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sis是什麼專業
msis是信息科學專業。信息科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信息科學碩士課程MSIS探索信息網絡和人類行為的結合 ,為學生提供建模和設計信息系統的技能和知識。項目為學生提供了不同的細分方向,主要包括大數據分析、資料庫和網路系統、地理信息學、信息安全、電信系統和分布式系統和人本計算,申請時候可以選track,也可以選general。
材料補充:
信息科學碩士專業隸屬於匹茲堡大學信息學院。 匹茲堡大學,又稱「匹大」,是位於美國東北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學校成立於1787年,該校主要擁有四個校區,主校區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第二大城市匹茲堡,學校主要設有醫學院、商學院、法學院、工學院、文理學院、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和信息學院,各學院分布在奧克蘭區。
2. 什麼叫信息科學
信息科學是一門融合了多學科知識的領域,它以資訊理論、控制論和系統論為理論基礎。這些理論框架提供了理解和處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和原則。信息科學的核心工具是電子計算機,它不僅作為處理信息的設備,還促進了自動化技術的發展。通過計算機,信息科學能夠實現信息的高效處理和管理。
此外,信息科學還整合了生物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以及認知科學、符號學、語義學等人文社科領域的知識。這些學科的交叉滲透,使得信息科學能夠深入理解信息的本質、信息處理的方式以及信息對社會的影響。信息科學還與圖書、情報學、新聞傳播學等專業緊密相關,這些領域共同探討信息的獲取、存儲、傳播和應用。
數學和心理學為信息科學提供了定量分析和心理模型的支持,使得信息科學能夠進行精確的數據分析和用戶行為研究。管理學和經濟學則從組織管理和資源配置的角度,探討信息如何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些跨學科的合作,不僅豐富了信息科學的內容,也為解決復雜的信息問題提供了多樣化的視角。
信息科學的發展,不僅推動了技術的進步,也深刻影響了社會的各個方面。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還重塑了我們對信息的理解和利用方式。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信息科學將繼續拓展其邊界,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3. 什麼是信息科學中國農大的信科實驗班好不好
信息科學是以信息為主要研究對象,以信息的運動規律和應用方法為主要研究內容,以計算機等技術為主要研究工具,以擴展人類的信息功能為主要目標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
信息科學由資訊理論、控制論、計算機科學、仿生學、系統工程與人工智慧等學科互相滲透、互相結合而形成的。
二十世紀40年代末,美國數學家香農發表了《通信的數學理論》和《在雜訊中的通信》兩篇著名論文,提出信息熵的數學公式,從量的方面描述了信息的傳輸和提取問題,創立了資訊理論。於是資訊理論首先在通信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為信息科學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隨著自動化系統和自動控制理論的出現,對信息的研究開始突破原來僅限於傳輸方面的概念。美國數學家維納在這個時期發表了著名的《控制論》和《平穩時間序列的外推、內插和平滑問題》,從控制的觀點揭示了動物與機器的共同的信息與控制規律,研究了用濾波和預測等方法,從被雜訊湮沒了的信號中提取有用信息的信號處理問題,建立了維納濾波理論。
60年代中,由於出現復雜的工程大系統需要用計算機來控制生產過程,系統辨識成為重要研究課題。從信息科學的觀點來看,系統辨識就是通過輸入輸出信息來研究控制系統的行為和內部結構,並用簡明的數學模型來加以表示。控制就是根據系統結構和要求對信息加工、變換和利用。
信息和控制是信息科學的基礎和核心。70年代以來,電視、數據通信、遙感和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向信息科學提出大量的研究課題,如信息的壓縮、增強、恢復等圖像處理和傳輸技術,信息特徵的抽取、分類和識別的模式、識別理論和方法,出現了實用的圖像處理和模式識別系統。
香農最初的資訊理論只對信息作了定量的描述,而沒有考慮信息的其他方面,如信息的語義和信息的效用等問題。而這時的資訊理論已從原來的通信領域廣泛地滲入到自動控制、信息處理、系統工程、人工智慧等領域,這就要求對信息的本質、信息的語義和效用等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建立更一般的理論,從而產生了信息科學。
為了解決控制和決策中的非數值問題,和適應80年代以後智能機研究的需要,以及要解決知識信息處理的問題,遂產生了知識工程,並已研製成專家系統、自然語言理解系統和智能機器人等。
信息科學正在形成和迅速發展,人們對其研究內容的范圍尚無統一的認識。現在主要的研究課題集中在以下六個方面:
信源理論和信息的獲取,研究自然信息源和社會信息源,以及從信息源提取信息的方法和技術;
信息的傳輸、存儲、檢索、變換和處理;
信號的測量、分析、處理和顯示;
模式信息處理,研究對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的處理、分類和識別研製機器視覺系統和語音識別裝置;
知識信息處理,研究知識的表示、獲取和利用,建立具有推理和自動解決問題能力的知識信息處理系統即專家系統;
決策和控制,在對信息的採集、分析、處理、識別和理解的基礎上作出判斷、決策或控制,從而建立各種控制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
信息過程普遍存在於生物、社會、工業、農業、國防、科學實驗、日常生活和人類思維等各種領域,因此信息科學將對工程技術、社會經濟和人類生活等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科學試驗班情況介紹
信息科學試驗班是自2004級開始,學校整合校內信息科學領域的綜合優勢,利用學校最好的師資和教學條件,在本科教育階段設立的一個獨立的由學校教務處直接管理的班級。旨在以「寬口徑、厚基礎、個性化、研究型」為培養目標,推進學生個性化教育,實施因材施教,滿足優秀學生多元化選擇要求,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信息人才。同時,也為積極探索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進一步完善選課制、導師制,為全面深入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積累經驗,為學生出國留學和在國內攻讀研究生搭建一個科學的平台。
一、生源
信息科學試驗班學生有三個來源,一是在招生階段,根據各省考生志願選拔出來的部分高考分學生;二是入學後,在普通班學生中,根據學生申請,通過對外語、數理基礎的考核擇優選拔的部分學生;三是在第一、二學期末,通過對申請轉入試驗班的學生的考核,擇優轉入的部分學生。
二、培養模式
採取學分制培養模式,一、二年級以信息科學所需基礎和專業基礎為主,本著「寬口徑、厚基礎」的原則安排課程;三年級根據學生的愛好、興趣選擇不同專業方向的課程,實行個性化培養,同時確定導師,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科研訓練和畢業設計。
1.培養計劃:
一年級重點進行公共課和基礎課教學。除人文、英語、體育、計算機等公共課以外,主要進行數學、物理等相關基礎課程的學習。此外,還要安排人文類系列講座。
二年級重點進行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教學。除繼續學習數學、物理等基礎課以外,開始學習電子、信息、電氣類的專業基礎課程。繼續安排人文類系列講座。
三年級通過選擇導師,確定專業方向,開始學習相關的專業課程,同時,安排介紹專業進展或前沿的課程,要求做seminar,開始進入研究階段。
2.開課方式:優選校內一流教授單獨組班上課,部分聘請校外和外教上課,其中英語教學以外籍教師為主。
3.教學與考核方式:鼓勵教師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組織教學,如:討論式、啟發式、互動式等;部分課程要求使用英語授課;課程考核方式也可變通,鼓勵教師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考核,如:開卷、口試、論文等,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起來進行考核。
三、教學管理
1.彈性學制:學習年限為3~6年。學生在3年內完成本科教學計劃規定的學分,可申請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極少數確有特殊困難不能在3年內完成本科學業的學生,也可申請延長1~2年畢業。
2.競爭與淘汰:每一學期進行綜合考評,2門課程考核成績不及格就轉到其他專業學習,二年級以後基本穩定。空出名額在全校擇優補充。
3.導師制:三年級開始實行導師制,在全校范圍的相關專業內優選20~30位教授擔任指導教師,每名指導教師指導1-2名學生進行專業學習和科學研究。
4.畢業與深造:試驗班的推薦免試研究生比例高於普通班,為70%左右。沒有推薦為免試研究生的學生可根據所選專業方向完成本科畢業論文,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後,繼續報考研究生、出國深造或直接就業。
四、特別說明
試驗班是現在教育體制下一個特殊的班級,它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利用了學校最好的師資和條件,從目前看,培養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有明顯提高,具有較高的素質。學生經過層層選拔和優勝略汰,即使是在班級中排名靠後的學生仍然是同年級學生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