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今是信息化的社會,通過圖書館獲取信息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途徑,的英文翻譯
Now i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lready became the people through thelibrary gain information to live an essential way
② (1) 改變我國企業信息化落後的局面,應從哪幾方面入手
我國企業信息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模式落後,信息化意識淡薄
企業信息系統是以人為核心的綜合性人機系統, 它的運行基礎是科學的管理模式,我國大多數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的經驗管理、人情管理模式上,沒有完整的科學管理辦法。事實上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能否取得成功,除了相關的技術因素之外,更主要的因素將取決於能不能將先進的管理理念同企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企業信息化建設與其說是技術問題還不如說是管理問題。管理的不科學、流程的隨意性、「人治」與 「法制」的混淆,是國內企業的通病, 如何運用良好的機制,整合企業的管理,不是某一個或幾個信息集成商所能解決的, 而是取決於企業領導如何更新觀念。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企業界,無論是企業的最高領導,還是銷售、財務等業務部門,只是片面地認識到信息系統是他們改變策略、改變管理模式的一種重要手段,僅僅是把信息系統當成節省時間、節約勞動成本的自動化工具。因此不能從企業全局和長遠發展出發,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建設,由此也給信息化建設帶來一系列的問題。
2、需求不明確,求全求大
目前企業信息化建設存在著一哄而上的混亂局面,許多企業建設目的不明確,對通過信息化到底能給企業帶來什麼樣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目標不明確,只是為了信息化而進行信息化,以企業信息化門戶網站為例, 很多企業都在積極興建本企業的門戶網站,但卻不知道目標客戶是誰,通過網站的建立能給企業或客戶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增值? 網站也不能反映出企業的形象,且功能簡陋,用戶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用戶的咨詢也常常得不到回復,甚至有些網站自成立之後相當長的時間都沒有更新, 始終只提供主頁, 沒有什麼實際內容,形同虛設。
另外由於企業信息化是由軟體公司或設備供應商推動的,而這些公司對行業的管理運做知識匱乏,只擅長提供通用平台;企業本身對信息化的需求不明確,對信息化的實施手段和方法、信息技術等知識又缺乏足夠的了解,難以清晰地描述企業需求,由此產生雙方的配合難以默契,勢必造成需求界定不清晰,開發盲目。也正因為企業對信息化沒有明確的認識,導致很多企業盲目誇大信息化的作用,將經營管理變革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建設MIS、辦公自動化、ERP、CRM、SCM等系統上,認為只要建設起了這些先進的業務處理系統,就可以大大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而不考慮自身情況,盲目追求一步到位,希望一次就建設起涵蓋公司一切經營業務的管理系統,在選型過程中也一味追求先進,而不考慮其實用性、可靠性以及局限性等問題。最終造成投入巨資購買大量的軟硬體設施,卻忽視了對本單位內部有關信息的收集、整理、轉化與利用等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工作,結果導致辛辛苦苦建設起來的信息系統因信息的管理跟不上而不能發揮作用,甚至造成信息黑洞。
3、發展水平參差不齊
我國企業信息化發展水平極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區域、行業發展的不平衡。總的來看,技術含量高的行業和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以及管理水平高的企業,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對較高;技術含量低的行業和經濟發展水平、市場化程度低的地區及企業管理落後的企業,信息化水平和普及程度相對較低。而且發達與不發達地區、行業或企業之間在信息裝備率、信息使用率上的差距都非常大,信息鴻溝問題在我國的企業之間也普遍存在。
4、「信息孤島、信息建設吩層」問題嚴重
我國的信息化從起步開始就是分頭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往往是企業各部門根據當前業務發展需要,先小范圍進行本部門的信息化建設,結果造成部門內部已能夠實現信息的及時、有效傳遞。但企業的不同部門之間信息傳遞不暢,形成了像生產、財務、人事、銷售等信息孤島。信息孤島造成資源無法共享、信息資源閑置,而且為企業未來信息化的升級換代也埋下了隱患。比如,郵電行業在97年時在全國范圍內推行97工程,集中解決計費問題,但目前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技術的發展和更新,97工程顯然不能滿足當前業務發展的需要,但由於當初設計時沒有從全局出發,所以現在使企業全面實施信息化陷入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
另一方面,企業的信息化投入和運用的分布很不均衡。企業的中間技術層,尤其是設計部門和財務部門已經初步實現計算機管理;但企業的決策部門的信息化建設依舊很薄弱,基本停留在「形象工程」上,相關的報表滿天飛;另一方面企業的末梢,如供應、生產、銷售等環節的計算機基本上也是空白,整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呈現出中間大,兩頭小的格局。總的來看。目前的企業信息化建設仍然是「戰術層」的居多,而企業的「決策層」和<戰略層」相對薄弱的,這應該是企業下一步信息化建設中的重點。
5、重硬輕軟、重建輕管
我國許多企業信息化建設中還存在明顯的「重硬輕軟」現象,主要表現為一方面有不少單位重視對硬體設備的投資卻忽視軟體系統的建設與管理,致使許多一流的硬體設備上運行的卻是二流乃至三流的軟體系統;另一方面,更多的單位將信息化建設簡單地理解為軟硬體系統的構建,而忽視了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利用這一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致使耗費巨資構建的系統成為沒有信息運行的「裸網」。
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根據單位運作狀況隨時加以維護與更新。而我國許多企業在實施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系統建設告一段落後就不再花費心思對其進行維護與管理,導致許多單位的系統中存放的始終是過時的信息,基本無法對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發揮促進作用。
6、推行不堅決,虎頭蛇尾
正因為存在著上述幾方面的原因,由於對企業信息化的目標不明確,對如何開展信息化的步驟不清楚,同時又缺乏專人負責,在這種盲目的狀態下,企業通常會採用先進的、尚未成熟的或是與企業實際需求不相符合的技術,由此導致對企業信息化推行受阻,甚至有時候會出現企業實行了信息化後不僅沒有提高企業的運做效率,反而由於培訓不夠增加了員工操作的復雜性,導致效率低下。在信息化受阻的情況下,多數企業都將其束之高閣,最後不了了之,形成巨大的浪費。我國推進信息化的策略
不管是哪一個階段的企業信息化建設,都應遵循一個原則;總體規劃、分布實施、效益驅動。這是一個處理、反饋、修正、預測,再處理、再反饋、再修正,再預測的過程,否則信息化系統很難發揮出最大的效應,帶來真正的投資回報。信息系統的實施是一個長期的,需要持續改進的過程。因為企業需求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所以必須長遠考慮;技術和管理也是在不斷地發展,所以需要不斷地去持續改進,只有這樣才能成功。因此我們建議企業在推進信息化建設中可以採用如下策略:
1、成立專門機構,責成專人負責
企業信息化建設要有長期的、獨立的組織機構,如信息管理中心。信息管理中心是企業信息系統的中樞,下面可以分設幾個子中心:如供應、銷售、技術、生產及開發維護等。它既獨立於其他業務部門,又要與這些部門有充分的聯絡與溝通渠道。信息管理中心從其它業務職能部門獲得原始數據,並進行匯總、集中分析處理;及時做好信息顯示反饋工作,建立各類信息檔案;不斷完善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為其他部門和企業領導提供決策依據。信息管理中心是集收集篩選、加工處理、計算機檢索、貯存傳遞於一體的多因素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統,它能實現全系統的功能大於各個子系統功能之和的目標,使企業信息管理更具有及時性、准確性和適用性。
2、流程重組與信息化同步
企業業務流程的改造,才是信息化的核心。企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必然伴隨著企業業務流程的重組,業務流程重組必須優於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實施。我國目前一些企業信息化失敗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在推行信息化之前沒有重新審查和改造傳統的流程,而是用新的、先進的技術去適應舊的管理和生產運做流程,這在很大的程度上羈絆了信息化的發展。信息化的本質就是藉助技術設備和軟體實現企業流程的重組和再造,從而實現降低成本、提高管理和生產效率,最終提高企業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目的。所以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一定要和企業的業務流程重組相結合。
3、建立信息服務體系,託管信息基礎設施
我國中小企業數量龐大,約佔全部企業總數的85%左右,他們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為提高競爭力對信息化的需求十分強烈和迫切,但因受經營規模的限制不像大企業那樣有開展信息化的必要條件和能力。但對於他們來說,實現信息化無論是提升企業在國內市場上的地位還是向國際市場拓展都是必要的,也是大勢所趨。因此,信息產業部或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等政府機構可以積極倡導發展企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指導,向他們提供相關的咨詢服務和幫助,對於沒有能力建設硬體基礎設施的企業,則可以藉助信息產業有關部門曲D電信運營商,信息化軟、硬體設備供應商等)的力量為這些企業提供基礎設施託管業務,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中小企業實現信息化的成本和難度,推動他們信息化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可以催生更多新興的部門和產業,不斷完善信息服務體系,從整體上推動我國信息化的發展。
4、完善人才機制,合理使用和培訓人才
目前我國信息化人力資源指數為13.43,信息化人才不足成為制約中國信息化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企業信息化中所採用的模式或系統都是人機統一的系統,它需要既精通信息技術,也知曉管理知識的綜合性的信息人才。在我國,由於目前信息知識教育和管理知識教育相互脫節,致使參考文獻在許多企業中的管理者大多是只懂計算機不懂管理,或只懂管理不懂計算機,這必然影響到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人才問題不僅是人才數量的問題,而且還是人才機制的問題,是一個如何發掘、培養、發揮現有人才作用的問題。因此企業應該積極完善其人才機制,一方面通過開展內部培訓、社會公開招聘以及與高校、科研單位協作,引進和培養信息化人才,另一方面,還要在留住人才、發揮人才的作用等方面多做文章。
5、立足長遠,採用適度超前技術
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不僅要滿足企業當前發展的需求,更要與企業長遠發展戰略緊密結合,以適應未來市場和企業發展的需要。因此在企業信息化的技術選擇上要適度超前。要密切關注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動向,積極採用國際標准或行業標准,特別是介面部分,以便為以後信息平台的升級和擴展提供較好的技術基礎。從當前技術發展的趨勢來看,平台策略將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所以我國的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在選擇信息化技術的時候,應該轉變觀念、放眼未來積極地採取平台策略,以使企業信息化從過去單純提高企業的生產率、降低成本轉變到如何幫助企業應用IT提高綜合競爭力上面來。
6、客戶定製,享受個性化服務
企業由於所處的行業及歷史背景各不相同,企業的運作模式雖有雷同,但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需求是互異的,這就需要信息化服務商(包括軟、硬體供應商)為企業「量身定製」、「量體裁衣」,以工具化、成組化的設計來實現不同的需求。但目前大多數信息化軟,硬體供應商通常提供的是通用的軟體或技術平台,由於他們對行業知識的欠缺,所以即使是針對企業進行的二次開發也難以滿足客戶的需求,所以信息化的發展趨勢對信息集成商提出了新的挑戰,他們必須從開發通用平台(推動」的模式及時調整到由客戶需求「拉動」的模式上來,開發出適用於不同行業、不同層次、功能不同的平台。
③ 信息化社會包括哪幾個方面
【知識點】信息化社會【參考答案】信息化社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社會的信息化、工廠自動化、辦公自動化和家庭自動化。信息化社會的基本特徵:(1)信息、知識、智力日益成為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2)信息技術、信息產業、信息經濟日益成為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因素;(3)信息勞動者、腦力勞動者、知識分子的作用日益增大;(4)信息網絡成為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
④ 我國信息化面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據國家對重點企業的調查分析,我國企業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機構不健全,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足與建設成本過高,經營管理中協作不充分的問題。從總體上看,存在地區不平衡,還較多停留在表面應用層次上,沒有深入到企業的運行、管理各個環節。企業信息化投資不足和缺乏專業的信息技術人才是存在的兩大難題。
⑤ 信息化時代最不能缺少什麼
信息化時代最不能缺少的是傳遞信息所必須的基礎設施:電、計算機等。
⑥ 信息時代有哪些弊端
通過網路泄漏個人信息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騷擾、詐騙電話不斷增多,還感覺被各種網站監聽了,比如你跟朋友在網上聊天說最近想買這個東西,下一秒打開各種購物軟體就能看到關於這個東西的推送。希望有關技術人員在開發各種便捷軟體的時候,也多考慮如何杜絕負面影響的產生。
信息時代的利是使生活更加便捷,弊是互聯網泄漏個人信息情況嚴重。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人們出門在外只需要一部手機就行,不管是坐公交、打車、購物消費都可以用手機支付,身份證、銀行卡、醫保卡等都可以綁定在手機上,外賣、快遞都可以上門送貨。
信息時代注意事項
手機與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保護手機信息安全刻不容緩。如何保護呢,一定要從自己身邊做起。首先在公共場合,不要鏈接公共無線,也許你不經意的鏈接,就泄漏了你的個人信息。
有時候路邊有各種掃二維碼的活動,這時候一定要謹慎啦,不要掃陌生人的二維碼,最重要的事在你更換手機號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解綁你的各種小軟體。
⑦ "十一五"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沒有根本轉變。我國實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努力進行了多年,但現狀依然是:取得明顯進步,水平依然很低,矛盾非常尖銳。因此,要下定決心,找到發展生產力的正確途徑。
2.產業結構不夠合理。1978年以來,我國的產業結構有所變化,但這樣的結構,不僅低於高收入國家,而且也低於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反映了第三產業內部存在結構低水平。這種低水平在第三產業內部表現為,生活性服務長期佔主導,生產性服務業處於非主導地位。這表明金融保險、房地產、物流產業、科技開發、信息資源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遲緩。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也反映了我國城鎮化發展滯後。
3.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不強,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我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只有24%,在世界50個主要國家中我國排行24位,排在印度和巴西之後;美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60―70%。我國對外技術的依賴程度高於50%,美國、日本只有5%以下。事實深刻地告訴我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的關鍵。
4.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尖銳。我國是個人口大國、資源小國,這對矛盾將長期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是缺水的大國,人均擁有量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國600個城市有400個缺水,110個嚴重缺水。我國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水平的40%。從1996年至2003年底的7年間,我國減少耕地達1億畝。此外,石油人均儲量只有世界人均儲量的8.3%,天然氣只有4.1%,銅是25.5%,鋁是9.7%。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趨嚴重。
5.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相當艱巨,是「重中之重」。我國人口近13億,農村人口佔62.3%,農村中的赤字縣佔35%,每縣平均負債約400多萬元,每村平均負債約20多萬元,全國貧困縣592個。近年來某些農村出現了不可忽視的「返貧」現象。十六大後黨中央鮮明地提出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對農民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現在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時候了,2005年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今後五年到十年,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6.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突出問題。構建和諧社會必須具備相應的物質基礎,然而,在經濟發展條件下,不能適時解決突出的社會發展問題,就會產生影響社會穩定和妨礙經濟發展的尖銳問題。近十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視突出問題的解決。但是,隨著社會轉型時期的激烈變動,產生的社會問題仍是層出不窮。當前最突出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是:就業不足、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和分配不順三大問題。較深層次的是教育、文化和醫療三大問題。
7.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亟待解決。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起來,但是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仍未得到徹底解決,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要作長期的努力,當前全黨必須打好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
⑧ 信息化時代的我們什麼已成為我們不可缺少的
信息化的時代和社會的交流已經成了我們不可缺少的部分了,我們通過手機了解了大部分的事情,覺得自己已經知道了一件事情,可是在大數據的時代,很多事情都是貝機器推送的,所以我們要及時的和社會中的精英分子們交流,那樣才能理性的看待某些事情
⑨ 政府信息化現狀以及解決途徑
一、現狀與問題
(一)網路與硬體現狀分析
目前上海市司法局及相關下屬單位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計算機網路系統,除了部分單位通過Modem或者ISDN,撥入到市信息中心的撥號伺服器上的30B+D線路上,其他沒有什麼網路可以利用直接通信。由於撥號費用的關系、以及速度上的限制,造成下屬單位與市局之間,數據的傳輸上不能保證實時和高效。另外,由於下屬單位沒有任何網路接入方式和設備,造成目前的數據傳輸只能是單向上報,市司法局業務處室不能做到主動的對所屬單位的數據調用和查詢。
在市司法局內部,現在存在3個獨立的網路:辦公內網,公務網和Internet外網。其中辦公內網和公務網為涉密網,Internet外網非涉密。根據保密局要求,這三個網之間需要物理隔離。辦公內網和Internet外網之間採用通過保密局安全認證的安全隔離卡作為物理隔斷;公務網完全獨立,採用獨立布線,和其他兩個網完全物理隔離。3個網中,使用效率最高、應用面最廣、工作關系最為密切的是辦公內網。目前已經基本做到市司法局內部辦公人員都接入到辦公內網。另外,市司法局還有5個網站託管在外,由他人負責維護。主要是:東方律師網、148網及法律人才交流網由盛世彩虹維護;司法行政系統門戶網、東方法治網由東方網維護。
2004年底,市司法局對現有中心機房進行了實質性的改造和優化。購置並安裝了高性能的Cisco6506核心交換機、HP rx5670資料庫伺服器(安裝了ORACLE資料庫)、3台HP應用伺服器及網路防火牆、入侵檢測等網路設備,改造了原有屏蔽機房,並經測試達到了國家B級標准,已基本構建了一個運行高效、使用靈活、維護方便、易於擴展、安全可靠的主機系統,具有較強的處理能力,為整個司法行政系統數據中心的建立和網路運行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二)應用軟體系統現狀分析
目前的應用軟體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從功能上大致可以劃分成辦公自動化系統、司法業務系統和網站系統三部分。
1、辦公自動化系統
1999年,採用Notes/Domino開發技術,B/S結構,市局開發了辦公自動化系統。經過兩年多時間的運行,36個功能模塊中有20個模塊投入使用,其中郵件系統、公文流轉、通知通告、工作日誌、信息簡報、一周安排等模塊使用比較頻繁。目前還有16個模塊沒有使用起來,需要在新的系統中創造環境,使行政辦公管理系統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原OA系統原來相當一部分模塊由於種種原因未投入使用,還有一部分模塊只是偶爾使用或者部分使用,整體運行效果一般。但同時已經投入使用的模塊(郵件系統、公文流轉、通知通告、工作日誌、信息簡報、一周安排等)已經成為各處室(部門)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OA改造時必須予以充分考慮,一方面要尊重現有系統的功能設置和操作習慣,另一方面要將原系統中的數據無縫移植到新系統中。
2004年底,基本完成了市司法局OA的改造,整個系統為分布式架構,可以在全市司法單位中推廣實施。在功能上將全系統公共信息系統(信息門戶)和辦公自動化系統分開。在這基礎上,市司法局將進一步完善功能,增加人事勞資系統、信訪管理系統、檔案管理系統、新聞影視管理系統等應用模塊,實現辦公與應用一體化。同時考慮各系統的數據共享,在OA系統中可以訪問業務系統的統計報表信息。
2、司法行政工作業務應用系統
市司法局的業務范圍涉及監獄、勞教、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司法鑒定等領域,其中監獄局和勞教局相對獨立,分別針對自身的業務開展了信息化建設,上海市司法局除監獄和勞教之外也分別針對不同的業務開發了一些信息系統:
(1)律師信息管理系統。2002年9月開始投入使用,可以依託這一系統,進行年檢、注冊、執業證申領等律師管理工作。但目前使用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
(2)基層人民調解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對基層的人員調解機構和業務報表等進行管理。2003年6月完成市司法局和4個區縣及4個街道的試點單位運行工作,2004年底完成了全市各區縣和街道的推廣工作。
(3)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對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進行電子化、網路化管理,目前已經基本開發完成,准備進入試運行和推廣使用階段。
(4)司法考試報名系統。目前已投入使用,能依託此系統完成司法考試報名的全過程。
(5)公證業務處理系統。目前已推廣到全市大部分公證處,主要用於公證處處理公證業務。該系統採用C/S(客戶機/伺服器),設計思想及所用技術比較陳舊,需要進行技術開發和版本升級工作。
(5)社區服刑人員管理系統。對社區服刑人員(社區矯正人員)的基本信息進行管理,系統採用C/S結構,單機操作,應用情況一般。
(6)法律服務行業信用信息系統。法律服務行業信用信息系統主要是針對律師、公證員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誠信管理。可以開發信用檔案的查詢系統,在許可權和密級允許的情況下為各級領導和公眾提供信用信息。
(7)地理信息系統(GIS)。針對所有司法行政工作機構及相關人員、業務情況,在地圖數據上加以多層展現。2004年底,完成了外網系統,向社會公開司法行政系統工作機構、服務人員和相關內容。內網管理系統正在研製開發過程中。
(8)司法鑒定工作管理信息系統。司法鑒定工作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包括案件管理系統、機構管理系統、咨詢與信訪處理系統、專家庫系統、信息交換系統等,2004上底已基本完成開發工作,並進行了試運行。
(三)外網網站系統現狀分析
目前,本系統網站資源豐富但凌亂,各網站分屬不同的單位、部門管理,網站資源的使用效率較低,司法行政門戶網站的權威性需要進行提升和確認。市司法局所有網站均託管在外,其中東方律師網、148網及法律人才交流網由盛世彩虹維護;司法行政系統門戶網、東方法治網由東方網維護;公務網網站由市司法局機關維護。
網站系統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統一信息發布問題,各網站可以相對獨立,各具特色,但在信息內容上和司法業務系統、行政審批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緊密相關,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信息發布平台,發布到各網站上的信息完全依賴於手工,一方面維護量大,重復輸入重復發布現象嚴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信息出錯的可能性,而且缺少發布范圍的許可權控制,容易造成信息的泄密。另外,各網站也缺少安全機制,諸如防攻擊、災難恢復、網頁簽名等安全措施沒有考慮。
(四)與市公務網接入現狀分析
2004年,市司法局聯通了市公務網,並由市公務網管理中心下發配置了必備的一些設備,如接入交換機CISICO 2950,海信防火牆1台HP RP2470 WEB伺服器,但是,應用項目還是比較少,僅建立了市司法局公務網網站應用,信息量少,且維護更新頻率較慢。市司法局40個接入應用點還沒有客戶端接入使用應用軟體系統。同時,市司法局與市監獄管理局、勞教局和各直屬單位、區縣司法局還沒有聯接。
市監獄局、市勞教局已聯接了市公務網,並有個別點接入應用。2002年,市監獄局完成了局機關內部區域網的改造,並已經建成了一個覆蓋所轄監獄的城域網。其採用CISCO 6506多層交換機作為交換核心,組建了國際主流的千兆主幹、百兆桌面的網路,並通過電信專線直接連接到各所屬監獄,傳輸業務數據和視音頻信號。市勞教局採用電信專線方式構建了包括所有勞教所的城域網,並通過加密機與局機關區域網相連,開展了多個業務管理系統的應用,實現了實時的數據傳遞和共享。各直屬單位和區縣司法局信息化建設現狀大致可以分為3個層次。
第一層面的,機關內部的區域網建成,公務網連通,有應用系統在網上運行的單位,這樣的單位,在司法行政系統內相對較少,比例不到10%。如浦東新區司法局建成機關內部區域網並與區政府聯網,初步實現了「四網一校一平台」的信息化應用體系。
第二層面的,有些已經建立了機關內部區域網,但公務網還沒有接通,有些公務網已經到位,但機關內部區域網還沒有建立起來,還有些單位網路已經有了,但相關的業務應用信息系統沒有跟上,缺少信息數據的積累,在司法行政系統內,第二層面水平的單位是大多數,佔了約80%的比例。19個區縣司法局中,僅7個單位有公務網接入點,比例為37%,9個單位建有機關內部區域網,比例為47%,而在已建成區域網的區縣司法局中,只有5個單位考慮到了內外網隔離問題,這個比例更低,只有區區的26%。至於業務應用系統的運行使用,情況就更差一些,我們通過去年下半年的調研了解到,除了監獄、勞教及少數區縣司法局外,大部分單位只有一些幹部人事、財務工資之類的軟體在運行。
第三層面的,大約佔10%比例,相對來講就落後一些了,機關內部區域網沒有建成,與公務網也沒有聯通,內部辦公基本上停留在單機工作方式。
通過對網路硬體和應用軟體的現狀分析,可以總結出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也是市司法局信息化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由於市司法局及相關下屬單位沒有形成一個安全統一、穩定可靠、快速專用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不同的信息系統相互孤立,各單位之間無法共享數據和即時通訊、進行數據交互。
——各種應用系統的所用的設計理念、開發技術、介面標准、資料庫不一致,數據不能完全共享,信息孤島化現象嚴重。
——應用水平低、單向信息交流。多數應用停留在簡單的辦公自動化的實現上,缺乏整體、有效與深層次的分析和決策支持。數據的單向交流,造成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完全的數據共享,使信息系統的應用效能大打折扣。
——散亂,無整體規劃。許多由不同單位開發的分散的小系統,使的司法系統沒有一個整體、連貫的信息建設方針。這種狀況一方面造成了低水平重復建設,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系統整合與升級的難度與代價。
——管理難度大。各系統的開發商參差不齊,缺少統一的管理和協調,也沒有總體上掌控的集成商,給系統的開發、實施、培訓、維護帶來很大管理上的問題。
——安全隱患。系統很少考慮安全方面的措施,無論是硬體網路、系統軟體、應用程序還是業務數據都存在比較嚴重的安全隱患。
二、主要措施及對策
(一)圍繞目標,分步實施。
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對司法行政系統各單位信息化建設狀況和需求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提出了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構想,即「應用信息化領域中的先進理念和技術,建立起一套安全、先進、高效、實用、可擴展的司法行政電子政務系統,基本實現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傳輸網路化、信息技術應用集約化。」建成後的網路將在數據應用上,基本達到數據的雙向交流、互動交流及共享決策;在設計技術上,達到信息數據獲取的主動性、可分析性,軟體的可移植性、可擴展性以及介面的標准化、開放性,使我們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建設定位於在上海黨政系統不落後、在全國司法行政系統處於領先水平。
圍繞總體目標,必須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充分體現「先抓重點、逐步推廣、發掘潛能」的建設方針,擬用三年的時間,分三個階段來推進系統信息化建設工程。
第一階段:主要是聯接系統主幹網路,抓好基礎性建設。
一是進行司法行政業務網骨幹部分建設。該系統網路共分為3級,一級網為市司法局內網,二級網包括市監獄管理局、市勞教局、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區縣司法局和其它市局直屬單位內網,三級網包括監獄、勞教所和各司法所內網或終端。第一階段,將在一級網路升級擴容的同時,構建上海司法行政系統網的主幹網路,即通過公務網實現市司法局機關、監獄局機關、勞教局機關、管理學院、區縣司法局及局屬單位的二級網路連接,為實現本系統的網上數據傳遞和信息共享奠定基礎。
二是建立基於司法行政業務骨幹網的視頻及電話會議系統。實現市司法局與市監獄管理局、市勞教局、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之間的視頻會議系統,與其它局屬單位、區縣司法局先建立電話會議系統,使局系統形成即時遠程會議的能力。
三是建立司法行政地理信息系統(GIS)。直觀、形象地在電子地圖上反映出司法行政相關工作機構的地理信息及其它相關業務信息,為司法行政系統內的協作和聯動創造條件,並為下一階段「司法行政指揮管理系統」的開發打下基礎。
四是建立法律服務行業信用信息系統。開發法律服務行業信用信息系統應用軟體,實現法律服務行業執業機構和從業人員徵信工作的數字化和網路化,迅速充分地反映獎懲等信息對信用等級的影響,構建群眾表達差評和好評的渠道。
五是實現行政審批事項的網上受理。將分兩期開發我局行政審批事項網上辦理應用軟體,首期實現網上行政審批事項所要求的「表格下載」、「在線受理」、「狀態查詢」、「結果公告」等4大功能,第二步實現與區縣局的網上辦理。
六是逐步建立、完善司法行政業務管理應用系統。努力完成基層人民調解管理信息系統、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管理信息系統等司法行政業務管理應用軟體的升級改版及推廣運行工作。
七是建立司法鑒定管理系統。在建立專家基本信息、鑒定經驗、技能等基本資料庫的基礎上,實現鑒定申請、受理、立項、鑒定處理、匯總鑒定結果、反饋鑒定申請人等業務過程的信息化處理。
八是實施市司法局行政辦公管理系統升級。對已有的辦公自動化系統進行改建和挖潛,在依託和利用已有系統功能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功能,實現辦公、管理一體化,使現有工作方式、效率、秩序和質量有新突破。
第二階段:主要是推進系統全面聯網,搭建數據共享平台。
一是繼續深化司法行政系統聯網工程。力爭通過公務網,連接各監獄、勞教所、鄉鎮街道司法所和公證處,初步實現司法行政系統全面聯網。
二是整合本系統內各大數據中心(市司法局數據中心、市監獄局數據中心、市勞教局數據中心、市矯正辦數據中心)的信息資源。運用網路服務概念,加強信息交流的雙向性和綜合性,深化本系統內完全的網上通訊和信息共享,進一步提高整體工作效率。
三是實現行政審批事項的全過程網上辦理。在第一階段實現司法行政系統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受理的基礎上,實施進一步的應用軟體開發,做到行政審批事項的全過程網上受理和辦理。審批流程將通過網路在各個結點自動流轉,審批數據將在各有關部門間共享。
四是建立與完善公證管理系統。公證管理信息系統在各公證處正常運行的基礎上,藉助司法行政業務網,實現司法局對各公證處的網上管理和監督,充分共享本市公證業務界的業務信息,實現網上錯證查詢、抵押登記查詢的能力。
五是建立社區服刑人員(社區矯正)動態跟蹤管理系統。通過司法局與監獄、勞教以及有關社區矯正機構的全面聯網,實現對社區服刑人員動態的跟蹤與記錄。在全面掌控對象最新資料的基礎上,及時做出相應的處置。
六是建立法律援助管理系統。通過全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全面聯網,實時掌握全市法律援助案件申請和辦理的情況,高效地提取和分析相關的工作數據,實現與法律服務機構、法制宣傳部門等的信息共享。
七是建立司法行政系統主要業務工作和各支隊伍(機關幹部、監獄勞教警察、院校教職員工,以及法律服務從業人員等)的信息管理資料庫。實現系統內的數據共享和部分信息的網上查詢,為法律服務行業信用信息系統的建立及行政審批事項的網上辦理等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撐。
第三階段:主要是圍繞網路縱達橫聯,深入挖潛提升效能。
一是建立司法行政系統綜合管理信息庫。提升各項業務應用系統及行政辦公系統,通過信息實時傳遞、數據集中處理等方式,形成較強的司法行政業務綜合處理能力,實現業務辦理自動化、對外服務網路化、統計分析智能化。
二是開發決策支持系統。採用數據整合、聯機分析處理、數據挖掘等先進技術,發掘、歸納龐雜數據背後的規律,為領導決策提供輔助信息。
三是開發公共服務關系管理系統。籌劃搭建能有效整合司法行政系統各類信息資源並集各項業務功能於一體的、對外開放的本市司法行政工作綜合服務平台,逐步實現對外向人民群眾、對內向其他國家機關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的建設目標。以利於更好地科學分析人民群眾和政府機關的切實需要,及時提供量體裁衣式的個性化服務。
四是開發司法行政指揮管理系統。建設依託本系統各大數據中心和管理系統的指揮管理系統,使「兵種復雜、條塊交織、層多面廣」的司法行政系統形成迅速、通暢的指揮反映鏈。