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應對信息過載
自從互聯網開始,信息量一直呈幾何級數增長。
信息量大本身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一方面缺乏信息質量控制,另一方面我們無法控制傳入信息的流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中的一些人遭受信息過載之苦,迫切需要進行信息排毒,這並不奇怪。
信息過載是你至少經歷過或處理過一次的事情。這是你的感覺當你在網上搜索了幾個小時之後,你發現大腦中有太多的數據,以至於你不能再清晰地思考了。
信息過載是一種感覺被大量信息壓得喘不過氣的狀態,以至於一個人對一個特定的話題感到困惑,而不是知識。信息過載會表現為大腦模糊和決策困難。
一般來說,信息過載是指當你消耗了超過你所能「消化」的信息(並且超過做出決定所需的信息)時所感到的壓力。
從理論上講,擁有如此多的信息在我們的指尖應該是一件好事。它應該幫助我們做出明智的選擇。實際上,這似乎弊大於利。
不管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攝入太多的信息會在很多方面影響你。以下是其中一些:
人腦一次只能處理一定量的信息。當我們超過這個極限,就會出現認知過載的症狀。我們開始感到煩躁,我們不再能夠清晰地思考,甚至一個小小的決定也會讓我們感覺到巨大的折磨。
大量的信息使我們的大腦疲勞。做決定是一個耗費精力的過程。當你的大腦因一次處理過多的信息而感到疲勞時,它最不需要的就是另一個消耗能量的過程,比如決策。這就是為什麼即使是一些小的決定,比如選擇什麼顏色的 T 恤,或者買什麼樣的茶,在信息過載的情況下也會讓你覺得很有挑戰性。
信息過載的症狀並不好玩。易怒、大腦模糊、焦慮、情緒疲勞——這個清單可以一直列下去。讓我們來看看你能做些什麼來緩解不愉快的症狀,讓你恢復頭腦的清晰。
理清思緒的最好方法是花些時間到外面走走。這可以是任何事情,從公園里的一小段步行到徒步旅行,再到探索一個你從未去過的社區。你只需要遵守一條規則:不使用社交網路,不使用郵件,不推送通知。只有你和現實世界。
不管你一直在尋找什麼,你至少收集到了一些缺乏來源的信息的可能性很高。花點時間用新鮮的眼光回顧它,過濾掉毫無幫助的內容。
對於幾乎任何話題或問題,谷歌都會給你更多你可能掌握的答案。記住這一點,知道什麼時候該停下來。除非你是某個領域的專家,閱讀關於一個主題的 3 - 5 篇高質量的材料就足夠了。
❷ 信息過載的危害
其實這並不是腦信息過載的問題,而是沒有調整好大腦處理信息的節奏。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因此,當我們了解了自己的大腦是如何處理信息的,自然也就找到了適合於自己的解決方法。
身心疲憊、不堪重負的感覺並非信息過載,而是注意力過於集中而造成的疲勞感覺。
人腦的幾千億個神經元通過大部分尚未查明的復雜迴路連接在一起,其功能就是為了處理信息。大腦無時無刻不在進行信息處理,從微觀上說,腦的信息處理最終可以追溯為鈉鉀等離子的流動,這些離子流動形成的電流,又最終形成感知、學習、情感、意識等腦的高級機能。
腦信息處理具有怎樣的特性?
神經系統具有適應性行為,當一個系統舊有的穩定性不可避免的被破壞時,如果有一種機制可以使穩定性重新建立,這就形成了超穩定系統。
此外,大腦是一個高度協同系統。大腦在接受外界刺激進而進行信息處理時,還有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選擇性,也就是說:意識活動無非就是大量神經活動中模式選擇的「勝者為王」的結果。
大腦處理信息的三個特性:適應性、選擇性和協同性。
以上這三種特性決定了高效處理進入大腦的信息的關鍵解決方案。也就是說,
當你面對海量信息,在進行有效處理的同時,也是舊有的穩定性被打破的過程,同時也是超穩定系統構建的過程,堅持住就會換來「柳暗花明又一村」。
此外,攝入海量信息前,有選擇的設定目標,有利於讓大腦提前進入「勝者為王」的運行模式,可以提高運行效率。
再者,高度協同不僅體現在大腦不同部位之間的配合,還體現在整個身體機能的協同共進。適當的有氧運動、娛樂活動等都會興奮大腦不同的區域,以緩解工作區域持續的興奮性和緊張性。
❸ 什麼是信息碎片化,什麼是碎片化信息
信息碎片化指人們通過網路傳媒了解閱讀與以往相比數量更加巨大而內容趨向分散的信息,完整信息被各式各樣的分類分解為信息片段,是信息爆炸的成因與顯著體現,每天通過手機報、博客、搜索引擎、新聞網站、即時通信等多種方式獲取信息。
信息碎片化=信息時代,當我們面對巨量信息,通過「訂閱」,「演算法推薦」,「朋友轉發分享」等手段,沒什麼卵用的信息被不斷地送到我們面前。
信息碎片化就是我們面對信息過載,為自己的逐漸膚淺,和在無用信息上浪費太多時間,為自己找的替罪羊,這也適用於娛樂信息,比如抖音。
碎片化的信息,在信息洪流盪滌過後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只讓你的大腦和精神感到過載疲憊的膚淺,泛娛樂化,不促進思考的信息。
❹ 信息過載時代,該怎麼辦
我派仔們生活在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每天都主動或被動地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多得讓人看不過來。你是否曾經因手頭要看的東西太多而焦慮心煩?相信我,你並不孤單——這是時代的通病。
其實表面上看這是一個信息過載時代,但其實過載的是垃圾信息,優質信息永遠都是稀缺的。在這個人人都可以便捷地發微博、寫博客、拍短視頻,各路媒體為了博點擊率而不惜標題黨、甚至造假新聞的時代,垃圾信息充斥著網路,更可惡的是很多垃圾信息偽裝成優質信息,以「毒雞湯」來誤人子弟。因此應對信息過載,學會 分辨信息優劣至關重要 。
信息過載時代,必須 掌握較強的搜索能力 。主動發掘出有價值信息就靠搜索能力了。只有擁有很強的搜索能力,才能在想要獲得某方面信息時在短時間內找到。主動搜尋信息在效率上遠勝於被動獲得信息。同時,主動搜尋到的信息也會更加珍惜,因為這些信息是付出精力的,也是我們想要的。被動獲得信息。搜索能力的提升肯定是有方法論的,但還是要多用搜索引擎,多琢磨多總結搜索技巧。下面這篇文章是很好的方法論:
對付信息過載,人們普遍有一招,那就是收藏夾。瀏覽器好像自發明以來就附帶收藏夾,近年來各種「稍後讀」應用逐漸成了人民的必備工具,印象筆記、有道筆記也具備剪藏功能,微博、微信也少不了收藏功能。可以說電子化的信息媒介都具有收藏功能,這個功能我們也用的得心應手,看到還不錯的信息,立馬點一下收藏。但大部分信息收藏後就如同打進了冷宮,根本不會稍後再讀。新聞熱點不斷切換,新的信息隨時撲面而來,收藏之後又立即准備收藏下一條信息了。面對海量信息,我們是恐懼的,唯恐漏掉有價值的信息。可是好像只要點一下收藏,我們就安心了,彷彿這條信息就已經被我們吸收了。 定期抽時間,整理一下各種收藏夾,這比不斷接受信息更有意義。 相信我,你會有讓自己都驚訝的收獲。零塵搏汪散的信息猶如一塊塊磚塊,價值微乎其微。只有成為有序的體系,才能顯現出巨大的價值,所謂1+1>2。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選擇 屏蔽大量新信息 ,比如減少看新聞的時間, 有個App叫頭條新聞,想必大家都聽說過而且在用。我從來沒有安裝過,其實新聞看多了就會發現很多內容翻來覆去都差不多(不信可以對比前後兩整年的新聞)。新聞固然要看,但是在度上一定要把握,因為接受新信息遠遠不如讀書(必須是有共識成為經典的書)劃算,一本好書就是歷經時間浪潮的淘洗,沉澱下來的高價值的信息。
PS:我幾乎不看娛樂新聞、體育新聞,也很少看標題黨的社會新聞,看這些大多就是圖個樂子,而想吐了自顯然有比看這種新聞更好的方法(比如看電影)。
關於如何選書、怎樣讀書的文章有很多,這里推薦李笑來老師銀察的三篇文章
❺ 怎樣看待信息過載
指的是社會信息超過了個人或系統所能接受、處理或有效利用的范圍,並導致故障的狀況。。。
主要表現為: 受傳者對信息反映的速度遠遠低於信息傳播的速度; 大眾媒介中的信息量大大高於受眾所能消費、承受或需要的信息量; 大量無關的沒用的冗餘的信息嚴重干擾了受眾對相關有用信息的准確分析和正確選擇。。。
既然校園走向特殊性的聯合還尚待時日,很多條件也不太成熟,因此,目前真正認識到信息過載的成因才是實際。匡文波底弄清信息過載成因,找出遏制它的方法,對教育界和社會上各群體的反信息過載都大有裨益。 對於信息過載的成因,和匡文波同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的彭蘭有她獨到的看法。她認為,由於網路容量的海量性,使人們在信息發布時不再考慮容量的限制,因此,容易造成信息量急劇膨脹。再者,信息發布門檻的降低,使任何個人參與信息發布成為可能,發布者數量的激增,也會自然帶來信息量的增長。最後,信息時代的人們對於信息有一種過度崇拜心理,存在著信息焦慮和信息依賴等心理,人們覺得一刻不能離開信息,人們對信息的過度需求也會刺激信息的超載。 信息過載由於其信息的海量性和不間歇性,在校園和社會上發展迅速。大量信息為李明這樣的學生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在老師的推薦下,李明又把目光轉向了以RSS等新技術為首的搜索引擎上。他介紹,新的搜索工具RSS能使信息細分化,極大促進了他閱讀信息的效率。但同時他也表示,新的技術仍然存在信息過載問題,只是比老技術略顯高效率一點。李明們仍然困惑於怎樣解決信息過載。 對於信息過載的初步解決,彭蘭更主張校方教會學生主動面對信息過載的方法。她對《中國教育網路》說,新的技術的確有助於人們從信息海洋中進行個性化的過濾,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信息過載的壓力。但技術並不是解決信息過載的惟一方法,甚至可能不是主要的方法,要解決信息過載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人們對信息作用的恰當評估和適度使用。如果人們總是過分倚重與依賴信息,即使有再好的技術,在人們手中也不會得到充分運用。 疑惑仍然存在。匡文波認為,由於信息快速發展,新技術的出現只暫時解決了部分信息過載問題,當新的信息發展導致新的信息過載時,現有技術就又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了。由此可見,信息過載問題將永遠伴隨信息化而存在,並無法得到徹底解決。從某種意義上說,信息過載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因此人們只能主動學會掌握利用新技術的方法,主動的讓信息過載從身邊減少。 這和彭蘭提出的解決校園內信息過載的方法有點吻合。彭蘭對記者說,聯網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為學生的研究提供資源,但是,也可能帶來學生的對網路信息的盲目信任,以及投機取巧行為。如果要應對這樣的局面,學校應該將互聯網信息的合理使用作為一門方法課來開設,提高學生獲取真實、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合理運用信息資源的素質,同時,通過對學生研究方法的更嚴格的訓練,使他們獲得全面的研究能力。 學校和社會上應對信息過載的方法原理上是相同的。那就是主動出擊。李明說,也許有一天,我們會徹底和信息過載說再見,但現在來看,似乎還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