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提高新時期決策氣象服務質量
主要抓好以下八項工作:
(一)著力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和水平
氣象災害防禦形勢嚴峻,涉及面廣,社會關注度高。要切實履行基本職責,不斷加強能力建設,著力提高氣象防災減災水平和效益。
完善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機制。努力做到重大氣象災害與衍生次生災害預報准確,預警及時,信息傳播快速,確保預報預警信息發布不出現失誤。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機制,強化與各級防災減災及應急管理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應急聯動,深化防災減災資源整合與協調配合。切實發揮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體系建設效用。
加強基層防災減災體系建設。落實中央一號文件要求,著力推動基層氣象防災減災服務融入式發展。推進基層氣象防災減災工作逐步納入地方基層組織體系和公共財政預算,納入地方政府「三定」方案和績效考核體系。推進基層氣象防災減災發布手段融入地方社會治理體系和基層網格化管理體系,融入各部門減災示範社區、智慧社區創建,融入各類公共服務信息平台,實現信息發布手段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和安全運維。推動將氣象信息員納入地方公共服務組織管理體系,加強管理與效能考核。
依法開展氣象防災減災工作。強化依法履職意識和責任,扎實推進氣象防災減災的相關法律法規的有效實施,依法規范政府、部門、社會和公民在防災減災中的責任和義務。推動建立政府主導下重大氣象災害預警的社會應急響應機制。強化對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單位極端天氣公共安全的依法監督職責。引導和鼓勵社會志願者參與氣象防災減災服務。進一步加強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工作。
提高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水平。強化風險防範意識,逐步建立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業務。加強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建設災情信息管理系統,初步實現災害信息實時、快捷、綜合採集。開展台風、暴雨、乾旱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災害風險區劃試點,發展定量化的災害風險評估業務,著力提高對地質災害隱患點、設施農業、交通氣象的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的針對性、有效性。發揮保險機構、紅十字會等組織在氣象災害風險轉移中的作用,建立重大氣象災害及次生衍生災害跨部門聯合調查制度。發展防災減災與公共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業務,逐步建立國家、省兩級氣象服務白皮書制度。
(二)全力做好各項氣象服務
氣象服務是立業之本。要始終把做好氣象服務放在首位,堅持「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決策」,全力做好各項氣象服務。
努力提升氣象服務「三農」的水平。創新氣象為農服務機制,融入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深化聯合會商和產品製作發布機制,加強國家級與省級農業氣象業務服務的技術指導和支撐反饋,強化關鍵農時、重大農業氣象災害實時監測和定量影響評估服務。服務國家農業對外合作,繼續做好國內主要農作物長勢監測和產量預報,並逐漸向國外重點農產品和重點農業產區拓展。推進中央財政「三農」服務專項建設與現代農業示範區、綜合減災示範社區等的融合,深化基層氣象為農服務社會化發展試點,推動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可持續發展。
全力提高公眾氣象服務水平。創新服務方式,發展更加適應需求的個性化、多樣化、專業化公眾氣象服務。繼續加強氣象服務品牌建設,強化按需服務、移動式交互、智能定位信息發布,推進新媒體技術在公眾氣象服務業務中的應用。繼續推進氣象服務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企事業單位、進工地,進一步擴大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發布的覆蓋面。
做好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活動氣象服務。圍繞國家重大戰略,以及新型城鎮化建設、大氣污染防治等重大任務,優化需求導向的服務機制,強化專項氣象服務業務。做好大型運動會和2022年冬奧會申辦等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工作。
加強各項專業氣象服務。完成全國交通氣象災害風險普查,深入推進交通氣象沿線精細化預報和高影響天氣短臨預報試點。繼續推進與住建部城市內澇防治合作。加強流域氣象中心業務能力建設,發揮服務防汛抗旱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等職責。與國土資源部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示範區建設。繼續做好海洋、森林草原防火、旅遊、電力等專業領域氣象服務。加強安全生產氣象保障服務。
(三)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服務支撐工作
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是攸關當前和長遠利益的大事。要切實發揮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科技支撐作用,有力保障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
強化氣候變化適應工作。加快建設中國氣候服務系統,強化傳統天氣氣候服務與氣候變化應對需求的融合。推進省級氣候變化適應工作。做好能源設施、城鄉建設、交通基礎等關鍵領域的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建立極端氣候事件預警指數和等級標准,繼續開展氣候變化對特色產業和行業的影響評估。
做好應對氣候變化決策支撐。做好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的支撐工作,圍繞巴黎氣候變化大會、氣候變化立法、我國二氧化碳峰值排放路徑和氣候變化適應等開展決策咨詢。積極參加IPCC未來規劃,科學支撐氣候變化公約談判,參與氣候變化全球治理。
加強氣候變化科學研究。深入開展氣候變化規律研究。強化氣候變化基礎數據建設,穩步推進全球氣候系統模式和區域氣候模式研發,繼續開展氣候變化檢測歸因研究,啟動氣候變化綜合評估模式研發。做好氣候變化最新科學進展和熱點問題的分析解讀工作。
更加重視氣候安全工作。根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確定中長期氣候安全目標,減輕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產、水資源、生態、能源、城鎮化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威脅,保障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加強生態文明氣象服務。加強國家級、區域和省級環境氣象預報預警業務能力和運行機制建設。推進與環保部門聯合開展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和空氣質量預報。發展污染源減排措施效果評估業務。繼續做好生態脆弱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加快推進區域人工影響天氣工程立項建設。實施人工影響天氣業務能力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促進氣候資源合理開發利用,開展全國貧困縣光伏發電資源評估與服務,組織開展風能經濟開發潛力評估研究。加強城市規劃、重大工程等氣候可行性論證服務。
(四)全面深入推進氣象現代化
氣象現代化是興業之路。要大力推進氣象業務現代化、氣象服務社會化、氣象工作法治化,並將氣象業務現代化作為核心重點任務來推動,落實目標任務和主體責任,全面深入推進氣象現代化。積極發展現代氣象服務業務。認真貫徹第六次全國氣象服務工作會議精神,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現代氣象服務體系的目標和要求,制定公共氣象服務業務發展指導意見,集約化發展公共氣象服務核心業務能力。強化決策氣象服務業務能力建設。研發氣象災害影響預報和災害風險評估技術,發展基於影響預報的專業氣象服務業務。面向個性化服務需求,研發快速循環預報服務產品加工和產品檢驗監控系統。優化完善全國公共氣象服務共享產品庫。依託數據分析技術和新媒體,發展智能化公眾氣象服務業務。
深入推進現代氣象預報預測業務。制訂現代天氣、氣候業務發展指導意見,著力提升預報預測准確率和精細化水平。推進數值預報發展與應用,實現GRAPES全球模式業務運行,區域數值預報重點做好資料同化和產品應用工作。著力提高災害性天氣、局地性天氣的分析能力和預報技術。開展全國10公里解析度的精細化格點全要素預報業務試驗。加強海洋氣象、空間天氣預報業務能力建設。實現第二代季節預測模式業務運行,進一步提高動力與統計相結合的客觀預測技術水平。加快推進MICAPS4.0、SWAN2.0和CIPAS2.0系統建設,繼續推進縣級綜合預報預警業務平台的建設與應用。召開第七次全國氣象預報預測工作會議。
大力推進現代氣象觀測業務。強化綜合觀測業務的自動化、集約化、標准化,著力提高觀測質量和效益。開展國家天氣觀測網台站遴選,加強國家基準站網建設,實現國家級台站和其他台站的分級管理。完成縣級綜合觀測業務平台的試點工作並推廣。統一各類自動氣象站技術標准和數據格式,開展自動氣候站設備選型,提高觀測數據可同化水平。組織開展風廓線等觀測資料的應用試驗和觀測預報互動科學試驗,提高現代觀測資料的應用水平。規范溫室氣體等大氣成分業務,提高業務穩定運行能力。完成風雲二號G星在軌測試並投入業務運行,統籌在軌氣象衛星管理,優化地面應用系統設計,進一步提升氣象衛星和雷達觀測業務應用水平。加強國家級和省級計量檢定能力建設,啟動國家氣象技術裝備保障分中心(新疆)建設。嚴格執行氣象專用技術裝備許可制度。
著力加強氣象資料業務和信息化基礎能力建設。制訂氣象資料業務發展指導意見。加強氣象資料基礎工作。加快推進氣象數據格式標准化工作。以推進全球氣象再分析資料工作為抓手,優化氣象數據採集、收集、質控、存儲和應用業務流程。重點推進衛星、雷達等資料質量評估業務應用和同化工作。規范各類氣象資料質量和時效的考核評估。提高全國氣象廣域網傳輸能力。加快推進全國綜合氣象信息共享系統(CIMISS)業務化,推進國家、省兩級集約化數據環境建設。國家級氣象業務內網和中國氣象數據網上線運行。啟動實施國家級高性能計算機二期建設和氣象業務異地應急備份中心(上海)建設。
進一步強化責任考核。出台《全國氣象現代化發展綱要》,完善氣象現代化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切實推進各項保障政策落地。國家級業務單位要積極主動履責,加強與相關單位互動對接,完成氣象現代化實施方案年度任務。省級氣象部門要強化責任擔當,著力推進省級氣象業務現代化,有序推進縣級綜合氣象業務發展。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將氣象現代化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核中。
加強試點經驗總結與推廣。組織開展江蘇、上海、北京、廣東、重慶以及浙江杭州和寧波等第一批率先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試點總結評估,推廣試點經驗。加大對河南作為中部地區於2018年率先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試點省份的工作推進力度。針對東中西部各自不同發展特點,把握好東部率先,中、西部趕超的節奏。
(五)著力深化氣象改革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源泉。要凝聚共識,密切跟蹤國家改革進展,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倒逼,以氣象服務體制改革為重點、以防雷體制改革為突破口,以氣象科技體制改革為抓手,扎實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認真落實氣象服務體制改革部署。要按照《氣象服務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部署,以國家級和部分省級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為試點,創新發展氣象服務業務體制、服務供給體制和運行機制以及專業氣象服務實體規模化發展機制,更好地發揮氣象事業單位在公共服務中的主體作用。推進中央和地方政府氣象防災減災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健全政府購買氣象服務制度。以氣象為農服務社會化及大城市社區氣象防災減災為試點,培育基層氣象服務多元化提供主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隊伍納入地方公共服務和保障體系試點。成立中國氣象服務協會、中國人工影響天氣協會。以上海自貿區氣象服務管理和氣象協會組織為抓手,制定出台氣象服務管理辦法、標准和規范,建立部門與社會組織對氣象服務的市場管理機制。
加快推進防雷體制改革。依法加強雷電災害防禦工作的組織管理職能,發揮防雷減災在保障公共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方面的作用。以激發市場發展活力,提升服務能力和創新方式為重點,試點帶動,加快推進防雷體制改革,依法有序開放防雷檢測市場,強化法規標准建設和市場監管。統一準入標准,制定出台全國防雷裝置檢測資質管理辦法。清理與改革要求不相適應的規范性文件,完善防雷相關法規標准及業務規范,加強防雷服務市場監管。重慶、廣東、浙江等試點單位要重點推進防雷工作政事企分開,發揮防雷服務行業協會作用,建立現代防雷企業制度,培育骨幹企業。
穩步推進氣象業務科技體制改革。按照信息化、集約化、標准化的發展要求,改革氣象業務體制,優化氣象業務布局、業務系統和業務流程,提升氣象業務的效率和水平。通過試點建立省市縣三級集約化的業務布局和業務流程,制定氣象業務系統平台集約化發展指導意見。落實精細化氣象預報服務產品製作向國家級和省級業務集約的氣象服務業務技術體制。規范全國數值預報業務布局,制定數值預報業務發展改革指導意見。強化預報預測質量檢驗考核工作。建立預報員團隊定量考核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改革科研組織管理方式,進一步集中資源聚焦核心技術突破。深化氣科院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完善以技術突破與業務貢獻為導向的評價制度和激勵機制,強化中試基地與業務用戶參與成果評估,發揮學會等第三方機構在項目管理、科技獎勵和成果評價中的作用。完善合作共贏機制,引導利用國內外優勢資源參與重大核心任務協同攻關。
密切跟蹤落實國家各項改革。及時貫徹落實國家關於科技體制、人事制度、財稅制度及其他改革政策。配合中編辦制定地方氣象管理權力清單指導意見。繼續推進氣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強化分類指導、上下協調、有序承接,建立完善規章制度、審批程序和事中事後監管措施,做到放管結合、監管到位。深化部門預算管理體制改革,管好用好財政資金。完善雙重計劃體制和相應財務渠道,積極爭取地方財政解決氣象部門職工的地方性津補貼。
認真組織並推進改革試點工作。總結省級氣象局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試點,推進省及省以下氣象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切實抓好各試點單位經驗總結,查找並解決存在的問題,創造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做法,探索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改革成果。
(六)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創新始終是推動事業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實施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培養創新型人才,著力推進氣象信息化建設,有力保障和支撐氣象現代化。
加快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全面落實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核心攻關任務。發揮中央財政科技資金效益,落實四項研究計劃重點任務。做強部門科研院所,優化學科布局,構建科研業務緊密結合的學科體系和協同攻關機制。加強區域科技協同創新,圍繞區域重大業務核心技術進行攻關。優化氣象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強化野外科學試驗基地的開放共享。建立氣象科技成果認定和分類評價制度。推動成果轉化應用和向技術標準的深度延伸。完善有利於激發創新活力的激勵制度。深入推進科技研發任務法人責任制落實。
加強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進一步強化人才工作「一把手」責任制。圍繞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組建核心技術領域創新團隊。完善人才和團隊的評價激勵等政策措施。深入實施「雙百計劃」、強基工程和青年英才培養計劃。加強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培訓。開展人才政策執行情況評估,優化人才發展環境。聯合教育主管部門和高等院校,加強氣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加強西部欠發達地區人才隊伍建設。
加快推進氣象信息化工作。加強頂層設計,完成氣象信息化總體規劃編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強化氣象信息化標准規范體系建設,統籌氣象業務、服務、科研、教育培訓和行政管理等的信息資源和數據,逐步構建資源高效利用、數據充分共享、流程高度集約的氣象信息化新格局。加強氣象信息化工作統一領導,開展國家和省級氣象業務信息化建設試點,推進氣象信息化總體規劃實施,推進「氣象雲」工程建設。建立氣象信息化社會運行保障機制。
提升開放合作質量效益。制定新常態下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合作計劃及方案,深化省部、部際合作。圍繞國家「一帶一路」等總體外交大局和氣象事業發展全局,做好第十七次世界氣象大會參會等重要國際氣象合作機制建設工作。多渠道、多方式加強多雙邊氣象合作,提升國際引智和培訓工作水平。加強氣象援外工作。繼續做好港澳台及周邊區域氣象交流合作工作。進一步規范外事管理,加強國際合作隊伍建設。
切實抓好規劃實施和編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做好氣象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總結評估,積極參與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重大專項規劃起草,組織編制「十三五」規劃,提出未來五年氣象事業發展重大工程和建設任務。加快《海洋氣象發展專項規劃(2014-2020年)》、氣象衛星應用發展規劃等專項規劃的編制和審批。強化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氣象保障工程等項目的統籌建設與管理。開展氣象監測與災害預警工程、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一期工程竣工驗收。組織召開全國氣象部門西藏工作會議。完善對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區、新疆及艱苦台站工作方案。扎實推進新疆兵地氣象融合發展。重視和支持基層氣象台站能力建設。
(七)全面推進氣象法治建設
氣象工作法治化是新時期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的內在要求。要堅持依法發展、依法行政、依法履職,全面提高氣象工作法治化水平。
推進氣象立法和標准化管理。積極參與全國人大常委會涉氣象法律草案和國務院涉氣象行政法規起草。繼續推進氣象災害防禦法和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條例的立法進程及《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修訂。突出各地氣象事業發展特色,加快推進地方氣象立法步伐。切實提高氣象標准質量,不斷強化標准執行。加快霾等重點標準的制修訂,建立以標准為依據的業務管理工作機制,清理修訂完善現有業務規范,制定標委會績效評價指標,開展標准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
提升依法履行氣象社會治理能力。全面梳理氣象行政管理職能,制定氣象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完善並實施氣象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管理辦法和指導標准,做好氣象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及時制止和查處違反氣象法律法規的行為。繼續開展防雷綜合治理督導檢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提高依法管理氣象事務水平。完善學法、用法制度,增強幹部職工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推動改革發展的能力。完善重大決策法定程序,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積極推進國家和省級氣象部門法律顧問制度。突出抓好局黨組各項重大決策部署、事業發展重點目標、深化改革各項任務等的落實。改進目標管理,完善綜合考評體系。重點解決不落實、難落實問題。強化職能調整和下放的銜接和後續工作。
(八)全面加強部門黨建和文化建設
加強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和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證。要強化責任,加強思想、組織、作風、廉政和制度建設,營造奮發有為團結和諧氛圍。
把從嚴治黨要求貫徹各項工作始終。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明黨的各項紀律。自覺把維護黨中央權威、遵守黨的政治規矩落實到全部工作中去。持續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嚴格執行有關制度。進一步精簡公文數量,提高公文質量。強化會議管理監督,提高會議質量效率。厲行勤儉節約,嚴肅查處違反「約法三章」問題。持續反對「四風」,加強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突出問題。組織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專項檢查,鞏固拓展活動成果,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繼續抓好機關作風建設月活動。
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是政治責任、直接責任。各級黨組(黨委)要統籌謀劃,把黨風廉政建設貫穿於各項工作的全過程。要緊緊抓住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以上率下,層層傳導壓力,級級落實責任,強化黨組(黨委)責任擔當,細化主體責任,建立責任台賬,對主體責任不落實或落實不力的要嚴肅問責,要分級開展基層黨組織主要負責同志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輪訓工作
㈡ 暴雨預報困擾全球氣象界,如何提高預報准確率
暴雨預報困擾著全球氣象界,而我們從這次暴雨事件中我們就可以看到暴雨預報的重要性,並且這個對於我們的幫助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大家對於這個也是非常關注的。我認為提高暴雨預報的准確率其實是非常有著必要的,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減少一些損失。
有著高科技的設備之後,我們其實可以很好地去進行暴雨預報了,並且也可以去提高這個預報的准確率,這個准確率對於我們防範暴雨來說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並舉銀告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員的傷亡以及損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