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業設備如何實現信息化管理
一、信息化系統將成為轉型升級企業的現代化管理平台。
特級資質信息化考評表作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指引,意在指導企業從軟硬體基礎環境、項目管理功能模塊、其他管理子系統應用以及系統整合方面來搭建企業管理平台。轉型升級企業的管理無論多復雜,其管理過程的信息、數據都需要在這個信息化系統內進行獲取、流轉、分享、處理和儲存,從而保證管理的最高效率,這是信息化建設的初衷,也是未來企業發展的趨勢,是企業從傳統管理走向現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他行業信息化實踐已經證明,未來企業脫離信息化是無法生存的,近兩年已經實施信息化建設的企業,也將很快感受到通過信息化系統實施管理的便捷、安全和有效。
二、信息化在處理復雜組織管理流程上的優勢將為集團化管控與扁平化管理的兼容提供可能。
信息化技術和理論歷經數十年的發展演變,已高度歸納和總結了現代企業管理的各種表象及其本質。流程是核心,而信息化技術是保證流程被執行不走樣、不偏移的最佳手段。層級眾多的集團化管控模式和追求簡捷高效的扁平化管理方式要在傳統管理上得以兼容,是十分困難的,原因在於旨在體現標准化的工作流程在執行時往往會因為不同的管理需求導致執行失效,甚至陷入推諉,而信息化技術在流程設計和執行上的優勢將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考評表在對各個功能模塊的描述上,始終貫徹了流程化管理的思想,成為指導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方法。事實上,每個企業實施信息化時都必須高度重視流程的梳理和優化,在信息化系統中加以固化,從而將復雜的管理問題分解於無數的流程,在員工在線工作狀態下被嚴格執行,保證管理的有效性。
三、以信息化為表現的企業知識管理系統將成為轉型升級企業發展的保障。
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業務層面可以有多種表述,比如:技術創新能力、市場品牌影響力、資源整合能力、高端人才優勢,甚至客戶關系等,都可以成為企業某一方面獨有而無法復制的優勢,而這些優勢要素的最終表現就是企業知識。一個高度重視企業知識創造、積累和利用的企業,才能保持持續發展(根本上可以避免因精英骨幹離職導致競爭優勢喪失的現象),因此,現代企業管理的趨勢將更加關注企業知識管理。信息化因其在知識捕捉、分類、檢索、分享、存儲等方面的優勢成為企業知識管理的最佳工具。考評表也將企業管理信息的存儲和利用,特別是知識庫共享、檔案管理以及檔案與公文一體化作為推動加強企業知識管理的一個方面,更是明確提出了建立企業綜合知識管理系統的建議,足見對未來企業知識管理的高度重視。
四、多元化、多樣化、復雜化的組織形態和管控模式需要信息化系統加以整合。
信息化系統可以看作是一個企業在網路環境下的虛擬組織,包含了實際企業管理中的全部內容。信息化在處理復雜組織形態、不同業務數據歸集和分析上具有優勢,特別在整合不同系統關鍵數據能力上,是傳統管理無法比擬的。轉型升級企業的多元化、多樣化和組織復雜化的特點,均會產生如何進行信息整合的困擾。因此,考評表十分強調系統的整合和協同能力,比如集團財務管理,就在於將不同投資主體和業務板塊的財務信息快速整合,在統一的管理准則框架下進行分析、比對,以快速獲得真實的管理信息。而應用數據挖掘技術進行商業智能分析的途徑,也是考評表向廣大特級資質企業推薦加以應用的重要手段。
綜上所述,在新特級資質標准框架下,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已成為不爭的趨勢,特級資質信息化考評表在指導構建一般施工總承包企業信息化建設思路的同時,也已經有意識地引導企業關注轉型升級後如何更加深入地應用信息化工具來實現企業的管理目標。
Ⅱ 企業要實現信息化的必要條件有哪些
企業信息化成功的要素
企業信息化不僅是龐大、復雜,而且也有其自身的戰略目標,企業必須分析影響企業信息化目標的成功要素。所謂成功要素,是指實現此目標必須進行的事項或活動。
3.1要有一個良好的企業信息化戰略計劃
「凡事預則立」,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信息化工作也是如此,只不過它將要更復雜。企業信息化工作的中心是用技術手段實現管理,那麼它就不僅僅是技術范疇內的事情,更多還是管理范疇的事情,實施的過程中涉及的職能部門多,業務范圍廣,而且企業信息化將要貫穿企業的整個生命周期,企業的發展階段的不同和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的發生變化,企業的發展目標將是不同的,企業信息化必須圍繞企業在不同階段的不同目標,制定相應的信息化工作的戰略計劃。
3.2增強信息意識、堅持領導參與
企業信息意識是企業對各種社會信息現象的能動反映。它影響著企業對信息採集和處理的需求(這種信息需求具有主觀能動性和目的動機性)以及需求的准確表達和具體的處理方式;在現實社會中,存在大量的信息都具有滿足人們信息要求的價值,但是,這種滿足的實現不是自動的,而是取決於信息的接受者的信息意識水平。企業信息意識水平的差異會導致信息開發利用效果的差異。因此,企業信息意識水平不僅是企業信息化的前提,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工程的實施會涉及到企業組織結構、管理方式和業務流程的變化,使企業業務活動透明化,因此,信息化建設就有可能沖擊現行管理中的一些不符合管理規律但又沿襲已久的傳統觀念和思想、作風和習慣、程序和方法,甚至責權關系和體制結構。當相關人員的職責和崗位發生調整時,有可能需要一個適應階段;當某項業務(尤其是跨部門的業務)需要指定數據提供、維護等方面的職責和義務的時候,不同部門的業務人員可能會從自己部門的本位出發,或者從自己的業務處理習慣角度出發考慮問題,使信息化的工作停滯在對某個環節重復式的協商、討論上,延長實施過程。這些時候就需要企業的高層領導高度重視,積極支持並參與信息化工作。實踐表明,高層領導的參與是企業成功實施信息化的關鍵,主宰著系統的成功與失敗。所以有人說信息化工程就是「一把手」工程。但是這里說的「一把手」工程並不要求一把手時時刻刻地做這方面的事情,而是在決策、規劃、論證方面注入其智慧,在全局上掌控項目的實施。
3.3堅持全員參與的原則
企業信息化實施的過程,也是企業更新管理理念、優化業務流程的過程,雖然IT部門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核心的推動作用,但是信息化產品的最終使用者企業的全體員工,只有每一名員工都積極參與,從系統全局出發,主動調整自己在新業務環境中的位置,認真研究新業務流程的管理理念,才能成為信息化的受益者,也正是因為全體人員都積極參與了,信息化的成果才是整個企業的成果,而不會成為一個整體失敗局部成功的畸形兒。
3.4堅持提高企業價值和競爭力的恰當投入
追求最大的利潤是企業始終如一的目標,目標的實現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投入),企業信息化也不例外。企業信息化的投入是持續性的,而非一次性投入;同時也是多方位的,對信息化各要素的進行投入,包括軟硬體平台、日常管理等。
企業信息化的這種投入會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深化而變化的,例如:信息管理的成本隨著信息化范圍的擴大而增加;軟硬體平台的投入會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而相對減少;信息開發成本也會隨著應用系統的復雜性和深層次性而增加。據國外資料分析,一般企業信息化的成本構成大致為資源成本(軟硬體構架、資料庫軟體等)占總成本的20%、日常管理成本佔42%、用戶運行維護成本佔26%、評估咨詢成本佔12%。
3.5堅持軟體實施與管理模式變更並舉
在信息化發展相當長的一個歷史階段,由於受「技術領先」觀念的影響,過分強調技術因素,忽視非技術因素,認為只要技術領先,就「無所不能」,管理模式、制度上不必發生任何更改,結果導致相當數量的企業信息系統和信息技術應用的失敗或效益低下。由於在企業信息化實施過程中,不斷會有各種業務由手工處理轉移到信息化平台上來,形成了越來越多的新業務,這時就要求企業管理者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或者變更業務機構,使新業務得到規范化,條理化,以期避免由於職責不清造成的扯皮現象。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某特定時期實施的軟體只能實現一定業務范圍內的功能,並非「萬能」,只有相關業務的管理理念和相關制度與軟體功能完好配合了,信息化協助管理的目的才能達到。
3.6堅持選擇適合本企業的信息化軟體
即使企業擁有了IT部門,具備一定的開發能力,但是綜合起來看,開發能力同軟體公司相比還存在差距,因此有相當一部分的軟硬體產品還要從IT市場上購買。軟硬體環境的搭建、實施、維護需要企業做出大量的資金投入,因此在選型方面大意不得。企業要成立專門的項目小組,充分分析自己的需求,明確判別自己的生產過程是哪種類型,然後再同可以提供相應產品的供應商接觸,通過供應商的演示、企業個性要求答疑、針對本企業的解決方案等各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信息處理系統,而且也要考慮企業自身的發展趨勢,用具備前瞻性的思想考慮和指導信息化工作。
3.7堅持持續的培訓
信息化產品是新生事物,信息化技術屬於高端技術,但由我國國情決定,計算機在我國企業內大規模發展時間不長,企業員工對計算機認識不足,在心理上對計算機及網路技術有一種神秘感,以為這種技術很「高深莫測」,突然要員工利用信息化技術及工具進行業務處理,很容易造成員工心理上的恐懼和排斥,不利於信息化工作的進行和普及,這個時候就需要對員工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可以從簡單的計算機應用開始,逐漸把正在實施的信息化產品的處理流程和員工的具體業務結合起來,向員工說明「為什麼要這么做,有什麼必要,有什麼效益」,同時更要詳細向員工說明應用軟體系統的具體使用方法。
實施人員應當認識到這種培訓是持續性的、重復性的,而不是一次性的;是隨時隨地的,而不是非得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才進行培訓,同時應當以不同的形式從不同的角度反復講解和討論,從企業外部請專家或軟體公司的實施顧問指導在項目開始實施時是必要的,但是,不能總是依靠「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企業外的專家顧問只能起到一種催化劑的作用,而本企業的實施隊伍成員、接受培訓後業務表現優秀的員工,由於熟悉企業情況,可以對比現行管理,說明信息化系統如何解決手工管理解決不了的問題,讓他們現身說法,更容易被本企業的人員所接受。
Ⅲ 信息化戰爭是怎樣形成的
信息化戰爭產生與形成的主要標志是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主導,走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展的道路。
信息化戰爭是一種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並依賴於信息的戰爭形態,是指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以及信息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交戰雙方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一體化的戰爭。
依託網路化信息系統,大量地運用具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局部地區進行的,目的手段規模均較有限的戰爭。
(3)如何發生信息化擴展閱讀:
信息化戰爭形態的三個發展階段:
一、信息化戰爭初級階段。
萌芽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海灣戰爭為確立標志,在科索沃戰爭中趨於成熟,在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也可視作信息化主導下的新型機械化戰爭。
這一階段的戰爭物質基礎是具有一定信息技術含弊咐量的機械化平台、相對分立的感測器、以樹狀拓撲為主的C3I系統、精確制導彈葯、電子戰裝備以及隱身飛機等少量新概念武器;
軍隊技術變革主題是「連點成鏈」,即運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軍事體系,建立「偵—控—打—評」等重點鏈路、形成簡單閉環並快速向網路化方向生長。
以2003年伊拉克戰爭為例,當時美英聯軍已擁有了較強大的戰場信息化網路,能夠將偵察、監視、指揮、控制、通信等系統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模襪,確保實時共享各類信息資源。
二、信息化戰爭中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自然擴張和平滑過渡。
這一階段起始於本世紀第一個十年前後,預計將延續至未來20年左右。這一階段的戰爭物質基礎主要是信息化主戰裝備與彈葯、綜合化戰場感測體系、柵格化信息傳輸網路、網電一體化的信息戰裝備和具有輔助決策能力的指揮控制系統等。
與初級階段相比,裝備體系的概念與構成發生較大變化但未發生根本性顛覆,大中型裝備在主戰裝備體系中仍占據著絕對的支配地位。
三、信息化戰爭高級階段是對中級階段的深度揚棄與顛覆性發展。
這一階段的戰爭物質基礎是新質機械化與新質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造就的「軍事物理信息融合系統」,包括泛在化智慧化的戰場感測體系、智能化超能化的主戰裝備體系及彈葯、實時化分權化的協同任務規劃體系、分布式自主化的作戰編隊與集群等。
作為戰爭形態主要標志的主戰裝備體系,無論是概念還是結構均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一代核武器、空間攻防作戰平台、天基戰略打擊武器、臨近空間高超聲速武器、跨界飛行器、洲際戰略轟炸機、空天防禦系統、網路戰武器和戰略電子戰武器等將構成戰略威懾與打擊的中堅力量,
而各類智能化的無人機、無人車輛、無人艦艇、外層空間機器人、水下自主航行器、納米仿生機器以及電磁軌道炮、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和新一代網路電子戰武器等將集中取代傳統的戰役戰術武器成為租碼純戰場新寵。
Ⅳ 企業如何進行信息化管理
著名信息管理的大師認為信息化要經歷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初始階段,就是比較零碎的用一些系統和網路設備。
第二個階段是蔓延階段,就是各個部門會越來越多的使用系統,但這個時候沒有集成化,各個部門的系統基本沒有信息上傳遞。
第三個階段是控制階段,這個時候由於還沒有集成,而用的系統和網路設備不斷增多,成本會上去,效率並沒有明顯的提高。企業往往會控制系統的投入使用,降低成本。
第四個階段是集成階段。把各個部門的系統集成一個大的統一的系統。這個時候就基本信息化了。大型的集成信息管理軟體有如ERP。
根據這四個階段,在信息化的開始就應該考慮到最後的集成,選用的系統應該統一成套,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從不同的供應商處購買系統。
Ⅳ 怎樣實現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設
泛微的人事管理系統為企業提供了全面的人事管理應用,幫助企業實現人員的選、用、育、留的全流程管理。同時,面向組織全員提供了員工自助平台,結合智能化組件、電子簽章等功能,實現人事的全模塊管理、全程數字化。
泛微人事管理平台圍繞著崗位需求庫、人才庫兩大數據中心,構建了提供全流程管理的招聘模塊,包括從用工需求的提報匯總,到崗位的內外部發布、簡歷的獲取、人才的跟進、面試到入職一整套招聘體系。
1、統一崗位需求庫
人事部門可匯總各個部門的用工需求,與外部網站進行對接,內部的崗位需求實現一鍵發布到外網,並可對崗位的需求狀態持續跟進。
2、統一人才庫
泛微人事管理平台的人才庫支持從多渠道獲取人才簡歷,不論是外部投遞、內部員工或離職員工,都可通過統一的人才庫進行管理。
形成內部在職、離職、應聘的人才庫,能夠智能匹配崗位需求,支持一鍵推送簡歷到用工部門,一鍵發起面試
泛微將崗位需求庫、人才庫兩大數據中心串聯起來,將招聘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協同。
通過崗位需求庫,將與崗位相關的簡歷情況、投遞人員、面試情況、入職情況進行串聯,為招聘人員提供漏斗化管理,從而提高人才到職員的轉化。
通過人才庫,記錄人才與公司發生的所有信息,從而對人才進行全面的評估與分析。
1、人員檔案數字化
泛微的人事管理平台,通過人員卡片將員工所有工作內容集中管理與展現,與工作場景全面協同。
包括人員的基本信息、考勤信息、工資情況、待辦工作、培訓、績效等信息,形成員工的全周期管理。
不僅可以從人員卡片看到員工所有的工作情況,而且可以通過人員卡片,進行業務數據的追溯。
2、人事管理全程數字化
泛微遠程辦公系統實現了人事模塊與其他業務模塊的協同。
通過流程驅動人員狀態和數據的變化與更新,員工信息從人才庫智能抓取,實現入職、合同簽署、系統賬號開通、培訓、考核、轉正、轉崗、離職的全程數字化。
通過智能審批助手、協同知識管理、人員管理、制度管理等模塊,將入職崗位需要關注的制度、培訓材料、對接負責人進行智能化展示和推送,幫助員工更好的融入和學習。
通過流程可將分散的業務進行串連,實現人事管理與流程、會議、日程、知識、印控等模塊的全面協同。
結合印控中心,泛微的人事管理平台具備全程數字化的能力。
藉助電子簽章,一條流程快速完成實現合同、勞務協議、工資表、考勤、證明等文件協議的在線發起、內容審批與修訂、協議簽署、文件歸檔、防止篡改,既提高了辦理效率,又降低了用印風險。
3、員工人事自助平台
泛微的人事管理為每位員工提供了員工的自助門戶,員工可以自助查詢信息、發起申請與辦理業務,完成與個人相關的所有人事業務。
比如,快速發起各類人事自助業務,包括在職證明、收入證明等;或者發起相關申請,包括請假、加班、調休等;也可以查詢個人的考勤、排班、公司的制度、培訓安排等。
並且,系統智能化地推送與「我」相關的知識和培訓信息,可供員工進行學習。
同時,所有需要蓋章的事務,均可在系統中一鍵發起,避免了線下蓋章的麻煩。
此外,泛微人事管理平台PC端的應用都可以直接延展至移動端,只要通過手機就可以完成人事相關的所有工作,包括:移動端的員工信息自助查詢、業務辦理、人事印章的使用與授權、相關流程的處理與審批等。
通過泛微雲橋平台,又可支持多終端移動入口,包括釘釘、企業微信、微信等。
4、智能考勤排班
泛微人事管理平台支持多種靈活的排班方式,如多班次、彈性考勤等,並可根據不同組織結構、業務需求進行班次維護。
例如班次管理中,除標準的班次考勤設定外,還支持人性化的班次設置,如彈性考勤,早到早走,晚走晚到等。
支持多種考勤方式,可與釘釘、企業微信、APP等移動端集成,實現外勤簽到;也支持與第三方打卡機對接。所有集成均通過可視化配置平台,無需開發。
1、知識推送
泛微的人事管理平台具備智能化的育人能力,將員工的培養融入工作過程。
根據員工的業務崗位和工作情況,定製符合員工工作崗位的知識地圖、知識門戶或各類培訓活動,並根據業務場景、流程進行智能化的知識推送,讓知識來源於工作並應用於工作。
2、培訓管理
泛微將繁瑣的培訓工作流程化、數字化,以更高效的方式促進學習型組織的建立,強化企業DNA。
將龐大而縝密的培訓計劃通過項目管理功能實現逐一分解,形成不同層次不同級別的任務。
通過流程引擎的支撐,將培訓任務落實到具體的人,在信息透明、報名自主、管理有序的環境下,化解組織培訓困境,實現組織培訓全程管理。
1、績效考核
泛微人事績效模塊通過集成引擎與協同平台、業務系統或其他系統進行打通,對定量指標的考核數據自動採集,並根據績效規則自動評分,實現績效考核的全面自動化。
保證績效核算的准確與及時、人員考核的公正和客觀。
2、薪資管理
泛微通過標准化的電子流程,為企業搭建起一套人性化、高效率的薪資管理平台。
薪酬管理用OA:人事出錯少,員工更滿意
3、員工異動與提醒
泛微的人事管理平台可以結合智能的風控模型,對接風險管理模塊,自動從系統內部或其他異構系統中抓取數據,如考勤情況、工作狀態等,智能識別出人員的異動風險,形成人員的風險識別庫。自動推送至管理層的門戶上,進行提醒與預警。
泛微人事管理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分析報表供管理層、人事部門進行多維度統計分析,所有報表均可實現數據穿透,可追溯至最底層數據,並且可自定義報表構建。
泛微全程數字化人事管理價值
① 統一平台:泛微能夠提供豐富的人事管理應用,讓用戶能夠在一個平台上完成人事各項服務。
②智能助手:結合智能語音助手、審批助手、智能人才匹配、智能印控等智能化組件,幫助企業實現效率提升、風險管控。
③全程數字化能力:泛微結合印控中心,實現人事合同與協議的在線發起、簽署和歸檔,實現真正的全程數字化。
Ⅵ 如何開展信息化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邁向信息化成功之路的第一步,也是極具認知性和創造性的活動,此階段做得好壞,是信息化成敗的關鍵。
一、 需求分析面跡皮對的困難
1、問題了解上的難度
做需求分析的人員經常是IT技術人員,他們對企業的實際生產經營情況不甚了解,然而具體生產管理人員不具備需求功能表述能力,使得信息化需要處理的內容難以確定。
2、問題本身的動態性
企業信息化的需求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但對企業信息化需求產生影響的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1)資本結構的變化
企業在資本層面的變化,如企業並購,往往會使企業在組織結構、企業文化、業務流程等方面發生很大的變化,從而對企業信息化的需求將會產生根本的影響。
(2)組織結構的變化
組織結構的變化對信息化需求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如果企業的一把手更換了,可能整個信息化建設的思路就會發生變化。組織結構的調整也會使業務流程發生變化。
(3)業務的變化
業務的變化主要是:業務方向世州嫌的變化和業務流程的變化等方面,在這個層面的變化對信息化需搜手求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如:企業拓展一個全新的業務領域等。
正是由於這些變化對信息化需求的影響很大,因而從戰略層面上應該盡量把握變化的方向。另外,考慮到信息化需求的可變性,信息化規劃和實施需要一定柔性。企業對於信息化的需求,也需要根據變化進行定期的修整。
3、團隊溝通的障礙
不同層面的人員對信息化的需求是不同的,對於企業戰略層面來說,企業信息化的需求不僅僅是來源於企業目前對信息化的需求,也來源於企業未來發展的需求;對於技術層面來說信息化的需求側重於企業發展的一個支撐環境,從信息技術層面上對系統的完善、升級、集成和整合提出了需求。對於運作層面來說,側重於企業關鍵業務流程處理,確定企業在運作中存在的問題。以上三個層次所獲取的需求並不是相互孤立的,有著內在的聯系。要想把握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方向,需要不同層面的人員友好溝通,對需求進行綜合分析。
Ⅶ 信息化包括哪些方面
企業信息化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1. 產品設計的信息化: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技術,實現產品設計自動化、智能化,縮短研究開發、試制周期,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產品品種。2. 生產過程的信息化:即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一方面要利用計算機技術對老設備進行改造,使生產技術裝備智能化。另一方面採用智能儀表和電子計算機對生產過程進行檢測、處理、控制,實現生產自動化。這是確保產品質量、增加產量、降低成本的關鍵環節,是企業獲得高效益的技術途徑。3. 產品/服務銷售的信息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全新的方法、概念(如電子商務、網路銷售等)實現企業產品/服務銷售的信息化,擴大銷售,降低成本,增進客戶服務滿意度。4. 管理的信息化:學習和運用先進的管理理論,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把對企業全過程生產經營活動的管理轉變為對信息的管理,減少管理層次,削掉不增值的環節,建立起科學的管理體制,實現物資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最佳結合。5. 決策信息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處理企業內外部信息恭進行科學決策,提高決策水平和速度。此外,企業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培養包括企業領導和職工信息化意識與信息利用能力的提高、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與穩定等,更是企業信息化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任務。
信息技術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縮寫IT),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體。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感測技術、計算機與智能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
何為信息化?信息化建設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信息化是指培養、發展以計算機為主的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並使之造福於社會的歷史過程。(智能化工具又稱信息化的生產工具。它一般必須具備信息獲取、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與智能化工具相適應的生產力,稱為信息化生產力。智能化生產工具與過去生產力中的生產工具不一樣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東西,而是一個具有龐大規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的信息網絡體系。這種網路性生產工具將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將使人類社會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
信息化是以現代通信、網路、資料庫技術為基礎,對所研究對象各要素匯總至資料庫,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使用該技術後,可以極大的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供極大的技術支持。
一:滿足業務數據處理 對中小企業來說,其第一位是滿足業務數據處理需要。因為中小企業信息化的需求的根本點是業務發展到一定量,手工記帳、統計無法滿足老闆經營、管理企業的需要。因此,中小企業才開始引入信息系統。 二:最關注投資回報率 中小企業首先面臨生存問題,其次資金缺乏,這要求信息化必須能真正解決企業的一些急迫的問題,能夠確確實實獲得明顯的回報,因此在投資建設信息化項目時,它們會更加考慮成本收益分析,即通過信息化企業能夠得到什麼,是不是合算,信息化解決方案的功能是否齊全,是否能夠解決企業某些具體實際的管理問題。中小企業不願意承擔由信息化帶來的沉沒成本,通常它們想通過信息化降低成本,增強競爭能力,而不是降低利潤來獲得業務流程的優化,不求大而全。總之,企業信息化,它們想如何花小錢辦大事,最關注的是投資回報率——產品銷路切實的提升、生產成本的降低、市場規模的成長,不會搞一些花瓶工程。 三:產品價格主導信息化需用 中小企業因其規模小,資金匱乏,企業生存也不太穩定,企業老總對於成本的控制相對更嚴格,普遍注重短期投資回報率,信息化投入非常謹慎,使得它們對IT產品及服務的價格非常敏感,要求的是「價廉物美、性價比高」,產品再好但價格太高也寧願放棄,因此價格是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主要考慮因素。而那些價廉物美、性價比高的IT產品因此占據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 四:個性化應用需求較強 中小企業IT應用存在著行業、地區、水平上的差異,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中小企業在信息化建設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需求,而且每個單位都具有不同管理模式和不同流程的個性化需求,加之中小企業資金、人才的缺乏,導致了中小企業在IT產品的投資和解決方案以及信息化的整體實施上都要求實用性和靈活性,個性化的需求日益明顯,不能套用大型企業的標准化產品來實施。 五:更多傾向於全價值鏈解決方案 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對信息技術認識不足、專業人才缺乏、網路應用匱乏以及信息實施過程繁雜等特點,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沖擊和市場挑戰,中小企業不僅僅希望廠商能提供單一的產品和技術,更渴望得到高性價比的全面解決之道,不但能為其提供實用易用、 性價比高的產品,同時還能提供完整良好的售後服務、咨詢培訓,以購買打包產品、增值服務為主要需求特徵。當然產品的品質、廠商的口碑、服務的質量也都是選購的參考條件。 六:「傻瓜安全產品」最受青眯 產品是否具備「簡單、易用、快捷、安全」等特點是中小企業信息化選型的重要關注點。中小企業其實並不需要配備結構復雜、使用繁瑣的「IT產品」,初次采購成本低廉、性能穩定、易用通用、容易維護的I......
信息化規劃有哪些內容?
IT信息化規劃是指在企業發展戰略目標的指導下,在理解企業發展戰略目標與業務規劃的基礎上,診斷、分析、評估企業管理和IT現狀,優化企業業務流程,結合所屬行業信息化方面的實踐經驗和對最新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的掌握,提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遠景、目標和戰略。通常企業在進行信息化規劃時,會通過三種方式來進行信息化規劃工作。聘請信息化規劃咨詢公司;與在信息化規劃方面有經驗的專家開展咨詢活動;以及依靠企業內部力量完成信息化規劃項目。傳統的信息化規劃公司可以幫助企業建立完備的信息化規劃體系;咨詢可以幫助企業提煉信息化規劃的焦點問題,讓企業借鑒他人的成敗經驗,避免陷阱。
中大咨詢這樣這種大型的,綜合性咨詢公司具有比較好的實力與比較多的經驗。
信息化建設總投入包括哪些
1、技術人員的投入
2、要領導支持,信息化建設可能會涉及企業辦公、生產、日常管理的改變,需領導支持。
3、資金投入
4、多找各類廠商交流學習
什麼是信息化? 信息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0分
企業信息化簡介
企業信息化指的是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信息資源的全面集成、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實現企業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管理方式的網路化、經營決策的智能化和最優化以及商務運作的電子化,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的過程。
企業信息化目標
用信息共享降低高額庫骸、用業務協同提高響應能力,全面提升企業經營效益。
實現企業內部供應鏈信息的流暢管理,以及對企業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有效集成,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在企業內部建立精益價值流的工作思維,達到信息准確化,信息及時化,多角度統計,降低庫存,准確核算成本,控制投入產出,提高按時交貨率
信息化規劃藍圖
企業信息化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企業信息化建設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第一個層面是外表的信息系統開發;第二個層面是標准體系建設,這是信息系統能夠持續、深入發展所必須的支撐;第三個層面是標准化組織機構的職責到位、發揮作用,這是標准體系能夠完善和貫徹所必須的保障。 不了解企業信息化標准化的作用,僅僅把企業信息化當作是一次性系統開發的工程行為,就會局限於第一個層面;不了解標准化組織機構的作用,僅僅把企業信息化標准化工作當作是一次突擊性的工作,就會局限於第二個層面。 因此,企業信息化建設如果僅僅孤立地從某個問題、某個層面著眼,盲目地趕國外的ERP、CIO等時髦的概念,雖然短期內見效快,終歸是揚湯止沸。只有第三個層面的標准化組織機構發揮作用,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信息化的問題,從而發揮信息化的後發優勢,走在別人的前面。
教育信息化包括哪些內容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領域的信息化的簡稱。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點是在教學過程中,比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和網路通訊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促進教學過程的全面革新,使學校能夠適應信息化對教育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應包括如下九個方面的內容: (1)教育思想的「信息化」。要從工業化社會的班級批量化、「一刀切」教育思想轉向信息化社會的個性化、人本化教育思想。(2)教育資源的「信息化」。要創建分布式的、超鏈接的、非線性的、多媒體化的、開放的、智能生成式的多種教育信息資源庫,使學校教室、辦公室、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電子化、網路化;要建立教育資源信息系統,使人、財、物、時間、空間等各種資源要素的調控與管理最優化。(3)課程教材的「信息化」。要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深化課程教材改革;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努力提高各科教材的技術含量,注意培養學習者的信息能力。(4)教學模式的「信息化」。要注重建構主義、人本主義、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理論的綜合運用,構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新型教學模式,要將信息的獲取、處理、應用、創新等環節的組配作為教學模式構建的基礎。(5)教學技術的「信息化」。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教育技術的核心,提高各種軟體、硬體、潛件中的技術含量與信息質量。(6)教育環境的「信息化」。創設豐富、多樣、美好的教育信息環境,使師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獲得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校園環境的薰陶。(7)教學評估的「信息化」。注重計算機與網路在評估信息的採集、傳輸、處理和結果分析中的應用,使評估經常化、自動化、智能化。特別要注重信息導航與實時評估,使教學過程能自動朝教學目標演進。(8)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以績效為價值取向改革教育管理模式;注重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常規管理、人事管理、工資管理、檔案管理、設備管理中的應用。(9)教師素質的「信息化」。要注重培養教師的信息素質,提高其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能力。
信息化規劃具體包括什麼?
IT信息化規劃可以分為總體、信息化產品、基礎開發平台和系統開發等層面。信息化總體規劃,包括系統功能需求設計規劃、數據資源規劃、數據建模與數據分析、項目實施監理等。信息化產品類,包括績效管理、電子商務平台、戰略執行系統等。具體方面建議題主可以聯系下相關的咨詢公司,像是中大咨詢,他們在信息化規劃,提供IT系統解方案方面有比較豐富的經驗。
信息化社會包括哪幾個方面
【知識點】信息化社會【參考答案】信息化社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社會的信息化、工廠自動化、辦公自動化和家庭自動化。信息化社會的基本特徵:(1)信息、知識、智力日益成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2)信息技術、信息產業、信息經濟日益成為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因素;(3)信息勞動者、腦力勞動者、知識分子的作用日益增大;(4)信息網路成為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