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外部性會導致市場失靈
1、在有負外部性時,社會邊際成本大於私人邊際成本,但私人邊際利益與社會邊際利益仍然相同,所以,當私人邊際成本=私人邊際利益時,社會邊際成本大於社會邊際利益。這時,從私人角度看,市場調節是有利的,但從社會角度看,不是資源配置最優。這就是外部性引起的市場失靈。
2、外部性又稱外部效應,指某種經濟活動給與這項活動無關的主體帶來的影響,這就是說,這些活動會產生一些不由生產者或消費者承擔的成本(稱為負外部性),或不由生產者或消費者獲得的利益(稱為正外部性)。
拓展資料:
一、市場失靈
1、市場失靈時市場機制不能按照人們的意願有效地配置資源,正是由於市場經濟無法達到最優的資源配置,需要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干預,以達到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
2、市場失靈的原因主要有:壟斷、公共產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
3、失靈表現
(1)收入與財富分配不公
這是因為市場機制遵循的是資本與效率的原則。資本與效率的原則又存在著「馬太效應」。從市場機制自身作用看,這是屬於正常的經濟現象,資本擁有越多在競爭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與財富向資本與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資本家對其雇員的剝奪,使一些人更趨於貧困,造成了收入與財富分配的進一步拉大。這種拉大又會由於影響到消費水平而使市場相對縮小,進而影響到生產,制約社會經濟資源的充分利用,使社會經濟資源不能實現最大效用。
(2)競爭失敗和市場壟斷的形成
競爭是市場經濟中的動力機制。競爭是有條件的,一般來說競爭是在同一市場中的同類產品或可替代產品之間展開的。但一方面,由於分工的發展使產品之間的差異不斷拉大,資本規模擴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礙了資本的自由轉移和自由競爭。另一方面,由於市場壟斷的出現,減弱了競爭的程度,使競爭的作用下降。
(3)失業問題
失業是市場機製作用的主要後果,一方面從微觀看,當資本為追求規模經營,提高生產效率時,勞動力被機器排斥。另一方面從宏觀看,市場經濟運行的周期變化,對勞動力需求的不穩定性,也需要有產業後備軍的存在,以滿足生產高漲時對新增勞動力的需要。勞動者的失業從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滿足了市場機制運行的需要,但失業的存在不僅對社會與經濟的穩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資本追求日益擴張的市場與消費的需要。
Ⅱ 外部性是如何引起市場失靈的解決外部性問題的方案是什麼
一、外部性又稱外部效應,指某種經濟活動給與這項活動無關的主體帶來的影響,這就是說,這些活動會產生一些不由生產者或消費者承擔的成本(稱為負外部性),或不由生產者或消費者獲得的利益(稱為正外部性)。
1、在有負外部性時,社會邊際成本大於私人邊際成本,但私人邊際利益與社會邊際利益仍然相同,所以,當私人邊際成本=私人邊際利益時,社會邊際成本大於社會邊際利益。這時,從私人角度看,市場調節是有利的,但從社會角度看,不是資源配置最優。這就是外部性引起的市場失靈。
2、例如,建在河邊的工廠排出的廢水污染了河流對他人造成損害。工廠排廢水是為了生產產品賺錢,工廠同購買它的產品的顧客之間的關系是金錢交換關系,但工廠由此造成的對他人的損害卻可能無需向他人支付任何賠償費。
這種影響就是工廠生產的外部影響。從私人來看資源配置最優,但從社會來看並不是資源配置最優。
二、外部經濟效果是造成市場失靈的重要原因,解決這一問題的政策主要包括:稅收和補貼、政府直接調節以及明確產權和談判三種手段。
1、 稅收和補貼政策是向施加負的外部經濟效果的廠商徵收恰好等於邊際外部成本的稅收,而給予產生正的外部經濟效果的廠商等於邊際外部利益的補貼的一種手段,目的是使得廠商以社會收益和社會成本進行決策。
2、 直接調節是政府通過行政或法律的手段強行控制外部經濟影響,也可以將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經濟單位合並。
拓展資料
進一步進行細分,外部效應又可以分成八種類型:
1、生產者對生產者的外部經濟,如水果園園主與養蜂場場主的關系;
2、生產者對消費者的外部經濟,如花園式廠房對周圍居民區居民的影響;
3、消費者對生產者的外部經濟,如居住環境的改善大大增加生產性投資;
4、消費者對消費者的外部經濟,如私人花園對過路人的影響;
5、生產者對生產者的外部不經濟,如上游的化工廠對下游漁場的污染;
6、生產者對消費者的外部不經濟,如建築施工對夜間休息的居民的影響;
7、消費者對生產者的外部不經濟,如空調的雜訊對隔壁牙醫的看病帶來的影響;
8、消費者對消費者的外部不經濟,如隔壁鄰居放聲高歌影響自己的休息。
Ⅲ 外部效應如何導致市場失靈
外部效應是指個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產生了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未計入市場交易的成本和收益之中
一般分為正外部效應和負外部效應,他們都會使完全競爭條件下的資源配置偏離帕累托最優狀態
在正外部效應的情況下,個人成本小於社會利益但大於私人利益
在負外部效應的情況下,個人利益大於私人成本但小於社會成本
Ⅳ 外部性如何導致市場失靈
在有負外部性時,從私人角度看,市場調節是有利的,但從社會角度看,不是資源配置最優。這就是外部性引起的市場失靈。
外部性又稱外部效應,指某種經濟活動給與這項活動無關的主體帶來的影響,這就是說,這些活動會產生一些不由生產者或消費者承擔的成本(稱為負外部性),或不由生產者或消費者獲得的利益(稱為正外部性)。
在有負外部性時,社會邊際成本大於私人邊際成本,但私人邊際利益與社會邊際利益仍然相同,所以,當私人邊際成本=私人邊際利益時,社會邊際成本大於社會邊際利益。這時,從私人角度看,市場調節是有利的,但從社會角度看,不是資源配置最優。這就是外部性引起的市場失靈。
例如,建在河邊的工廠排出的廢水污染了河流對他人造成損害。工廠排廢水是為了生產產品賺錢,工廠同購買它的產品的顧客之間的關系是金錢交換關系,但工廠由此造成的對他人的損害卻可能無需向他人支付任何賠償費。
這種影響就是工廠生產的外部影響。從私人來看資源配置最優,但從社會來看並不是資源配置最優。
絕大多數經濟學教科書都講到,外部性可以分為外部經濟(或稱正外部經濟效應、正外部性)和外部不經濟(或稱負外部經濟效應、負外部性)。
外部經濟就是一些人的生產或消費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又無法向後者收費的現象;外部不經濟就是一些人的生產或消費使另一些人受損而前者無法補償後者的現象。
進一步進行細分,外部效應又可以分成八種類型:
1、生產者對生產者的外部經濟,如水果園園主與養蜂場場主的關系;
2、生產者對消費者的外部經濟,如花園式廠房對周圍居民區居民的影響;
3、消費者對生產者的外部經濟,如居住環境的改善大大增加生產性投資;
4、消費者對消費者的外部經濟,如私人花園對過路人的影響;
5、生產者對生產者的外部不經濟,如上游的化工廠對下游漁場的污染;
6、生產者對消費者的外部不經濟,如建築施工對夜間休息的居民的影響;
7、消費者對生產者的外部不經濟,如空調的雜訊對隔壁牙醫的看病帶來的影響;
8、消費者對消費者的外部不經濟,如隔壁鄰居放聲高歌影響自己的休息。
Ⅳ 外部性、公共物品是如何導致市場失靈的
1.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市場配置資源的結果是最有效率的,而市場失靈是指市場配置資源的結果並未達到帕累托最優,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一般包括:壟斷、外部性、公共物品及信息不完全等。
2.外部性包括外部經濟與外部不經濟,外部經濟是指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給他人或社會帶來的利益 大於個人的利益,這樣如果將給他人帶來的這部分利益拿出一部分分配給該經濟主體,那麼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將會提高。但由於免費乘車者等原因的存在,外界很難在如何均勻攤分拿出這部分利益上達成協議,所以外部經濟會導致市場失靈;
同理,外部不經濟是由於經濟主體給他人造成了損失而他人未獲得補償,同樣會造成市場失靈。
3.公共物品是指同時具有非競用性,非排他性的物品。而市場配置資源達到最優效率,只有在同時具有競用性與排他性的一般商品才能達到。正是由於公共物品無競用性也無排他性,所以所有人都可以在不額外支付的情況下同時享有該物品,這樣所有人都會按照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原則去使用該物品,這對物品提供者顯然是不利的,資源配置顯然不會達到最優,這也是公共物品一般是由政府提供的原因。
Ⅵ 負外部效應影響如何導致市場失靈
負外部效應將導致市場失靈。 負外部效應影響是指一個主體在生產和消費活動過程中對其他主體造成的損害。 負外部效應實際上是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產或消費單位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或利差,會允許 負外部效應的產生和擴散。 例如,化工廠的內在動機是賺錢。 企業要想賺錢,最好讓工廠排放的廢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入下水道、河流、河流,這樣可以降低治污成本,增加企業利潤。 這會給環境保護、其他企業的生產和居民的生活帶來危害。 社會要治理,就會加重負擔。
拓展資料
負外部效應的實質是產品或服務的價格不能充分反映生產或提供此類產品或生產要素的社會邊際成本。負外部性:污染。許多交易都是基於一定的污染,有時是小污染,有時是大污染。 例如,造紙廠會污染環境,即會給除造紙廠以外的其他人造成損失,而造紙廠並未將此損失計入其紙價,即外部邊際成本。俗話說,「城門失火,影響池中魚」,也是現實生活中負面外在效應的體現。
功能
1、一旦出現 負外部效應效應,即表示該效應並未反映在雙方的市場交易價格中,甚至表示雙方之間不存在市場交易關系。因此,負面外部效應的出現意味著雙方在這方面的互動是非市場的。
2. 不能認為所有非市場互動都會產生負外部性。只有當經濟主體為了自身利益而忽視其行為對他人的不利影響時,才會產生負外部性。當經濟主體為了自身利益而不得不考慮其行為對他人的不利影響時,即使該行為仍有不利影響,也不會有外部影響(因此,外部影響不能等同於不利影響。只有當他承擔不利影響且無法得到補償,就會產生負面的外部影響)。
3.負面的外部影響具有很大的主觀性。
Ⅶ 外部影響如何導致市場失靈
外部性的存在會造成的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以及私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不一致,表現為:外部經濟時,私人成本大於社會成本,私人利益小於社會利益;外部不經濟時,私人成本小於社會成本,私人利益大於社會利益;這無疑導致資源的配置不當。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如果某種產品的生產產生了外部經濟,則其產量將可能小於社會最優的產量。如果某種產品的生產會產生外部不經濟,則其產量將可能超過社會最優的產量。這就造成了經濟運行無法達到帕累托最優,從而造成市場失靈。
科斯定理是指只要產權明確,交易成本為零或者很小,無論初始所有權如何分配,市場配置的最終結果是有效率的。對於決環境污染問題,科斯定理是可以解決的,但前提是必須滿足定理的前提假設,即產權的明確和足夠小的交易成本。在現實社會中,這些假設是難以被滿足的,例如空氣污染問題,就不可能用科斯定理解決,因為無法明確空氣的初始所有權。再如河流污染問題,科斯定理也難以解決。對於上游水質的污染,下游的居民就無能為力,因為即使產權明確,對於一條較長的河來說,想使上下游的居民進行交易也會花費較大的成本,從而使交易變得低效率,而帶來社會福利的損失。
Ⅷ 簡要說明外部影響是如何導致市場失靈的
令abcd分別代表某人從事某項經濟活動所能獲得的私人利益、社會利益、私人成本、社會成本
1、外部經濟,即b>a.若果私人成本c大於私人利益a,則對個人而言不會進行這項活動,對社會而言應該進行這項活動。
表明資源配置沒有達到帕累托最優,因為社會會因為這項經濟活動得到的好處大於私人從事這項活動所受到的損失而此人顯然不會進行該活動。
2、相反,外部不經濟,會有一種情況:進行這項活動社會其他人受到的損失大於此人得到的好處,而此人也會去進行該活動。
綜上對於存在外部經濟的情況下,私人活動的水平常常低於社會所要求的水平,
存在外部不經濟時,私人活動水平會高於社會所要求的最優水平,兩種情況都會干擾市場對資源配置的。
Ⅸ 舉例說明正的外部影響如何導致市場失靈
外部負效應會導致市場失靈。外部負效應是指某一主體在生產和消費活動的過程中,對其它主體造成的損害。外部負效應實際上是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產或消費單位為追求更多利潤或利差,會放任外部負效應的產生與漫延。如化工廠,它的內在動因是賺錢,為了賺錢對企業來講最好是讓工廠排出的廢水不加處理而進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這樣就可減少治污成本,增加企業利潤。從而對環境保護、其它企業的生產和居民的生活帶來危害。社會若要治理,就會增加負擔。
政府消除外部性導致市場失靈的傳統方法 1、使用稅收和補貼手段。 (1)政府對負外部性的企業可以使用稅收手段,使得企業的私人成本等於社會成本,從而使得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2)政府對正外部性的企業給予政府補貼,使私人收益等於社會收益,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2、政府也可以通過合並相關企業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內部化」 例如:A 是產生負外部性的企業,B 為A 企業受害者,可以將A、B 兩個企業合並,從而使得負外部性消失。 3、明晰產權,外部性之所以存在並導致資源配置失當都是由於產權界定不清晰。 科斯定理:只要財產權是明確的,並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那麼無論在開始時將財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實現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進一步看,還可以認為,一旦考慮到交易成本,產權的初始界定對於經濟運行的效率就會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從而可以引申出一個重要結論:不同產權制度,會導致不同的資源配置效率。 科斯定理提供了一種通過市場機制解決外部性問題的一種新的思路和方法。美國和一些國家先後實行了污染排放權或排放指標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