24&id=100
B. 為了更好的建立和完善市場體系,你有什麼對策建議
摘要 健全市場體系,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發展產權、土地、勞動力和技術等市場。創造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的環境。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發展現代流通方式。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健全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在全國市場自由流動。
C. 如何完善市場機制
市場機制就是市場運行的實現機制。它作為一種經濟運行機制,是指市場機制體內的供求、價格、競爭、風險等要素之間互相聯系及作用機理。市場機制有一般和特殊之分。一般市場機制是指在任何市場都存在並發生作用的市場機制,主要包括供求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和風險機制。具體市場機制是指各類市場上特定的並起獨特作用的市場機制,主要包括金融市場上的利率機制、外匯市場上的匯率機制、勞動力市場上的工資機制等。
如何完善市場機制?提升要素的市場化程度。推進政府體制全面轉型。加強資本市場發展的規劃性, 進一步深化市場化體制改革,完善市場創新機制。提高市場的誠信水平,加強資本市場文化建設,營造有利於資本市場發展的良好環境。探索建立後股權分置時代更加合理的監管體系,加強市場監管。
D. 如何建立和完善現代市場體系
1) 完善商品市場,重點發展生產要素市場。
第一、完善以銀行融資為主的金融市場。金融市場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主要形式,是市場經濟的動脈,直接關繫到商品生產和其它要素市場的營運狀況。
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步伐,資本市場要積極穩妥地發展債券、股票融資。建立發債機構和債券信用評級制度,促進債券市場健康發展。規范股票的發行和上市,並逐步擴大規模。貨幣市場要發展規范的銀行同業拆借和票據貼現,中央銀行開展國債買賣。堅決制止和糾正違法違章的集資、拆借等融資活動。防止金融風險。
第二、改革勞動制度,大力發展勞動力市場。
第三、規范和發展房地產市場。
第四、進一步發展技術、信息市場。重點完善技術市場和信息市場的管理,引入競爭機制,保護知識產權,實行技術成果有償轉讓,實現技術產品和信息商品化、產業化,推動技術市場和信息市場的健康發展。
(2)完善價格體系和價格管理制度,建立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
(3)發展市場中介機構,發揮其服務、溝通、公證、監督作用。
(4)建立市場秩序規則,加強市場管理。
(5)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融通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降低市場准入限制,健全市場進入、市場交易、市場退出等方面的規則,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E. 如何完善金融市場的體系
據報道,11月17日央行發布《2017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明確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促進金融行業的結構優化,完善金融市場體系.
與此同時加強債券市場管理協調和跨部門監管協作,切實發揮債券市場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優化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F. 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具體措施有哪些
根據市場和市場體系發育形成的規律,結合我國的實際條件,目前我們應著重採取以下措施來培育現代市場體系:
第一,樹立市場主體的現代意識,培育其能動性。企業是市場活動的三大主體之一,從生產經營的角度看,它是最重要的主體,市場體系的發展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在市場活動中的能動性。為了使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在市場活動中具有能動性,並充分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擺在第一位的任務是必須使企業成為真正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這就要求我們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通過觀念轉變來幫助企業強化市場經濟意識,了解市場經濟特徵,掌握其運行規律;二是通過體制轉換,徹底斬斷企業和國家行政機構的「臍帶」關系,斬斷企業對國家的「父愛情結」,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經濟實體。只有這樣,企業才能面對市場,具有足夠的能動性。
第二,採取積極措施,培育完整的市場結構。市場結構的完整性是指具備各種商品市場、生產要素市場及必要的特殊市場,同時這些市場又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有機結合而構成一個整體,這是形成市場體系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因此,為了培育市場體系,國家應採取相應的措施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需要的各種生產要素納入市場流通,建立起消費資料市場、生產資料市場、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房地產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等各類市場,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結構完整的市場體系。
第三,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培育合理的價格體系。價格是市場活動中最直接的反映信號和最有效的經濟調節手段。作為市場變數的價格,應該是市場供求關系變化的信號,應該能靈活、及時、准確地反映社會勞動的耗費和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化。因此,政府應利用宏觀調控職能,以國際市場價格為參照系,制定合理的價格體系。理順價格關系,以便使價格真正成為市場信號,直接反映市場活動狀況,並對市場活動發揮內在的調節和制約作用,以此約束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並使其交易活動規范化。這是培育市場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
第四,建立健全市場法規,培育正常的市場秩序。所謂正常的市場秩序,是指保證市場體系及其機制按其內在規律正常運行的行為規范。正常的市場秩序不僅為整個經濟活動主體創造一個平等競爭、等價交換的條件,而且提供一整套保障經濟主體的合法權益、約束其行為的法律法規,提供保證市場運行的各種規章、制度和政策。因此,政府要運用經濟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通過宣傳教育、輿論引導、政府監督等措施,建立健全市場法規,積極培育正常的市場秩序。
第五,統籌安排,宏觀協調,培育市場體系所需要的物質基礎。交通運輸、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等是市場體系發育所需要的基本條件。因此,國家應從培育完備的市場體系的全局出發,統籌安排,宏觀協調這些基本物質條件的建設,這是培育市場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此外,市場體系的發育也受到整個社會經濟、科學文化發展水平以及人們的觀念、素質的制約,這些條件更需要國家統籌規劃,加強培育。
一、加快建設並健全全國統一開放市場
建設現代市場體系的首要任務,是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的全國大市場,促進商品和要素實現跨地區自由流動。這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升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和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內在要求。必須廢止妨礙公平競爭、設置行政壁壘、排斥外地產品和服務的各種分割市場的規定,打破行政性壟斷、行業壟斷、經濟性壟斷和地區封鎖,增強市場的統一性。應加快《反壟斷法》的制定工作,將行政性壟斷、行業壟斷和經濟性壟斷納入《反壟斷法》的規制范圍,加大反壟斷力度;加快制定或修訂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的法律法規和政府規制,保障各類經濟主體獲得公平的市場准入機會;依法規范政府行為,界定政府在市場准入和市場運營方面的許可權和行為,提高市場准入程序的公開化和准入的透明度;針對國內市場的分割問題,強化打破地區封鎖的協調工作機制,消除行政壁壘、地方保護等分割市場的行為;推進現代流通進程,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促進商品和各種要素在全國范圍自由流動和充分競爭。
二、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商品市場
大力發展商品市場,是適應我國新型工業化和全球產業分工的要求,促進經濟運行的速度和效率不斷提高的有效途徑。有利於引導消費、擴大消費,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利於發揮流通的先導性作用,降低交易成本,加快流通速度,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有利於增加就業,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促進城市繁榮。
完善商品市場體系的目標應當是:按照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的要求,在優化結構的基礎上,努力擴大市場規模,完善市場功能,建立現代化的商品流通網路體系。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齊備、制度完善、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商品市場體系。到2010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將超過10萬億元;生產資料銷售額將超過20萬億元,年均增長率將在11%以上。2006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達到7.6萬億元,增長13%左右;生產資料銷售總額預計達到15.7萬億元,增長12%左右。商品市場體系建設的重點應該是:
1、進一步完善日用消費品市場
以增強和完善城市商業功能為核心,對中心商業區、區域商業中心、社區商業及專業特色街進行科學規劃布局,形成功能明確、分工合理的多層次的城市商業格局。調整優化零售業態結構。應下大力量改造和調整傳統零售業態,促進大型百貨企業的改造與整合,引導中小型百貨商場進行業態調整,推動小商品市場、日用工業品零售交易市場轉型升級。有序發展倉儲式商場、專業店、專賣店等新的業態形式,適度發展大型綜合超市,控制發展大型購物中心。大力發展社區商業服務體系。把方便居民日常生活的社區商業作為發展重點,不斷增強社區商業服務功能,重視社區商業設施配套,建設集購物、餐飲、生活服務和休閑等多功能的社區商業體系。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工程。解決農村消費品流通渠道不暢的問題,加快城市流通網路和現代流通方式向農村延伸。商務部提出在2006年新建和改造標准農家店10萬個,到「十一五」末期,力爭覆蓋全國85%以上的鄉鎮和65%以上的行政村,這個目標是可行的,應把這項工作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方面,採取措施落到實處。實施「品牌振興」計劃。實現由目前以培育產品品牌為主,向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區域品牌和國際品牌等品牌競爭戰略轉變。
2、加快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暢順高效、便捷安全的農產品流通體系。抓緊完善農產品流通領域的標准體系和監測體系,實行采購、儲存、加工、運輸、銷售等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鼓勵和引導農產品直接進入零售市場。提高農產品在連鎖超市、便利店等新型零售業態中的經營比重,目前發達國家農產品在新型零售業態中的銷售比重在60%以上,我國在5年內起碼應提高到1/3以上。大力改造和提升農產品批發市場。推進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標准化改造,優化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地區布局和功能協調,「十一五」期間應重點培育具有影響力和輻射力的全國性和跨區域的大型標准化批發市場,建設一批規范化和現代化的區域和地方性標准化批發市場。穩步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逐步推出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的大宗農產品期貨,研究總結小麥、棉花、大豆和白糖等農產品期貨交易的經驗,為積極穩妥利用期貨市場規避風險和調節供求功能、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價格形成中的話語權創造條件。
3、推進生產資料市場創新
按照現代生產方式要求,發展多樣化生產資料經營方式。運用信息技術和現代物流技術改造生產資料的流通方式。整合生產資料傳統的流通方式,加快組織形式和營銷模式創新,發揮其規模、網路、設施和人才等優勢。對生產環節集中、標准化程度高的鋼材、煤炭、石油等大宗生產資料,鼓勵企業採用以直達供貨的分銷方式,減少流通環節。創新營銷方式。鼓勵生產資料市場建立信息體系,探索網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模式。推行招標采購制度,對大型工程項目所需原材料和設備,推動大型企業建立集中統一的采購中心。鼓勵帶有小型批發性質的會員制銷售與「限購自運式」連鎖超市的發展,支持「工業品超市」加快發展。在進一步推廣買斷代理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傭金代理。促進生產資料市場升級換代。依託大中型城市、交通樞紐和產業集群,調整優化生產資料市場結構,積極探索大宗商品網上交易、票據交易、會員制交易等交易形式,規范大宗生產資料交易的中遠期交易和票據交易行為。
三、培育和發展要素市場,完善價格形成機制
我國市場體系建設的薄弱環節,是要素市場建設相對於商品市場滯後,特別是各類要素的市場供求決定價格的機制尚未形成。加快培育和發展要素市場,改革要素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是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重點。
1、培育和發展要素市場
繼續發展土地市場。改進和完善政府管理土地市場的方式,建立市場化的土地交易定價機制,經營性土地使用權一律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由市場確定土地使用者和土地轉讓價格,進一步發揮市場在土地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土地稅制和土地二級市場的管理,建立資源佔用的約束機制,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切實保護農民土地財產權。積極發展勞動力市場。重點是建立健全市場化的用工機制,合理引導勞動力流向,建立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的勞動力隊伍。消除各種阻礙勞動力合理流動的不合理制度,創造平等競爭的就業環境,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多樣化勞動就業和專業技能培育的社會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技術市場。促進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高效轉化,放活技術市場主體,放開技術市場要素,拓寬技術市場范圍,擴大技術市場功能。鼓勵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中型企業、農村技術經濟合作組織等市場主體,進入技術市場進行技術交易。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結構,豐富資本市場產品。加強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建設,從根本上解決資本市場與市場需求及國民經濟不相適應的矛盾。積極穩妥推進股權分置改革,推進風險投資和創業板市場建設,規范和發展主板市場,積極拓展債券市場,擴大直接融資。
2、完善要素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
加快資源價格改革步伐,進一步減少政府對資源配置和價格形成的干預,切實建立起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以及污染損失成本的價格形成機制。當前的重點是五方面:一是全面推進水價改革。擴大水資源費徵收范圍,提高徵收標准;推行面向農民的終端水價制度,逐步提高農業用水價格;全面開征污水處理費,盡快把污水處理收費標准調整到保本微利水平;合理提高水利工程和城市供水價格等。二是積極推進電價改革。逐步建立發電售電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輸電配電價格實行政府定價的價格形成機制。將上網電價由政府制定逐步過渡到由市場競爭形成。三是完善石油天然氣定價機制。按照與國際市場價格接軌的原則,建立既反映國際市場石油價格變化,又考慮國內市場供求、生產成本和社會各方面承受力的石油價格形成機制。四是全面實現煤炭價格市場化。減少政府對煤價形成的干預;研究全面反映煤炭資源成本、生產成本和環境成本的核算方式;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通過市場化方式實現煤電價格的良性互動。五是完善土地價格形成機制。使土地價格真實反映土地市場供求和土地價值,反映土地資源的稀缺狀況。嚴格控制行政劃撥用地范圍,擴大經營性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方式的范圍,減少協議出讓土地的數量。推進資源價格改革,應妥善處理不同利益群體的關系,特別是充分考慮低收入群體的承受能力。
四、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
這是現代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潛力巨大的市場。要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城市服務業與農村服務業相結合,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主要是拓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細化深化專業化分工,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社會服務水平。優先發展交通運輸業。合理布局交通基礎設施,使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有效組合、有效配置,提高共享程度和利用率。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按照現代物流的理念和技術改造傳統的物流方式,建立新型供應鏈體系,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服務,培育專業化的物流企業。有序發展金融服務業。健全金融體系,完善服務功能,創新服務品種,提高服務質量。發展綜合類金融服務和網上金融服務,包括融資服務、理財服務、租賃服務和創業投資等。拓寬保險服務領域,積極發展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農業保險、責任保險等服務。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業。改善郵政和電信基礎業務,大力發展增值服務,促進普遍服務,發展互聯網產業服務。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整合網路資源,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規范發展商務服務業。特別是發展圍繞發揮市場機制基礎性作用提供服務的中介服務業。如咨詢服務、投資和資產管理服務、科技服務、法律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會計審計服務、稅務資產評估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等行業。繼續發展和豐富消費性服務業。如商業、餐飲業、養老服務、物業管理等行業。注重發展就業吸納能力強的社區服務。加快發展公用服務業,如醫療、教育、衛生、供水、供氣、供熱、公共交通、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供電、通信、郵政等公用服務業。
五、繼續規范和整頓市場秩序
建立現代市場體系,必須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要強化市場法制,加快推進法制建設、制度建設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特別是加快建立現代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失信懲戒機制,提高失信和犯罪、犯錯成本,建立維護市場秩序的長效機制。在全國集中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著力解決公益性強、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問題;重點治理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醫葯購銷、政府采購、資源開發和商品經銷領域的商業賄賂行為,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企業行為和行政權力。集中力量繼續抓好直接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葯品的專項整治,嚴厲懲處制假售假、商業欺詐、走私販私、偷逃騙稅和金融證券犯罪,嚴厲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活動。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治亂要用重典」,要加大對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凈化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
G. 為了更好的建立和完善市場體系,有什麼好的建議
1. 完善商品市場,重點發展生產要素市場。
第一、完善以銀行融資為主的金融市場。金融市場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主要形式,是市場經濟的動脈,直接關繫到商品生產和其它要素市場的營運狀況。
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的步伐,資本市場要積極穩妥地發展債券、股票融資。建立發債機構和債券信用評級制度,促進債券市場健康發展。規范股票的發行和上市,並逐步擴大規模。貨幣市場要發展規范的銀行同業拆借和票據貼現,中央銀行開展國債買賣。堅決制止和糾正違法違章的集資、拆借等融資活動。防止金融風險。
第二、改革勞動制度,大力發展勞動力市場。
第三、規范和發展房地產市場。
第四、進一步發展技術、信息市場。重點完善技術市場和信息市場的管理,引入競爭機制,保護知識產權,實行技術成果有償轉讓,實現技術產品和信息商品化、產業化,推動技術市場和信息市場的健康發展。
3.發展市場中介機構,發揮其服務、溝通、公證、監督作用。
4.建立市場秩序規則,加強市場管理。
5.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融通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降低市場准入限制,健全市場進入、市場交易、市場退出等方面的規則,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現代市場體系處於不斷豐富和發展過程之中,它不僅包括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等商品市場,而且包括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等生產要素市場。其中,商品市場、資本市場和勞動力市場是現代市場體系的核心,現代市場經濟只有藉助於完整的市場體系,才能有效地配置資源。
H. 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場銷售體系
1、業務員行動過程管理。優秀的市場銷售【高端人才】應該對銷售團隊的成員進行過程管理,其核心內容是圍繞銷售工作的主要工作,管理和監控業務員的行動,使業務員的工作集中在有價值項目上。包括制定:月銷售計劃、月行動計劃和周行動計劃、每日銷售報告、月工作總結和下月工作要點、流動銷售預測、競爭產品分析、市場巡視工作報告、周定點拜訪路線、市場登記處報告等。
2.銷售計劃管理。其核心內容是銷售目標在各個具有重要意義方面的合理分解。這些方麵包括品種、區域、客戶、業務員、結算方式。銷售方式和時間進度,分解過程既是落實過程也是說服過程,同時通過分解也可以檢驗目標的合理性與挑戰性,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調整。合理的、實事求是的銷售計劃,在實施過程既能夠反映市場危機,也能夠反映市場機會,同時也是嚴格管理,確保銷售工作效率、工作力度的關鍵。
3.客戶管理。客戶管理的核心任務是熱情管理和市場風險管理,調動客戶熱情和積極性的關鍵在於利潤和前景;市場風險管理的關鍵是客戶的信用、能力和市場價格控制。管理手段和方法有:客戶資料卡、客戶策略卡、客戶月評卡等。
4.結果管理。業務員行動結果管理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業績評價,一是市場信息研究。業績評價包括:銷售量和回款情況、銷售報告系統執行情況、銷售費用控制情況、服從管理情況、市場策劃情況、進步情況。信息研究包括:本公司表現、競爭對手信息,如質量信息、價格信息(二批和零售)、品種信息、市場趨勢、客戶信息等。
市場營銷管理體系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項 在通信市場營銷管理體繫上還應注意幾個方面:
(1)市場營銷審計,要加強費用、贏利能力、環境的審計,並實現從投資看效果的審計。
(2)管理控制,要從年度計劃、效率、成本等方面加以控制。
(3)培訓提高,開闊市場營銷人員的視野,拓寬市場營銷人員的思路,提高市場營銷人員的素質,不斷適應市場的新變化,理想的營銷人員都是培訓出來的,在這方面,企業要捨得投入。
(4)市場營銷信息處理,信息資料為公司所有,需要的是建立信息資料檔案,便於收集查詢,有條件者,可以建立市場信息處理系統。 市場營銷管理,是企業為了實現組織目標,對旨在創造、建立和保持與目標顧客之間有益的交換關系的方案進行分析、計劃、實施和控制的過程。健全市場營銷管理體系對於充分發揮人的積極因素,搞好營銷核算單位以獲得最大利潤具有重要的作用。俗話說「勝人先勝已」,企業只要能夠戰勝自己,練好內功,打好基礎,就一定能夠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I. 如何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合理界定各級政府的職能邊界,糾正政府職能的越位和缺位。其中的重點內容包括:政府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以維護市場規則、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為己任;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除各種不必要的行政管制,提高政府機關辦事效率,為各種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促進國內統一大市場的發育和成長;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為低收入階層和困難群體構築保障基本生活的安全網;調整和加大對農業、科技、教育、衛生、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政府指導、支持力度,追求經濟、社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實施宏觀管理的制度創新,發展和健全間接調控經濟運行的管理體系。我國政府在制定實施趕超戰略、促進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等方面責無旁貸,但在具體方式上,必須堅決摒棄計劃經濟體制下直接干預、大包大攬的做法,轉為以經濟手段為主,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方面的稅收、國債、折舊率、利率、匯率等經濟杠桿,引導各種生產要素的流向、流量和市場主體的行為。應當認真總結我國1993年以後經濟成功實現「軟著陸」和1998年以來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取得顯著成效的經驗,深入分析宏觀管理與調控中仍然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從經濟預測與規劃、政策研究與方案設計、決策程序與責任制度、機構合理精簡與提高效能等方面,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宏觀管理體系。宏觀調控水平的提高,離不開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政府公職人員知識的更新、素質的提高,這些都需要以相關的制度創新來統領,如政府公共信息披露制度、公共財政管理制度、政府項目可行性論證制度、公職人員考試與考核制度等都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積極探索政府調控方式的創新。財政投融資、貼息、信用擔保等與市場兼容的政策傾斜做法,是在向以間接調控為主的宏觀管理體系轉變中需要特別重視的方式方法創新,應當積極探索,逐步健全。在不少准公共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還應試驗和推行BOT、TOT方式,引入民間資本和外國資本。這樣,一方面可以發揮政府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乘數效應,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市場經濟內生性力量的成長和壯大。在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過程中,應著力將階段性的反周期操作與長遠的、更具根本性的經濟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深化緊密地結合起來,以謀求通過化解深層次矛盾支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下一步,還應考慮引入多樣化的政策手段,如必要的結構性稅收減免和稅制改進,以及積極穩妥的金融市場化措施等。
高度重視收入分配方面的問題,力求通過統籌兼顧的宏觀管理與調控,實現經濟快速增長與社會全面發展的和諧統一。應當堅持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進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大思路,一方面應在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的導向下,鼓勵發達地區乘勢而上,鼓勵社會成員在公平競爭中正當致富;另一方面應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為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托底,並通過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運用一系列的轉移支付政策與稅收再分配政策,適當調節地區間、社會成員間的收入差距,支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和扶助困難群體,促使經濟增長的成果為全體社會成員所共享。
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應抓住完善政府、完善企業、完善法規、完善環境四個關鍵環節。
完善政府,是指把政府建設成為「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政府。完善政府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是政府職能轉變走向新階段的標志。
完善企業,是指使企業(也包含各類市場經濟組織)真正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真正成為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成熟企業。為實現這一點,需要從兩方面努力:一方面是正確處理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另一方面是企業自我完善,解決好管理模式、治理結構和發展戰略問題。
完善法規,是指進一步完善有關市場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完善方方面面的經濟法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完備的法制條件。我國已制定了市場主體行為的法律制度、市場管理秩序的法律、宏觀調控方面的法律、勞動及社會保障的法律等30餘部專門法律。
完善環境,是指健全市場經濟運行的環境。主要包括: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環境;生產要素市場化環境,即原材料、能源、勞動力等價格按市場供求來形成的條件;企業融資的市場化環境,即利率和匯率由市場形成、資本項目完全可兌換;交易活動自由、市場中介獨立、內外資企業享受平等待遇的貿易環境等。
J. 怎樣建立與完善我國現階段的市場體系
(1)發展和完善商品市場。一是要建立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健全商品價格調節機制;二是要以批發市場為重點,積極發展現代流通組織形式;三是要培育大型商貿集團;四是公有制商業企業要轉換經營機制,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 (2)培育和規范生產要素市場。積極培育和規范生產資料市場、金融市場、勞動力市場、房地產市場和技術、信息市場。這是培育市場體系的重點。要逐步形成主要由市場形成要素市場價格,這是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作用的關鍵。 (3)發展市場中介組織。一方面要發展為商品流通提供服務和進行溝通的市場中介;另一方面要發展對市場運行提供公證和進行監督的市場中介。
哈哈,你這問題都被我用網路搜索出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