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市場分析 > 為什麼現在市場不景氣

為什麼現在市場不景氣

發布時間:2022-01-21 23:44:36

1. 為什麼現在大家都說實體經濟不景氣

近日,實體經濟哀鴻一片的報道屢見不鮮,易讀財經梳理了幾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先來感受一下:

珠三角玩具廠論斤甩貨:芭比娃娃每斤7元 喜羊羊6元

據香港《明報》網站報道,汕頭市澄海區是玩具批發市場集中地,該市的天空玩具廠從2012年首家推出玩具論斤賣的銷售方式,隨後該種模式在珠三角多個地方出現,並出現多間同類型公司。職員表示,他們的玩具來源有多種渠道,包括玩具廠的貨尾、樣品等,另外就是倒閉或轉型玩具廠的庫存。

「這些玩具都是論斤算的,有單品一箱,也有混裝(不同的玩具)。」他說,芭比娃娃7元一斤,超人、蝙蝠俠、蜘蛛俠、喜羊羊系列等動漫類6元一斤,遙控類10元一斤,如果全部檢測過功能的就要11元一斤,可保證90%以上的質量。很多客戶都是一噸一噸的買,每噸由4000到1萬元,這樣算下來,一斤僅為2元。

東莞某燈飾廠唐老闆關閉工廠買4套房:不幸的是沒買更多

據華夏時報報道,東莞某燈飾廠的唐老闆,最忙時有100多名工人,燈飾訂單多數都是出口產品,忙碌時車間連續幾個月加班,「後來生產逐漸下滑,加班很少了,一是訂單減少、價格下降沒錢賺了;二是員工工資一直在漲,減少員工又導致訂單主動減少,還要倒貼錢來發工資,你說不關門干什麼?」

唐老闆2014年下半年果斷關掉工廠,回到了廣州的家,動用了親人的指標陸續買了4套大房子。「幸運的是買了房,不幸的是沒買更多。」他笑著說。

而唐老闆並不是唯一一個,據悉像他這樣做實業的企業主或許更多在逃離,轉身投入到房地產投資當中。

深圳王老闆的絕望:如果還堅持做實業無非是找死

王老闆的公司是生產型企業,有一個近300人的廠子,按照現在深圳的工資水平,加之他的產品技術含量較高,員工待遇自然要好,現在員工的月平均工資5000多元,加上各種保險和公積金,他每個月要承擔每個員工6000多元的成本。就人力成本這一項,他每個月的開支近200萬元。外加廠房、電費、水費、稅費和各種公關費用,每個月的開支超過300萬元。這300萬元的費用是不管刮風下雨都得支付的。

可問題是,產品生產出來了,也賣了,但貨款卻遲遲不得收回。他自己估算了一下,就今年上半年,他已經墊付了三千萬的貨款。而且根據現在的形勢,只有可能越墊越多。這樣下去換了誰都受不了。

日益緊張的資金鏈,讓他自然而然的想到銀行貸款。但銀行貸款並不簡單。王老闆想不明白了:憑什麼讓他辛辛苦苦的為這個國家養活300多人,卻得不到國家任何一點支持,反而成為盤剝和打壓的對象?等他今年把所有的款項收回,不再擴大生產,慢慢把原來工廠里的員工分流,最後還是打算把工廠關了。

W哥的無奈:銀行斷貸 不得不關閉工廠轉讓店鋪

2014年,W哥躊躇滿志,想將自己餐飲店的產品電商化,做成真空裝淘寶賣,粉沫化做成方便麵材料。W哥從銀行貸了2000萬,開辦工廠、租用倉庫、找人研發方便麵食材、打廣告、創品牌、搞營銷,一切都是美好的樣子。

但是到了2015年,貸款到期了。銀行好說歹說,先還再貸,可以很快再貸出來。W哥就拆借了高利貸還上了。豈料銀行忽然變了臉,不再同意放貸, 2000萬資金斷貸,這直接斷了W哥的後路。

W哥不得不關閉了工廠,四五家盈利很好的店只能轉讓,只保留了一個總店,等待東山再起。

此外,除了上述典型案例,易讀財經還查閱到,HM,ZARA,中國大陸最暢銷的女裝品牌。約70%是東南亞製造。而且這種趨勢會加速發展。宜家、nike,已經開始把工廠搬到了東南亞。中國製造業大受挑戰。

綜上所述,大體上可以感受到實體經濟現在的艱難處境。而面對實體經濟的不景氣,國務院也坐不住了,近日,國務院發文要求經過1-2年努力,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3年左右使實體經濟企業綜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較為明顯增強。

那高層的這一願景能實現嗎?我們不妨來找找實體經濟被打垮的背後原因。

瘋狂「地王」欲掏空實體經濟

當前,地王紀錄被刷新,上海靜安區地塊以110.1億元總價拍出,樓面價超過10萬元/平方米,溢價率139%,刷新了全國范圍的歷史單價「地王」紀錄。

上海創出史上最貴「地王」不是小事,但背後折射的現象與問題必須引起重視。「地王」頻出,很大程度上暴露出地方政府對房地產市場預期管理的失效。房地產市場瘋狂,會吸納實體經濟的資金,推高實體成本,加劇實體衰落。必須給房地產降溫,讓投資房地產賺不到錢,才能給實體經濟更多的未來、希望。

社保繳納基數過高嚇退企業主

假設你的稅前工資10000元,在扣除各類社會保險及其所得稅之後,每月能夠拿到手的工資是7454元。縮水的25%是如此計算的:10000元工資,個人需繳養老保險8%,醫療保險2%外加3元,失業保險0.2%,合計22.2%,外加3元,即2223元。再扣除繳納個稅322.70元,剩下7454.30元。

至於你的企業,繳費比例要遠遠超過雇員。10000元稅前工資,企業需繳納的社保,包括養老保險20%,醫療保險10%,失業保險1%,工傷保險0.3%和生育保險0.8%,住房公積金12%,合計44.1%。由此可知,企業繳納的社保金額約為4410元。

試想一下,一個企業,如果按規定交納五險一金,這項金額佔到了總工資的30-50%左右,有多少企業能夠承受?這也是逼著企業在變相違規。如果繳納基數小了,減輕企業負擔,也就不會有「東北養老金繳納額度過高嚇跑投資者」的新聞了。

虛擬經濟過火 賺快錢模式拋棄實體

2015年,P2P在中國一下子湧出來數千家,互聯網+成了熱門;2016年,直播、網紅經濟又成了風口上的「豬」。究其原因,都是浮躁、賺快錢的商業模式在作祟。由於違法成本低,又是處在風口上的模式,錢好忽悠,資本紛紛追捧。而相比於來錢慢,回報期過長的實體經濟,遭到拋棄就不奇怪了。

融資難 難於上青天

為什麼銀行不肯放款給中小企業?原因很簡單,就是生意不能穩賺錢。貸款100萬元給小民企和貸款一個億給大國企,花費的成本是一樣的,銀行自然不會理會中小企業。現在的情況是,中小企業拿不到貸款,就算拿到了還可能要承受被斷貸的晴天霹靂,而國企拿到了資金後又無處投資,於是資金在國企手裡轉個彎,高息放貸給中小企業。融資簡直難於上青天!

國家補貼害了企業競爭環境

格力的董明珠曾在一次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對總理說,不要給錢,我們也不要扶持政策,我們要的是一個公平、透明、平等的環境。給了我們這個環境,我們會做的更好,比給錢更好。

眾所周知,科技廳、工信廳、商務廳、發改委等每個系統每年都有大量的國家扶持資金,動輒幾個億幾十個億,而企業呢,則是國家扶持什麼就做什麼,雖然也理解國家的初衷是好意,而就是因為這些錢,把企業的競爭環境破壞了,大家不去搞創新搞研發,而是競相搞關系,拿補貼。破壞了商業環境。

中國想要真正強大,單靠房地產和金融泡沫,是不可能的!只有給企業減負,給實體經濟活力,才能長盛不衰!

2.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說自己的行業不景氣

做任何生意賣任何東西都會很賺錢,因為不賺錢的行業咱就消失了,但是成功者永遠是少數的,你看到大部分人都是不賺錢的,但是並非因為項目的本身,因為,任何項目都有人賺錢,主要還是操作者的個人能力的問題。

3. 為什麼經濟不景氣

最近幾年來比較低迷,大家有些困惑,在我看來確實現在中國經濟比較低迷,有點過於低迷,這個過於低迷就是低於正常增長,它的表現就是通貨緊縮。我們現在已經有40個月PPI為負的,按CPI算是1.3、1.4,美國、歐洲都是把2%當做目標的,我們只有1點幾,嚴格來說也是通貨緊縮了。
為什麼過於低迷?基本原因是因為我們過去十年內兩次經濟過熱,大家都應該記得,不用多說。但是稍微說說不同的原因,第一次過熱2004年到2007年,不是政府刺激出來的,現在一個流行的說法是中國政府過去成天刺激經濟,咱們客觀一點,諸位想想過去「宏觀調控」這個詞的含義,在多數人的記憶當中宏觀調控就是政府不讓干這個、不讓投那個,過去政府多數是一直壓著的,不讓經濟太熱。
但是有人說市場的力量太強,當時是全世界的經濟過熱,出口30%、40%地增長,國內各種投資當時也非常火爆,又是房地產泡沫、又是股市泡沫,2007年的時候增長速度到了14.7%。後來調整了一次,當時自己實現了一次調整,2007年9月份出了國幾條,進一步加大房地產市場調控,這時候房地產開始調頭,10月份股市開始調頭,本來2008、2009想著繼續調整2011年回到繼續增長,沒想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來了,危機來了以後20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吸取上次的教訓得聯手救市。
現在還有人批判救市,批判當時的刺激政策。當時為什麼世界領導人都沒有什麼異議?1929年的教訓是慘痛的教訓,是血的教訓,當時沒有宏觀經濟政策、沒有宏觀經濟學,諸位都學過宏觀經濟學,那是1936年大蕭條都走了一半多了,一個英國人叫凱恩斯的寫了一本書,後來一致公認那本書標志著現代經濟學的誕生,羅斯福當選搞新政代表著宏觀調控政策的誕生。
1929年的時候是沒有的,看著經濟往下滑,當時不是沒有人說要救市,當時的金融家、企業家們跟現在的表現是一樣的,掙錢掙的好的時候政府離得遠遠的,危機來了找政府救市了,救市的時候不說要救他,他說要救工人,否則工人就失業了等等。當時的美國總統胡佛說不救,第一你們說市場決定,市場出了危機你們市場自己調整。
第二也沒有機制,當時沒有這套理論和機制,聯儲當時都沒有貨幣政策的職能。市場行為和規律基本都是一樣的,危機來了成災的時候各種說法,說的越懸乎越好,讓政府托底救市。
然後搞出一個十年大蕭條,世界GDP減少50%,然後出了極端納粹,納粹是國家資本主義,搞出了極端的思潮成了納粹,納粹打了一次世界大戰,死了幾千萬人口,1945年經濟重新恢復增長,1954年時隔25年之後世界經濟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你說這個教訓慘不慘痛?現在還有人批判刺激政策,美國現在還沒退出呢,歐洲沒退出又加了一把,日本在加碼。問題不在這兒,需要討論的是怎麼刺激、刺激多少、刺激多大。
事後看中國政府刺激的政策確實大了點,有點過大,這個大不是體現在四萬億,四萬億其實很少,四萬億是兩年的數,一年只有兩萬億,而且四萬億當中絕大部分是政府的正常開支,不屬於刺激政策,收了稅搞些項目,刺激政策必須是無中生有的需求,必須是財政赤字,當年財政赤字沒有增長多少,從1.6上升到2.3。
真正的大頭是一年就暴漲了六萬億的地方融資平台,這也是政府債務,這屬於政府赤字,只不過是以金融債的形式表現出來,一下子把GDP拉到13%、14%,然後再刺激買房買車,刺激出了一輪,2009、2010年又熱了一把。
所以兩次過熱累加在一起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什麼問題?產能過剩,產能過剩的後面是債務,借了那麼多錢結果沒有定單,產能過剩就是債務問題,債務問題的背後就是企業,企業當然融資難了、融資貴了,東西賣不出去了,連定單都沒有了,原來的債都還不起了誰還借你新錢,借你錢的得加一部分吧,得風險貼水吧。
現在老怪財政政策過緊,有沒有過緊?有過緊,我後面再說這個問題。但是最近的問題是銀行有了錢了也不一定往外貸啊,典型的就是危機時候的表現,經濟下調期的表現。一樣的,只不過我們中國沒有採取硬著陸式的危機式的調整,我們喜歡軟著陸。
軟著陸說明什麼呢?能軟著陸因為原來的政策沒有起太多作用,有泡沫但沒有太大,我們要承認這一點,無論如何,中國的貨幣政策還是起點作用,2004到2007年的時候不斷地壓著沒使泡沫太大,2009年、2010年的時候我們採取世界最大的刺激政策,但是第一個最早退出了刺激政策,日本、歐美還沒退出呢。
中國2010年4月份退出了,住房限購政策推出標志著這個政策從刺激政策退出走向緊縮政策,2010年的中期開始清查地方融資平台,2010年的下半年各種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從緊了。及時退出的作用是什麼呢?
以房地產為例,沒有使房地產的一二線城市鼓起的泡沫波及到全國的三四線城市,現在三四五線城市有點問題屬於長期的結構性問題,是城市化政策出了問題的問題,不是這輪波動影響的,三四五線城市的投資在前一輪就開始了,沒有波及到全國,全國的泡沫並不大。
中國的泡沫實際上已經破了,房地產泡沫前年已經破了,現在還有人在講中國的泡沫沒有破,還要硬著陸,我們這幾年就在跟這些觀點做辯論,它是一種軟著陸的方式,已經軟著陸了就不會在乎硬著陸了。
最近房地產市場進入一二線城市,原來泡沫不大調整也不深,現在政策一調整之後開始回暖。但是軟著陸有一個問題,就是調整的時期會比較長,軟著陸另外一個起的作用就是政府喜歡掩著蓋著,這些問題不讓它破,慢慢在時間的過程當中逐步加以調整,逐步消化一些問題。
破一點別破太多,市場相對來講比較平穩,這種方法不會出現大規模的倒閉破產、大規模的經濟振盪,但是會相當長的一個時期比較疲軟,調整期比較長,比市場經濟國家沒有政府的那隻手調控著的時間可能比較長。多長呢?這不好說,但是我們可以回顧上一輪調整。
過去三十幾年中國經濟兩位數高增長,並不是這樣的,要看GDP增長速度和通貨膨脹率。多數年份不是兩位數增長,這是第一;第二,那一年到了14.3%,那邊是2007年到過14.7%,最低谷那塊7%左右,跟我們現在差不多,那是從哪兒開始呢,從1995年開始,1995年還有10%以上的增長,但是第二年已經開始下滑了,有點像我們的2011年,2011年已經低於10%了,處於下滑的開始。
2002年還有通貨緊縮,為什麼沒到2003年呢?2003年有非典,沒有非典的話也就上去了,有非典2003年還低一點。就是1995年到2002年八年時間屬於調整時期,有一段下滑,滑到底部不再下滑了但仍然沒有很大起色,它穩定在比較低的水平上,或者在低的水平上有點掙扎,還有通貨緊縮。那就是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初期的情況。
我們記憶有選擇性,喜歡記住自己輝煌的時代、掙錢容易的時代、東西好賣的時代,不記得自己低迷的時代。當時也很痛苦,當時說的問題跟現在說的都一樣的,現在我們說的這點事都一樣的,產能過剩、債務問題,當時銀行壞債,也是質疑GDP有沒有7%呀。後來MF和世界銀行[微博]專門派一個研究小組調查你們的統計數據到底怎麼回事,結論是中國的GDP會有正負1個點的差額,但是整個體系還是符合國際准則的。
談論的話題也是一樣,中國6%左右的增長就不錯了,不要提什麼7%、8%,現在也一樣嘛,我不用那些政治術語,現在的說法都一樣。那時候年年討論怎麼擴大內需、討論怎麼治理通貨緊縮,那時候PPI 31個月通貨緊縮,現在已經40個月了,這次多長還說不好,可能得50個月。
產能過剩,那時候是一次過熱的產能過剩,這次兩次過熱產能過剩,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我們這次可能比上次調整的力度還要大一點,2008年討論產能過剩是鋼鐵,4億噸的需求,6億噸的產能,2011年的時候再算,6億噸的需求,10億噸的產能。防過熱防的不是過熱,過熱的時候大家多高興呀,防的就是現在這點事,防的就是現在的過剩、低迷、債務,經濟規律就是這么調整的。
從這個角度看,這次調整到什麼時候?這條線還沒有尾呢,按照上次的情況我們才走了一半,清理問題現在也走了一半,大家得有思想准備,准備什麼呢?有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一年、兩年、三年中國經濟處在相對比較低迷的狀態,處在低谷,調整時期,不一定再往下了,但可能還是比較低的狀態。
這時候還需要政府採取一定的措施托一托,政府的一些措施還不能放,保持總需求一定的規模,通常會調整的很深,調整低於增長速度很多,這時候需要政府的政策托住它,盡管還不能實現正常的增長,但是比較穩定的增長,防止深度的下滑所產生的不良後果。這時候我們得有思想准備。
是不是能夠聽出一點裡面積極的因素,和現在有些人看待中國經濟比較悲觀的觀點不太一樣,現在過於低迷,這句話的含義就是說我們如果度過了這個調整時期,我們完成了這段調整,經濟不再過於低迷了,恢復到正常增長,我們的正常增長會比現在高。現在7%或者低一點的增長速度不是我們的正常增長速度,屬於比較低的調整時期的增長速度,對不對?
就是所謂的潛在增長率,本來是這么多,經濟過熱的時候個高於潛在增長率,那時候有通貨膨脹。而在低迷時期,通貨緊縮的時期表明你現在的增長速度低於你的正常速度、低於你的潛在增長力,綠波方法可以計算正常增長,把通貨緊縮的年份去掉,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中間沒有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叫正常增長,我們現在不屬於正常增長,我們屬於有負差距的狀態。因此,當我們恢復正常的時候中國經濟不至於這么低吧。
我個人認為中國經濟今後長期來看,五年、十年、二十年不一定就是6%、7%,有些人還說3%、5%,在調整時期說這個話不把調整、不把周期性的因素考慮進去,這是一個錯誤的分析,現在很多分析這個因素、那個因素,說了半天產能過剩這些都是周期性因素,你把它當做長期的趨勢來看,這是錯誤的分析,調整時期過了之後恢復到正常水平,不講長期的增長速度了,我個人的看法是會高於7%,至少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高於7%。
中國經濟是有周期的,看中國的潛在增長率也要在長期的波動當中分析這個問題。西方人老說看不懂中國經濟的問題,他們說你們怎麼沒有經濟周期、沒有經濟危機啊。我說我們有經濟周期,只不過沒有負增長,我們的周期幅度可能比你們還大,我們是14.7%和7%之間的將近8%的波動,而你們看不見中國有經濟危機是因為中國7%是低谷,你們是負增長才是低谷,叫衰退,我們沒有衰退,但是我們是低谷。兩位數的增長也不是中國正常增長。
中國經濟一超過9%就通貨膨脹了,超過10%又是通貨膨脹又是資產泡沫,那都不是正常增長,不是過去的舊常態,那是變態,那叫過熱增長,我們希望以後不再有了,通貨緊縮也不是正常增長,我們把這些去掉,去掉之後統計上看就和世界上若干個研究小組過去這些年研究的中國潛在增長率結論是一樣的,過去二三十年就是7-9之間,有的十年可能是8-9,有的十年可能是7-8,這個可能也會變化。
現在可能比過去稍微低了點,有過去的長期因素,成本提高了、環境難以為繼了等等,世界經濟再不好了,加在一起,現在我們可能比以前低一點,在7-8或者7-7.5這么一個區間還是完全有可能的。
再一個積極的方面,經濟確實在進行調整,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很多企業不景氣,但是你看到這些企業不景氣的時候正在調整,這個時期正是優勝劣汰發生的時期,不能再刺激出一把過熱,因為市場決定著調整過程,就是淘汰一批過去生產的過多又不很專業的企業。
經濟熱的時候泥沙俱下,誰都能掙碗飯吃,當時建了很多企業,有的搞了幾年東張西望轉產包括政府和業內人士就忽悠,轉型升級變成了轉產,於是都做的不專業,這個時候一定就是被淘汰的時候。然後誰來淘汰別人呢?有人被兼並重組,有人兼並重組別人,一定是過去這些年專注而專業的發展自己產品創新的那些企業。
現在是大浪淘沙的時候了,熱潮退了以後大家能看出哪個企業好、哪個企業不好,我們的風投、PE選擇企業相對容易一點,反倒准一點。而且現在定單集中,以後產業集中提高。
這樣的調整就為下一輪中國經濟的增長創造新的價值,效率更高了、資源配置更好了、利潤情況也更好了,競爭力會增強。所以應該說現在我們處的階段有它積極的變化正在發生。也不必特別悲觀,包括我們有些產業現在正在恢復正常狀態,汽車製造啊、一般基建行業,除了建築基建之外的基建行業都在增長,消費品在增長,消費品比較穩定,有些產業也在逐步恢復正常。
現在為什麼這么低迷而且過於低迷呢?今後兩年至少估計都是7%左右。再一個因素就是政府政策還是有問題的,2010年及時退出了刺激政策,為了應對過熱採取了一系列的緊縮政策,但是忘了及時退出緊縮政策,那些政策一放放那兒四五年,經濟回歸正常或者進入調整了,這些政策沒有及時退出,沒有回歸中性。
當時很嚴厲的刺激政策包括住房限購,20%的准備金率,20%的准備金率當時是為了過快增長的外匯儲備,現在外匯儲備不增長了還按20%的准備金率,很多刺激政策是為了應對當時的,結果沒有及時退出,搞的政策過緊,一直到去年4季度才逐步有所退出,包括住房。退出之後就會有一些調整不太一樣了。
第二就是應對風險不積極,資本市場上投資者過去這幾年壓著大家一直覺得有風險的大事,地方融資平台的事,本來可以早點化解風險,因為融資平台的事主要是期限錯配所表現出來的融資機制錯配,地方融資平台建的都是基礎設施。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和西方不一樣,西方是消費型,都是花了錢,畢竟是投資了,投資會有無效率的地方,但大部分還是投資,而投資這些項目是長期項目,地鐵高鐵都是幾百年。
我前兩天看英國地鐵150周年紀念,車皮大概每十年換一次,但地鐵的洞就是150年,300年的時候那個洞還是300年前挖的,修地鐵最貴的就是那個洞,回報是長期的,融資方式是短期的。銀行借款本質上就是短期的,中長期貸款五年十年也很長了,現在變成了影子銀行信託,信託更短,一年兩年三年,這是融資機制錯配。
如果早點置換,現在做這點事早就可以做,盡管當時預演算法沒有修改,中央政府也可以替地方發債,因為是置換,因此可以多做一點,不要拘泥於中央財政那點赤字,已經那麼多赤字發生了,置換一部分反倒化解金融風險,遲遲不做,現在做了力度又很小。這就是政府應該積極的面對這些風險,積極的化解這些風險,我們的經濟就會好一點。
第三個因素就是政府不作為,這個大家都知道,不作為不僅是很多地方不給企業、企業家辦事了,而是自己的事也不辦了,自己的錢也花不出去,如果去年都花出去了也不至於7.4。這是一個次要的因素,但仍然是一個要素,主要因素是我們在進行調整,加上政府政策有一些問題,使得我們過於低迷的問題更加嚴重。
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狀態。這個狀態當中顯示出中國經濟長期增長仍然具有一潛力,我們度過這個艱難的調整時期、痛苦的調整時期,但是還得經歷一段時期。
明年開始「十三五」,「十三五」前期還在應對「十一五」、「十二五」以來過熱的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逐步實現長期的正常增長,希望不再是過熱增長了,7%-8%的正常增長持續一段時間,中國又上一個新的台階。
大家現在對中國的長期增長有很多懷疑,各種因素,比如成本提高、環境因素等產生一些困難。剛才說的那些是短期、周期性的因素,周期性的因素現在在發生,長期性的因素也在發生,處理的辦法是不同的。它所發生的方式也是不同的,經濟研究最怕就是一鍋粥在那兒攪和,永遠討論不清楚,我們把它區分開,有長期的問題、結構性問題、體制問題等等,也有周期性因素。
在這些長期的問題背後中國還有巨大潛力,人均GDP只是發達國家很少的一部分,工業化程度說了半天,天天轉移人口,還有30%多的勞動力是農民,不是因為他沒出來,出來又回去了,這是中國特殊的體制問題導致的。
工業化程度老提不高,然後沿海地區和勞動力短缺,工資成本上漲過快,過早進入了工資成本上漲時期,是因為農民工早退,干個七八年、八九年早早退出了城市勞動力供給,這不是中國的勞動力用完了,不是人口紅利沒了,中國過去三十年製造業、服務業,大量的勞動力供給,不是因為中國過去幾十年生了太多的孩子,是因為農業勞動力的轉移,這是基本的邏輯。
現在有些人說中國人口不增長了、中國沒希望了,解決辦法是再生孩子,我說人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作為一個經濟學者巴不得現在勞動力用完了,勞動力用完了我們再發展別的,現在的問題是沒轉移完就發生勞動力短缺,這是新型城市化要解決的問題,怎麼讓這一代農民不回去,下一代農民也不回去,解決中國的工業化問題。這個過程中只要勞動力不斷轉移,勞動力供給基本是有保障的。分析這個問題很多人犯很嚴重的錯誤。
另一個嚴重的錯誤說中國勞動力沒有了,因此中國不增長了,即使勞動力人數減少了,現在的經濟增長不能光算勞動力,要算人力資本,就是勞動力加上教育,把這個因素帶進去現在進入勞動大軍的勞動力資本比退出勞動力大軍的資本至少多四到五年的教育,把這個因素一帶進去,出來的潛在增長率就是不一樣的。
然後城市化只有52%。70%的人口為低收入階層,70%當中一半是農民、一半是農民工。儲蓄率過高,一方面表明我們不缺錢,錢到處在找項目,但是另一方面說明我們的消費特別低,居民消費只佔GDP的3-5。看看這個指標(見PPT),今後每年增長1個百分點的小,降低一個百分點的儲蓄,這個潛力有多大(見PPT)。
按照人均GDP,經濟學算一個指數叫「追趕指數」,人均GDP比你的標桿國家人均GDP就是美國,它現在是五萬多美元,我們是七千多美元,我們只有百分之十三點幾。四小龍,韓國是百分之六十幾,新加坡和香港已經一百多了,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富的國家,阿根廷、墨西哥,馬來西亞泰國百分之二十左右,我們只有百分制十三點幾。韓國1979年左右達到這個水平,以後又二十年增長,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結束,按這個算中國二十年的高增長是有可能的。
我們要做很多正確的事,包括不要出現危機,包括經濟危機、政治危機、金融危機等等,金融危機了就慘了。順便說一句,關於流行的中等收入陷阱的說法是不對的,說是技術問題,現在到了中等收入階段了,競爭力和低收入國家不行了,做不了低端產業了,但是你又沒有高新技術,又競爭不過發達國家,高不成低不就就掉在那兒了,這個不對。
拉美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不是因為他沒技術和創新的能力,是因為社會出了問題,真正的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中等收入階段收入差距特別大,收入差距一方面可能導致政治動盪,另一方面容易導致福利陷阱,為了緩解差距擴大各種社會支出和社會福利,結果財政危機、債務危機、金融危機,這個我們現在都能體會到,這是真正的中等收入水平,所以在這方面還要做,還得顧及考慮緩解社會緊張,還不能出現金融危機。
下一階段確實是最難的時候,我們的收入差距現在是最大的階段,這是真正的問題。定義的一個基本錯誤是怎麼能假定世界只有一個高端技術和一個低端技術,它不是跳躍的。有大量的企業就在拿著中間的技術掙著中間的收入,那是很正常的事情,收支是平衡的,仍然可以有利潤的,包括韓國和其它國家都在吃著中等技術的飯在逐步發展,可以把產業低端的部分轉移出去,中端和高端的東西繼續做、繼續可以發展。
中國人到韓國去買東西就是買兩樣,一個衣服、一個化妝品,都是中間技術,它繼續在做衣服,把一部分低端的衣服轉到中國來了,它繼續做中高端的衣服,我們也可以繼續做,中間漫長的空間可以發展,不一定非得是高端技術。中國的製造業也大有前途。
在未來直接投資市場有很大的發展前途。應該說大家都希望中國的資本市場有健康穩定的發展,我相信政策層面誰都希望看到中國的資本市場發展,因為中國太缺直接融資、太缺諸位做的事情。2013年中國的IPO只佔全部社會融資的1%,加上前面的風投、創投、天使投資、PE不超過3%,這么多年還是以間接融資為主。發達國家不說美國高到60%、70%的融資比例,日本、德國間接融資比較高的國家也有20%、30%的直接融資方式,而我們太缺了。
資本市場的穩定有利於IPO之前的一系列投資發展,但是無論如何這個領域仍然是大有發展前途,也是政府應該支持鼓勵和配套的,政府不見得搞很多基金,但政府搞的基金跟著私人的投資走,給私人政策添個碼,但是選企業產業要讓企業去選,讓我們的風投創投首先選企業然後承擔風險,政府跟著一塊去承擔風險,至少方興未艾。

互聯網特別熱,我也非常贊同互聯網是這幾十年來最偉大的技術進步和最偉大的技術革命,一定要應用在各行各業,但是基本內容是信息技術,它節省的信息成本,節省了各行各業我們每個人的信息成本,但是它不解決內容問題,它收集整理傳輸信息有新的方法了,但是傳遞的什麼東西這個問題沒解決,所以我個人的觀點是要「互聯網+」。
互聯網+這個詞說起來上口了,在我看來應該各行各業+互聯網,否則加了一千次互聯網仍然沒有解決好產品質量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基本的競爭力問題,你加了一千遍互聯網仍然是三流企業、四流企業,根本的問題還是怎麼做好你自己,利用互聯網技術節省你的信息成本使你發展的更好、市場做的更大,互聯網一定要發展,而且最好在各行各業。
「十三五」我們建議用普惠式的,誰有先進技術、發明創造就鼓勵誰,加強它的發展勢頭,包括應用互聯網。我說我們看一個企業根本的還是看他提供什麼東西,而不是看他是不是用了互聯網,用了互聯網是一個+號,確實是一個+號,根本的還是怎麼做好,長期專業專注的做好各行各業,專注專業的產業是值得我們投資,是有發展潛力的

4. 為什麼現在很多行業越來越不景氣

這樣的情況,因為現在各方面的原因導致的很多行業越來越不景氣的情況發生,如線上的銷售,還有現在的特殊情況,所以導致的現在的這樣的很多行業越來越不景氣了

5. 為什麼現在中國普遍行業都不景氣

電商還是比較景氣的,所以不可說普遍行業,只是部分行業吧。

6. 為什麼現在各行業都不景氣

主要在3個方面產生,1是經濟結構改變了,由1990年至2014年是民營企業發展推動整個社會經濟進步的主要作用,目前在2015年後,民企陸陸續續倒閉,導致份額下跌,逐步退下市場主要角色,酒店、房地產、旅遊、金融、交通等產業較為明顯,民營企業逐步被市場和歷史淘汰,估計在20年之後或許沒有大民營企業了,都是小民營企業為主,2是房地產的消費改變了整體觀念,以三代或四代人的積蓄換來一套不大的房子,改變了存款量與資金在市場的流通方向,用戶的消費力自然會下行,3是由於老人多了,老年化社會問題,加上二胎生育率較低,三胎政策還沒有具體放開,一連串的主要人口紅利因素是各行業不景氣的核心問題,千絲萬縷的原因是「銀行」亂發放用戶的存款到房企與基建公司導致的,最根本的問題就是錢投資的領域讓產品水漲船高了,影響的是百姓用戶的消費力,沒有起到更新循環的資金作用,變成大量的水漂項目、閑置項目、廢舊項目~

7. 今年的整個市場不景氣的原因

其實要看行業的,今年確實很多行業都不怎麼樣,但是還是有一部分行業是很紅火的

今年垮境電商和垮境商店大量掘起,醫院里也是人山人海,還有的是集成吊頂行業也發展紅火

現在做行業是要往技術加高端產品發展,像歐斯寶今年在大環境不好情況下,業績猛增,做行業要把握

好方向,會輕松經營的

8. 有人知道市場經濟為什麼不好,為什麼今年什麼市場行情持續低迷,是不是國家經濟調控的問題

全世界都在坑中國,讓中國消耗國力,過快出現經濟泡沫,和金融危機。
現在中國經濟轉型了,讓外國失算了,但是經濟改革不是那麼容易,地區經濟支柱不能繼續下去,並且持續時間長,哪來的錢發展第二產業呢,這些都需要時間去改變,所以經濟環境不好,市場低迷。
反看國外比我們慘多了好嗎?上次08年是美國次債危機導致的,這次就是國內經濟轉型導致的。
錢還是那麼多錢,就是錢的作用變小了。中國轉型了,經濟增長減緩了,世界經濟也減緩了。
所以現在大幅的做空中國人民幣,逼迫中國放棄經濟轉型,讓中國做拉車的領頭羊。
所以明白了吧,這樣的經濟轉型要10年或者更久,一旦轉型完成,中國將是經濟最強國。

9. 現在市場不景氣,怎麼辦啊

朋友。
現在做什麼都不好做。
但是往往做的好的都是從不好做中做出來的。
至於如何做到我說的也沒用
看您怎麼想的了。

一句話,做的好的都是從做不好做出來的!

可以的話,給分吧!

10. 為什麼現在國內經濟不景氣

國內經濟不景氣原因:
1、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主導的經濟模式缺乏活力,主要依靠土地出讓金收入等不可持續發展推動經濟發展;

2、我國的融資體制不完善,傳統銀行在滿足有風險的資本金融資需求(新產品、新技術、新產業開發)等方面完全沒有任何的優勢,甚至有些保守;

3、受到國際經濟大環境的影響,歐美由於債務危機導致經濟不景氣,拖累中國出口產業,影響了國內上游產業,加上能源業壟斷造成的市場價格上漲,抑制消費欲求,市場活力降低;

補充:

1、經濟景氣,是指總體經濟呈上升發展趨勢,呈現市場繁榮、經濟總量增長速度加快的景氣狀態。經濟不景氣是指總體經濟呈下滑的發展趨勢,絕大部分經濟活動處於收縮或半收縮狀態,表現出市場疲軟、經濟增長速度停滯或遲緩、許多企業破產倒閉、失業人數增加等現象。

2、資料介紹:http://www.chinanews.com/cj/2014/05-20/6191800.shtml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現在市場不景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數據恢復大師怎麼打開 瀏覽:173
玉石市場水深多少 瀏覽:167
狗狗幣什麼時候在平台上交易的 瀏覽:336
花唄為什麼要補全證件信息 瀏覽:307
河東區紅星路新建菜市場在哪裡 瀏覽:416
黑科技產品如何快速推廣市場 瀏覽:162
京東代理店多少錢 瀏覽:851
會計信息採集重復提交是什麼情況 瀏覽:413
異地同屏技術是什麼 瀏覽:193
數控程序循環啟動哪個數字代表 瀏覽:89
和平精英如何在微信裡面修改信息 瀏覽:89
學市場營銷以後怎麼辦 瀏覽:617
如何用數據體現車間節約成本 瀏覽:365
哪些信息錯誤影響車險理賠 瀏覽:152
steam為什麼沒有手機進入手游市場 瀏覽:209
華為怎麼添加個性化小程序 瀏覽:425
唐嫣代言什麼產品 瀏覽:873
農銀金如意保險產品怎麼樣 瀏覽:370
屏客代理有哪些 瀏覽:718
二手房交易怎麼談稅 瀏覽: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