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信息化戰爭的主要表現形式
信息化戰爭的主要表現形式主要有武器系統信息化;指揮自動化,實時化,一體化;信息戰場全維化,網路化;作戰方式多樣化;毀滅性武器的高技術化。
武器系統的信息化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智能化.這是一個整體概念.其中包括硬殺傷,軟殺傷和新概念武器三方面:
I.硬殺傷--直接殺傷,破壞直至確保摧毀的以信息技術為依託的精確制導武器與遙感武器(不是傳統武器).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確制導炸彈(JDAM),軍用無人機,新一代巡航導彈.
II.軟殺傷--對敵方信息化系統滲透,干擾,壓制的手段.旨在破壞敵方的信源.信宿.信道.間隔敵方的通訊和指揮系統.對對方的精確制導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計算機病毒.
III.新概念武器--以新的毀傷機理為目的以高新科技手段和信息技術為依託設計的不同於傳統武器的全新作戰單元.代表武器:定向高能粒子武器.動能電磁武器微機電納米武器和機器人.
指揮自動化,實時化,一體化
擁有完善的C4ISR甚至更高級別的系統.可以實時遠程偵察和預警,及時快速更新情報,指揮網路化即時化,一體戰場控制.作戰命令可直達單兵作戰單元.通訊達到近乎無阻礙的標准,可全方位武器平台單兵單元戰場定位.以前那種寶塔式的逐級指揮體制將不附存在.
信息戰場全維化,網路化
涵蓋海陸空天電的戰術數據鏈連接直至單兵,及時刷新單兵或基層指揮員作戰電腦上的戰場資訊,方便明確的更新戰場時態.確保直接指揮權在特殊情況下的傳遞.傳統的作戰地域概念和習慣已經不管用了.信息作戰是無縫連接,高立體,大縱深,全維度.
㈡ 信息化戰爭的主導因素是什麼 機械化戰爭的主導因素是什麼
信息時代的信息化戰爭,較之農業時代的人力型戰爭、工業時代的機械化戰爭而言,最本質的
區別是:戰場信息要素已經從以前的輔助因素,轉變成能直接決定戰爭勝負的主導因素。正如人
們常說的,在信息化戰爭中,信息成為部隊戰鬥力的核心要素,制信息權也繼而成為凌駕制空權、制海權、制陸權之上的戰場制高點。戰爭中,雖然傳統的火力、防護力和機動力仍是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已經不處在核心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信息。首先並始終奪取戰場制信息權、保持戰場信息優勢,成了信息化戰場上交戰雙方爭奪的第一焦點。可以說,信息化戰爭中,誰更加重視並取得信息優勢和制信息權,誰就可以最先看見「山的那一邊」,從而為作戰決策的准確性、火力打擊的有效性等提供可靠保證。
機械化戰爭論 mechanized warfare theory 一種主張陸軍實行機械化和依靠機械化軍隊取勝的軍事理論。亦稱坦克制勝論。 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以後,顯示出很強的突擊力。英國坦克軍參謀長J.F.C.富勒首先總結了在這次戰爭中使用坦克的經驗。他在1918年5月擬制的《1919年計劃》中,提出了建立和使用機械化軍隊的新觀點;之後,又在《世界大戰中的坦克》(1920)、《論未來戰爭》(1928,中譯本名為《機械化戰爭論》)等著作中進一步作了闡述,創立了機械化戰爭理論。 富勒認為,坦克出現以後,陸軍機械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戰爭將是一種純粹的機械化活動,戰爭勝負「百分之九十九在於武器」,戰場上坦克數量多的一方勝利的機會亦多。他認為,騎兵將退出戰場,步兵降為輔助兵種,炮兵則需提高機動能力。還主張,作戰時,首先以坦克出敵不意地突向敵人的縱深,摧毀其首腦機關,同時以飛機轟炸其交通樞紐和補給系統,接著使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擴大戰果,追殲逃敵,一次會戰即奪取戰爭的勝利。富勒的理論,雖然指出了軍隊建設和作戰方法發展的某些趨向,但過分誇大了坦克的作用,貶低了人和其他兵種在戰爭中的作用。 繼富勒之後,德國的H.W.古德里安、法國的C.戴高樂、奧地利的L.von艾曼斯貝格爾等人,也從不同角度提倡機械化戰爭論。這種理論還為德國法西斯頭子A.希特勒及其統帥部所接受,並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閃擊波蘭、法國和進攻蘇聯的作戰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