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信息系統 > 如何學生工作信息化

如何學生工作信息化

發布時間:2024-11-14 01:58:43

信息化教學可以從哪三個層面理解

1、一個學校的信息化水平受制於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程度。應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並逐步轉變觀念,樹立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觀念。使信息技術為學生學習服務,為學生發展服務。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具體工作:
① 度重視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確保學生信息技術考試及格率、優秀率在達到規定要求的同時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② 加強信息技術競賽的輔導工作,不斷積累輔導經驗,及早發現苗子,爭取在近年內能在省級競賽中取得一定的成績;
③ 開展學生電腦小製作活動,每學年開展班級網頁製作比賽、電腦設計比賽,爭取在各級比賽中取得較突出的成績。
④ 組織成立「電腦愛好者協會」,做到有輔導老師,有活動安排,有協會主頁,並以此為輻射點,提高全校學生參與信息技術學習的熱情。
2、努力建設一支信息化的教職工隊伍。一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師資隊伍是一個學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努力建設一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師資隊伍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心。應深入調查與研究,探索更為有效的培訓方式,重點應立足「以用促學」的方針,分層次、有步驟地開展信息技術培訓工作。為此應努力開展以下幾項工作:
①以NIT考試為切入點,長期堅持對教職工進行信息技術全員培訓。但應逐步改變培訓的方式,提高校園網在培訓方面的作用,為教師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同時逐步更新培訓內容,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面向全體教師開展網路安全和病毒防護、學校管理系統應用的培訓。目標:三年內,規定年齡內的教師全部通過NIT考試。
②組織部分基礎好的教師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培訓與學習。強調以用促學、自主學習,加強過程的監督,加強交流與研討;除了過程的監督還應重點考核學習的效果,要求參與學習的成員每學年都應開一次有關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討課,每人每學年應撰寫一篇有關的教學設計或論文。
3、加大力度建設學校的資源庫及其平台。建設「數字化校園」的基礎工程是教育資源的數字化。為此,建設一個資源充足、種類齊全、使用方便的校本資源庫是重中之重。經過多年的努力,學校的資源庫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資源種類與學校教學實際不相適應,資源內容沒有校本化、管理無序,可利用性較小,使用效率較低,不能真正實現資源庫本應發揮的效用。為此,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強管理,注重調查研究,徵求廣大一線教師的意見,特別是應著重研究校本資源的目錄結構,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資源庫系統。目前應加大工作力度,爭取在半年內完成原有的資源庫的結構調整。
②應逐步開展案例、課例庫建設,應著重理清現有的各類文本資源、課件資源、音像資源的管理目錄,在此基礎上新增案例、課例庫。目前,我校的校本視頻資源非常缺乏,應著力開展此項工作,為建設「國光網校」做好前期的准備。
③著重資源庫與教師的介面、平台建設,以實用、易用為原則,做到每一類資源都有相應的用戶界面。著重加強校內資源「點對點傳輸」研究與建設,爭取在兩年內完成此項工作。
④應進一步加強資源庫使用的培訓,做到人人會用資源庫,天天使用資源庫,真正發揮資源庫的效用。
⑤ 入開展調查、研究,精心設計,逐步建設學生學習資源庫、學生自主學習網上討論區、學生網上社區。

Ⅱ 如何開展信息化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要因地制宜
各中學因地域不同,經濟發展狀況不同,教學設備也就不盡相同,對教學內容的要求也就會有所差異。對於經濟發展迅速地區的中學來說,他們的教學設備先進,學生的生活閱歷豐富,「見多識廣」,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選擇及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都比較先進,基本上能夠適應當前信息技術及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對於偏遠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學來說,經濟不發達,教學設備也相對簡陋,學生對信息技術的了解也相對較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易於實踐而基礎實用的課程學習,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為以後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要因人而異
正所謂「因材施教」,教學也要因人而異。對於理解能力強,學習能力出眾的學生,可以安排學習更高層次的知識或讓其自選學習方向。但作為教師,我們則應更傾向於那些能力普通的學生和「後進生」,關注他們,重視提高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信息素養」的培養。培養他們的學習和實踐能力。將學以致用的理念貫穿整個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使信息素養和創新精神的教育落到實處。
三、要精選教學內容
在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須以當地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不同而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地精選教學內容。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要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能夠處理簡單的計算機故障;學習windows的使用,讓學生對計算機有更深的了解;學習辦公軟體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使用,讓他們能自由的處理文字信息;學習計算機病毒與防治,了解信息安全和相關法律知識;重點介紹internet的基礎知識及應用,學會利用網路和計算機上的豐富資源;學習使用一些常用工具軟體,如:壓縮、解壓縮的方法,下載軟體的使用,媒體播放軟體的使用等。學會使用這些常用工具軟體,會讓他們在使用計算機時更得心應手。
四、要以實踐為主
信息技術課的特點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教學為前提,實踐教學為根本。而作為中學生來說,要理解專業性很強的專業術語會比較困難,但實際的動手操作則會讓他們非常感興趣。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方式正處在發展階段,大量的實踐課會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探索,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教師也應從講授、敘述向輔導、指導轉變。鼓勵學生思考並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從實踐中獲得真知。使其有能力自主解決問題,適應社會的要求。
五、要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主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是: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當今世界,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軟體的發展推陳出新,使得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使學生掌握每一種軟體的使用。那麼,作為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要讓受教育者適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有針對性的實踐課為主,注重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的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使其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信息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重要構成部分。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准確地鑒別信息、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將是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如同「讀、寫、算」一樣重要的,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之一。對於21世紀的學生來講,我們應努力培養他們基本的「信息素養」。1.信息獲取的能力。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現信息,並能通過各種媒體,如互聯網、書籍、報紙、電視等,或者自己親自調查、參觀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夠將豐富的獲取到的信息進行篩選鑒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斷它的可信度,然後對認為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3.信息加工的能力。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信息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重新整理組織、存儲,並能夠簡潔明了地傳遞給他人。4.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術或其他手段,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教學的優勢,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使學生將上述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內化為自身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創設一個在實際生活學習中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例如:互聯網,它為中小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途徑,創造了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學習環境。藉助於互聯網,他們可以獲取在書上學不到的東西,利用這些信息來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

Ⅲ 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計劃

通過小學信息信息化要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制定計劃能夠讓教育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下面是我為你整理了「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計劃」,希望能幫助到您。

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區信息中心、信息技術研訓中心、信息科技教研室工作為指導,以學校工作計劃為部署,結合片信息技術教研組開展工作。以改善學校信息化綜合環境為准繩,以提高學校信息化教育為目標,認真學習與貫徹上級有關精神,努力學習先進的工作方式,提高信息化工作效率,使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達到一個新的層次而不斷努力。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強學校信息化工作管理,進一步推進學校信息化工作進程。

1、 顯著提高在學校工作中的信息化工作比重。

2、 強化信息化工作責職管理細則,提升開展信息化工作的協作與創新意識。

3、 結合「三通」要求,作好前期動員與准備。

4、 積極申報金山區教育信息技術實驗學校。

5、 完善每月一次信息化工作例會制度。

(二)組織學校信息化工作研究,做好實驗,作出切實可行的學校信息化工作基礎平台方案。

1、 成立學校信息化工作科研小組。

2、 本學期針對學校信息化基礎平台作研究:

(1) 實驗基於AD域的校園網,用活動目錄規劃與整合學校各類信息。

(2) 實驗基於SharePoint技術來有效管理信息。

(3) 實驗結束後寫好一份實驗報告,規劃一份學校信息化協作工作基礎平台可行性部署的解決方案。

3、 做好實驗研究資料歸檔工作。

(三)完善學校電子閱覽室建設,加強管理措施。

1、 按上級要求建設好電子閱覽室,保證正常開放。

2、 進一步健全電子閱覽室管理制度。

3、 組織開展學生電子閱覽活動,並在松小論壇上進行學習交流。

(四)進一步管理與維護好校園網,本學期內部署一個無線網路結點。

(五)加強學校網站建設。

1、 進一步完善信息採集網路。

2、 規范信息的採集、加工、錄入、審核與發布程序。

3、 豐富網站內容,創設教育教學互動平台,拓展網站功效。

4、 建立學校資源庫,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

(六)繼續對學校教職員工進行信息技術培訓。

面授與遠程相結合對教師進行辦公自動化與多媒體課件製作培訓。在學校網站中開辟一個視頻與文本資料相結合的培訓專欄。

本學期對全校中青年主課教師出一份電子文檔試卷和中青年副課教師出一份電子文檔教案作一次當場考試,考試成績列入考核中。

(七)抓住有利時機,做好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研究工作。

1、 組織教師進行多媒體課件製作。

2、 檢查每位教師一學期至少有一堂多媒體課,並要求具有多媒體課案和提供給學生較多的整合型電子文本資料信息與聲音圖像資料信息。

3、 校級以上公開課盡可能要與信息化教學手段整合來提高教學效果。

4、 組織校級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研究課競賽活動。

(八)組織學生進行信息技術課外輔導,積極參加各類信息科技活動與作品競賽等。

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泰安市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寧陽縣教育信息化工作發展規劃》,以「學校信息化提升改造」和「全自動錄播教室」的建設為重點,完善「泰安市教育雲平台」的使用工作;嘗試探討pad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模式;繼續加強教師信息技術的能力培訓,在教師中開展微課教學設計比賽、翻轉課堂比賽;繼續做好信息公開工作,爭取在2015年度學校信息化工作中爭取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二、主要工作

1、「學校信息化提升改造」和「全自動錄播教室」的建設。

本學期我縣學校「學校信息化提升改造」和「全自動錄播教室」的建設是工作重點,其中包括前期的方案論證,項目設置,功能定位,以及後期的工程建設、操作使用、管理培訓等是主要工作;其次是做好學校校園網的利用和錄播教室的使用,加強對班主任和學生進行培訓,加強年級的檢查和評比,提高我校信息化的利用率。具體安排:結合寧陽縣教育局信息化實事工程建設,認真做好本學期間的校園網提升改造工作、WIFI工程全覆蓋工程;錄播教室的建設工程。學校信息化領導小組認真做好錄播教室工程的功能定位方案,為工程建設提供依據;認真制定好錄播教室竣工後的使用制度,建立錄播教室使用登記記錄和錄播計劃日常表,做好錄播節目的網路學習和交流。

2、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的培訓。

一是積極爭取外出學習機會,或者申請教師對全校教師進行微課設計、翻轉課堂設計教學講座培訓。並結合教學月開展青年教師的微課設計、翻轉課堂設計大賽,並向全校教師進行展示,對優秀作品進行表彰。二是根據上級領導機構的安排,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積極開展「泰安市教育雲平台」是使用應用培訓。讓廣大教師、學生使用好管理好。

3、加強信息化課題的實踐和研究。

嘗試開展pad在課堂教學應用實踐研究,利用pad技術開展探究型學習、拓展性學習,進一步改變課堂教學中老師一講到底,學生一聽到底的局面,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模式。

4、努力做好本年度「泰安市教育雲平台」使用工作。

全面展開「泰安市教育雲平台」的使用,對照上學期末年度寧陽縣雲平台使用的工作安排,做好日常教師空間的開設、資料的上傳,確保學校信息公開內容正確,公開及時;在教師和學生家長中做好信息雲平台的介紹,鼓勵師生及家長參與雲平台的交流互動。認真做好本學期雲平台考核工作,力爭使我校的雲平台工作能夠在原有基礎上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5、繼續做好學校各網站內容更新。

繼續做好學校校園門戶網站、泰安市教育雲平台、山東省基礎教育管理平台、山東省中小學信息化管理網等網站內容的更新及維護,確保各運行正常,並在日常教育教學中發揮功能和作用。

6、重視信息員隊伍的建設。

抓好教師和學生兩支信息員隊伍建設,定期召開信息員工作會議,研究學校信息化工作;建立班級多媒體設備的登記使用制度,及時了解日常教學信息設備的運用情況,對應用好的班級和老師進行獎勵和表彰。

7、認真做好信息化課題研究工作。

繼續探索信息化在學校各項工作中的課題應用研究,重點做好信息化與學校師德建設、文明單位創建、特色辦學項目、教研組建設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努力出科研成果。

8、認真完成學校領導安排的各種臨時工作,保障各類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建設為主線,加強學習,積極探索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課堂教學。堅持以培訓促應用,以應用促需求,以需求促發展的策略,努力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進一步促進學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主要工作

1、健全制度、明確責任

健全信息化各項規章制度,每個網路節點做到專人負責,明確人員分工,加強日常管理,做到定時與隨機檢查相結合保證各設備的正常運轉。

2、極開展教學研討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與實踐的重心要放在常規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同時我們必須注重在研討中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研討的質量。配合學校「磨好課」及教研組例會制度,充分發揮「博客」便捷的互動功能,在「備課—聽課—口頭評議—書面評議(網路發布)—(一段時間後)再次集中交流—形成總結性的反思材料」這一系列實踐和反思的環節中,促進教學研究水平的提高。

組織學習前沿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育理論,開展新課程理念下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課題研究,配合教科室做好本校所承擔的信息技術方面的研究課題的結題工作。

配合學校開展的各級教學研討展示活動,積極參與「整合」研究,做好相關的服務工作。

3、提高設備使用效益

加強學校電腦的管理。期初集中整理好所有辦公室及教室的電腦,檢查設備完好程度。要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並認真做好相關記錄。

充實完善網站建設,本學期將在保持原有格局的前提下作局部微調,並把主頁放在教育局信息中心的伺服器,以太倉市網站集群的方式來宣傳和共享學校信息。

為使學校各部門能對網站「新聞系統」最大限度地提供信息支持,本學期校行政還將規定各條線要在一學期內完成至少10條新聞的硬性任務,上傳數量也將定期通過網路予以公布。各條線要多發布「理想的」新聞稿,即文字要簡潔明了、符合新聞規范,圖片要JPG格式、大小不要超過1024*768dpi。

對師生博客的使用,要與個人主頁、班級主頁的建設聯系起來,強調這兩類主頁要真正成為學生進行主題學習的樂園,是家庭、學校溝通聯系的紐帶。開設班級主頁,利用班級主頁中互動功能在轉化差生的過程中發揮一些作用,先在一二個班實施;利用教師的主題學習網站進行研究性學習,五年級可利用網路活動課的時間由任課老師確定主題,組織學生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繼續建設好教學資源庫。通過培訓,引導廣大教師用好現有的教學資源。及時收集好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大量素材資源,並以教材體系進行編目。具體徵集措施:各學科以教研組為單位,在教研組長收集組內成員平時教學中製作的教案、課件等相關拓展性材料的基礎上,由信息中心協助整理、上傳,期末進行評比、考核。繼續對現有的已購置和下載的部分資源進行整理編目,擴充校本資源庫內容。

經常檢查設備的使用情況,辦公室建立專人負責制,建立完善的申請維修制度,期中、期末學校統一普查,確保設備完好。

嚴格執行損壞賠償制度,做到賬物相符,合理使用,妥善保管。

制訂各室、各班信息化裝備管理負責制和信息化裝備使用制度,規范信息化裝備使用登記制度,專人管理、專人負責,並逐步實現網路化規范管理。

4、嚴格師生培訓與考核

組織校本培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與實踐;運用博客促進家校聯系;運用博客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教育管理信息化標准」示範軟體的使用;筆記本電腦的操作維護等。培訓前期制定計劃,作好准備,培訓中注意講練結合,及時作好考勤記錄。

學生的信息技術培訓。按照上級的各類信息技術競賽要求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本學期將在教導處的統一協調下,舉辦一次中高年級的網上作文競賽(利用學生博客)和電腦繪畫競賽,具體培訓、競賽方案另議。

加強對學生基本信息素養的訓練與考核。在強調整體推進的前提下,設立中年級學生整班參與的校級鍵盤輸入競賽,三年級英文輸入,四年級中文輸入,主要利用信息技術課的途徑進行。

5、加強網路安全管理,杜絕不良信息,保障教學應用。

根據《太倉市校園網路網管人員安全管理責任制度和獎懲條例》,明確網管人員的崗位職責,全面實施對學校網路的流量監控,安全監控和網路管理工作月報制度,建立重要網路設備檔案袋,主要記錄設備的型號、硬體情況、軟體情況、主要用途等。

加強中心機房的安全檢查工作,對伺服器上開設的服務和埠做到天天小檢,月月大檢。

加強辦公室和班級電腦使用情況的檢查,清理與教學無關的軟體,加裝殺毒和防木馬軟體,指導教師正確使用網路,杜絕不良信息的危害。

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計劃

根據《20xx年楊浦區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文件精神,結合我校信息化應用實際情況,為了切實提升我校教育信息應用水平,進一步推進教師教育改革創新,以信息化帶動教師教育現代化,努力優化校園的信息化建設,積極地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與學校各項管理的改革實踐之中,大力發展學校信息化建設,努力構建信息化教育教學和管理新模式,促進學校教育內涵發展,為教育均衡化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實現資源共享,推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規范化、精細化管理再上一個新台階。

一、工作目標任務

1、硬體建設

(1)管理使用好所有班級的電腦、數字展台、觸摸電視機、以及各專用教室的設備(包括移動終端)和所有教師的'手提電腦及平板電腦等,保證設備的正常使用。

(2)配合學校總務室做好財產的管理工作,清楚明確地列出所有設備的使用情況及負責人,職責到人,並做好相關的設備檔案資料。

(3)作好學校網路的設備管理和維護,保障網路的暢通。

2、軟體建設

(1)完善本校的教學資源庫。

(2)購置教學應用軟體及平台,以滿足教育教學活動的需要。作好日常的信息安全工作,定時進行系統軟體升級和更新,定期作好防病毒軟體病毒定義庫的升級,做好日誌記錄。

(3)完善學校網站,加強網路教研及網上評課工作。

(4)進一步規范使用「校訊通」,不斷豐富家校溝通內容,構建和諧的家校聯系平台。

3、隊伍建設

(1)加強對教師的信息化能力培訓,積極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觀摩和研討,提高教師駕馭信息化的水平。開展課件製作比賽,積極參加上級教研部門組織的電子作品比賽。

(2)以活動推動信息技術的應用與研究,堅持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優質課、優秀課件和優秀論文評選活動,提高教師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和應用能力。

4、課題研究

積極參與市、區級科研課題申報,確定本校信息化教育課題,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力爭取得較好的效果。

5、項目管理

制定詳細的信息化項目規劃,有專人負責落實,具體任務責任到人,按照學科、功能、形式、對象等進行項目分類建設。設備管理與維護、技術學科教學、技術應用與實踐創新、教育技術培訓

6、項目應用

更多地採用混合式學習:

混合式學習是指在線學習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學習時間、空間、途徑方面有更多體驗。

STEAM學習:

STEAM課程是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課程的總稱,相對於原先的STEM課程新增加了A(藝術)課程,讓學科課程更加平衡。有研究表明,參加藝術正規課程的學習,有助於促進創新思維、適應性以及其他問題解決技能的發展,而這些能力對掌握STEM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

近期技術:

1、創客空間

在教育情境中,創客空間是指學習者通過手工設計、製作等來進行創造性的、高級的問題解決,是一種手工學習實踐。

2、3D列印

3D列印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是採用數字技術材料如3D建模軟體、計算機輔助等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建造物體。3D列印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一個主要應用是,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真實地接觸教學中那些難以展現的物體或者概念。

二、具體措施

1、明確職責,統一認識,形成合力。

根據楊浦區教育局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召開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動員會,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及本學期工作安排,由學校信息中心主抓,明確各信息技術管理人員具體負責的工作,對設備管理與維護、技術學科教學、技術應用與實踐創新、教育技術培訓等進一步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2、繼續加強信息技術硬體、軟體建設,營造信息化工作環境。

一是設備管理。對新學年所有信息技術設備台賬進行完善核對,做好使用、維修記錄,保證設備的使用率和完好率;經常性的做好設備維護工作,保證無塵、無銹,擺放有序,檢查防火、防盜、防潮、防雷等設施,保證設備的安全。

二是加強設備的維護管理。網路技術的發展給我們老師的教學帶來了方便,但也帶來許多不安全的問題。比如windows操作系統本身漏洞很多,再加上病毒的猖獗,很多電腦會發生速度很慢,經常死機的情況,這就需要平時加強網路安全管理。要防毒,防木馬程序,保障教育教學的正常開展;要防止非法的攻擊,安裝防火牆軟體,使計算機免受攻擊;要安裝網路的反黃軟體,使學生在潔凈的學習環境中健康地學習;做好區域網的日常管理工作,備份重要資料。

三是制定詳細的信息化試點項目建設規劃,有專人負責落實,具體任務責任到人,按照學科、功能、形式、對象等進行項目分類建設。

3、以「教育信息化工作日」為載體,加強教師培訓與教育技術能力建設。

一是把教研活動、校本培訓與教育信息化工作充分融合起來,利用學科周活動,依託開放、動態、交互、協作的網路平台,繼續完善教師個人網路空間,上傳教育教育文章及教學資源,促進教師之間的信息交流及研討,更好更快的提升教師信息化的應用水平。

二是加強教育技術應用骨幹教師的培養,起到示範引領作用。積極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培訓、觀摩、研討。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鼓勵教師進行校際的交流學習,促進信息化的深入學習與運用,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還要加強信息技術骨幹教師的維護應用能力的提升,能夠切實解決網路中出現的任何問題。

4、積極開展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的校本實踐研究,促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打造有效、高效課堂。

一是確定校級以上教育技術課題,重點在學科教學、教學評價、組織學習力(知識管理)、學生創新實踐、家校互動、信息化管理等某些方面的應用進行實踐研究,鼓勵教師自主學習、探究,能結合學科教學進行教育技術應用的研究,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科素養、教學能力,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二是通過同伴互助,採用集體備課的活動形式,有效利用數字化資源與網路協作工具進行備課、製作課件,利用多媒體等設備開展教學活動,提升課程領導力、組織學習力、教學創造力。

5、加強管理,保證信息化工作有序進行。一是加強信息化工作的常規檢查,包括資源的上傳及多媒體設備的使用;二是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示範引領的作用,要求骨幹教師在上示範課,開展講座必須注意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三是加強團隊精神的打造,一個備課小組就是一個小的團隊,日常的教學常規工作都需要團隊的合作,在備課、製作課件時形成合力。

6、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比賽活動。在提升學生能力的同時為學校爭得榮譽。鼓勵學生利用信息化學習,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鞏固已有的知識技能,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鑽研精神以及合作互助的精神。

Ⅳ 淺談如何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

淺談如何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 篇1

一、與傳統教學設計的區別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而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應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環境,獲取、利用信息資源,支持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優化教學效果。

從定義來看,使我明白了傳統的教學設計是面向知識點,以講授重點、難點為中心展開,突出「教」;而信息化教學設計是面向過程和基於資源的設計,突出「學」。

二、信息化教學設計不等於教案,也不等於課件

在這幾年的教學工作中,我主要把重點放在如何講好一節課,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正因為我追求於這種「現實」的成果使得我一直沒能靜下心來思考這些理論上的知識,教學設計並不等於教案,也不等於課件。教案是分節課編寫,針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細描述,順序遞近。而信息化教學設計從靜態教學設計,轉變為動態信息設計讓課堂充滿活力,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它從傳統教學設計,轉變為網路教學設計讓解讀教材變為引導知識學習;從集體統一設計轉變為個性化設計;從重視結果評價,轉變為能力評價,關注學會學習、學會創新、綜合素質。

三、信息化教學設計注意點

1.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注意的點是信息資源的選擇,如網站、多媒體資源庫、課件等等;其次是教岩消學情境的創設,如我在講解職業學校機械制圖《零件的測繪》一課時,我在課前用德國一高新五軸聯動的德瑪吉數控設備進行機械加工做成一視頻,在課題引出之前播放,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內容,這能強烈引發學生學習熱潮,對數控專業的再一次認識。

2.信息化教學設計需要注意的是由「教」轉變為「學」,其實這些年來一直知道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粗拍知是引導者,我所疑惑的是現在課堂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教師不能真正的將課堂的這份「主權」還給學生,其中的原因也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努力的;

3.最後是關注評價方式,及時評價可以有效獲得教學成果,鼓勵比打擊更有成效,所以我們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說話藝術。

四、信息化的教學模式有別於傳統的教學模式

我認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它是一種教師主導的講授型教學,它的學習環境比較貧乏,基本上是一種固定的、復述式的學習,而學生主要通過個體學習來完成學習任務;而信息化教學模式,它是基於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自主、探索、互動式的教學,它有著豐富的學習環境,比較開放,而學生主要通過協同學習來完成學習任務,以「任務驅動」和「線,在相關的有具體意義的情境中確定和教授學習策略與技能。

淺談如何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 篇2

摘要: 本文明確了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內涵,總結了信息化教學設計具有的五個主要特點,將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媒體與資源、互動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作為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要素進行了分析,為開展信息化教學活動提供了借鑒依據。

關鍵詞: 信息化教學設計;特點;要素分析

一、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內涵

參考祝智庭教授主編的《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一書對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定義,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全優化的系統方法。信息化教學設計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業成就,其過程可概括為:利用手段——情境安賀扮排——系統優化,其研究對象為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系統。

二、信息化教學設計的主要特點

傳統的教學設計主要是以行為主義理論為基礎[1],信息化教學設計在傳統教學設計的基礎上,還引入了構建主義、多元智能和系統科學理論[2],因而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傳統教學設計有著明顯的差別,體現了許多不同於傳統教學設計的特點與要求。

(一)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關鍵理論基礎是構建理論。信息化教學設計的主要任務是運用信息技術,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創建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式的學習環境[3],讓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進行構建性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信息化教學設計尊重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強調學生進行自主設計式的學習,不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在相應時間和空間里進行同質的學習,以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二)基於開放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時,要採用開放的系統思維方式,基於開放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思考整個教學過程,以克服傳統教學設計相對封閉、線性思維的特徵,讓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下,按照自己的學習需求,利用豐富的信息資源進行自主化的學習,探索和解決問題,改變以往封閉、被動、填鴨式的教學方式。

(三)以問題、任務為驅動。問題或任務是學習目標的情境化體現[2],教師要以教學課程的大概念為背景,圍繞一個完整的問題或任務設計、安排教學,讓學生成為問題(任務)情境中的角色,促使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激發學生創新思考,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能力。

(四)反饋調節與學習評價的及時性。信息化教學設計要求對教學過程實施迅速、及時的評價。教師根據收集到的「實時」信息,對學生的學習做出迅速的評價和反饋,學生通過反饋結果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並做出相應的學習策略調整,以達到對學習過程的監控和調節。同時,通過採用網路化教學評價系統,可促使學生養成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評價和反饋調節的效率。

(五)要求師生具備相應的信息化素養。信息化教學設計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進行基於任務、基於合作、基於研究的學習。這就要求師生必需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否則就會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只有當師生的信息技術素養達到相應的水平,才能保證信息化教學設計被廣泛應用且富有成效。

三、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要素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要素大致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媒體與資源、互動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幾個方面。

(一)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尺度,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對教、學雙方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制訂教學目標通常要考慮以下問題:

1.使學生學到哪些知識?學到什麼程度?

2.鞏固哪些知識?為學習哪些知識做准備?

3.要結合日常學習、生活中哪些實際情況?

4.要培養學生哪方面的技能?並達到什麼程度?

5.使學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糾正哪些錯誤的觀點?

6.要培養學生哪些能力?等等。教學目標要定得恰如其分,過高、過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於執行和落實。

(二)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並不是固定的,根據不同課程的教學特點和教師的教學風格,可以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的主要模式有:

1.多媒體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下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利用計算機、投影等設備輔助其課堂教學,該模式適用於理論講授、專題講座等,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網路教室模式。這種模式通過網路形成一個教學交互系統,除具備大屏幕投影外,教、學人員都應有一台計算機,該模式適用於有交互操作的教學內容,在計算機操作和網路化模擬操作中應用較多。

3.網上自主學習模式。這種模式下學生利用網路信息資源(如:多媒體課件、網路課程等)進行自主學習,是信息化環境下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該模式主要適用於課堂教學的鞏固與提高,前提是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相應的教學環境。

4.網上協作學習模式。這種模[4]式通過網路實現學生與計算機、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和交互,該模式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可調動教、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必須有相應的網路教學平台作支撐。

5.研究性學習模式。採用這種模式時教師提出問題,同時提供大量的網路資源或其他信息資源,讓學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研究得出相應的結論,該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和研究能力,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媒體與資源。

選擇教學媒體,設計教學資源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內容的展示、助教和助學活動的開展等都需要通過教學媒體與資源來體現。

1.教學媒體的選擇。媒體的選擇,就是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選擇儲存和體現教學信息的載體(如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媒體直接介入教學活動過程,用來傳遞教學信息,可使學習者的感官受到最直接的刺激。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主要是呈現事實、創設情境、提供示範、解析原理等。

2.助教型教學資源的設計。目前在教學中,助教型教學資源的應用主要形式是電子講稿。它是傳統板書教學的補充與拓展,使用得當有利於增強教學內容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增加教學的`信息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3.助學型教學資源的設計。助學型教學資源是為適應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需要而設計的,它是助教型教學資源的補充與完善,它的主要形式是多媒體課件。設計助學型教學資源時,必須突出自主學習功能,以解決某一特定問題為主要目標,選擇那些適於多媒體表現的內容,採用模塊化結構,將教學資源設計成學生自主學習的導航器,並使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及人性化的界面。

(四)互動教學活動

互動式教學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推動教學的過程。現代教育理論倡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媒體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與學是緊密聯系的兩個方面,教學工作只有當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形成雙向信息交流與互動時,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通常可採用的互動教學活動有教學對話、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等。

(五)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採取科學的評價標准,運用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量,並給以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應貫穿於教學活動的始終[5],利用教學評價系統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如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互評等)進行評價,以便為教學提供及時的反饋,讓教師隨時了解教學開展的情況並及時調整教學。

參考文獻

[1]張劍平,李慧桂.信息化環境下教學設計的基本問題研究[J]. 電化教育研 究.2005年第9期:33-37.

[2]周坤亮.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綜述[J]. 南京曉庄學院學報. 2011年1月第1期:64-67.

[3]黃傑.對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J].教育信息技術.2007年第6期:27-29.

[4]孫志飛.信息化環境下課程教學設計支持系統研究[D].南京:解放軍理工大學,2009.

[5] 章學軍.教育信息化環境下教學設計的探討[J].科教文匯.2007年4月上旬刊:45.

信息化教學設計包括哪些主要環節?

1、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2、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運用系統方法,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應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環境,獲取、利用信息資源,支持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優化教學效果。

3、教學設計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4、信息化教學設計主要環節包括:單元教學目標分析、教學任務與問題設計、信息資源查找與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學生作品範例設計、評價量規設計、單元實施方案設計和評價修改。

Ⅳ 小學學校信息化工作計劃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是時候認真思考計劃該如何寫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學學校信息化工作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學校信息化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信息化建設為主線,加強學習,積極探索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課堂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著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打造學生終身學習的平台,使學生成為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

在教學中,結合上學期工作中的得與失,全面落實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在培養學生做信息時代合格公民的同時,滲透德育工作。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制定好各年級教學進度表,加強學習,進一步提高自身素養,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讓教育新理念真正滲透在每一堂課中。

二、主要工作

1、加強學校電腦及所負責機器的管理。學期初集中整理好所有機房、備課室及教室的電腦、列印機、復印機等,隨時發現問題盡自己的能力隨時解決。

2、加強自身建設,在確實完成好常規的教學任務的前提下,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提高業務水平與工作效率,增強合作意識、奉獻意識、創新意識,積極聽課,學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並做好聽課記錄。

3、積極參與20xx年陽泉市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輔導學生電腦繪畫,爭取獲得省市獎項。

4、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本學期要對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做進一步的提高,努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另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安排學習內容。

5、合理利用博客,做好教學反思,在反思中求進步。另外,引導學生利用博客進行討論。

6、對於學校的大型活動積極參與,尤其是本學期的慶六一活動,積極完成學校分配的任務,對多媒體的操作積極參與。

三、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1、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通過網路,倡導學生做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文明上網,團結合作,創新求異,使學生加強自身道德修養。

2、加強機房管理,保證設備不被損壞,培養學生愛護公物的意識。在上、下課紀律中反復強調,使每個學生都能自覺遵守,有秩序的上、下課。

3、盡可能幫助其他老師掌握操作多媒體的能力,在完成日常教學任務的同時,幫助年齡大的教師完成課件製作。

4、合理利用時間,把教學工作和復印列印工作安排好順利完成各方面的任務。

小學學校信息化工作計劃2

一、教材分析

因現代信息技術已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並且信息技術進入學校,正在對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學習方式、評價體系的變革產生極大的影響。教材的編寫力求體現先進的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要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做到:

1、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信息技術基礎、信息的獲取、信息的處理、信息的組織與發布、信息技術的應用等。

2、在應用的過程中,讓學生去體驗與人合作、表達交流、尊重他人成果、平等共享等新的理念;樹立信息安全與法律意識;培養判斷、發展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以任務驅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會有目的的選擇和應用信息技術這一有效的工具,進行各門學科的學習,探索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課程整合的方法和途徑,培養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

4、改變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利用網路有效地獲取信息,學會識別信息的真實性,形成自主探索的研究性學習方式。

二、基本目標

計算機是一門集信息科學常識和常用信息技術一體的必修課程。它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徵及社會實際需要,以信息素養的培訓為目標,以信息技術的學習與應用為主要內容。通過學習與應用,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了解信息技術對社會的影響,樹立正確的使用信息技術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感,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要求

(一)中年級教學要求

1、在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整合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中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從了解革命戰爭的艱苦,到今天信息化社會,讓他們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學習革命前輩的遠大志向和獻身精神,從小樹立為祖國刻苦學習的思想;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受到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的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愛美的情趣以及能適應現代科技化的社會,做一代中華民族的接班人。

2、培養學生以上所說的基本素養以外,也要求學生能掌握本冊的基本知識點,主要從以下幾點談起:

(1)正確使用計算機的基本常識與機房守則。

需要學生掌握機房裡的一些基本守則和如何正確使用計算機注意的問題。如:學生不能隨便自己動手插、拔電源,使用計算機時保持正確的操作姿勢;機房裡不能吃東西、喝水,不打鬧,使用鍵盤和滑鼠時不要過分用力,不隨意走動,不隨意帶入軟盤和光碟等等守則。應該讓學生從小學會講究衛生,學會愛護公共財產的良好行為習慣。

(2)了解了這些基本的常識,應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點。

3、三年級學生應該學會使用計算機的正確方法,能初步的使用鍵盤到記住鍵盤上的各個鍵位;學會使用幫助信息,主要養成小學生發現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培養好奇心,使他們熱愛這門課程的興趣。

4、四年級學生應該熟練用漢字寫字,可以使用計算機寫日記、文章等等。四年級學生打字的速度有一定的要求,要求他們提高打字速度。

(二)高年級教學要求

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整合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中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從了解革命戰爭的艱苦,到今天信息化社會,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學習革命前輩的遠大志向和獻身精神,從小樹立為祖國刻苦學習的思想;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受到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的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愛美的情趣以及能適應現代科技化的社會,做一代中華民族的接班人。

高年級已經具備了計算機的基本使用守則及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寫字速度,所以在這個基礎上,要求學生掌握一些技能知識。

(1)五年級學生會給自己一個收藏自己文件的文件夾,通過收藏或查找他們自己認為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或喜歡的材料與圖畫,以便提高語文知識與美術能力。製作出生動有趣的動畫作品。

(2)六年級要求掌握啟動LOGO軟體,使用它可以很方便地畫出各種美麗的圖形。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這些基本的知識點,而且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知識的應用。

四、創新能力的開發與培養

信息技術的可利用性是以任務驅動,在完成信息技術最基本的任務過程中,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選擇和應用信息技術這一有效的工具,進行各門學科的學習,探索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課程整合的方法和途徑,並在學習生活實踐中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結合信息技術這一工具,指導學生學習與語文作文有關的資料,提高他們語文知識,陶冶情操,培養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良好行為;利用畫圖這一工具培養學生的愛美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及強烈的藝術感。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讓他們提高有價值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更應該養成學生互幫互助的合作學習,通過討論問題、發現問題讓學生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愉快感。培養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

學會能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形成自主探索的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的意識和應用技能,具備21世紀信息時代的生存和挑戰能力,用信息技術這把新鑰匙打開科學和智慧的大門。

小學學校信息化工作計劃3

一,指導思想

繼續堅持以"XX"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為教育教學服務為中心,圍繞學校主動發展的中心工作,加強科學管理,加強隊伍建設,加強網路應用,力求特色,注重實效,為創建信息化實驗學校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主要措施

1、建立校園網繼續優化硬體資源的配置

各辦公室配備多媒體電腦,接入網際網路。

建立校園網、配備伺服器,建立學校網站,各教研組建立獨立網頁,鼓勵教師通過學校網站建立教學日誌,有條件的建立個人網站。

通過學校網站bbs加強師生交流、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建立起師生家長三方互動平台。

逐步推動班班通工程,每個班級都要有寬頻接入介面,教師可以利用筆記本電腦在教室上課。

2、繼續加強師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結合學校拓展性課程的開發和建設工作,加強學生電子報刊的培訓,以此為平台,大力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拓展學生的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繼續開展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分類型,分階段對教師開展信息技術培訓,採取"大集中,小分散,勤輔導,促滾動"策略進行信息技術的指導,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培養放在首位。

充分挖掘各科室有信息技術特長教師的潛力,發揚同伴互助的精神,營造一種互幫互學的良好氛圍,潛移默化,讓信息技術深入人心。

3、加大計算機及其校園網路的應用

加大宣傳力度,轉變教師頭腦中固有的觀念,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意識。

搭建平台,與校本教研活動,教研組特色建設,網路備課等活動密切聯系起來,分年齡段,明確提出使用校園網路的要求,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好技術服務工作。

建立校園辦公系統,逐步推行無紙化辦公,搭建網路辦公平台,實現通知發布,公文流轉,教務管理,人事管理,校產管理等方面的電子化。

4、加強教育信息化管理隊伍梯隊建設

管理隊伍建設是本學期以及下學期的工作重點之一,首先要加強現有網路管理員和計算機房管理員的管理與培養,明確管理職責,切實發揮管理職能,樹立強烈的服務意識,要管的合理,管的有效,讓老師和學生滿意。

創造學習和嘗試的機會,讓熱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老師能夠參與到管理工作中來,充分發動年級組,備課組年青教師的積極性,發現和培養一批有技術開發潛力,有一定管理能力的老師,建設一支教育信息化管理梯隊。

小學學校信息化工作計劃4

一、學情分析

本屆五年級29人,他們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雖然在家沒接觸過電腦,但學習興趣很高,都渴望學到很多信息技術知識。為此,這學期,教師要加強電腦知識的教學,大力提高教學質量。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12課,其中一單元7課,二單元5課。教材編排上注重了一下特點:

1、滲透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2、注重創設高度真實的學習情景。

3、注重對相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材設置主要包括:閱讀與思考:學習目標:學習與探究,實踐與創新,我的收獲。

教學重點:

1、多媒體演示文稿的製作方法和技巧。

2、掌握幻燈片背景的設置方法。

3、了解信息技術對生活和學習的影響和信息安全知識。

教學難點:

1、通過玩電腦,使學生感受高科技的魅力和樂趣,使學生樂於學習。

2、養成良好的信息安全知識和信息安全防範習慣。

三、教學目標

1、了解多媒體演示文稿的基本構成元素,並掌握製作方法。

2、通過游戲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3、了解信息技術對生活和學習的影響和信息安全知識。

4、能熟練打字,會一些常用命令。

5、通過玩電腦,使學生感受高科技的魅力和樂趣,使學生樂於學習。

6、養成良好的信息安全知識和信息安全防範習慣。

四、教學措施

1、利用空閑時間,及時檢修電腦,提高課堂效率。

2、組織信息技術課外興趣小組,培養特長生。

3、認真備課,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4、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5、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多鼓勵,少批評。

6、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小學學校信息化工作計劃5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緊緊圍繞上級關於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指導意見和學校發展規劃,堅持以為課堂教學服務、為學校管理服務、為廣大師生服務為指導思想。以創建教育現代化為契機,強化職能和職責意識,不斷整合、優化、開發教育資源,完善校園網路等系列工作,加強信息化工作的協調力度,提高常規管理的工作水平。

二、工作思路:

根據學校現狀,並結合當前教育現代化的契機,本學期的工作堅持「以建為主、以用為本」的思路,以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為抓手,充分發揮網路的服務和教育功能。讓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學實踐中的運用走上一個新的台階;逐漸建立並執行各項有效的管理制度;在維護好現有資源的前提下,加強管理建設,以便高效的利用有效資源為學校教育服務;主動做好學校教學服務工作,以更好高效服務教學。

三、工作重點及實施措施:

(一)校園信息化建設方面。

1、實施校園網基礎設施擴容。在學校現有網路、數字化設備的基礎上,構建三條主幹網路,建設中、小學安全可靠的區域網。採用有線網和無線網相結合,覆蓋校園每個角落。

2、啟動數據資源平台基礎建設。協助中小學各部門,開展校園學校資源庫系統建設,為師生教學、學習和專業發展提供服務。

3、做好「兩平台」工作,研究制定了有效的管理機制,廣泛徵集教育信息資源庫素材,發動全校教師共建共享教育資源,建設本校有特色的教育資源庫。

4、加強信息化的培訓工作。隨著我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教育教學的需要,電教設備的數量還會增加,電教設備的正確使用成為重中之重。我們將通過培訓、講座等形式對廣大教師進行培訓提高,促進信息化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

5、認真做好學校大型活動的攝、采、編工作及光碟的刻錄,並做好資料的保存工作。

(二)日常管理和設備維護方面。

1、加強信息化管理隊伍建設,組織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和技能提升活動,不斷提高工作責任心和服務水平,建立一支技術素質硬、服務意識強的技術隊伍,全面扎實完成信息化管理各項工作。

2、積極健全和完善信息安全、監控、安全保護等規章制度,使信息中心的內部管理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杜絕網路信息安全隱患,確保網路暢通,更好地服務於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3、加大對信息技術設備和網站建設的管理力度,進一步做好網路中心常規管理工作,分工合作,責任到人,提高管理效率。對信息技術設備堅持定期檢查,做好計算機機房的維護和管理,對信息技術設備的故障,做到隨報隨修,保證學校信息化設備正常運行。

4、完成教室多媒體的安裝和教師多媒體技術的培訓。積極配合各部門的工作,做好公開課課件製作,對科室部門及教師在網路操作和多媒體教學中碰到的問題做好耐心指導。

5、加強一體機、電腦、電子白板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工作時間安排:

9月份:

1、討論制定學期教育信息化工作計劃,制定各類相關計劃、方案。

2、各專用教室對本室帳目、電教資源登記,各類管理制度進行更新修訂,製作學校各項統計記錄、表冊。

3、檢查各室儀器使用配備情況,保證新學期各室正常使用。

4、組織教師參加每月的兩平台技術培訓。

10月份:

1、組織教師參加每月的兩平台技術培訓。

2、積極配合教務處,要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優質公開課。

4、組織參加省、市多媒體教育軟體比賽。

5、電教設備的維護、保養等檢查工作。

11月份:

1、組織教師進行電子白板應用培訓活動,提升教師多媒體應用水平,充分利用網上資源,提高教師業務能力。

2、積極配合上級部門,認真做好信息化檔案的再整理工作。

3、組織教師參加每月的兩平台技術培訓。

12月份:

1、組織教師參加每月的兩平台技術培訓。

2、教師電教設備使用情況調查,學校電教管理情況調查。

3、整理學校電教檔案,資料及其它電教相關教育教學資料,整理資源庫。

1月份:

1、電教設備的維護、保養等檢查工作。

2、撰寫本學期信息化工作總結。

閱讀全文

與如何學生工作信息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個數據財務費用高 瀏覽:113
怎麼不上qq也能接收信息 瀏覽:512
解鎖加密硬碟顯示數據受損怎麼辦 瀏覽:156
免稅店煙草許可程序怎麼辦 瀏覽:786
教育技術師范是學什麼的 瀏覽:321
如何增加自己絕地求生里的技術 瀏覽:415
外資產品是什麼意思 瀏覽:821
爸爸的紙尿褲怎麼代理 瀏覽:510
去市場辦年貨怎麼處理 瀏覽:403
eps怎麼調入坐標數據文件 瀏覽:22
拆遷交房交易費是什麼 瀏覽:745
京粉小程序怎麼提現 瀏覽:457
市場里的燒水壺一般多少錢 瀏覽:998
產品質量的標語是什麼 瀏覽:945
親民用什麼產品好 瀏覽:170
新鮮殺鴨副產品有哪些 瀏覽:338
產品銷售下滑怎麼處理 瀏覽:785
7點谷蔬產品有哪些 瀏覽:539
淄博東吳化工公司經營什麼產品 瀏覽:446
繞線機怎麼設定程序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