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設計信息技術優質課
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和推進,無疑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一個很大的促進。近年來各級各類教研活動,如公開課、評優課、研究課以及各種教學大賽越來越多,有關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的討論也很熱烈,有許多不同的觀點。這一方面說明學科教學研究在不斷深入;另一方面,花樣繁多的評價標准和令人眼花瞭亂的優質課,也給一線教師帶來不少困惑。常常聽一些教師說,在課堂教學上,我們抬起的腳不知究竟該往哪裡邁?究竟什麼樣的信息技術課才是好課?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課堂教學的本質是什麼。
教學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教學的核心是學習,是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效率的學習活動過程。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教師的「教」是為了使學生 「學」的更好,教的效果要體現在學的效果上。
所以,課堂教學評價的重點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如何「教」的,看教師做了哪些工作,做的如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看學生是怎樣「學」的,「學」的效果如何。就是說,要看學生是否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積極有效的學習,是否高效地達到了學習目的;要看課堂教學是否促進了學生的發展。正如評價之父泰勒所說,教學的成敗,歸根到底還要看學生做了些什麼,而不只是教師做了些什麼;是看學生通過學習是否發生了變化,發生了多大、什麼樣的變化。 課堂教學不是孤立的45分鍾,它是由准備階段、實施階段、收獲階段有機結合構成的,評價一堂課也要從這三個階段綜合考慮。這里不想就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的細枝末葉給出具體的指標,而是從根本上談一堂好的信息技術課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
一看課前如何進行預設
一節課是不是好課,首先要看教師在課前是否做了充分、恰當的准備和預設。
1.是否深入研究了學生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課前准備工作的第一個重點就是了解學生,研究學生。這種了解和研究不能只停留在一個年齡段、一個年級學生所具有的共性上,而要深入到所教班、班裡每個學生的個性上;要研究學生的已知和未知,研究他們的認知和情感需求,研究他們的個體差異,以及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變化。
唯有深入研究學生,才能確立符合學生心智水平、科學明確的學習目標,才能恰當地選擇學習內容,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需求、讓學生感興趣並樂於參與的學習活動。
2.是否研究了學習內容,目標明確,體現了學科價值
教材作為一種教學資源,特別是面向全國的教材,更強調的是其通用性,它不會也不可能關注到每個地區學生的特點。教師不能生搬硬套教材上的內容,更不能把教材當作唯一的教學依據,要在深入研究學生的基礎上,依據課程標准,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學科特點,利用多種教學資源深入研究學習內容,確定哪些內容是學生已經掌握的,掌握到什麼程度;哪些內容是需要學習的,學習到什麼程度;哪些內容是需要補充的,補充到什麼深度;哪些內容需要先放一放,哪些內容需要提前講,最終確定符合學生實際和需求的學習內容。
例如,我在講高中「信息及其特徵」時,通過對學生的深入研究發現,學生對信息及其特徵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他們缺少的是對感性認識的提煉、內化,對信息及其特徵含義的深刻理解。因此,我沒有按照教材從信息的感性認識講起,而是將學習重點定位在信息概念的深刻理解以及用信息概念闡述信息的本質特徵上。教材上沒有這些內容怎麼辦?這需要教師藉助於其它教學資源,通過查閱大量的圖書和網上資源來備課。
此外,在研究確定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還要將學習內容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行分類,從而確立科學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體現學科的價值。為什麼要對學習內容進行分類?因為不同的學習內容,人接受的方式不同,學習策略也不同,當然,教學策略也要隨之改變。
3.學習策略是否恰當,學習活動是否多樣化,有效而富有彈性
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還要看教師如何為學生選擇學習策略,如何設計教學案例和學習活動,如何設計預案以應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變化。這是課前教學設計的精華,也是充分發揮教師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展示教學藝術魅力的關鍵點。
學習策略的選擇是否恰當,從橫向看,要從是否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突出了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符合所學內容的基本特徵等方面考察,要看是否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究和實踐的時間,是否給學生留下發揮想像力、創造力的空間。從縱向看,要考察學習方法的選擇是否符合學習內容,學習內容的組
織與呈現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資源的准備與利用是否支撐了學習活動,教學媒體的選擇與使用是否促進了學習效率。
教學案例與學習活動設計的好壞,首先要看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突出表現了所學內容,承載了學科的內在價值;其次要看是否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能否引發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第三要看形式是否多樣性,內容是否具有彈性、開放性,是否關注了不同層面、不同特點的學生,是否具有梯度和挑戰性。鑒於信息技術學科的特殊性,課前預設還需要把課後評價設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它除了要滿足學習活動設計的標准外,還要看其是否覆蓋了學習目標的各個方面,是否能夠檢驗學習目標的達成。
此外,還要看是否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各種變化做出了恰當的處理預案。 總之,課前的預設要突出學科特點,體現學科價值,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
二看課上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動態生成的處理
評價一節課的優劣,第二要看課上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及教師如何引領和處理學習活動中的各種動態生成。
1.是否創設了寬松、和諧、安全的學習環境
一堂好課,首先要有一個寬松、和諧、安全的學習環境。因為,只有情緒上的放鬆,學生才有可能集中精力於學習活動中;只有思想上的無拘無束,學生才能迸發出創造的火花;只有在安全、和諧、愉快的氣氛,學生才能沒有顧慮地發表意見,交流觀點,才能積極、主動、充滿活力地去思考,去探究,去實踐。在一些公開課上看到教師擺放一個電子時鍾來掐算學生活動的每分每秒,令學生緊張萬分,我個人認為是不可取的。當然,強調寬松的課堂並不是否定必要的課堂紀律和秩序。但寬松、和諧、安全是課堂氛圍的根本。
2.是否激發了課堂動態生成,學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
無論是精心的課前預設,還是寬松環境的創設,都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高效、主動地學習,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得到發展。所以,看一節課是不是好課,關鍵中的關鍵是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課堂學習活動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是否充分發揮出來,大腦是不是高度集中地在思考,在運轉,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是否充
滿了激情與興趣、想像與創意、智慧與靈感;教師在預設的前提下,是不是努力地激發學生去思考、去實踐,是否引領了學生的思維,是評價課堂活動的關鍵點。
具體而言,在信息技術課堂的內容學習階段,教師是不是沿著學生的思路去組織和引導學習活動?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有沒有生成動態資源?如果有,資源在形式和內容方面是否豐富?方向是否正確?綜合性、新穎性、創造性是否突出?
在信息技術課堂的實踐階段,教師是否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實踐時間?是否為學生創設了安靜的實踐空間?學生是不是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實踐?在完成實踐內容的過程中有多少動態資源生成?這些都是這一階段評價的要點。
令人欣喜的是,在我的課堂上,每次都有95%的學生能夠利用當堂所學創作出具有豐富想像力的作品。五十個學生五十個創意,使我積累了大量的課堂動態生成性資源,這些資源不斷豐富著我的教學。
3.是否恰當處理和利用了動態生成,激發了學生的思考與想像
當學生積極主動地、全身心地投身到學習活動中,教師全神貫注於學習活動的組織與引導時,課堂就是一個師生情感與智慧、思維與能力相互交融、共同作用的真實過程,就不可能完全是預設狀態,學習活動過程中不僅有豐富的動態資源生成,還有無法預測的過程狀態生成。教師如何處理和利用這些動態生成的過程狀態也是課堂評價的一個重點。如,教師是否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觀點,並傾聽學生的問題和觀點?是否能夠組織學生進行深入的探討?是否能夠及時點撥學生的思路?是否能夠對學生動態生成的問題或思路上產生的歧義進行及時的回應?回應是否明確?是否能夠及時地分析動態生成、提煉觀點並利用結果對學習內容進行重組,繼而形成新的學習方案?是否能夠及時地鼓勵並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考與想像?由於篇幅所限,有關處理課堂動態生成的例子這里不再給出,讀者可以參看作者發表在本雜志第5期文章中的案例。
恰當處理和利用課堂的動態生成,激發學生的思考與想像是好課的一個重要標志。
三看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節好課一定是學有所獲的學習活動,評價好課最終還要看學生的學習效果,看學生課後有哪些收獲?有多大收獲?
1.學習目標是否達成
教學的目標導向性原則指出教學要明確學習目標,並通過課堂的學習活動完成這一目標。學習目標是否達成是學習效果的第一檢測點,也是評價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對於信息技術學科而言,學習目標是否達成要從學生課堂的實踐活動結果,即作業中檢測。首先要從量上看,有多少學生完成了作業?其次要從質上看,每份作業的質量如何?是否符合評價的基本要求?這是檢測學習目標的基本內容。當然,在課前預設時要保證作業及其評價標準的科學客觀、公平公正、可測量等性質。
2.學習效率是否高效
課堂學習的效度也是評價一節好課的測量點。做任何事都要講求實效,課堂學習也不例外。學習效果除了要檢測學習質量外,還要檢測它的效度。即看學生是不是以盡量少的投入得到盡量大的發展?只有不斷提高課堂學習效益,才能把學生從繁重的加時、加課、加作業、加練習等困境中解脫出來,才能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參與各種活動,才能使學生心身得到全面發展。
3.是否能夠引發繼續學習的意願
真正的好課還要看它是否能夠給學生以繼發的效果,是否能夠激發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是否能夠引發學生繼續學習的願望?一堂好課應該能夠激發學生的靈感火花,引發學生思考新的問題,啟動更深入的學習活動。
總之,一節好課不能單單看課堂上教師的表演多麼出色,也不能只看課上學生的活動和表現多麼熱鬧和熱烈,而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態度,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出發點,從課前預設、課上學習活動、課後效果等方面綜合來評價。
㈡ 如何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
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信息技術這門課從誕生起就被人們劃入了「副科」:領導不重視,師資力量弱;老師不當回事,上課憑經驗,沒有任何資料和模式可參考;學生也只把這門課程當休閑,課堂上就是玩玩游戲、上上網。平時開課少,我們的老師每天不是忙著給學校打材料,就是幫同事修電腦,做個課件等等,做著一些本不屬於我們的工作,這些客觀原因確實存在。但是身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能夠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那麼上好一節信息技術課,都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一、根據教學目標合理安排學習任務
任何學科都是一樣的,評價一堂課是不是成功,一條主要的評價標准就是看是否完成了教學目標,所以確定學習目標很關鍵。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不一樣,注重實踐,教學模式多以上機操作為主,教學內容有較強的目的性。翻開教材,每一課都有相應的教學目標,我們要做的根據教學目標安排好相應的學習任務。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有很多,例如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探索發現式教學法、實踐啟發式教學法等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很適合信息技術學科的課堂教學,在具體設計任務的時候要記住一點,任務一定是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的。例如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課:編輯數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學會對工作簿中的數據進行編輯處理;2.培養信息加工與信息處理的意識。為此,我們可以制定一個任務:「每人製作一個5行10列的課程表,標題為:幾年幾班課程表」。這個任務當中就包含了選取單元格;數據的輸入與修改;合並單元格(要輸入標題);設置數據格式(字體字型大小);設計單元格格式(邊框粗細等單元格的行高等)等子任務。在完成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對EXCEL工作表中的一些基礎操作也逐漸的熟練和掌握,從而也就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多進行演示操作
《信息技術課程標准》要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上機練習時間不少於70%,也就是說教師的理論指導時間只有30%,但這30%的理論指導決定著學生在接下來的70%的時間里都應該做什麼。那麼我們在這30%的理論指導時間中應該做什麼呢?就是多進行演示操作,教師在安排好學習任務後就是分步驟的實施,在學生完成各種學習任務之前,教師都要有相應的演示操作。還是以這堂課為例,教師安排好學習任務後,接下來就要根據任務進行的階段要進行階段性的教學演示,如何在工作表中合並單元格、插入單元格、添加刪除數據、刪除整行整列、設置單元格格式等等,在演示操作過程中盡量做到標准操作,簡化操作,操作過程中配合講解,要讓學生看明白、聽清楚教師的每一次操作都是怎麼回事,要達到的效果是讓學生少走彎路,節省時間,尤其是在講解重難點的時候一定要慢。切忌不要滑鼠滿屏幕亂飛,看的學生眼花繚亂,眼睛跟不上滑鼠,教師在點左鍵或者右鍵的時候也不說明,一通操作下來學生看的直暈,效果還不如看教材自學。在演示之前教師也要多練習,避免出現以上情況。
三、勤巡視,多指導
在安排好學習任務,演示操作之後,接下來就是學生的實踐操作練習,一定要安排充足的練習時間,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的巡視指導非常重要,這個時候教師不能犯懶,一定要走在學生中間,一方面指導學生操作練習,發現問題及時糾錯,對於經常出現的錯誤要及時提出來以防其他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重復錯誤,浪費課堂時間,比如在學習FLASH時候繪制圖形,學生經常忘記選取圖形工具後忘記把滑鼠換回箭頭工具,導致經常出現錯誤操作。例如WORD在設置完標題格式後,在輸入正文的時候,字體格式會默認繼承了標題的格式,學生會經常性的出現這種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及時指正,在設置完標題後一定要將字體格式換回來,然後再輸入正文。再比如EXCEL在輸入公式或者粘貼函數的時候,由於操作失誤導致滑鼠所選單元格一直呈虛線環繞狀,也不撤銷,其實只要敲一下回車就能解決問題等。在指導學生操作的時候不要替學生做,而是指導學生該如何做,這是咱們很多老師經常犯的毛病。另一方面能夠掌握學生對操作的熟練程度,有利於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下一步的學習任務。在時間足夠的情況下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和展示。
四、做好課前准備
一是設備的准備,也就是電腦好使不好使,是不是每天機器里都有本課要用的應用軟體,軟體能不能用,滑鼠鍵盤能不能正常使用,區域網能不能通,電子教室能不能用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不提前解決好,在上課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時甚至修電腦修半節課,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備好設備的正常使用。
二是素材的准備,主要包括視頻、音頻、圖片等,其實以我們目前的教學環境來說,使用次數最多的就是圖片,WORD教學需要,EXCEL教學需要,FrontPage和Flash用就更多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這些圖片素材的收集和累積完全可以由學生來完成。7年級上下冊的第三單元都涉及到網路知識,我們可以在上課的同時讓學生在網路上搜索、下載指定類型的圖片素材,統一存在電腦的指定位置方便以後使用。或者直接拿出一節課,這堂課同學們就上網下載圖片,下課前比一比誰下的圖片又多又漂亮。如果微機室沒這個條件上不了網那就需要我們教師課前自己准備一些素材,現在網上免費的素材資源非常多,隨處可下。下好之後利用電子教室下發到學生電腦指定位置就可以了。此外就是成品作品的准備,例如上Word排版時要提前准備幾篇已經製作好的精美的板報;上Excel篩選排序時,提前准備好示範操作的表格或者圖表上FrontPage課時准備好現成的網站站點;FLASH動畫作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