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7】怎樣加工,才能讓信息更好「吸收」
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
一個概念怎麼也搞不明白,別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就明白了。
在不同情況下遇到些類似感覺的事物,但就是想不明白其中的聯系。
學習一些高級課程,聽的時候覺得醍醐灌頂,之後卻怎麼也想不起來。
這都是在「處理信息」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之前我們講過,學習過程主要包含3個部分:「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內化信息」。
獲取信息部分我們分享完畢了,今天開始分享「處理信息」的方法。
首先,為什麼要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
在 【4】什麼叫做「先考後學」學習法? 中講到,大腦無法憑空處理未知的信息,而只能用「已知」來處理「未知」;所謂的理解,其實是一種「信息疊加」,未知信息需要掛在已知信息上,才能實現理解和記憶。
在學習過程中,如果不主動對新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大腦就只能調用一些淺層的已知信息。
這些信息很可能無法與新信息進行關聯,出現「無法理解」或「彷彿理解了,其實沒明白」的狀況。
我們需要想辦法,讓大腦中多角度的已知信息與新信息進行關聯,將新信息粘在更多的已知信息上。
其次,該如何對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
手段主要有兩種:「具體化」與「抽象化」。
具體化,就是賦予事物具體的表層特徵,例如:擬人、比喻、畫圖等;
抽象化,就是提取事物內部的底層特徵,例如:概括、溯源、遷移等;
事實上,具體與抽象,對於事物本身來說,在更高維度上是統一的。
它們只不過體現了同一事物不同層級的信息而已。
具體,更偏向於事物的表面特徵;
抽象,更偏向於事物的內在特徵。
因此,想更好的理解信息,具體與抽象是缺一不可的。
對5種類型(隨意信息、具體信息、概念信息、觀點信息、程序性信息)的信息來說,一部分信息更偏向具體,例如具體信息;一部分更偏向抽象,例如概念信息;
越是具體的信息,我們越需要對其進行抽象處理;而越是抽象的信息,我們越需要讓它變得具體一些。
目的,是讓新信息盡量以具體與抽象兩種信息狀態,與我們大腦中的已知信息掛鉤,從而加深我們對信息的理解、記憶和應用。
同時,對信息的具體與抽象處理,具體內容越多越好,抽象內容越少越好。
最後,要明確的是,並不是所有信息都需要加工和處理。
處理信息,毫無疑問是要付出時間與精力的。因此,如果追求「性價比」最高,我們需要對待處理的信息做出選擇。按照「二八原則」,優先處理那些只佔20%內容,但可以帶來80%效果的信息。
《如何高效學習》一書中提到,需要處理的信息主集中在以下兩類:
· 關鍵信息:地基化的信息,如果這部分信息沒有搞懂,將影響下一步的學習
· 困難信息:一系列的概念、名詞、步驟等
大家可以根據學習的狀況,自行決定對哪些信息進行處理。
講了這么多,下面就來看看處理信息的具體方法。
篇幅原因,今天咱們先分享一種「具體化」方法: 類比 。
來看一個題目:
洪水之於水滴,好比
A)沙灘之於海浪
B)沙漠之於綠洲
C)暴雪之於冰柱
D)泥石流之於礫石
E)傾盆大雨之於水窪
在這個題目中,C和E很像正確答案。
原因在於,它們都與題干有著非常類似的「表面特徵」,即表象上或數量上的遞進關系,這種關系很輕松就能夠看出來。
但是,有一個選項與題干在「深層結構」上有共通性,它才是正確答案。
那就是 D。
洪水之於水滴和泥石流之於礫石,都是「災難」之於「組成元素」。只不過一個是水,一個是石頭。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知道:
類比,就是通過不同表象的具體信息,解釋其內在共通的原理。
在過去的文章中,我們曾經多次使用過類比的方法。例如:將學習比做購物,將大腦對新舊信息的處理比做蜘蛛織網,將不同的學習目的比做消防隊員救火等等……
類比的好處有三方面:
1)類比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未知信息。
例如,同樣是講解地球的結構,單純說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沒接觸過相關信息的同學很難理解。而以桃子作為類比,很容易就可以理解這種狀態。
2)有時我們學習了某個概念,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應用它。類比可以讓我們獲得在「未知情境」中使用概念的能力。
例如,對於堵不如疏這個概念,本質是當某種流動物質過多,要溢出現有容器時,更好的辦法是增加通路,而不是在現有容器前方擋住它。
掌握了這個原理,我們不僅可以在治理洪水的時候使用它,也可以將人類的血管類比為洪水,一旦血管堵住了,解決辦法是打通血管或外接通路;
另外,我們還可以將信息比作洪水,當某種不良信息泛濫時,解決辦法是廣開言路或用其他信息沖淡現有信息……
3)類比促使我們對事物進行分類和推理
當我們進行類比時,大腦實際上進行了一系列的自問自答:
兩者間相似之處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他們可以放在一起做比較?
如果類比對象出現某種狀況,當前對象也會出現嗎?
也就是說,類比無形中要求我們將多種不同事物按照它們底層特徵進行分類,並去推理它們是否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以上面洪水、血管和信息的例子來說,
水和血管從表面特徵上來看相對類似,它們的共性是「液體」,那是否說明只有液體才可以使用「堵不如疏」的方法?
而洪水和信息,他們的相似和不同之處又在哪裡呢?為什麼信息也可以用「堵不如疏」來處理?
它們底層的共性,到底是「流動」,還是「產生了超出預期的壓力」?如果是壓力,那是否「堵不如疏」可以更廣泛的應用於「壓力過大」的狀況?
以上這些問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思考一下~
理解了類比的價值,下一個問題是:
如何更好的使用類比的方法?
1)確定需要類比的信息
就像上面提到的,不是所有信息都需要處理。因此,首先要確定好需要深入理解和記憶的信息。
2)主動去尋找類比對象
如果不在大腦中搜尋類比的對象,類比信息是不會主動跳出來的。因此,你要強制自己,主動思考目前的信息可以類比成什麼。
3)注意第一個出現在腦海中的念頭
根據個人經驗不同,每個人尋找的類比對象都會有所區別。發現一個好的類比就像發明創造,這意味著你可能會想到很多不合適的類比對象。
不要壓抑自己的創造力,抓住目前腦海中的念頭,看看它哪裡合適,哪裡不合適,也可以把不合適的地方改掉再試試。
4)不要過於追求完美
既然是類比,那對象與目標之間一定存在著某些差異。因此,無需對自己的類比要求過於苛刻。
5)為每個信息找2個以上類比對象
多為你的信息尋找幾個類比對象,起碼大於2個。這樣可以幫你分辨多個對象之間共通的底層邏輯,讓你加深對信息本質的理解,也有助於找到更適當的類比對象。
6)優化和測試你的類比
你的類比對象可能只有部分內容適合。這樣就要不斷的去尋找,增加多角度的類比對象,減少錯誤的理解,並創造出廣泛的聯系。
以上,學習了使用類比的方法,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可能出現的問題:
1)過於關注表面特徵,未找到內在的共通原理,或讀出了原理之外的東西
例如:在學習原子結構時,以太陽系作為類比,得出「它們都是球」的結論,而忽視了因質量集中而產生引力,呈軌道運行狀態等其他關鍵特徵。
出現這種情況,需要對底層邏輯進行進一步的挖掘,或者多找幾個類比對象來觀察其中的共性。
2)為目標選擇的類比不夠恰當,並未得到良好的調優
例如:隨著科學的發展,當人類越來越了解原子時,會發現已經無法使用太陽系作為類比對象了。
因此,在學習時,初期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類比,而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類比對象。如果不及時調整,保持著錯誤的印象,很可能對整體信息的認知產生負面影響。
以上,今天分享了處理信息的兩種手段「具體化」與「抽象化」,並詳細拆解了「具體化」中「類比」方法的好處、用法和注意事項。
閱讀到這里,感謝你付出的時間^ ^。
按照慣例,留下一個執行清單,大家一起來完成吧~
執行清單:
(未完待續……)
ps:完成清單的同學,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的執行成果哦^ ^
文章參考書籍:
《科學學習:斯坦福黃金學習法則》
《如何高效學習:一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門課程的整體性學習法》
《有效學習》
② 如何快速處理大量信息,你需要做好這5件事!
我們來看一個場景:
項目需要,需要臨時快速選擇成員組成一個團隊,針對客戶需求,1天時間內給出一個方案建議。部門中有這么3個人供選擇。第一個人,工作經驗豐富,做過很多項目;第二個人,擅長文案編輯工作,能夠拿出漂亮的文檔或PPT;第三個人,梳理和掌握信息能力強,能快速吸收大量信息並能現學現用。如果從這三個人中選擇成員,哪個人的機會最大?
毫無疑問,能夠快速掌握和處理各種信息的人,即第三個人能夠獲得這個機會。因為這類人對信息的消化吸收能力強,他可以快速掌握客戶所在行業情況、客戶企業本身情況以及需求和目標。只有掌握了這些前提信息,才能夠「對症下葯」,提出滿足客戶需求的方案或建議。
由此可見,有高水平的信息處理能力多麼重要,它可以為我們爭取更多的機會。如今我們面對怎樣的信息環境?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們處理信息效率?我們又該怎樣提高我們的信息處理能力?
信息超載現象
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現如今都面臨信息超載問題,即需要處理的信息超過我們的信息加工能力。如何高效快速處理大量的信息,從中找出對自己有效的信息是一個挑戰。企業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使用大數據分析,使用人工智慧,搭建數據中台。其出發點就在於存儲、收集和分析數據,並提取有效的信息供業務決策。那麼,我們個人該如何應對信息超載現象呢?
你是否經歷過這些情況?早上到辦公室打開郵箱,一堆未讀郵件需要處理?工作上有一堆資料需要閱讀?微信群有幾百條未讀信息?想入手一瓶防曬或精華,在考慮選哪個牌子時,網路搜索出來大量信息?不管你在電梯、樓道還是商場,也被各種信息所包圍?
「當信息量過多以至於個體無法對全部信息進行處理分類和利用時,會發生什麼情況?他們會篩選、忽略、跳過或忘記信息。或者他們會暫停更深入的處理,直到信息超載情況結束」。
在信息泛濫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快速處理、有效利用各種信息?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在信息超載的情況下,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們如何處理信息。
影響因素
興趣 。大量的信息中,唯一能讓個體產生積極、興奮的情緒恐怕就是與個體興趣相符合的信息了。這類信息再多,對信息處理者來說都不是難題。
先驗知識 ,是指個體對某一主題或領域有經驗或了解。與個體先驗知識相關的信息,對處理者而言,會比較簡單輕松,他可以套用或改進以往的處理方法,不需要過多的思考。
信息的特點 。信息以什麼渠道、什麼樣的方式呈現在個體的面前會有影響。單渠道還是多渠道、是文字、圖片、視頻還是聲音的形式展現,對信息處理者來說,意味著不同的處理難度和不同的精力投入。
情緒 。人們處於積極的情緒下,對信息的解讀會更自信,速度也更高;而在消極的情緒下,信息處理效率低。
語言 。「即便以同一種語言進行溝通,同樣的詞彙對不同的人來說意義也會不同。年齡和情境是導致這種差異的兩個最顯著的因素」。呈現在個體面前的信息,不表示都是個體所能理解的,比如一個英語背景的人,他很難看懂和理解一篇病毒學分析的文章,以及一個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他很難懂得年長者的老生常談。
在眾多的信息中,我們不能只處理自己感興趣、自己看得懂或者處理起來容易的信息。而是過濾無效的信息,利用有效的信息。那麼我們該如何做呢?
快速處理信息秘訣
1、逐步建立「信息處理系統」。 這類處理方法主要針對復雜的問題。想像你購買房子或是選擇一份工作。當你開始處理這類問題時,大量的信息朝你涌來。在做決策之前,我們肯定要明確自己的需求,然後收集和分析外界信息,看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匹配。這時候可能會有多個備選方案,然後我們需要制定評分標准,並對不同的候選方案進行評價,最後選擇一個對自己來說綜合效益最大的那個方案。
這里涉及到明確需求→外界信息分析→需求匹配→制定方案→方案分析→方案選擇,到最後實施這幾個步驟。
我們在應用信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建立這樣完善的系統。以後凡是復雜的問題,能夠自動啟發系統運行,按照該步驟執行。
建立「信息處理系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清楚自己,你可以更快地著手處理信息,而不是通過搜索大量的信息,來發現和啟發自己。
2)積累可靠的信息處理渠道,比如可靠的房源發布渠道是哪裡,可靠的招聘渠道是哪裡,這有助於你找到高質量的信息,過濾掉虛假和低質量的信息。
3)培養做決策以及提高執行力。
2、儲備經驗知識庫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和認知,過去的經歷會造就未來的我們。有些事情會重復發生多次,有些事情的處理方法在其他地方同樣適用。因此,生活工作中,學會總結經驗和反思教訓,積累自己的經驗知識。當以後遇到同類的信息時,我們就可以自動處理一些信息,而不用投入太多時間和精力。
3、減少和科技產品的聯系 。過於依賴手機,ipad和電腦等科技產品,會讓我們總是被雜、散和亂的數字信息所打擾。減少與科技產品的聯系,可以讓我們過濾掉很多沒有意義的信息。
4、避免在情緒不高的時候處理信息。 人在情緒低落的的時候,對信息的理解可能出現偏差、遺漏和過濾 。
5、給自己休息時間 。提高信息處理速度和效率不是埋頭整理,也需要給自己休息的時間。我們需要從信息的海洋里抽出來,讓自己休息。這樣有利於從大局上對信息進行認識,分清主次。
總結
信息超載的情況在所難免。理解影響我們處理信息的因素,然後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才是正確的應對方法。逐步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統」,幫助我們處理復雜問題;建立自己的經驗知識庫,提高「自動處理」信息的能力;減少與科技的聯系,避免不斷被數字信息叨擾;在情緒好的時候處理信息,以及不要埋頭在信息的海洋里,要給自己休息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