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信息系統可行性分析包括哪些內容
信息系統可行性分析是通過對項目的主要內容和配套條件等需求,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的一種綜合性的系統分析方法。可行性分析應具有預見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學性的特點。
信息系統可行性分析包括:
1、投資必要性
主要根據市場調查及預測的結果,以及有關的產業政策等因素,論證項目投資建設的必要性;
2、技術的可行性
主要從事項目實施的技術角度,合理設計技術方案,並進行比選和評價;
3、 財務的可行性
主要從項目及投資者的角度,設計合理財務方案,從企業理財的角度進行資本預算,評價項目的財務盈利能力,進行投資決策,並從融資主體(企業)的角度評價股東投資收益、現金流量計劃及債務清償能力;
4、組織的可行性
制定合理的項目實施進度計劃、設計合理組織機構、選擇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制定合適的培訓計劃等,保證項目順利執行;
5、經濟的可行性
從資源配置的角度衡量項目的價值,評價項目在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目標、有效配置經濟資源、增加供應、創造就業、改善環境、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效益。
6、社會可行性
分析項目對社會的影響,包括政治體制、方針政策、經濟結構、法律道德、宗教民族、婦女兒童及社會穩定性等;
7、 風險因素控制的可行性
對項目的市場風險、技術風險、財務風險、組織風險、法律風險、經濟及社會風險等因素進行評價,制定規避風險的對策,為項目全過程的風險管理提供依據。
(1)信息系統評估如何選擴展閱讀:
可行性研究的依據:
一個擬建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必須在國家有關的規劃、政策、法規的指導下完成,同時,還必須要有相應的各種技術資料。進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據主要包括:
1、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期規劃,部門與地區規劃,經濟建設的指導方針、任務、產業政策、投資政策和技術經濟政策以及國家和地方法規等;
2、經過批準的項目建議書和在項目建議書批准後簽訂的意向性協議等;
3、由國家批準的資源報告,國土開發整治規劃、區域規劃和工業基地規劃。對於交通運輸項目建設要有有關的江河流域規劃與路網規劃等;
4、包含各種市場信息的市場調研報告。
Ⅱ 信息系統的評價內容和指標有哪些
一、信息系統的評價內容:
1、技術上的評價內容主要是系統性能,具體內容為:
(1)信息系統的總體水平。
(2)系統功能的范圍與層次。
(3)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范圍與深度。
(4)系統的質量。
(5)系統的安全與保密性。
(6)系統文檔的完備性。
2、在經濟上的評價內容主要是系統的效果和效益,包括直接的與間接的兩個方面。
(1)直接的評價內容有:
①系統的投資額。
②系統運行費用。
③系統運行所帶來的新增效益。
④投資回收期。
(2)間接的評價內容有:
①對企業形象的改觀、員工素質的提高所起的作用。
②對企業的體制與組織機構的改革、管理流程的優化所起的作用。
③對企業各部門間、人員間協作精神的加強所起的作用.
二、信息系統的評價指標:
採用層次分析法建立的信息系統價值評估模型,在信息系統評價指標中包括:定量指標,即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定性指標,即宏觀和微觀指標。
1.定量指標
分析定量指標可以按傳統的模式,廣義的信息系統的投資回報可以簡單寫成: ROI=(成本降低十收入增長)/總成本
(1)投入指標(總成本)
1)系統分析設計費用和實施費用,包括硬體、軟體和人員消耗費用等。
2)人力成本,包括人員重新招聘、人員重新部署和人員培訓的費用。
3)流程成本,這也是很重要的。因為部署信息系統的企業需要對現有的工作流程進行改造。
4)系統運行成本,諸如集成和測試費用、運行費用、管理費用、數據分析成本、數據轉換成本等。
5)信息系統的維護和持續改進費用。
6)機會成本。例如,企業由於選用其中某一家廠商的管理軟體系統,而放棄了其他廠商所能夠帶來的機會效益,就是一種典型的機會成本。
(2)產出指標
產出指標主要包括收入增加和成本降低。
2.定性指標
(1)宏觀指標
1)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是否提高了。如果將其轉變為具體的經濟指標,可以分為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流動資金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全員勞動生產率、計劃執行准確率、設備利用率、市場信息准確率、客戶滿意率、交貨准時率、產品優質率等。 2)管理模式、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是否有所創新。
(2)微觀指標
1)信息系統的應用廣度和深度,包括系統的用戶數量、用戶的職位、系統信息數量、業務信息數量等。
2)信息系統對資源的開發率和利用率。如果把OA信息系統比作人體骨骼的話,信息資源就是肌肉和血液。從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角度,可以評價信息系統的利用程度和企業的知識管理水平。這可以從挖潛能力以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共享方面進行評估。
3)企業的業務流程、工作流程是否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4)員工素質的提高和員工參與信息化的程度。人力資源是企業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的參與者,即信息化的主體。在這里,人力資源包括信息技術人員和企業的其他員工。對於前者的評價,主要考察其計算機應用能力、軟體設計開發能力以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而對後者,由於企業信息化的深入,員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這是推動企業信息化的基礎。
5)是否改善員工工作滿意度。
6)企業不同部分之間是否擁有統一的基礎數據環境,以及能否實現協同工作流。
Ⅲ 信息系統的評價內容和指標有哪些
GIS的系統評價包含了以下三個指標:
1、一般系統的性能指標: 它主要指GIS穩定性和平均無故障時間; GIS聯機響應時間; 處理速度和吞吐量; GIS的利用率; 系統的操作靈活性、方便性、容錯性; 安全性和保密性; 加工數據的准確性; 系統的可擴充性; 系統的可維護性等。
2、 專業性能指標:主要指數據的包容性、空間分析的准確性及區域性、可視化的功能及性能等三個方面。
3、經濟效益指標:地理信息系統的經濟效益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成本費用,指系統在開發、運行和維護時產生的各項費用支出;第二部分是系統效益,指系統投入運行後所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
(3)信息系統評估如何選擴展閱讀:
MIS的開發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管理工作基礎。只有在合理的管理體制、完善的規章制度、穩定的生產秩序、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准確的原始數據的基礎上,才能進行MIS的開發。 因此,為適應MIS的開發需求,企業管理工作必須逐步完善以下工作:
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各部門都有相應的作業流程; 管理業務的標准化,各部門都有相應的作業規范; 報表文件的統一化,固定的內容、周期、格式;數據資料的完善化和代碼化。
信息系統的五個基本功能:輸入、存儲、處理、輸出和控制。
1、輸入功能:信息系統的輸入功能決定於系統所要達到的目的及系統的能力和信息環境的許可。
2、存儲功能:存儲功能指的是系統存儲各種信息資料和數據的能力。
3、處理功能:基於數據倉庫技術的聯機分析處理(OLAP)和數據挖掘(DM)技術。
4、輸出功能:信息系統的各種功能都是為了保證最終實現最佳的輸出功能。
5、控制功能:對構成系統的各種信息處理設備進行控制和管理,對整個信息加工、處理、傳輸、輸出等環節通過各種程序進行控制。
Ⅳ 信息系統安全主要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評估
目前,國內外的信息安全管理的總體思路以人為本、制度管理為主體、以技術為落地實現手段完成內部信息安全的建設;
同時對於信息安全系統的可以從如下方面入手:
1. 信息安全意識是否具備---人
2. 信息安全措施是否缺乏---技術/產品
3. 信息安全制度是否健全---管理
人員方面來看 企業管理者是否重視,內部員工是否具備安全意識、已實施的制度/技術手段是否得到有效落實與遵守,都是需要重點考量的點。
技術方面主要從物理安全、網路安全、主機系統安全、應用安全和數據安全等五個方面來評估企業的安全現狀,其中應用安全和數據安全是其所強調的核心部分,也是評估企業保密工作情況的重要參考點。
制度上,包括機房管理制度、計算機使用制度、人員管理制度、信息資產安全管理制等各方面的安全制度,都是企業需要考慮的。從走訪的一些大型製造業來看,企業管理層對如何平衡技術和管理制度方面往往不知所措。這里可以提個建議,即從生產經營的各個角度和途徑尋找薄弱點,然後給予技術和制度上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