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表現在哪些方面
1、教師的信息意識。
在差不多過去二十年,我講得最多的幾句話,恐怕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谷歌之」。畢竟,以搜索引擎使用為核心的信息檢索,實際上就是教師信息素養的基礎。因為,在今天這樣一個開放的教育世界,我們根本就不缺少資源。在信息時代,我們缺少的是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一線教師。
2、教師的信息能力。
教師的信息素養的第二層,是教師的信息能力,也就是教師藉助各種信息技術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說是和信息打交道的能力。比如,信息檢索、信息獲取、信息加工、信息評價、信息分享、信息表徵等具體的處理信息和加工分享信息的能力。
3、教師的信息倫理與文化。
教師的信息素養的第三層,是教師的信息倫理與文化,也就是教師和信息打交道的倫理和信息文化。
在過去這些年,有關信息倫理和信息文化方面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於是,各種肖像侵權、在網路上出現的知識產權糾紛、網路謠言的傳播、創用共享版權的應用、個人隱私的保護等等。
教師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必要性:
全球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的蓬勃發展,開放課程和在線課程的風起雲涌,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包括我們的教師,都提供了一個藉助網路,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的管道和機會。
在過去的差不多十年間,大規模開放在線教育課程,為每一個能夠接入互聯網的人,提供了學習的契機。今天,我們每一個可以接入互聯網的人,都擁有了面向全球,向其他任何人學習自己想要學習的幾乎任何東西的機會。其中,就包括信息能力、信息倫理和信息文化相關知識與技能的機會。
其實,教師的學習,除了向同行學習、在實踐中學習之外,一個越發重要的途徑邊是在實踐社群中的學習。透過網路,在實踐社群中,我們可以向全世界的同行學習,學習他們的學科知識、學習他們的教育教學法的知識、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提升我們的信息素養。
⑵ 教師需具備的信息技術能力有哪些
您好!關於您提出的「教師需具備的信息技術能力有哪些」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隨著IT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具備的信息技術能力有以下六種:
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文字處理能力。比如文字處理軟體(Word、WPS等)排版編輯、文字校對、圖文混排以及列印輸出。
其次要具備信息的檢索處理、共享交流的能力。比如網路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下載信息的加工等。
第三要掌握成績統計的表格使用技能。比如表格統計工具Excel、Access等,掌握後可以幫我們快速整理並保存個人信息,如通訊錄、學生信息等。
第四還要掌握課件製作的能力。比如幻燈片製作軟體Powerpoint、網頁動畫製作軟體Flash、多媒體動畫製作Authorare等等, 因為現在我們在網上所見到的大多數課件基本都是它製作出來的。
第五還需要具備網路環境下教學環境的創建的能力。比如Fronpage、Dreamweaver等。
最後還需要掌握其他相關的信息技術。比如媒體剪輯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順祝工作順利!
⑶ 教師信息技術有哪些方面
教師信息技術的方面
一、基礎信息技術能力
1. 計算機操作:包括Word文檔處理、Excel數據處理、PPT演示文稿製作等基本技能。
2. 網路應用:包括搜索信息、下載資源、在線交流等網路基本運用能力。
二、教育技術應用能力
1. 多媒體教學:運用計算機、投影儀等設備輔助教學,提高課堂生動性和效率。
2. 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製作微課、錄制視頻等數字化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學習材料。
三、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
1. 信息化教學模式設計:結合信息技術,設計創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2. 學生自主學習支持: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環境,支持學生個性化學習。
四、教育管理和評價能力
1. 教育管理信息化:運用信息系統進行學生管理、課程管理等,提高工作效率。
2. 信息化教學評價: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生學業評價,更科學、全面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五、網路安全與倫理素養
1. 網路安全知識:了解網路安全基礎知識,保障學校網路的安全。
2. 教育技術倫理:遵循教育技術應用的道德標准,保障教育技術的健康應用。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必備技能之一,教師需要不斷學習和應用新的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和工作效率。從基礎的信息技術能力到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再到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每一個方面都是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教育管理和評價能力也是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必須掌握的技能。最後,網路安全與倫理素養則是保障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健康應用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