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病人去北京天壇醫院復查時(出院3個月)可以去病案室辦理病歷復印郵寄業務嗎 謝
在大多數大型醫院,病歷復印服務已經相當普及,能夠滿足病人的需求。病人在出院後,如果需要復印病歷,通常需要提供個人身份證明,比如身份證,以確保信息的准確性和安全性。復印的病歷可能會根據醫院的規定進行整理,以便病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治療過程。需要注意的是,病歷郵寄服務的費用通常由患者自行承擔,但具體金額可能會有所不同,建議直接聯系醫院病案室進行確認。
北京天壇醫院作為一家知名的醫療機構,同樣具備這樣的服務。對於出院三個月後前來復查的病人,病案室可以辦理病歷復印並提供郵寄服務。不過,病人在辦理時需攜帶身份證件,並支付相應的郵寄費用。為了確保流程順暢,建議提前通過電話與醫院病案室取得聯系,了解具體的操作流程和所需准備的資料。
醫院病案室通常會為病人提供詳細的病歷資料,包括診斷結果、治療方案、用葯記錄等,這些資料對於病人日後再次就診時,提供重要的參考信息。病歷復印和郵寄服務的推行,不僅方便了病人,也體現了醫院對患者權益的重視。因此,病人在出院後,如果需要保存或使用病歷資料,可以考慮利用這一服務。
需要注意的是,病歷復印和郵寄的具體流程可能會因醫院而異,建議病人在前往醫院之前,先通過電話咨詢病案室的相關信息,以確保順利辦理。醫院病案室的工作人員通常會提供詳細的指導,幫助病人順利完成病歷復印和郵寄服務。
Ⅱ 醫院就診卡注銷了記錄還在嗎
醫院就診卡注銷了記錄還在。
一般情況就診卡就像是門診病歷,現在有電子病歷所以現在也可用於充值繳費,把他注銷了信息,所以還會有記錄。醫療機構的門診病歷的保存期不得少於15年,住院病歷的保存期不得少於30年.
就診卡記載了患者身份、就診記錄等信息,掛號時實現對號入座,實現個人用個人的卡,換一家醫院辦一張卡著實麻煩,據悉,該套系統將實現北京市各醫院之間的對接。如此一來,市民到不同的醫院就診,只需要一張卡就可以順利完成。
實名制就醫能在一定程度上遏止「倒號」行為,患者掛號及就醫得以有序進行。實行統一規格的實名就診制度不但有利於及時掌握和控制傳染病疫情,對其他普通疾病的病種、發病率、患者情況等數據也能方便和清晰地掌握。同時,用同一張卡繳費,還可掌握患者看病的費用情況,對於政府制定醫保等政策有指導意義。
在我國整個社會信用度較低的情況下,在醫療領域內實施實名制就醫,將對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的建立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這也是一個民主社會、法治社會發展的方向。
法律依據
《醫療結構管理條例》
第二十四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不得開展診療活動。
第二十五條 醫療機構執業,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醫療技術規范。
第二十七條 醫療機構必須按照核准登記的診療科目開展診療活動。
第四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行使下列監督管理職權:
(一)負責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執業登記和校驗;
(二)對醫療機構的執業活動進行檢查指導
(三)負責組織對醫療機構的評審;
(四)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給予處罰。
Ⅲ 北京市醫療保險卡里的看病記錄是永久保存在醫療卡上
醫保卡里的就醫記錄不會刪除。
社會醫療保險卡,簡稱醫療保險卡或醫保卡,是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專用卡,以個人身份證為識別碼,儲存記載著個人身份證號碼、姓名、性別以及帳戶金的撥付、消費情況等詳細資料信息。
醫保卡由當地指定代理銀行承辦,是銀行多功能借計卡的一種。參保單位繳費後,地方醫療保險事業部門在月底將個人帳戶金部分委託銀行撥付到參保職工個人醫保卡上。
醫保卡的使用方法:
1、醫保卡使用范圍:參保職工在定點醫院,葯店就醫購葯時,可憑密碼在POS機上刷卡使用,但無法提取現金或進行轉帳使用。
2、醫保卡余額查詢:參保職工可通過撥打電話進行余額查詢,也可在中行儲蓄所或市區定點醫院,葯店查詢。也可以上網在社保查詢系統登錄查詢。
3、醫保卡交易查詢:參保職工可以到中行的儲蓄所憑身份證和醫保證要求列印醫保卡交易記錄,包括個人帳戶金的撥付記錄和消費記錄。對交易記錄有疑問的,可以到中行零售業務部進行查詢。
4、醫保卡密碼:參保職工若修改密碼,可撥打電話進行修改,也可持身份證到中行儲蓄所進行修改。參保職工若忘記密碼,可持身份證到中行儲蓄所掛失原密碼並更改密碼。
5、醫保卡的保管:參保職工要妥善保管好醫保卡,若不慎丟失,請立即到單位開具證明信並到醫保處蓋章確認,然後持身份證到中行儲蓄所掛失,並辦理補卡手續,7天後可領取新卡。
當醫保卡交易次數達到60次時,參保職工必須到中行儲蓄所列印交易記錄,否則,會停止該卡的使用。交易記錄列印完後,該卡即可繼續使用。
在葯店100%自己承擔,住院才能享受到報銷比例(還得在醫保范圍內的)。住院在醫保范圍內的,根據實際花銷的額度,如:花一萬報銷在55%-65%之間。
定點醫院使用醫保卡的流程:
(1)在定點醫院就醫的時出示醫保卡證明參保身份和掛號,個人不需要先支付再報銷,直接便可由醫保和醫院結算該醫保報銷的部分,只有在結帳的時候,自付的部分由自己用醫保卡余額或者現金支付。
(2)住院報銷的時候,有個起付線(起付標准一般為上年度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也就是說起付線的錢需要自己支付,超過起付線的部分才能根據當地醫保的規定報銷,報銷比例各地是不一樣的,並且不同的醫院和不同的項目也是不一樣的,大概80%,詳細的可以去當地勞動保障網上了解。
如果持醫保卡的患者患病後要去醫院看病,那麼持醫保卡去醫保定點單位看病的流程如下:參保人員患病時,持醫療保險手冊和IC卡,可直接到本地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大致程序是:持醫療保險手冊和IC卡--醫院醫保辦登記--審驗證卡--交住院押金--住院--對自費項目需經患者同意並簽字--現金或IC卡結算起付標准和自付比例的自付部分--統籌范圍內的由醫院先墊支--結算出院。
住院費用結算採用後付式的服務項目結算辦法。
醫保卡門診報銷:
居民醫療保險:
在一個保險年度內,參保居民在門診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普通門診費用在100元(含)以內的,居民醫保基金支付30%,個人支付70%;
100元以上的由個人自理。
城鎮職工醫療保險:
單位參保的參保人醫保卡上的個人賬戶不全都是自己個人繳納部分
;靈活就業人員醫保卡上從上一年開始也有每月15元個人賬戶,可以用於支付門診費用,就相當於門診報銷了(參保人屬於公務員或單位另有報銷政策除外)。
醫保住院,出示醫保卡,讀卡進醫保系統,交押金(一般都是門檻費),發生費用錄入系統,系統自動分類為自費、甲類、乙類等,乙類先自付10%,再進入基本醫療,按照年度住院次數(大於1次門檻費減半)、醫院級別(門檻費不同、統籌比例不同),由電腦計算應該自己付多少錢,醫院再向社保的醫保中心結算多少錢。
可以在當地社保網站網上查詢。任何參保人,以身份證號在該網址首頁「個人查詢」處,輸入身份證號,按要求輸入身份證號第12~17的密碼,進入後,點「個人查詢」——點「醫療保險定點機構」或「醫保定點葯店」查詢。該網址還可以查詢持卡人繳費情況、個人賬戶余額情況、歷史消費情況。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