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雲是如何發現市場需求並把握商機的
敢想敢做才能走向成功,馬雲的一句經典: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 窮人做事、富人做市、商人做勢[趨勢]
電腦也將地球變成了一個地球村,
網路經濟必將引領未來時代的發展為何不在這方面思考一下呢?
建議網上查找下——軍琴老師,
實現你人生夢想。
㈡ 馬雲是如何走向成功的
馬雲作為現在互聯網的大佬,在我們的眼中無疑是成功的,那麼馬雲是怎麼成功的那,這才是我們大家想要知道的事情。下面按我們就來說一下我認為的馬雲是為什麼成功的因素吧。
第一點就是我認為馬雲成功的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有一個很好的,還沒有被發展的互聯網的市場。其實對於做生意這件事情市場真的是很關鍵的,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說是市場才是可以真的決定一個人在創業的路上是不是能夠成功的。
馬雲真的是一個很幸運的人,但是有一句話說的好嗎,就是越努力越幸運,是馬雲的努力給了馬雲成功的路上最大的幸運了。當馬雲發現這個互聯網的市場還沒有購物的APP的時候,馬雲就毅然決然的辭掉了當時一個很穩定的工作,甚至是很多的人都認為馬雲就是一個瘋子,但是事實證明馬雲的想法是正確的,誰也沒有想到,當時的一個小小的老師會在現在成為中國最大的企業的董事長和創始人。
因為我們看到的都是馬雲風光的一面,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人家在背後付出了多少的努力。總結下來,就是馬雲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馬雲有著獨到的眼光還有不斷的努力和優秀的團隊。
㈢ 馬雲是怎麼找到當初創業的18個人的
1992年是中國商業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年初鄧小平的南巡重新激發了中國人對改革開放抱有的希望。為數不少的人在鄧小平南巡講話的鼓舞下,開始創業。後來,泰康人壽的創始人陳東升專門創造了一個詞:「92派」,用以描述1992年後創業的企業家。
除了陳東升,當時在復旦大學做老師的郭廣昌和他的幾個同學在那一年注冊了公司;河南省外經貿廳的公務員胡葆森辭職創辦了一家叫「建業」的公司;馮侖和潘石屹、王功權等六君子在第二年創立了萬通;俞敏洪已經是一個成功的英語培訓老師了,不過他在1993年才創辦了新東方。他們中間的很多人後來也成為了馬雲的朋友。
不過,那一年中國最著名的商人是牟其中。他在1992年的8月用幾個火車皮的罐頭從俄羅斯換回來四架飛機,降落在成都雙流機場,一下子成為轟動全國的人物。媒體的眼光全都被他吸引了。
天下尚無人識得一個名叫馬雲的大學英語老師。
1988年,24歲的馬雲從杭州師范學院畢業,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書。馬雲的活躍在學校是出了名的,為了防止馬雲有別的想法,當時杭州師范學院的副校長黃書孟跟馬雲制訂了一個「5年之約」,到了那個學校5年內不能辭職出來。
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任教期間,馬雲是英語和國際貿易專業的講師。與此同時,他在西湖邊發起了一個「英語角」,在翻譯界慢慢地有了一些名氣。當時全國經濟飛速發展,在杭州做外貿生意的民營企業逐漸增多,對翻譯服務地需求也越來越多。所以,很多老闆找他做英語翻譯。但當時他只能做兼職,因為他和老校長的「5年之約」還沒有到期。
1992年,還在大學教書的馬雲跟同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譯社。這是杭州第一家專業的翻譯社,海博取英文「hope」的諧音,意為「希望」。當時的翻譯社就是個小店,只有5名員工。馬雲跟同事一起籌集了3000元人民幣,租了一個房子,房租是每月1500元。翻譯社的注冊資本是3000元。 創業之初並不順利,第一個月的營業額600元不到。入不敷出的狀況令翻譯社的員工動搖了,但馬雲堅信翻譯社可以做下去。
與此同時他必須找到新的收入來源。後來,發現賣鮮花跟禮品可以掙錢,馬雲就背著麻袋坐火車去義烏批發進貨。之後他將辦公室一分為二,一半拿來賣鮮花、禮品,一半做翻譯社。而且,馬雲也常常背著裝滿小工藝品的大麻袋,在杭州的大街上穿梭售賣。馬雲甚至還做過一年多的葯品和醫療器械銷售員。馬雲用這些小買賣的收入來維持翻譯社的運營。
新的問題出現了,既然賣禮品一個月可以賺三四千元,翻譯社僅能掙五六百元,為什麼還要繼續做翻譯社呢?馬雲的同事就建議只開禮品店,將來成立一家禮品公司,但馬雲拒絕了。他陳述了自己的看法:當初成立翻譯社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並解決老師們的問題,還是為了掙錢?既然是為了前者,那就一定要堅持下去,熬過去,光明就會到來。
1995年,虧損三年後,海博翻譯社開始盈利。這時5年之約已滿,馬雲向學校提出了辭職。辭職之後,馬雲全職經營翻譯社一段時間。翻譯社在實現盈利之後,逐漸走上了正軌,馬雲就放手讓同事打理,不再過問翻譯社的具體事宜了。他開始尋找新的創業機會。今天,海博翻譯社已如當年馬雲所願,成為杭州最大的翻譯社。多年後,關於這段創業經歷馬雲輕描淡寫地說:「我當時認為一定會有需求,應該能成功。」
從杭州到紐約 馬雲15年創業路
2014年9月19日,美國紐約華爾街,馬雲和他的團隊早早就等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門前。這一次的他西裝革履、面帶笑容,顯然是為了這一天做過精心的准備。從酒店到交易所的這一路,他就像當地著名的百老匯明星一樣受到夾道歡迎,這些人里,有美國及阿里巴巴集團從國內帶過來的數百家媒體組成的「混合編隊」,和那些對這次「IPO盛筵」看好的華爾街投資人。
阿里巴巴上市的消息已經像肥皂劇一樣預演了一整年,從香港到美國,直到這一刻終於塵埃落定。
創業家馬雲
今年正好50歲的馬雲和他的公司阿里巴巴,無疑是中國最勵志的故事之一。這家由馬雲和他的17個小夥伴1999年在杭州創辦的公司,如今已躋身全球范圍內最大的互聯網及電子商務公司,其業務范圍覆蓋了電子商務、金融理財、影視娛樂、雲計算等業務。
人們之所以如此關注這家公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到馬雲精神的鼓舞。在一個國有企業占據經濟制高點的國家裡,民營企業阿里巴巴避開國企的鋒芒,在互聯網及電子商務領域里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
在IPO結束後,馬雲面對來采訪他的CNBC記者說,電影《阿甘正傳》他看了不止十遍,他心中的英雄是阿甘。這次來紐約前又看了一遍,邊看邊告訴自己:「無論什麼變化,我還是我自己。」
創業15年,馬雲從一位老師轉變為一名真正的創業家。
1988年,馬雲的第一份工作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外語教師,當時的月工資差不多是100元。不甘寂寞的他找了不少兼職,利用課余時間為到杭州觀光的外國遊客擔任導游。西湖邊的第一個英語角就是馬雲發起的。
1992年,馬雲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譯社」,課餘四處活動,接翻譯業務。但經營依舊艱難,一個月的營業額是兩百多塊錢人民幣,房租卻要700元,可謂入不敷出。實在扛不下去的馬雲只好背著口袋到義烏、廣州進貨,賣禮品、包鮮花,用這些錢養了翻譯社3年,才開始收支平衡。
1995年,馬雲受聘於一家與美商合作承包建設項目的中國公司,為其到美國收賬,這次經歷據後來孫燕君在《阿里巴巴神話》一書中的描述,可謂九死一生。
當時的馬雲,被想賴賬的美國商人菲利普·卡文納鎖在一棟別墅里長達兩天,最後逃脫拘禁的他甚至丟失了隨身行李。在西雅圖,他遇見了一個新鮮的網路世界,這也是他第一次接觸了互聯網。
後來的馬雲回憶說,他甚至害怕觸摸電腦的鍵盤,誰知道這玩藝兒多少錢?要是弄壞了肯定賠不起。而對他觸動最大的是,他好奇地對朋友說在搜索引擎上輸入單詞「啤酒」,結果只找到了美國和德國的品牌。當時他就想利用互聯網讓世界熟悉中國的公司。回國後,這位「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辭了職,借了錢,開辦了「中國黃頁」,這是中國第一批網路公司之一。
1997年底,馬雲和他的團隊在北京開發了外經貿部官方站點、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等一系列政府站點。
1999年,屢屢受挫的馬雲放棄在北京的生意,決定回到杭州,創辦一家能為全世界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站點。
就在杭州湖濱花園小區,他與後來鼎鼎大名的「阿里巴巴十八羅漢」在「不向親戚朋友借錢」的前提下,籌措了50萬元開始創業。這其中包括馬雲的妻子、當老師時的同事和學生、患難朋友,當然還有被他的人格魅力吸引來的業界精英。
2003年7月,阿里巴巴推出淘寶網。次年,推出網路交易支付工具「支付寶」。
阿里生態與中國
今年以來,阿里巴巴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馬雲多次受到中國總理的接見,他和他的公司一起,被政府稱為中國民營經濟的代表。
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和人口紅利,阿里巴巴如今已經是一個龐大的「生態體系」。
阿里巴巴上市招股書顯示,2014財年,其平台上完成的商品成交總額達1.68萬億元人民幣,超過全球第二和第三大電商平台亞馬遜和eBay之和,活躍買家人數為2.55億,實現525.04億元人民幣收入和234億元人民幣利潤,凈利潤率高達44.57%。
投資人對阿里巴巴和馬雲的信心,來自於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看好。在所有互聯網公司中,阿里巴巴與中國的實體經濟捆綁最緊密,在外貿轉型、零售業變革、信用缺失和基礎物流落後的中國,每一項變革都是一個新的高增長點。在投資者眼裡,阿里的商業模式有賴於中國獨特的「生態體系」,公司與國家已經密不可分。
在當天的晚宴上,馬雲對數百名一同來紐約見證阿里上市的中國記者時說,不會將這些在海外募集的資金全部拿回中國花,而是會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將阿里的生態系統延伸到國外。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認為,阿里巴巴的最大價值,不在於它實現了多少線上交易額、擁有多大的用戶規模,而是它巨大的社會價值,包括解決數以百萬計的社會就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成就了形態多樣的電子商務服務業等,阿里巴巴很好地闡釋了「社會型企業」(social usiness)的含義。
而在《哈佛商業評論》雜志副主編華特·弗里克眼中,阿里巴巴不僅僅像Facebok、谷歌或是是亞馬遜,它的運作模式還類似百年巨頭通用電氣。遍布電子商務、支付、通訊、企業軟體、娛樂和其他更多領域,阿里巴巴更像一個企業集團生態。
多年研究全球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哈佛商學院教授朱莉·伍爾夫說,阿里巴巴集團內,各業務之間的競爭與合作之間有著一種動態平衡,每個業務部門的分布式決策和整個集團的整體決策並存。這種企業集團生態在西方很少見,但是在中國獲得巨大成功並不意外。阿里想打造的是一個類似蘋果或谷歌那樣的互聯網生態體系,而電子商務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阿里巴巴的上市,顯然會給國內互聯網格局、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帶來顯著的影響。目前,阿里旗下的速賣通已經成為俄羅斯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而今年6月,阿里也在美國推出了購物網站「11Main」;在歐洲,阿里的布局也深入到了歐盟的各個國家。
《華爾街日報》近日發表評論稱,盡管矽谷公司統治著全球互聯網,但阿里巴巴上市後,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互聯網公司中將有4家來自亞洲,互聯網格局的天平開始向亞洲傾斜。
馬雲與杭州
北京、上海、香港、紐約,這些城市都留下過馬雲創業的足跡,但只有杭州才是阿里巴巴和馬雲的大本營。在上市後的第一時間,馬雲就在回答媒體提問時宣告自己沒有移民計劃。
空中,燈火輝煌相映;水中,倒影搖曳漣漣,水岸一側不時有曼妙的樂聲傳來,不遠處的雷鋒塔流光溢彩、淡妝濃抹,這就是杭州。自阿里巴巴成立以來,幾乎每一屆網商大會都在杭州舉辦。在談到「喜愛杭州的理由」時,馬雲說:「杭州扶持著我,扶持著阿里巴巴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阿里巴巴將永遠是杭州的阿里巴巴。」
土生土長於浙江的馬雲一直以自己是浙商而自豪,他以浙商的代表胡雪岩為榜樣,把「戒欺」、「誠信」注入了阿里的血脈。
馬雲說,在他心裡最感動的是早年創業的時候。「95年從大學裡面出來創業,我自己有一個夢想,也是我自己這么多年來一直想為此而奮斗的理想,70年代、80年代經商成功的人,大部分都是有關系,或者是膽略非常大,80年代、90年代後期很多經商的人,我覺得他們靠的是資金、靠的是關系,如果21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的企業仍就是靠關系、靠資金,而不是靠智慧、努力、勤奮取勝的話,中國企業將沒有機會、沒有希望,我希望有一個媒體,通過網路,用智慧來創造財富。」
1997年在北京創業時的一幕,曾被央視《東方時空》記錄下來。在片子里,馬雲疲憊地坐在北京的公共汽車上,望著車窗外的街燈,神色凝重,喃喃地說:「再過幾年,北京就不會這么對我,再過幾年,你們都得知道我是干什麼的,我在北京也不會這么落魄。」但他最終還是離開了北京,回到了家鄉杭州。
幾年後,杭州電視台的另一檔電視節目中,馬雲神采奕奕,不再躊躇。此後,馬雲成了「中國電商教父」,被媒體爭相采訪,被無數創業者頂禮膜拜,他的一言一行變成了成功學的「秘籍」。現在,無論北京還是杭州,所有人都知道馬雲是干什麼的了。
在杭州,歷經15年高速發展,阿里巴巴的員工接近兩萬人,隨著這次赴美上市,這些身在杭州「淘寶城」的員工也將收獲巨額財富。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阿里巴巴此次IPO,可為員工帶來大約413.85億美元財富,人均增長財富達206.9萬美元,將造就上萬名百萬富翁。
至此,馬雲凈資產達218億美元,躍居中國首富。回到杭州的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淘寶城外,徘徊與振奮仍在延續。
㈣ 馬雲創業經歷能夠證明創業應立足市場需求嗎
能夠證明啊,當時國內對於通訊軟體是一種需求,就是沒有人去做這一塊。
㈤ 馬雲如何營銷
馬雲,男,1964年10月15日生於浙江省杭州市,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現擔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日本軟銀董事、TNC(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理事會主席兼全球董事會成員、華誼兄弟董事、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董事。
營銷是指,企業發現或挖掘准消費者需求,從整體氛圍的營造以及自身產品形態的營造去推廣和銷售產品,主要是深挖產品的內涵,切合準消費者的需求,從而讓消費者深刻了解該產品進而購買該產品的過程。
在具有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國家,營銷不應該一成不變。即使在同一個國家,在消費品行業、B2B行業(business to business instries)和服務業,營銷方式也是不同的。而在同樣的行業里,不同的企業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營銷方式。營銷學是關於企業如何發現、創造和交付價值以滿足一定目標市場的需求,同時獲取利潤的學科。營銷學用來辨識未被滿足的需要,定義、量度目標市場的規模和利潤潛力,找到最適合企業進入的市場細分和適合該細分的市場供給品。
過程
(1)機會的辨識(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2)新產品開發(New proct development);
(3)對客戶的吸引(Customer attraction);
(4)保留客戶,培養忠誠(Customer retention and loyalty building);
(5)訂單執行(Order fulfillment)。
這些流程都能夠處理得好的話,營銷通常都是成功的,如果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企業就會面臨生存危機 。
環節
營銷是一個系統工程,主要有4個環節支撐整個營銷體系。
第一環:產品
第二環:盈利方式
第三環:銷售渠道
第四環:傳播渠道
㈥ 馬雲是如何發現市場需求,並准確把握商機
馬雲說有抱怨的地方有商機!
㈦ 你認為馬雲是如何尋找和抓住市場機會的
因為馬雲也是從黃頁失敗的教訓中不斷摸索出來的,加上他的西方思想影響,所以抓住了電子商務幫助中小企業企業發展業務的市場機會
㈧ 馬雲成功是因為自身優勢還是市場需求
摘要 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大哥比方如果沒有馬雲這個人也會有張雲,李雲,但是他們沒有馬雲優秀所以才成就了他
㈨ 馬雲創建阿里巴巴集團時是怎麼發現市場需求,並准確把握商機的
用敏銳的洞察力發現了別人多年後才能發現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