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智慧畜牧的典型特徵包含哪些
建設智慧畜牧業,把信息技術應用於畜牧生產,是畜牧業現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畜牧養殖由於產前、產中和產後全產業鏈環節的信息數據量大,僅僅以手工記錄會導致數據間相對孤立,數據處理費時耗力,利用率低,對生產的指導、推動作用非常有限。而基於移動物聯網的信息化平台,能夠利用通信技術把感測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連貫監控飼養管理、防疫、無害化處理、投入品管理、檢疫申報、運輸售賣等環節,幫助養殖場實現全禪歷過程動態化管理。物聯網不但能夠加強生產管理,同時能管理供應鏈與財務等環節,實現各種生產數據的可追溯性,降低生產運營成本,規避風險,實現企業精細化管理。
典型的特徵包括:在智慧畜牧業建設過程中爛桐,目標是構建生產管理視頻監控系統,並在電腦端及手機端進行遠程管理,且有養殖種類、規模、農資投入品、智能操控管理等數據信息;具有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
智慧畜牧實現對農產品生長和畜牧養殖過程的精準控制,有助於提高農賀歷搜作物的品質和農業、畜牧業管理水平,因此,對涵蓋農業、林業、畜牧、氣象、食品安全檢測、農產品質量追溯、植物生理、土壤檢測等領域的先進農業信息化產品體系及農業物聯網標准解決方案存在需求。
⑵ 建設現代化的畜牧業必須依靠什麼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是「十四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重點任務。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門,構建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事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畜牧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國際國內雙循環格局的構建和後疫情時代,我國畜牧產業需要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加快推動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建設,提高山東省畜牧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要著力提升畜牧業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我國畜牧業已形成較為完備產業體系,必須堅持以深化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用系統性辦法解決畜牧業產業鏈供應鏈的結構性問題,暢通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實現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高效運轉。
要著力培育畜牧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近年來我國在開發畜牧業的產品功能方面,做得比較到位,很多畜禽產品的養殖、加工能力提升很快。在新模式、新業態方面,許多地方都有不錯的探索,如山東高青的紐瀾地何牛與盒馬鮮生合作,在疫情期間,線上銷售額創下300%的增長奇跡。山東臨清的君博黑牛,它的產業鏈也比較健全,而且還進軍餐飲業,在青島、濟南開設了多家「黑牛先生」主題餐廳,成功地探索出新業態、新模式全產業鏈發展道路。
要著力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服務業。發達國家農(牧)業現代化發展的經驗表明,農(牧)業生產性服務能力不僅決定農業的生產水平,而且決定農(牧)業產業的發展水平。隨著社會分工不斷細化,畜牧業的轉型升級需要更多輔助性力量介入。一方面需要發揮管理部門的作用。在養殖業的產業鏈條中,生產形勢預警預報、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糞污資源化利用、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等都需要公共服務支持。與此同時,需要發揮畜牧業服務組織的作用,專業合作社、畜牧中介機構、企業和科研院所是發展畜牧服務業的主力,發揮這些組織的力量能夠滿足畜牧業發展的各種獨特具體的需求。畜牧服務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平衡公益性和經營性,畜牧業基礎性需求要更多地體現公益性,針對生產者具體的服務要求,可以更多地體現經營性,用市場化的手段實現。
要著力加快畜牧業數字化發展。信息技術在畜牧業領域的應用日益普遍。信息技術不僅大量應用於生產領域,比如可以用於打造數字化牧場,構建完善的養殖環境控制系統、精準飼喂系統、健康識別系統、進銷財務管理系統,提高畜牧業生產管理信息化水平;應用於全產業鏈、全供應鏈,像阿里巴巴在雲南、廣西、四川、陝西、山東5省區建設了數字農業產地倉,在全國多省建設的20餘個銷地倉,「產地倉+銷地倉」模式下,一年可以確保100萬噸農產品實現數字化的產供銷。畜牧業數字化發展,能夠做到以銷定產,實現全產業鏈閉環發展。前面提到的山東高青的紐瀾地何牛,根據阿里大數據消費者需求,不但實現訂單養殖,優化育肥期,按需存欄、按需飼養,縮短養殖時間,而且做到精細化分割,實現生產工藝的數字化,養殖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