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移動公司泄露身份信息怎麼處罰

移動公司泄露身份信息怎麼處罰

發布時間:2025-03-30 05:36:48

1. 網路運營者侵害個人信息處違法所得多少倍罰款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昨日上午經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這是我國網路領域的基礎性法律,明確加強對個人信息保護,打擊網路詐騙。該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據新華社電記者朱基釵、李亞紅、陳尚營、李勁峰、烏夢達看點1不得出售個人信息根據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2016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84%的網民曾親身感受到由於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不良影響。從2015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年間,我國網民因垃圾信息、詐騙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經濟損失高達915億元。網路安全法作出專門規定:網路產品、服務具有收集用戶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明示並取得同意;網路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並規定了相應法律責任。中國傳媒大學網路法與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王四新表示,網路安全法作為網路領域的基礎性法律聚焦個人信息泄露,不僅明確了網路產品服務提供者、運營者的責任,而且嚴厲打擊出售販賣個人信息的行為,對於保護公眾個人信息安全,將起到積極作用。看點2嚴厲打擊網路詐騙個人信息的泄露是網路詐騙泛濫的重要原因。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個人信息,包括姓名、電話、家庭住址等詳細信息後,再實施精準詐騙,令人防不勝防。今年以來輿論關注的山東兩名大學生遭電信詐騙死亡案、清華大學教授遭電信詐騙案,都是因為信息泄露之後的精準詐騙造成。除了嚴防個人信息泄露,網路安全法針對層出不窮的新型網路詐騙犯罪還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設立用於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不得利用網路發布與實施詐騙,製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以及其他違法犯罪活動的信息。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這些規定,不僅對詐騙個人和組織起到震懾作用,更明確了互聯網企業不可推卸的責任。看點3依法「網路實名」「垃圾評論」充斥論壇,「一言不合」就惡意辱罵,更有甚者「唯恐天下不亂」傳播製造謠言……網路安全法以法律的形式對「網路實名制」作出規定:網路運營者為用戶網路接入、域名注冊服務,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即時通訊等服務,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路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王四新表示,事實上,現在很多網路平台都開始實行「前台資源、後台實名」的原則,讓每個人使用互聯網時,既有隱私,也增強責任意識和自我約束。這一規定能否落到實處的關鍵在於,網路服務提供商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審核把關。看點4保護關鍵設施「物理隔離」防線可被跨網入侵,電力調配指令可被惡意篡改,金融交易信息可被竊取……這些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隱患,不出問題則已,一出就可能導致交通中斷、金融紊亂、電力癱瘓等問題。網路安全法專門單列一節,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行安全進行明確規定,指出國家對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電子政務等重要行業和領域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實行重點保護。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表示,保障這些關鍵信息系統的安全,不僅僅是保護經濟安全,更是保護社會安全、公共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看點5遭受攻擊要反制2014年國家網信曾披露數據顯示,我國一直是網路攻擊的受害國,每個月有1萬多個網站被篡改,80%的政府網站受到過攻擊,這些網路攻擊主要來自美國。網路安全法規定,境外的個人或者組織從事攻擊、侵入、干擾、破壞等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活動,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國務院公安部門和有關部門並可以決定對該個人或者組織採取凍結財產或者其他必要的制裁措施。左曉棟表示,「當今世界各國紛紛採取各種措施防範自己的網路空間不受外來侵犯,採取一切手段包括軍事手段保護其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網路安全法作出這一規定,不僅符合國際慣例,而且表明了我們維護國家網路主權的堅強決心。」看點6可「網路通信管制」現實社會中,出現重大突發事件,為確保應急處置、維護國家和公眾安全,有關部門往往會採取交通管制等措施。網路空間也不例外。網路安全法中,對建立網路安全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制度專門列出一章作出規定,明確了發生網路安全事件時,有關部門需要採取的措施。特別規定:因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秩序,處置重大突發社會安全事件的需要,經國務院決定或者批准,可以在特定區域對網路通信採取限制等臨時措施。左曉棟認為,「比如在暴恐事件中,恐怖分子越來越多地通過網路進行組織、策劃、勾連、活動,這個時候可能就要對網路通信進行管制。但是這種管制影響是比較大的,因此網路安全法規定實施臨時網路管制要經過國務院決定或者批准,這是非常嚴謹的。」三大焦點焦點1:如何斬斷信息買賣利益鏈?【法律規定】第四十二條規定,網路運營者不得泄露、篡改、毀損其收集的個人信息;未經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第四十四條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個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周漢華表示,針對徐玉玉案這類詐騙案件,草案在三審時加入了不得設立用於實施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不得利用網路發布涉及實施詐騙等內容。焦點2:個人信息泄露如何補救?【法律規定】第四十二條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毀損、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泄露、毀損、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及時告知用戶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各類網路詐騙,尤其是精準詐騙,源頭都是個人信息泄露。山東大學生徐玉玉被騙猝死案件中,不法分子作案是攻擊山東高考網上報名信息系統,植入木馬病毒,盜取大量考生報名信息。周漢華等專家表示,網路安全法中首次明確個人信息數據泄露通知制度,使當前個人信息泄露無法徹底杜絕的情況下,能夠通過告知可能受到影響的用戶,增強用戶對相關詐騙行為的警惕性。這也將倒逼相關機構提高網路安全防護能力,降低個人信息泄露風險。焦點3:如何對網路詐騙溯源追責?【法律規定】第六十四條規定,網路運營者、網路產品或者服務的提供者侵害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一百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責令暫停相關業務、停業整頓、關閉網站、吊銷相關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網路安全法對哪些網路行為應當受到處罰進行了規范,尤其是強調了網路運營者等維護個人信息安全的「主體責任」,除了罰款,關閉網站、吊銷執照的威懾力更大。工信部:共享詐騙「黑名單」工信部7日發布《關於進一步防範和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將建立通信行業防範打擊通訊信息詐騙「黑名單」共享機制,對在防範和打擊通訊信息詐騙工作中被相關部門認定違規的企業和個人納入黑名單,對其營業執照、法人信息、違規行為等進行詳細分類記錄,在全行業實現信息共享。工信部提出,各基礎電信企業對黑名單用戶在申請成為業務代理以及申請使用語音專線、「400」「商務總機」等重點電信業務時一律拒絕受理。相關報道騙子為發「年終獎」花招頻出「沖業績」廣州日報訊(記者李棟通訊員曾逸湄、岑柏瀚)廣州警方昨日通報:近期,廣州市冒充執法機關的大額詐騙案依然時有發生,其中以冒充通信管理部門的新型詐騙手法最為突出。據廣州市反電信網路詐騙中心統計,最近一個月接報涉及冒充通信管理部門的警情達435宗,群眾被騙資金已超過600萬元。民警分析,近期該種新手法將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推而廣之,沖刺年終獎」,各位市民必須對騙子的新手法保持高度警惕。警方提醒,接近年底,騙子競相「發大招」、「上新招」來沖刺「業績」。為了避免為騙子的年終獎「作貢獻」,各位市民要記牢以下貼士:1.接聽電話時要注意核查來電號碼,對「0086」、「+86」、「+019」、「+020」等欄位開頭的號碼要提高警惕,慎防網路改號電話。2.通信管理部門、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不會以電話、簡訊形式告知市民身份信息被盜取或違法開卡等信息,不要相信經過「轉接」的電話號碼。3.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不存在所謂的「國家安全賬戶」!

2. 身份證信息泄露了怎麼辦會有什麼後果

身份證信息泄露後,應保持冷靜,因為通常需要身份證原件來辦理重要事務,並且會核對身份證與本人的一致性。只要原件安全,風險相對較低。若發現他人利用您的身份證信息從事非法活動,您應及時報警或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民事賠償。從此,要更加小心地保護身份證,避免在不安全的地方放置,減少泄露身份證信息的機會,尤其是不要輕易丟棄身份證。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要在辦理事務後忘記帶走身份證,這可能會導致信息泄露。建議將身份證和銀行卡的復印件分開存放,以防身份證丟失後被他人利用與銀行卡取款。如需復印身份證,應在復印件上註明特定用途,如「僅供辦理房租發票使用」。盡量在可靠的復印機上復印,並確保復印後刪除信息,因為有些復印機可能會保留敏感數據。
如果身份證信息被泄露,可能會收到詐騙電話或信件,如社保詐騙或法院傳票。此時,應保持鎮定,核實信息後再採取行動。告知家人,對於涉及金錢的陌生電話,務必親自核實。
身份證信息泄露本身並無實質危害,但被不法分子利用後可能會帶來以下風險:1) 身份信息被盜用,用於不法目的。2) 與身份證綁定的賬戶可能遭受損失,或被用於惡意辦理信用卡和開辦公司。3) 身份信息可能被用於詐騙或敲詐。4) 個人身份證信息泄露可能導致垃圾簡訊和騷擾電話增多。因此,建議妥善保護個人身份證信息,避免擾亂私人生活和造成合法利益損失。
為了預防身份證信息泄露,對於單位門衛提出的身份證查驗或填寫要求,應理解為單位為了驗證訪客身份。在不便提供身份證原件時,可以使用駕駛證等其他證件。同時,提醒單位無權扣押訪客身份證,如有此類情況,可向警方報警。
人們通常會密切關注身份證原件,但往往忽視了復印件的安全。身份證復印件在多種日常事務中經常被要求提供,如辦理移動業務、租房、上班和銀行服務等。如果這些機構管理不善,身份證復印件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甚至法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七條,冒用他人身份證或使用偽造、變造的身份證將受到法律處罰。偽造、變造的身份證將被公安機關收繳。因此,保護身份證信息至關重要。

3. 中國移動營業廳泄露客戶身份資料該怎麼維權

泄露客戶身份資料這種情況,肯定要訴訟中國移動,可分為三步:

  1. 可以先撥打10086轉人工客服進行投訴。通常能得到滿意的解決。

  2. 如果對客服的處理結果不滿意,可以找移動公司的負責人投訴反映問題,在當地的移動營業廳投訴。

  3. 仍不能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撥打12315投訴到消協,必要的時候,再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如果要起訴的話,要收集好相關證據材料。

閱讀全文

與移動公司泄露身份信息怎麼處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證券交易最重要 瀏覽:852
國內紅酒招商代理有哪些牌子 瀏覽:622
畢業檔案封皮有哪些信息 瀏覽:977
透卡怎麼交易 瀏覽:257
黨團信息公務員怎麼填 瀏覽:870
天津服裝市場哪個服裝高檔 瀏覽:468
怎麼樣卸載不清除數據 瀏覽:332
pc游戲交易有哪些 瀏覽:179
應該怎麼對待媒體信息 瀏覽:675
貴州雀將軍程序麻將機多少錢 瀏覽:576
手機如何做微商代理 瀏覽:678
車輛強險在哪裡交易 瀏覽:974
殯葬如何快速打開市場 瀏覽:287
如何刪除vivo手機里的系統數據 瀏覽:527
實況足球球員交易是什麼 瀏覽:314
重鋼主要做什麼產品 瀏覽:819
為什麼說理想one是投資理財產品 瀏覽:537
數據測量表怎麼填 瀏覽:671
德國缺哪些技術人才 瀏覽:511
金交所白銀交易費是多少 瀏覽: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