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市場分析 > 如何完善的市場機制

如何完善的市場機制

發布時間:2022-02-23 08:22:46

① 建設什麼樣的市場經濟,怎樣完善市場經濟

市場經濟(Market Economy)是指通過市場配置社會資源的經濟形式。簡單地說,市場就是商品或勞務交換的場所或接觸點。市場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在市場上從事各種交易活動的當事人,稱為市場主體。

市場主體以買者、賣者的身份參與市場經濟活動,活動中不僅有買賣雙方的關系,還會有買方之間、賣方之間的關系。如果不考慮政府的作用,市場經濟體系中有兩個部門,一個是公眾(消費者),一個是企業(廠商)。兩個部門的相互關系,可以說明市場供求的一般原理。[1]

中文名
市場經濟
外文名
Market Economy
別稱
自由市場經濟或自由企業經濟
應用學科
經濟學
適用領域范圍
社會科學
快速
導航
基本模式

模式分類

原因

問題

影響

局限性

理論

功過

危機

職能

特徵

法律漏洞

總結
背景
在世界歷史上,從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轉變,是從西歐開始的。從14世紀到15世紀,歐洲遇到了空前嚴重的危機,接連不斷的飢荒、瘟疫和戰爭使整個歐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幾乎完全停滯,與當時古代中國和古代印度的繁榮形成強烈的反差與對照,使不少歐洲人冒險探索前往東方的航線。
1492年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約1451—1506)到達美洲,歐洲列強開始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大規模的殖民侵略活動,世界市場急劇擴大,刺激英國工場手工業迅速發展起來,大量農田被強行改為牧場,大量農民被迫離土離鄉,進入手工業工場,充當雇傭工人,史稱「圈地運動」(Enclosure movement),又名「羊吃人運動」。

1640年英國爆發了革命,到1688年,經過長期斗爭,歷經三次反復,終於確立了君主立憲政權。
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技術革命,實現了機器大生產。隨後,歐美等主要國家都相繼完成了工業技術革命。亞洲的日本在1868年明治維新之後,也迅速完成了工業化。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國家相繼由自由競爭階段,進入壟斷階段,整個20世紀,西方各國經濟的壟斷程度越來越高,到了21世紀,幾乎各行各業都形成了一些規模巨大的壟斷公司,寡頭壟斷已經成為占統治地位的市場結構。
20世紀上半期,列強為爭奪勢力范圍,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取代英國成為西方世界的頭號強國。
戰後至今60多年間,世界經濟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般來說,歐洲和北美絕大多數國家,以及亞洲的日本,已經步入成熟的市場經濟階段。而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則依然處於傳統小農經濟階段向現代市場經濟過渡中,工業化水平遠遠落後於歐美日發達國家。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大陸地區是一個典型的傳統小農經濟國家,只有微不足道的少量零星工業生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先從1949年到1952年在短短三年內,迅速恢復了戰爭創傷,然後從1953年開始到1970年代,排除重重阻力,克服種種困難,在政府的強力推動下,走計劃經濟道路,初步完成了工業化。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改革開放,於1984年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有計劃的商品經濟,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到了21世紀,已經基本上建立了市場經濟體系,步入了市場經濟國家行列。但總體市場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

② 說說市場是如何配置資源的,市場是完善的嗎政府為何要干預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問題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堙增長。優化資源配置,在手段上是以市場為基礎,輔以宏觀調控手段的使用;在目標上是實現結構優化,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在實施上,從多個角度入手,即企業、產業、宏觀經濟調控、完善市場。因此,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和國家宏觀調控,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

③ 如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立,加快了全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從而推動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轉變,初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體地說:
所有制結構日趨多元化,國民經濟的微觀活力增強。公司制改造推動了國有企業制度創新和機制轉換。國有經濟實行戰略性調整,雖然在CDP中的比重下降,但是效益提高。1989—2001年,國有企業戶數由10.23萬戶減少到4.68萬戶,但實現利潤從743億元增加到2 388.56億元。各種新型的混合所有制經濟迅速壯大,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個體、私營等非公有經濟蓬勃發展,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1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1/3以上。多元
化的所有制結構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日益顯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市場體系基本形成,生產要素市場初具規模。農產品指令性計劃全部取消,目前農產品批發市場午交易額1.3萬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一半。工業品指令性計劃僅限於5種,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價格由市場競爭決定,企業普遍實現自主生產經營。資本市場發展迅速,證券市價總值超過4.5萬億元,全國統一的同業拆借市場和外匯市場相繼建立。勞動力市場的發展促進了勞動者自主擇業,
技術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交易量不斷擴大。市場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電子商務等現代化的流通方式正在興起。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逐漸打破,整頓市場秩序取得積極成效。新型宏觀調節體系初步確立,間接調節方式開始發揮主要作用。按照現代
市場經濟規律,中央銀行宏觀調節職能得到加強,金融分業監管體制逐步完善。公共財政框架初步建立,分稅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宏觀調節由主要依靠計劃指令和信貸規模控制等直接手段,轉向綜合運用發展規劃、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間接手段。宏觀調節重點由干預微觀經濟轉向調節市場供求總量變動,由追求速度、數量擴張轉向提高質量、效益和優化結構,注重實現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和力度,積累了治理通貨膨脹和應對通貨緊縮趨勢的經驗。
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逐步深入。平均主義、大鍋飯式的分配製度基本打破,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格局不斷發展,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新制度正在形成,各種勞動收入與合法的非勞動收入得到國家保護和社會認可。初次分配領域堅持以效率和貢獻為導向,積極探索市場化的薪酬制度。再分配領域側重維護社會公正,努力保證低收入群體分享社會
經濟發展成果。各類市場主體創造財富的積極性得到鼓勵。
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穩步推進。以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和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為主要內容,獨立於企事業單位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到2002年底,全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達1.47億人,是1990年的2倍多,農村參加養老保險人數5462萬人;全國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超過1億人;基本醫療保險全面啟動,覆蓋面達9400萬人。初步建立的「社會安全網」,為形成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深化企業改革和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換步伐加快。適應發展市場經濟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要求,我國加強相關法制建設,陸續頒布了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一系列重要法律,國務院各部門共清理涉外規章和有關政策規定2300件,廢止830件,修訂325件。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機構進一步精簡,上一輪機構改革全國精簡行政編制共計115萬人。行政審批和微觀經濟干預逐步減少,國務院已取消1195個行政審批事項。中央、地方黨政機關與所辦經濟實體和管理的直屬企
業脫鉤,軍隊、武警和政法機關不再經商辦企業,推進了政企分開。改革的深化明顯提高了國民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逐步增強。農村經濟的商品化和市場化進程也在加快。從商品率看,目前糧食、蔬菜類產品已超過30%,畜產品、水產品超過50%,水果接近90%。綜合國內學者研究測算結果,我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已經超過60%(一些國際研究機構的研究也表明,中國經濟的自由化程度正在提高,在國際比較中的排位逐步前移)。
經過20多年的努力,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和經濟運行中開始較大程度地發揮基礎性作用。但是,應當清醒地認識到,這樣的市場經濟仍然是發育程度較低、不健全、不完善的市場經濟,是傳統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深層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決、轉軌過程中又面臨諸多新問題的市場經濟,是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對外開放而需要不斷創新的市場經濟。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任重而道遠。在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主要應做到:第一,解決計劃經濟時期遺留下來、至今仍未得到根本性解決的深層體制矛盾。一是要進一步對國有經濟的布局和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二是加快大型國有企業的改制;三是促進國有企業職工就業機制的轉換,完善職工社會保障體系;四是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改革與創新,大幅度降低金融風險隱患;五是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轉換,全面理順政府、企業、消費者、中介組織等市場經濟相關主體的基本關系,將著力點放到創造和維護公平競爭環境、促進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上來,提高決策的科學民主化。第二,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育過程中的突出問題。一是加強產權保護;二是健全收入再分配體制,減少由於收入分配差距過大而導致的社會不穩定;三是逐步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四是加強反壟斷、促進競爭;五是發育和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六是加快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相適應的法治體系.第三,適應經濟發展、科技革命和對外開放的變化而積極推進體制創新。

④ 怎樣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

市場配置資源,是通過價格這一隻看不見的手來實現的,價格機制調節著資源的分配。資源會從其價格(出價)低的產業、區域流向價格高的產業、區域。這種價格有時會表現為一種顯現或潛在的收益率。例如,資本從收益率較低的產業流向收益率較高的產業,勞動力有工資低的行業流向工資高的行業。資源在企業間的流動也是如此。

⑤ 如何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

市場機制就是市場運行的實現機制。它作為一種經濟運行機制,是指市場機制體內的供求、價格、競爭、風險等要素之間互相聯系及作用機理。市場機制有一般和特殊之分。一般市場機制是指在任何市場都存在並發生作用的市場機制,主要包括供求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和風險機制。具體市場機制是指各類市場上特定的並起獨特作用的市場機制,主要包括金融市場上的利率機制、外匯市場上的匯率機制、勞動力市場上的工資機制等。
如何完善市場機制?提升要素的市場化程度。推進政府體制全面轉型。加強資本市場發展的規劃性, 進一步深化市場化體制改革,完善市場創新機制。提高市場的誠信水平,加強資本市場文化建設,營造有利於資本市場發展的良好環境。探索建立後股權分置時代更加合理的監管體系,加強市場監管。首先要製造差異,也就是說,要故意選擇不同的一套經營活動以創造一種獨特的價值組合。思考運營有效性就如同一個人思考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它涉及怎樣才能使自己達到好的和每項業務應該做什麼、怎麼做;而思考戰略則是一個人去思考什麼應該是自己的本職工作,這個思考建立在成本和差異性的基礎上,它事關通過精心選擇而達到與眾不同。或者說,運營有效性告訴你該怎麼做你的事,而戰略則是告訴你做什麼事對於你更有價值。有句話說得好,"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戰略必須代表一個與眾不同的價值主張。

⑥ 如何完善勞動力市場機制

勞動力的市場機制必須在國家的法制基礎上進行完善,而立法是保證勞動力市場機制完善的最有力的途徑。

⑦ 如何健全與完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

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應抓住完善政府、完善企業、完善法規、完善環境四個關鍵環節。
完善政府,是指把政府建設成為「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政府。完善政府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是政府職能轉變走向新階段的標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職能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政府職能向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政府職能轉變。政府一邊解決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問題,一邊破除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政府管理體制和行為規范,其顯著特點是「破舊」。進入新世紀,將開始從不成熟、不完善的政府職能向規范、完善的政府職能轉變,即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更多地體現了「立新」的特點,體現著完善的要求。在這個階段,政府將進一步制定經濟規范,維護市場秩序;將進一步設法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諸如基礎教育、基礎科學、交通與通訊以及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國土整治與水利、消防、環境保護等;將進一步完善收入再分配,以實現社會公平與效率兼顧的目標;將進一步創造有利於本國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解決與國外的經濟聯系問題及搞好內外平衡。為達到這些目標,政府將進一步科學界定管理范圍、管理力度和方向,界定政府與市場的相互關系;將進一步依法規范中央和地方的職能和許可權,正確處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關系;將進一步完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將進一步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完善國家計劃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觀調控體系,努力保持宏觀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完善企業,是指使企業(也包含各類市場經濟組織)真正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真正成為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成熟企業。為實現這一點,需要從兩方面努力:一方面是正確處理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另一方面是企業自我完善,解決好管理模式、治理結構和發展戰略問題。就政企關系來講,完善企業首先要求政府依法尊重和保護企業的自主權利:企業能自主確定產出數量和價格,自主決定出口還是內銷,自主選擇管理層、分配利潤和彌補虧損,自主協商合同條款並簽訂合同,自主開展各類商業活動等。這就要求企業不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實上是獨立的經濟實體,產權關系是明晰的,在資源(資本、勞動、土地和企業家)配置方面是按照市場規則和供求進行決策的。就國有企業而言,正確解決政企關系,有賴於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的調整,有賴於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完善;就非國有企業而言,其進一步的完善,有賴於企業運行環境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也有賴於企業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完善法規,是指進一步完善有關市場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完善方方面面的經濟法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完備的法制條件。我國已制定了市場主體行為的法律制度、市場管理秩序的法律、宏觀調控方面的法律、勞動及社會保障的法律等30餘部專門法律。這些法律確立了市場經濟主體的合法權利,提供了法制化的公平貿易環境,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這些法律需要進一步修改和完善。特別要指出的是,修改和完善憲法已被列入黨和國家的議事日程。憲法的穩定是國家穩定的基礎。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對憲法作適當的修改和補充也是必要的。這些年來,通過三次修改憲法,明確了「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確立了各種市場經濟主體的平等地位,確立了市場規則,已初步建立了有關產權確認和保護的法律體系,初步形成了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現在,需要進一步修改憲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完善保護私人財產的法律制度,完善對權力制約和監督的法律,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完善環境,是指健全市場經濟運行的環境。主要包括: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環境;生產要素市場化環境,即原材料、能源、勞動力等價格按市場供求來形成的條件;企業融資的市場化環境,即利率和匯率由市場形成、資本項目完全可兌換;交易活動自由、市場中介獨立、內外資企業享受平等待遇的貿易環境等。完善的市場經濟環境,是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完成還需要根據我國國情和經濟發展程度,一步一步地實現,不可能在短期內全部完成。
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我們對經濟體制改革的正反經驗有深刻的理解,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有準確的把握,對與國外發達市場經濟體制的差距和不同特點有清醒的判斷。根據《2003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報告》的測算,我國經濟市場化程度到2001年大約為69%。這一結果表明,我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與歐美等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比還有一定差距,我國還只是一個發展中的市場經濟國家,正處於從初級的市場經濟向完善的市場經濟推進的階段。只要我們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辦事,從實際出發,持續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完善改革的思路和方案,就一定能早日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⑧ 現代市場體系的如何完善現代市場體系

構建一個體系完整、機制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十一五」時期要健全全國統一開放市場,完善價格形成機制,規范市場秩序。
一是要以規范政府行為為核心,進一步打破行政性壟斷和地區封鎖。行政性壟斷和地區封鎖造成了對市場的人為分割,影響了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效率。要在明確界定政府在市場准入方面許可權的基礎上,推進市場准入監管體系改革,提高市場准入程序的公開化和准入透明度;加快制定反壟斷法等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的法律制度,廢止妨礙公平競爭、設置行政壁壘、排斥外地產品和服務的各種分割市場的規定;進一步放寬對行政性壟斷行業的准入限制,保障各類經濟主體獲得平等的市場准入機會。
二是要推行現代流通方式,促進商品和服務的高效流轉。要進一步加快我國流通產業的現代化進程,加大對社會化、現代型的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通過產業政策和制度創新,促進流通企業信息化改造,加快現代流通專業人才的培養,為流通方式的變革與創新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交易平台及制度、技術和人才保障。 一是繼續發展和規范土地市場,改進和完善政府管理土地市場的方式,進一步發揮市場在土地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要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規,改革征地制度;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使政府管理土地市場的職能切實轉變到強化建設用地總量和結構調控上來;通過完善土地稅制和土地二級市場的管理,建立資源佔用的約束機制;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手段,切實保護農民土地財產權。
二是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要逐步消除各種阻礙勞動力合理流動的不合理制度,建立健全失業、養老、工傷、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多樣化的勞動就業和專業技能培訓等社會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勞動保護法規和爭議調解機制等。
三是積極發展技術市場。要加強技術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規范技術交易行為,加快我國技術市場的統一開放和國際化。另外,還要積極發展資本市場,規范發展產權交易市場和各類市場中介組織等。 一是要嚴格執法,堅決打擊制假售假、商業欺詐、偷逃騙稅行為,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打擊商業欺詐的法律法規體系和執法體系,強化協同監管,逐步形成反商業欺詐長效機制。
二是要完善行政執法、行業自律、輿論監督、群眾參與相結合的市場監管體系。
三是要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要充分發揮政府在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倡導和組織作用,加強對信用體系建設的整體規劃,加強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建立信用信息公開和保護制度,建立健全失信懲戒的法律法規和制度,最終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四是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要進一步強化保護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懲戒力度。

⑨ 如何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

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合理界定各級政府的職能邊界,糾正政府職能的越位和缺位。其中的重點內容包括:政府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以維護市場規則、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為己任;積極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除各種不必要的行政管制,提高政府機關辦事效率,為各種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促進國內統一大市場的發育和成長;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為低收入階層和困難群體構築保障基本生活的安全網;調整和加大對農業、科技、教育、衛生、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政府指導、支持力度,追求經濟、社會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實施宏觀管理的制度創新,發展和健全間接調控經濟運行的管理體系。我國政府在制定實施趕超戰略、促進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等方面責無旁貸,但在具體方式上,必須堅決摒棄計劃經濟體制下直接干預、大包大攬的做法,轉為以經濟手段為主,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方面的稅收、國債、折舊率、利率、匯率等經濟杠桿,引導各種生產要素的流向、流量和市場主體的行為。應當認真總結我國1993年以後經濟成功實現「軟著陸」和1998年以來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取得顯著成效的經驗,深入分析宏觀管理與調控中仍然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從經濟預測與規劃、政策研究與方案設計、決策程序與責任制度、機構合理精簡與提高效能等方面,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宏觀管理體系。宏觀調控水平的提高,離不開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政府公職人員知識的更新、素質的提高,這些都需要以相關的制度創新來統領,如政府公共信息披露制度、公共財政管理制度、政府項目可行性論證制度、公職人員考試與考核制度等都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積極探索政府調控方式的創新。財政投融資、貼息、信用擔保等與市場兼容的政策傾斜做法,是在向以間接調控為主的宏觀管理體系轉變中需要特別重視的方式方法創新,應當積極探索,逐步健全。在不少准公共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還應試驗和推行BOT、TOT方式,引入民間資本和外國資本。這樣,一方面可以發揮政府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乘數效應,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市場經濟內生性力量的成長和壯大。在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過程中,應著力將階段性的反周期操作與長遠的、更具根本性的經濟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深化緊密地結合起來,以謀求通過化解深層次矛盾支持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下一步,還應考慮引入多樣化的政策手段,如必要的結構性稅收減免和稅制改進,以及積極穩妥的金融市場化措施等。

高度重視收入分配方面的問題,力求通過統籌兼顧的宏觀管理與調控,實現經濟快速增長與社會全面發展的和諧統一。應當堅持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進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大思路,一方面應在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的導向下,鼓勵發達地區乘勢而上,鼓勵社會成員在公平競爭中正當致富;另一方面應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為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托底,並通過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運用一系列的轉移支付政策與稅收再分配政策,適當調節地區間、社會成員間的收入差距,支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和扶助困難群體,促使經濟增長的成果為全體社會成員所共享。
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應抓住完善政府、完善企業、完善法規、完善環境四個關鍵環節。
完善政府,是指把政府建設成為「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政府。完善政府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關鍵,是政府職能轉變走向新階段的標志。
完善企業,是指使企業(也包含各類市場經濟組織)真正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真正成為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成熟企業。為實現這一點,需要從兩方面努力:一方面是正確處理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另一方面是企業自我完善,解決好管理模式、治理結構和發展戰略問題。
完善法規,是指進一步完善有關市場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完善方方面面的經濟法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完備的法制條件。我國已制定了市場主體行為的法律制度、市場管理秩序的法律、宏觀調控方面的法律、勞動及社會保障的法律等30餘部專門法律。
完善環境,是指健全市場經濟運行的環境。主要包括: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環境;生產要素市場化環境,即原材料、能源、勞動力等價格按市場供求來形成的條件;企業融資的市場化環境,即利率和匯率由市場形成、資本項目完全可兌換;交易活動自由、市場中介獨立、內外資企業享受平等待遇的貿易環境等。

閱讀全文

與如何完善的市場機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版權代理包括哪些 瀏覽:191
市場上如何區分布偶貓的價格 瀏覽:280
ebank是什麼交易 瀏覽:703
怎麼找市場經理 瀏覽:80
小學信息學奧賽有什麼用 瀏覽:940
金知網代理是什麼意思 瀏覽:38
手機代理平台哪裡好 瀏覽:395
蘋果手機和手錶如何做到信息互通 瀏覽:918
fifaep怎麼交易 瀏覽:469
怎麼查詢結婚信息查詢系統 瀏覽:679
對電子數據的提取法律規定是如何 瀏覽:457
高客單價產品如何做站外推廣 瀏覽:714
2021哪個簽證代理公司好辦理 瀏覽:849
氂牛可以做成哪些產品 瀏覽:776
寶馬售後技術哪個最好 瀏覽:117
山東哪個醫院腹腔鏡技術好 瀏覽:202
股票交易用哪個平台會好一點 瀏覽:286
按摩店心靈探索是什麼程序 瀏覽:597
不懂技術的是怎麼成功的 瀏覽:691
花生的產品有哪些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